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莊子與存在主義的異同 周超賢 (一) 有謂莊子思想具有悲觀厭世的看法,存在主義亦然。莊子具有隱士修行的作風,存在主 義也有遺世獨立的傾向。莊子具有「逍遙」的超生死的想法,存在主義也有生死起落於空無 深淵的種種幻想。基於這些原因,認為莊子與存在主義極相類似。中國的莊子,西方的存在 主義,雖然地區不同、人種各異、文化有別、產生的時代更是差距極大,但其內涵精義── 找尋自由,卻是一致的。 莊子生於二千多年前的中國戰國大混亂時代,普遍各地人民生活在悲哀與苦慘、侮蔑、 屈辱與刑戮、戰亂、飢餓與流亡的情況下。莊子當時生活在惡名傳遍全中國的專制暴君統治 的宋國,現實是貧窮與孤獨,戰禍隨時奪去生命。另一方面,周文疲弊,仁義道德已成了外 在客觀化的形式規條,剩下來的只是矜持造作的虛偽禮教,人與人之間沒有了互相同情共怠 的真正愛心;由各種彊硬的形式政治得出來的秩序,只是一些視人如物,死氣沉沉的秩序。 莊子面對那個殘酷的現實,具體地體驗絕望的現世人生,迫使他想到自由才是真正的人生, 「逍遙」就是人的自由生活的意思。 我們再看看存在主義的創造經過及其創始人是怎樣的,來作一個比較,探究其異同。存 在 主義創始人是丹麥新教思想家齊克果,他從個人生活的實際體驗中,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是建立在爾虞我詐互相猜疑矛盾與彼此衝突的情境之中,這是甚麼緣故?這是因為人的疏隔 。存在主義者都一致了解近代人的組織,在集團之中,在任何地方被疏隔,被他有化。無論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或社會主義體制下,人的平均化、機械化、集團化都是越來越變得不可避 免。存在主義是關心自我本身的現存在之一個哲學立場,是相對於客觀的、對象的乃至體系 的、抽象的真理,而以人之個別的、具體的、主體的真理為問題的一種立場。所以存在主義 對於以概念思維將人一般化固定化,有著激烈的抗拒,而鼓吹人自己創造自己,人有自由。 (二) 由於莊子與存在主義分別是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故就形態上而言,二者處理問 題之方法各異,但就內涵方面而說,則二者均相同,大家都是為自由而掙扎奮鬥。中國哲學 ,尤以莊子為首,著重工夫境界;西方哲學則著重邏輯思維分析性。 首先,我們來比較莊子和存在主義的「自由」有甚麼異同。講莊子的自由,從變化上談 起,莊子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之中,究竟有沒有永恆不變的呢?《齊物論 》中說: 「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 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 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 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亦有不芒者乎?」 以上一段文字,我們看到莊子肯定現實的時空物質世界是在不斷變化中,是無可奈何的 事,但是我們的心亦與物一同腐化,陷溺於形形役役之中,不是很可悲嗎?莊子對此作了三 次的慨歎。莊子要衝破形式成心,提示肯定物質之外有一個自由無限的主體;如果我們能夠 好好呈現出我們的自由無限主體,則可以乘物遊心,與道冥合為一,達到「天地與我並生, 萬物與我為一」的真正自由境界。莊子認為逍遙自由的主體就是真正的自己(真我),亦即存 在主義所渴望達到的真正存在。由此可見,莊子所言的真我是從克服事物變化無常而開,出 所謂「乘物遊心」,就是遊於物而不為物所累的真正自由。 存在主義所講的自由是自我創造自己的自由,不同於莊子乘物遊心的自由。存在主義首 出的概念是「存在先於本質」。巴門尼底斯之後,從柏拉圖開始,西方文化(照海德格的說 法)即開始走上一條錯誤的路向。重智的趨勢成了西方哲學的正統,用理性的思考人的存在 ,造成很多對存在的一些抽象的本質定義概念,那是永遠無法窮盡存在的描寫。例如齊克果 否認著名的觀念論者黑格爾思想體系中的「社會性」和「客觀性」為人的實有,只是個人的 存在才是「自我實有」。存在主義者主張每個人首先有了「人存在」之後,再來自由地創造 自己,於是產生了所謂「人存在」先於本質。所以主張:「存在先於本質」。存在主義者否 定人有天性與固定的本質,在它的觀念中,所謂人的本質,就是自由。自我認為何種生活型 態適合本身需要,就選擇那種生活型態;自我認為何種人生觀念適合本身要求,就決定那種 人生觀念。這種選擇,這種決定,不必受社會性與客觀性的影響,一切全憑自我決定與選擇 ,自己為自己立法,自我來塑造自我。這些都是存在主義最突出的論調,順著此進路,很容 易走入縱慾放任不顧其他的種種想法,而這正是莊子所不同的。 莊子與存在主義相近的另一點是大家都有談及死亡問題。死亡對存在主義來說是核心問 題之一,其中有些存在主義者強調死亡帶來虛無、絕望、怖慄、焦慮、抉擇等問題。存在主 義者有些喜歡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方面我們背負過去的歷史我,另一方面當下 我有絕對的自由去決定一切,投射向未來。人存在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一直在向著死亡 推進。人存在最後仍歸結於空無,因為人存在必然會走向死亡,這是無法擺脫的終結。 但是莊子雖然有提到死亡,然而他有解脫的方法。莊子超生死的方法就是由齊物到逍遙 。