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價值論──人是世間一切價值的源泉 (中國)頭腦   所有社會問題、文化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關於「人」的問題。  然而人類迄今為止對「人」的認識又的確是「最不完備」的。正如盧梭深 刻指出的﹕「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 的知識。我敢說﹐戴爾菲城神廟裡唯一碑銘上的那句箴言(指『認識你自己』) 的意義﹐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巨著都更為重要、更為深奧。」此文即是從「價值 」角度對「人」的一次深刻切入。 價值論──人是世間一切價值的源泉  近年來﹐國內外思想界對「價值」問題的興趣和研究有所增強。這是人類 社會在整體發展上已超越溫飽階段﹐邊際發展上已步入「後工業」時代或「知識 經濟」時代的自然反映和必然結果。西方價值論已有百年歷史﹐但因方法論上的 根本缺陷(即排斥唯物史觀、辯證法等。)﹐其理論﹐特別是對價值本質的認識 始終受思辨、唯心「範式」的局限。如薩特認為﹕「所謂價值﹐完全是你所挑選 的意義。」[1]   馬斯洛認為﹕「我確信在最近幾十年間﹐……建立從人的本性中派生出的 價值體系﹐就可以實現了。」[2]以至西方當代最有影響的政治倫理學家羅爾斯 也認為﹕「一種為社會基本結構的所有價值以及當它們衝突時各自的分量確定原 則的完整觀念……是一種社會理想。」[3]   我國價值論研究雖僅二十餘年﹐但因有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基礎﹐取得 很多可貴成果﹐至少在原則和方向上明顯比西方理論高出一籌。但儘管如此﹐目 前我國價值理論尚不能說成熟。這也突出表現在對價值本質的認識上。如對「價 值」範疇的定義或規定竟有數十種之多﹐至今莫衷一是。諸如「關係說」、「屬 性說」、「意義說」、「需要說」、「第三世界說」、「勞動說」等等。由於價 值本質問題是價值理論的絕對基礎﹐是揭開世間(特別是當代)一切價值現象奧 秘的關鍵﹐甚至可以說是絕大多數社會科學理論的基石﹐因而徹底搞清其廬山真 面目﹐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本文在這裡提出一個全新的「價值本質」理 論﹐為解決這個問題做一些探索﹐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一〉   目前我國種種「價值本質說」之所以出現這種「瞎子摸象」現象(在事物 的抽象本質面前我們都是瞎子)﹐經仔細辨析可看出﹐上述種理論都忽視了紛繁 價值現象中最根本的東西──「價值實體」。如在我國價值理論方面很有影響的 李德順教授便認為﹐「價值不是一個實體範疇﹐……不能把它理解為一種獨立存 在物﹔……在孤立的主體或客體身上都不存在著「價值」這種屬性﹐……價值是 一個關係範疇﹐它表明主客體之間一個特定關係方面的質、方向和作用。」[4]   這裡﹐很顯然﹐李先生僅將「價值」作為某種「屬性」來研究。而完全忽 視了﹐要想科學、徹底地把握「價值」﹐必須要揭示那個引起「價值屬性」的作 為「內在實體」的那個「價值」﹐即「價值實體」。何謂「價值實體」﹐馬克思 指出就是「形成價值的實體」。[5](這裡的「實體」指「客觀實體」﹐它不等 於但包括「物質實體」。)這就是說﹐要找出價值的神密本質﹐不能只是描述價 值的表層性質、關係、表象﹐關鍵是要找出所有價值現象、關係及屬性等之所以 形成或產生的深刻根源、本原﹐即內在根本「實體」是什麼。馬克思正是由於科 學地揭示了「商品價值」的「價值實體」﹐指出「價值實體不外是而且始終不外 是已經耗費的勞動力﹐──勞動﹐即和這種勞動的特殊的有用性質無關的勞動。 」[6]。即「人類勞動一般」。(而不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所說的具體勞動。