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家庭教育的方向──「思考色情文化」講座的聯想 李桂芬 現代人所嚮往的是民主、人權、自由,換言之,人們可以自由選 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標準、價值信念和宗教,只要他們在不傷害 到他人的情況下,是沒有法律禁止的。假如我的子女要求看色情電影 或刊物,這些行為雖是不傷害他人也是合法的,但筆者絕對不同意子 女這樣做。因為縱然我們有自由和權利去觀看色情刊物,但是個人心 靈的自由必定受到滋擾,就算是藝術家、政治家、心理學家……也難 於戰勝這種邪情私慾。好善避惡,乃是人的尊榮,能做到好善避惡才 算獲得真正的自由。 有些人對自由社會性質有所誤解而走向放任縱慾的方向。色情文 化的泛濫便意味著人們走向放蕩、縱慾,有些人更寫書作詩來歌頌這 罪惡。在自由社會裡賣淫活動被視為一種個人意願行為,純粹是個人 問題,無論是由於對社會制度不滿或不公平的情緒反應,還是屬於心 理上的不能自制,這都是無知及不明智的生活方式。無可否認,婚外 性關係是最醜陋、最邪惡、最殘忍,以及最具破壞力的事。 又有些人對現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對主義有所誤解而走極端,最 明顯的是德育方式,由於執教者堅信道德是個人內政,所以德育方式 也採取中立的態度,以免妨礙他人的道德自由。(譬如說:婚前有性 行為有其優點,婚後才有性行為也有其優點。)這樣上一代向下一代 沒有立場、沒有具體方向的道德教育,真令人覺得可悲。個人自由的 膨脹演變為至高無上的絕對價值,現代人的道德實踐顯著地遜色於前 人,自由社會是否也需要界定道德底線? 西方文明高舉「外在自由」,卻忽視了「內在自由」的發展。「 意志自由」可稱為「內在自由」,其實本是一個既有趣又重要的課題 。在西方,除了基督教外,也有不少哲學家,特別是中國儒家和道家 都很強調這種內在自由。其自由就是想作甚麼,就偏偏不去作甚麼。 這自由既能擺脫心魔,也能超越邪情私欲,更能擺脫物欲的支配和束 縛,如此方能得著心靈境界的自由。 在這個色情文化日趨嚴重、觀念混淆、是非難辨的社會風氣下, 要培育子女逆流而上,建立良好品德委實不易,而且這也是為人父母 者本身的切身課題。 回憶童年時代,約十歲的時候,喜愛搗蛋的我,正如聖經所 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母親 用了一種方法來幫助我去處理我這旺盛的精力。每天母親都著我下山 谷去挑三擔子水,回到半山的家來。每擔子水來回行程需一個小時, 當時我在父母的強權下不敢違命。在這艱苦的日子裡,我持著「樂天 安命」、「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耶利米哀歌3:37》,甘心 苦幹,經歷了三年的寶貴苦力經驗,才領悟到苦樂的真諦──體能、 意志和毅力。 長大後,才明白人類的七情六欲,這些雖然都不是負面的東西, 但必須在情操上痛下苦功,經過自我約束和果斷訓練(先、後、輕、 重有序),才能活出意義和價值(崇高品格)。「你要保守你心,勝過 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5:23》。至今,我 不時由衷地感謝母親的苦心,將我這負面的行為扭轉為積極正面(剛 強、仁愛、堅定)的能力,真是一生受用。現在身為人母的我,更能 欣賞到母親那份堅毅的管教精神。 現代父母所犯的毛病正是不敢相信或不知道子女是有劣性的,所 謂「人莫知其子之惡」,以致執教時未能動心忍性,也欠缺了家庭教 育的方向和堅毅精神。 「養兒育女,自古已難,至今更難!」教養孩童絕不是一件輕而 易舉的事,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當中是充滿不少艱辛歷程,也沒有 任何捷徑。「……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 、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7-9》 我國古人重視向下一代培養德育,更重視家庭教育,古人的智慧 確實值得後人效法。古語有云:「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家庭 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家庭教育智慧是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內部和睦, 重視培養孩子的智慧(自我約束、個人修養)、判斷力、是非觀念、領 悟力和平衡力,其目的是發揮子女潛能。家庭教育不單追求個人幸福 ,而且兼及社群的幸福。西方哲學家杜威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 生活。」 家庭教育的嚴謹態度與堅毅精神,兩者是息息相關的,縱然你怎 樣忙,縱使你對子女怎樣灰心、失望,都不可放棄管教孩子的責任, 以免失去父母的威信。為人父母,應持守「嚴格中有憐憫」的態度和 「有容乃大,少欲則強」的原則,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 不要害怕斥責或處罰孩子,因為處罰可使孩子返回現實,並培養他們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謂「防微杜漸」,合理的責罰,實是培養子女 品格的重要方法。 「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 言29:15》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 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 不能。」處罰之先,務必心平氣和,先接納孩子,再採取積極和親善 的態度,讓子女感覺到被了解,被信任,產生安全感,增強彼此間的 坦誠溝通。最後,你要說出你的觀點和期望,並要向子女保證自己仍 然愛他,這就是「有容乃大」。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懷、愛護和慰藉是 自然的,在堅苦中仍然奮鬥,伴子女同行暴雨驕陽中,讓他們健康地 成長。 古人教訓我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做任何事,必須有正確的知識和觀念,思考起來就顯得清晰,有條 理;意志必須堅定,才能把理念透過生活加以實踐;正確的知識可理 性地運用社會資源,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如哲學或多元性的講座、家庭 教育計畫研討會等,讓自己與外界聯繫。訓練思考和探索,也可培育 或提高自己的解決疑難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打好有效的家庭教育基礎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他們也當這樣 跑……」《哥林多前書9:24》不怨天尤人,應盡己所能,堅毅不拔, 甘心苦幹,與社會齊步,繼續奮進。 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優質的家庭教育意識,哪有堅固的社會棟 樑?我期望天下父母以堅毅的管教心,與家、校及社群團結奮鬥,化 苦為甘,共創福祉!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