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從政制改革看文化主導 呂永基   香港這一個細小的地方,市民對文化的冷漠,對政治的鄙視,對經濟的 迷 信,純以市場價值作為唯一標準的城市,卻存在著數十個政治團體。在7.1大遊 行以後,這些論政團體沒有減少或合併的跡象,反而有分裂或增加的趨勢,最近 便有以商賈為首的政論團體登場,他們衝著什麼而來,為的又是什麼?我相信只 有一個「利」字。   香港雖然是一個城市,一個位於中國南方的大城市,但她擁有獨立的法律體 系、行政架構,這是一國兩制下的特別政治模式。因此,香港擁有獨立的政治生 態、社會模式,在談論香港政制改革的時候,我們不能不論及構成社會架構的三 個元素,政治、經濟、文化,若缺去其中一種元素,那麼這個討論只會流於片面 與單一,卻永遠不能解決所討論的問題。香港的政治團體在討論政改時,只集中 其中一個層面來討論,民主派集中於政治層面上的「民主」理念,工商黨則集中 於經濟上的「市場主導」原則,左派陣營則集中在「國家意識」上,所以政制改 革的討論中,出現形形式式的爭拗,沒完沒了。   自7.1以後,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事務開始加倍關心,尤其是民主派提出07年 進行全面普選的要求以後,中央派出「四大護法」為基本法第45、 68條及附件 一、二作明確的指引,他們強調「一國」的重要性,亦即是中央政府擁有政改的 最終決定權,在討論政改的同時不能把「一國」來破壞。因此,香港許多趨炎附 勢之徒因而群起當上護法使者,挑起無數無謂的爭端,令問題變得複雜化。中央 政府一直對香港事務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容許香港極大的自由度。而今次 涉及香港政制改變的巨大問題上,中央政府只委派兩位「護法」來港先行作出指 引,亦是一種體諒與合理的做法。   在解決政制改革的問題前,我們必須肯定《基本法》作為香港的最高法律依 據,並不能隨便作出修改或解釋。在這前題之下,我們亦需為中央政府的憂慮作 出消解,從而令香港政制改革得以在和平、理性、客觀的情況下完成。筆者認為 ,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制改革一事上並不是跟香港市民計較民主選舉的程度深淺, 內地的鄉鎮已經有直接的選舉進行,作為政治經濟發展穩步成長的香港,以直接 選舉形式選出行政長官並非一件不能接受的事,而且內地亦需要借鏡香港的選舉 制度,加以改善並引進內地,加上普選將會是香港社會的最終目標,因此問題並 不在於選舉的民主進度上。   那麼中央政府認為問題在於什麼?從政治上來講,前蘇聯解體、伊拉克被攻 陷以後,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霸主,控制著石油生命線,亦即是控制半個地球 的經濟及政治環境。欲想稱霸世界的美國現在唯一最大的敵人就是經濟起飛的中 國,所以美國積極對世界謠傳「中國威脅論」硬打中國,拉攏日本、南韓、印度 等亞洲國家成為盟友,繼而慢慢利用文化較為軟性的形式侵略中國,而香港及台 灣亦被美國視為戰略工具之一。香港《太陽報》1月21日報導,美國於1997年成 立了「新美國世紀計劃」(PNAC)的組織,以致力推動美國成為世界領導者作宗旨 ,據報導指該會現任副總裁,98年前曾任香港某位立法會議員助理。所以外間非 官方人士一直強調,小心香港成為間諜基地。   從文化方面講,美國利用媒體及市場力量極力宣揚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利 用市場經濟拉倒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國家(福利國),迫使文化大國的法國制定文 化法例,以維護自國本身的文化。中國被美國媒體極力吹捧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對外開放市場,加劇貧富兩極化外,亦大力以市場消費模式侵略中國文化,逐 漸出現「中國文化市場化」(美國化),把固有的中國傳統文化變成「消遣」,變 成一種市場的附屬工具。新自由主義亦為世界帶來「文化破產」(多樣性、差異性) 的危機。   因此,中央政府一直不肯讓香港於07年後直接普選,而需要漸進式的民主選 舉,最重要原因在於香港沒有熟悉政治的及文化的人才。香港始終是國際城市, 亦是中國對外的重要門戶,特別行政區長官自然要以文化維護國家的安全(並非 如左派人士所強調的23條立法,因為立法的宗旨出現嚴重偏差,並不能以文化角 度來維護國家安全,只會破壞香港市民的自由)。香港回歸後7年,整個香港政府 所委任的官員大部份是商界出身,他們擁有豐富的營商經驗,但卻沒有政治上的 專業意識與能力,所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問題,政策往往偏向商界的市場利益。以 教育及文化政策作例子,教統局以商人角度來看教育,設立基準試令老師變為商 品;西九龍文娛發展區變成地產發展項目等等,足證現今香港政治及文化人才出 現嚴重短缺。   長遠來說香港不能以從商者當行政長官,這樣社會必定不能彰顯公義,所以 世界上很少國家是由商人當總統。若起用自謂愛國人士,他們大多唯利是圖、趨 炎附勢,「擦鞋」文化必定遍佈香港;而民主派人士則大多提倡「不斷革命論」 或沒有實質文化理想,亦不見得能管治好香港。   筆者認為,香港長遠需要培養一批從政的人才,而這批人才亦非商賈,也非 政黨中人,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中國歷史與歷代政治制度、具有宏觀的國情藍圖、 中國文化使命、政治智慧與意識的人才,並非所謂愛國與否的言詞之辯,而是需 要實質內容的人才。隨著中法兩國以文化作靠攏的姿態後,未來歐洲甚至國際與 中國的交往將繼續沿用此種形態出現,而美國亦將為保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而加 強對中國「文化侵略」。香港社會以經濟為主,所以政治出現動盪機會甚微;隨 著中國經濟發展成熟,香港的經濟定位亦會明朗,唯獨中國文化發展方面,未來 的路向十分模糊。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匯集之地,有條件成為中國文化立足世界的 跳板,因此香港長遠需要培育社會科學、文史哲政的人才,以文化主導政治。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