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學和信仰 
作者﹕Altai 日期﹕1999/10/16

科學和信仰 (一)
 

在分析科學與信仰二者的衝突時,必先有一重工夫,就是把二者作一界分,
找出它們的對立點。然後按現實的經驗體會,評估這兩種對立態度的得失。

這個界分的過程,本身已是學問!何為科學、何為信仰,看似南轅北轍,
但要能突出二者的 得失,實不容易。

有網友嘗試過以信心來區分信仰和科學;他強調科學毋需信心,把二者相
題並論,是混淆。其實信心的運用是一種心理過程,是我們與外在客體建
立關係的時候的一個必經階段;在認識、實踐科學上,都有運用信心的時
候。(除了信心,還牽涉了其它的心理過程,例如好奇心、創作、憤怒、
失望等)許多學說在未得到確實的證明前,科學家們會用信心去看待:相
信提出者的誠信和水平,而不會貿然把這些學說摒出科學的門外。所有學
問的學習過程都要信心:對老師、先行者的信心。要是把信心排出科學之
門,我們在貶抑宗教、強調科學時,就連人的日常心理過程也抑壓了。

也有人嘗試利用 Karl Popper 的「偽證原則」,界分何為科學,何為非科學。
這原則的細節,暫且不談,但它以「能否偽證」作為判別「客觀知識」的
標準,所有不能偽證的學問,就只淪為「非客觀知識」,彷彿就沒有了地
位。這個界分法,把所有藝術文學都置於和信仰同等位置,一切否定信仰
的論點,對藝術文學同樣適用。這顯然是以偏蓋全的造法,亦不能把信仰
和藝術分別出來。

亦有人嘗試強調理性,作為與信仰抗衡的方法。但理性並非造學問的唯一
方法,存在主義強 調真理的實踐和參與(Truth as a drama of unfolding and participating),承繼這個理念,現象學質疑傳統的科學方法論,強調現象本身的呈現(To grasp the
immediately given conscious occurrence without interpretation),才見近代人文科
學的綻放異彩。強調理性,是對信仰的一種反彈,但卻像潑洗澡水,連嬰
兒也潑走了。

反對有神的人,總會把科學的定義定得很嚴,以抗拒信仰的「滲透」,但
往往連其他學問也一併排斥。但信有神的人,又會把信仰的範圍定得很闊,
失去了比較對立的反省性。

例如有人說「大爆炸理論」和信神的存在一樣,都只能以信心的跳躍處之,
沒有理性基礎。無疑,如前所說,科學和信仰,都同樣有信心運用、理性
和非理性的一面;但不斷替科學和信仰找出共同點,無助於澄清甚麼!基
督信仰的要旨是啟示,大爆炸可沒有甚麼啟示、靈通啊!

要找出這樣的一條界線,把信仰和科學劃分之餘,又不損其他學問,又要
能突顯二者的優劣,這實在是很難的事。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要對科學
和信仰,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經驗。這個劃分的過程,也是一種信仰反省,
要是我們能做到這個精確劃分,大概已得信仰之精粹了。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科學和信仰 (二)

科學和信仰,都有一同的對象,那就是宇宙的終極,人生的意義。今天「明
報」有專題曰「科學已走到盡頭﹖」,一開始就說我們今天仍在問二千多
年前,阿里士多德問過的問題……真是一語中的。

面對悠悠天地,無際星空,人類很久以前已知道自己是何等渺小。我們年
輕時,都曾有過這種經驗︰接觸生命的奧秘,自然的偉大,驚覺自身的不
足,既焦累,又迷惘。

這點焦累,這份無助,驅使我們追求認識,也驅使我們找尋慰藉。

科學,追求認知;信仰,找尋關係。人類只如滄海一粟,驚歎浮沉,信仰,
令我們和天地創造,連成一體。是自綁,也是解放。

理性、邏輯、驗證;信心、實踐、擺上;通通都是手段,只是過程。真理
的尋求,是認知,也是關係;二者其實相輔相成。面對傾慕愛戀的人,我
們既想知道對方的每點逐滴,也想和他融洽相處,如魚得水。又何需汲汲
於科學或信仰,為啟示圈出範圍?

