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哲學︰由艾倫•迪波頓的《論愛》(On Love說起(上)

曾瑞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前兼任講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提要:

本文以夾敍夾議的方式,闡發當代英國哲學作家艾倫•迪波頓(Alain de Botton)的愛情哲學。

內文摘錄:

愛上了一個人,也其實很偶然。若因緣和合的條件不同,我們會愛上另一個人,能夠走在一起,也即是我們說的緣份。愛情,像歷史事件,你可以事後解釋它為何發生,但你不能找出一件歷史事件必然發生的條件。你也不能複製相同的情況,純屬偶然的一件事。

不過,若這樣用緣份的概念去想朋友的關係,我們會比較舒心。但若果在愛情,我們卻好像渾身不舒服。這是因為愛情聯繫我們的心理。我們會將我們愛的對象理想化(idealization)。因為愛,克蘿伊的一切都是不同的,敘事者會想聽她的童年故事、她的喜好、她的缺點也變成優點。蠢可以是可愛,懶也可以是可愛,無論如何她都日是一個可愛女人!愛會改變了整體對世界的客觀認知。我們不能接受最理性的解釋,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去滿足。愛情好像是扭曲世界的猛藥。我們又怎會接受我的愛只是偶然呢?愛一定是有一個理由的!

這種明明沒有理由卻又要找理由,找了理由又其實不是理由的情況,就是愛情的寫照。

 

正文

第二次再看英國哲學作家艾倫•迪波頓(Alain de Botton)在二十歲時出版的處男作《論愛》(On Love ),就仿如在感受和理論上再被愛情洗禮一次。有感受,是因為迪波頓在這書是述說一個愛情故事。敘事者在一程巴黎往倫敦的飛機上,不由自主地愛上一個名叫克蘿伊(Chloe)的女子,但最終分手收場。這是耳熟能詳的「愛情定理」,但也卻是不少人都有感受過的︰忽然愛上,忽然不愛了。感傷之餘,又感這或是愛情是最醉人之處。

 

有理論,是因為這本小說觸及了有關愛的眾多問題,是一本愛情哲學導論讀本。第一個問題是,為何是克蘿伊?這女子有板栗色的頭髮,水靈靈的綠色眼睛,對海德格有獨特見解,童年有一些陰影,但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愛上一個人嗎?若果可以的話,那似乎有相同特性的人我也會愛。但如果不可以的話,那愛情就似乎只是偶然之事,只因為在某時某地遇見這個人,而我愛上了。

 

是愛上了之後,我們才找共通點。大家有共同興趣,大家有相同的書在書架,但這不會是我們愛的理由。有共同興趣既不是愛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份條件。這令人想起另一齣日本電影《她和他的戀愛花期》,當時主角們以為很特別的經歷,原來其他人都有差不多的經驗。當失去了愛的時候,才發覺那些以為導致愛的條件都不是什麼。什麼令我們愛上,只是一種衝動嗎?

 

愛上了一個人,也其實很偶然。若因緣和合的條件不同,我們會愛上另一個人,能夠走在一起,也即是我們說的緣份。愛情,像歷史事件,你可以事後解釋它為何發生,但你不能找出一件歷史事件必然發生的條件。你也不能複製相同的情況,純屬偶然的一件事。

 

不過,若這樣用緣份的概念去想朋友的關係,我們會比較舒心。但若果在愛情,我們卻好像渾身不舒服。這是因為愛情聯繫我們的心理。我們會將我們愛的對象理想化(idealization)。因為愛,克蘿伊的一切都是不同的,敘事者會想聽她的童年故事、她的喜好、她的缺點也變成優點。蠢可以是可愛,懶也可以是可愛,無論如何她都日是一個可愛女人!愛會改變了整體對世界的客觀認知。我們不能接受最理性的解釋,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去滿足。愛情好像是扭曲世界的猛藥。我們又怎會接受我的愛只是偶然呢?愛一定是有一個理由的!

 

這種明明沒有理由卻又要找理由,找了理由又其實不是理由的情況,就是愛情的寫照。

 

愛情哲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要給愛一個解說︰怎樣才是愛,愛怎樣發生,愛又為什麼會消失了?單戀可以是愛嗎?愛又是否必然跟慾望(desire)聯繫?我們說的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愛字頭」有「storge」、「epithymia」、「philia」和「agape」,可謂種類繁多,但都不是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

 

※前往人文臉書讚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54023453599214


回 現 代 人 文 首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