更不 是庸俗政治經濟學所說的「效用」等。)。一舉突破了西方古典「勞動價值論」 的理論局限﹐創立了光輝的「剩餘價值理論」。雖然﹐馬克思發現的是「商品價 值實體」﹐而不是哲學上一般「價值」的「價值實體」。但馬克思的成功範例無 疑給我們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反思我國種種「價值本質說 」﹐則無一從「價值實體」入手。幾乎都是對「價值實體」的表象、側面、形狀 等等的外在描述。然而﹐脫離價值實體﹐即脫離了所有價值事物的根本客觀基礎 、內核﹐去談論價值屬性、關係、效應等等又如何講的清楚呢﹖正如離開商品中 的「抽象勞動」誰能講清楚商品的價值屬性、價值關係呢﹖   以我國價值論主流派的「主客體關係說」為例。該派認為﹐價值「是主體 與客體相互作用的條件下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對這種作用和影響﹐有的用 效應來概括﹐有的用效用、有用性來概括﹐有的用意義來概括。」[7]   顯然﹐這裡嚴重忽視了為什麼客體對主體會有「作用和影響」這一關鍵內 容。我們知道了價值就是某物(客體)對我們有「作用、影響」這種關係、特性 ﹐我們並沒有對價值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何以形成等﹐有任何新的理解。就像我 們把「商品價值」輕率地定義為「商品對人的效用、作用和影響」一樣。這實際 上是換了種稱謂的「有用即價值」論﹐理論上是十分不徹底的。  再如次主流派的「屬性說」(包括「滿足需要說」)認為﹐「客體自身的 屬性成為主體需要的價值對象﹐而主體的需要則使客體屬性得到價值認可﹔價值 既是客體屬性的人化、主體化﹐又是主體需要的對象化、客觀化。」[8]  這實際是說﹐客體(物)的屬性就是價值的本質。由於客體物的屬性滿足 了人(主體)的需要﹐因而人才「賜予」客體屬性以「價值頭銜」。如此的話﹐ 人就被貶低為自身沒有價值﹐只會高傲地賜予對我有用之物以「價值文憑」的空 洞存在物了。這顯然是十分悖理的。對此﹐馬克思曾有明確的批評。如馬克思在 批判瓦格納的如下觀點﹐即「『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 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9](奇怪的是﹐以前人們往往將此觀點誤以為是 馬克思本人的觀點。這些人沒注意在緊接此語的「注」中﹐馬克思明確指明瞭這 是「瓦格納先生」的「演繹法」。[10])時指出﹐「他同樣可以採取下列辦法把 這種絕妙「推理」顛倒過來﹕人在把成為滿足他的需要的資料的外界物……從其 他的外界物中區別出來並加以標明時﹐對這些物進行估價﹐賦予它們以價值或使 它們具有「價值」屬性」[11]。「所有這類推論的目的只是迴避作者不能勝任的 任務。」[12]即「不研究或不了解價值實體本身」[13]﹐「這個當教授的人認為 ﹐當他把世界列入抽象的標題時﹐他就了解世界了。」[14]  至於「勞動說」﹐明顯是混淆了「商品價值」和「(哲學)價值」的區別 。等等。(其他非主流觀點後面將提到。)這些論述顯然大都局限在對價值(事 物)表層各種性徵的理論描述上﹐即都是從價值的有用性、效應性、客體屬性等 層次上來把握、規定「價值」範疇﹐因而都未觸及價值的內在深層本質。故而這 些理論都不能象馬克思發現「商品價值(實體)」那樣﹐從根子上徹底解決(商 品)價值本質問題﹐即所有價值現象、關係、屬性等的根本成因及演變機制問題 。為此﹐我們應汲取上述理論種種教訓﹐必須改以從已有科學範例的馬克思的「 價值實體」角度切入﹐即從挖掘所有價值事物、現象之所以形成的統一的根本始 因去探索哲學價值本質的奧秘。   所謂「價值實體」﹐更明確地講﹐就是從所有價值物(商品)的最終極、 最一般的統一始因或本原角度來把握的「價值範疇」。而不是從「物的有用性」 上來把握的「價值概念」。