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梁啟超的書法理論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梁啟超

內文摘錄:

梁啟超受一代書法大師康有為的影響,終身學習書法,取得不俗的成績。梁啟超又曾學習一些西方文學、美學的思想,故論書法時也加入了一些西方美學的觀念,如:線的美、光的美、力的美等,是當時一些較新的書法理論。梁啟超的書法雖未至於是一代宗師,或開風氣之先,但也有很好的功力,所以他的簡潔心得,是很能讓入門者得益的。

梁啟超的書法藝術,初崇唐楷,後攻魏碑及漢代隸書,取法北碑的書法理念深受康有為影響。梁啟超是學者,在文、史、哲都有成就,加上政治家的聲名,掩蓋了書法家的聲望。梁啟超在北碑上其實有相當高的造詣,在隸書也有極高的成就。政治與學術才是梁啟超一生最重要的活動。書法對他來說,自認為只是「餘事」。但其實梁啟超一生在書法上所花的時間相當多,並非真的是生活中的餘事

梁啟超13歲時,在廣州越秀山三君祠見到陶濬宣用魏體楷書寫的一副楹聯,賞心悅目,久久不願離去,由此對書法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之後便常以書法臨池為日課,專心學習書法。他在《稷山論書詩序》中自述學書緣起:

「記十二三歲時,在粵秀山三君祠,見心老書一楹帖,目奪魂搖不能去,學書之興自此。」

心老,即晚清書法家陶宣,以書魏碑著名。陶宣,字文沖,號心雲,工書,尤擅魏碑,筆力雄勁,為人所推重。光緒時錢幣上「光緒元寶」即為陶濬宣所書。蘇州寒山寺「寒山拾得」碑刻也是他的手跡,至今仍在。清末時,紹興知府貴福,將尚未舉事的革命黨人秋瑾就地正法,激起人民怒憤。民間輿論用憲政精神抨擊浙江和紹興官府,以致貴福身敗名裂。發起者和推動者就是陶宣。

梁啟超18歲時(1890),在康有為的萬木草堂讀書數載。康有為是中國近代書學史上提倡碑學且有成就的書法家。1889年寫成《廣藝舟雙楫》,提倡碑學。梁啟超這時拜康有為為師,自然受其書法理論所影響。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往日本。出逃時,身邊不忘帶上碑帖。在逃亡的14年間,雖身居異國,但書法之興趣不減。梁啟超1910年的《雙濤閣日記》,具體記述了他居海外的刻苦臨池情況。包括每天臨池的內容、數量、進度及體會。

閱讀全文,請訂閱人文學會Patreon。連結為:

https://www.patreon.com/hksh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