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二OO六年二月第一四六期

編輯人語
郭其才

  周劍銘兄談儒學的現代化,指出「儒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塑形師(Shaper),但它不在社會之外,而是融化在社會之中,」、「在這個意義上,儒學政治化了之後雖然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但仍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下保持著超意識形態性,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塑形師而保持一種歷史的超越性,這是社會學意義建構的元學本質所不能達到的。」。儒家之所以是社會的塑形師,筆者認為乃因為儒家一直企圖以其共同的感通性來形成社會的統一,並且在另一方面保守著對他者的維護,即唐先生所指的「互以價值在對方」的方式,促成了文化論述的多元性,正也是周兄所指出的歷史的超越性是儒學能保持其超意識形態的原則,故此周兄認為:「這樣,從儒學社會學的觀點出發,我們今天就不能把中國的文化傳統與政治歷史混為一談,不能把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問題歸結到文化原因上去,就像大腦不能為人體癌症承擔責任一樣」是非常中肯的判斷。

  周兄也說:「中國思想的超越性使儒學能夠超越意識形態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儒學與歷史的同一性使它成為現實社會性,中國的歷史是『歷史的今天』而不同於西方文化的『今天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強調人在社會化中的自覺,這正是現代人個性化素質的核心,是儒學現代化的文化資源」。中國的歷史是『歷史的今天』,即是以當下的「思者」抽離時間式的自身,這個「思者」就是中國人文精神所強調的「自覺性」,因此「歷史的今天」就是在時間中的思者思其歷史性,所以超越與內在的關係,也就是人與其歷史性的關係模式,正正不同於西方文化的「今天的歷史」。

  「今天的歷史」是以反叛為進步,但它卻要求催生自我推翻,以A(今天)和~A(過去)對列,然後把A看為分析和解釋~A的超越性原則,為什麼牛頓的物理學比亞里士多德的更具解釋力?愛因斯坦的又勝過牛頓?道理如出一轍。當然,~A總可以被超越過去的,但A的位置總是不確定,因為它本身就是A與~A的種子,西方文化的空心處就是遵從著嚴格意義的超越原則,卻不承認它的辯證性,不知「萬化歸一」的活潑開放。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