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

 

第五章:結論

 

 

  作者本人對於中國哲學的研究,素懷使命感,雖然,卻不敢以情害理。

論文中對船山易學及氣論之形上思想的整理與討論,實為作者在中國哲學研

究工作上的起步之作,雖然努力於哲學觀點的清晰表達,卻仍有諸多疏漏,

而且透過船山學思的整理,更找出諸多中國哲學內部的理論問題,且是作者

目前無力解決的,文中亦多有說及。因此我們以為,本論文之寫作,僅僅是

處理了船山學的一小部份,至於廣大的中國哲學領域內的哲學問題,仍然有

待接觸,然而這樣的現象,毋寧是令人欣喜的,惟其中國哲學領域中有其諸

多真切深奧的問題,才有我們中國哲學研究工作者無限的理論研究領域,與

挑戰的空間,這又將表示,中國哲學研究必是一門活的知識對象,能讓我們

繼續不斷地擷取更多的智慧,甚或有參予創作的空間。

 

  對於船山易學與氣論的討論,文中述之已詳,作者不擬重複申述文中的

結論性觀點,此處我們願對論文的研究結果,進行檢討與反省,企圖找出其

中的不足,以及值得發展的問題,以為繼續工作重點。以下分三部份說:

 

   一:作者對船山學處理的不足

   二:船山思想內部的問題

   三:船山思想外部的問題

    

一:作者對船山學處理的不足

 

1.僅處理形上學思想部份而未及船山學的廣大面向,包括歷史思

  想、佛道思想、詩文集等。

 

2.僅處理形上學思想中的易學與氣論部份,而未及船山在四書、

  經書、儒學內部功夫論之爭等處所涉及的形上思想建構部份。

 

3.僅處理作者對船山易學與氣論思想的整理與討論,未及船山在

  其思想意見上,與傳統哲學家理論的比較甚或辯論等問題。

 

4.並未強調當代船山學研究的成果與爭辯的問題。

  

二:船山易學與氣論思想內部的問題

  

1.船山對於四聖一揆之說僅以理論來證明,未及於考據上下功夫

  ,雖然考據上的努力也未必能成功,但總不失為一可以嘗試的

  進路,而船山如果下過這樣的功夫,一如他在《周易稗疏》及

  《周易考異》上的用功程度,則四聖一揆之說是否仍然堅持?

  此一問題也。

  

2.聖人則圖說不能為象數思維前提之明證,但以象思維的認識方

  法研究卻可以作為建立易學象數理論的方法論,船山未發揮,

  只是嫻熟地使用,而王弼發揮了,而且講出了「得意忘言,得

  言忘象。」之說,卻為船山駁斥。實則船山將理數必然的象數

  基礎掛搭在「河出圖」的神祕事件上的作法,反而是迷信有餘

  理性不足的態度,此問題二也。

  

3.船山改變五行的生剋關係為傳配關係,實是將五行的類思維之

  進路取消,殊為可惜,五形是分類原理,古代傳統思想的發展

  ,類思維是理論進展的重要指標,惟其有類,方可進行抽象的

  理論推理工作,五行配干支、配卦氣、配五官...等等的發

  揮,通常是作為建構關係命題的抽象符號,船山強調卦象的象

  的思維,卻排斥五行的類思維,以致摒棄生剋關係的推理思維

  ,不無可惜,此問題三也。

  

4.船山斥責占筮之道入於小道,自己卻強調無心分兩之際的不測

  之妙,是一手推出占筮之神秘性,又一手引入占筮之神妙性,

  其實仍是重視占筮之感通於不可知之超越界,當然船山已在理

  論內部予以釐清並定位,而使其說仍有一致性,然則不免使儒

  學形上思想推入不可知之神祕世界觀之中,實與夫子焉知死及

  孟子浩然之氣之現實實踐精神之教,頗有不類,此問題四也。

  

5.船山的卦象關係理論,全基於他的形上學觀念,卻以此排斥他

  教之說,卦象關係的說明本來就是形上理論的展現,船山有形

  上學觀點的堅持,所以有排斥之舉,然而認識各家形上學的型

  態,卦象理論的進路卻是最直捷的途徑,因此不論是孟喜、京

  房的卦氣觀;邵雍的卦象次序圖等,都是展現形上學觀念的重

  要表述系統,船山未及反省即斥絀,實不足取,此問題五也。

 

