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註疏》 十卷(晉)郭璞 注 (宋)邢昺 疏 關於《爾雅》 《爾雅》 第一部詞典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作為書名,「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   對於《爾雅》的寫作年代及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後來孔子及其弟子作過增補,有人認為是孔子弟子編寫的。這種種說法都不可信。《爾雅》成書的上限不會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書中談到的一些動物,如狻麑(su□n,即獅子),據研究,不是戰國以前所能見到的。《爾雅》成書的下限不會晚於西漢初年,因為在漢文帝時已經設置了《爾雅》博士,到漢武帝時已經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   從《爾雅》的性質來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釋五經的訓詁為主,通釋群書語義的訓詁彙編,而訓詁萌芽於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才有較大的發展。因為從春秋戰國到西漢,幾百年間,語言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般人已經不大看得懂古書,需要有專門的學者來講解。而漢代的統治者力圖用儒家的經典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尊《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並設立五經博士,在官學裡講授經義。這就促進了訓詁的繁榮。經學家們紛紛給先秦流傳下來的儒家經典作註解,並隨後把這些隨文而釋的各種典籍的註解彙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體例分類編排起來。《爾雅》就是這樣一部訓詁彙編。它並非是一人一時之作,最初成書當在戰國末年,是由當時一些儒生彙集各種資料而成。歷經秦火、戰亂之後,這部書在漢代初年重新問世,又經過經師儒生的陸續增補,才成為今天所見到的《爾雅》。   《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分為2091個條目。這些條目按類別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yue)」、「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chu)」等19篇。   這19篇的前3篇與後16篇有顯著的區別,可以分成兩大類。前3篇,即「釋詁」、「釋言」、「釋訓」解釋的是一般語詞,類似後世的語文詞典。例如:   如、適、之、嫁、徂(cu)、逝,往也。(釋詁)   克,能也。(釋言)   明明,斤斤,察也。(釋訓)   其中「釋詁」是解釋古代的詞,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個詞類聚在一起,作為被訓釋詞,用一個當時通行的詞去解釋它們。「釋言」是以字作為解釋對象,被訓釋詞大多只有一兩個。「釋訓」專門解釋描寫事物情貌的疊音詞或聯綿詞。儘管作為語文詞典來說,它的註釋過於籠統,許多條目僅僅是同義詞表,但是遠在公元前2世紀就能產生出這樣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詞書編纂歷史上也堪稱第一了。   《爾雅》後16篇是根據事物的類別來分篇解釋各種事物的名稱,類似後世的百科名詞詞典。其中「釋親」、「釋宮」、「釋器」、「釋樂」等4篇解釋的是親屬稱謂和宮室器物的名稱。   例如:   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釋親)   門側之堂謂之塾。(釋宮)   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釋器)   大鼓謂之鼖(fen),小者謂之應(ying)。(釋樂)   「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等5篇解釋的是關於天文地理方面的詞語。例如:   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釋天)   墳莫大於河墳。(釋地)   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釋丘)   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岳。(釋山)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釋水)   「釋草」、「釋木」以下7篇解釋的是關於植物動物方面的詞語。   例如:   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釋草)   樅,松葉柏身。檜,柏葉松身。(釋木)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釋蟲)   鯤,魚子。(釋魚)   舒雁,鵝。舒鳧(fu),鶩(wu)。(釋鳥)   羆,如熊,黃白文。(釋獸)   狗四尺為獒。(釋畜)   《爾雅》後16篇相當於百科詞典。在漢代,兒童在完成識字階段的教育後,要讀《論語》、《孝經》和《爾雅》這3部書。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儘管用今天的標準來看,《爾雅》的知識容量相當有限,但是在古代已經非常可觀了。所以有人說,《爾雅》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在歷史上,《爾雅》備受推崇。這是由於《爾雅》匯總、解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在漢代《爾雅》就被視為儒家經典,到宋代被列為十三經之一。事實上,《爾雅》並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人們借助於這部詞典的幫助,可以閱讀古籍,進行古代詞彙的研究;可以瞭解古代社會,增長各種知識。   《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和詞書史上都佔有顯著的地位。   《爾雅》首創的按意義分類編排的體例和多種釋詞方法,對後代詞書、類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人模仿《爾雅》,寫作了一系列以「雅」為書名的詞書,如《小爾雅》、《廣雅》、《埤雅》、《駢雅》、《通雅》、《別雅》等等,而研究雅書又成為一門學問,被稱為「雅學」。   從漢唐到清代,為《爾雅》作注的人很多。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十三經註疏》中的《爾雅註疏》採用的是郭璞的《爾雅注》和北宋邢昺的《爾雅疏》。清人研究《爾雅》的著作不下20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和郝懿行的《爾雅義疏》。今人注有徐朝華的《爾雅今注》,文字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並附有筆畫索引,最利於翻檢、學習。      ●《爾雅》疏敘   翰林侍講學士朝請大夫守國子祭酒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邢O等奉敕校定   夫《爾雅》者,先儒授教之術,後進索隱之方,誠傳注之濫觴,為經籍之樞要者也。夫混元辟而三才肇位,聖人作而六藝斯興。本乎發德於衷,將以納民於善。洎夫醇ㄤ既異,步驟不同,一物多名,系方俗之語;片言殊訓,滯今古之情,將使後生若為鑽仰?繇是聖賢間出,詁訓遞陳,周公倡之於前,子夏和之於後。蟲魚草木,爰自爾以昭彰;《禮》、《樂》、《詩》、《書》,盡由斯而紛郁。然又時經戰國,運歷挾書,傳授之徒浸微,發揮之道斯寡,諸篇所釋,世罕得聞。惟漢終軍獨深其道,豹鼠既辨,斯文遂隆。其後相傳,乃可詳悉。其為注者,則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雖各名家,猶未詳備。惟東晉郭景純用心幾二十年,註解方畢,甚得六經之旨,頗詳百物之形。學者祖焉,眲偕棜滿C其為義疏者,則俗間有孫炎、高璉,皆淺近俗儒,不經師匠。今既奉敕校定,考案其事,必以經籍為宗;理義所詮,則以景純為主。雖復研精覃思,尚慮學淺意疏。謹與尚書駕部員外郎直秘閣(臣)杜鎬、尚書都官外郎秘閣校理(臣)舒雅、大常博士直集賢院(臣)李維、諸王府侍講大常博士兼國子監直講(臣)孫X、殿中丞(臣)李慕清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臣)王煥、大理評事國子監直講(臣)崔翩B前知穧{永年縣事(臣)劉士玄等,共相討論,為之疏釋,凡一十卷。雖上遵睿旨,共竭於顓蒙,而下示將來,尚慚於疏略。謹敘。   ●卷一·序   [疏]釋曰:「爾雅」者,《釋文》云:「所以訓釋五經,辨章同異,實九經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博覽而不惑者也。