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讀者來論 情永存無限遠 崇光 在九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發生了令舉世悲傷的戴安娜王妃在法國 交通意外中身亡的悲劇,筆者和很多朋友在哀傷震驚之餘,都一致譴 責那些只顧一己利益,不尊重他人私隱權的記者。 誠然,戴安娜王妃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親善大使,自當是傳媒很想 作報道的對象,但作為採訪記者,實應該有一定的專業操守和應合乎 人類基本的道德要求,這兩樣的要求應是一致而不衝突,也應是不分 對象的身份尊貴或貧賤而普遍適用於所有人。 另外,這不幸事件除了令我們正視傳媒報道的手法外,也啟發了 筆者的幾個想法: (一)戴安娜王妃生前的婚姻狀況是一直被衛道之士作為攻擊的焦 點,最初有婚外情時固然不用多說,就連離婚後另結新歡也成為話柄 ,說這是有失國體。這情況就好像清代一些學者批評宋儒的「以理殺 人」,如理學家程伊川曾言:「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裡「 失節」意含婦人的改嫁)[1],而「理」字一詞就逐漸變成了「不近人 情」的同義詞了。筆者無意反對宋明理學中的寶貴價值,只是我們應 知去其糟粕,發揚其精華,而理學成份中確有扭曲人性,不合時宜的 地方,像在清代戴震所言:「聖人之道,使天下無不達之情……後儒 不知情之至於纖微無憾是謂理,而其所謂理者,同於酷吏之所謂法。 後儒以理殺人,浸浸乎舍法而論理,死矣!更無可救矣!」[2]又言 :「今之言理也,離人之情慾求之,使之忍而不顧,……適以窮天下 之人盡轉移為欺偽之人。」以上戴氏正說出了在理學變質後之可怖面 目,而現代人則多不再接受傳統中的「理」,據筆者愚見,這種轉變 的出現主要是因現代人對情愛加強了重視,並且視追尋個人幸福為合 「理」的權利。 (二)現在很多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普遍有「無(忘)情現象」,他 們在學院所受的高深教育確能給他們訓練出一副理智的頭腦和冷靜的 分析態度,這本來是十分值得贊同的事,用這些理性的頭腦分析沒有 狀態的連續性的死板事物還沒有問題,但當在面對較高的生命層次或 情感抉擇時,還強用這方法去分析活生生的、動態的情感的生長變化 ,就可能會出現像柏格森所言:「只見空間,沒有了真時間之掌握」 ,將感情因素排除,便會使生命割裂,冷靜就變成了冷血。 (三)戴安娜王妃意外身亡事件中,我們都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暫 ,筆者有些親友慨嘆人生無常和痛苦,認為終極的追求最後都應回 到宗教的路上。這意見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筆者想從另一角度看 戴安娜王妃的生命,她的在世時光雖然十分短暫,但卻十分美好快樂 ,因為她能擺脫禮教約束,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自由自在的過活,而 對其他人也能獻出她的愛心關懷,幫助無數的病人、貧苦大眾和戰火 中的兒童,也到世界各地宣揚極有意義的人道精神。其真正給予我們 的啟示是生命雖然短暫,世界又或充滿不完美,但我們更應珍惜生命 和更應令世界更美好。 最後,戴安娜王妃曾三次來港,廣受本港的市民愛戴,筆者現引 一首歌曲的一句歌詞以表對她的懷念和敬意:「情永存無限遠」。 註 釋: [1]參看《近思錄》卷六,第十三,朱熹、呂祖謙篇。 [2]參看《戴東原哲學》胡適著,頁42「與某書」。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