6.船山論鬼神觀念部份,似有態度上不欲取消鬼神作用之實情,

  而卻在理論上儘量轉化其義使一個個體性的無形理氣結構不得

  為實,船山在理論上所作的工作也達致一致性的效果,然而這

  個努力的工程顯然極為艱辛,船山在態度上要正視鬼神並討論

  其義,莫非有其經驗上的不可否證性在,若然,則理論上的處

  理應該是意義的解消還是體系的擴大呢?此問題六也。

  

三:船山形上思想外部的問題

  

1.船山的地球科學知識及天文學知識緊守傳統觀念,雖然有利馬

  竇之說已為其知,卻仍譏斥,這是他未能與時俱進之失。

  

2.船山對道教煉丹術之學見於其詩文作品中顯見知之甚深,雖以

  為以之養生則可,實則仍未正視其中可有一新知識領域之可開

  啟者,殊為可惜。

    

3.船山對於佛教理論論之甚深,卻也斥之更急,以其作<<相宗絡索>>

  之程度,實應為難得的融通儒佛之際的大才,卻在態度上及理

  論上嚴加駁斥,令人懷疑船山不是一個誠實的理論工作者。

    

  以上所述,或為作者應該繼續加強研究的重點、或為船山理論本身的問

題、或為船山思想的態度問題,本都應為論文主題下可以關切卻不及注意之

問題,故而是作者論文寫作上仍應要求的項目,謹記於此。

 

  總結本論文的工作檢討之後,站在中國哲學研究的問題上,作者以為,船山

的儒學型態已是宋明儒學理論創作的最後大家了,相較於宋明儒學內部而言者,

故仍有歧異,但相較於儒道佛者,船山之型態已是儒學可能達致的極致典範了,

也就在於此處,儒家理論與道佛差異之處更顯其明,三教同異的問題研究,不能

再堅持各自的觀點,此處相持不下,本是誰也無法戰勝誰,故而應該是尋找新的

融通點的時機了。個人以為,方東美先生言中國哲學是價值中心的理論型態,是

在宇宙論中要說形上本體功夫本體的型態,故而私意以為,重新檢討中國哲學的

價值本體之型態類別,而由各自的功夫路徑證入其說之道,是中國哲學未來的方

法論研究的重點。找出相應的功夫理論,說清三教差異的境界,建構不同的形上

學型態,在人生智慧上彼此欣賞,在理論架構上互相肯定,或正為使未來的中國

哲學研究更有發展的處理方式。

 

 

 

§參考書目:

 

壹:船山原典及船山研究

王夫之 《船山遺書全集》 中國船山學會 自由出版社聯合印行 中華民國六

    十一年十一月重編初版

吳立民.徐蓀銘著 《船山佛道思想研究》 湖南新華書店 一九九二年十月第

    一版

蕭漢明 《船山易學研究》 北京 華夏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第一版

曾春海 《王船山周易闡微》 博士論文

曾昭旭 《王船山哲學》 臺北 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初

    版

 

貳:易學史及易學研究

黃壽祺 張善文編 《周易研究論文集》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一輯)一九八七年九月第一版

    (第二輯)一九八九年八月第一版

    (第三輯)一九九零年五月第一版

    (第四輯)一九九零年五月第一版

朱伯崑 《易學哲學史》 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八十年九月初

    版 

高懷民 《先秦易學史》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再版

高懷民 《兩漢易學史》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民國七十二年二月三版

屈萬里 《先秦漢魏易例述評》 臺北學生書局 民國五十八年初版

高懷民 《大易哲學論》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初版

唐力權 《周易與懷德海之間.場有哲學序論》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

    版 民國 七十八年六月初版

李申  《周易之河說解》 北京 知識出版社出版發行 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一

    版

李漢三撰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 臺北維新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四月再

     版

鄺芷人著 《陰陽五行及其體系》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初版

羅桂成 《唐宋陰陽五行論集》 臺灣文源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再版

 

