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氛圍中的哲學人的專業倫理問題

2003年08月04日 Monday

海峽兩岸

 

傳統文化與當代中華文化之重建

學術研討會

 

 

中華文化氛圍中的哲學人的專業倫理問題

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

杜保瑞

  

時間:

2002年9月26日至29日

地點:

中國湖北大學人文學院

 

湖北大學

中華人文展望學會

編印:

中華人文展望學會

 

一、前言:

 

「專業倫理」問題是目前學術界極為重視的課題[1],各個知識領域及各個生活行業都有倫理情境的衝突問題,如何以倫理學知識基礎對於倫理情境進行分析與生活建議,正是這個課題的處理要點。

 

「哲學人」通常會介入處理其他行業及學科的專業倫理問題,然而,就哲學這個學科及哲學這種生活能力而言,我們如何界定哲學人自己的專業倫理問題,這倒是一個有趣的新課題。

 

本文即將進行此一問題的探究,文中將界定哲學人的專業倫理問題的類型區別,區分「學院哲學人」及「社會哲學人」的專業倫理課題,並將討論重點先置放在「社會哲學人」應具備的專業倫理知識項目的問題上,嘗試建立哲學人「哲學諮商」的專業倫理問題的若干規範性觀點。其次並將適度結合中國傳統價值觀知識系統在這項議題中的角色扮演地位。

 

二、「專業倫理學」釋義

 

「倫理學」知識探究議題項目眾多[2],但是有一個核心的議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待相處原則」,是落實到人的生活活動層面上的具體知識。哲學理論本身是由眾多基本哲學問題所共同組成的,「倫理學」是一部分,簡易地分別之,還有「形上學」及「知識論」,「形上學」可以只探究涵蓋所有存有類項的普遍原理,「知識論」可以只探究人類認識活動的知識可能之課題,「倫理學」就必須探究人本身的問題,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則問題。「倫理學」探究人與人之間的對待之道,探究的層次依然可以拉到「形上學」、「知識論」等問題層面上進行逐步舖演,以作為倫理學知識成立的理論根據,於是「倫理學」的知識探究依然可以包括哲學活動的整個層面,只要最終對於人際之間的互動對待原理有明確的知識落實即是「倫理學」知識的建構[3]

 

就「中國哲學」的知識特性而言,中國哲學的儒釋道三學可以說都是人生哲學,都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則有所表述,也對於為何必須如此相處對待有所說明,有所說明即是有提供理論知識以為根據,中國哲學的人生指導原則的理論根據也是一套形上學的知識系統,包括「本體論」與「宇宙論」兩個基本哲學問題,「本體論」與「宇宙論」的知識可能與證成來自於實踐,即「功夫哲學」,「功夫哲學」也是中國哲學重要的基本哲學問題,此外,人生指導原則的最後完成即是完成於一個理想人格之中,即是一個人生境界之中,因此關於理想人生境界的知識陳述也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基本哲學問題,因此,「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境界論」四方架構便是探究中國儒釋道三學關於人生指導原則的四項基本哲學問題。當我們說整個中國哲學以人生問題為核心問題,於是整個中國哲學幾乎就是西方意義下的倫理學哲學問題之時,那麼,中國哲學的倫理學就是由「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境界論」四方架構共構而成,以成為一套完整的談論人生問題的哲學知識體系,從而清楚地交代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對待之道。

 

「專業倫理學」是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就人際互動原理的專業角色扮演原則進行探究,「專業倫理學」問題的發生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係愈趨複雜之下誕生的倫理問題,倫理學知識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對待原理,這本來是一個所有人彼此之間的普遍對待原理,以此為原則,再落實到家庭人際關係的家庭倫理,以及社會管理階層體系之間的政治倫理等應用倫理學議題。隨著社會分工的愈趨細密,「專業人士」這個角色在社會活動中逐漸扮演就專業事務上的全面掌握者的角色,例如醫生在醫療行為上的專業掌握,於是「專業人士」與專業事務對象間的人際關係就成了一項特殊倫理學議題,不同的專業擁有不同的知識特性與活動特性,於是不同的專業人士的特殊倫理學問題亦各不相同,在這樣的問題背景下,「專業倫理學」的知識課題誕生了[4]

 

