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論壇 http://www.insidetheweb.com/mbs.cgi/mb23814 中國沒有哲學的原因──分析“中國哲學何以能成立”問題提出的根源 Tuesday, 11-Apr-2000 19:21:03 195.162.196.11 writes: 中國沒有哲學的原因 ──分析“中國哲學何以能成立”問題提出的根源 ●胡 陽 日前拜讀了陳堅先生在1999年第3期《中國哲學史》上發表的“ 中國哲學何以 能成立──四位學者對中國哲學成立的証明”一文,筆者認為作者陳堅所提出的“ 中國哲學何以能成立”的問題,值得人們深思。這里所說的值得深思,不是說中國 哲學何以能成立的問題,而是這種提法值得深思。進一步地說陳堅為什么會提出這 一問題,其問題提出的根源是什么? 從陳堅的文章中可知“哲學”一詞來自西方,大約在一百年以前中國學朮界才 引進這一詞。如他說: “哲學”( philosophy )這個詞本是個西方朮語,在中國的古典文獻 中,有“哲”字也有“學”字,卻沒有連起來的“哲學”一詞。日本近代 哲學家西周(Nishiamane)首先將Philosophy譯成漢語“哲學”,后來黃遵 憲將“哲學”一詞介紹到了中國,中國學界才漸漸地接受并使用上了“哲 學”一詞。 因為“Philosophy”譯成漢語“哲學”,然后這一詞再介紹到了中國,依據歷 史時期的考証,所以作者提出“中國哲學何以能成立”問題的思考。筆者對這個問 題提出的根源認為陳堅先生缺乏對東西文化交流史的了解,以及對近代西方哲學史 的了解。 筆者這樣說可能會使陳堅先生不閱,甚至會造成一批大陸學者的不閱。實事就 是這樣,現在人們只是知道近代東方將“Philosophy”譯成“哲學”,就不知道西 方把中國文化的“易”叫成“Philosophy”。而且西方把“易”叫成“Philosophy ”遠遠早于西周將Philosophy譯成漢語“哲學”的年代。 西方把中國文化的“易”叫成“Philosophy”最晚見于四百年以前,利瑪竇于 1582年進入中國,利瑪竇來華傳教不僅僅是西學東傳,也是一個東學西漸的過 程。在傳教士的辛勤努力下翻譯了大量的中國文化輸入西方,其中就包括“易”, 而“易”被西方人稱為“Philosophy”。 衛匡國(1614-1661)于1658年在德國慕尼 黑出版的拉丁文《中國上古史》(SINICAE HISTORIAE DECAS PRIMA)一書中就把“ 易”稱為“Philosophy”,如文中的“Philosophantur”,“Sinarum philosoph- iam”。同時,衛匡國把“易”與西方哲學做了比較,并且認為伏羲與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相似。 畢達哥拉斯大約在公元前570年,生于希臘薩摩斯島, 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和 數學家。早年離開家鄉,到埃及、巴比倫等國游歷。 公元前529年移居意大利南部 的克羅頓。廣收門徒,組織設團,創建學派,探求自然。在哲學上,畢達哥拉斯認 為,數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的本原是一。從一產生出二……,從數產出點﹔從點 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面﹔從面產生出體﹔從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形體,產生 出四種元素:水、火、土、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于是創造 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從公元前4世紀下葉到公元前1世紀末,畢達哥拉斯學說被柏拉圖及其學派所吸 收,通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逍遙學派得以保存下來和繼承得到傳播。從公元1 世紀到公元3世紀,出現新畢達哥拉斯學派,擇中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等學說,以順應當時當地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從事于神學的思辨和數 的象征主義,把畢達哥拉斯神化為一種宗教啟示和神秘生活方式的奠基人。