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論壇 夫志當存高遠 方世豪 最近看到一個討論現今大學學位增加的電視節目宣傳片段,說節目會討論到現在的大學學 位比以前多了數倍,入讀大學比以前容易,那麼,這樣增加學位的利弊是甚麼呢?其中提 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學位多了,是否有足夠質素合適的預科學生入讀大學?另一個問題是 社會又是否能夠吸納這批驟增的大學畢業生? 這是節目宣傳片段,旨在吸引觀眾收看這個節目,故把觀眾有興趣的重點問題提出來,看 來它是做對了。現今的觀眾對大學教育看法的確是最有興趣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我所 遇到的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而言,大多數也是關心他們的出路,我相信現在依這標準來 看待大學教育的大有人在。相信未來香港在由商人作行政長官的情況下,以功利思想指 導教育方向是極有可能的,但這樣看待大學教育是否就是一個正確的標準呢? 第一個問題的背後是預設大學教育是要教育一些高質素的學生,這些就是所謂「精英」, 明顯這仍然是精英教育的想法。正如早前有人建議減少對語文能力差學生的資助一樣,完 全失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暴露了提議者追求高效益、高回報的功利主義思想。當然 ,在今天的社會是必須講求資源分配與運用的技巧,但到達了這樣明顯地不顧教育理想的 地步,實在令人嘆息。而第二個問題則預設了教育是要配合社會的人材需要,即是說要為 將來的職業分工作準備。這個想法不單是教育當局是如此的設計,甚至連學生、家長等參 與其中的人也是以為大學教育是職業訓練(高薪的職業),可不哀乎! 記得我在大專時期曾困惑於「讀書為何?」的問題,當時我是非常不滿於「讀書為求一份 好職業」的答案。不知為何現在的學生竟然以此為最佳答案。我記得在唐君毅先生《青年 與學問》一書中曾說了一段如下的話: 「我現在要說一句一些青年們也許不高興的話。即如果你之造學問,努力讀書,而你之目 的只在謀一個職業,解決你之生活問題,找出一點小名,找一些恭維你擁護你的人,你的 志願便仍與禽獸差不多。只為職業謀生而讀書,與蜘蛛為捕蟲而辛勤結網,有甚麼本質上 之分別呢?」(《青年與學問》頁53) 為甚麼唐先生說得如此嚴重呢?他不是說人不要謀生,而是因為中國文化傳統是強調人禽 之別,他相信人總有一些地方是價值高於動物,這地方就是所謂「庶幾之志」。這點庶幾 之分別,就在於人的一點不忍之心。飢思食,渴思飲,飽暖思淫慾,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這是人與動物相同處,但是人是否就只是如此呢?我們看看八仙嶺山火中為救人而犧牲 的老師、嘉利大廈火災中為救人而犧牲的消防員,我們便看到人真是有一顆不忍之心,這 點不忍之心不是由科學方法論證回來而說是人類有的,而是人自己只要一念反省自覺便會 發現人有這樣一顆不忍之心,只要我們能保持之、擴充之,便是所謂立高遠之志了。 求學、讀書也是要依此不忍之心而求,而不是依求職業之心而求。這話怎麼說呢?求學時 是不忍於甚麼呢?就是不忍於真理被埋沒,故要有一求真理之心;就是不忍於與惡行為伍 ,故要有一明辨是非之心;就是不忍於世間之苦難,故求有一解決世間苦難之心;就是不 忍於人世間仍然有如許多人在痛苦中掙扎,故要促進人類文化之進步,解除人類世界之痛 苦。人類自古已有有不少聖賢以其心血著書立說,為人類創造了歷史與文化,以不忍之心 為人類解決難題,我們也只有以此不忍之心,不忍他們的心血空懸於天地之間,而無人了 解來求學問,也要以此不忍之心來繼承他們志願,為真理、歷史、文化而努力創造未來。 故求學是不應只求高職厚薪的短視,應常存此不忍之心,並擴而充之,使人目光更遠、更 高、更大,則無論是求學、做人也可無愧於天地之間。希望現今香港新一代的學生不要再 以那功利的標準來自我量度,社會也不要以功利的標準來衡量教育,這些話說來好像很迂 腐、很說教,但是我卻相信仍然是可以實現的。茲以諸葛亮《誡外生書》的話自勉及共勉 :「夫志當存於高遠,……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