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儒道思想在文學藝術中的人格修養問題()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P_20230714_165503

內容介紹

文學藝術作品的好壞和人格修養的問題,是歷代來不同派別理論家的爭論所在。而中國文化中,對人格修養有深遠影響的便是儒道兩家的思想。本講會根據徐復觀先生在《中國文學論集續篇》中《儒道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一文的內容,說說人格修養和文學藝術的關係。

內文摘錄:

劉勰在《序志篇》:                 

「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

 (文章的作用,其實就是經典的枝條。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即祭祀、喪葬、軍事、朝見和飲宴慶賀之禮)要靠文章才能完成,六典(治國的六種法典,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因為有文章才可以實施,君臣靠文章而煥發光彩,國家軍事靠文章而光明,但詳細追溯本源,都是來自經典。)

「而去聖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

 (而現在離開聖人經典已經久遠,文體已經解散壞敗。寫文章的人愛好新奇,語言崇尚浮誇奇,好像裝飾羽毛崇尚畫上花紋,在衣帶上繡上花紋,離開本源很遠,將會變成錯誤泛濫。)

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於要。於是筆和墨,及始論文。」

(因為《尚書》說到文辭,崇尚體現內容要點,孔子說教訓,厭惡奇異的說法。文辭教訓之所以和現在文體不同,在於能體現內容要點。所以,我提起筆和墨,開始討論文體。)

即是說文章的作用,以內容為主,形式用來表現內容,聖人經典就是以不同形式的文章來表現內容,現在的人愛好在形式上追求奇,便是離開本源,因此應回到經典的本意。

劉勰在文學發展極其困難的時代,有救世的苦心,想把文章形式和內容的問題,挽回到儒家經世致用的大傳統上。看來書法也應有這個走向大傳統的方向。但我們又不能抹殺歷代前賢的努力和成就,劉勰想要保持漢魏以來,文章在抒情和文學上的成就。所以會因為夢見孔子而發心,寫《文心雕龍》,寫《徵聖篇》、《宗經篇》等。他寫《文心雕龍》這個儒家的方向,和他在文學創作上主張道家的虛靜修養,其實是並不衝突的。所以說,要文學藝術發展出有美的形式和有堅實內容的價值,儒家和道家是不衝突,我們是不必要為了美的形式而反對儒家的。我們只要看看,現代反孔子反儒家反得最激烈的人,其實就是成見最深,胸懷污的人,由此我們知道,道家說的虛靜之心便很有意義了。

閱讀全文,請訂閱人文學會Patreon。連結為:

https://www.patreon.com/hksh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