莊子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萬物於天地之中,無論為莊周、為蝴蝶、為鼠肝、為 蟲臂、為大鵰、為小鳥、為腐朽、為神奇,都只是化跡,是萬化中的一遇。人能順化,不但 以生死為一條,以存亡為一體,而以天地萬物為一氣之化。如是則能安命,安時處順,哀樂 不能入,解除人生之倒懸。 (三) 中西哲學的進路截然不同,處理問題之方法亦互相背道而馳。中國哲學著重心境工夫修 養,西方則著重思辯系統分析。簡單地講,中國哲學由內心主體而到外在客體以達主客統一 ,但西方傳統哲學是由觀察分析外在客體,形成主客對立的局面。由於人自己的存在是不可 透過外在客觀的本質概念分析而得,要回歸自己主體,作具體實在的體驗才可找到真正的存 在;存在主義就是對應歷來主客對立之困局而歧出(對西方傳統哲學來說)的一門哲學。 存在主義為了脫離傳統之以理性去分析存在,故以現象學為其方法基礎。現象學的方法 是要我們以直接具體經驗為出發點以直觀其本質;即是跳出所有未經考察的預設,移開現有 一切科學或哲學概念對經驗所作的斷言,然後方可將經驗現象還原到它們的基始狀態。因為 存在主義要離開概念存在,希望找尋到具體真實存在,所以它的哲學態度是投入的而不是旁 觀的,認為人與物有基本之分別,不重視一般的人共同性而重視個別的人的獨一性。存在主 義者主張實踐,但並沒有共同的「要做甚麼」的方向,故有一派存在主義者是面向神的,他 們要求做到靠自己的信仰而非外在客觀教條的規範去做一個真正的教徒;另一派存在主義者 是背向神的,他們因為是無神論者,故多以向現實、死亡掙扎奮鬥的英雄哲學姿態出現。總 括而言,存在主義者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去創造自己,是有所取向,有所作為的,這方面與 莊子的真正「無為」完全不同。 莊子清楚知道思辨分析的方法找尋人生之道是不可能的,是二律背反的,不斷細分析下 去永無止境,找不到歸宿;從這點看,存在主義完全與莊子不謀而合。莊子云:「道隱於小 成,言隱於繁榮。」在《齊物論》云: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 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 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 莊子這番說話是針對當時由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各有各的學說,種種的價值判斷,是非 紛紛,莫衷一是。 莊子明白我們用言語來表達一種學說是永遠不能足夠和完滿,因為我們的語言是一種分 別說,說此則不能說彼,總有欠缺。但是莊子又要表達他的絕對自由思想,他一方面又明知 不可用系統分析去表達,故他很喜歡用「寓言」比喻「道」,這是一種超語言的方法,是比 存在主義高超的地方。 存在主義了解到我們要離開概念去具體地實踐自己的真實存在。如何才能求得達到真實 具體存在呢?存在主義提到了用現象學的方法可以達到,但現象學亦只是一套抽象的理論, 很難具體實行。例如:現象學中提到用「直覺經驗」,但卻說不出如何才可做到「直覺經驗 」。簡言之,存在主義找真正的自由,亦只限於言說理論層,欠缺工夫修養境界一方面,這 是莊子與存在主義最大不同的地方。 莊子的修養工夫在「無為」二字。為甚麼「無為」?莊子有他的玄思基礎。我們對一切 事物會有執著是非之成心,乃因我們失去了自由無限的主體。那麼,怎樣才可呈現自由無限 的主體呢?我們要把萬事萬物自然看待,任其自然變化而不執著此變化為不變,其實宇宙之 變化就是常,就是道。自然地看待萬事萬物就是通過「忘」的智慧,「不塞其源,不禁其性 」,萬物自然自己會生長,自己會發展,此謂「不生之生」的「玄德」。要達到這個境界, 第一步工夫就是「靜」和「虛」,不陷溺於形式之中,不黏膠著任何物質,所謂「致虛極, 守靜篤」,便可逐漸進入忘我的化境。由此可見莊子有著實的修養工夫,是確實可以實踐出 來的,不同於存在主義只有理論上的絕對自由,而在具體實踐上感到困難或無從做起。 (四) 莊子與存在主義在解脫而獲得真正自由上是不同的。莊子有理想的境界,亦有可實行的 著實修養工夫。但存在主義一方面沒有實踐工夫,另一方面在理論上亦有獲得真正自由的困 難。存在主義所渴望的絕對自由,在認識界中是可自由的,但在本體界中是否亦同樣自由, 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人承擔過去,把握當下的自由,去創造投向未來,這種說法只是徹頭徹 尾的,只是肯定現在的絕對自由,是一個有限的自由。我們可以肯定當下的抉擇不受歷史、 心理和外在客觀環境影響,但這個自由,只是限於現在,不涉及過去和未來的自由。因為人 有根本無可選擇的限制──(一)人的出身(二)人的境況;另外,人要面對無可奈何的大限─ ─死亡,這些都是先在地限定了。故此,存在主義討論自由時,時常提到這個問題;在認識 界中,「存在是先於本質」,但是在本體界中,「本質是先於存在」的。所以,我們可以下 結論說,存在主義所謂的自由,是一個有限制的自由,只限於現在抉擇的自由,而不是超越 時空限制的無限自由。由此可見它的自由比莊子的無限自由低一層次。 存在主義認為人不能做到完全脫離本質而真正存在,只有神(上帝)才可以,因為上帝的 本質就是存在。莊子的自由無限的主體是一個能超然物外,與大化同遊,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的真人、神人。既然已成神人,再無本質和存在的分別,那時達到本質即存在的絕對無限自 由。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