只有認知,沒有關係,就如崇拜明星偶像,無論知得幾多,都欠一種安全、
一種實在。電影 Contact 裡面,女主角畢生追求與外星人溝通,這宇宙星河
內彷彿有她的終極答案。最後,外星人的善意不單是一個答案,也是一種
接納,接納人類為宇宙銀河內的一員,那怕彼此間,有以億年計文明上的
差異。

知多知少,無助於拉近人類和宇宙的距離,人類心底,總有隔絕的傾向,
唯有關係,能釋放、創造、敢於愛。

但只有關係,沒有認知,容易淪為心理投射,一廂情願,有點像網上的交
往,可以傾情吐意,但連對方是男是女,也撲朔迷離!

科學的認知,確實令人類的信仰,逐漸成長。今天已很少人相信滿天神佛、
膜拜自然,信仰也漸次和政權、經濟脫軌,重現其心靈、信心的本質。每
一項重大科學發現,都帶來人類對自身的反省,也帶來了,對創造主的重
新體會。

科學當然和信仰有不咬弦的時候,知性和關係互相抵觸,是甚麼問題?正
如有天,你忽然發現,戀人隱瞞已久的秘密,我們是斷然翻臉,切斷關係,
還是不聞不問,當作沒有看見?這其實是令關係更進一步的契機。

戀人向你傾吐秘密,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考驗,不聞不問,是怯懦,是
恐懼不敢面對,斷然決絕,是自我,是短視沒有愛的承擔。

讓我們有一廣闊胸懷,接受創造主所給我們的啟示,在陌生人身上看到上
帝,在生活點滴中看到上帝,在知識、思考中,看到上帝,在我們所思所
想,所作所言,所夢所尋中,我們活在創造之中,天天和上帝同行。

知性和關係互相抵觸,無關於此二者的本質,是出於我們智慧的淺薄、心
靈的狹窄,未能看透宇宙創造的完融,也未敢相信,神在人身上所造的千
百樣可能。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科學和信仰 (三)

對於宇宙星空,我很年輕的時候,已經非常感興趣,要是當年大學有天文
學這一科,我必然修讀了。小時候在七層公屋的天台看滿天星空(那時香
港的天空,仍可看到繁星點點),聽爸爸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就很想問銀
河真的這麼遼闊嗎?我們甚麼時候可以跨過銀河,和對岸接觸?星星看似
近在咫尺,卻永遠遙不可觸,心中很不是味兒。

電影 Contact 令我想起,在追求認識宇宙奧秘的過程中,都有每個人自己心
中的原因,兒時的一些缺欠、一個深刻片段,都成了我們日後所追求的動
力;追求與宇宙建立關係,源出於年幼時關係的疏離、一種畢生瀰漫著的
不安全感。

對外星人的想象,正好就是我們對外在陌生世界的投射。小說、電影往往
把外星人描寫為充滿敵意,反映了我們對宇宙的恐懼不安。宇宙的浩瀚偉
大,逼使人類承認自身的渺少,但這份渺少的感覺,卻是很不情願;許多
人仍然堅持,宇宙中唯有人類。我不想討論此中的對與錯,我只想指出,
宇宙天文尺度的巨大,令人類對自己為創造高峰的信心,受到動搖;我們
對於宇宙,產生了自卑的感覺。自卑造成隔閡和敵意,Independence Day
就充滿了自卑而起的自大;Star Wars 把宇宙矮化成人類的藩屬,是野心家
發揮天份的戰場; Alien 則把宇宙描寫成不擇手段,充滿危機、沒有信任的
世界。

Contact 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指出另外一個可能性。

要是宇宙有外星文明,這些文明的先進程度,和人類相距,應該以千、萬
年計。太陽是第二代恆星,要是有第一代恆星文明的話,他們會比人類先
進以十億年計!這些文明,在人類眼中,和神有甚麼分別?

