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西方哲學史話第一講 哲學的希臘文原意是「愛智」,即愛好智慧,據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所講,只有神才 擁有智慧,人極其量只能夠愛好智慧和追求智慧。雖然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使用「哲學」 這個概念的人,但第一個被公認的西方哲學家卻是泰利斯(Thales,泰利斯比畢達哥拉斯更 早)。作為西方哲學的鼻祖,究竟泰利斯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據說泰利斯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宇宙萬物的最基本構成是甚麼?」此所謂「原質」 的問題。對於世界本源的問題,在泰利斯之前的人是訴諸神話和原始宗教。如果我們考察 各民族的神話傳說,幾乎每一個都有交待世界的來源和人類的誕生,例如我國古代有所謂 盤古初開的傳說,又有女媧造人的神話。然而,泰利斯是以智性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 透過理性去找出萬物的根源,這種思考辯論的活動正是哲學的主要性質。這也是為甚麼泰 利斯被喻為第一個西方哲學家。 對於「宇宙萬物的最基本構成是甚麼?」這個問題,泰利斯所給出的答案是「水」。如果 我們以現代的科學知識來衡量的話,可能會覺得泰利斯的答案很可笑,但是泰利斯的重要 性並不在於他提供的答案,而是他所提出的問題。西方文化之所以有今日的科學成就,其 中的一個原因是源於希臘文化這個肯定理性的求真精神,泰利斯的問題正是這種精神的源 頭。 當然,泰利斯給出「水」這個答案並不是瞎猜和任意的,而是基於一定的經驗觀察,例如 他觀察到生物需要水才能夠生活,水具有流動性和變易性(水加熱後會變成蒸氣,冷卻又 會凝固成冰),正由於水具有以上的特性,泰利斯才會認為水就是萬物的基本構成。可是 作為萬物根源的「水」卻不能充分說明其他事物的存在和變化,例如我們如何用水來說明 石頭的存在,及木材燃燒的變化呢? 另一位哲學家阿納克西米尼斯(Anaximenes)提出「氣」才是萬物根源的主張,空氣雖然看 不見,但卻可感覺它的存在,空氣比水更微小,更有資格成為萬物的基本構成。阿納克西 米尼斯試圖以「氣」的凝聚和擴散去說明萬物的生成和變化,不過,有一位哲學家阿納克 西曼得(Anaximander)卻指出,不論我們說甚麼是萬物的基本構成──比如說是「X」,我 們總可以繼續問「X」又是由甚麼構成──假如說是「Y」,又可再問「Y」是怎樣來的, 如此無窮地追問一去。結果阿納克西曼得認為「無限」才是萬物的本源。 對於萬物本源這個問題,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答案,例如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的基本構成 是「數」;赫拉克里特斯(Heraclitus)則說萬物的變化和生成是源於「火」;恩培多克利 斯(Empedocles)卻指出萬物的基本構成不是一種元素,而是「水」、「火」、「氣」、「 土」四種元素,萬物的分別只在於含有不同比例的四種元素。最後還有德謨克利特斯 (Democritus)的原子論主張,萬物是由微少到不可分割的原子所構成,原子的不同形狀和 不同的排列方式便形成不同的事物。 以上這些早期的古希臘的哲學家,致力於尋求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法則,所以一般稱這段 時期為自然哲學時期,以別於後來的人事論時期。 可是對於這些自然哲學時期的哲學家所提出的眾多答案中,我們不期然會問:「究竟那一 個答案才是正確(或者比較合理)呢?」似乎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論比較符合我們現代的科 學知識,然而,為甚麼希臘人沒有順著德謨克利特斯的方向去發展科學知識呢?我認為最 主要的原因是:雖然古希臘人有肯定理性的求真精神,但卻缺少應有的科學方法──假設 演繹法和實驗求證的方法[1],根本沒有標準去判斷那個答案是比較可取。 另一個原因是萬物本源這個問題雖然能刺激對科學知識的追求,但又卻易導人於玄思和獨 斷的思想中,因為這個萬物根源的問題可以這樣了解,假設「X」就是萬物的根源,即是 萬物生成和變化的最終根據,世間萬物雖然變化不定,但變的背後總有著規律,規律是不 變的,因「X」既是萬物的基礎,故一定是不變的,永恆的和最真實的,而我們就是基於 這個真實不變的「X」去說明世間的事物。但我們如何得知「X」呢?憑經驗觀察可行嗎? 經驗觀察到的只是世間的現象,世間現象的真實性比「X」為低,所以並不能通過對世間 現象的觀察去認識「X」,只能訴諸理性的思辯。重視思辯而輕視經驗察恐怕就是令希臘 文化發展不出科學知識的另一個原因,而柏拉圖的「觀念論」正是這種重思辯而輕經驗的 玄想表表者。 註 釋 [1]對於科學方法的反省和應用要到十七世紀才開始。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