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儒學與現代社會 方世豪 儒學如何面對現代社會?儒學在現代社會應扮演甚麼角色?儒學 除了在學院內作為一學科究研的題目外,還有甚麼功能?這是我們讀 新儒學的人常常要反省的問題,但也是一直爭論不休而無甚結論的題 目。現在試由以往儒家面對挑戰時作出回應的歷史經驗和現代非儒家 學者對儒學的批評來看看儒家在現代社會的路向應向何方走去。 甚麼是現代化? 當代新儒家一直以來都討論中國現代化問題,不單只新儒家,事 實上這個世紀,整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都在討論這個題目。當我們 說為了中國現代化而努力時,這個「現代化」到底是甚麼意思呢?如果 弄不清這個「現代化」的意思,則整個努力方向也變得模糊不清。洋 務運動以來,一直至五四,甚至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現代化就是 代表追求民主和科學。這樣看似清晰,因此以前很多人把「現代化」 與「西化」等同起來,尤其是五四時期,要求「全盤西化」的知識分 子,便是認為西化就是現代化。當然,現在已較少人用「西化」這個 概念,但是用「現代化」時,其意思與當年「西化」是否就有不同呢 ?其內容其實同時是指民主與科學時,便沒有甚麼大分別了。根據勞 思光先生在《中國之路向》書中的解釋,所謂「西化」其實是「要中 國人、中國社會、甚至中國文化等等,都要以『西方』模型而作一種 『變化』。」(p.60) 由於當時中國要應付由西方世界而來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壓力 ,要求解決由西方而來的問題,因此要求變得如同西方世界模式的想 法是合情理的。所以當時說「西化」是時代的要求,是當時的實情, 要求解決當時的難題,是合理的。但如果現在還說「西化」便有時不 合時宜,因為現在要面對的問題未必就是西方文化的壓力,也未必就 是以「西化」方式解決問題。故要用「現代化」的概念。 每一個時代有它的時代問題,因此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現代化問 題,不是每個時代都是「民主」和「科學」的問題。因此「現代化」 是一個原則性的概念,其意思是當我們這個文化傳統不能解決這個時 代所遭遇的問題時,我們要求創造一種新的文化力量來解決難題,這 便是要求現代化。現代化就是解決現代問題的文化力量,當成功建立 了這個力量,解決了時代難題,便是成功現代化。若不能解決時代 難題,便是文化落後,不能現代化了。 當我們明白現代化是原則性意義後,便可以探討我們這個時代的 難題到底是甚麼,那麼我們便知道我們現在所說的「現代化」是甚麼 意思了。那麼我們的現代化問題是甚麼呢?是不是民主和科學呢?唐 牟年代所面對和爭取的是民主和科學,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現在唐牟 均去世了,我們面對的難題又是不是仍然民主與科學呢?勞思光先生 在《中國之路向》書中就把現代化的內容分為觀念層面和制度層面來講 ,都是針對當時中國大陸共產黨的極權統治而言,但現在又是不是一 樣呢?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看現代化內容之前,我想先看看以往儒家是如何面對時代難題 而解決之,看看是否可以從以往往經歷中得到一些啟發。 儒家以往如何面對挑戰與回應 中國文化面對重大挑戰而作出回應使儒家復興的,在歷史中有三 次。或者說是以儒家文化來對當時的時代問題而提出解決方法,因而 創造出新的儒家文化,這其實便是當時的「現代化」。其實當時是解 決時代難題為主要目的,創新儒家文化是結果而已。解決時代難題未 必一定就是要創新儒家文化, 只要解決時代難題,其他方法也可。但歷史告訴我們,若不在 傳統主流文化上尋找解決方法,其他方法是未必管用的。因為人是與 自己過往的歷史文化一起生存的,脫離開自己的歷史文化,要作一個 真實存在的人也不可能,更遑論解決時代難題,因此任何時候要解決難 題也必定是以自己的歷史文化作為基礎的。以為可以放棄中國文化而 開出民主科學的「全盤西化」論者正正犯了此把人抽象化的毛病。 因此中國文化幾次大挑戰都以儒家復興為結果。第一次是春秋時 代禮崩樂壞,社會失去秩序,面對無禮樂文化之夷狄文化的挑戰,文 化產生危機。孔子是時感到文化的危機,面對此挑戰而作出回應,重 申禮樂的精神,宣講仁與敬的文化精神,為禮樂文化建立了理性的基 礎,創新了儒家文化,增加了儒家文化的內容,也解決了時代的難題 ,保存了中國禮樂文化,使中國不致於回復到落後的夷狄文化。 第二次是唐末五代十國時代,當時因眾多外族文化的挑戰,導致 五代人多欲好利,驕奢淫逸,寡廉鮮恥,道德墮落,風俗敗壞到前所 未有的地步。因此宋儒為了挽救中國人,挽救中國文化,重申先秦儒 學之道德精神,並反對不能擔當復興文化,主張空虛之佛老之學,重 建正人心,善風俗的道德文化,使中國文化不致就此衰亡。這是宋儒 之功,因而有宋代新儒學之興起,創新了儒家文化。宋亡以後,元朝 蒙古人以夷狄身分入主中原,中國文化再次遇到空前的挑戰,由此而 有明朝儒者的回應。由王陽明代表的明儒學者重建儒家在文化上的地 位,使明朝知識分子重新站立起來,在回應元代的挑戰上算是成功的 。宋明儒合起來稱為新儒家,可作為儒家第二期的復興。 第三期的儒家復興則很清楚是清末以來的西方文化挑戰與回應。 清末閉關自守,積弱不振,列強入侵,中國和中國人的命運危在旦夕 ,知識分子遂反思回應的方法。