「專業倫理學的知識課題」當然要以一般倫理學的價值主張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它的特述議題的解決方案。「專業倫理學的知識課題」應該包括「專業情境的建構」、「專業情境中的倫理衝突課題」、「倫理衝突的專業解決之道」。「專業情境」包括專業的特殊性以及限制性,特殊性說明專業知識使用項目,限制性說明專業知識使用範圍的限制,在專業倫理課題上,限制性是相當重要的專業倫理課題,因為它規範了專業人士作為情境掌握者的專斷範疇,逾越專業領域的事務即不應是專業人士專斷的事務了。「倫理衝突」說明特殊活動中的一般人際衝突特質,例如醫院裡的種種人際衝突情境的特殊性說明﹔以及專業人士與專業事務對象間的衝突情境,例如醫病關係中的倫理衝突。「解決之道」說明專業活動中的一般衝突情境的解決方案以及專業衝突情境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中最重要的知識建構是建構專業人士的倫理規範,因為專業活動的一般衝突及專業衝突的情境掌握者都是專業人士,專業人士在專業活動事務中已經類似於傳統社會管理活動中的管理者階層,專業管理即是各種專業活動事務中的政治管理,傳統社會存在的管理關係是在上位者與在下位者的政治管理關係,現代民主化社會的管理關係卻是專業人士在專業事務上的人際倫理關係,這其中的若干類似性當然是存在的,例如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政權掌握者被要求必須要行仁政、要愛民、要以民為本,當代專業倫理學討論中的專業人士對專業活動中的對象的人際倫理當然也要求著要以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不能藉專業知識傷害社會等基本倫理原理。

 

「專業倫理」既然是就哲專業而說的倫理要求,因此當然應該分門別類依據各種專業而個別探究之。以下本文進入「哲學專業倫理學」的探究。

 

三、哲學人的概念定義

 

「哲學人」指得是接受過學院內專業哲學訓練的「知識人」,一切專業工作者都是知識人,都是他自己的專業知識的掌握者,因此都是知識人,哲學人當然也是知識人。哲學這種知識在今天的社會中幾乎都是在學院內獲得的,亦即是在學院內的哲學學科教育中獲得的,當然一般社會人士及其他專業人士亦得以自學的方式獲得哲學知識,只不過要作為哲學專業工作者必須要有一定的社會承認性,未經過學院教育的個別哲學愛好者確實難以取得這樣的專業形象。

 

四、哲學專業工作的定位

 

哲學這種專業工作若與職業活動一起討論時,則具備哲學專長的職業項目是極為有限的,不過就是哲學學術研究者及教學者如此而已,我們稱之為學院哲學人。討論學院哲學人的專業倫理問題是一個課題,但是較不具備普遍性,較具普遍性專業工作的是社會哲學人,社會哲學人就是所有經過學院哲學教育出身的哲學知識掌握者,在這個範疇下的哲學人當然也包括了學院哲學人在內,以下即只以哲學人稱之。

 

以目前的社會現況而言,哲學人的專業工作是不具職業性質的,但是哲學人在社會的存在是一個事實,哲學人是整個社會的資產,他們的專業知識應該要扮演更積極的社會角色,本文即是企圖經由觀念的舖陳,來打開哲學人的社會角色功能。哲學人在整個社會的各種不同工作崗位中活動,活動時卻少有以哲學人專業知識掌握者的姿態貢獻他們的專長所學,本文即是企圖建立哲學人的專業工作形象,企圖在職業工作之外建立一個哲學人的專業工作項目的認識,這就是「哲學諮商」工作的專業課題,「哲學諮商」是以哲學知識對他人生活問題甚至是社會發展問題提供知識、分析情境、進而提出建議的專業活動,但是這個活動本身是不具備職業性的,亦即是非關職業性工作,而只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種活動而已,由於哲學人具備了一切專業倫理問題的基礎性知識,因此極易於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進行生活諮商工作,當然這項工作一定是自願性的,並且沒有收費付費的情形,不過任何涉及專業知識的活動都有倫理情境,因此就應該有倫理規範,因此就值得對於「哲學諮商」活動進行專業倫理問題的探究。

 

「專業倫理」議題通常是與一種專業職業工作結合的,「哲學諮商」活動並沒有職業性,只有專業性,因此本文所進行的這項知識探究工程其實是企圖為哲學人建立一個專業工作項目,讓哲學人的專業知識除了能有助於處理自己的生活之外,也能幫助整個社會。

 

五、哲學專業能力的特質

 

哲學是一種專業,哲學能力是一種專業能力,這種專業能力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理解哲學知識的能力,另方面是處理哲學問題的能力。