例如﹐馬克思也曾從詞源角度談論過「價值概念」。 如﹐「價值……最初無非是表示物對於人的使用價值﹐表示物的對人有用或使人 愉快的屬性。事實上﹐「value」(英文「價值」)﹐「valiur」(法文),「We rt」(德文)這些詞在詞源學上不可能有其他的來源。」[15]若有人據此說馬 克思認為價值的本質是「對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屬性」則不免貽笑大方了。 正因此﹐《資本論》中「價值實體」的定義(如前述)也正是「價值範疇」的定 義。《資本論》中這兩個詞常常是可以互用的。因而﹐將價值範疇與價值概念混 淆﹐可能是目前價值理論方法論上的關鍵失誤。 〈二〉  「任何深奧的哲學問題都會被簡單地歸結為某種經驗的事實」──馬克思   那麼這個一般「價值實體」到底何在呢﹖我們應該收回遍尋一切的目光來 凝視我們自己。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價值」最終的「實體」性本源、根源﹐其實就隱藏 在我們「人」本身之中﹐即存在於作為客體的人之中。這就是──「人的價值( 實體)」。本文在這裡將其最終概括為﹕「人的各類實踐活動結果在人腦中樞神 經組織中的有序凝結。」簡稱「凝結價值」。具體講就是﹐人經過生產、藝術、 革命、愛情、社交等各種實踐活動後﹐其成果都必然以某種「記憶」形式在人腦 中樞神經細胞組織中凝結或保存下來。這種「保存」或「凝結」的實質──就是 腦神經細胞(神經原)網絡組織中﹐因反覆實踐活動而逐漸生成的﹐具有新功能 的子神經網絡、或神經網絡上新的「印記」、新的突觸聯結樣式等。即「以穩定 的生物化學基礎作為持久的記憶印記被固定下來。」[16]「記憶的痕跡是指記憶 的編碼。例如﹐一種回憶事件的網絡組織的表徵就是記憶的痕跡」。[17]所謂「 有序」﹐指神經細胞「連接」方式符合客觀存在有序性的有序﹐而非僅指細胞連 接本身的單純有序。(對凝結價值更詳細的神經生理學描述從略。)也就是說﹐ 人有何種實踐(成果)﹐他腦神經元網絡組織中就會有何種特定的連接樣式、表 徵、印記﹐也就會有何種特定的「凝結價值」﹐從而他才會有何種(對於他人、 社會及作為主體的自己的)「效用」或「價值」。如譯員的外語學習(實踐)決 定了他腦裡的「外語凝值」﹐從而決定了他作為「翻譯」的效用或價值。張華的 精神生活實踐決定了他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人格凝值」狀況﹐從而決定了體現在 他行為中的精神、人品的巨大(社會)效用、價值等等。無數腦外傷病歷證實﹐ 當腦的某一特定部位損傷時﹐相應的實踐能力、包括性格、情感、人格等﹐會有 重大改變甚至消失。  由此﹐凝結價值理論首先將人的各類「價值」﹐物質性的、精神性的﹐高 度統一起來。即人的所謂各種價值﹐其實質都不過是﹐(因人們的實踐而產生的 )人腦中神經突觸連接的不同方式。因此﹐正是由於人先具有了「凝結價值」這 一客觀前提﹐才使人以外所有存在物、事物﹐如商品、藝術品、自然物及道德、 形勢等﹐從而也才具有了某種「價值」特性﹐即對人的效用、效應。  這就是說﹐商品中所以有「價值」或「一般勞動凝結」﹐正是由於商品生 產者自身先有了某種「凝結價值」﹐即一定的知識、生產技能等。「狼孩」不能 生產任何「價值」。同理﹐藝術品的價值根本上是由藝術家自身凝結價值決定( 物化)的。會畫的人方能作畫。同時﹐再好的畫﹐對不懂畫的人也沒有「美的價 值」。所有天然物的「價值」﹐無不是隨著人的「凝結價值」的產生而產生、變 化而變化的。人類未產生前﹐(自然)世界不存在任何價值。人類未形成「核凝 值」前﹐鈾礦對人類只是石頭。「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無動於 衷」(馬克思語)。至此﹐我們最終在「凝結價值」這裡真切地看到了世間一切 各式各樣價值的本源或本原。即一切價值終於在凝結價值這裡獲得了最高和最深 刻的內在統一。  需強調指出的是﹐這裡的「一般價值實體」雖然與馬克思的「商品價值實 體」在發掘思路和表述上有直接繼承關係﹐但兩者有十分深刻的本質區別。