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釋詁》一篇,蓋周公所作,《釋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張揖云:「昔在周公,纘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踐阼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化宣流,越裳來貢,嘉禾貫桑。六年制禮,以導天下。著《爾雅》一篇,以釋其義。傳乎後嗣,歷載五百。墳典散落,唯《爾雅》常存。《禮三朝·記》:「哀公曰:寡人欲學小辯以觀於政,其可乎?孔子曰:《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辯言矣。』《春秋元命包》言:『子夏問,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率斯以降,超絕六國,越逾秦楚,爰暨帝劉。魯人叔孫通撰置《禮記》,文不違古。今俗所傳三篇《爾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通所補,或言沛郡梁文所著,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既無正驗聖人所言,是故疑不足能明也。夫《爾雅》之為書也,文約而義固;其陳道也,精研而無誤。真九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儒林之楷素也。」「序」與緒音義同。《釋詁》云:「敘,緒也。」言已注述之由,敘陳此經之旨,若繭之抽緒耳。孔子作《書序》,子夏作《詩序》,故郭氏亦謂之序。序之大指,凡有五焉:初自「夫《爾雅》者」至「辨同實而殊號者也」,明此書之用也。二自「誠九流之津涉」至「К翰者之華苑也」,言為群經之樞要也。三自「若乃」至「莫近於《爾雅》」,言其博物,他書不之過也。四自「《爾雅》者」至「其業亦顯」,明其興隆之時也。五自「英儒贍聞之士」至敘未,序已所以作注之意也。今各依文解之。   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咥熊揖N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   [疏]「夫《爾雅》」至「同實而殊號者也」。○釋曰:此明其用也。「夫」者發語辭,亦指示語,指此「《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也。「詁」,古也,通古今之言使人知也。「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指歸」謂指意歸鄉也。言此書所以通暢古今之言,訓道百物之貌,使人知其指意歸鄉也。若言「初、哉、首、基」者,其指歸在「始」也。若言「番番、矯矯」者,其指歸在「勇」也。略舉一隅,他皆放此。云「敘詩人之興詠」者,敘,次敘也。鄭玄注《周禮·大司樂》云:「興者以善物喻善事。」又注《大師》云:「興者,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鄭司農云:「興者,`於事物。」「詞」者,永言也。故《舜典》云:「歌永言。」孔注云:「歌詠其義以長其言。」又《詩序》云:「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斯皆詩人所為,此書能次敘之,故言「敘詩人之興詠」也。若言「犒lぼ喈喈」,以興民協服也;「其虛其徐」,以詠威儀容止也。如此之類,皆是。案《爾雅》所釋,遍解六經,而獨云「敘詩人之興詠」者,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故毛公傳《詩》皆據《爾雅》,謂之詁訓傳,亦此意也。云:「總絕代之離詞」者,總,聚也;絕代,猶遠代也;離詞,猶異詞也。郭璞敘《方言》云「標六代之絕語,類離詞之指韻」,亦猶此也。以其六代絕遠,四方乖越,故今古語異,夷夏詞殊。此書能總聚而釋之,使人知也。若其「繹又祭也,周曰繹,商曰肜,夏曰復胙」,及注引《方言》之類是也。云「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者,辯謂辯別,凡物雖殊其號而同一實者,此書辯之。若「{辟糸}謂之癒A癒A{慕也;{慕謂之哄A哄A覆車也。」又《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注云:「別四名。」如此之類,是也。   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學覽者之潭奧,К翰者之華苑也。(鍵音件,К音癡)   [疏]「誠九」至「苑也」。○釋曰:此明其樞要也。云「誠九流之津涉」者,誠,實也;九流者,敘六藝為九種,言於六經若水之下流也;津涉者,濟渡之處名。言九流之多,非此書無以通,喻九河之廣,非津涉無以渡。案《漢書·藝文志》云:「儒家者流五十三家,八百三十五篇,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僻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蝯堥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僻儒之患也。道家者流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合於堯舜之克讓,《易》之滬暔遄A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陰陽家者流二十一家,二百六十九篇,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法家者流十家,二百一十七篇,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名家者流十家,三十六篇,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墨家者流六家,八十六篇,蓋出於清廟之官。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縱橫家者流十二家,百七篇,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雜家者流二十家,四百三篇,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農家者流九家,百一十四篇,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魽A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此九流之大旨也。云「六藝之鈐鍵」者,案《漢書·藝文志》六藝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也。「凡六藝,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說文》云:「鈐,鎖也。」《方言》云:「戶鑰,自關之東,陳、楚之間謂之鍵。」《小爾雅》云:「鍵謂之鑰。」言此書為六藝之鎖鑰,必開通之,然後得其微旨也,故云「六藝之鈐鍵」也。云「學覽者之潭奧」者,潭,淵也;室中西南隅謂之奧,言隱奧也。此書釋二儀之形象,載八表之昏荒,雖博學廣覽之士,莫能究淵深隱奧,故云「學覽者之潭奧」也。云「К翰者之華苑也」者,言此書森羅萬有,純粹六經,К文染翰之士,足以掇其英華若園苑然,故云「華苑」也。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   [疏]「若乃」至「《爾雅》」。○釋曰:此言其博物也。云「若乃」者,因上起下語。上既言其功用,此復美其博物,故云「若乃」。既可以博釋庶物,又能多識辨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言《爾雅》最近之。又案《公羊傳》說《春秋》功德云:「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何休云:「莫近,猶莫過之也。」然則博物多識,他書亦莫過於《爾雅》也。   《爾雅》者,蓋興於中古,隆於漢氏,豹鼠既辯,其業亦顯。   [疏]「《爾雅》」至「亦顯」。○釋曰:此言興隆之時也。云「蓋興於中古」者,《爾雅》之作,經傳莫言其人及時,世但相傳雲周公作之以教成王,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經典通以伏犧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周公,文王子,父統子業,周公亦可言中古,故云「蓋興於中古」。云「隆於漢氏」者,以夫子沒後,書紀散亡,戰國陵耤A嬴秦燔滅,則此書亦從而墜矣。洎乎漢氏御宇,旁求典籍,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此書亦從而隆矣,故曰「隆於漢氏」也。云「豹鼠既辯,其業亦顯」者,謂漢武帝時,孝廉郎終軍既辯豹文之鼠,人服其博物,故爭相傳授,《爾雅》之業,於是遂顯。言不但興行,兼亦廣顯,故云「亦」也。   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璞不揆葫N,少而習焉,沈研鑽極,二九載矣。雖注者十餘,然猶未詳備,多紛謬,有所漏略。