 

首先,就哲學學科的知識而言,展現在學院內的專業課程本身是豐富多元的,特別就哲學專業倫理活動之需要而言,則主要是價值觀方面的知識是最直接有用的,甚至所有專業活動的專業倫理原則也都是來自於哲學知識中的價值觀知識,唯一的差異是各種專業的倫理衝突情境不同,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一切專業倫理議題的解決方案都是哲學知識的內涵,是哲學知識中的倫理學價值觀念部分的知識。因此社會上各種行業的專業工作者的專業倫理知識就是專業知識與哲學知識的統合,在這個更廣泛的意義上,一切專業工作者在面對倫理衝突情境並且願意尊重專業倫理原則來處理情境的時候,可以說他們都已經或多或少是一個哲學人了。這就是說,他們都是以哲學知識中的價值觀念原則來處理專業倫理問題,因此他們都需要具備哲學知識中的價值觀知識。

 

其次,就哲學作為一種能力而言,這種能力唯一的重點就是具備思辨性,思辨性是針對觀念的思辨,思辨是思辨觀念的命題成立根據,也就是理論化觀念的思辨工作,也就是將價值命題的成立根據透過問題意識、思維脈絡、與觀點主張一一建立起來的思辨活動,哲學知識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命題,各種命題甚且各自對立,但是任何一個命題都有它被思索的推證過程,這個推證過程就是以哲學思辨能力在進行的,提出命題當然是在進行真理的主張,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命題,任何人都可以有各種普遍命題的主張,匹夫匹婦也可以有許多的命題,但是一般人對於命題之成立問題並不具備推證的能力,推證就是進行觀念連結,這就是哲學能力的本身,哲學活動中不僅要有命題主張,更重要的是對於所主張的命題能夠提出說明,說明就是說明這個命題之所以是真理的依據,這個依據就表現在理論體系的建構中,哲學能力就是能在思辨活動中逐步構築理論體系的能力。

 

就哲學專業倫理問題而言,就是以哲學能力進行生活諮商時所應遵循的倫理規範,一切專業倫理規範首應謹守以專業知識及能力的活動範圍,亦即專業工作者的專業事業必須謹守在專業活動項目之內,只有在活動項目確實是專業項目之時專業工作者才有專業權,人際互動是多層次多面向的,任何一個情境都同時具備多種互動結構,專業活動的場合中亦無可避免地會夾帶人際活動中的其它面向層次,專業工作者必須清楚專業份際,在專業份際之外的人際情境中專業工作者與他人並無角色地位上的差別,因此在哲學人的專業諮商活動中,哲學人的情境掌握以及專業表達是首要釐清的課題。此即哲學人的角色身分問題。

 

六、哲學人在專業倫理情境中的角色身分

 

就哲學人的角色身分而言,哲學人首先是哲學知識的掌握者,以及哲學問題的思辨者。就哲學人以哲學專業能力進行生活諮商時,哲學人的專業工作意義即是協助情境分析、及提供參考知識、最後提出生活建議。哲學人的專業角色扮演即是掌握哲學知識,以生活指導者身分提供生活建議的諮商工作者。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哲學人當然需要有專業能力的訓練,這當然也就應該是哲學人在學院內的所學,就這項訓練的重點而言,任何哲學人都應該做到的是:一、讀書,也就是要具備充分足夠的哲學知識。二、思辨,也就是要有能針對問題作情境分析以及針對命題作理論說明的思辨能力。三、交談,哲學人的專業活動主要表現在交談的情境中,必須能夠在交談狀態中掌握情境、運用知識、提供建議。具備以上三項專業訓練的基本能力,哲學人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哲學專業扮演社會角色。

 

至於學院內哲學人的學術活動項目包括研究教學及寫作等工作,學院中的哲學人當然要有更多的訓練,學院中的哲學人就專業知識的掌握而言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甚而創造,以提供所有的哲學人源源不絕的哲學知識。就學院哲學人的教學及寫作工作而言,這一方面是專業活動的本身另方面是一更特殊的專業倫理問題,本文之討論暫不及此,本文之討論主要是為所有經由學院內出身的哲學人的專業角色扮演的問題而作討論,這當然是關涉更多專業人口所需的專業倫理問題,因此也更具討論的意義。

 

