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10/24/02 07:17:02 PM

Name: 香港人文哲學會

Email: kathyw@hkstar.com

Subject: 人文論壇更正啟示

IP Address: 202.128.229.3




人文論壇題目應為:
你為香港做點甚麼?--香港人的瘦、[皺]、透、漏

--- --- --- --- --- --- --- --- ---

Replying to:

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論壇
你為香港做點甚麼?--香港人的瘦、雛、透、漏
岑朗天
  因事到上海一趟,參觀市政府大樓旁的城市規劃展示館。那裡正舉行一個上
海未來城市規劃方案徵集展覽,陳列了不少區域規劃方案的模型,對認識上海未
來發展方向有一定的幫助。
  旅程中少不免與同行的香港友人談起香港和上海未來五年至十年的競爭與發
展比較,友人看見遍插上海街頭「你為上海做點甚麼?」宣傳標語,以及規劃展
覽館二樓的上海市巨型模型,搖搖頭說:「上海太大野心了!」
  外型像倒置太空船的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跟上海博物館和上海歌劇院連成
一個complex,位於代表市權力中心的人民廣場三方,「品」字形圍著市政府大
樓。如果說一個城市的博物館和歌劇院分別代表了那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藝術成
就,那麼特別建造以城市規劃為主題的展館,便明顯將這個城市的未來大計、雄
圖偉略展示國民面前,既是充滿自信的我肯定,亦是帶點炫耀的立此存照。
  上海於一八四三年開埠,比香港遲了一年,在三十年代有過輝煌的一頁。近
數十年它走的道路異常曲折,但在它號稱「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今天,
「上海趕上香港」已成為日漸真實的課題。固然,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素質要看
很多方面,但單憑經濟實業(香港已差不多沒有本土實業)和文化發展,香港似
乎已難望上海的項背。
  最近流行的一個關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笑話恰好關於上海。著名作家韓少功
的詞典體小說《馬橋詞典》,竟被中央圖書館館員放在字典類一欄。讀者寫信投
訴,傳媒揭發此事,而馬橋恰好便是舊上海鎮南部,被視為上海文化發源地的區
域,不知上海人看了報道,會對香港人有怎麼樣的感想?
  上海古城區有一個旅遊熱點豫園,裡面收藏了一座據說歷史可追溯至宋徽宗
花石綱的奇石「玉玲瓏」。文人雅士認為有四個字可形容該石的奇麗:瘦、皺、
透、漏。然而,我卻覺得這四個字應該形容香港人才對。
  企業一天到晚嚷著要「瘦身」;個人也一天到晚努力「纖體」。有本地雜誌
甚至老實不客氣地為今夏搬出口號:既「求纖」,復「拜金」。身體清減,精神
貧乏,這不是「瘦」是甚麼?
  一天到晚皺著眉,擔心香港就快玩完,遇到挫折,大大聲說人在逆境,要增
值求存。這不是「皺」是甚麼?
  只懂拜金賺錢,卻無實業基礎,只懂炒賣差價,空談創意工業,就像沒有底
子沒有料子的空心老倌,給人一眼便看透。這不是「透」又是甚麼?
  志大才疏,喜歡談甚麼中藥港、數碼港、乜乜港、物物港建設,教育政策左
搖右擺,朝令夕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顧此失彼,左右不分。這不是「漏」
又是甚麼?
  近月因與文友合作出版《尋找上海的101個理由》一書(本書由「101
製造」出版,各大書局有售),對上海的文化發展作了一些考察。文友們幾乎都
得出差不多的結論:香港差上海太多了!?那不必從甚麼發展數據此消彼長看出
來,單單看整個上海都在強調邁向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而香港卻不住叫人回
望以往(六七十年代)的奮鬥歲月,懷緬《獅子山下》年代的活力,便得見一斑

  我們不妨問自己或身邊的人那個問題:你(可以)為香港做點甚麼?如果大
家發現不太願回答的話,大概便意識到這個城市的文化(體現在歸屬感和文化凝
聚力方面)是如何失敗了。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