在本原 問題上,力求回到柏拉圖活期所致力的、結合理念論和畢達哥拉斯數的理論的理念 數論,并以此為神學進行論証。繼續強調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區別和對立。畢達哥拉 斯學派對以后西方哲學、數學和自然科學,以及宗教神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伏羲與畢達哥拉斯相似之處在于兩者基于“數是萬物的本原”。據古代歷史的 神話傳說,伏羲是由距中國西北几千萬里的地方叫做“華胥氏之國”,有一個姑娘 到東方的一個林木翁翳游玩,偶然奇遇雷神的足印,后來懷孕生下了伏羲。他是雷 神的兒子,形貌是人面蛇身或“龍身人首”。因此,稱他為東方的上帝,輔佐他的 是木神句芒,他們先同管理著春天。 伏羲的身事被編入古代神話,但在歷史中是否確有此人?后人只有依據歷史文 獻的記載。多數的文獻講:他是我們中華祖先里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他的杰出貢獻 是繪制了太極八卦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廣泛流傳。 據《周易﹒系辭下》記載“伏羲氏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 萬物之情”。這段意思說明:伏羲氏取得統治地位以后,通過仰觀天文,府察地理 ,在飛禽走獸身上的花紋和自然地形地貌的啟事下,根據對生命活動的體察和對事 物變化的研究,初步悟出了八卦,用以作為解釋自然變化規律和萬物生長變化規律 的說理工具。 歷史中伏羲八卦圖也稱為《先天圖》,宋代邵雍說,《先天圖》的根據是《說 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以乾為天、 坤為地﹔離為火、坎為水﹔巽為風、震為雷﹔兌為澤、艮為山。天和地,水和火, 風和雷,山和澤,古人認為這都是相對立的東西,所以他們所代表的卦象在先天圖 中八卦都是相對的。先天八卦所代表的方位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 、離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配以數字:乾一、兌二、離三、震四、翼五 、坎六、墾七、坤八。由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 中國人一向認為八卦為伏羲創建,而伏羲不過是遠古時期象征時代特點的想象 中的人物。據今人考証,八卦可能形成于原始社會后期的殷周之際。 畢達哥拉斯與伏羲兩者雖然都基于“數是萬物的本原”,同時也存在著一個明 顯的區別。畢達哥拉斯以“4”,四種元素:水、火、土、氣,表示萬物的本原。 而伏羲則以陰陽兩爻,三層疊加組合成“8”,八卦圖:乾、兌、離、震、翼、坎、 墾、坤,表示萬物的本原。 自從16世紀中國文化“易”的體系輸入,使西方哲學出現划時代的巨變,產生 近代哲學。這種西方哲學的巨變突出表現在德國。 德國哲學,是西方哲學的精華。有人說德國哲學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和文藝復興 思想以及西方啟蒙精神的最優秀的繼承者,而且也是德意志民族天才的理論思維能 力的燦爛產品。任何一位研究哲學的人,都不能不把研究德國哲學看作是研究整個 人類哲學思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都必然要為德國哲學的優秀理論成果所感染 。通觀西方哲學發展史,西方哲學的基本概念只有到了德國近現代哲學家那里,才 得以最充分、最完滿和最深刻的表達。德國哲學已經不言而喻地成為西方近現代哲 學寶庫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成為許多近現代社會思潮的重要理論來源。 其實,上述所說的德意志民族天才的理論思維能力的燦爛產品,若究其根源并 不是來自他們本民族自己文化土壤的培植,而卻是偷偷引進中華民族几千年古代文 明之沃土的養料才得以茁壯成長起來的。如萊布尼茨、沃夫等一代德國哲學創建者 就是這一歷史的鑒証。 萊布尼茨(G.W.Leibniz, 1646-1716)是德國哲學的創始者,啟蒙時期最杰出的 代表。萊布尼茨的哲學成就集中在“單子論”(Monadologie),而這一體系卻來自 中國“易”,宋明“理學”。 “單子論”是萊布尼茨的基本哲學思想,萊布尼茨認為笛卡爾把世界分割成兩 個互相獨立和互相平行的實體的觀點是錯誤的﹔而自古希臘以來流傳的唯物主義原 子論,也錯誤地認為“原子”是一種構成事物的基本因素的“不可分的”單元。萊 布尼茨不承認所謂“不可分的點”的看法。萊布尼茨強調,空間不是一種“實體” ,而只是“實體”并存于其中的一種次序。所謂“實體”,不是物質性的,而是精 神性的原則。 “單子”是一種主動的力,“比有形體的物體更具有形而上學的性質”──其 活動表現為“知覺”和“熱望”兩種類型。通過各種單子的不同程度的“知覺”, 每個單子“表現”著別的單子的“無限性”﹔而通過“熱望”,一種“知覺”可以 轉向另一種“知覺”。所以,在萊布尼茨的思想中,整個世界乃是一種相互聯系的 、有不同連續性的單子世界──每個單子通過其特殊的“知覺”而“表現”或“表 達”整個宇宙的其他單子。因此,單子象鏡子一樣,反映著世界。然而,這種“表 達”能力又如此地多樣化──從最不清晰的“微知覺”到人類的“統覺”和至高無 上的“全知、全能”的上帝,乃是無限地可分割的、由單子構成的連續性整體。 美洲學者秦家懿在1986第4期 《中國哲學史研究》發表“萊布尼茨和中國理學 思想”一文,該文作者以“比較哲學”的研究方式對萊布尼茨和中國理學思想做了 分析,發現“單子論”與程頤朱熹的理氣論相似。如他說: 在形而上學方面,萊布尼茨特別提出他的“單子論”。依他的看法, 世界萬物都是由無數“簡單的實體”或單子構成的,而單子本身是神造的 ﹔既是質料,也是精神體。每一個單子反影著整個世界(也就是全體單子) ,而神本身就是至高無上的單子,唯有通過神,單子間才會發生關系。用 他的話說:“每一實體(單子)就象是神的鏡子,或是全世界的鏡子一般” (……)這種哲學說明了宇宙是“一而多”的意思,用佛家華嚴宗的朮語說 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單子即有靜的一面,也有動的一面。所以 ,這種學說和程頤朱熹的理氣論也有接近的地方,因為程朱的理氣論,本 來就反映了華嚴佛家的影響,雖然程朱與華嚴有著不同之處。 但,這位作者在文章的結束部分,否定了萊布尼茨和中國理學思想關聯。如他 說: 萊布尼茨思想與中國思想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但不能說他是受到 什么中國哲學的重大影響,最多是得到中國哲學的旁証或印証。 秦家懿為什么會否認中國哲學對萊布尼茨沒有什么影響,因為他有一套嚴密的 判斷和鑒別萊布尼茨思想與中國思想關系的標准──時間,如他說: 他(萊布尼茨)的二進制數學,是他發現《易經》卦序以前就定下的, 他的單子論也是他研究理學以前就發表的。 依據時間建立一套嚴密的判斷和鑒別萊布尼茨思想與中國思想關系的標准是非 常可取的,也是可信的。但這個標准并非適用于任何人,比如對秦家懿就不適用, 因為秦家懿對于萊布尼茨何時見到《易經》是一無所知,歷史文獻記載的卻是萊布 尼茨發現《易經》卦序以后才制定出二進制數學的,根本不是“他的二進制數學, 是他發現《易經》卦序以前就定下的……。”可見,依據時間建立一套嚴密的判斷 和鑒別萊布尼茨思想與中國思想關系的標准對一位不完全了解歷史史實者是不適用 的。 萊布尼茨生于1646年,卒于1716年,其所謂發明二進制的最早時間可以確定在 1679年,一篇未發表的“二的級數”(De Progressione Dyadica), 1703年正式向 法國《皇家科學院院刊》遞交“二進位算朮的闡述──關于只用0與1兼論其用處及 伏羲氏所用數字的意義”一文,1705年發行。 在1700年左右的几年間萊布尼茨自以為歐洲無人知曉中國太極八卦圖,而忘乎 所以,宣稱獨自發明了二進制。正當萊布尼茨得意之時,四處寫信告知友人發明二 進制一事時,不料被來華法國傳教士白晉在1701年的回函中明確指出萊布尼茨所示 的二進制與伏羲八卦圖相同。 由于萊布尼茨本人的虛榮,所以只有試圖依據自己在發明二進制之前沒有見過 太極八卦圖為理由,辯護二進制的發明優先權,所以他在收到白晉1701年11月4日 來信后的復函(1703年5月18日)中自我聲稱二十多年前就已發明二進制,把白晉所 寄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示為首次所見。說明在發 明二進制之前沒有見過太極八卦圖。 近年來我們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最新考証,証明萊布尼茨在發明二進制一事 上是很不誠實的。