因此就哲學人的專業諮商角色扮演而言,基於哲學人的第一身分,也就是一切問題的思辨者及哲學知識的掌握者而言,哲學人可以進行專業諮商活動也可以不進行專業諮商活動,不進行專業諮商活動時就不發生專業倫理情境的課題,願意進行對他人的專業諮商活動時,哲學人才需面對專業諮商上的倫理議題及遵守某些倫理規範。因此進行哲學諮商其實是哲學人的第二身分,也就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建議者,這也就是哲學人的專業倫理課題發生的情境,就是當受過哲學學院訓練的哲學人願意對他人進行諮商活動建議時,他就必須思考哲學專業倫理問題。

 

七、哲學諮商的角色扮演原則

 

哲學諮商的角色扮演原則是表現在以下三項工作項目之中的,即「提供知識、

協助情境判斷、提出建議」。

 

首先就「提供知識」而言,知識是哲學人平日學習讀書理解所得之哲學史上的中外哲學知識,哲學知識都是哲學家就人類價值問題、認識問題、真理觀問題等問題所提出的普遍命題之主張以及關涉此一主張的理論體系之建構,既然是普遍命題就是針對此一類項的所有情境皆適用的真理主張,理論上即可作為人們生活事件的指導原則,哲學人提出哲學知識以供他人處理生活事件之參考這當然是哲學人專業能力範圍內可以進行甚至應該進行的活動。

 

在知識提供進程中的原則,哲學人首應準確地提供知識,準確意味著就諮商對象問題的情境解決知識的準確提供,提供即是提供有用的知識資訊,這就需要一方面對於眾多哲學知識本身的有效使用領域的真實理解,這是哲學人的哲學知識能力本身的問題。另方面即是基於對於諮商對象情境理解的準確,這是下一個原則的重點。就哲學知識使用領域的問題,作者曾提出一個「哲學知識學」的觀念[5],即是對於哲學體系有效適用範圍的研究,這是因為哲學體系多為以普遍原理的姿態宣稱自己的真理性命題,但究其實,每一套涉及價值問題的哲學體系其實仍是在人類文化活動中的某些特定層面的深入研究而提出理想建議的,中國三教之學都提出面對人生的普遍命題,但是三教之學卻各有側重[6],例如:儒家面對在社會階層體制中的人倫關係問題,提出社會體制的存在目的觀念,並提出社會體制中的角色扮演者的處世原則,如君王、父母、機關領導人等等的角色扮演原則,因此,當諮商對象的困境正好是體制角色扮演的價值目標問題的時候,儒家哲學的價值觀便是適合於此時提出的知識項目。又如:道家老子學對於體制內角色扮演者如何在人性貪欲的現實中取得領導的成功提出建言,關鍵即在正視被領導者自身的欲求動機必須被滿足,而領導者自身的欲求心態必須被解消,如此才可能在體制內形成有共識、可合作的工作團隊從而完成社會理想,因此當諮商對象的困境正好是如何在管理結構中掌握合作默契時,則道家老子的無為無私的價值觀念便正好是適合提出的知識[7]。又如,當諮商者的困境是對於生死問題的困惑或面對失去親人的哀傷時,佛教哲學對於生命現象的生死輪迴觀念便正好是處理此項議題的適當知識,可以提供諮商對象在親人死亡之後如何進行生死間的關心互動活動一套可用的知識。以上對於儒家老子佛教的知識使用方式的討論就是對於哲學知識的適用範圍的哲學知識學課題,這個課題下的理解,正是哲學人提供諮商知識時最重要的知識能力。

 

其次就「協助情境判斷」而言,這是哲學人協助他人認識生活處境的分析工作,生活事件本身是一複雜的個人心理及社會互動的問題,一般人對於生活事件的認識因著種種因素多半會認識不清,認識不清,採取的對策就不準確,也就導致生活出現困境,情境分析就是協助他人認清生活事件的多重意義,從而掌握關鍵意義,並進而「提出處理建議」。

 

