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六國頓弱畫謀

秦王欲見頓弱[1],頓弱曰:「臣之義不參拜,王能使臣無拜,即可矣。不,即不見也。」秦王許之。於是頓子曰:「天下有其實而無其名者,有無其實而有其名者,有無其名又無其實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頓子曰:「有其實而無其名者,商人是也。無把銚推耨之勢[2],而有積粟之實,此有其實而無其名者也。無其實而有其名者,農夫是也。解凍而耕,暴背而耨,無積粟之實,此無其實而有其名者也。無其名又無其實者,王乃是也。已立為萬乘,無孝之名;以千里養,無孝之實。」秦王悖然[3]而怒。

頓弱曰:「山東戰國有六,威不掩於山東,而掩於母,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秦王曰:「山東之建國可兼與?」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資臣萬金而游,聽之韓、魏[4],入其社稷之臣於秦,即韓、魏從。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秦王曰:「寡人之國貧,恐不能給也。」頓子曰:「天下未嘗無事也,非從即橫也。橫成則秦帝,從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養;楚王,即王雖有萬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資萬金,使東遊韓、魏,入其將相。北遊於燕、趙,而殺李牧[5]。齊王入朝,四國必從[6],頓子之說也。(卷六《秦四》)

 

【註釋】


[1] 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時稱王。頓弱,秦人。

[2] 銚:鋤頭。耨:鋤草工具。勢:一本作「勞」,辛苦之意。

[3] 悖然:勃然。

[4] 聽:聽便。之:往。

[5] 李牧:趙國良將,後因秦施離間計被殺。

[6] 四國:燕、趙、韓、魏。必:通「畢」,全部。

 

【點評】

頓弱見秦王,不參拜,且直斥秦王名實俱無,乃得賢士之風骨矣。其所謂「橫成則秦帝,縱成即楚王」,亦深明戰國之大勢也。乃秦王未為皇帝,則尊士如斯,一為皇帝,則焚書坑儒,先後判然。自秦以降,辯智屈於強權,而才智之士不屢見矣。是知智慧出於尊崇,而才能扼於專殺,後之治國者,可不戒歟?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