是以復綴集異聞,會隅臕罈﹛F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錯綜樊、孫,博關言;暫}其瑕礫,搴其蕭稂;事有隱滯,援據徵之;其所易了,闕而不論;別為音圖,用}未寤。輒復擁l清道,企望塵躅者,以將來君子為亦有涉乎此也。○贍,時艷反。璞音樸。葉筑蝖C少,時照切。會,古外切。隅礡A子外切。暫}音掇。礫音歷。搴音。際眴筏式C易,以豉切。了音療。l,似稅切。企,豉切。躅音逐。   [疏]「英儒」至序末。○釋曰:此言已所以作注之意也。云「英儒贍聞之士」者,案《禮辭名記》:「德過千人曰英。」儒者,柔也,能以德柔服人也。贍,多也。士者,有德之稱。言英俊通儒,多聞之士也。云「洪筆麗藻之客」者,洪,大也;麗,美也;藻,水草也,有文,以喻人之文章。言大有詞筆,美於文章之客也。云「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者,靡,無也;欽玩,猶敬愛也;耽味,猶樂嗜也。言英儒等無不敬愛此書,如耽廣樂嗜嘉餚然,故曰「耽味」。而為之義理訓解,謂作注也。云「璞不揆葫N,少而習焉」者,此自謙也。揆,度也。蛾釪裝B,無知之貌。昧,ヨ也。郭氏言已不度其無知ヨ昧,自少小而習此書焉。云「沈研鑽極,二九載矣」者,此言用功深,不敢苟為註解也。謂深沈研砥A鑽求窮極,凡十八載,故云「二九載矣」。云「雖注者十餘,然猶未詳備」者,言作注者雖十有餘家,猶尚未能精詳具備。十餘家者,陸德明《敘錄》犍為文學注二卷、劉歆注三卷、樊光注六卷、李巡注三卷、孫炎注三卷,為此五家而己;又《五經正義》援引有某氏、謝氏、顧氏。今郭氏言十餘者,典籍散亡,未知誰氏。或雲沈旋、施乾、謝嶠、顧野王者,非也。此四家存郭氏之後,故知非也。云「並多紛謬,有所漏略」者,言十家所注,多紛紜錯繆。若孫叔然「<冥見>{髟矛},E離」,字別為義,是紛繆也;其所難解,則全不入根節,是漏略也。云「是以復綴集異聞,會隅臕罈﹛v者,「是以」者,因前起後語。因前十家所注紛繆漏,起己作注之意,故言「是以」。對前巳有注,故云「復」。「綴集」,謂聯綴聚集。「異聞」者,注所引六經子史之類是也。「會隅礡v者,《廣雅》云:「會收也。隅礡A聚也。」「舊說」,謂十家所說也,雖不能盡善,亦時有可觀,其所善者,則收聚用之也。云「考方國之語」者,考,成也。四方之國,言語不同,有所通釋者,則援引考成之,注引《方言》是也。云「采謠俗之志」者,采,取也。徒歌謂之謠。案《漢書·地理志》云:「好惡取捨,動靜亡常,隨君上之情慾,故謂之俗。」但童謠嬉戲之言,及俗P有所記志可以通此書者,亦採用之,若「奚梳」注引齊人諺曰「上山斫檀,奚梳先殫」、「橀瞗v注云「俗呼為喜子」之類是也。云「錯綜樊、孫」者,謂交錯綜聚樊光、孫炎二家之注,取其理長者用之。云「博關群言」者,關,通也;群言,謂子史及小說也。言非但援引六經,亦博通此子史等以為注說也。云「暫}其瑕礫,搴其蕭稂」者,此喻已作注,去惡取善也。「暫}其瑕礫」,以玉石喻也。暫},削也。削去其疵瑕瓦礫,以取瑾瑜也。「搴其蕭稂」,以禾莠喻也。搴,拔也。蕭,蒿也。稂,童粱,莠類也。拔去其蕭蒿稂莠,以存其嘉禾也。云「事有隱滯,援據徵之」者,援,引也;徵,成也。若事有隱奧滯泥者,則援引經據以證成之也。云「其所易了,闕而不論」者,謂通見《詩》、《書》,不難曉了者,則不須援引,故闕而不論也。云「別為音圖,用}未寤」者,謂註解之外,別為《音》一卷,《圖贊》二卷,字形難識者,則審音以知之;物狀難辯者,則披圖以別之。用此音圖以}除未曉寤者,故云「用}未寤」也。云「輒復擁l清道,企望塵躅」者,此郭氏自問也。擁,手持也。l,帚也。清道,謂清J道塗也。企望者,企踵而瞻望也。塵躅者,塵路躅跡也。言己注此書,若人持帚以清道,企踵而望其芳塵美跡。所以然者何,謂是自問也。云「以將來君子,為亦有涉乎此也」者,此自答也。言已注此書非他,以為將來有德君子之為必欲研祕吨鞳A探討九流,非《爾雅》不可,必涉歷此途,若其註釋未備,則恐迷誤後人。作注之由,良為此也。   《爾雅》捲上   [疏]釋曰:上者對中下生名,直以編重多,分為上、中、下三卷,無義例也。   郭璞注   [疏]郭璞,字景純,何東人,東晉弘農太守著作郎。注者,著也。解釋經指,使義理著明也。亦言己注意,以釋此書也。《詩》、《書》謂之傳者,傳,傳也,博識經意,傳示後人也。此皆其人自題,故或言傳,或言注,無義例也。   ●卷一·釋詁第一   [疏]釋曰:釋,解也。詁,古也。古今異言,解之使人知也。《釋言》則《釋詁》之別。故《爾雅·敘篇》云:《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第,次也。一,數之始也。以其作最在先,故為第一。此篇相承以為周公作,但其文有周公後事,故先儒共疑焉。或曰仲尼、子夏所增足也,或曰當周公時有之,今無者,或在散亡之中。然則《詩》、《書》所有,非周公所釋,乃後人依放故言雅記而為之文,故與之同。郭氏因即援據以成其義。若言「胡不承權輿」及「緇衣之{J席}兮」,此秦康、鄭武之詩,在周公之後明矣。其義猶今為文,采摭故事以為辭耳。則此篇所載,悉周公時所有,何足怪也!其諸篇所次,舊無明解,或以為有親必須宮室,宮室既備,事資器用,今謂不然,何則?造物之始,莫先兩儀,而樂器居天地之先,豈天地乃樂器所資乎!蓋以先作者居前,增益者處後,作非一時,故題次無定例也。其篇之名義,逐篇具釋,此不繁言。此書之作,以釋六經之言,而字別為義,無復章句。今而作疏,亦不分科段,所解經文,若其易了,及郭氏未詳者,則闕而不論。其稍難解,則援引經據及諸家之說以證之。郭氏之注,多采經記,若其通見可曉者,則但指篇目而巳。而或書名僻異,義旨隱奧者,則具載彼文以}未寤者耳。   初、哉、首、基、祖、元、胎、ㄈ、落、權輿,始也。《尚書》曰:「三月哉生魄。」《詩》曰:「令終有ㄈ。」又曰:「ㄈ載南畝。」又曰:「訪予落止。」又曰:「胡不承權輿。」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其餘皆義之常行者。耳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肇,音兆。ㄈ,昌叔   [疏]「初哉」至「始也」。○釋曰:皆初始之異名也。初者,《說文》云:從衣從刀,裁衣之始也。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為哉始之哉。首者,頭也,首之始也。基者,《說文》云:「牆始築也。」肇者,說文作,始開也。祖者,宗廟之始也。元者,善之長也。長即始義。胎者,人成形之始也。ㄈ者,動作之始也。落者,木葉隕墜之始也。權輿者,天地之始也。天圓而地方,因名雲。此皆造字之本意也。及乎《詩》、《書》雅記所載之言,則不必盡取此理,但事之初始,俱得言焉。他皆仿此。○注「《尚書》」至「殊語」。○釋曰:云「《尚書》曰:「三月哉生魄」者,《康誥》文。云「《詩》曰:令終有ㄈ」者,《大雅·既醉》文。「又曰:ㄈ載南畝」者,《周頌·載芟》文。「又曰:訪予落止」者,《周頌·訪落》文。「又曰:胡不承權輿」者,《秦風·權輿》文。云「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者,《說文》云:「胚,婦孕一月也。胎,婦孕三月也。」然則尚未成形而為形之始,故曰「胚胎未成,亦物之始」,物則形也。云「其餘皆義之常者耳」者,謂、初、首、基、祖、元也,通見《詩》、《書》,故曰「義之常行」。云「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者,楊雄說《方言》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郭彼注云「謂作《釋詁》、《釋言》」是也。   林、c、天、帝、皇、王、後、辟、公、侯,君也。詩曰:「有壬有林。」又曰:「文王c哉。」其餘義皆通見《詩》、《書》。○辟,並亦反。   [疏]「林c」至「君也」。○釋曰:皆天子諸侯南面之君異稱也。《白虎通》云:君,群也。群下之所歸心也。林者,《說文》云:「平地有叢木曰林。」c者,《左傳》云:「天生c民,樹之以君,而司牧之。」然則人物之眾,必立君長以司牧之。故以林、c為君也。天者,《說卦》云:「乾為天,......為君」,以其俱尊極故也。《大雅》皆謂「君為天」是也。帝、皇者,《白虎通》云:德合天地者稱帝,帝者諦也,像可承也。皇,美也,大也,天之總美大稱也。時質,故總稱之。號之為皇,煌煌人莫違也。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說文》云:「後者,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後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公者,通也,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a也,a迎順也。天、帝、皇、王惟謂天子,公、侯惟謂諸侯,餘皆通稱。○注「《詩》曰」至「《詩》、《書》」。○釋曰:云「《詩》曰:有壬有林」者,《小雅·賓之初筵》文。又曰:文王c哉」者,《大雅·文王有聲》文。云「其餘義皆通見《詩》、《書》」者,謂、天、帝、皇、王、後、辟、公、侯,皆義之常行,故不備引。   弘、廓、宏、溥、介、純、夏、迮L、芊B墳、嘏、丕、弈、洪、誕、戎、駿、假、京、碩、濯、︳、宇、穹、壬、路、淫、甫、景、廢、壯、塚、簡、[A144]、掑洁B捰隉B將、業、席,大也。《詩》曰:「我受命溥將。」又曰:「亂如此迮L」,「為下國駿芊v,「湯孫奏嘏」,「王公伊濯」,「︳謨定命」,「有壬有林」,「厥聲載路」,「既有淫威」,「廢為殘賊」,「爾土宇掑炡飽v,「緇衣之席兮」。廓落、宇宙、穹隆、至極,亦為大也。[A144]義未聞。《屍子》曰:「此皆大,有十餘名而同一實。」○迮L音呼。芊A亡江切。誕音但。︳音吁。[A144]音罩。掑洁A蒲板切。捰隉A之日切。   [疏]「弘廓」至「大也」。○釋曰:此皆廣大之異言也。弘者,含容之大也。《周書·洛誥》云:「武王弘朕恭。」