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文藝復興的精神 江啟明 人文主義,又稱人本主義或人生主義。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 種學風,主張脫離教會勢力,復興古代文明精神,提倡健全的自由思 想;屬人類所創造的文化,以人為本,不屬於物質而偏重於精神方面 的學科(哲學、藝術、語文等)。 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家(稱為文藝復興繪畫之父是馬薩喬Masaccio, 1401-1428年,亦是第一位全面運用中央透視法的人),就是環繞人文 主義的思想,強調人的創造和偉大,不像以往受制於教會藝術題材單 一,脫離人的生活氣息,使藝術品都是死氣沉沉的、樣板式的。我們 以米開朗基羅(1475-1564年)的大衛像(1504年完成)為例,當時人們 都感到十分驚訝,認為是「要從石頭裡掙扎出來」的人像。這石像就 是真正人文主義的宣言:人可以使自己偉大,人之所以為人,是要從 冷冰冰的沒有生命的石頭裡鑽出來,成為其有生命感能刺激人內裡精 神的作品,人要從大自然中釋放自己,認為這種勝利是屬於人類本身 的。米開朗基羅其實是借聖經中的猶太人大衛(那是一個沒有受猶太 教割禮的大衛)來發揮他對人類的祈望,相信自己正面對一個光輝燦 爛的將來,象徵著他向世人宣布人文主義傲然獨立。 米開朗基羅在晚年也發覺人文主義的不足,主要是他受到同時期 的宗教改革運動思想的影響。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所涉及的問題基本 是一樣的,可是二者的答案完全不同。文藝復興全盛期人們多持人文 主義思想,認為人是萬物之靈,認為人類的理性可以自主,更認為人 只要以自己本身為起始就可以想任何大問題的答案。而宗教改革的主 張正相反,否定人可以單獨以自己本身為起始,單靠著理性就可解決 人類所面臨的種種重要問題。宗教改革者更懂得使用批判性的態度去 分析找根據。就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1452-1519年),他早 已覺察到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要藉著數學尋找真理,只能找尋到「殊 相」而已,他明白從人自身出發絕不能透過數學來了解宇宙人生的意 義。 當時的藝術家,部分雖則沒有把智慧的藝術成果歸於最高層次的 「共相」,但也把它歸功於人類的整體,把以往死氣沉沉的人生,衝 擊成活生生有希望的人生,這是一件好事,並不像現代某些藝術家一 味去強調「自我」的功勞,強化「自我」的物質享受,把自己的生父 母及「共相」都遺忘得一乾二淨。風雨是實在的事兒,但沒有「實質 」的存在,它們都會吹走或流失。 其實人類只是不斷地去尋找答案,並不是創造者。而人類的野心 貪求也可以說是去毀滅自己。將來一旦發生核子戰,盡其量也只是毀 滅了人類及物質世界,宇宙(中國人稱之為大道)本身是永遠存在的。 就算你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你的智慧也會因你的肉體死亡而隨之而 去,連你「自我」也不保。中國近代史上也曾強調人定勝天,人創造 萬物,勞動創造世界,歌頌人類的智慧與勞動。這種積極的人為精神 本是值得頌揚的,但只可說是人類低層面的推動力。我們要了解藝術 在現時代中所處的形勢及應走的路向,我們必須要沿著歷史上三條路 線去追溯和發展:哲學、科學和宗教。這樣你才了解到人類發展到今 天的種種原因,那就是你研究藝術的基礎。人生活在人擠人的圈子裡 ,只看到隔鄰的事物在蠕動,其實這只是肉體物質的推掩,你只要肯 回昇到靈性上去,你就可以恢復平和、謐靜、安詳,這真正是放眼世 界。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