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id (無憂), 信區: philosophy 標 題: 中西哲學及文化匯通中的三大難題 發信站: 日月光華站 (Thu Aug 27 07:36:58 1998) , 轉信 【提要】:本文簡要提出了中西哲學及文化匯通中存在本體如何融合、知識如 何構建、價值如何整合三大難題,認為在解決這三大難題的基礎上才能創建“ 中西共體、中西合用”式的新型哲學與文化。 【標引詞】:比較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文化哲學。 中西哲學及文化匯通是當今思想界思考與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近代以來 ,無數先哲已在中西哲學及文化的比較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許多 有重要價值的見解,如梁漱溟先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說過:“西文化 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的。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其 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的。”張君勱先生 在《民族復興的學朮基礎》中說過:“以孔孟以來之學朮與西方近代科學相對 照,則吾國重人生,重道德,重內在之心﹔西方重自然,重知識,重外在之象 ,因此出發點之不同,亦即中西文化之所以叛然各別。”方東美先生在《哲學 三慧》中說:“希臘人以實智照理,起如實慧,歐洲人以方便應機,生方便慧 ,形之于業力又稱方便巧。中國人以妙性知化,依如實慧,運方便巧,成平等 慧。……希臘如實慧演為契理文化,要在援理証真。歐洲方便巧演為尚能文化 ,要在馳情入幻。中國平等慧演為妙性文化,要在挈幻歸真。”等等。為中西 哲學及文化匯通奠定了學理基礎。今天,要真正做到中西哲學及文化的匯通, 首先必須考慮消融中西哲學及文化的這些差異,然后加以建構。在此過程中, 無論是中學以融化佛學的精神統合西學,還是西學以強大的科技文化優勢包容 中學,都必然面對三大難題,這就是: 本體如何融通? 知識如何構建? 價值如何整合?現簡要分述如下。 一、本體融通問題 西方哲學中研究存在及其本質和規律的本體論與中國哲學中研究的天地萬 事萬物根基的本根論究竟有多少異同?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這問題可望通過 比較哲學研究獲得解決,而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面對的是對中、西本體范疇的理 解和認識。 在西方哲學中,存在、邏各斯、理念、數、物質、精神、客觀知識等都曾 充分當過本體范疇﹔而在中國哲學中,道、天、本、氣、理、心、太極等都作 過本體(本根)范疇。弄清這些范疇的含義演變和相互關系是中西哲學匯通的 基礎,因為只有當明了這些范疇的異同及融通途徑后,作為匯通中西哲學本底 的新的本體論才能得以建立。對此,成中英教授倡導的“本體詮釋學”是一條 重要途徑 。 當本體范疇融通后,一種真正匯通中西的新的哲學本體論可能建立。此后 ,人們必將對“數是萬物的本原”、“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礎”、“存在就 是被感知”、“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人合一”、“心外無物”等古老哲學 命題作出新的認識和理解,進而使哲學在繼承中發展以適應現代世界文明。 二、知識構建問題 任何一種哲學,都應能說明已有的知識并能預示知識的發展,這一方面是 對已有知識進行組織、另一方面是對未來知識作出洞悉,新的中西匯通的哲學 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令當代人信服,哲學也才能重現智慧之光。 在知識構建中,必須注意中、西知識傳統的不同,西方重系統、重分析的 認知方法與中國重直覺、重悟性的認知方法的差異客觀存在。雖然西方以數、 理、化、生、地、天、農、工、商、文、史、哲等作為系統的知識體系已被普 遍習用,但中國傳統知識在日常實際生活中仍在發揮作用,如中醫藥。不過近 代以來,西方知識已以強大的文化優勢席卷全球,中國傳統知識文化處于明顯 劣勢 ,尤其是科技與經濟方面。 鑒于這一狀況,新的哲學必須能涵容中西知識,尤其是對中國文化中較弱 的現代科技與經濟知識應能充分包容,并對未來人類知識的發展有全面的方向 性認識。能否恰當地組織已有的知識和構建新知識,是中西匯通哲學能否成功 的關鍵之一。 此外,中西哲學及文化匯通中涉及的另一知識論問題是科學與哲學的關系 問題。如果當代哲學家不能象十七、十八世紀的哲學家那樣引導創建新知識而 只能跟在科學家后面作解釋,那么哲學的衰落將不可避免,知識哲學問題只好 讓有思想、有良知的科學家去業余思考。實際上,哲學是不能用具體科學取代 的,哲學面對的形上問題也是科學無能為力的,科學解決的是實際問題,而哲 學解決的是思維問題,科學創造操作知識,而哲學創造永恆智慧。科學與哲學 應在當今文明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價值整合問題 價值觀問題,既是道德哲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文化的核心問題。由于中、 西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價值整合問題大約是中西哲學及文化匯通中最大的難題。 難就難在中、西方價值系統的差異是如此強烈:在中國,傳統價值觀認為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是高尚的、應當的﹔而在西方,保護個人利益、維護 私有則是立法原則。中國價值觀重名重義﹔西方價值觀重財重利。西方人崇尚 自我奮斗,堅信“知識就是力量”,中國人畏權勢重關系的觀念卻根深蒂固。 等等。由此導致的社會倫理和行為規范是截不同的。 不過,隨著西方物質文明的輸入,西方價值觀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 ,中國傳統價值觀正在瓦解變遷,未來的價值觀將以什么為標准,是值得研究 的。 新的價值系統首先應當確立人的主體地位,以基本人權人人平等、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為原則,樹立對善惡、美丑、好壞的判別標准,兼顧個人利益與集 體利益,平衡義、利關系,給人心以安定,讓民愿有歸宿,或以道德培育、或 以宗教規范,最終整合成真正適應當今中西文明交融的價值觀。 總的來看,可以預期的是:中西哲學及文化真正匯通后建立的一種新型哲 學及文化不會是“中體西用”或“西體中用”型,只能是“中西共體、西中合 用”式。 希望本文提出的這些問題的研究解決有助于學朮界對中西哲學及文化匯通 的認識。 【參考文獻】: 參見成中英著:《世紀之交的抉擇──論中西哲學的匯通與融合》,知識出 版社,1991﹔第二次印刷本:《論中西哲學精神》,東方出版中心,19 96。有關評論參見趙吉惠、劉東超:“中國哲學的重建──成中英新儒學述 評”,人文雜志,1993.4。 任繼愈曾指出過文化勢差問題,見任繼愈:“中國哲學的過去和未來”,光 明日報,1993.8.23。 -- ※ 來源:﹒日月光華站 bbs.fudan.edu.cn﹒[FROM: 153.37.46.236] http://bbs.fudan.edu.cn/cgi-bin/bbs2www?philosoph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