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06/23/02 06:36:28 PM Name: 黃榕 Email: Subject: 理想的教育與教育的理想 IP Address: 203.198.23.25   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   陳成斌先生認為現今教育受制於資源分配,以致失去理想的方向。學生的短 視和功利的揀科表現的確令人對社會未來不表樂觀。我對教育和理想也有一點意 見:   我認為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是兩回事。每個教育家都有個人的教育理想 ,這不等同於理想的教育。朱經武和徐立之兩位校長都是國際級的學者,他們立 志將科大和港大提升至世界級學府之列,這與他們的國際視野有關。在擠身國際 名學府的教育理想之下,鼓勵學校師生的學術貢獻和社會使命感是必然的方向, 他們的教育理想還是有可以肯定的理想的一面。由於兩位校長都是在科研方面有 成就的學者,著重科研學科的發展是可以預見的,在他們的學術經驗與研究範疇 以外的人文學科受到重視的程度自然會相對地降低。   在春秋時代,孔子以六藝教授弟子,不也是為了培訓適用於當世的人才 (「 士」)   嗎? 《論語•子路》有一段記載樊遲向孔子問學耕種,孔子說:「吾不如 老農」「吾不如老圃」,並說:「小人哉,樊須也!」 由此可見,教育家的教 育理想離不開時代的需求和個人的學術範疇。孔子對周文的認識和崇慕,使他重 視弟子的德業,才德並重是孔子的教育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   受政府資助的教育發展與政府的財政狀況息息相關,面對近年的財政赤字, 香港政府只有採用開源節流的方法。香港稅基狹窄,在經濟不景的時期,開徵銷 售稅不可行,賭波合法化受到衛道之士的反對,旅遊業和商業面對鄰近地區的競 爭,缺乏廉價勞工又不利於工業發展,削減開支是無可避免的選擇。教育不能脫 離社會而獨存,所以教育資助與其他社會開支同在削減之列。財政司梁錦松先生 重提《獅子山下》的歌詞,說到底,就是「政府照顧不到的地方,請大家自為之 」。   理想的教育可以「自為之」嗎?   二十世紀初,舊傳統的勢力仍在,蔡元培先生挾著翰林公的學問與名氣,遊 學德、法的視野與識見,曾任教育總長的聲望,同時得到開明人士與學生的支持 ,這些條件大大減少了改革北大的阻力,學術自由的風氣得以瀰漫北大校園。   錢穆先生為了實現「發揚中國文化,溝通世界文化」的教育理想,籌辦新亞 書院,當時僅得幾位好友共謀其事,經費緊絀,教學條件很差,一些學生「因見 學校規模窮陋,應考錄取後,亦多改讀他校」(註),錢先生未有氣餒,憑著堅毅 的精神,努力不懈,堅持他的教育理想。今日新亞書院已是香港第二所得到政府 承認的大學(中文大學)的一員,亦是香港學生主要選科報讀的大學之一。   據星島日報報導,李國章校長擬於中大成立附屬直資中小學,由小學至中學 提供優質教育,以與大學銜接。李校長重視基礎教育和小學至大學的連貫性,讓 人看到教育發展的一線曙光。不過,由於李校長的醫科專業背景,相信未必會著 意於人文精神的培育。   究竟人文精神與科技、經濟等學科並行的理想教育可能實現嗎?非不能也, 是難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