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周文是中國文化上升第二階段大事

方世豪(香港人文學會會長、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

IMG_20221218_091338

內文摘錄:中國古代文化的形成,我們以為有兩大件事,各代表一個文化精神的上升歷程。第一,就是大禹故事所啟示的,人在對自然的治理中,成就了民族的凝聚,建立後相傳的王朝。

由周朝開始,人文德教變得完備。所以古書說:夏尚忠,殷尚質,周尚文。夏尚忠,忠就是著重勤勞,即是偏重於經濟。殷尚質,質就是統率人民而事奉神,而法制更完備,治權較穩固。周尚文,然後政治社會制度和倫理之道確立。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上升歷程中第二階段的大事。

周文是中國文化上升第二階段大事

中國古代文化的形成,我們以為有兩大件事,各代表一個文化精神的上升歷程。第一,就是大禹故事所啟示的,人在對自然的治理中,成就了民族的凝聚,建立後相傳的王朝。作為政治社會的中心,由夏朝到商朝,社會政治制度逐漸形成,所以《禮記集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不只是用人唯親,而是有一個尊重的制度。夏朝、商朝在政治上,雖然已有一貫相傳的王朝為中心,而這個中心的力量和精神上,卻未能涵蓋四方。當時社會上的宗教思想,仍然很重要,蓋過人文思想。

周朝成立,實行封建,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中第二件大事。周初實行封建,分封子弟和功臣,可以說是有利於統治監視。分封唐、虞、夏、殷的後代,也可以說是對歷史上已成立的邦國,原有的勢力,給以重新的承認、安撫。但無論封建是追求方便統治,還是對原有勢力給予承認安撫,都表示這個中心王朝的力量或精神,覆蓋四方。所以周朝的封建制,對中國社會民族凝聚協調的功勞甚大。

周朝實行封建,又沿用商朝人敬祖的風氣,把兄終弟及的習俗,改為改良為嚴格的宗法制度,由宗法而鞏固封建,嚴格實行人倫的分別。周朝的分封宗室,出自親親之情誼,宗法制度,更加是鞏固親親之情誼。人的親親情誼,原本出自大自然的人性,而封建宗法則是政治社會的制度。由宗法制度而決定君位,嚴格分別人倫,使到原本出於自然,人性的親親情誼,含有超越自然的政治、社會、道德、文化意義。所以後來說周公的德教,就特別尊重他建立人倫道德功勞。

由周朝開始,人文德教變得完備。所以古書說:夏尚忠,殷尚質,周尚文。夏尚忠,忠就是著重勤勞,即是偏重於經濟。殷尚質,質就是統率人民而事奉神,而法制更完備,治權較穩固。周尚文,然後政治社會制度和倫理之道確立。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上升歷程中第二階段的大事。

周代王朝的建立,理想是一個中心王朝和四方封建諸侯,做到上下覆載,互相協調的關係。這傳統又可以說是由夏朝開始,是夏朝協和萬邦精神的更高實現。周代的文獻中,有很多相關語句。《詩·大雅·文王》:「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效法文王的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易經》乾卦彖辭:「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天的功德超出萬種物類,給萬國帶來普遍的康寧。)易經》比卦象辭:「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先王由此感悟,要建萬國,親近諸侯。)這類語句的氣象,不是希臘人、羅馬人、西方近代人所有的。

這種政治意識的本身,是有一種藝術性的和諧精神貫注其中。周代的政治、道德上的禮教,與樂教同時發展,故有藝術性精神貫注其中。其實上古中國的音樂、舞蹈、雕刻,早已有了。但到周代以後,崇尚文制,才有禮樂的盛大發展。其中的原因,可以說是由於政治局勢,到周代然後變得闊大。嚴格實行宗法制度,著重倫理道德的生活,人的精神就可以上通百,下通子孫,橫通兄弟親戚,生命精神可充量發展禮樂才有所依據。禮樂是純粹的文制,而政治、社會、倫理的文制是禮樂的實質表現。

所以中國最初的藝術,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倫理精神的光輝。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亦即是所以充實中國古代政治倫理的精神,和政治倫理融合為一。希臘的《荷馬史詩》是流浪者、旅行者的集體創作。希臘的戲劇源自歌頌神的舞蹈、戲劇。希臘戲劇最初是在狄奧尼索斯神廟前舉行,所以劇場第一排座位,是留給教士的座位。希臘社會上有獨立的行吟詩人、歌唱團。希臘劇作家,常常受到富有人士的資助,由此而維生,而不受政治影響。所以西方藝術文學精神,是獨立於現實政治社會之外。

在古代中國,沒有劇場,沒有希臘專門的劇作家和行吟詩人。中國古代的禮,最初是事奉神的,禮樂也是歌頌神、拜祭神的音樂。但由政治、宗法制度、人倫關係的條理來看,禮儀漸漸以人間之禮為主,不以祭神為主。歌頌有「美盛德之形容,以成其功,告於神明」的作品。是把人的盛德告訴神明,而不是歌頌神明。《毛詩大序》:「是以一國之事,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因此,表達個人內心的感受,可以代表國人的內心,這種詩歌稱為《風》。說天下人的心願,表現四方的風尚,這種詩歌稱為《雅》。《雅》即是「正」,說天子政事興盛、荒廢的原因。政事有大小,所以有大雅、小雅。《頌》是讚美天子的盛德,把成功的消息報告神靈。這叫做「四始」,詩的極至了)

中國古代,有對中央的朝覲拜謁,有諸侯間的聘問,就有詩歌的禮樂。《禮經》中記載關於冠、婚、葬、祭、朝聘,鄉飲酒、士相見等禮儀,可由禮節的詳盡,服飾的繁多,禮器的繁多,想像到行禮之際,主賓升降,秩序井然。禮儀周旋中中矩,就很富有藝術戲劇的意味。中國古代沒有獨立的戲劇,正是由於它結合禮樂,在社會、政治、倫理的生活,整個生活,都表現審美藝術的精神。中國最早的雕刻、繪畫,就是商周鼎彝上的花紋鳥獸。由此而開啟後來的書法。而古代的鼎彝祭器,其實都只是禮器和日用品。至於中國古代的詩歌,例如:《詩經》中的《國風》,其實都是歌詠日常勞動生活和社會人情。《頌》是歌頌古人的美德,《雅》是記載君王的行政興廢。《楚辭》的美人芳草,最初是寄託忠君愛國之情。

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文學藝術精神,直接在自然的勞動生活、社會生活、政治倫理生活,充內形外,流露昇華出來。而不是逃避在現實之外,寄情幻想,企慕神境,而煥發才思。好像西方文學藝術精神,表現成為獨立的文學藝術的領域那樣。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