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中國對鬼神的信仰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內文摘錄:在中國宗教思想中,認為人死亡後,會成為鬼,但鬼並非即歸於天上,而一去不返。偉大人格的鬼,必定是鬼而神。鬼,是歸返,是屈曲的狀態。人的死亡,是精神由屈曲而進入於幽冥,好像把精神捲起,退藏於天地之密。神,是伸展,是往而再來的狀態。人死後,人精神重新伸展出來,由幽冥中走出來,到達光明,彌漫於六合。如果是鬼而神,必定是人格有卑污,所以後世說的鬼,常常是劣義。凡是人格偉大的人,一定是鬼而神。神一定會顧念世間,而要求主持世間的正義,和生人相感通。

P_20230430_085000

正文:

中國思想中,必定是天地人三才並重。世界宗教大多數都不能夠真正肯定人格世界、人文世界和上帝同等尊重。關鍵在於認為上帝是絕對的自我完足,而無所待。上帝可以創造自然界,亦可以不創造。可以創造人,也可以不創造人。創造自然界和人,多數說是顯出自己的光榮,上帝其實多少含有自己照顧的色彩。所以造人之後,人犯罪,要靠上帝救贖,就只見到人需要上帝,而不見到上帝需要人。中世紀經院哲學,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講法,認為上帝本身是不動的,但能使到其他事物動起來,成為第一動者論證。也包含上帝不需要世間,只有世間需要上帝的意思。

印度佛教的涅槃真如,純粹是一個無為法。人的迷覺,純粹是人這一邊的事。對這個無為法,人既不能有所減損,也不能有所增益。不是必須天才有的。婆羅門教的天,遍在於萬物,也不是必須要有人的存在,作為覺悟的對象。人覺悟天,對天也沒有功勞。根據黑格爾的哲學,上帝必須客觀化為自然界,並且在人的精神之中被自覺,說明自然界和人,對上帝來說,也是一個必須存在的理由。但黑格爾始終未曾說出,人可以和上帝並立,而人和上帝是互相相待的。

到現代,懷才說到上帝的先萬物性和後萬物性。懷海說萬物固然靠上帝而成為萬物,上帝也要靠萬物而更成為上帝。是說明上帝、萬物和人,互相相待的道理。懷海在《理念之探險》一書中,說出基督教中缺乏「上帝需要世界理論」的毛病。懷海的上帝之先萬物性和後萬物性之說法,其實是西方思想中,和中國思想最相似的。中國思想中,就是說由一個天,可以開出天德和地德。由此看來,懷海的理解,可謂是神解

由中國思想中,能夠同時肯定天的天性和地性。肯定天的先人性和天的後人性。也肯定人的先天性和人的後天性。肯定天的同時,也尊重人的人格世界、人文世界的地位。所以中國的宗教思想必然在祭祀天地之外,同時會祭祀祖宗,和各種聖賢人物,和君親師。

在西方宗教中,只會敬拜先知或救主。人的宗教性崇敬意識,最後只能集中在先知或救主,才能達到上帝。在中國儒家的說法,人人都可以直接見到天心,人的情感能夠遍及所有有關係的其他人,所以人能夠普遍崇敬一切應當崇敬的人物。所謂敬拜祖宗,就是敬拜我的自然生命的本源,即是敬天地之德表現在自然生命世界。尊敬君主,就是尊敬人群體生活的表現。君主,不是一個社會團體的領袖,不是好像教會的教皇那樣,君主是一切社會團體的領袖。所以敬君,就是敬尊敬整體人類社會的表現。而敬師和敬各種聖賢人物,就是尊敬一切人格世界的人格,和尊敬人文世界全體的表現。