廓者,《方言》云:「張小使大謂之廓。」宏者,《書》曰:「若保宏父。」介者,《方言》云:「東齊海岱之間謂之介。」純者,《魯頌·f宮》云:「天錫公純嘏。」夏者,《方言》云:「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而愛偉之,謂之夏。」邞怴A深之大也。墳、嘏者,《方言》云:「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且大者謂之墳。秦晉之間凡物壯大謂之嘏。」丕者,《書》云:「嘉乃丕績。」弈者,《詩·大雅·韓弈》云:「弈弈梁山。」洪者,《書·大誥》云:「延洪惟我幼沖人。」誕者,《大雅·生民》云:「誕彌厥月。」戎者,《方言》云:「宋魯陳衛之間謂之嘏,或曰戎。」京、碩、濯、︳者,秦晉之間凡人大謂之奘,燕之北鄙、齊楚之郊或曰京,齊宋之間日碩,荊吳楊甌之郊曰濯,中齊西楚之間曰︳,此皆謂大,方俗之殊語也。甫者,《詩·齊風》云:「無田甫田。」景者,《周頌·潛》篇云:「以介景福。」壯者,秦晉之間,凡人大謂之奘,或謂之壯。塚者,舍人曰:塚,封之大也。《大雅·綿》篇云:「乃立塚土。」簡者,《周頌·執競》云:「降福簡簡。」[A144]者,郭云:「義未聞。」顧氏云:「都角切。」《說文》云:「草大也。」《韓詩》云:「[A144]彼圃田。」將者,《周頌》云:「日就月將。」業者,版之大也。《大雅·靈台》云:「ゼ業維獺C」餘皆見注。○注「《詩》曰」至「一實」。○釋曰:「《詩》云:我受命溥將」者,《商頌·烈祖》文。「又曰:亂如此迮L」者,《小雅·巧言》文。云「下國駿芊v者,《商頌·長髮》文。云「湯孫奏嘏」者,《商頌·那》篇文。云「王公伊濯」者,《大雅·文王有聲》文。云「︳謨定命」者,《大雅·抑》篇文。云「有壬有林」者,《小雅·賓之初筵》文。云「厥聲載路」者,《大雅·生民》文。云「既有淫威」者,《周頌·有客》文。云「廢為殘賊」者,《小雅·四月》文。云「爾土宇掑炡飽v者,《大雅·卷阿》文。云「緇衣之席兮」者,《鄭風·緇衣》文。云「廓落、宇宙、穹隆、至極,亦為大也」者,廓落,大貌。四方上下曰宇。《說文》云:「宙,舟輿所極也。」穹隆,天之形也。郭氏讀捰頇隻隉A故云「至極」。是廓、宇、穹、捰雈蝚陘j也。云「《屍子》曰:此皆大,有十餘名而同一實」者,《漢書·藝文志》云:「《屍子》二十篇。」注曰:「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案《屍子·廣澤篇》云:「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而已怍顙p也。天、帝、後、皇、辟、公、弘廓、閎、博、介、豸晼B夏、赲騿B蒙、贖、掑洁A皆大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若使兼、公、虛、均、衷、平、易、別囿一實也,則無相非也。」以其數字皆訓為大,故引之也。周公作詁,必以始也、君也、大也居先者,始者,無先之稱;君者,至尊之號;大則無所不包。故先言之。一曰:此三者天也,人也,地也。《易·乾卦》云:「萬物資始。」《坤卦》云:「直方大。」《老子》云:「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故以此三者為先。乾、坤,相對之物,而以地在人後者,以人居天地之中,且尊尚人君,故進之。自此而下隨便即言,無義例也。   迮L、芊A有也。(二者又為有也。《詩》曰:「遂迮L大東。」)   [疏]「迮L、芊A有也」。○釋曰:二者又為有,言大有也。成十六年《左傳》云:「生民敦芊C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注「詩曰:遂迮L大東」。○釋曰:《魯頌·f宮》文也。案今《詩》本作「遂荒」。此言「遂迮L」者,所見本異也。或當在齊、魯、韓《詩》。   迄、臻、極、到、赴、來、吊、崦峞B格、戾、懷、摧、詹,至也。齊楚之會郊曰懷,宋曰屆。《詩》曰「先祖於摧」。又曰「六日不詹」。詹、摧,皆楚語,《方言》雲。○極,紀力切。吊音的。崦峟筒v。摧,昨雷切。   [疏]「迄、臻」至「至也」。○釋曰:迄者,自古至今也。《大雅·生民》云:「以迄於今。」臻者,《詩·邶風·泉水》云:「遄臻於衛。」言疾至於衛也。極者,窮盡之至也。《樂記》云:「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言禮樂之道,上至於天,下委於地也。到者,自遠而至也。《大雅·韓弈》云:「靡國不到。」赴者,趨而至也。《雜記》云:「凡赴於君。」來者,自彼至我也。《春秋經》曰:「祭伯來。」言至魯也。吊者,《小雅·天保》云:「神之吊矣。」崦恓狀骨﹛C屆、格、戾、懷、摧、詹,皆方俗語。○注「齊楚」至「言雲」。○釋曰:云「齊楚之會郊曰懷,宋曰屆」者,《方言》文。云「《詩》曰:先祖於摧」者,《大雅·雲漢》書。「又曰:六日不詹」者,《小雅·采綠》文。云「詹、摧,皆楚語,《方言》雲」者,案《方言》云:「彳獺]音駕)、彳各(古格字)、懷、摧、詹、戾、崦峞]古屆字),至也。蚼蟛洮^之間曰彳獺A或曰彳各,齊楚之會郊或曰懷。摧、詹、戾,楚語也。崦峞A宋語也。皆古雅之別語也,今則或同。」是也。   如、均B之、嫁、徂、逝,往也。《方言》云:「自家而出謂之嫁,猶女出為嫁。」   [疏]「如均v至「往也」。○釋曰:皆謂造於彼也。如者,自我而往也。《春秋》公及大夫朝聘皆曰如。之者,《論語》云:「之一邦。」言又往一國也。均B嫁、徂、逝,皆方俗語。<注>「《方言》」至「為嫁」。○釋曰:案《方言》云:「嫁、逝、徂、均A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猶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晉語也。徂,齊語也。均A宋魯語也。往,凡語也。」   賚、貢、錫、畀、予、貺,賜也。(皆賜與也。○畀,必寐切。予,羊汝切。)   [疏]「賚貢」至「賜也」。○釋曰:皆謂賜與也。賚者,賜有功善人也。《書·湯誓》曰:「予其大賚汝。」貢者,下與上也。《左傳》齊桓責楚云:「爾貢包茅不入。」錫者,嘉賜也。《禹貢》云:「禹錫玄圭。」畀者,付與也。《詩·L風·干旄》云:「何以畀之?」予者,授與也。《小雅·采菽》云:「天子所予。」貺者,惠賜也。《小雅·彤弓》云:「中心貺之。」   儀、若、祥、淑、鮮、省、臧、嘉、令、類、屆B彀、攻、魽B介、徽,善也。(《詩》曰:「儀刑文王。」《左傳》曰:「禁御不若。」詩曰:「永錫爾類」,「我車既攻」,「介人維藩」,「大姒嗣徽音」。省、屆B彀,未詳其義。餘皆常語。○鮮,息淺切。省,先郢切。令,力政切。屆A敕金切。彀,古豆切。)   [疏]「儀若」至「善也」。○釋曰:皆謂美善也。儀者,形象之善也。若者,惠順之善也。祥者,李巡曰:「福之善也。」《書·泰誓》云:「襲於休祥。」淑者,有德之善也。《詩·曹風·章均n云:「淑人君子。」鮮者,清J之善。《邶風·新台》云:「tm不鮮。」省、屆B彀,郭氏未詳。臧者,功能之善也。《詩·齊風》云:「射則臧兮。」嘉者,美之善也。《詩·大雅·抑篇》云:「無不柔嘉。」令者,《大雅·卷阿》云:「令問令望。」類者,昭二十八年《左傳》云:「勤施無私曰類。」攻者,堅p致之善。鴘怴A養生之善。《詩·小雅·小明》云:「式鴠H女。」介者,大善也。徽者,美善也。<注>「《詩》曰」至「常語」。○釋曰:「《詩》曰:儀刑文王」者,《大雅·文王》篇文。云「《左傳》曰:禁御不若」者,《左傳》無全文。案文十八年說四凶云:「投諸四裔,以御螭魅。」宣三年傳言:「鑄鼎象物,故民入山林,不逢不若。」蓋采合傳文,故云「禁御不若」也。云「《詩》曰:永錫爾類」者,《大雅·既醉》文。云「我車既攻」者,《小雅·車攻》文。云「介人維藩」者,《大雅·板》篇文。云「大姒嗣徽音」者,《思齊》文。云「餘皆常語」者,謂祥、淑、鮮、臧、嘉、令、魽A書傳多有之,故云「皆常語」。   舒、業、順,敘也。(皆謂次敘。)敘、業、順、敘,緒也。(四者又為端緒。)   [疏]「舒業」至「緒也」。○釋曰:敘謂次敘。舒者,展舒,徐緩有次也。業者,事有次敘也。順者,不逆,有敘也。舒、業、順、敘四者又為端緒,互相訓也。   怡、懌、悅、欣、ょ、喜、愉、豫、愷、康、洉ヾB般,樂也。(皆見《詩》。○洉ヾA丁含切。般,盤。樂,洛)   [疏]「怡懌」至「樂也」。○釋曰:皆謂喜樂。怡者,和樂也。《小雅·節南山》云:「既夷既懌。」怡、夷音義同。懌者,悅樂也。《商頌·那》篇云:「亦不夷懌。」悅者,心樂也。《小雅·都人士》云:「我心不說。」悅、說音義同。欣者,笑喜之樂也。《大雅·鳧窗n云:「旨酒欣欣。」毛傳云:「欣欣然樂也。」ょ者,飲食之樂也。《小雅·南有嘉魚》云:「嘉賓式燕以ょ。」喜者,《說文》云:「不言而悅也。」《小雅·彤弓》云:「中心喜之。」愉者,安P之樂也。《唐風·山有樞》云:「他人是愉。」毛傳云:「愉,樂也。」豫者,逸樂也。《小雅·白駒》云:「逸豫無期。」愷者,康樂也。《小雅·魚藻》云:「豈樂飲酒。」康者,安樂也。《唐風·蟋蟀》云:「無以大康。」洉う怴A樂之久也。《小雅·鹿鳴》云:「和樂且湛。」又《衛風·氓》篇云:「無與士耽。」鄭箋云:「耽非禮之樂。」般者,遊樂也,《周頌》篇名也。鄭箋云:「般,樂也。」<注>「皆見《詩》」。○釋曰:按郭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且《詩》中備有此文,故云「皆見《詩》」。其實六經之中所訓亦爾,但以《詩》、《書》之作,作非一人,故有音義雖同,而字形憔K高怴G《詩》文作湛、耽,而此作洉ヾF《詩》文作夷、說、豈(原缺)、鶠A而此作怡、悅、愷、般之類。直以異人之作,故不同爾,無義例也。他皆放此。   悅、懌、愉、釋、賓、協,服也。(皆謂喜而服從。)   [疏]「悅懌」至「服也」。○釋曰:皆謂喜而服從也。悅、懌、愉者,皆喜樂而服也。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賓者,懷德而服也。《旅獒》云:「四夷鹹賓。」