由洋務運動、戊戌維新、五四運動、 共產主義興起都是回應西方世界的挑戰之方法。而其中新儒家學者也 為了回應這個挑戰而作出努力,重申儒家學說,並尋求與西方文化會 通的可能。以唐牟二先生的工作為例,他們以西方哲學的知識重新闡 述儒家的學說,說明其在個人生命的普遍意義,為儒家學說加入了西 方哲學式的架構思維,更易與西方哲學尋求會通之可能。另外,又在 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尋求「民主和科學」理論上和中國文化接上的可能 方法。以牟宗三先生為例,他提出了「三統說」和「良知坎陷說」來 解決「民主和科學」的現代化難題。 「三統」就是道統、學統、政統。道統代表道德主體,肯定道德 價值的重要性;學統代表知性主體,肯定學術與科學的意義;政統代 表政治主體,肯定民主政治的必然性。牟先生認為中國一直沒有開出 學統和政統,如果要想和現代社會的民主科學接上,便必須開出此兩 統,才可面對今日的挑戰,單是肯定道德主體是不足以招架西方文化 的衝擊。 「良知坎陷說」是牟先生提出如何由道德主體過渡到知性主體及 政治主體的一個關鍵說明,因為由道德主體不能直接推出民主與科學 ,所以道德主體必須通過自我坎陷,即自我暫時否定成為知性主體, 才能成就民主與科學。這是說明如何解決傳統文化中道德與新挑戰中 的民主與科學的理論。 新儒家學者就是通過這些理論建構,企圖為中國文化開出新的文 化而解決現代化的問題。當然,這些理論仍在激烈的辯論中,但由於 他們的努力,新儒家的文化又創新了傳統文化,對新的挑戰作出了歷 史的回應。 但對於非儒家學者對現代化的看法,當然和儒家學者不同,他們 反對這樣會通中西文化的做法。現在我以甘陽先生的論點為代表,看 看他們反對的理由。 非儒家學者對儒家的批評 現在試以甘陽先生論文《儒學在現代中國的角色與出路》的內容 為討論對象,看看非儒學者的觀點,並提出一些回應。 文中提出新儒家力圖從儒家學說中開出現代化的元素,例如:工 業文明、商人精神、科學方法、民主政制等,這個方向是錯誤的,對儒 家學說與現代社會皆有損害。其原因如下: 一、這些現代化元素的特質與儒學的特質有矛盾,因此不可能由儒 學開出這些元素,也不應由儒學開出。 二、儒學如要勉強改變自己的特質而轉化為開出這些現代元素,正正 就失去了儒學的本質,變成向世界的功利要求認同。 三、文化系統應與社會系統分開發展,儒家應參與文化系統的創造而 讓社會系統獨立發展。 四、新儒家所走的路數是黑格爾式的,把所有價值統一於一系統中。 現代社會的特性正是多元價值,不同的價值系統可同時並存的社會。 五、這樣的統一是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之分野。因此與其說現在中西 文化之爭,不如說這是傳統與現代之爭。西方與中國皆相似,以前的 傳統社會是統一價值系統的,其進路是道德的理想主義,最終會走向 極權主義。現代社會不以道德作為合法性根據,而是以經濟成就作為 合法性根據。 六、甘陽先生引用韋伯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來劃分傳統社會和現代 社會的特性。所以儒家所主張的道德理想主義與價值理性並不符合現 代社會的要求。現代社會的挑戰是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作出挑戰,現 代社會不可走回傳統社會的價值理性的老路,但儒家又不可走向工具 理性之路,則儒家便走進一兩難局面,進退不得。 七、甘陽先生提出儒家在現代社會應作為一學術文化來研究,繼續作 價值關懷,但只限於學術,而不是企圖在社會實踐上使用。在社會實 踐無論走向工具理性(即開出民主科學的路數)或價值理性(即高揚道 德理想主義)都不適當。只可作為學者作學術的批判,為以工具理性 為標準的現代社會作制衡,在文化系統上作努力而非社會系統。 回應 首先,要回到最原初的問題,甚麼叫現代化,根據這裡最初所討 論的意思,現代化是由傳統的文化中回應現代難題的挑戰而創造出新 的文化,這就是現代化。而甘陽先生所說的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分 別,則是以現實世界的大趨勢,工業文明、商人精神、科學方法、民 主政制為現代社會的特徵,其原則是工具理性原則。這樣其實是只肯 定現代社會的工具理性原則,只以現實世界的大趨勢為準,因儒家之 基本原則不符合這趨勢之要求,而變成不可成為指導社會系統的學術 文化。但現實社會是不是就是理想的社會,可不可以有「理想主義」 的原則作為指導呢? 因為預設了道德的理想主義必然要國家政權強力推行才有效,因 此會變成極權主義。而我相信儒家強調道德理想主義不必就會變成極 權主義。而另一點是儒家文化如果只歸到學院研究而離開社會,正正 失去了儒家實踐的本質,這就是現代儒家漸漸變得不是儒家的問題所 在。而面對現代社會的工具理性,儒家所提倡的價值理性當然是可以 作為制衡工具理性的力量,但更可作為一更高層次的指標。這就是牟宗三 先生一早就說過的,儒家是現代社會「科學一元論」的後現代問題的 出路。 問題是現代社會是否要離開道德理性,現實上離開道德理性,又 是否代表應該離開道德理性。儒家所肯定的是只要是人的生活就離不 開道德理性,人的生活就是價值創造的生活。現代的問題正正就是遠 離了道德理性,故儒家正可針對此問題而作出指導。至於是否會引致 極權的道德主義,就要視乎理性化的程度,不是只言限制儒家實踐便 可避免的。至於到底現代社會的難題是甚麼?中國文化應如何面對? 何去何從?相信還要再作探討了。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