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諸子與六藝精神()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P_20230905_181856

內文摘錄:而老莊的帝王之道,是一種政治理想。但由老莊所說的天和道來說,是一種遍在於萬物而無私的精神。也可以說是由中國古代宗教中,天帝信仰所轉化而來。和孔子以仁言天,有些近似。而道家不同於孔子的,就是老莊喜歡說天的大仁不仁,無為而無不為之德性。無不為,就是在任萬物悠閒自得,遨遊於天地間。這是天地之所以為大。老莊說天德,其實不重視天的四時行、百物生、生生不已、自強不息的一面。老莊的天道,雖然也可以說是橫披四表,但不能縱向貫通上下始終,這方面就不及孔子儒家。

正文:

先秦諸子百家的派別雖然多,但我們由文化觀點來論述他們所偏重的,都不外乎繼承孔子所繼承傳統文化精神的一偏。又或者是六藝之教的一偏,或天道觀念的一偏。但因為都是源出於一本,所以學術文化的分流,始終嚮往於天下一統。前面說了儒家、墨家、法家,現在說道家。

至於道家和六藝的關係,莊子是宋國人,老子是楚國人,其餘道家多數是齊國人。宋、齊、楚之地方,受周代文化感染較淺,而楚國人更加多數相信史。老莊都認為六藝是已陳舊的狗,即古代祭祀時用草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重視的祭品,但用過以後即被丟棄。老莊所喜歡說的,是至德之。在他們眼中,由堯舜以前,到夏商周的文化,都不是至德之。而現實世界的紛爭,更是他們所想逃避的。所以放棄社會,而接近自然,遊於人間之外。內心就求等齊於天,與造物者遊。而根本的文化精神,可說接近追求解脫的宗教精神,超現實的形上學,或哲學的精神。

而老莊的帝王之道,是一種政治理想。但由老莊所說的天和道來說,是一種遍在於萬物而無私的精神。也可以說是由中國古代宗教中,天帝信仰所轉化而來。和孔子以仁言天,有些近似。而道家不同於孔子的,就是老莊喜歡說天的大仁不仁,無為而無不為之德性。無不為,就是在任萬物悠閒自得,遨遊於天地間。這是天地之所以為大。老莊說天德,其實不重視天的四時行、百物生、生生不已、自強不息的一面。老莊的天道,雖然也可以說是橫披四表,但不能縱向貫通上下始終,這方面就不及孔子儒家。

莊子說天機之動,天籟之行,咸其自己,不相為礙。

《齊物論》:「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所謂天籟,是風吹萬種洞穴所發出的不同聲音,而使它們發出自己聲音的,是各個洞穴自己,發動它們聲音的還有誰呢?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謂真人至人的生活中,包涵有天樂存在。

《知北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田子方》:「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

莊子的人生理想境界,其實是一種游心宇的藝術生活,契合古代樂教的精神。轉化人間之樂教,成為天地間之樂教。提倡者就是莊子。

先秦學術,除了儒、道、墨、法以外,陰陽家也是把原始自然哲學和儒家仁義之教結合,也可以說是古代和易的流派。至於農家,是說明中國經濟生活的尚農精神。農家人物,都是吸取道家墨家的餘緒,而別無精要義理。縱橫家,在列國紛爭的時勢,以權術遊說天下。名家,由與各家的辯論形成,開啟對邏輯、知識論的問題,在邏輯方面特別加以發揮的哲學家。這幾家的義理規模,都不足以和前四家相比。

雜家的《呂氏春秋》《淮南子》,是在各家分流以後,左右採取,以求反於一本的思想潮流,是秦漢之際的一轉思想。秦滅六國和周朝,實現了諸子所嚮往的抽象的一統天下的理想。但秦朝以政治統攝教化,摧殘學術,精神完全不是中國文化精神。所以傳不到三代就滅亡了。

但漢朝興起以後,就實現了先秦諸子所嚮往的文化凝合的理想。雜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漸漸去除蕪雜而成為純粹,而成為董仲舒、司馬遷的精神。他們體現了孔子全面人文精神,而再表現出來。

漢代文化,即是先秦諸家學術思想相會合,而實現於社會而形成,使到中國民族的統一,不只是秦朝的抽象的統一形式,已成為真正有文化內容的具體統一。

跟著是秦漢唐宋元明清的文化精神的綜貫說明

由東西方歷史比較,秦朝統一實現了東方世界中,抽象形式的統一。其實類似西方世界中,羅馬實現的抽象統一。秦朝以武力統一天下,羅馬也是。秦朝崇尚法治,所定制度,也頗具規模,被漢朝所繼承。羅馬的法典,也西方的典範。這二者精神,都是黑格爾所說的「理解形式」的精神。但是羅馬純粹以武力和法律來統治,至數百年以後,才有基督教作為精神生命。中國秦朝,則不到三而滅亡。因為以羅馬時代的學術,主要是斯多葛學派。斯多葛學派崇尚抽象的理性,正是羅馬法律精神的一部分。而斯多葛學派的人生思想,又趨於消極的忍受。

中國由孔子之後,個人人格的自尊自覺心,已很強。儒、道、墨的學術文化精神,普遍存在於社會之中,勢不可盡滅,而又都和法家相反。

根據儒家的意思,有德行的人才可以為天子。孟子、荀子都說禪讓和征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沒有血緣關係的禪讓,是不會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征,是對暴君的討伐。《荀子樂論》:「故樂者、出所以征也,入所以揖讓也。」道家是薄天子而不為,就是看不起天子。

所以秦始皇出遊,劉邦見到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見到說:彼可取而代之。這是他們自覺原本可以做天子思想的流露。這也是六國之後,共同有的思想。所以天下豪傑可並起而亡秦亡秦後,見到有具體文化生活的人,不能夠只以抽象的理解形式的法律統治。亦見到,只靠武力是不可以治理天下。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