協者,和合而服也。《左傳》曰:「謀其不協。」   唌B遵、率、循、由、從,自也。(自猶從也。)唌B遵、率,循也。(三者又為循行。○埻策痋C)   [疏]「埥瞴v至「循也」。○釋曰:自亦從也,轉互相訓也。啋怴A《大雅·綿》篇云:「聿來胥宇。」唌B聿音義同。遵者,《周南·汝墳》云:「遵彼汝墳。」率者,《大雅·綿》篇云:「率西水滸。」循者,《顧命》云:「率循大卞。」由者,《曲禮》:「大夫、士出入君門,由y右。」從者,《小雅·何人斯》云:「伊誰雲從。」唌B遵、率三者,又為循行。   靖、惟、漠、圖、詢、度、咨、諏、究、如、慮、謨、猷、肇、基、訪,謀也。(國語曰:「詢於八虞,咨於二虢,度於閎夭,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訪於辛、尹。」通謂謀議耳。如、肇所未詳,餘皆見《詩》。○度,鐸。趣,子須。)   [疏]「靖惟」至「謀也」。○釋曰:皆謂謀議也。靖者,安謀也。《小雅·小u》云:「靖共爾位。」惟者,思謀也。漠者,舍人曰:心之謀也。《小雅·小弁》云:「聖人莫之。」漠、莫音義同。圖者,《大雅·崧高》云:「我圖爾居。」詢、度、咨、諏者,《小雅·皇皇者華》傳云:「訪問於善為咨。咨事為諏。咨事之難易為謀。咨禮義所宜為度。親憭尿悇偶腄C」究者,《小雅·小弁》云:「不舒究之。」慮者,計謀也。謨者,大謀也。《大雅》云:「︳謨定命。」猷者,以道而謀也。《大雅·文王》云:「厥猷翼翼。」猷、猶音義同。肇者,《大雅·江漢》云:「肇敏戎公。」基者,君子作事謀始也。訪者,謀政事也。<注>「《國語》」至「見《詩》」。○釋曰:云「《國語》曰:詢於八虞,咨於二虢,度於閎夭,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訪於辛、尹」者,是《晉語》胥臣對文公辭,說文王之即位也。韋氏解云:「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南宮,南宮括也。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逸。皆周大史也。」   典、彝、法、則、刑、范、矩、庸、恆、律、戛、職、秩,常也。(庸、戛、、職、秩義見《詩》、《書》,餘皆謂常法耳。○彝音夷。)   [疏]「典彝」至「常也」。○釋曰:皆謂常禮法也。典、刑者,《詩·大雅·蕩》篇云:「尚有典刑。」彝者,《洪範》云:「彝倫攸敘。」法、則者,《天官·塚宰》:「以八法治官府,......以八則治都鄙。」鄭注云:「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守以為法式也。」「則亦法也。典、法、則所用異,異其名也。」范者,模法之常也。矩者,度方有常也。庸者,《書·皋陶謨》云:「自我五禮有庸哉!」恆,久之常也。《湯誥》云:「若有恆性。」律者,常法也。戛者,《康誥》云:「不率大戛。」職者,主之常也。秩者,《商頌·烈祖》云:「有秩斯祜」。   柯、憲、刑、范、辟、律、矩、則,法也。(《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論語》曰:「不逾矩。」)   [疏]「柯憲」至「法也」。○釋曰:此亦謂常法,轉互相訓。柯者,執以取法也。憲者,《大雅·桑扈》云:「百闢為憲。」辟,罪法也。刑、范、律、矩、則皆謂常法也。<注>「《詩》曰」至「逾矩」。○釋曰:云「《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者,《豳風·伐柯》文。云「《論語》曰:不逾矩」者,《為政》文。   辜、辟、戾,罪也。(皆刑罪。○辟,婢亦切。辜音孤。音罪)   [疏]「辜、辟、戾、罪也」。○釋曰:皆謂刑罪也。辜者,《書·仲虺之誥》云:「罔不懼於非辜。」辟者,《呂刑》云:「墨辟疑赦。」戾者,《大雅·抑》篇云:「亦維斯戾。」罪古今字也。《說文》云:「{自辛},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自辛}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自辛}似皇,改為罪。」取非人自投於網。自,古文以為鼻。   黃發、<齒>齒、鮐背、m、老,壽也。(黃發,發落更生黃者。<齒>齒,齒墮更生細者。鮐背,背皮如鮐魚。m猶耆也。皆壽考之通稱。○<齒>音倪。鮐音台。m音狗。)   [疏]「黃發」至「壽也」。○釋曰:皆壽考之通稱也。黃發者,舍人曰:黃發,老人發白復黃也。郭云:「黃發,發落更生黃者。」<齒>齒者,《說文》云:「<齒>,老人兒齒也。」郭云:「齒墮更生細者。」《魯頌·f宮》云:「既多受祉,黃發兒齒。」鄭箋云:「兒齒亦壽徵。」鮐背者,舍人曰:老人氣衰,皮膚消瘠,背若鮐魚。郭云:「鮐背,背皮如鮐魚。」劉熙《釋名》云:「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大雅·行葦》云:「黃m台背。」毛傳云:「台背,大老也。」鄭箋云:「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方言》云:「秦晉之郊,陳兗之會,謂老曰m鮐。」m者,郭云:「耆也。」《方言》云:「燕代北鄙,謂m為梨。」郭彼注云:「梨,面色似凍梨也。」舍人曰:m,覯也。血氣精華覯竭,言色赤黑如狗矣。孫炎曰:「m面如凍梨,色似浮垢,老人壽徵也。」老者,《說文》云:「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鬚髮變白也。」   允、孚、獺B展、諶、誠、亮、詢,信也。(《方言》曰:「荊吳淮牏孜﹞禤i,燕岱東齊曰諶,宋衛曰詢。」亦皆見《詩》。○獺A丁簡切。諶,市林切。)   [疏]「允孚」至「信也」。○釋曰:皆謂誠實不欺也。<注>「《方言》」至「見詩」。○釋曰:案《方言》云:「允、菕]音諶)、恂(音詢)、展、諒(音亮)、穆,信也。齊魯之間曰允,燕岱東齊曰菕A宋衛汝穎之間曰恂,荊吳淮牏孜﹞禤i,西甌毒屋黃石野之間曰穆,眾信曰諒,周南、召南、衛之語也。」云「亦皆見《詩》」者,《L風·定之方中》云:「終然允臧。」《大雅·文王》云:「萬邦作孚。」《小雅·祈父》云:「瓣聰。」《L風·君子偕老》云:「展如之人兮。」《大雅·蕩》篇云:「其命匪諶。」誠者,復言之復也。《L·柏舟》云:「不諒人只。」《鄭風·溱洧》云:「洵︳且樂。」諶、亮、諒、詢、洵,音義同。   展、諶、允、慎、獺A誠也。(轉相訓也。《詩》曰:「慎爾優遊。」)   [疏]「展諶」至「誠也」。○釋曰:皆謂至誠,轉相訓也。<注>「《詩》曰:慎爾優遊」。○釋曰:《小雅·白駒》文。   謔浪笑敖,戲謔也。(謂調戲也。見《詩》)   [疏]「謔浪」至「謔也」。○釋曰:《詩》曰「謔浪笑敖」者,不敬之戲謔也。舍人曰:謔,戲謔也。浪,意明也。笑,心樂也。敖,意舒也。戲笑,邪戲,謔笑之貌。郭云「謂調戲也。見《詩》」者,此《邶風·終風》文。   粵、於、爰,曰也。(《書》曰:「土爰稼穡。」《詩》曰:「對越在天」,「王於出征」。)爰、粵,於也。(轉相訓。○粵音曰。)   [疏]「粵於」至「於也」。○釋曰:皆謂語辭發端,轉互相訓也。《說文》云:「曰從開口,像氣出於口也。」<注>「《書》曰」至「出征」。○釋曰:「云「《書》曰:土爰稼穡」者,《周書·洪範》文。云「詩曰:對越在天」者,《周頌·清廟》文。云「王於出征」者,《小雅·六月》文。   爰、粵、於、那、都、繇,於也。(《左傳》曰:「棄甲則那。」那猶今人云那那也。《書》曰:「皋陶曰:都。」繇,辭。於,乎。皆語之韻絕。○繇音由。於音烏。)   [疏]「爰粵」至「於也」。○釋曰:「皆語之韻絕,歎辭也。爰、粵於三者又為於乎。<注>「《左傳》」至「韻絕」。○釋曰:云「《左傳》曰:棄甲則那」者,宣二年華元答謳者辭也。云「《書》曰:皋陶曰都」者,《虞書·皋陶謨》文也。云「繇,辭」者,繇卦兆之辭也。云「於乎」者,《周頌·維天之命》云:「於乎不顯。」是也。   合て、A、盍、翕、仇、偶、妃、匹、會,合也。(皆謂對合也。○合て音閣。A,合。盍,胡臘切。妃音配。)   [疏]「合てA」至「合也」。○釋曰:皆謂對合也。合て者,《說文》云:「合會也。」A者,和合也。盍者,眾合也。《易·豫卦·九四》云:「勿疑朋盍簪。」翕者,斂合也。《書·皋陶謨》云:「翕受敷施。」仇者,《左傳》曰:「怨耦曰仇。」偶者,相對合也。《左傳》曰:「大都耦國。」妃者,嘉耦曰妃。匹者,配合也。《大雅·文王有聲》云:「作豐伊匹。」會者,集合也。《周禮》曰:「時見曰會。   仇、讎、敵、妃、知、儀,匹也。(《詩》云:「君子好仇」,「樂子之無知」,「實維我儀」。《國語》亦云:「丹朱憑身以儀之。」讎猶儔也。《廣雅》云:「讎,輩也。)   [疏]「仇讎」至「匹也」。○釋曰:皆謂匹合也。仇者,孫炎云:「相求之匹。」讎者,儔、侶、輩、類之匹也。敵者,相當之匹也。妃,合耦之匹也。<注>「《詩》雲」至「輩也」。○釋曰:云「《詩》云:君子好仇」者,《周南·關睢》文。云「樂子之無知」者,《檜風·隰有萇楚》文。云「實維我儀」者,《L·柏舟》文也。云「《國語》亦云:丹朱馮身儀之」者,案《周語》惠王十五年,有神降於莘,王問於內史過曰:「今是何神也?」對曰:「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後,實有爽德,協於丹朱,丹朱馮身以儀之,生穆王焉。實臨昭周之子孫而禍福之,夫神一不遠徙遷若。由是觀之,其丹朱乎!」韋氏解云:「馮,依也。儀,匹也。言房後之行有似丹朱,丹朱馮依其身而匹偶之,生穆王焉。」   妃、合、會,對也。(皆相當對。)妃,媲也。(相偶媲也。○媲,普計切。)   [疏]「妃合」至「媲也」。○釋曰:此三者又為當對,妃又為媲,謂相偶媲也。   紹、胤、嗣、續、纂、晼B績、武、系,繼也。(《詩》曰:「下武維周。」晲ㄐm釋水》。餘皆常語。○纂,子管切。)   [疏]「紹胤」至「繼也」。○釋曰:皆聯繼不絕也。紹者,《大雅·抑》篇云:「弗念厥紹。」