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獅子山下》與心靈開發 方世豪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首個財政預算案最為人所熟知的相信必定是他所引用的 《獅子山下》歌詞了。在聽到預算案中沒有開徵銷售稅而舒了一口氣之餘,相信 可能只記得這幾句感人的歌詞: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歌詞寫出了一種同舟共濟,逆境自強,齊心奮鬥的情境,這是一種很令人嚮 往的情境。歌詞所寫的情境已是超出了財政司司長的經濟政策範圍,到達了人心 靈的狀況問題。上期人文論壇我曾提到唐君毅先生的文章《心靈之凝聚與開發》 (《人生之體驗續篇》第二編),已論及人心靈世界的開發問題,現在看到梁錦 松也以人的心靈狀態來總結他的財政預算案,也就是牽涉到人心開發的問題,所 以我想繼續就此問題加以討論。   事實上,我也很喜歡這首歌,很欣賞這首歌詞,除了曲詞本身質素好以外, 還有感情因素,因為這首歌確是伴隨著我成長的很熟悉的歌曲。又因此想起小時 候看的電視劇和生活情境,一切彷如昨天,歷歷在目,難怪財爺引用此歌立即引 來議員、市民、傳媒的讚賞。但我由此而想到,我們應如何使用我們以往的歷史 經驗?如何看待我們以往創造的經驗?不適當的因循和不合理改革也可為現實帶 來苦果,這不是用感情因素就可解決的問題。   唐先生於文章中提到人類很多時有一種通病,就是人在青年時,人生經驗不 多,知識不多,人際關係不複雜,人與人之間比較單純,人的思想也比較簡單, 成見不多,不會只停留於故有的思想模式,容易接受新事物,精神上較有朝氣, 仍有衝破世界成規成矩的衝勁,心靈則有向上開發的力量而沒有成年人心靈閉塞 之病。但其缺點是心靈會易成為流蕩,只向外馳,衝開一切,衝破一切而無所建 立,則心靈便難以凝聚,難以建立價值了。但當人年事漸長,回首過往,知道自 己經驗豐富,知識增多,更能凝聚精力,建立出價值,建立起制度,便會變成世 故日深,成見日多,心靈越閉塞,制度越僵化。最初建立制度者是天才,他可因 應當時具體環境而創建出有價值之制度,但既經建立,若無因應新時代之開發, 則越久而越僵化,此則是心靈之閉塞。過去的歷史可以是我們現在繼續開發新價 值的根據,也可以是阻礙現在開發新價值的桎梏。   舊日獅子山下的經驗我們應如何對待呢?這就牽涉到心靈的凝聚與開發。若 只因循過去成功的因素,而不因應新時代作新開發的話,則心靈只會變得毫無力 量。例如中國歷史上,民族精神發展至滿清,變得閉塞膠結,毫無開發力量,終 至面臨被列強瓜分之險。能把舊有精神,在對應西方文化衝擊時加以重新開發, 發展新的文化,才是有力的回應需要。所以香港人以往團結、拼搏、肯捱的精神 是有價值的,但要在新時代再表現出活力,便要有新的心靈開發思維了。例如以 往殖民地時代要發展經濟,人人有屋住,現在香港回歸了,是不是仍然只是繼續 維持經濟繁榮呢?在經濟低迷時,追求經濟發展當然是應該的,但是否只限於這 發展經濟的思維呢?香港人自救之道是有賴於香港人如何在以往的精神上再開發 而不是被以往的模式桎梏。   心靈之凝聚與開發,全是來自中國哲學之心體觀念。如何凝聚與開發?中國 哲學以前不是用這兩個詞,以前是用「動」和「靜」來說明,心靈就是指「心體 」而言。動和靜可以是有價值的,可以是無價值的,即可以是開發與凝聚,也可 以是流蕩與閉塞。其標準是甚麼,就是心體自身,即心靈自身。用我較為熟悉的 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為例,他就曾說:「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原 也。」他的「誠」其實就是誠心、心體,這誠心的活動本身,就是五常百行的本 源。我們現在心靈的活動是凝聚或閉塞,是流蕩或開發,全是看是否依誠心而作 ,誠就是其標準。周敦頤又說:「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 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動 靜是心靈的活動,心靈的活動不能只是靜而不動,也不能只是動而不靜。動而不 只是動,靜而不只是靜,動而有靜,靜而有動,有動有靜,才是心靈應有的活動 狀態。即是說,心靈的活動不是一往無前的動,而成為流蕩不返,也是停滯不前 的靜,而成為閉塞不通。要做到雖動而沒有流蕩狀態,雖靜而沒有閉塞狀態才是 所謂「神」。神即是心靈活動是誠心本身,其標準是緊依誠心本身,不會偏離, 如此才是神的境界。人心靈若變得流蕩與閉塞,則代表人不依人之誠心本身而活 ,失去了儒家所言人之標準,不單不能「神妙萬妙」,而且變成「物則不通」, 只是物而已。因為人心靈失去自覺,失去心靈復歸自己的能力,不能自我主宰, 便變得與物同流了。   唐先生更用了「狂」「狷」來代表開發與凝聚之人格。《論語》謂「狂者進 取,狷者有所不為。」唐先生謂:「由此看人格之形成,則其重在心靈之開發而 去閉塞者謂之狂,而其重在由心靈之凝聚而制流蕩者謂之狷。人能狂而後有風, 人能狷而後有骨。風骨者,依心靈之開發凝聚而後有者也。」即是說心靈之凝聚 與開發不單是心靈的自省,心靈之復歸其自己,從人格方面看,更還要有風骨, 應進取時當進取,應有所不為時有所不為。今天香港人要逆境自強,不單要有反 省能力,要有開發能力,還要有風骨,要有所進取,在爭取經濟發展同時,可能 還要爭取民主人權法治,要有所不為,要不願為應聲蟲,要有不受當權者威嚇之 能力。這樣才能建立起新的香港人人格,創造出香港新的未來。   香港的困境和低潮,可能不單是經濟的問題,政府一直只以經濟問題視之, 是否真的能解決香港困境?我們如何應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眼前的困境,便要心 靈真能開發,要看得高些、遠些,真正的有力量的開發,是有風骨的開發,所以 面對逆境應要更有風骨才是。「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 相隨,無畏更無懼。」理想未必一定只是經濟上人人有屋住的理想,追求一個更 合理、更公平、更能建立人文價值的社會,可能這才是香港人面對逆境時的理想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