在協助情境判斷進程中的處理原則,最重要的關鍵即是諮商者自己的利益的隔離,價值建議是指導人心進行生活的實存活動,建議者與被建議者都在真實的生活處境之中,建議者因建議而成長自己,被建議者亦因被建議而成長自己,建議者與被建議者都在建議諮商的情境中真實地生活著,真實地經歷著自己的生命歷程,因此建議者必須更為真誠地進行建議活動,關鍵即在協助情境判斷時的私我利害關係的排除,建議者不可以在協助情境判斷時朝向於己有利的方向分析情境,藉由諮商對象的情境分析導向滿足自己私心欲望的結果,諮商者只能對對象困境的實然現象進行冷靜的分析協助,讓對象理解困境的真實意義,通常困境的發生都是價值衝突的結果。價值衝突的表面現象背後多為私心欲望的構作,或是對象自己的私心慾望,或是對象的關係人的私心慾望,諮商者協助分析這些情境,並且決不涉入自己的私心慾望,從而提出生活建議。當然,被諮商對象對於諮商者對自己的私心慾望現象的實然分析更應虛心地接受,如果對象不願意虛心接受,哲學人的諮商工作亦無法進行,此時問題便轉向哲學人如何保護自己停止諮商而結束這項活動的處理智慧了。

 

從「情境分析」到「提出建議」是考驗哲學人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自己的生活判斷能力的關鍵時刻,這一部分的工作是需要高度的專業能力的,一般哲學人如果在這一部分的能力掌握不足,其實也談不上幫助他人解決生活困境,甚至會成為更嚴重的問題製造者,因為哲學知識皆是以普遍原理的真理觀的姿態顯現的,如果光有真理命題卻缺乏情境分析能力那麼所提出的價值建議便會是製造新問題而不是解決舊問題,哲學人的情境判斷能力的訓練是哲學人自己的生活實踐的結果,是哲學人對於所理解的價值觀的自我實踐的結果,哲學人愈深入實踐自己的確定為真理的價值觀念之後,便愈能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掌握情境,這也可以說就是哲學人的智慧訓練及境界提升的課題,愈是優秀的哲學人便愈是價值觀的深入的實踐者,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於人性的種種現象便愈有感知的能力,處理自己以及處理他人皆能有用。所以哲學人對於協助他人情境分析從而提出建議的工作能力的提升便是決定於哲學人自己對價值主張的實踐的深入程度。這一部分就完全不是知識學習的層次而已,而是一個生活實踐的活動了。

 

當哲學人在「知識提供」及「情境分析」兩課題上都已經能夠掌握準確之後,便是哲學人要「提出建議」的時候了,此時應重視的提出建議的原則即應以「可行」為原則。「可行」是在諮商對象有意願接受建議並且願意實踐建議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則,「可行」就是行之有效。「可行」沒有絕對的標準,「可行」是以被諮商者的個性、才情、能力足堪適任的方案為主,這當然也是哲學人的實踐經驗的問題,價值方向固然可以明確地指出,但是生活建議的內容卻必須符合現實條件的實際,目標應該高遠,但是方案必須務實,務實即意味著必須有階段性的改進策略,而非一開始即以最高境界的標準來建議並要求之,因為不能提出確實可行的有效方案的諮商也是無效的諮商,確實可行方案的提出必須哲學人更多地用心於理解被諮商者自身的種種條件情境之後才能夠提得出來的。

 

以上就「知識提供」「情境判斷」「提出建議」三項活動提出說明並指出原則,然而整個活動的成功實在是諮商者與被諮商者雙方的共同合作才能奏效,這個合作的境界的達致需要不斷地自我訓練,需要雙方都有價值自覺,雙方都願意提昇境界,才能各守分際遵守原則從而在情境中實存地成長。

 

八、哲學諮商的知識提供系統

 

哲學諮商的知識系統主要是價值觀的知識系統,這一部分的知識在中國傳統哲學中討論得最為豐富,西方社會則主要在宗教世界觀教義及當代存在主義哲學之中。在中國哲學傳統中,儒家、道家、易經、佛教、道教的知識世界裡都是資源豐富。哲學人都可以在其中任何一家中深入研究從而作為自己實踐驗證的價值觀知識系統,並進而以哲學專業諮商的方式協助他人處理事件並改善生活。

 

九、現代人的生活問題

 

現代人生活問題種類繁多,哲學知識本應一一予以解決,就日常生活中可能面對的生活事件以及最準確的知識提供系統大致鉤勒如下:

 

朋友:誠信對待﹔友情愛情﹔以儒家的仁義價值及老子的無為智慧為處理原則。

家庭:親子問題﹔夫妻問題﹔以儒家的責任倫理為主要的處理原則。

職場:工作倫理﹔管理哲學﹔以易經及老子的階層管理知識系統處理。

社會:休閒倫理﹔社會服務﹔以莊子的消遙意境及禪宗的空性智慧為處理原則。

生命:生死問題﹔臨終問題﹔以佛教道教的生死知識系統處理。

 