胤者,《大雅·既醉》云:「永錫祚胤。」嗣者,《周頌·酌》篇云:「載用有嗣。」續者,《小雅·斯干》云:「似續妣祖。」纂者,《魯頌·f宮》云:「纘禹之緒。」晼B武見注。績者,《陳風·東門之x》云:「不績其麻。」系者,系屬之繼。《易》曰:「系小子,失丈夫。」<注>「《詩》曰」至「常語」。○釋曰:云「《詩》曰:下武維周」者,《大雅·下武》文。云「晲ㄐm釋水》」者,彼云:「先扑谷遄A紼縭維之。紼,p率也。縭,暀]。」是矣。   <氣心>、謚、溢、蟄、慎、貉、謐、Ф、、密、寧,靜也。(<氣心>、Ф、,未聞其義。餘皆見《詩傳》。○<氣心>音戲。謚音侍。貉音陌。謐音密。Ф音擬。,魚毀切。)   [疏]「<氣心>謚」至「靜也」。○釋曰:皆安靜也。謚者,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溢者,盈溢者宜靜。《周頌·維天之命》云:「假以溢我。」蟄者,藏伏靜處也。《易》曰:「龍蛇之蟄。」慎者,謹靜也。《大雅》云:「淑慎爾止。」貉者,靜定也。《大雅·皇矣》云:「貊其德音。」鄭箋云:「德政應和曰貊。」謐者,《說文》云:「靜語也。」密者,《周頌·昊天有成命》云:「夙夜基命宥密。」寧者,《周頌·良耜》云:「婦子寧止。」   隕、陪、湮、下、降、墜、⑶、{J牂,落也。(陪猶隕也。方俗語有輕重耳。湮,沈落也。⑶、{J牂見《詩》。○隕,於閔切。陪於敏切。⑶,婢眇切。{J牂音零。)   [疏]「隕陪」至「落也」。○釋曰:皆謂墮落也。隕者,《說文》云:「從高墜也。」《易》曰:「有隕自天。」陪者,石落也。郭云:「陪猶隕也。方俗語有輕重耳。」湮,沈落也。下者,自上而落也。降即下也。《曲禮》謂羽鳥死曰降。墜者,《說文》曰:「從高墮也。」《左傳》曰:「弗敢失墜。」⑶者,《召南》云:「⑶有梅。」{J牂者,《說文》云:「草曰{J牂,木曰落。」此對文爾。散而言之,他物之落亦言{J牂。《L風·定之方中》云:「靈雨既零。」{J牂、零音義同。   命、令、禧、畛、祈、請、謁、訊、誥,告也。(禧未聞。《禮記》曰:「畛於鬼神。」○令,力政切。畛,稹。告,谷。)   [疏]「命令」至「告也」。○釋曰:皆謂告諭也。命者,使告也。《詩·唐風·揚之水》云:「我聞有命。」令,發號以告也。《論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畛者,致告也。祈者,求告也。《書·召誥》云:「祈天永命。」請者,言告也。婚禮五曰請期。謁者,告白也。《月令》曰:「謁於天子。」訊者,告問也。《詩》云:「歌以訊之。」誥者,佈告也。《書·大誥》、《洛誥》之類是也。<注>「《禮記》曰:畛於鬼神」。○釋曰:下《曲禮》文   永、悠、迥、違、遐、、闊,遠也。(《書》曰:「矣西土之人。」○迥,戶頂切。音惕)永、悠、迥、遠,遐也。(遐亦遠也,轉相訓。)   [疏]「永悠迥違」至「遐也」。○釋曰:皆謂遼遠也。永者,長遠也。《周南·漢廣》云:「江之永矣。」悠者,《小雅·漸漸之石》云:「山川悠遠。」迥者,《大雅》云:「蟆u彼行潦。」迥、蟑絡q同。遠者,離遠也。《召南·殷其雷》云:「何斯違斯。」遐者,《大雅·旱麓》云:「遐不作人。」者,古文逖也。闊者,相疏遠也。《邶風·擊鼓》云:「于嗟闊兮。」永、悠、迥、遠四者,又遠,遐也;遐亦遠也。轉相訓爾。<注>「《書》曰:矣西土之人」。○釋曰:《周書·牧誓》文也。   虧、壞、圮、策M,毀也。(《書》曰:「方命圮族。」《詩》曰:「乘彼策M垣。」虧通語耳。○壞音怪。圮,房美切。策M音鬼。)   [疏]「虧懷」至「毀也」。○釋曰:皆謂毀敗也。虧者,損毀。《祭義》云:「不虧其體。」壞者,人毀也,音怪;一雲自毀也,乎怪切。圮者,岸毀也。《書》敘曰:「祖乙圮於耿。」策M,是毀垣也。<注>「《書》曰」至「語耳」。○釋曰:云「書曰:方命圮族」者,《堯典》文。孔安國云:「圮,毀;族,類也。言鯀性狠戾,好比方名,命而行事,輒毀敗善類。」云「《詩》曰:乘彼策M垣」者,《衛風·氓》篇文也。   矢、雉、引、延、順、薦、劉、繹、屍、旅,陳也。(《禮記》曰:「屍,陳也。」雉、順、劉皆未詳。)   [疏]「矢雉」至「陳也」。○釋曰:皆謂敷陳也。矢者,《書》敘云:「皋陶矢厥謨。」引者,伸陳也。延,鋪陳也。薦者,饌陳也。繹者,復陳也。《周頌·賚》篇云:「時周之命於繹思。」屍者,主陳也。旅者,謂布陳也。《大雅·賓之初筵》云:「М核維旅。」<注>「《禮記》曰:屍,陳也」。○釋曰:《郊特牲》文。   屍、職,主也。(《左傳》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詩》曰:「誰其屍之。」又曰:「職為亂階。」)   [疏]「屍、職,主也」。○釋曰:皆謂為之主宰也。<注>「《左傳》」至「亂階」。○釋曰:云「《左傳》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者,成十七年傳云:晉欒書、中行偃遂執公焉。召韓厥,韓厥辭,曰:「昔吾畜於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是其事。云「《詩》曰:誰其屍之」者,《召南·采慼n文。「又曰:職為亂階」者,《小雅·巧言》文。   屍,わ也。(謂わ也。)わ、寮,官也。(官地為わ,同官為寮。○わ,七代反。)   [疏]「屍わ」至「官也」。○釋曰:わ謂わ地。主事者必有わ地。わ,采也,採取賦稅以供己有。わ地及言同寮者,皆謂居官者也。<注>「官地」至「為寮」。○釋曰:云「官地為わ」者,《禮運》云:「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也。云「同官為寮」者,《左傳》文七年荀林父告先蔑之辭也。   績、緒、采、業、服、宜、貫、公,事也。(《論語》曰:「仍舊貫。」餘皆見《詩》、《書》。)   [疏]「績緒」至「事也」。○釋曰:皆事為也。績者,功事也。《商頌》云:「設都於禹之績。」緒者,事業也。《魯頌·f宮》云:「纘大王之緒。」采者,《皋陶謨》云:「亮采有邦。」業者,學人所有事。《書·周官》云:「業廣惟勤。」服者,《周南·關睢》云:「寤寐思服。」宜者,宜其事也。《大雅·鳧窗n云:「公屍來燕來宜。」貫者,《魏風·碩鼠》云:「三歲貫女。」公者,《周頌·酌》篇云:「實維爾公允師。」<注>「《論語》曰:仍舊貫」。○釋曰:《先進》篇云:「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是也。   永、插B引、延、融、駿,長也。(宋衛荊吳之間曰融。援狴撓唌C○揚絳芊C)   [疏]「永插v至「長也」。○釋曰:《說文》云:「長,久遠也。」《方言》云:「施於眾長謂之永。」引者,《漢書·律歷志》云:「十丈為引,引者信也。」顏師古曰:「信讀曰伸,言其長。」延者,《方言》云:「延,年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又宋衛荊吳之間曰融。」駿者,長大也。   喬、嵩、崇,高也。(皆高大貌。《左傳》曰:「師叔,楚之崇也。」)崇,充也。(亦為充盛。)   [疏]「喬嵩」至「充也」。○釋曰:皆高大貌。喬,《周頌·般》篇云:「墮山喬岳。」《釋山》云:「山大而高,崧。」嵩、崧音義同。崇者,高貴也,亦為充盛。《樂記》云:「復綴以崇。」<注>「《左傳》曰:師叔,楚之崇也」。○釋曰:宣十二年傳文也。杜注云:「師叔,潘縑A為楚人所崇貴。」   犯、奢、果、毅、克}、捷、功、肩、堪,勝也。(陵犯、誇奢、果毅,皆得勝也。《左傳》曰:「殺敵為果。」肩即克耳。《書》曰:「西伯堪黎。」○毅音義。)   [疏]「犯奢」至「勝也」。○釋曰:皆謂得勝也。舍人曰:「肩,強之勝也。」孫炎曰:「戡,勝之勝也。」陵犯、誇奢、殺敵為果、致果、為義、克殺、捷獲、有功、肩克、堪任,是皆得勝也。<注>「《左傳》」至「堪黎」。○釋曰:云「《左傳》曰:殺敵為果」者,宣二年君子辭也。云「《書》曰:西伯堪黎」者,《商頌》篇名也。   勝、肩、戡、劉、殺,克也。(轉相訓耳。《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戡音堪。)   [疏]「勝肩」至「克也」。○釋曰:克亦勝也。《詩·周頌·敬之》云:「佛時仔肩。」克也。又為殺也。皆謂得勝而殺之。轉互相訓耳。<注>「《公羊》」至「之也」。○釋曰:《公羊》者,在隱元年。經曰:「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劉、[、斬、刺,殺也。(《書》曰:「鹹劉厥敵。」秋獵曰[,應殺氣也。《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鮮。刺,次。)   [疏]「劉[」至「殺也」。○釋曰:《說文》云:「殺,戮也。」斬者,文二年《左傳》曰:「狼硉魖戈以斬囚。」餘皆具注。<注>「《書》曰」至「之也」。○釋曰:「書曰:鹹劉厥敵」者,《周書·君X》文。云「秋獵為[」者,《釋天》文。云「應殺氣也」者,言秋氣肅殺,故名「秋獵為[」。《大司馬》云:「中秋教治兵,遂以[田」是也。云「《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者,僖二十七年傳文也。經云:「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故傳雲此也。   zz、{面蟲}沒、孟、敦、勖、釗、茂、劭、π,勉也。(《詩》曰:「zz文王。」{面蟲}沒猶黽勉。《書》曰:「茂哉茂哉。」《方言》云:周鄭之間相勸勉為π釗。孟未聞。○z音尾。{面蟲}音密。釗音招。劭音邵。π音泯。)   [疏]「zz」至「勉也」。○釋曰:皆謂勸勉也。敦者,厚相勉也。勖者,《邶風·燕燕》云:「以勖寡人。」劭者,勉力也。餘皆見注。<注>「《詩》曰」至「未聞」。○釋曰:云「《詩》曰:zz文王」者,《大雅·文王》文也。言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德也。