中國宗教精神的歸結,在於崇敬天地君親師,表現中國宗教精神具有更圓滿的宗教精神的證明。天德一開為二,成為天地乾坤之德,人生其中,天地人而成為。人與自然生命世界、人群世界、人格世界、人文世界的幾種關係,而有對君、親、師三種人物的崇敬。對君、親、師的崇敬,代表人對人格世界、人文世界的崇敬。在世界的一切宗教中,崇敬範圍的廣泛,未有超過中國宗教精神的。

中國宗教思想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人的精神不朽,成為鬼神。鬼神並非只是居於天上,而是常常顧念人間。在基督教和回教中,有天使可來往於天國人間,傳達上帝的使命。這是因為上帝的超越性特別顯出,天使能夠來往天國與人間,也可算是顧念人間。但天使最初並非由人變成。人行善而進入天國,在西方宗教思想中,以為是一入天國,就遠離俗,而不再顧念人間。

在印度婆羅門教中,說到人證梵天,好像打破瓶子,瓶中空虛,返回太虛。人的精神,也是得到解脫而不返。佛教小乘,說人成佛就遠離世間。大乘佛教,就有菩薩永不捨棄眾生的講法。志在使一切眾生都可以進入涅槃

但在中國宗教思想中,認為人死亡後,會成為鬼,但鬼並非即歸於天上,而一去不返。偉大人格的鬼,必定是鬼而神。鬼,是歸返,是屈曲的狀態。人的死亡,是精神由屈曲而進入於幽冥,好像把精神捲起,退藏於天地之密。神,是伸展,是往而再來的狀態。人死後,人精神重新伸展出來,由幽冥中走出來,到達光明,彌漫於六合。如果是鬼而神,必定是人格有卑污,所以後世說的鬼,常常是劣義。凡是人格偉大的人,一定是鬼而神。神一定會顧念世間,而要求主持世間的正義,和生人相感通。

在中國宗教思想中,尊神而卑鬼,所以即使是人死後有不朽的靈魂,這靈魂也不會一去不返。但中國宗教思想,沒有好像印度的個體輪迴說。印度的個體輪迴說,人和畜,可以互相轉化,也假定畜生可以是人前生的父母。這就是無形中,泯滅人禽之別。這是著重人禽之別的中國思想所不允許的。中國固有思想,相信造化日新,每日有新的創生。於是,創新的先後秩序不可以亂。所以最初是沒有祖宗再投生成為子孫的說法。

如果人死後而成為鬼神,人出生時會有怎樣的規定性呢?死後成為鬼神,又有怎樣的規定性呢?後鬼神的靈魂不朽,是在生時人的德行或生命精神的全部,如其所如,保存在天地間,而沒有散失。鬼神的德行進步,也應當靠和在生的人有不斷的感通。由這個感通,不只鬼神,在生的人也有進益。孝子賢孫也可以用誠敬的心,使到祖宗鬼神可以向上超渡,而進於高明。這種宗教思想,其實是中國最早傳統的宗教思想,大體為後世所繼承。

先賢中也有人主張沒有鬼的說法。例如:王充。有主張死者之氣,一去不返,只有理仍然存在於天地間,可和子孫的誠敬之心相感通。例如:朱子。有主張鬼神之氣,大往大來,古代聖賢之氣,或聚或散,而重現於後世。例如:王船山。但除了受佛家思想影響的,一般都不會主張個體輪迴的說法。

凡說鬼神有真實意義的,都對鬼神的理或氣,認為可以與生人相感通,對生人有益的。除了儒家是這種主張外,道家的發展也有類似說法。由道家到後來的道教,要求死後不朽,希望長生,脫胎換骨而成仙,成仙以後,也會願意重返人間,與人為伴侶。這些都可見到中國宗教思想中,要求靈魂不朽是著重在建立人的精神,往而能來,超而能入世,和世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偏於要求一直升天國,直達彼岸,不再重來俗,表現出不同的特殊精神。這種靈魂不朽或鬼神的理論,其實最能滿足人對靈魂不朽和鬼神的多方面要求,大可有加以發揮的餘地。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