參:哲學思想史研究

勞思光 《中國哲學史》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一九八零十二月再版

任繼愈主編 《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 北京 人民出版

      社出版 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

祝瑞開著 《兩漢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第一版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新編.共七冊》 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

    八十年十二月出版

張豈之 《中國思想史》 臺北水牛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一日初版

康學偉等 《周易研究史》 湖南新華書店 一九九一年七月第一版

任繼愈主編 《中國道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零年六月第一版

 

肆:專論研究

呂澂 《中國佛學思想概論》 民國七十七年貳月一日三版 

黃懺華 《佛教各宗大意》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再版

楊家駱主編 《淮南子注》  漢 高誘注 臺北市界書局印行 

王雲五主編 《淮南子》 沈德鴻選註 商務印書館 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國難

      後第一版

方東美 《原始儒家道家哲學》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三版

方東美 《中國大乘佛學》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初版

方東美 《華嚴宗哲學》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年七月初版

方東美 《新儒家哲學十八講》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初版

方東美 《方東美先生演講集》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再版

方東美 《中國人生哲學》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六版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下》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再

    版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 臺灣學生書局 

唐君毅 《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 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唐君毅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 正中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灣學生書局印行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初版  

牟宗三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 台灣學生書局印行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初

    版

牟宗三 《圓善論》 台灣學生書局印行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七月初版  

張永雋 《二程學管見》 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初版

鄔昆如 《哲學概論》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再版

傅佩榮 《儒道天論發微》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初版

沈清松 《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 臺北牛頓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一月一

    日初版

張岱年 《張岱年文集》(《中國哲學大綱》)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

    九九零年十二月第一版

湯一介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

    年十月第一版

張立文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一

    九八八年一月第一版

蒙培元 《中國心性論》 臺灣 學生書局印行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出版小野澤

    精一等編寫 《氣的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零年七月第一版

王茂 蔣國保 余秉頤 陶清著 《清代哲學》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一月 第一版

李志林 《氣論與傳統思維方式》 上海 學林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零年九月第

    一版

李申  《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

    年四月第一版

楊政河 《華嚴哲學研究》 慧炬出版社印行 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出版

楊惠南 《佛教思想新論》 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初版

楊惠南 《龍樹與中觀哲學》 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初版

賴永海 《中國佛性論》 上海 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陳兵  《佛教氣功百問》 佛光出版社印行 民國八十年 

蕭天石 《道家養生學概要》 自由出版社印行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六版

秦家懿 孔漢思 《中國宗教與基督教》 北京 三聯書店 一九九零年十二月

    第一版

盧國龍 《道教知識百問》 佛光出版社印行 民國八十年 

張榮明 《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第

    一版

胡孚琛 《魏晉神仙道教》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民國八十一年十月臺灣初版

項退結 《中國哲學之路》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八十年四月初版

高柏園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 文津出版社印行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初版

莊萬壽註譯 《新譯.列子讀本》 臺北三民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三版

 

 

論 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



緒 論:

第一章:本論文的形上學研究進路之方法論檢討

      第一節: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研究進路之方法論檢討

    第二節:本論文之概念範疇的使用說明

    第三節:易學進路的形上學思想研究方法

    第四節:氣論進路的形上學思想研究方法

第二章:船山易學進路中的形上學思想

    第一節:崇德廣業四聖同揆的周易著作觀

    第二節:卦象固有理數必然的周易象數觀

    第三節:陰陽不測作用神妙的周易天道觀

    第四節:乾坤並建錯綜為象的大化流行論       

第三章:船山氣論進路中的形上學思想

    第一節:實有不虛健動不息的世界實有論

    第二節:陰與陽和氣與神和的本體合一論

      第三節:鬼神屈伸生死一氣的生命終始觀

    第四節:性命日新攻取有惡的繼善成性說

    第五節:有善無惡人道廣大的志仁功夫論

第四章:船山對中國哲學史上各家形上學之批判

    第一節:從易學進路之形上學批判一

    第二節:從易學進路之形上學批判二

    第三節:從氣論進路之形上學批判一

    第四節:從氣論進路之形上學批判二

第五章:結 論

 

 

中國哲學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