早在1666∼1667年,萊布尼茨在紐倫堡學習時已開始接觸到中國 古典哲學。 他所看到的斯比塞爾(Gottlied Spizel)所編著出版的《中國文史評析 》(De re litteraria Sinensium commentarius)一書中就已詳細完整地介紹了他 的所謂二進制發明。人并非生而知之,人類的任何一項發明創造,均在文化繼承的 基礎上形成的。在一項發明中,對一位誠實的發明者,應該是向世人清楚地交代出 ,那些是前人已有的發明,那些是自己的發明。而萊布尼茨在這方面是很欠缺的。 其實指出萊布尼茨的二進制與伏羲八卦圖相同一事,并非白晉一人,而是一批 懂得中國文化的西方人。如萊布尼茨在1704年5月2日致函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長威特 森(N.Witsen)介紹他的二進制時,威特森和同事,卡澤(C.Caze)就提出這一問題, 特別是卡澤在1704年7月∼10月間的回函,所寄的“衛匡國伏羲六十四卦圖”(現存 萊布尼茨當案館,編碼:LH XXXV 3B,7 B1.10v),以示萊布尼茨聲稱獨自發明的二 進制早已在世。德國史學家騰柴爾(Tentzel,W.E.1659∼1707)指出安德烈﹒彌勒( Andre Muller,1630?∼1694)所翻譯的阿布杜拉﹒白達瓦魯斯(Abdalla Beidavaeus )的著作,提到伏羲找到了“peculiare scribendi genus,arithmeticam, contractus et rationaria ”,一種在算朮、縮減、計數上,特別的書寫方式(萊 布尼茨將這段文字引入“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論中國的自然神教”一文 )和出示 歐洲較早流傳的太極八卦圖。 可能萊布尼茨受到當時一批懂得中國文化者們的指責,而感到宣稱“獨自發明 二進制”是一件有損體面的事。因此,萊布尼茨在去世的那一年,即1716年,在“ 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論中國的自然神教”(Lettre a M.de Remond sur la theologie naturlle des Chinois)中說出二進制源于伏羲太極八卦圖的過程和途 徑。如他在信的最后一部分說道: 由于這種二進制算朮雖然在《柏林雜文集》(Melanges de Berlin)中 有過解釋,人們還仍然不大知道,而且它和伏羲的符號的相似也只有在17 05年已故的騰柴爾(Tentzel,W.E.1659∼1707)的刊物上談到,因此我想在 這里解釋一下。我認為在這里解釋,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機會,因為問題 在于証實古代中國人的學說的價值以及古代中國人遠遠勝于近代人。在此 之前,我先說說已故的安德烈﹒彌勒(Andre Muller,1630?∼1694)先生, 他是格萊森哈根(Greiffenhagen)人,柏林的法官,歐洲人,沒有出過歐 洲,但對于中國字有最深的造詣,他發表了阿布杜拉﹒白達瓦魯斯( Abdalla Beidavaeus )關于中國所寫的著作,并加以注釋。這位阿拉伯著 者在那篇著作里提到伏羲找到了“peculiare scribendi genus, arithmeticam, contractus et rationaria”,一種在算朮、縮減、計數 上,特別的書寫方式,因為他說到了算朮,肯定了我對這位古代哲學帝王 的符號的解釋,即我認為這些符號是數目字。 古時羅馬人曾使用五進制和十進制混合的算朮,我們在硬幣里還看到 這種殘余。我們在阿基米得關于砂子的數目里邊看到在他那個時代已經理 解到接近于十進制算朮的東西。十進制算朮是從阿拉伯來的,它好象是從 西班牙傳來的,或者至少是由于著名的熱爾貝特(Gerbert)當了教皇名為 西爾維斯特二世(Sylvestre Ⅱ,999∼1003)而為世人所知。這種計算法大 概來源于我們有十個手指。不過,因為這個數目是任意起的,于是發展到 一打和一羅,等等。相反,已故的埃哈德﹒魏格(Erhard Weigel,1625∼ 1699)先生采取四個數或四進制(Tetractys)如同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這樣一來,按照十進制,我們用0、1、2、3、4、5、6、7、8、9寫出一切 數,而魏格先生用四進制即0、1、2、3,寫出一切數。