云「{面蟲}沒猶黽勉」者,以其聲相近,方俗語有輕重耳。《邶風·谷風》云:「黽勉同心。」云「《書》曰:茂哉茂哉」者,《皋陶謨》文也。《書》作懋。茂、懋古今字也。云「《方言》雲」以下者,案彼云:「釗、薄,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南楚之外曰薄努。自關而東,周鄭之間曰π釗,齊魯曰勖茲。」是也。   騖、務、昏、畫,強也。(馳騖事務皆曰勉強。《書》曰:「不昏作勞」,「畫不畏死」。○騖音務。畫音閔。強,其丈切。)   [疏]「騖務」至「強也」。○釋曰:皆謂自勉強也。騖謂馳騖。務謂先務。二者皆以力勉強。孫炎曰:昏,夙夜之強也。<注>「《書》曰」至「畏死」。○釋曰:云「《書》曰:不昏作勞」者,《盤庚》文。云「畫不畏死」者,《康誥》文。   ●卷二·釋詁下   E、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E猶洏﹞],語之轉耳。《書》曰:「非台小子。」古者貴賤皆自稱朕。《禮記》曰:「授政任功,曰『予一人』」,「畛於鬼神,曰『有某甫』。」言,見《詩》。○E,五剛切。台音怡。下同。)   [疏]「E吾」至「我也」。○釋曰:我者,施身自謂也。此皆我之別稱也。E者,郭云:「E猶洏﹞]。語之轉耳。」《說文》云:「女人稱我曰洏﹛C」由其語轉,故曰E。《邶風·匏有苦葉》云:「人涉E否。」吾者,孔子曰:「吾自衛反魯。」身者,我之躬也。餘者,《邶·谷風》云:「伊余來插C」餘皆見注。<注>「書曰」至「見《詩》」。○釋曰:云「《書》曰:非台小子」者,《湯誓》文。云:「古者貴賤皆自稱朕」者,《大禹謨》云:帝曰:「朕宅帝位。」禹曰:「朕德罔克。」屈原亦云:「朕皇考曰伯庸。」是貴賤皆自稱朕。《史記》秦始皇二十六年定為至尊之稱。漢因不改,以迄於今。云「《禮記》云:授政任功曰予一人。畛於鬼神曰有某甫」者,皆下《曲禮》文。云「言見《詩》者,《周南·葛覃》云:「言告師氏,言告言歸。」是也。   朕、余、躬,身也。(今人亦自呼為身。)   [疏]「朕、余、躬,身也」。○釋曰:身即我也。郭云:「今人亦自呼為身。」舍人曰:「余,謙卑之身也。」孫炎曰:「余,舒遲之身也。」僖九年《左傳》云:齊侯曰:小白余。杜注云:「小白,齊侯名;余,身也。」《邶·谷風》云:「我躬不閱。」   台、朕、賚、畀、卜、陽,予也。(賚、卜、畀,皆賜與也。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魯詩》曰:「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畀,必二切。陽音v。予音與。)   [疏]「台朕」至「予也」。○釋曰:予即與也。皆謂賜與。台者,遺與也,讀與貽同。朕者,我與之也。賚、畀、卜皆賜與也。《說命》云:「夢帝賚予良弼。」《L風·干旄》云:「何以畀之。」《小雅·天保》云:「君曰卜爾,萬壽無疆。」<注>「與猶」至「阿陽」。○釋曰:云「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者,《說文》云:「與,黨與也。」「予,推予前人也。像兩手相與之形。」今經典多以「與」為「推予」,故雲因通其名耳。云「《魯詩》云:陽如之何」者,《漢書·馱憪荂n云:魯申公為詩訓故,是為《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為予,故引之。云「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者,以時驗而言也。   肅、延、誘、薦、簹╮B晉、寅、藎,進也。(《禮記》曰:「主人肅客。」《詩》曰:「亂是用簹╮v,「王之藎臣」。《易》曰:「晉,進也。」寅,未詳。○簹╲結H。藎音燼。)   [疏]「肅延」至「進也」。○釋曰:皆謂進道。延者,引而進之。《射義》云:「子路出延射。」誘者,道而進之也。《召南·野有死楚n云:「吉士誘之。」薦者,進獻也。《月令》云:「先薦寢廟。」餘皆見注。<注>「禮記」至「進也」。○釋曰:云「禮記曰:主人肅客」者,上《曲禮》文也。鄭注云:「進客謂道之。」云「《詩》曰:亂是用簹╮v者,《小雅·巧言》文。云「王之藎臣」者,《大雅·文王》文。云「《易》曰:晉,進也」者,《晉卦》彖辭也。   羞、餞、迪、c,進也。(皆見《詩》、《禮》)   [疏]「羞餞」至「進也」。○釋曰:謂進與也。羞者,《曲禮》云:「聞子有客使某羞。」餞者,進飲食之名也。迪者,以道而進也。c者,《周頌·豐年》云:「c畀祖妣。」   詔、亮、左、右、相,導也。(皆謂教導之。)詔、相、導、左、右、助,<慮力>也。(<慮力>謂贊勉。)亮、介、尚,右也。(紹介、勸尚,皆相佑助。)左、右,亮也。(反覆相訓,以盡其義。○相,息亮切。<慮力>音慮。)   [疏]「詔亮」至「亮也」。○釋曰:詔者,《大宗伯》云:「詔相王之大禮。」亮者,《大雅·大明》云:「涼彼武王。」左、右者,《周南·關睢》云:「左右流之。」相者,《鄉飲酒》云:「相者二人。」此皆謂教導之也。教導即贊勉也,故又為<慮力>。《說文》云:「<慮力>,助也。」不以力助,以心助也。郭云:「紹介、勸尚,皆相佑助。」孫炎曰:「介者,相助之義。如人之左右手,故以介為左右也。」《大雅·生民》云:「攸介攸止。」故轉為右。左、右即亮也,亦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亮、涼音義同。   緝熙、烈、顯、昭、敓i、D,光也。(詩曰:「學有緝熙於光明。」又曰:「休有烈光。」○D,古迥切。)   [疏]「緝熙」至「光也」。○釋曰:顯者,光明也。《大雅·假樂》云:「顯顯令德。」說文云:「昭,日明也。」《大雅·雲漢》云:「昭回於天。」皓者,亦日光也。D,火光也。《小雅·無將大車》云:「不出於D。」<注>「《詩》曰」至「烈光」。○釋曰:云「學有緝熙於光明」者,《周頌·敬之》文。又曰「休有烈光」,《周頌·載見》文。   ︱、鞏、堅、篤、╮B虔、膠,固也。(︱、虔皆見《詩》、《書》。《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固志也。」6M亦牢固之意。○︱,苦黠切。╲結o。)   [疏]「︱鞏」至「固也」。○釋曰:皆牢固也。︱者,確固也。鞏者,《說文》云:「以革有所束也。」堅者,剛︹之固也。《論語》云:「不曰堅乎,磨而不磷。」篤者,厚也。物厚者牢固。◥怴A╞蝔c固之意。虔者,恭之固也。膠者,所以固物。《小雅·隰桑》云:「德音孔膠。」<注>「︱虔」至「志也」。○釋曰:云「︱、虔皆見《詩》、《書》」者,《酒誥》云:「︱毖殷獻臣。」《大雅·韓弈》云:「虔共爾位。」云「《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固志也」者,案《革卦》云:「初九:鞏用黃牛之革。」《G卦·六二·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文與此異。然則郭云「固志」者,所以釋《革卦》之「鞏」,非謂《G》之「固志」。   疇、孰,誰也。(《易》曰:「疇離祉。」○疇,直留切。)   [疏]「疇、孰,誰也」。○釋曰:皆謂語辭,不為義也。又猶言誰人也。《論語》云:「君孰與不足。」《陳風·墓門》云:「誰昔然矣。」(注)「《易》曰:疇離祉」。○釋曰:《否卦·九四》爻辭也。晥晥飽B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鉽部B懿、鑠,美也。(自「穆穆」已上皆美盛之貌。其餘常語。○晥僮筒禲C藐音邈。鉽陪策蝖C)   [疏]「晥晥飽v至「美也」。○釋曰:皆謂美盛也。少儀云:「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鄭玄云:「皇皇讀如歸往之往。」彼言皇皇,則此晥晥馱]。《少儀》又云:「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曲禮》云:「天子穆穆,諸侯皇皇。」鄭注皆云:「行容止之貌」。然則皇皇、穆穆者,皆言語容止之美盛也。《大雅·崧高》云:「既成藐藐。」毛傳云:「藐藐,美貌。」休者,《大禹謨》云:「戒之用休。」又曰:「嘉乃丕績。」《儒行》云:「席上之珍以待聘。」鉽釭怴A歎美也。懿者,《周頌·時邁》云:「我求懿德。」鑠者,《周頌·酌》篇:「於鑠王師。」是皆謂美之常語爾。   諧、輯、協,和也。(《書》曰:「八音克諧。」《左傳》曰:「百姓輯睦。」)關關、犒l犒l,音聲和也。(皆鳥鳴相和。)勰、燮,和也。(《書》曰:「燮友柔克。」○輯,集。犒l,於恭反。勰音協。)   [疏]「諧輯」至「和也」。○釋曰:皆謂和同。協者,《說文》云:「眾之同和也。」關關、犒l犒l者,皆鳥鳴音聲相和也。《周南·關雎》云:「關關雎鳩。」《邶風·匏有苦葉》云:「犒lぼ鳴雁。」勰即古文協字。<注>「《書》曰」至「柔克」。○釋曰:云「《書》曰:八音克諧」,《虞書·舜典》文。云「《左傳》曰:百姓輯睦」者,案僖十五年及成十六年皆云:「群臣輯睦。」其是乎!云「《書》曰:燮友柔克」者,《周書·洪範》文   從、申、神、加、弼、崇,重也。(隨從、弼輔、增崇,皆所以為重疊。神所未詳。○重,直龍切。)   [疏]「從申」至「重也」。○釋曰:隨從、申重、加弼、弼輔、崇充,皆所以為重疊也。《大雅·鳧窗n云:「福祿來崇。」   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罄、殲、拔、殄,盡也。(觳,今直語耳。忽然,盡貌。今江東呼厭極為罄。餘皆見《詩》。○觳音學。罄,苦計切。殲音尖。)   [疏]「觳今」至「見《詩》」。○釋曰:此皆謂終盡。觳,今直語耳。忽然,盡貌。《左傳》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云「今江東呼厭極為罄」者,以時驗而言也。《說文》云:「器中盡也。」云「餘皆見《詩》」者,悉者,《說文》云:「詳盡也。」卒者,終盡也。