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論壇 文化質素與教育 方世豪 上期人文論壇梁光耀兄談到香港的教育還有很多可改善的地方, 令我感到在香港這個注重利益效率的社會講教育實在很難講得好。一 個社會是否進步和現代化,最重要是該社會的人的文化質素而不是有 沒有數碼港。一個富裕的社會,如果人民沒有文化質素,只會是一個 貧富極懸殊的社會。整體社會財富很多,但只集中在數名掌權人士手 中,其餘大部分是貧民,這樣的社會必然充滿罪惡,絕對不是一個進 步的社會。 中國人現在的危機不是沒有財富,沒有財富可慢慢累積,現在中 國沿海的大城市已逐漸富裕起來,但這並不意味這些城市的人民質素 就是提高了。很多曾往內地旅遊的朋友告訴我,越是南方商業活動頻 繁的地方就越危險,越是罪惡活動的溫床,越是要小心。反而一些鄉 郊地方,未受城市人污染的少數民族,待人較為真誠、熱情,沒有機 心,鄉郊人似乎文化素養較城市人更好。我只是想指出,一個社會的 文化質素並不一定與當地的富裕程度成正比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人 民的文化質素高的社會而不只是個富裕的社會。中國人現在的危機正 在人民的質素未能提高到可以進入現代社會的程度。中國文化問題千 絲萬縷,傳統文化的斷續、共產主義的興亡、民主自由的爭取,每一 項都關係著整個國家民族的盛衰,但我相信這裡每一項都必然關涉到 的,是人民質素的好壞。現在的中國人正處於傳統文化消亡、共產意 識薄弱、道德修養淪喪的境況,找不到規範,找不到標準,一切以眼 前的短暫利益為依歸,如果大多數中國人是這樣想的話,中國人又有 何所謂希望呢?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消亡已是不爭的事實,龍應台在《未完成的 革命》序中說到: 「……張之洞在一八七五年為全國為全國『初學者』所開的一個 書單。從先秦到當代學術,甚至包括天文幾何等所謂新學,總共列了 兩千兩百種書,兩千多位作者。《書目答問》流傳很廣,影響極大。 透露給我們的等於是一百年前中國知識分子的『共同知識範疇』。… … 「一百年以後,錢穆驚慌萬分地說:『今天我們對傳統的舊中國 ,已可說是完全無知識了。…… 「……於是錢穆為一九七九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讀書人』 ,開出一個國學書單:《論語》、《孟子》、《老子》、《莊子》、 《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總共七本。 「書單開出的同時,錢穆還趕忙強調:後三本,全是白話文!」 到了現在,試問還有誰人敢開出這樣的傳統書目給中國人看?中 國人不看中國人的書,傳統文化的價值標準失落的說法,相信也很接 近事實了。 那麼西方文化呢?由西方文化來的民主、科學、自由、人權等思 想一直未能在中國人社會中落地生根也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除了台灣 一些傳聞黑幕很多的直選外,中國人社會那麼有真正的直選。五四至 今,一直嚷著的德先生、賽先生,仍是那麼緩慢地前進,人權的意識 要在中國人心中紮根似乎仍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中國如要有希望,不 是旨望共產黨或英明君主的領導,而是要有一群文化質素高的人民。 這便是需要注重教育的原因。 當代儒學大師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在重建中國文化時,做的工作 除了在學術上為中西文化溝通作出準備外,就是在教育上不斷工作, 希望能教育出一些文化質素高的學生,這其實就是使中國有前途的希 望工程。 中國現在投資在商業經濟的支出遠遠高於教育的支出,可見現在 中國人注重人民文化質素的觀念還很薄弱,教育的支出如果連全國支 出的百分之一也不到,看來也頗成為一個笑話。只靠希望工程又如何 可令國家富強呢?教育做不好,又如何令人相信國家有前途呢? 香港是一個較西化的社會,文化質素看來比中國內地人民高。但 根據我們認識的香港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香港的教育投無疑較 內地多,但始終也不是著重的項目。教師與學生的人數比例從未真正 的拉近過,教師的百上加斤情況越來越嚴重。教育署的課程改革永遠 搔不著癢處,只有越來越差。香港人著重利益已是著名的,但現在香 港人總算還會講一下自由、人權(可能皆因為利益),但如果再不著重 香港教育的話,香港人的文化質素只會令香港向中國內地看齊。 我在討論文化質素和教育時,其實並不是只是講知識的多寡。知 識多並不代表一個人就是有很好的文化質素,尤其是現在香港所流行 的很多時只是資訊的知識。香港的優點是資訊發達,尤其是商業資訊 ,所謂知識豐富其實是如何賺取金錢的知識。大學裡越來越多學系是 與商業資訊有關的學系。這方面的學生也最多,但這些學系畢業的學 生是否真的是高文化質素的人呢?這是頗成疑問的。另一方面,現在 更流行的資訊科技,電腦知識似乎就是高質素人才的標準,因電腦知 識代表著高科技、高度文明和可賺取財富、掌握資訊。這些都是現代 化社會的代表。但這真的是現代社會文化質素的標準嗎? 要定下一個文化質素的標準是很困難的,但我相信,以上所講的 自由、民主、人權的意識一定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還有就是我一直想 說而不敢說的道德意識。一說道德意識總給人一個八股和說教的印象 ,但一般人其實也有道德標準的要求,而且我相信這要求才是文化質 素的真正要求。 最近臨區局議員北上尋歡被傳媒報道出來,有人指公職能力與個 人私德可以分開,但這種論調真的有人接受嗎?一個人的個人人格受 到質疑,他的工作會有人不作懷疑嗎?如果人民沒有道德要求,則克 林頓的性醜聞案也不會被如此廣泛報道。若一個人的道德人格有問題 ,你會放心他擔任公職,並盡心盡力服務市民嗎?答案顯而易見,道 德人格是人民的要求,也是社會的要求。反過來說,社會也對人民有 道德人格的要求,若社會的人民整體的道德人格標準是高的,那麼就 算是一個並不富裕的社會,人民也安居樂業。當然,所謂道德人格, 不是指做回古代的八股書生,而是根據個人良知而實踐的人,現代社 會當然也包括了自由、民主、人權等思想元素在內。 所以一個社會進步與否,有希望與否,便要看該社會的人民自身 的道德文化修養了。道德文化修養是很需要教育配合的,但眼看現在 的教育,不論中國內地或香港,願意注重的都不是人格的教育,只看 重商業的、技術的訓練。這樣的教育則講得再多,改革再多也是沒有 意義。若不注重文化質素教育政策仍是不變,則又如何可以希望香港 有更美好的將來,中國文化有新的出路呢? 龔自珍詩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我認為 人才不是天公賜與的,而是要我們刻意培育出來的。應云:「我勸諸 公重抖擻,不拘一格育人才。」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