但他們不以神自居,而是把我們視為宇宙的一員,這份接納,就彷彿如基
督對我們說,你的罪赦免了,從今以後,你找我,我必然會來,把我當作
你的兄弟,你我沒有距離!

這部電影令我對宇宙有新的體會,這些感覺,竟和信仰不謀而合。女主角
在外星接觸時,到達一個沙灘,那裡的星空很近,她舉手觸星,星星就如
水流般掩影不定,已不再是遙不可觸,阻隔千重。

宇宙是我們的家,我們能否不自卑、不自大地處於其中?要是我們有一位
創造主,我們又能否不自卑、不自大地與祂同行?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科學和信仰 (四)

我提出「現實觀察」是科學方法的重要一環,以指出「理性」不是唯一、
也不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網友回應說,現實觀察也可歸在理性思維的名
下。

「現實觀察」可不可以歸納為「理性」?我認為「現實觀察」是一種與「理
性」無關的活動。

先想想,一個活動,要是它的整個過程是遵照理性要求來進行的,那這活
動,是不是必然是理性活動?進行一個實驗,必需遵守一連串嚴謹且完全
理性的程序,但這能不能因此引伸說,實驗是一個理性行為呢?我舉「賭
博」為例子︰賭錢的程序是很嚴謹而理性的,以保證游戲的隨機性和公平
性,但賭博是一個非理性行為,下甚麼注,是一個非理性選擇。

做實驗,和賭博有點類似︰你不能控制骰盅走出來的結果。大自然對我們
的假設,說是或否,不由我們左右,一個我們無力控制的過程,一個完全
外在於我們思維的過程,怎能說這是「理性」的?

做實驗,在在提醒我們一個痛苦的事實︰人的理性是不可靠的,大自然常
有驚人之舉,要了解大自然,還是要由它說話;做實驗,是要放下我們的
理性,聽聽大自然的說法!

再多舉一個例子︰我們和對手下棋,輸了,不服氣,要翻棋再來,又輸了,
再翻棋多幾步,如是者翻棋無數次後,終於贏了。這個勝利,表示我們的
棋藝較對手高明嗎?科學就是這樣︰
一條理論,實驗否定了,再修改、改了又改,終於和現實觀察吻合了,這
算不算是理性的勝利呢?在下棋的例子中,我們的勝利,是因為對手願意
讓你翻棋。科學的建立,是由於大自然容許我們不斷進行觀察﹗許多學問
常常不被接納為科學,都是由於不能隨便重覆觀察,例如經濟學、歷史、
或是社會學等等,倒不是由於這些學科有沒有應用到理性思維。

我曾說「人類假設了自然理性的存在,然後才找出它,並嘗試以人類理性
的言語加以描述。」這是科學的實況。這問題和「現實觀察」是否「理性」
的不同;這是嘗試討論,大自然本身是否理性的?套用以上賭骰子為例,
這問題是在問,骰子的點數,是否有存在某種規律?

科學的探索,有一個基本假設,就是自然理性是存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
和在信仰上相信有神一樣,都是不能用理性來確證,只能透過實踐來體會。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科學和信仰 (五)

我前幾篇文一直在強調的,不是理性的興廢,而是理性是不是做科學學問
的「唯一」方法。我沒意思否定理性在科學,甚至在做人方面的重要地位。

對實驗與理論的問題,我們很容易落在二分法思考中。不屬於理性範疇的
東西 (a-rational) 是不是必然是非理性的 (irrational)?比方說,情緒、聯想等
活動,應該形容為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為甚麼大自然只可以是理性、或是非理性,二者任擇其一?這是不是像要
強為「白色」界定為「長的」或是「短」的一樣?我說「自然有其非理性
的地方」,其實不是說自然是非理性,指的是有許多時候,現有科學理論
無法解釋,甚至和預測的大相逕庭,令人吃驚。

至於有人說「人類生出來便有理性,以理性去看世界是當然的事。」我相
信教育心理學家們未必同意這點。

也有人嘗試引入「可理解」這一觀念,去說明一些我們「不可控制」的事
物,仍然可以乎合理性。但「可理解」不是必然是理性的︰看見美女,不
期然多望兩眼,這是「可理解的」,但這是不是理性活動呢?還是一種本
能反應?

