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孔子之忠恕工夫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內容介紹:近代人常用界說方式來說明孔子之仁,這是未足夠了解孔子之仁。如能由孔子說仁的工夫次序來說,會較能契合孔子之仁的確切意義。而最切近的工夫是忠恕工夫,是下學而上達的基礎工夫。本文會對孔子言忠、恕工夫之涵義加以探討。

P_20230226_090224

但孔子教弟子,有求仁之方,這求仁之方的忠恕,就不似上面孟子、明道、象山的志於道的說法孔子說實行恕,首先是知道自己所不想要的,然後再推到其他人來說這是特別有一層「下學而上達」的深意而朱子認為明道說法太高,對象山不滿,對孟子也有微言原因就是懷疑他們忽略下學的工夫

孔子以志於仁、志於道為最先的工夫這就是孟子、象山說先立其大,志於大的意思但先立其大之後,更有一層下學工夫,就是實行恕道,這是第二步工夫由此可見朱子的說法是具有深意的

志於仁、志於道,原本是由自己通達到其他人,到天下這個志於仁的道,無論前面範圍怎樣大,始終都是由自己通達出去人的志向會向前開拓,人自己也會向前開拓人自己開拓的根據,是自己已完成的德性如果人自己的德性未修養得好,未改好,人的罪過就會和人的志向一齊夾雜而行人的志向可以無限量擴展,人的罪過也會化為無限罪惡所以人看其他人的罪過,也應該由看罪過而知道仁

求學者應該首先自己見到自己的罪過,自己懷疑自己的志於仁、志於道,是不是看似仁而其實是離開仁不應該自己只說自己能夠志於仁,志於道,無不仁,無不道,而完全不懷疑而事實上,看世界上確是有救天下之道的人,自己說是出於愛人,勉強天下行他的道,其實常常夾雜了自己的大私大惡,遺禍人民

人如果能夠深入觀察,一己的罪過,常常和志於道、志於仁夾雜流行,就會見到在人類社會中是歷史事實由此可知,前面說的人的德性未修養好,罪過和志於仁、志於道夾雜流行,事實是必然會產生的所以,前面說人能夠向前志於仁、志於道,擴充到視中國為一家,天下為一人

同時,人必定要向後要求自己一己有好的德行,作為根據,使行道的事實能夠依於仁所以要自己先見到自己的罪過而改過這樣就一定會落實到平常人言行中實行的恕

恕,就是要先知道自己的所欲和所不欲,是求仁修德的開始所以,志於道的高明廣大,一定是以實行恕道的中庸精微作為基礎這正是孔子教人至高明,至廣大的地方孔子說實行恕,是要知道自己所欲和所不欲

根據上面《論語》《中庸》的內容,《大學》也發揮孔子的意思:所欲,指人自己要求他人,所不欲,指人自己所厭惡,或不想他人加諸我身都是屬於人日常生活中,最平凡、最親切而感受到的實事人人都會對他人有欲求,期望人滿足我的欲望如果人不能滿足我的欲望,怨惡之心就不期然生起人朝朝暮暮都會和人接觸,無時不在要求人和怨惡人,人都在欲望中輪轉人於此,常常會因為事過境遷而忘記了,變成不自知會認為自己沒有求人,沒有怨惡人

孔子就能夠自知,有求於子用來事父,未能做到,有求於臣而用來事君,未能做到,有求於弟而用來事兄,未能做到,有求於朋友而自己先做,未能做到由這些未能做到,而要求能做到由於厭惡人,而不會把自己不欲、厭惡,再給他人這就是行恕求仁的開始所以孔子更著重己所不欲的惡,勿施於人最初不著重把自己所欲,施於人這是孔子工夫最切實的意義所在

閱讀全文,請訂閱人文學會Patreon。連結為:

https://www.patreon.com/hksh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讚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