首先 ﹐一個是人的體力、精神力的外部凝結﹐一個是人的體力(實踐)、精神力的內 部凝結。第二﹐「商品價值」揭示的是一切(商品)經濟事物的統一。而「凝結 價值」揭示的則是世間一切事物的統一。   這裡還應指出目前理論關於「人的價值」觀點的缺限。其中最主要的是也 都未從「價值實體」著手。再有是大都將「人的價值」僅視為是一般價值中的個 別形態。特別是都未能解決人的物質性價值和精神性價值(如人格、情感等)的 統一性問題﹐以及因而僅從使用價值角度把握人的價值等等。諸如「人的價值是 人作為客體對主體的效用價值」[18]﹐「人的價值本身﹐直接就是一種社會關係 。」[19](未及實體)「人的價值是價值一般中的個別」[20](限於個別)。「 人的價值根本上在於對社會的貢獻」。[21](只談使用價值)「人的價值是表現 為能創造滿足自身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22](沒看到兩者的統一)等 等。 〈三〉 下面扼要論述一下「凝結價值」的幾個最基本形態及其形成機理。   一﹐「認知凝值」。這是最易理解的一種凝結價值。可扼要定義為﹕人腦 中經實踐形成的以語言、數字等為凝結單位的凝值形式。其主要體現著對事物抽 象性質、關係的認識和把握。以語言凝值為例。切實掌握(僅學會但不會用不算 )一個詞﹐如工作或WORK﹐便形成了一個單位的凝值。腦神經網絡中必然已形成 相應的一個「印記」﹐稱「(工作)凝子」。當掌握了「我要工作」語句時﹐便 由幾個凝子(經實踐)有序形成了相應「(語句)凝片」。依次類推﹐由眾多凝 片再有序形成更大單位的「凝集」、「凝群」等。一個英語系畢業生所以具有「 外語效用」﹐顯然根本上是由他腦神經網絡中﹐那個經數年反覆實踐形成的、特 定的、新的印記網絡決定的。同理﹐「物理學凝值」、「經濟學凝值」及「人生 觀凝值」等其他形式的「認知凝值」的形成基本如此。當然﹐「凝結價值」亦有 「負值」。如李洪志的什麼「轉法輪理論」﹐即典型的「負凝值」(其腦中相應 神經連接有序度極差)。   二﹐「經驗凝值」。即﹕經實踐形成的以某種「成熟感覺」為單位的凝值 形式。該凝值形式體現的是人對其某種生存活動的成功體驗。如小童的「馬路躲 車經驗(凝值)」、青年人「交朋友經驗(凝值)」等。同理﹐較高級形態「經 驗凝值」有「中醫經驗(凝值)」、「軍事經驗凝值」、「管理類經驗凝值」、 「處世凝值」等等。〈順便指出﹐「管理類經驗凝值」長期被人們所忽視。如企 業家(包括私人企業家)的「生產管理價(凝)值」、高級公務員的「行政管理 凝值」等往往被嚴重低估。導致我們在把握資本家經營活動和公有制官員的行政 活動時﹐都很大程度上低估了兩者的「價值」。前者僅視為剝削活動。後者僅視 為(如馬克思所說)「熟練工人水平(收入)」。當然貪官除外。〉   三﹐「技藝凝值」﹐指﹕經實踐形成的以某種標準操作或動作為單位的凝 結價值形式。如「乒乓凝值」。由「搓球凝片」、「推擋凝片」、「拉弧圈凝片 」等有序構成。再如「交際舞凝值」、「體操凝值」﹐「會計凝值」、「電腦操 作凝值」等。凝結價值根據其複雜度、所耗有效時間等亦有不同「階次」的區別 。   四﹐「情感凝值」。指﹕在實踐或生存活動中形成的對事(人)物的性質 、關係等之某種意義的成熟心理感受為單位的凝結價值。這種「成熟心理感受」 與「成熟感覺」(「經驗凝值」)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的對象是事物的「意義」 、「意蘊」﹔後者的對象是事物的「過程」、「性能」等。如「母愛」﹐是孩子 對母親意義的感受。屬「情感凝值」。「母親拿撣子」是孩子對要挨打的感覺。 屬「經驗凝值」。「情感價(凝)值」表現最明顯的是不發達國家中城裡人和鄉 下人差別。城里人接觸的事物、人很多﹐情感「凝結」得較多。他們顯然比一般 的鄉下人有情感上的優越感﹐覺得鄉下人很「土」﹐很少會找他們為伴侶。這就 體現出「價值特性」了。