對於一些「不可控制」的事物,為甚麼不能稱之為「理性的」?因為「不
可控制」突顯了這事物的客體性,它外在於觀察者。「理性」這形容詞不
能應用在大自然這客體,因為理性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形構,大自然根本不
能像人那樣思考。

也有人說說︰「科學的探索,有一個基本假設,就是人類理性可以了解自
然現象。」我不能反對這說法,因為這句說話是 tautology!甚麼是「了解」?
「了解」與「不了解」,都是由人類理性所界定的!小時候,我們都有許
多不明解的事,然後揭揭「十萬個為甚麼」,就對自己說︰「原來是這樣,
我明了!」還對其他小朋友解說呢!明與不明,雖然未必是一個有意識的
決定,但一定是由人類自己界定的東西!

理性是不是做科學學問的唯一方法﹖不是!我不斷強調現實觀察,是要突
出「客體」這觀念,並強調尊重客體的重要,以糾正理性的主觀成份。其
實,除了這二者之外,至少還有「聯想」,也該是做科學學問的方法之一。

理性思維的著眼點在於思考的模式,特點在︰抽離情緒、符號化、邏輯性
等。而這種思維方法,根本就和大自然的性質無關(雖然人腦也是大自然
的產物)!用甚麼方法造科學學問,和科學對象無關,完全是由於科學探
索的主體︰人類,的主觀選擇。有人認為人類生出來便有理性,想指出人
類根本沒有選擇。要是他所指的是思考,我無話可說,人根本不能不思考;
但理性思維不是天生的,需要一定的訓練,例如,駕馭抽象符號(文字)
的能力。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科學和信仰 (六)

轉一轉話題,談談基要主義。

基要主義對華人獨立教會,有頗為重要的影嚮,有時候,這些影嚮甚至大
於宗派背景。它其實有一個很清晰的特點,就是對人性的極度貶抑。

基要主義並不反科學,只是認為信仰高於科學。基要主義也並不反理性,
只是反智。

基要主義者認為人與神相比,人一文不值,全然無用,人天生比萬物都詭
詐。所以,任何牽涉人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人的智識,不能用來認識
神,所以基要主義者反對釋經方法,認為釋經要透過神的啟示,一切的努
力,都是屬肉體的虛空。人間一切智識,與信仰比較,都是沒有價值的。
我從前的教會,禁止在聚會領詩用MMO、用鋼琴以外的一切樂器,因為唱
詩不在美妙的樂聲,而是對神的崇敬。

這些主張理性不理性?這些說法很合理!「有限」面對「無限」,就等於
和「沒有」一樣,只要我們接受這觀點,以後的推論都是很符合理性的。
和基要主義信徒討論,我們往往會覺得他們很理性、很抽離,他們的推論
雖然偏激,也很難令人接受,但沒有很大的漏洞,因為他們認為人的努力
沒有意義,包括講理由。

要是思考只用理性一種方法,那無可避免會帶來理性的主觀性。思考並不
單單包括符合邏輯規律的思考方式;人的一舉一動,受到許多心理作用左
右,我們也要理解這些背景心理因素。一個想法的最早期澄現方式,往往
不是推理分析,而是透過聯想、感覺、回憶等帶有很重情緒成份的過程,
在思維的時候去蕪存菁,約化為抽象符號,才能進行推敲。

認為自己的思維很理性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看法,源出於帶有感情成
分的深層意識,這導致理性的主觀性。科學的進步,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
文化心理,息息相關,不光是一種純理性推展。

基要主義者對人性的貶抑,不單根源於信仰思想,也在於對人性的不信任
和自卑自責,所以基要主義信徒,罪疚感特別強烈!

在信仰的追尋上,更加要明暸緊握這點。信仰上的主張,要是沒有我們相
應的心理背境,是很難生根的,但我們對信仰的看法,卻又往往被這些過
往的心理經驗所影嚮。例如,基督教談到「罪咎」,信徒能夠接受原罪的
觀念,主要是大家都有罪的經驗,但正是這些經驗,扭曲了我們對信仰的
罪惡觀。許多信徒認為團契應該是接納的、溫馨的,這是大家對外在世界、
成長責任的迴避,還是真的應該如此?

