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Star Trek
陳成斌(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Star Trek 是美國歷久常新的科幻電視劇,在香港的中文譯名是「星空奇遇記」,大陸則好像譯作「星艦迷航記」(這個譯名有點怪,他們都知道自己要去哪兒,何「迷」之有?)。第一套Star Trek劇集(一般稱為The Original Series, TOS)在1966至1969年播出。後來的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TNG)則在1987,至1994年出現。自此,不同的Star Trek劇集不斷在電視首播:Deep Space 9 (DS9)、 Voyages、 和至今還在首播中的Enterprise。Star Trek 出過很多產品,曾被拍作動畫,也有很多小說(一般而言,不適合放上銀幕的故事都變成小說了)。更甚者,它也曾登上大影幕,從1979年到2002年一共出了十齣電影,分別由首兩套Star Trek (TOS, TNG)的演員擔綱,繼續他們的冒險之旅。這麼長的播映時間,故事人物背景等設定當然十分複雜了。TOS的故事背景為二十三世紀,當時的星際聯邦(The 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派出的一艘旗艦U.S.S. Enterprise[1] 作宇宙之旅[2]。TNG的故事背景則已是二十四世紀,飛船還是叫Enterprise,但已是Enterprise-D(也就是在星際聯邦中第五艘叫Enterprise的星艦)。之後的電視系列DS9則是關於一個太空基地的故事;Voyages是另一艘星艦的迷航故事(這齣劇集才真是星艦迷航記),最新的Enterprise劇集故事背景反為最早,是二十二世紀的事情,故事也是關於冒險號,但這艘冒險號只是地球的冒險號,那時連星際聯邦都還未成立!當然,這麼多故事,不同系列自然有不同的演員。演TOS艦長的演員在電視首播時才三十多歲,但現在已是七十多的老頭了。有不同的演員,自然也帶來一些可觀性-- 看舊演員演的角色在新系列客串是很有趣的事情。例如第七齣電影Star Trek Generations便是TOS 和TNG兩代艦長合演的故事。

  我在三月時開始看Star Trek,越看越著迷。當然我喜歡科幻電影,但其不止於此。其科學幻想成份固然甚重,但當中哲學課題也有很多!美國的影業確有它的特色,很多電視/電影都有大量哲學元素。反過來說,也是哲學普及的一個層面吧!事實上,聞說Star Trek的作者對此劇的期望正是要借當中的科幻情節帶出各種道理,而不是一齣只會娛樂大眾的垃圾劇集。它隱含的哲學課題很多(多得有不少書是在談它的哲學的。例如The Metaphysics of Star Trek; The Ethics of Star Trek),我當然不能全部道出。既如此,讓我邊寫邊想,隨手舉來幾個例子以饗讀者吧!

  份子分解轉移:在Star Trek裡,常常見到他們會把人分解再傳輸到另一個地方[3]。把人分解做無數份子,再在另一地方將之還原,可行嗎?這個其實是科學問題多於哲學問題。就我所知,近年來量子力學確實開始有這方面的突破。有題目叫量子瞬間轉移(Quantum Teleportation),便是這方面的研究。聞說近年已有科學家可以將光子(photon)轉移一公尺之外[4]。理論上,將人分解傳輸在物理學上也是相近的事情。剩下的問題可是哲學而不是科學的,例如人的身份等同(Personal Identity)的問題:分解再還原之後的還是「那個人」嗎?又例如意識(Consciousness)的問題:意識能被分解並還原嗎?要知道,至今為止如何理解意識還是一個謎。這是科學問題,但更是哲學問題。意識的解釋和量子力學的解釋可以說是當今科學界和哲學界的兩大謎團。談份子傳輸,是把兩個謎放在一起了。

  談到意識,這也是一個可以在Star Trek裡找到的題目。在TNG系列裡,Enterprise-D的二副暨科學官名叫Data,他可不是人類,而是機械人(留意,不是robot,而是android),是人工生命種類(artificial life form)。但這是曾經有過爭議的。有一集便是說有一個科學家想把Data拆開來研究。Captain Picard不許他這樣做,結果雙方要鬧上法庭,討論Data有沒有權利去選擇他(它?)自己的命運。他一方面「只」是副機器,應該如其他電腦和儀器一樣,是人的工具,不能違抗人的意志。但另一方面,若Data是生命的話,他當然有權選擇自己的命運了。雖然他的生命種類不同於人,但不代表不是生命。正如Picard的辯解,他們的目的是去尋找宇宙中新的生命類型,而這就是了。那麼Data是否生命呢?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他有意識的嗎?有否意識又是否判定生命的必要條件呢?最後,法官判定她無法解答這個哲學課題,但讓Data決定自己的命運。[5]

  Star Trek也有很多理性與感性的衝突問題。在TOS裡,Enterprise的一副暨科學官叫Spock(中文譯作冼樸),是Vulcan星人。Vulcan這個星球曾面臨?滅性的戰爭,後來他們痛定思痛,認為只有邏輯才能挽救他們,於是他們從此摒絕一切情感,視理性為最高價值,感情則為不好的東西。與Spock的理性相對的,便是船上的醫生Dr. McCoy。他是人類,常常滿腔熱血,但感情用事。他和Spock的衝突是可以預見的,而Captain Kirk正是調和兩者的居中人物。到了TNG系列中,Data這個機械人最初的設計是沒有感情和感覺的,因此他可以說比Vulcan星人更理性(因為前者是沒有感覺,而後者則是有感覺的,只是他們將它壓抑住)﹐但Data很想知道甚麼是感情和感覺。常人覺得普通和基本的生活情況,對他而言都是謎團,所以他常常問這些「基本」問題(例如他會問一個小孩子長大的感覺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很基本,但饒富哲理,發人深思。

  Star Trek 內除了人類、Vulcan、Android 等之外,還有很多的外星人,例如好勇鬥狠而又重視榮譽的Klingon 、陰謀詭詐的Romulans (這類外星人其實和Vulcan是同源的。只是後來不同意Vulcan那邊重邏輯的價值觀,於是就離開了)、還有認為collective consciousness是高級生命的Borg、幾近全能卻邪惡的Q等等。在和這些不同的生物接觸時,自然會有很多磨擦,但這正是劇情的張力,也可由此帶出不同的課題。

  Star Trek內的哲學課題太多,有機會再和大家談談一些有趣劇情和當中的哲學題目吧。如果你們想知多些Star Trek的事情,可到它的官方網站http://www.startrek.com 。

  註 釋

  [1]我看見有人將其中文譯作「企業號」,但enterprise此字的一個不常用解釋是指從事危險工作,亦可引伸為冒險。個人覺得將之稱為冒險號更為恰當。

  [2] TOS和TNG的片頭都是由當時的艦長讀出一 段話,作為他們航行的宣言: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 ship Enterprise. Its continuing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3] 看慣TOS的人都常聽到Captain Kirk說: "Beam me down, Scotty!"

  [4] 參考Times零二年六月十八日的一期。

  [5] 這裡談的是在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六日首播的 "The Measure of a Man"一集。這集的哲學話題之多令人吃驚。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一些法律和道德問題。例如Enterprise-D的一副William Riker不同意拆解Data,但他卻要在法庭上當要把Data拆解的主控官。若他不這樣做,法庭便開不成,Data便連 這個上訴的機會也沒有。Riker要做一些他不願意的事情來成全大局!另外,心靈哲學家Ned Block在其二零零二年的大作 "The Harder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裡也援引這集的內容來討論意識問題。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