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能力進路是自由主義理論嗎?

曾瑞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前兼任講師、香港大學哲學系博士)

曾瑞明-能力進路是自由主義理論嗎

提要:

本文主要討論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的能力進路(capability approach)與自由主義異同問題。作者指出,首先,自由不必指涉自由巿場,我們不能將自由巿場等同自由主義;能力進路在此,可說是巿場的一個資源。其次,若把自由主義視為更大的傳統,即著重人的自主和自由,能力進路當屬其分支;它不停留於免於干預的層面,而進而追尋真正的自由,甚至可以是保護免於理性選擇。最後,能力進路著重把個人視為目的,規範性的個人主義觀點,不能因實現社群價值或集體效益而損害個人權益或價值,這使它跟社群主義區別開來。

正文:

能力進路(capability approach)不同於能力理論(capability theory),前者能對應不同目的,指導我們如何審視一個人的生活素質。但它著重的能力(capability),實與自由(freedom)關係密切。它關注的,是人們有沒有實質的、真正的自由去實現他/她自己的目標。然而,著重自由、能動性(agency),也是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特徵。這就令不少人都問,能力進路是自由主義理論嗎?

Ingrid Robeyns在Wellbeing,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ex-examined 一書也討論了這問題。他提醒我們注意,自由並不必然指涉「自由市場」。森(Sen)雖然認為人有自由去購買、生產和銷售東西,但不代表他全然接受自由市場。應該接受怎樣的經濟成果是一個問題,而什麼的制度最能實現人的能力和功能(functioning)則是另一個問題。雖然後者能部份地幫助前者的作答,但我們需要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的幫助才能回答前者。能力進路反而是一個資源去規管市場。

當然,若把自由市場和新自由主義等同自由主義並不準確。然而我們把自由主義視為更大的傳統,即著重個人自主和自由,能力進路當屬其中一支。不過,更基本的問題是,著重個人和自由就是自由主義嗎?若依柏林的區分,有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的差異。前者是真我不受假我干擾,追求善的自由。後者則是免於干預的自由。能力進路似乎不會只停留在免於干預的層面,而進而追尋真正的自由(real freedom)。作者也指出能力進路很有彈性,它們的關注點並不只在自主性和主體能動性,而可以是保護免於不理性的選擇。我們的個人選擇不一定是提高我們的能力。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人只玩手遊,不學習,他可以做不同的事的能力就不會高。若果如此,家長主義(parentalism)也就是可以成立的。這與自由主義要把自由最大化的要旨就未必相符了。

我們到此反而會問,能力進路會反自由嗎?我們也不能忽視能力進路著重把個別的人視為目的,採規範性的個人主義(normative individualism)的觀點,也即不能因為實現社群價值,或者集體效益,而損害個人的需要、利益或者價值。個人才是道德和倫理的關注點。這反而跟一些社群主義者區別開來。能力進路不會叫我們漠視制度和社群的重要性,但它會堅持我們要具體地去個人的發展和情況,不能流於抽象和概括。這也是關注能力有別於關注「需要」(need)的原因,它更關注人在不同情況的主動性和要求,這需要不同學科專家的經驗考察,也要對具體脈絡作適當認識,這一點或者是在個人還是社群之間概念長久對立下的一條新路。羅爾斯說能力進路不能應用(unworkable),但正義理論則的比能力進路在這方面更優勝嗎?

經過一番澄清,我們或者會對能力進度的特性,增進了解,也能更好地評鑑它。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讚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