以上各種問題的知識處理系統僅是一粗略的建議,作者並未在此展刻正式的討論論述,這一個正式的論述應在另文中再深入進行,以上所述僅是先將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人的生活問題上的價值知識扮演角色予以初步界定。至於每個人的生活困境各不相同,哲學人應以豐富的學養及生活經驗協助他人妥善處理,情境不一,建議不同,每一個案例都應有獨立的處理技巧,細節不能在此處討論,就本文之討論而言,暫時進行至此即可。

 

 

十、結語

 

哲學人在學院中的專業知識訓練應該為廣大的社會所珍惜與使用,而不應僅只是哲學人自己受用,哲學人固然缺乏一個專業職業職場,但是哲學人卻事實上遍佈社會各行各業扮演各種職場中的工作角色,發揮哲學人學院知識的專長,在任何時刻扮演社會價值觀的建議者的角色,正是哲學人專業知識可以勝任及應該擔負的角色。

 

本文之寫作,即為此一目的而作,將哲學諮商的觀念傳播,讓哲學人的自我認同意識加強,從而對自我社會角色有所重新定位,提升自我期許的層次。

 

在中國哲學中的儒釋道三教之學,都是提出價值觀的哲學理論學派,價值觀的作用當然不是學院內的知識材料而已,價值觀必須被實踐,必須被普遍化地實踐,這個中國三教價值觀的普遍實踐的歷程當然有待學院哲學人的努力。

 

本文即將此一議題作一破題,針對此一議題可以研究的課題還有許多,作者亦將於未來持續進行思考並提出觀點以充實此項議題的知識。

 



[1] 台灣輔仁大學已在全校大三大四必修課程中加入專業倫理課程,行之有年,並針對此一哲學問題進行研究,組織專業倫理課程委員會,召開研討會,出版論文集,許多觀念與做法已逐漸為台灣各大學所學習,作者所任教之華梵大學亦已於兩年前開設專業倫理課程,本學年度起並將該課程之教學與研究工作交由哲學系負責主辦。

[2] 參見傅偉勳言:「倫理學研究在美國大致分為三類:(1)科學的倫理學,屬於純記述性的倫理現象探討﹔(2)規範倫理學,對於倫理規範、道德義務、動機善惡、行為對錯等等道德價值問題提出正面鐵定的回答﹔與(3)後設倫理學,澄清道德概念或判斷在種種脈絡所顯現的語意、設定諸般規範倫理學說的證立歸準、從高層次的非規範性後設觀點平衡諸般規範倫理學說的優劣功過等等,乃屬解析哲學或日常語言解析的應用領域。」《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台北東大圖書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頁三一。

[3] 參見鄔昆如教授言:「一、規範倫理學與形上學───前兩段的『知識論』和『形上學』是『理論哲學』,後一段的『倫理學』是『實踐哲學』。傳統哲學中,因為『形上學』是哲學的『體』,因而其中的原理───都將成為『倫理學』的行為規範的基礎。」《專業倫理論文集二》頁六六至六七,台灣輔仁大學出版社,專業倫理課程委員會編,一九九八年五月二版。

[4] 參見朱建民教授言:「專業倫理學包含在應用倫理學的範圍之內,他也是一般道德原則的應用,只不過,它應用的對象特別限定於某一專業領域的人員或問題,故而涵蓋範圍較應用倫理學略小。」《專業倫理與教學論文集三》頁五,輔仁大學專業倫理課程委員會編,二零零零年九月初版。另見:「一種專業發展到略具社會組織的型態時,通常就會開始訂定一些內規,要求從事此一行業的人員共同遵守。這些內規有的是在規範成員的資格,以確保每一位成員都受過合格的訓練﹔有的是在規定成員之間的對待方式,以確保和諧﹔有的則規定此一專業的社會責任。由此可以看出,專業倫理有兩個層面,一是偏重專業內部的問題,一是偏重專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前引書,頁六。

[5] 參見拙著<周易經傳的哲學知識學探究>海峽兩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會議會議論文,山東大學周易與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辦,二零零二年八月十八至二十二日,青島。

[6] 參見拙著<中國哲學的真理觀問題>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研討會會議論文,澳門中國哲學會舉辦,二零零二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澳門。

[7] 參見拙著《反者道之動》台北鴻泰,北京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