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儒家的本體宇宙論意義 思 微 1.何謂本體宇宙論意義 在西方哲學的分類中,形上學是分為本體論與宇宙論,宇宙論是說明宇宙的生成變化, 本體論,又叫存有論,是說明存有的根源,是分開兩個部門,但中國哲學並沒有這個分別。 首先要看甚麼是存 有論,存有一詞由西方哲學先用的。西方古希臘的存有論是從「是」或「在 」入手的,英文是"to be",是一個動詞,西方古希臘是環繞著這個動詞而 講存有論。但現在當我們說一物存在,即是就著物而 說存在,故此西方哲學由亞里士多德開始所了解的存在,都是就著物 而說存在,不是作為一動詞形態而說存在,與西方古希臘的傳統不同 。當是指著一物而說其存在時,則這時之存在是一靜態的,相對於主體而外在的存 有。當我們指出一物是甚麼時,便會標舉出一物之特性,其外形、性 質、特點等等,或者指出其由甚麼成份構成,這樣的一些描述便是亞 里士多德所謂的範疇。範疇就是描述存有特性之基本概念,牟師稱此 種存有論為「內在的存有論」或「執的存有論」。其稱為「內在的存 有論」因為這種存有論是內在於一物之存有而分析其存有性。自亞里 士多德開始便是如此,把存有作為一實體對象,然後研究其擁有的特 性。 中國哲學所走的路子當然不是西方哲學的取向,走向執的存有論 ,就是因為中國哲學之特點在於其主體性、內在道德性、實踐性,故 其所走路數偏向實踐,則是向消融主客對立的方式走,故開出的存有 論亦不是現象世界的存有論,故牟師稱之為無執的存有論。關於這個「有執」與「無執」的 詳細內容,由於是 佛家用語,這裡不打算作出討論。但要說明的是,中國哲學對待客體存有,不是作為一個絕 對外在 於我的存在,而是與我有關係的。其關係就是一實用性的關係,是一實踐的關係,道德的關 係。故中國哲學不能離開人之主體而確認一絕對客觀的存有,所以當論到存有時,也是與人 之道德主體有關。 2.儒家之實踐的存有論 儒家這個存有論層次,其實在孔孟已有提到,只是少言及而已,孔子 的「踐仁以知天」孟子之「盡心知性知天」便是都提到天,天便是一 超越意義的存有。這個天道是一個實體 ,如西方之上帝。上帝創造萬物,天道則是創生萬物。從道德本心說,則道德是人心之 實事實理,不同於上帝創造。 何以我們可以說天地萬物乃由一超越的實體而創生之,這 是由於人的道德心靈之創生性而證成之。即是說道德不可說由上帝 創造的,但說到天道時,反而天道之創生,要由道德心而證成,即是說,到最後 天道之創生就是道德心靈之創生,除此以外,不能了解何為天道之創 生。這就是由人之心而知天,此即盡心知性知天。而天就是一於穆不 已的存在,如何於穆不已,即天道不停止地起作用,以妙運萬物而使 萬物成為其真正的存在。要知道 天道之存在,是需要人之體證,而且是道德的體證,因為這天不是一 知識對象,不能用認知方式知其存在,故要用另一種方式。用康德的 詞語說,天道是上帝,人不能用知解理性知之,要以實踐理性才可以 肯定之,這便是體證了。天道也不離開人之心性之道德創造,天道創 生亦是一道德秩序,此道德秩序即宇宙秩序,由此而言「天地之化」 ,而有所謂心外無物,性外無物之說。心性的創造就是天地之化。孟子云: 「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所過者化,所 存者神」即是德行之純亦不已,所以即是天地之化,故曰:「與天地 同流」,故又可以說是天道流行。天道是客觀而絕對地說,本心是主 觀而實踐地說,但其為體,則其實是一。程明道云:「只此便是天地 之化,可離此個別有天地之化。」可見宋儒皆以此為了解。故《易傳 》乾文言云: 「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 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這裡所說大人即是聖人,聖人是能將本心真性充分體現的人,即是把 天道體現的人,也就是《詩經》云:「文王之德之純」的文王這樣的 人。由於這種德之純亦不已,是天道之於穆不已的體現,故聖人之德 也就是天地之德,所以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因為道德本就是 同一創造之德,如上所說,一是客觀地說,一是主觀地說,一是絕對 地說,一是實踐地說,但其為體則是一。只有人能顯出道德心之創造 ,人雖然是有限的,而且各個個體皆不同,但人之道德是有無限的普 遍性,因為其有無限普遍性故可客觀而絕對地說為「創造性自己」, 即是天。此是就其道德性自己而說,若就其創生萬物而言,則是表示 人的心性之潤澤可使存在成為價值存在,即真實的存在,且可使繼續 不斷地存在,此即生生不息。由此而說天道有創生之妙用,但這仍是 實踐地說,給與天地萬物價值的說明,這就是一存有論,即由實踐方 面說的存有論,所以《中庸》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由此可說「與日月合其明」是類比地說人心之光輝如日月光輝之 明亮,照徹一切萬物。「與四時合其序」即是說人之心使四時之生活 秩序成有價值的秩序,則此四時之道也是心性之用,其實一也。「與 鬼神合其吉凶」是說心靈之神感神應同於鬼神之神感神應。「先天而 天弗違」心之創造之德,天也不能違背。「後天而奉天時」是人心之 落實於現實生活是後乎天地而存有,並不違背自然之序。此全皆實踐地說的存 有論。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