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孔子之仁與禮教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內容介紹:近代人常用界說方式來說明孔子之仁,這是未足夠了解孔子之仁。如能由孔子說仁的工夫次序來說,會較能契合孔子言仁的確切意義。而孔子與政治也常關連在起來說。本文會對孔子言仁與禮敬與政治之涵義加以探討。

內文摘錄:歷來孔子思想常常和政治拉上關係。近代人常有一觀點,認為孔子思想合乎政治統治者利益,所以為歷代帝王提倡,所以孔子有崇高地位。更有人說因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之「罷黜百家,獨專孔子」建議,使到中國後來的學術思想定孔子於專,再沒有進步但這說法是不對的。

說孔子思想合乎統治者利益,但其實孔子生前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下半生都是在各國到處流亡弟子顏回說:「夫子之道大,天下莫能容。」《莊子》說:「再逐於,削迹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於陳蔡,見辱於陽虎,被逐於季氏。」孔子晚年歸詩書,訂禮樂,與弟子講學,並非從政如果孔子稍為遷就當時政治上統治者的意思,決不會至於天下莫能容

孔子之所以為後世所尊崇,最初只是因為學生們的尊崇。例如孟子所說「七十二子之服孔子,中心悅而誠服者也」所以孔子死後,根據《孟子》和《史記》記載,親近的學生都在孔子墓前墓三年所以孔子和古往今來生前很有權勢的政治人物都不同,那些政治人物死後會被鞭屍,被萬世唾罵,但孔子不是

據《孟子》《史記》記載,孔子學生墓三年期滿之後,學生們要回家的時候,會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去子貢是孔子學生之中最擅長外交辭令與貨的,又再在墓前住三年,後來更有其他人物陸續在孔子墓前居住,形成孔里

孔子死後,經歷二百多年,到秦漢,仍然有孔子學生在講孔子之學,一些學生更散佈天下,所以孔子才被社會上其他人所尊崇,被歷代帝王所尊崇孔子之所以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有那樣崇高的地位,最初只是由世世代代的學生的尊崇而來,與政治上任何勢力都無關。所以大家才會稱孔子為至聖先師

IMG_20220726_184844

閱讀全文,請訂閱人文學會Patreon。連結為:

https://www.patreon.com/hksh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