從巴菲特的寓言故事看貨幣的本質

 

喬新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美國的投資大師華侖•巴菲特先生曾經說過,美國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的淨資產以驚人的速度向海外轉移,因此,他說自己並不看好美元。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他編造了一則寓言故事:勤儉島上的居民辛勤耕作,每天生產出很多食物。這些食物除了滿足本島居民的需要外,還出口到揮霍島。揮霍島上的居民不喜歡工作,於是便以本島的債券作為交換,從勤儉島進口食物。勤儉島上的居民日復一日地換取揮霍島上的債券,並且用這些債券購買揮霍島的土地,最終他們完全擁有了揮霍島。巴菲特認為,現在美國的處境類似於揮霍島,如果不採取措施減少貿易逆差,未來美國必將陷入困境。

巴菲特是過來人,他見證了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瘋狂大收購。因此,他有著非常強烈的憂患意識。但是,巴菲特可能錯了。因為,美國出口的是一張一張的美元貨幣,換來的卻是真金白銀和美國極需要的食物。一些學者認為,巴菲特的寓言在跨國投資的年代並不可靠。假如揮霍島上的居民將自己的投資搬到勤儉島上,進行跨國經營,那麼,勤儉島上的居民要想購買揮霍島的土地,必須獲得越來越高的收益,否則無法完全支配揮霍島的土地財產。換句話說,揮霍島上的財產因為公司的跨國投資而不斷增殖,勤儉島上的居民只不過是勤奮地為別人打工而已。這種現象,也被某些經濟學者概括為後發劣勢。

在科學研究中,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巴菲特的寓言其實涉及到了貨幣的本質問題。在巴菲特看來,貨物出口的一方獲得進口方的貨幣之後,唯一的用處似乎就是用來購買進口方的債券。購買債券越多,對進口國的控制能力就越強。這是一種非常天真地想法。貨幣不僅僅是一種國家債券,它還是一種特殊的國家稅。正像巴菲特所言,一旦美元貶值,勤儉島上的居民賺取的貨幣就會大大縮水。美國人其實就是在向勤儉島的居民無償的徵稅。

貨幣具有雙重職能,一種是作為交換的特殊商品,一種是貨幣發行國無償佔有他人資源的貨幣稅。巴菲特提出美元貶值的構想,其實是基於一種古老的概念,那就是在掌握了結算貨幣主動權之後,通過操縱貨幣的發行數量,可以有效地實現本國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這種貿易方式,在過去經常使用,但在貨幣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其副作用不可小視。一些發達國家之所以打壓別國的貨幣政策,而不對本國的貨幣進行直接的干預,就是因為貨幣牽一髮而動全身。貨幣的改變不僅僅會損害貿易夥伴的利益,也會對本國的經濟造成很大的殺傷力。所以,巴菲特只是強調了貨幣的一個方面,而沒有說到貨幣的另一方面。巴菲特可能是想通過對美元非常悲觀的評價,來達到美元貶值的目的。作為投資大師,我們不能不對他這種「高明」的投資手段而驚呼。

然而,在中國仍然有許多人被貨幣上的種種顏色所迷惑,他們以美元的多少來衡量外貿的成就以及經濟的健康程度。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發展觀。揮霍島上的居民之所以敢於揮霍,就是因為它們出口的那種被稱作美元的商品一直被有些發展中國家所收藏,美國通過匯率的變動,可以不停地向發展中國家借貸和徵稅。這是一種很不公平的外貿體制,也是一種很具有隱蔽性的剝削方式。發展中國家在美國國會並沒有代表席位,但這絲毫不影響美國通過操縱匯率向發展中國家徵稅。世界經濟體系中的民主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我們當然不能 就像方的債券,購買債券越多,對進口國的控制能力就越強,怨天尤人,但也不能束手待斃。我們必鬚根據本國的需要,找出適合中國發展的貨幣政策和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的分立,為我們潛心研究中國的貨幣問題打開了思路。但真正要實現貨幣政策的科學性,必須正視貨幣的本質屬性,確立長遠的貨幣發展目標,而不僅僅在金融交易(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投資)上著力。

貨幣是什麼?貨幣是以國家經濟實力和國家信譽為擔保的特殊商品。在當今社會,美元是以美國實力和美國信譽為擔保而向發展中國家徵收的特殊賦稅。一旦美國政府不講信譽,首先受到損害的就是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得不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