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 文 論 壇 二 在疫症蔓延時看到人文精神 方世豪   讀譚寶珍寫的《為孔子平反--關注孔子道德教育方法論》,她以郭店楚簡的 發現來考據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釋。這是很學術性的工作, 對澄清孔子「愚民」的言論是有價值的。但只要看孔子其他言論,就可知孔子其 實並不愚民,譚寶珍以為「不可使知之」是「忠信日益而不自知」的意思,即是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解法。孔子不是要使人民都成為理論家,所以教導人民不 是以知識為先,而是以實踐為先,你如果做得對,不一定要懂得一套知識,因為 孔子所關注的是實踐的問題。孔子的工作自始便是政治實踐,個人修身的問題, 這些都是如何做的問題,而不是如何講的問題。最近香港非典型肺炎肆虐,弄得 人心惶惶,在這非常時期,看到前線的醫生護士一個一個的病倒,以至逝世,實 在使人非常痛心,這些勇敢的平民終於被發現原來是英雄,劉永佳、謝婉雯的犧 牲便是一個真正的實踐,而不是一套道理,他們真正的實踐了天道,已做到了孔 子所說的「百姓日用而不知」,他們天天在做,而不是在講。   我們讀哲學的,常給人的印象是理論多多,常常講些其他人不明白的東西, 不切實際,尤其是我這些講儒家的,更是滿口仁義道德,常常講道德理論,甚麼 「自由意志」「本心」「良知」「價值根源」「先驗根據」等等,可以講出一套 很複雜的道德理論,有時講得多,我也覺得沒有甚麼用,正所謂「得個講字」。 宋明儒末流之所以令儒家衰落,可能就是因為他們講得太多。當宋明儒不斷在講 甚麼「太極」「無極」「已發」「未發」「唯精」「唯一」「天理」「人欲」之 際,那些末流學者便以為只要熟讀這些術語,講起來頭頭是道,理論精密,一般 人又不明白,便以為自己得道。如此儒學又焉能不衰落?我常覺得現代儒學也有 此遭遇,我讀得愈來愈多宋明儒的作品,我已覺得我愈來愈熟悉「太極」「無極 」這些術語,尤其是當我要寫作論文時,就更要熟悉這些術語,否則論文也無從 寫起。我於是發現,這些概念最有實用價值是這個時候了,寫論文時有用,課堂 教書時有用,如此便成為職業謀生有用的工具,成為肯定我有個人價值的工具了 。這就是宋明理學的現代實用價值,但已不再像孔子時的在日常生活中生根。醫 生護士們沒有讀過宋明理學,但他們做了;他們不曉得講,但曉得做。在他們身 上,我看到甚麼是「本心」,甚麼是「良知」,甚麼是「人文精神」。宋明儒者 們講得再多也不及在疫症蔓延時醫護人員所表現的更清楚,當你看到老伯伯、老 婆婆、家庭主婦、小孩、學生來到劉永佳、謝婉雯的祭壇前致敬,激動流涕,即 是說他們都明白了,明白了甚麼是「本心」、甚麼是「良知」、甚麼是「人文精 神」。我們講得再多,再學術性,再用得術語多也無用,一做大家就明白了,他 們身上見到的才是真正的儒家精神。   疫症可令香港人多所反思,可以反省到很多問題,政府高層的管理、醫管局 高層的管理、香港人的消費生活模式、醫療方法的單一性等等都存在問題,都可 以反省的,可檢討的,可改善的,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反而是看到香港人仍重視人 文精神的價值,這才是香港人有希望的地方。時窮節乃見,遇到困難才顯得出精 神的可貴。儒家真正的精神是實踐的,應能在平常日用中表現,在平常日用中實 踐,在非常時期則我們更能由難得的機會而「知」甚麼是重視人的精神,視每一 個人為絕對價值的精神,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   當我聞訊又有一醫護人員死亡時,也對昊天感嘆,為何好人會有如此遭遇, 好人不是應有好報嗎?但我又想起,可能這就是孔子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不 斷努力的過程,相信醫護人員在救人時也不曾想過自己會有好報才做的,所以我 相信這就是「仁」了。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