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人文哲學論壇 URLhttp://pub46.bravenet.com/forum/show.php?usernum=3895088079)

 

 

Date: 03/12/02 06:52:46 PM

Name: 天峰

Subject: 物質與空間以及相對論再認識

  【文章摘要】空間既不是康德所說的那樣是人類感性的先天形式﹐也不是如牛頓所認為的那樣是等待物質存放在其中的空箱子。沒有所謂的空間﹐物質是唯一的存在﹐或者也可以說是物質漫延伸展並且互相聯繫在一起從而成了空間。

  【關 鍵 詞】物質、空間、運動

  本文試圖從新的角度﹐依據一些基本的事實﹐從新闡述論證物質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物質與空間二者之間的關係﹐在我看來﹐物質既是空間﹐不同的物質也就是不同的空間。(更確切點說物質既是時空﹐本文為了行文方便且便於理解假設存在靜止的空間)﹐論證建立在如下對物質認識的基礎之上﹕ 

  一﹕物質只能與物質產生力的相互作用﹐既是說凡是與物質可以相互作用的必是物質。 

  二﹕運動是物質的屬性﹐有也惟有物質才可以運動。 

  這兩點雖是常識﹐且為唯物論者所認同﹐也為廣大物理學家在其實驗中所遵循﹐但是在有關物質與精神、與空間、與力等最根本最本源的問題的認識上﹐卻沒有不背叛它的。始終堅持如一是困難的﹐就是最正統的一元論者也是如此。因為宇宙這一存在雖然只有一個﹐但是﹐作為這一存在其中一部份的人在認識它的過程中﹐由於存在向人們展示了自身的許多方面﹐這種多樣性使得人無從抉擇﹐無法依據已有的經驗知識把這種多樣性統一起來﹐從而產生思想上的混亂。 

  在現有的辯証唯物主義教科書中﹐對物質與空間的關係﹐存在著邏輯上的矛盾﹐並沒有真正把物質與空間統一起來。 

  一方面書中認為物質與空間關係是﹕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1)﹐是表示“物質的廣延性、結構性、並存性的物質存在形式”(2)﹐“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時間和空間”(4)。 

  認為物質以空間的形式存在著﹐這與說物質以刀的形式存在著具有同樣的邏輯含義。物質以刀的形式存在著的時候﹐這一物質此時就是這把刀。物質以某種空間形式存在著時候﹐這一物質同樣可以說是這一具體空間。再向前邁進一步﹐唯物主義者就可以得出物質既是空間這一正確的結論了。 

  但是唯物辯証法的作者們並沒有這樣做﹐他們說出完全相反的意思來﹕“空間、時間作為一方﹐物質作為另一方﹐也是對立統一體”(4)﹔“空間和時間在客觀上是實在的”﹐“它們同運動著的物質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5)﹔恩格斯在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時間和空間”後卻又接著寫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以外的存在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6)﹔列寧則指出“運動著的物質只有在空間和時間之內才能運動”(7)。

  先是否定空間的存在--空間是表示“物質的廣延性”﹐“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卻又緊接著認為物質與空間是二種不同的緊密聯繫的“客觀存在”﹐認為物質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之中。那麼這麼一個只能“在空間和時間” 之內運動的存在--物質--還能說是宇宙中的唯一的“客觀存在”麼﹖抱著這樣的觀點﹐我們還能說“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麼也沒有”(8)麼﹖唯一的“客觀存在”應當是可以由其自身找出它存在的原因﹐而不必假借它物。一個不能獨立存在的“存在”﹐能是這個世界存在的基礎麼﹖

  現代世界對於物質與空間關係的認識主要是由愛因斯坦的學說建立起來的。這一學說對於物質質量與時空彎曲、對於物質運動與時空變化﹐其中的量度關係甚至於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但是有一個問題﹐他所說的這些關聯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物質的質量與空間的彎曲有關﹖為什麼物質的運動會導致時空變化﹖ 

  空間到底是什麼呢﹐首先空間不可能是虛無﹐我們已經知道空間是可以變化的﹐這麼樣一個可以變化的存在怎麼可能是無﹖我們不能想象物質可以引起非存在的變化﹐而這一變化的無又可以反過來影響物質運動。 

  空間不可能是虛無﹐同樣空間也不可能是實有﹐或者以太之類什麼的﹐一個變化的以太﹐若認為它並不具有一般的物質性質﹐那這一奇怪的以太又是如何和物質互相作用的﹖真是天曉得。一個實在的可以變化的以太空間實際上已不必物質存在於其中﹐而可以獨立運動了﹐其結果是物質不是宇宙中惟一的存在﹐也不是惟一可以運動的存在﹐而是物質的屬性空間也同樣具有﹐空間與物質之間實際已沒有什麼區別了﹐這明顯違背了這一認識的來源基礎--物質非空間這一觀念。 

  物質非空間的認識具有先天上的矛盾性﹐這一認識的提出同時背反了本文的兩個前提。物質可以使得空間發生變化﹐而變化了的空間又可以反過來影響物質的運動﹐就是說這一非物質的存在--空間--可以和物質相互作用了。而承認空間是可以變化的客觀存在﹐這實際上已是承認空間是可獨立運動的存在了﹐這樣運動也不只是物質的屬性了。 

