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清代以來中國文化精神的發展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P_20230805_181833

內文摘錄:宋明以後應有「貞下起元」的事,但這事仍然遠不可期。但如果以今日文化這麼多矛盾衝突的眼光,來看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精神發展,就是「閉於今而不知古」。其實中國過去的文化精神,不單止有一貫的歷史線索可尋。漢以後中國文化精神,都可以說只是實現先秦文化理念。漢唐宋明清的文化精神發展,雖然各自成一個段落,但都可以說是次第升進。也能夠表現中國文化不著重抽象理性,不著重往超越,不著重絕對體性自由意志的精神。

正文:

前面講到中國文化的起源,又講到歷史發展中所表現的精神。講到清代的文化精神,重視考證、訓詁、校勘、文字、音韻的學問。要求知道中國古代文化的真面目,是一種求信實的精神,確是一個時代的新精神。另外,清代人善於模仿,對漢人的經學,魏晉唐宋的詩歌文學,宋明程朱陸王的理學,元明的畫,明代以來的禪宗、淨土,都能夠學到,保存而不失。這種求如實保存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是清代文化的特殊精神。

但有海外交通以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相遇,清代學術文化著重保存文獻的精神,始終不足以應付大變動。歐風美雨,紛至沓來,老師宿儒,遇到新思潮的衝擊,只可以退守,不免抱殘守缺,最後導致中國文化全面崩潰。中國人學習西方文化,未必能夠得到西方文化的真實。一個民族學習其他文化是很困難的。於是中西文化精神互相牽掛,再加上西方文化本身的複雜性,於是中國人動搖擺在新舊之間,左顧右盼,矛盾百出。這就是中國文化從古至今未有的變局。

宋明以後應有「貞下起元」的事,但這事仍然遠不可期。但如果以今日文化這麼多矛盾衝突的眼光,來看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精神發展,就是「閉於今而不知古」。其實中國過去的文化精神,不單止有一貫的歷史線索可尋。漢以後中國文化精神,都可以說只是實現先秦文化理念。漢唐宋明清的文化精神發展,雖然各自成一個段落,但都可以說是次第升進。也能夠表現中國文化不著重抽象理性,不著重往超越,不著重絕對體性自由意志的精神。

所以秦朝似羅馬,以抽象理性所定立的法治國,由漢朝繼承,就改為著重人文具體的文化生活安排。魏晉精神是藝術的,著重人物的性情抒發,似西方文化著重個性。但魏晉人又著重人物的欣賞,所以有清談,有人物的品評。隋唐宗教興盛,似中世紀文化。而文化多方面發展似近代。但不似中世紀和近代文化的多元文化衝突。宋明崇尚理智,但這是講覺悟而知道道德人生之理,而不是純粹理智的理。清代人著重考證,似科學精神,而研究對像,是歷史文物。精神是求知道古代歷史文物的真實。

在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中,除了為保存擴大文化而攘夷拓邊的戰爭外,戰爭都無意義。戰爭也很少有促進文化的效果。中國學術文化人物,自春秋戰國起,都未曾有借現實武力而實現理想的。中國以後文化的進展,都沒有假手於戰爭。戰爭發展多數只是形成混亂。這也和西方的國家戰爭,或宗教戰爭,或為主義戰爭,常有一意義相爭的戰爭不同。因為兩方面各有文化理想,而戰爭的結果常可促進文化理想的綜合。和中國的發展是不同的,所以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都表現出中國文化的特殊精神。

下面討論中國的自然觀,也會說西方的自然觀,作為比較。但是並不是要討論中西自然哲學、自然科學理論,而是討論中西文化對自然觀點的不同,然後看這些觀點所表現的精神和價值。

關於西方的自然觀,首先要討論西方文化所表現的超越精神和純粹理性的分析精神。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來源,懷海在《科學與近代世界》中曾說,是源於希臘的命運觀念、羅馬法的觀念和基督教上帝創造世界必定有秩序的觀念。

希臘的命運觀念,是由形上之神支配人生社會事變,羅馬法的法律也是一種陽剛性的宰制社會的規律,基督教的上帝也是世界創造者,三者都表現出一種超越性。西方科學的理性主義精神,最初其實是相信,世界萬物被一個特殊物的客觀普遍必然定律所支配。懷海在《理念之探險》中,認為西方的自然律有四種。一種認為自然律是內在於事物的。一種認為自然律是神所安置的。一種認為自然律是所觀察的感覺現象的繼續的依次序描述。一種認為自然律純粹是一約定的解釋。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