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序

中國教育皆推尊孔子。孔子之學,自孟子卒後,千四百年,至宋五子而大明。宋五子之學,若主靜,若窮理,若主敬,皆非宋五子自創之學也,即閒邪存誠、博文約禮,孔子之學也。亦非孔子自創之學也,即精一執中,堯舜以來相傳之學也。人生天地間,各具天理民彝自然之物,則孩提愛敬,出自良知,故孟子有性善之說。惟其錮於質,蔽於物,狃於習,戕賊於嗜欲,失其本心而不自覺。其始不過欲動情勝、行檢疏失,及其陷溺既深,遂有狷狂恣肆、甘為亂臣賊子而反自以為是者。聖人知其流極之必至於是也,乃因其天賦之良為之品節以利導之,使其明諸心,形諸踐履,達之倫紀,推之人事、物理。故其教始於小學之灑掃應對,進而六藝四教,而國而家而天下,舉無二理。其匡直輔翼之方,必欲令天下之人皆有以復其性而勿失其本心。故唐虞三代盛時,風俗懿美,民德敦厚,本末兼綜,道藝並進,洵非後世所能企也。

漢唐而後,明此理者蓋鮮。自有宋諸大儒躬修實詣,精研力踐,迄於明季,氣節昌盛,有光史冊。即其末造,亦不至如六朝五季之瀆亂,何莫非孔教防閒之力耶?乾嘉諸老矯之以漢學,其敝遂為新學。新學至於蔑倫紀,廢孔教,而國遂不可為矣。光緒季年,仲弢前輩著中國教育史五卷,自上古迄孔子,本實事求是之恉,多采諸子及古注舊說,間及閻百詩、阮芸台、汪容甫、焦裡堂、章實齋諸人之緒論,而以西學說附益之。論斷精確,考據詳核,俾人知教育原理,中西未嘗不同。其用意之善與夫致力之勤,固近代言教育者所未見也。仲弢卒後,其子蘭、孫厚卿裒集付印,問序於余。余惟仲弢竭一生之精力,議創學堂,從事教育,其願力之懇切,固盡人皆知之。當時之意,豈不以為一二十年後人才養成,縱不能希風降古,亦庶幾抗衡泰西,使中國數千年已墜之緒業抽萌擢穎,重見振興,固甚盛事也。今何如哉,豈仲弢所能逆料?九原有知,其必撫膺撇涕,咨嗟雷歎而不能自解也已。

乙丑秋,仁和葉爾愷序。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