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中國文化要義之七:墨學的簡介 梁光耀 表面上看,儒學得以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是漢武帝獨尊儒學的結果,但事實上,儒家的 倫理早已深入民心,知識份子都以儒者自居。漢武帝不過是順應潮流而已。但正如以前所講 ,春秋戰國的儒家只是一家之言,墨家的勢力就足以跟儒家相比,法家卻是第一個被統治者 任用的學說,道家的思想就一度盛行於漢初,究竟儒家比其他學說優勝之處是甚麼呢?要回 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清楚儒家學說的甚麼,也要對墨、法、道三家有所認識。現在就讓我們 先看看墨家的學說。 墨家的始創人是墨子,墨子認為有一個有意志的「天」(類似於「人格神」的觀念),這 個「天」是一切價值標準的根據,能對人施以賞罰。而在這個「天」面前,人人一律平等, 無所謂親疏之分,故人必須「兼愛」,以符合「天」的意旨。由此可見墨學的宗教色彩。墨 子的「兼愛」是要求我們對其他人都一律施以平等「愛」,絕不要偏私;儒家所講的「愛」 則是「推愛」,愛人應該由親及疏,由於儒家強調每個人都對其他人有不同的人際係,所盡 的義務亦各有不同,自然「愛」人也有程度之分。 墨子對政治制度有一個基本構想:首先推舉最賢能的人為天子,天子之下是諸侯,每個 諸侯所管理的地方又分為若干的部分,由里長負責,里長之下的就是一個個的家庭。天子之 上的就是一個有意志的「天」,「天」是一切是非標準的來源,故墨子社會構想是層層遞進 ,由下而上,最終「尚同」於天,社會秩序遂能確立,墨子思想中的「兼愛」、「尚同」、 「尊天」和「右鬼」等主張就是用來確立以這個意志天為絕對權威的社會秩序。 另外,墨子十分注重經濟效益,並致力於改善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所以對儒家強調 的「厚葬」十分反感,並且認為音樂無助於生產,故有「非樂」、「薄葬」的主張。墨子是 個身體力行的人,為了阻止戰爭,常親自走到各國去游說,力陳「非攻」的理論,指出戰爭 只帶來破壞,即使是戰勝的一方,實際亦無利可圖。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