把理性還以它本來的位置,讓人性的其它機理自行呈現,是我最要強調的
地方。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科學和信仰 (七)

對理性這論題,我主要想說的,都說過了,容或言不盡意,但也拉雜且過。
現在,且先為之前的討論,作一小結。

理性的思考方法,作用為排除情緒、感受等主觀印象,以免影嚮分析過程,
令思考過程獨立於思考的主體(思考者),令一些意念、觀點能夠在不同
人之間溝通。其過程主要有
一)定義︰對討論中牽涉的諸元素有一客觀的指涉;
二)分析︰對這些元素進行運算,運算步驟一定要符合邏輯;
三)應用︰運算結果需要 applicable to 現實體系。

理性思維是一種基本功,做任何認知性的學問,都需有這重工夫。但理性
思維,有益於解說分析,無助於新意念的產生,所以,還有許多其他做科
學學問的方法,例如造夢!

至於在信仰、在關係的建立上,我們該訴諸人類的本能︰愛、接納、焦累、
恨惡、恐懼…等等,我們應清楚了解我們的感受,究竟為何產生,而不應
單單尋找理性上的答案,例於查經、問長者、看書、思辯神學等。

其實,理性這一課題,對基督徒而言,重要性不下於對非基督徒,因為基
督徒有時比非基督徒更為強調理性。(全文完)

(原貼於九七年十二月,星網廣場基督教版)
 

Bventura按﹕請參考作者另外兩篇文章﹕上帝和邏輯知識分子的信仰危機
另外﹐一位讀者 Kant Cheung 對此文第三段的回應如下﹕

於<科一>第3段, A君提到科學亦要信心, 但到底如何需要信心?
那兒需要信心? 又或問A君文中的信心(就這段落)的定義是啥?
A君全部缺如(同樣的壞習慣相同出現於A君的往後文章)!
在此小弟越俎代庖, 簡述科學的必要條件.
其一為, 相信人類的客觀經驗,
二為相信客觀世界有其一致性.
(即相信客觀世界有其運作定律, 如物質不滅定律. 科學定律可以
因種種理由未完善而不乎現實, 但現實世界必然有其定運作定律.)

若A君以此兩點(科學的形上學假定)作擴大文字指稱範圍的把戲(把一些
我們不稱為信心的叫"信心"), 我會叫大家(特別作者自己)留意同文第6段,
"反對有神......失去比較對立的反省性"
此段文句我認為是A君全篇文章寫得最好.

如果大家認同此段文句(如把語意不太清晰的"較對立的反省性"改為
"信仰一詞的指稱意義"會更好!)
則必然否定上述兩點(科學的形上學假定)可以稱為"信心"!
到此, A君此段文章(第3段)到底表達了一些什麼觀點呢?(還是根本
沒有任何知識上的觀點?笑!)

<科一>第4段提到如何界定科學非科學, 這是當代哲學的主流--分析
哲學所提出. 有實證原則, 偽證原則到印證原則. 現時分析哲學家
可不是只懂以K.Popper的偽證主義為判準工具呢!

分析哲學家把命題分為有"認知意義" 和"沒有認知意義".
如道德倫理問題是判別為沒有認知意義的, 但是否就此認為
道德倫理問題是"沒有意義"呢!?

不是! 無可否定分析哲學史有過一些"沒有認知意義"等同"沒有意義"
的論點. 但分析哲學和其他人類的科學都有過同樣的情況--它們是
會隨時間而進步的! A君認為"彷彿沒有地位", 如果"地位"是指科學地位,
沒錯! 經不起驗證的學問(如倫理學正義的定義)是沒有科學地位的,
但這有何相干?但如果A君的"地位"是指"沒有任何意義", 則明顯A君
是於對分析哲學派一知半解下所作出的錯誤結論!"

(未完待績)
(原貼於九九年十月,自由廣場基督徒版)

(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