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傳統與電腦 (德國)廣陵客 中西會通之難在於文化傳統之固執性與文化生命之限制性。文化 生命一如個人生命,總有她表現之方向與精采處,亦有她無法表現或 者需學習去表現之處。中國文化經過一個半世紀以來對於西方文化之 吸收,大抵已尋得一穩定之處理方式,不再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 初之急迫跌撞。然而西方文化挾其優勢,正順著自身文化習性下滾而 不自知。少數有識之士如胡賽爾、海德格雖可依其識見洞燭西方文化 之危機,但其所提出之解決方案也只是順其哲學傳統習性而下流,並 未真能解決其文化之危。 由於西方哲學家對於東方語文之隔閡,即使一流之思想家也無法 對東方哲學有適切之了解。而東方思想家也甚少能將其著作以西文發 表,並對西方哲學產生影響。因此,東西方哲學一直處於隔離而乏對 話之境況中。對於任一文化生命真正能起作用者,也侷限於使用此一 語文之哲學家。這些哲學家即必須擔負虛心吸收他地文化,藉以滋潤 本地文化之責。 二十世紀以來,人類之文明發展已到達資訊交流迅速之時代。知 識之流通已非問題,科技時代的問題無寧在於:每個人似乎都擁有了 知識,但不一定有智慧。電腦化時代之來臨,網路使每一個體隨時可 以知道世界各地之訊息。隨著訊息之積累,電腦網絡塑造了一「網際 人」,此一網際人有許多相同的特點:有訊息之廣度而無深度。其在 網路中所知道的知識是廉價的、易取的;在網路中的人際關係是虛假 的、無道德性的。網際人只需面對電腦,對於易得之知識並不珍視, 不需探問人類知識形成之艱難;網路中所結交之朋友亦可隨時以各種 方式對待而無需負責,許多人與人間藉由面面接觸而有之道德情懷可 不必顧慮。整體衡之,網際人的人性是易於墮落的。 由於知識獲得之易,網際人並無法察覺人文之艱難。再加上資本 主義商業文明以複製著稱,藝術家的作品經由科技複製到每個人的客 廳中,每個人都可以廉價地買一幅繪畫作品回家「欣賞」。藉此,似 乎大家對藝術都已有了了解。同樣地,由於知識複製之迅速,藉由電 腦的複製、剪貼更是驚人,網際人亦無法深入知識之源。因此,在資 本主義、電腦時代所造就之人是平面化而無深度的「平面人」。其對 於知識、藝術、生命之本質可謂完全無法深入。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