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康德之後思:再思上帝存在論 陳佐人著 康德與黑格爾二位德國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常被援用為批判基督教之論據, 但究竟康、黑二位先生的思想是否真的沖著基督教而來?還是,這是未得 作者同意,強人之詞奪人之理的說法? 首先,何謂「批判」? 假若曉得引用康德與黑格爾的論者,自然應該懂得這個康德著述書名之本 義。在《純粹理性之批判》中,康德屢次申明批判並非片面的批評,亦不 是全面的否定。批判 (Critique) 在康德的原意,乃是評審、評鑑,更直 接地說,就是限制與限定(Limit) 之意。批判一樣東西,就是制限那樣東 西,要設限其本質,制定其周界,了解其內容,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提出 一個定義(Definition)。故此批判不應該是全盤推翻或完全的否定,真正 的批判應該是為事物提出定義,正如中國人所說,是去蕪存菁的一種理解。 以制限為批判,此即是康德之《純粹理性「限度」內之宗教》一書的原委, 該書要言說的,並不是全盤推翻宗教(基督教)的價值,反而是要為宗教立 下一個穩穩當當的基座。不管這種純粹理性的基座是否真正合理,但其出 發點卻不是全盤否定宗教,卻是昭然若揭的論點。 那麼該怎樣看待第一批判中,推翻上帝存在論證的著名篇章? 答案在書中找。「關於神之存在本體論的證明之不可能」(第三章四節)是 屬於先驗辯證論(卷二),之上便是先驗分析論(卷一),二卷加起來便是 「先驗邏輯」(第二部),之上便是「先驗感性」(第一部),這些全部總合 起來便是上冊的「先驗原理論」,占了《純粹理性之批判》的百分之八十, 餘下的便是下冊「先驗方法論」。第一批判頭重尾輕的布局,是西方哲學 史上老掉牙的問題,在此不贅。 由此觀之,不論在結構上與論述上,有關上帝存在論證的章節,從來都不 是《純粹理性之批判》的軸心篇幅。康德對本體論的批駁,與及對宇宙論、 自然(物理)神學的否證(三章五、六節),是屬於上冊、第二部、卷二的第 三章。故然,篇章上的分析絕不足以完全消弭康德否證對基督教的沖擊, 但硬要將短短的三章中的三節,說成是整本《純粹理性之批判》的中央, 這不啻是局部放大讀解的最佳例子。是非曲直,自在人心。畢竟,《純粹 理性之批判》的批判對象是純粹理性,不是基督教。 那難道康德不是一口氣推翻了上帝存在的傳統論證,為這些神學論證划上 壽終正寢的句號?有趣的是,康德不是倡此議的第一人。約兩個千年之前, 保羅已經斬釘截鐵地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里。 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奇怪啊, 保羅不是說上帝存在的論證是鐵證如山,衹是「叫人無可推諉」,他所用 的語氣不是正面的明證,而是稍微消極地─使人無可推諉。繼保羅以降, 無數的教父均存疑論證上帝存在的必須性與可行性,及至十六世紀的加爾 文與近代的卡爾.巴特,均異口同聲地否定上帝存在的論證。 雖然康德、加爾文與巴特似乎是英雄所見略同,但他們之間的不同卻大於 其相同。康德從批判哲學出發,要為純粹理性設定界限,結果是將上帝存 在的論證,排拒於理性限度之外。加爾文與巴特的改教宗神學,則同樣肯 定人理性的有限,並以人既不能證明上帝卻又知道上帝存在的事實為基礎, 最後發展出一方面否定上帝存在的論證,另一方面卻堅信上帝存在事實的 此種看似矛盾,卻最合乎人的理性與真相的信仰立場。 最後,康德將上帝存在的需求安設於道德領域,結果基督教在康德的道德 哲學中,變成了「最好」的宗教(宗教均導人向善)。黑格爾將上帝言說為 絕對的心靈,並且表述與並展於歷史的領域,結果基督教在黑格爾的歷史 哲學中,變成了「最高」的宗教。但是,不管是向善的宗教或進化的宗教, 仍然是人間的產物,結果,衹是重滔人自我絕對化或將他人神化的桎梏。 總的來說,哲學的任務不是否定真正、終極的信仰,而是應如康德所言: 「哲學之所由以成,正在認知其限界。」[《純粹理性批判》, A727=B755, 藍公武譯, 506頁]。接著,他更鏗然地說:「一切純粹理性之哲學,其所 有最大(或為唯一的)之效用,僅為消極的﹔蓋哲學非用為擴大理性之工具, 而僅為制限純粹理性之訓練,且其功效不在發見真理,僅有防免誤謬之尋 常勞績耳。」[《純粹理性批判》,A727=B755,藍公武譯,544頁]。康德之 偉大,乃在於他的嚴謹謙遜,這真是智者之風範。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