比如321,他的意 思是3﹒4^2+2﹒4^1+1,或者48+16+1,即按照一般的說法是65。這就 給我了一個機會,提出一切數都可以用二進制或二重級數的0和1寫出。比 如: 1 | 1 10 | 2 10等于2 100 | 4 100等于4 1000 | 8 1000等于8 10000 | 16 等等 100000 | 32 1000000 | 64 等等 | 等等 一切數全可以用如下的方法表示: 0 | 0 1011 | 11 10110 | 22 1 | 1 1100 | 12 10111 | 23 10 | 2 1101 | 13 11000 | 24 11 | 3 1110 | 14 11001 | 25 100 | 4 1111 | 15 11010 | 26 101 | 5 10000 | 16 11011 | 27 110 | 6 10001 | 17 11100 | 28 111 | 7 10010 | 18 11101 | 29 1000 | 8 10011 | 19 11110 | 30 1001 | 9 10100 | 20 11111 | 31 1010 | 10 10101 | 21 100000 | 32 等等 | 等等 (本譯文引自龐景仁(1981),同時參閱Dutens L.(1768)、Loosen R.(1968)法文版本 和Rosemont H.、Cook D.J.(1977)英文版本,文中有所改動) 在這里,萊布尼茨清楚地告訴我們,他的“0與1二進制”來源就是伏羲八卦。 阿布杜拉﹒白達瓦魯斯(Abdalla Beidavaeus)的西文名字又寫成“Abdallah Beidhawy”,死于1286,是13世紀的著名阿拉伯史學家、法官、古蘭經評論家、邏 輯學家,對歐洲文化影響的典型人物。安德烈﹒彌勒于1678年著有《阿布杜拉﹒白 達瓦魯斯中國史》(Abdallae Beidavaei historia Sinensis)[27]。其次,是魏格 的0、1、2、3所組成的四進制。伏羲八卦圖本身就是二進制,由任意兩種符號所組 成,逢二進一。魏格0、1、2、3體系為萊布尼茨翻譯伏羲八卦圖提供了一種表示符 號,即“0”與“1”。 從萊布尼茨發明二進制中人們可見近代西方哲學與科學的發展走向,由古希臘 畢達哥拉斯的四元素轉入中國伏羲八卦。萊布尼茨的老師魏格明顯地承襲畢達哥拉 斯的四元素,制定由0、1、2、3所組成的四進制。而萊布尼茨則承襲伏羲八卦,以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利用0、1兩個數字表示八卦中的兩種不同 陰陽卦爻。 沃爾夫(Christian Wolf, 1679-1750)為德國啟蒙時代的第二階段(1720-1750) 的主要代表,對哲學的啟蒙影響巨大,他是第一個用德國語言詳細論述近代哲學的 人,并使萊布尼茨的哲學大眾化。 沃夫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概括地表述在他的《關于神、世界、人類心靈及其他一 切一般事物的理性思考》(1719),他企圖從矛盾律中引申出充足理由律,因為他發 現:以“無”作為根源本身就包含這一種矛盾。這一卓越見解使他把理性主義的、 然而是獨斷論的哲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峰。 沃爾夫是一位中國文化倡導者,在“禮儀之爭”問題上他與萊布尼茨都站在尊 重中國禮儀和文化的立場。 “禮儀之爭”的由來是來華傳教士龍華民,在利瑪竇去世以后,對“上帝”、 “天”詮釋“天主”表示懷疑,主張對此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問題涉及中國經典 是否述及天主、天使和靈魂,龐迪我和王丰肅認為有這方面的某些知識,而熊三拔 則堅持認為中國人對此一無所知。龍華民對此作了較深入的調查,包括向徐光啟、 楊廷筠請教,在1623年他以拉丁文寫成《孔子及其教理》(De Confucio ejusque doctrina tractatus) 。這是西方對中國儒家學說系統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從原著 原詞出發,闡明了中國經典中的一些基本觀念,揭示在基督教觀念與孔子觀念之間 存在的差異。 歐洲人通過龍華民對儒學的研究和比較,發現儒學與天主教背道而馳,中國人 竟然是一些無神論者。眾所周知,孔子是一位“敬鬼神而遠之”的無神論的倡導者 。這無意使西方有神論的天主教徒們感到可怕,如果對中國的儒教不加以制止,必 將危害天主教的傳播。 