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成熟的愛

曾瑞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前兼任講師、香港大學哲學系博士)

曾瑞明-成熟的愛 

提要:

作者認為,愛情是不能以理性加以評價的;因此,在生活上,人們會陷於兩難情境——要不要有愛情的生活?他主張,德性倫理學可指導人們一種成熟的愛的看法,本文最後部分嘗試勾劃出這種「有德性的人會怎樣愛?」的觀點。

 

內文摘錄:

我們對愛情的印象,往往是不能作理性評價的,也即我們不能說愛得對或錯。愛沒有對錯,是因為愛情只是一種感受,我們不能控制感受的,能做到真實、投入,已經是好的愛了。

「應該蘊涵著可以。」(Ought implies can)。如果我們可以說愛就愛,說不愛就不愛,有「愛情自主性」,像我們有道德自主性(moral autonomy)一樣,能隨心所欲,我們當然可以評鑑一個人愛得對,或者愛得錯。但眾所週知,愛情很大程度不由自主,同一個人若在不同時空出現,你也未必會愛,timing不對也。愛對還是愛錯,也要很長時間才能判斷,而且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人的變化、年歲不同,甚至社會變化,都令愛情變形。

 

 

正文:

我們對愛情的印象,往往是不能作理性評價的,也即我們不能說愛得對或錯。愛沒有對錯,是因為愛情只是一種感受,我們不能控制感受的,能做到真實、投入,已經是好的愛了。

 

「應該蘊涵著可以。」(Ought implies can)。如果我們可以說愛就愛,說不愛就不愛,有「愛情自主性」,像我們有道德自主性(moral autonomy)一樣,能隨心所欲,我們當然可以評鑑一個人愛得對,或者愛得錯。但眾所週知,愛情很大程度不由自主,同一個人若在不同時空出現,你也未必會愛,timing不對也。愛對還是愛錯,也要很長時間才能判斷,而且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人的變化、年歲不同,甚至社會變化,都令愛情變形。

 

另一方面,在愛中的人,並不用「正確認識世界」的觀點去看待愛人。哲學家拉加・夏瓦尼(Raja Halwani)在《Philosophy of Love, Sex and Marriage》一書就指出我們在愛中,連信念也被扭曲了:我們會因為喜歡的人的一颦一笑而自己製造「她就是我的 Miss Right」或者「我們緣定三生」這些沒根據的信念;我們甚至會願意相信一些虛假的信念(如他有苦衷的/他太不懂包裝自己了),來掩飾愛人的不足甚至醜惡。愛的人一旦「正確地認識」,他/她就不愛了。

 

我們或者會因此徹底否定愛情,但現代人普遍卻接受愛情是美好人生的重要部份。若沒有愛情,人生往往會被視作有所欠缺。因此我們面對一個兩難情況,要麼追求扭曲世界,又極之不能掌控的愛情,令美好人生的追求受危害,要麼是清心寡欲,回復澄明之境,但卻失去了人生一個重要的面向。要擺脫這兩難,我們期望能回答這問題︰有一種比較成熟的愛,可以讓我們人生過得好?

 

德性倫理學(virtue ethics)其中一個重要觀點是擁有德性是我們過美好人生的條件。故此,我們可以把以上問題轉換成有德性的人會怎樣愛?

 

限於篇幅,筆者只作一個簡單的構想。有德性的人,會對各種價值觀有適當的衡量,他/她知道什麼更有價值。比如在家自己玩遊戲機,一定比不上陪失業的女朋友更重要。他不會計算,也不用去衡量。同時間,若面對大是大非,有德性的人會看到愛情有需要終結。黃偉文填詞,張敬軒主唱的《俏郎君》已述說了當中道理︰「情人之間/講心比講理 更簡單/纏綿一番難較義理相衝也沖淡……想不到最後仍會散/只因你角度存褊袒……先至悟到人世裡/有一些價值是比愛恨大/要補這個深溝 憑著愛不足夠。」有德性的人,看到愛有價值,但不是唯一的價值。有德性的人,也會對所處的環境敏感,作出合宜的回應,他/她會在價值衝突時,選擇更高價值的東西。大是大非面前,有德性的人知道不應因為「愛情」二字凌駕一切。

 

但一般情況下,有德性的人應是好的愛人,因為他/她的性格好。但你會否愛一個「好人」,則是另一個問題。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