  只要抱有物質存在於空間之中的觀點﹐那麼無論怎樣強調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繫﹐都掩蓋不了認為物質與空間是不同的客觀存在這一事實。持有這樣的赤裸裸二元論觀點﹐怎能仍然自以為是在堅持物質主義一元論﹐堅持自己的觀點與世界統一于物質這一認識並無矛盾﹖ 

  為什麼不放棄這一物質存在於空間之中的認識﹐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物質與空間的關係呢﹖可以承認物質與空間的客觀存在性﹐但物質非是存在於空間之中﹐而是物質就是空間本身。承認物質既是空間﹐物質的變化就是空間的變化 ﹐就是時間﹐物質既不需要存在於空間之中﹐也不是空間之外的某種東西﹐物質漫延伸展並且互相聯繫在一起從而成了空間。 

  物質非是存在於空間之中﹐而是物質的存在成了空間﹐這不僅很好地解決了物質與空間相互聯繫的原因--不是物質的質量引起空間的彎曲﹐而是物質就是彎曲的空間﹐不是物質的運動引起空間的變化﹐而是運動的物質就是變化的空間--同時也不違反本文的兩個前提。而且也很好地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物質在無限細分過程中永遠也找不到物質的矛盾。 

  在對物質細分的實驗過程中﹐可以發現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大的存在由小的存在組成﹐小的由更小的組成﹐而且存在之間隔著相對存在而言巨大的空間距離。如果物質真是可以無限細分的話﹐那麼﹐在細分物質過程中會發現物質越來越小﹐除了空間以外﹐實際上是找不到物質的。物質在哪裡呢﹖物質既是空間的觀點是這個問題的惟一的可能回答。 

  一切物質都是特殊的空間存在﹐一切空間都是物質﹐虛空是曲率平坦的物質存在﹐而實物實際上也不過是時空曲度較大的空間。相同質量的物質曲率越大則體積越小﹐曲率越小則體積越大。 

  用空間的概念去理解物質比認為物質存在於空間之中要好的多﹐無論是較大尺度的空間還是在量子力學領域﹐它應該和一切宏觀和微觀的物質現象不矛盾。幫助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比如﹕測不准原理、基本粒子的波粒二相性、相對論等等。

  相對論中引力已與時空彎曲統一起來﹐物質是時空的觀點使得物質與引力也統一起來﹐這樣物質才真正是自身運動聯繫的原因﹐而不必借助其它因素。而基本粒子﹐本質上也是以不同結構方式彎曲的時空。我想這對於現代物理學(比如弦理論)也許有點幫助﹐把一個在相對論中統一了的兩個概念當作同一個概念﹐可以省去他們很多麻煩﹐而且也不會和觀察到的事實相衝突。 

  物質與空間的統一﹐使得物質的變化與時間也統一起來﹐運動既是時間﹐物質真正與時空統一起來。如此﹐則不同的物質有著不同的時空﹐有著不同空間結構﹐不同的內部變化速度﹐這個變化速度因與其它物質間關係的變化而變化﹐如相對其它物質的速度﹐或者處在不同的重力場中。

  物質與時空的統一﹐則一切關於物質的知識都可以歸為時空關係上的知識﹔物質間的一切關係﹐一切性質﹐我們對於物質的一切認識﹐都要統一到時空關係上來。

  時空是物質的存在的基本方式﹐則一切物質性質上的變化都可以歸為時空結構的變化。整體由部份組成﹐每一物質都是由更加微少、更加微觀的物質組成﹐物質的改變實質上就是更加微觀的物質以新的方式組織在一起。就任一物質而言﹐其存在方式的改變是不會影響物質自身的存在的﹐我們可以相信一物質在不同的時間裡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但並不改變是同一個存在這一事實。世上一切事物一切具體的物質存在都只是過程﹐沒有所謂最根本最本源的物質。 

  宇宙是個整體﹐由各個部份組合而成﹐這各個部份互相聯繫﹐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東西來做橋樑﹐它之所以相互聯繫﹐乃是因為宇宙是一﹐是同一﹐是一個﹐這也是物質之間可以聯繫可以相互作用的原因。宇宙是同一的﹐還表現在物質、精神、能量、時空、力的統一上。物質、能量、精神、空間與力原本是同一個存在﹐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它﹐描述存在的不同方面的性質﹐所以也就有了不同的概念。 

  曾經看到資料上說愛因斯坦1952年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第十五版所寫說明中有這樣的話﹕“空間-時間未必能看作是一種可以離開物質實在的實際客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物質不是在空間之中﹐而是有著空間的廣延﹐因此虛空空間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物質不是在空間之中﹐而是有著空間的廣延”這分明是認為物質廣延成了空間了﹐可惜的是﹐無論是愛因斯坦還其它科學家都沒有再向前跨出一步﹐既沒有明確這一觀點﹐更沒有用物質是空間的知識去再認識這個世界。

(1)韓樹英 人民出版社 《馬克思主義哲學綱要》第58頁
(2)如上
(3)恩格斯 《反杜林論》 人民出版社 1972年9月 第49頁
(4)韓樹英 人民出版社 《馬克思主義哲學綱要》第61頁
(5)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 1959年7月第一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第155頁
(6)恩格斯 《反杜林論》 人民出版社 1972年9月 第49頁
(7)列寧全集 1957年 人民出版社 第14卷 第179頁
(8)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