從1627年12月至1628年1月,二十一名耶穌會士在嘉定集會,討論“Deus”一 詞的譯名,龍華民提出應譯為“泰初”,而不可譯作“天”、“上帝”,譯成“天 主”也不妥當。同時,禁止祭孔祀祖,形成“禮儀之爭”。 雖然,“禮儀之爭”開始,但爭論的雙方均有時而獲勝,時而失去戰局。因此 ,在1700年前跟隨利瑪竇傳教原則者在歐洲出版了大量的宣揚孔子著作,如比利時 傳教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 1622∼1693)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 家孔子》。 在1700年左右“禮儀之爭”進入高峰,歐洲明顯地開始排斥中國文化。法國理 學博士李明神父的《中國現狀新回憶錄》問世,因宣揚孔子等,而遭到譴責。1700 年,索幫神學院查禁了李明的著作以及耶穌會士關于孔子倫理的論著。反對耶穌會 者們認為已經勝利,便發表了《1700年10月19日孔夫子重新安葬》,而慶祝。 1721年7月12日萊布尼茨思想繼承人沃爾夫(Christian Wolff, 1663∼1754)作 了一個關于“中國人的實用哲學”(Sinarum philosophia practica)講座,以批評 的方式,援引了萊布尼茨的某些觀點。他講的要點是:“我是基督徒,但孔夫子的 道德與我的宗教絕對不是不相容的; 再說,它完全符合自然道德。”然而,沃爾夫 被指控為宣揚無神論,被驅逐出了哈雷﹒維藤貝格馬丁﹒路德大學,險些被天主教 勢力送上絞架。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國啟蒙時期繼萊布尼茨的第二位偉大哲學 家。黃振華在《康德哲學與易經》一文中,對康德哲學與中國易經思想的比較中提 出康德的目的論宇宙論,與易經的目的論宇宙論,可知雙方的根本思想相同,即都 認為宇宙萬物的存在,以實現“道德人格”(大人)為“最高善”理想﹔而且雙方宇 宙論建立的思想過程,亦復相同,即先從自然世界觀察獲得根本概念,再從此概念 反省,而獲得宇宙最高理念,再將此理念與道德世界相結合,而出現“道德人格” (大人)理想。在康德來說,建立宇宙論最初的根本概念是有機物中的“自然目的” 概念,然后由此概念之反省而出現“終極目的”理念,然后再將此理念與道德世界 相結合,而出現“道德人格”概念。在易經方面,最先觀察所得的根本概念是“陰 陽”(兩儀)概念,由此反省而出現“太極”理念,然后“太極”理念與道德世界相 結合,出現“大人”理想。雙方几乎完全相同。其中易經的“太極”理念,與康德 的“終極目的”理念,是十分相似的思辯理念。 為什么康德的目的論宇宙論會與易經的目的論宇宙論相似,在這一問題上如果 人們綜觀歷史,就會清楚看到康德的目的論宇宙論非獨創,而是易經的目的論宇宙 論的推廣。康德的思想形成的時期,正是啟蒙時代的末期。在康德的前代人中,對 他影響最深的就是萊布尼茨、沃爾夫。 黑格爾(G.W.F.Hegel, 1770-1831)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和大辯証 法家。中國大陸學者葉福翔在《〈周易〉和〈太玄〉思維模式論》一文中提到《周 易》二分三輔和《太玄》三分二輔思維模式的意義時說:二分三輔和三分二輔在作 為世界觀和思維模式的同時也是方法論,而哲學方法論具有普適性和“經久耐用” 性,這是易、玄能長期啟發、指導古今學朮研究之根本所在。作為一種方法論,二 分三輔和三分二輔均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模式和操作程序:采用二分三輔法時,對研 究對象先作二分、再以三分配合,與黑格爾辯証法正、反、合模式有相通之處,不 過二分三輔尚無說明事物發展動力的概念,而正、反、合模式中已包含解釋事物發 展動力及發展模式的思想。 這里人們又提到了《周易》的二分三輔法與黑格爾辯証法正、反、合模式有相 通之處。為什么會有相同之處?不言而喻,黑格爾的遺傳基因就已注入了中國哲學 ,他的前輩萊布尼茨、沃爾夫、康德等思想早已漢化。 黑格爾是一個很有趣的哲學家,他在《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中依次以孔子、 《易經》、《尚書》、老子、孟子為例,把中國哲學貶了一通,認為中國哲學是粗 糙而膚淺的,在整個哲學史中不值一提。