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ph127-01

人文論壇
七一:新文化的誕生?
岑朗天

  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五十萬(其實何止五十萬?)香港人跑到街上,萬口一心,事後基本法二十三條遭擱置立法,兩名特區政府高官下台,造就了一個頗為正面的氛圍,彷彿一時間,人民的力量似乎真的可以做出一點甚麼,民主派政客的眼睛亮了起來。

  二零零四年的七月一日,在要求07/08普選和「還政於民」的大口號下,形形色色的小眾訴求混雜在浩浩蕩蕩的五十三萬人中,令七一遊行活脫脫成為一個充滿道地色彩的夏日嘉年華。香港人已成功把中國共產黨生日和特區成立紀念日騎劫過來,任你愛國論者繼續抹黑謾罵,政客繼續拉選票,遊行的人卻各取所需,儘管汗如雨下,仍然利用難得這麼多人一起上街的機會,把自己的訴求和觀點,用橫額、口號、歌聲、打扮......表達出來,「七一幻相」的憂慮一掃而空。

  非典肆虐期間,特區政府無能又委過,大部份港人都把渡過難關歸因於市民的互助和香港精神重新發揮作用。非典前前財政司長梁錦松舉「獅子山下」奢言香港人奮鬥精神,最近又有人高談闊論所謂香港人的「核心價值」,究竟甚麼才是代表香港的社會意識形態?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族群,自然會有不同的社會意識,但人們總是傾向相信,有一種相對穩定的特性,成為某個族群的價值系統中心,是為民族性,又或稱為文化的深層結構。過去,不少論者認為,香港文化,一窩蜂,亂糟糟,爛撻撻,卻在崇尚高速效率下表現無限活力;香港人,賣弄小聰明卻又反智,惟錢是尚,造成商業文化獨大而令文化只能是商業;流行/創作/抄襲最好和稀泥不要分,過得海便是神仙,但轉過頭來,又可能大義凜然,聲聲保障知識產權;這邊廂大叫狗仔隊無道,侵犯藝人名人私隱,那邊廂看各色八卦新聞又看得津津有味。劉建明在《無間道III終極無間》中瘋掉前,香港文化或香港意識的精神分裂屬性,文化評論人梁款在他的《文化拉扯》(最近出版到第三集)已言之甚詳。

  《無間道》(2002)以降,劉建明(劉德華)儼然成為回歸後香港意識的代表,表徵著以往自大,今天自卑,亟欲融入同化而遭拒絕反彈的悲苦與矛盾。(詳細分析可參詳《後九七與香港電影》、《2002香港電影回顧》、《2003香港電影回顧》三書,均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去年七一的出現,是在壓抑反彈下的怒吼,宛如劉建明中槍前向楊錦榮的攻擊.但怒吼過後,瞻前顧後的政治犬儒,以及希望能樂觀,免不了悲觀的精神分裂取向,又再湧現。(似乎,在《無間道》系列的創作人心中,七一的力量,倒像是思覺失調者產生的幻相而已;一心歸化而遭拒,彈回自身卻又不能自足自立,新舊宗主到頭來都是殖民主,自立自主是幻覺,瘋狂才是歸途。)

  香港人便是這樣:覺得去年的非典與七一逼使香港文化表現出「優點」,香港人表現出「高質素」(例如醫療人員緊守崗位的專業精神,高溫遊行仍理性守法等),但又不敢太過肯定。香港人絕對是後果論者,即以行為的預想後果,決定是否行事,以事件的後果,決定對其估價的高低。香港人也早慣以價格代替價值,交換得好價錢好待遇的才是值得做的事,便是成功的事。非典是否因禍得福?七一的暫時得手能否意味民主有望?在八九民運押錯注記憶猶新之下,前景未明,患得患失,觀點左搖右擺,正常不過。

  七一造成一個新的可能,但那太像一個奇蹟了,經驗告訴人們,奇蹟不可能一再發生的,況且,奇蹟也可能根本是一場幻覺。隨著時日過去,有些人開始相信二零零三年的夏天,大家只不過發了一個好夢,得到了短暫的安慰吧了。

  去年十一月區議會選舉,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得利,但隨即有七一上過街的人大事批評,認為群眾的政治意識其實沒有進步,社區事務被政治化了。更有人開始擔心七一成果被民主派政客順手牽羊,幾乎配合了北大人圍剿打壓的言論攻勢。

  一切,都是不信任七一的表現。終於,在今年七月一日這一天,香港人再度上街,但已收起戾氣,並且在認同大方向底下,不忘向社會發出保留差異的聲音,大眾中有小眾,同中有異而又彼此尊重。我看見有人反對維港繼續填海、呼籲釋放小灣鱷、反對僵化性別主義、懷念英國統治、關心青年文化、為新劇作宣傳、搬出私家發電機擴音器載歌載舞、售賣紀錄去年遊行的數碼光碟......不一而足。去年,我建議在遊行時抬出牛棚書展橫額,被人批評「發國難財」,今年,這種紅了眼睛的說話大抵不會聽見了。

  歐洲文化界當前炙手可熱的斯洛文尼亞才子學者齊澤克(Slavoj Zezek),自言有一次在美國講學時,被聽眾質疑當巴爾幹半島衝突如火如荼之際,怎還可當眾討論一些看來無足輕重的課題(例如希治閣的電影)。他的回應是:美國人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真的不義(姑無論這些不義有多少正是他們的政府造成),而是在不義下被他們同情憐憫的人原來可以和他們一樣,努力過著正常的生活,談論喜歡的電影。可能,努力不被暴力壓碎,努力在宰制強權之下好好過活,在透過反抗掙來的空間中,不被仇恨和實用主義牽著鼻子走,好好做回自己,真的是對打壓著刮的最大一巴掌。

  今年的七一遊行,示範了另一個契機,以後,香港旅遊協會大可把它包裝成本地夏日的一個文化節日,令吸引內地自由行和外國遊客的香港賣點,又多一個。德國有啤酒節,泰國有潑水節,香港為甚麼不能有七一遊行節?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