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百期之歷史意義 崇 明   閱畢《人文月刊》第100期劉桂標兄之文章,心底不期然泛起種種思緒。「 香港人文哲學會」的歷史,見証香港人文精神尚在。儘管現今人心多嚮往眼前的 利益得失,孜孜增加自己的經濟價值,社會上還有一小群人,重視另一些非經濟 性的關懷。   小規模的文化團體要持續發展,難免需克服困難。其一是缺少鉅大的財政資 源,往往在金錢匱乏的環境下勉力前進,為目標而奮發。其二是缺少人才支援, 成立之初,只由數位志同道合者自願參與,義務執行會內大小事項,沒有約制性 關係,故此同心合力是一必需條件。   此際廿一世紀初開,《人文月刊》的意義,在於以一份華文哲學刊物,長期 茁壯於社會,實踐開民智、溝通中西之志業。   「哲學」在古希臘本義是「愛智慧」,要洞悉人生宙宇之道理,尋求真、善 、美之本質,在中國亦然。後來發展為一門學科,成為學院中一重要教授科目, 哲學也逐漸知識化,與本義分離。實事上,哲學一義亦可解作人之思考活動,日 常生活中許多疑問當被提出時,如人生意義、行為抉擇等等,人就已親身跨進哲 學之門戶。   哲學一詞約於一百年前傳入中國,然而中國早有哲學之形態,與中國文化之 開展同步並進。考其原委,過去歷世皆有特殊之思潮,混於文史,而無別作「哲 學」一門學問。   西方哲學各流派之東漸,近百年間絡繹不絕,遇著中華國勢頹廢不振,國人 急欲找得良方以治國痼,加上思想界長期受意識形態與政治之干預,未暇細嚼 西方文化之各細部,故難探究其各系思潮之精微高深,實可惜矣!   喜見近廿年人文科學之研究,在中華大地漸見蓬勃,而中國進入「世界貿易 組織」後,除了國力可持續增長,相信更容易打破過去對個人思想的桎梏,華人 在哲學領域之發展必有可觀成就。「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同屬人類知識系 統之一部,地位無分軒輊,今人對前者過份尊崇,宜矯正過來。   冀盼「香港人文哲學會」各位同工,承此和平歲月,珍愛這份寶貴工作。《 人文月刊》在維護開放思想,重整中華智慧寶庫方面,其貢獻當佔一歷史地位!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