比如他談到孔子時說:孔子哲學是一種道 德哲學,但卻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 族里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 間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 的教訓,從里面我們不能獲得什么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 ’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丰富,而且更好。我們根據他的原 著可以斷言: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到是更好的 事。” 從黑格爾這段談話中可見其品行傲慢。俗話說“兒不嫌母丑”,做為具有中國 文化遺傳基因的黑格爾,卻把中國哲學貶了一通。其實象黑格爾這種人在德國的歷 史中是很常見的,除了上面說的萊布尼茨拿中國八卦做為自己發明二進制而后加以 隱瞞外,還有德國自羽“谷騰堡發明世界印刷朮”一事,以及發明“德國銀”一事 。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發明了印刷朮和白銅制造技朮。 歐洲中心主義者在萊布尼茨發明二進制、谷騰堡發明世界印刷朮和發明德國銀 等事上與中國爭奪優先權,而名聲狼籍。隨著信息的開放,使歐洲中心主義者隱瞞 和編造歷史的時代已經崩潰。歐洲中心主義者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先鋒,這一點正象 法國史學家艾田蒲所說的一樣: 誰有膽量去把一個曾給予世界這么多東西的文明古國變成殖民地呢? 那么,首先只有對它進行詆毀。然后由大炮來摧毀它。 (引自《中國之歐洲》下卷1994,P.388) 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出使中國,強行交涉,“取得以往各國所從未能用 計謀或武力獲致的商務利益與外交權利”(愛尼斯﹒安德遜《英使訪華錄》),并且 利用一切機會搜集有關中國情報。此計划失敗后,英國便進行報復,以商船深入越 南,后又威脅廈門,直到鴉片戰爭,中國成為殖民地而結束。進而,中國和中國文 化在歐洲的聲望一落千丈。排斥中國文化已成為歐洲人的家常便飯。 黑格爾就是這個時代的人物,并充當了西方殖民主義的先鋒,因此黑格爾貶低 孔子、《易經》、《尚書》、老子、孟子等中國文化,在當時是受歡迎的。 通過歷史的回顧,人們自然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沒有哲學”和“中國 沒有科學”是一個什么性質的問題? 他是一個學朮性的問題嗎? 不是! 它是一個政 治性的問題,是一文化歧視的問題。 最后,我想談談有關“中國哲學何以能成立”一文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 是他在文章的開始引出“李約瑟問題”以此提出中國哲學何以能成立的立論。其實 陳堅對李約瑟的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并不了解,“李約瑟問題”是因李約瑟對近代科 學產生考察的不足,有些問題甚至與西方中心主義者一樣隱瞞和編造歷史,如他在 萊布尼茨發明二進制一事上就是這樣,這在他所編寫的《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是可 見的。 近代哲學和科學的產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果,在近代哲學和科學的機體上保 留著中國文化的遺傳基因。那些叫囂“中國沒有哲學”和“中國沒有科學”的西方 中心主義者們,將隨著西方殖民時代的結束而消聲滅跡。 [參考文獻]: [1]趙敦華,《西方哲學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高宣揚,《德國哲學的發展》遠流出版公司,1991。 [3]胡陽、李長鐸,《萊布尼茨二進制與伏羲八卦圖考》,1999。 [4]黃振華,《東西哲學比較論文集》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 [5]胡陽,《太極科學》第33期,1999.02.10。 (《太極科學》報道CA輯第39期200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