一個對「貝九交響曲」、《人證》電影、《相約1998》 歌曲等印象很深的人﹐無疑比聽或看了這些後無動於衷的人顯然有更大的價值。   五﹐「人格凝值」。這是最複雜、最高級的凝值形式。指﹕主體在實踐和 生存活動中形成的以某種穩定的內在行為定勢為凝結單位的凝值形式。所謂「內 在行為定勢」﹐指的是一個人每當處在相同行為環境時總會作出相同性質行為這 樣一種相對固定的行為習慣。如「讓梨定逝(凝值)」。即某少年常能克己讓人 的行為「習慣」等。顯而易見﹐該定勢集中體現了一個人的精神質量或有序度。 它形成所需的變量、因素最多﹐形成的複雜度最高﹐因而「人格凝值」是所有「 凝結價值」中「價值」最大、層次最高的價值。如范仲淹的「先憂後樂凝群」、 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凝群」、周恩來的「為人民服務凝群」、居里夫人的「不 報專利凝群」等等。這些「凝群」(其中有交叉重疊「凝片」)都是由相當多的 ﹐有序度不同的﹐諸如「坦蕩蕩」、「讓梨」、「喻于義」、「愛鄰居」、「兩 者皆可拋」等「凝片」、「凝集」等經長期反覆磨合(實踐)﹐高度整合而成的 。特別是﹐「人格凝值」的形成過程中﹐主體、人﹐內心極微妙、複雜的榮辱選 擇活動在其中起相當重要作用﹐因而此類凝值的「成材率」極低﹐其「成品」是 極為珍貴的。這些﹐是凝結在我們「人(腦)」中的幾種最基本﹐但是最重要的 凝結價值形式。正是這些客觀實體性的東西﹐內在地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在社會 、團體、單位、家庭、朋友圈以及我們自己心中的「位置」或「價值」(當然﹐ 人們可在某種程度上努力改變它)。同時﹐也正是由於人們具有了各種各樣的「 凝結價值」﹐我們週圍的一切存在物﹐才這樣那樣地對於我們也具有了各種各樣 的「效用」或「價值屬性」。人﹐是使一切價值物熠熠生輝的唯一內在光源。 〈四〉   以上是關於「凝結價值」的基本理論內容。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新理論﹐ 還需對幾個密切相關的理論問題作必要的論述。(因篇幅有限﹐以下都是最扼要 的闡述。)  一﹐上面著重從形成機制(或皮亞杰所稱的「內化」)方面論述了「凝結 價值」。這裡還需交代一下「凝結價值」的轉移輻射(或黑格爾的「外化、對象 化」)機制。即世間人以外的所有「價值」都必然是「凝結價值」經某種方式「 外化」的結果。一切人化(事)物﹐如產品、商品、藝術品、革命、風俗等﹐都 只能是人﹐經由「實踐」(勞動、科研、生活、鬥爭等)這個必要中介環節「轉 移」到對象物中去的。毫無例外。故稱「轉移價值」。一切純天然(事)物﹐如 礦藏、河海、天體、氣候、天然景色等﹐顯然無一不是由於具有一定「凝結價值 」的人的前提性存在﹐它們才對「人」有了某種「效用」﹐亦即「價值」。故稱 「反映價值」(即反映出人的內在價(凝)值)。「反映價值」的大小取決于相 應的人的「凝結價值」多少。如此﹐世間一切「價值」在「凝結價值」中得到了 高度統一。   二﹐關於「凝結價值」從而一切價值的根本檢驗標準問題。一是「效用標 準」。即「凝結價值」作為客體對人及社會的物質、精神方面的效用、意義的程 度﹐。二是最根本的「有序性標準」。即凝值自身的有序性程度反映或體現客觀 實在有序性的程度。兩者的有機統一﹐便構成「最一般的價值(凝值)檢驗標準 」。所有由「凝結價值」外化而來的「價值」﹐雖可有其各自的具體檢驗標準﹐ 如藝術的標準、科學的標準等﹐但歸根結底都是要由「一般凝結價值標準」決定 的。(至於「凝結價值量」或「凝結價值有序度」的根本標準﹐可最終歸結為﹕ 一定凝結價值凝結或形成所需的「社會平均必要時間」。)   三﹐個人價值與集體(社會)價值的關係問題。「凝結價值」理論徹底解 決了這個以往其他理論都未能很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即所謂個人價值﹐其 實不過是凝結價值相對與(其所依存的)個體主體的意義、效應而言﹔所謂集體 或社會價值﹐實質是一定集體或社會中﹐眾多個體凝值對該集體或社會的總的、 主導的意義或效應。「社會」本身沒有有血有肉的神經系統﹐它沒有任何獨立於 個體凝值的自己的「凝結價值」。這樣﹐兩者在社會個體的「凝結價值」中得到 了內在統一。兩者是「(個體)凝結價值」中的﹐個性與共性的對立統一辯證關 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矛盾﹐因此完全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得到統一和和諧。 而不象西方哲學鼓吹的「個人與社會的永恆對立」。   四﹐凝結價值是真、善、美、奇的內在本質(實體)。「真」是人們對認 知凝值(廣義上是所有凝值)及其現象的本質概括。「善」、「美」、「奇」分 別是人格凝值、情感凝值和技藝凝值的集中反映及理論概括。   五﹐關於「人的價值的一般規律」。其基本內容是﹕人的「價(凝)值表 現」是人在社會(包括家庭、生活圈子等)中經濟、權力及精神上的實際地位。 兩者的根本內在關係是──人(們)的社會地位圍繞人的內在凝值變動﹐並有最 終達到與其內在凝值相符合的必然趨勢。   最後講一下關於凝結價值理論的基本現實意義。該理論根本揭示了這樣一 個原本是非常簡單的事實﹐即世間所有物質和精神存在物中所有的、各式各樣的 價值﹐無不源出自人本身。人們到處挖金掘寶其實是南轅北轍﹐不如好好「挖掘 挖掘」自己。一個社會也是如此。一個國家的根本財富﹐不是鋼材、石油、總產 值、總資本﹐而是她的國民的總凝值﹗總素質﹗這在當今個人及民族競爭異常激 烈的「知識經濟時代」或「信息時代」﹐尤為如此。 註 釋 [1] 轉引自《人﹖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 194頁薛紀恬等編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 版 [2] 引自《人的潛能和價值》 69頁 馬斯洛等著 華夏出版社1987版 [3] 引自《正義論》 7頁 (美)約翰.羅爾斯著 何懷宏等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 1988 版 [4] 引自《價值論》 124頁 李德順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版 [5] 引自《馬恩全集》 23卷 51頁 舊版 [6] 引自《馬恩全集》 24卷428頁 舊版 [7] 引自《中日價值哲學新論》 561頁 王玉梁(日)岩崎允胤主編陝西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4版 [8] 引自 《人的哲學》 462頁 袁貴仁主編 工人出版社1988版 [9]-[10] 引自《馬恩全集》 19卷406頁 舊版 [11] 引自《馬恩全集》 19卷409頁 舊版 [12] 引自《馬恩全集》 19卷410頁 舊版 [13] 引自《馬恩全集》 19卷421頁 舊版 [14] 引自《馬恩全集》 19卷408頁 舊版 [15] 引自《馬恩全集》 26卷(3)326頁 舊版 [16] 引自《神經行為學》 242頁 (聯邦德國)依 沃特著 科學出版社1986 版 [17] 引自《認知心理學》 218爺 (美)J.P安德森 著1989 版 [18] 引自《價值哲學新探》 221頁 王玉梁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3版 [19] 《哲學研究》 21 頁 1986 5 [20] 《人的哲學》 463頁 袁貴仁主編 工人出版社 1988版 [21] 《人的價值初探》 49頁 馬潤青等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版 [22] 《哲學爭鳴錄》 158頁 齊魯書社 1989版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