《衛風·日月》云:「畜我不卒。」泯者,滅盡也。《大雅·桑柔》云:「靡國不泯。」滅,絕盡也。《小雅·正月》云:「寧或滅之。」罄者,《說文》云:「器中空也。」《小雅·蓼莪》云:「瓶之罄矣。」空者,《小雅·大東》云:「杼柚其空。」畢者,《小雅·無羊》云:「畢來既升。」殲者,舍人曰:「眾之盡也。」《秦風·黃鳥》云:「殲我良人。」拔者,搴除使盡也。殄者,《詩》云:「邦國殄瘁。」   苞、蕪、茂,豐也。(苞叢、繁蕪,皆豐盛。)   [疏]「苞、蕪、茂,豐也」。○釋曰:皆豐盛也。苞者,草木叢生也。《禹貢》云:「草木漸苞。」蕪者,繁蕪也。《洪範》云:「庶草蕃廡。」蕪、廡音義同。茂者,茂盛也。《小雅·天保》云:「如松柏之茂。」   {秋手}、斂、屈、收、戢、齱B裒、鳩、樓,聚也。(《禮記》曰:「秋之言{秋手},{秋手},斂也。」春獵為齱A曭怴A以其聚人眾也。《詩》曰:「屈此群丑」,「原隰裒矣」。《左傳》曰:「以鳩其民。」樓猶今言拘樓,聚也。○{秋手},子由切。灟絲j。)   [疏]「{秋手}斂」至「聚也」。○釋曰:皆會聚也。斂者,率聚也。《禮記·大學》曰:「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收者,《周頌·維天之命》云:「我其收之。」戢者,藏聚也。《周頌·時邁》云:「載戢干戈。」餘皆見注。<注>「《禮記》」至「聚也」。○釋曰:云「禮記曰:秋之言{秋手},{秋手},斂也」者,《鄉飲酒義》文。云「春獵為齱A曭怴A以其聚人眾也」,「春獵為齱v,《釋天》文也。云「《詩》曰:屈此群丑」者,《魯頌·泮水》文。云「原隰裒矣」者,《小雅·常棣》文。云「《左傳》曰:以鳩其民」者,隱八年文。云「樓猶今言拘樓,聚也」者,以時驗而言也。   肅、齊、遄、速、亟、屢、數、迅,疾也。(《詩》曰:「仲山甫徂齊。」○遄音船。亟,欺冀切。數音朔。)   [疏]「肅齊」至「疾也」。○釋曰:皆謂急疾也。肅者,《召南·小星》云:「肅肅宵征。」毛傳云:「肅肅,疾貌。」齊者,壯疾也。遄者,《邶風·泉水》云:「遄臻於衛。」速者,《論語》云:「無慾速。」亟者(欺冀切),《論語》曰:「好從事而亟失時。」一雲亟(居力切)。《大雅·靈台》云:「匪亟其欲。」屢者,《小雅·巧言》云:「君子屢盟。」數者,《祭義》云:「祭不欲數。」迅者,疾走也。《論語》云:「迅雷風烈必變。」<注>「《詩》曰:仲山甫徂齊」。○釋曰:《大雅·c民》文。   {で榔、駿、肅、亟、遄,速也。(《詩》曰:「不{で榔故也。」駿猶迅速,亦疾也。○{で榔音昝。亟,居力切。)   [疏]「{で榔駿」至「速也」。○釋曰:速亦疾也。肅、亟、遄,轉相訓耳。駿者,猶迅也。《禮記·大傳》云:「逡奔走。」駿、逡音義同。鄭注云:「疾奔走,言勸事也。」<注>「詩曰:不{で榔故也」。○釋曰:《鄭風·遵大路》文。   壑、\亢\亢、滕、徵、隍、訇d,虛也。(壑,壑也。\亢\亢,謂\亢鬗]。隍,城池無水者。《方言》云:「訇d之言空也。」皆謂丘墟耳。滕,徵未詳。○\亢音坑。訇d音康。)   [疏]「壑\亢」至「虛也」。○釋曰:皆謂空虛也。壑者,壑也。《大雅·韓弈》云:「實墉實壑。」\亢\亢者,坎陷之虛也。但重言耳。隍者,城池無水者。《易》曰:「城復於隍。」訇d者,注引《方言》云:「康之言空也。」彼注云:「訇d窘,空貌。」亦丘墟之空無。《小雅·賓之初筵》云:「酌彼康爵。」鄭箋云:「康,虛也。」訇d、康音義同。   黎、庶、c、多、丑、師、旅,眾也。(皆見《詩》。)   [疏]「黎庶」至「眾也」。○釋曰:皆謂眾夥也。注云「皆見《詩》」者,《大雅·雲漢》云:「周餘黎民」、《靈台》云「庶民子來」、《c民》云「天生c民」、《周頌·載見》云「思皇多祜」、《大雅·綿》篇云「戎丑攸行」、《或樸》云「六師及之」、《小雅·采芑》云「振旅闐闐」之類是也。   洋、觀、裒、眾、那,多也。(《詩》曰:「薄言觀者。」又曰:「受福不那。」洋,溢,亦多貌。)   [疏]「洋觀」至「多也」。○釋曰:皆謂重多也。洋者,洋溢,亦多貌。《魯頌·f宮》云:「萬舞洋洋。」裒者,聚之多也。《易》曰:「君子以裒多益寡。」眾者,《周頌·臣工》云:「命我眾人。」<注>「詩曰」至「不那」。○釋曰「《詩》曰:薄言觀者」,《小雅·采綠》文。「又曰:受福不那」者,《桑扈》文。   流、差、柬,擇也。(皆選擇。見《詩》。○差音嚏C柬音簡。)   [疏]「流、差、柬,擇也」。○釋曰:皆選擇也。《周南·關雎》云:「左右流之。」《小雅·吉日》云:「既差我馬。」《邶風》云:「簡兮簡兮。」皆是也。簡、柬音義同。   戰、阨腄B震、驚、{難心}、竦、恐、坳芊A懼也。(《詩》曰:「不{難心}不竦。」坳邟Y懾也。○阨葹筑腄C{難心},女板切。恐,丘勇切。坳芊A之涉切。)   [疏]「戰阨腄v至「懼也」。○釋曰:皆惶怖也。《論語》曰:「使民戰慄。」《詩·秦風·黃鳥》云:「惴惴其阨腄C」《易》曰:「震來犬丑C」又曰:「驚遠而懼邇也。」《詩》云:「不{難心}不竦。」《月令》曰:「國時有恐。」《樂記》曰:「柔氣不懾。」是皆懼也。坳邟Y懾也。(注)「《詩》曰:不{難心}不竦」。○釋曰:《商頌·長髮》文也。   e、炕B虺頹、玄黃、劬勞、咎、b、<ば堇>、j、鰥、戮、<ば鼠>、<ば臠>、<ば裡>、癢、<ば氐>、疵、閔、逐、疚、堙B瘥、痱、<ば>、瘵、瘼、<ば齊>,病也。(虺頹、玄黃,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謂之馬疾,失其義也。《詩》曰:「生我劬勞。」《書》曰:「智藏鰥在。」相戮辱,亦可恥病也。今江東呼病曰瘵,東齊曰瘼。《禮記》曰:「親<ば齊>,色容不盛。」戮逐未詳,皆見《詩》。○e,普胡切。炕A音徒。虺音灰。b音悴。<ば堇>音勤。j音俞。<ば鼠>音鼠。<ば臠>,力專反。<ば裡>音裡。癢音羊。瘥,徂何切。痱音肥。<ば>音獺C瘵音債。<ば齊>,徂細切。)   [疏]「e炕v至「病也」。○釋曰:疾甚曰病。此皆病之通名耳。孫炎曰:「e,人疲不能行之病。」炕A馬疲不能進之病。虺B,馬罷不能升高之病。玄黃,馬更黃色之病。」然則虺B者病之狀,玄黃者病之變色。郭云:「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謂之馬病,失其義也。」蓋指孫炎不能弘通,故雲失其義也。咎者,罪病也。b者,《小雅·雨無正》云:「維躬是瘁。」b、瘁音義同。<ば堇>者,勞苦之病也。j者,《小雅·角弓》云:「交相為j。」戮者相戮辱,亦可恥病也。<ば鼠>及癢者,《小雅·正月》云:「<ば鼠>憂以癢。」《舍人》云:「疾、<ば臠>、<ば裡>、癢皆心憂憊之病也。」孫炎云:「<ば鼠>者,畏之病也。」<ば裡>者,《小雅·正月》云:「悠悠我裡。」<ば裡>、裡音義同。<ば氐>者,孫炎云:「滯之病也。」《小雅·白華》云:「俾我<ば氐>兮。」疵者,瑕釁小病也。閔者,《豳風·鴟L》云:「鬻子之閔斯。」逐者,《衛風·考鶠n云:「碩人之軸。」鄭箋云:「軸,病也。」軸與逐蓋今古字。郭氏未詳。疚者,《小雅·采薇》云:「憂心孔疚。」堛怴A《小雅·十月》云:「亦孔之堙C」瘥者,《節南山》云:「天方薦瘥。」痱者,《四月》云:「百卉具腓。」痱、腓音義同。<ば>者,《大雅·板》篇云:「下民卒<ば>。」瘵者,《大雅·瞻E》云:「士民其瘵。」瘼者,《大雅·桑柔》云:「瘼此下民。」餘皆見注。〈注〉「《詩》曰」至「見《詩》」。○釋曰:云「生我劬勞」者,《小雅·蓼莪》文。云「《書》曰:智藏鰥在」者,《周書·召誥》文。云「今江東呼病曰瘵」者,以時驗而言。云「東齊曰瘼」者,《方言》文。云「《禮記》曰:親<ば齊>,色容不盛」者,《玉藻》文。   恙、寫、悝、盱、繇、慘、恤、罹,憂也。(今人云無恙謂無憂也。寫,有憂者,思散寫也。《詩》曰:「悠悠我悝」,「雲何盱矣」。繇役亦為憂愁也。○悝音裡。盱音吁。繇音遙。)   [疏]「恙寫」至「憂也」。○釋曰:皆言憂愁也。恙者,《聘禮》云:「公問君,賓對公再拜。」鄭注云:「拜其無恙。」郭云:「今人云無恙謂無憂也。寫者有憂者,思散寫也。」《小雅·車犖》云:「我心寫兮。」繇者,繇役亦為憂愁。慘者,心憂也。恤者,《小雅·祈父》云:「胡轉予於恤。」罹者,《王風·兔爰》云:「逢此百罹。」〈注〉「詩曰」至「盱矣」。○釋曰:云「《詩》曰:悠悠我悝」者,《小雅·十月》文。「雲何盱矣」者,《卷耳》及《都人士》文也。   倫、}、邛、敕、勤、愉、庸、癉,勞也。(《詩》曰:「莫知我}。」維王之邛」,「哀我癉人」。《國語》曰:「無功庸者。」倫理事務以相約敕亦為勞。勞苦者多惰。愉今字或作窳,同。○},與世切。勞,力報切。)   [疏]「倫}」至「勞也」。○釋曰:皆謂勞苦也。倫者,理也,理治事務者必勞。}者,《廣雅》云:「苦也。」孫炎曰:「習事之勞也。」敕者,相約敕也,亦為勞苦。勤者,勞力也。《梓材》云:「既勤垣墉。」愉者,懶也。郭云:「勞苦者多惰。」愉今字或作窳,同。庸者,民功曰庸。癉者,《說文》云:「勞病也。」<注>「《詩》曰」至「庸者」。○釋曰:云「《詩》曰:莫知我}」者,《小雅·雨無正》文。云「維王之邛」者,《巧言》文。云「哀我憚人」者,《大東》文。云「《國語》曰:無功庸」者,案《晉語》:「韓獻子老,使公族穆子受事於朝,辭曰:『厲公之亂,無忌備公族不能使。臣聞之曰: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今無忌智不能匡居,使至於難,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韓宗?請退也。』固辭不立。悼公聞之,曰:『難,雖不能死,而能讓,不可不賞。』使掌公族大夫。」是其事也。   勞、來、強、事、謂、翦、l,勤也。(《詩》曰:「職勞不來。」自勉強者,亦勤力者。由事事,故為勤也。《詩》曰:「迨其謂之。」翦、l未詳。○來音賚。強,其丈切。)   [疏]「勞來」至「勤也」。○釋曰:皆謂勤勞也。勞、來者,以其有勤勞也。自勉強者,亦為勤。由能事事有功者,亦為勤。<注>「詩曰」至「謂之」。○釋曰:云「職勞不來」者,《小雅·大東》文。人以不被勞來者為不見勤,故《采薇》敘曰:「大杜以勤之。」即是勞來也。云「迨其謂之」者,《召南·⑶有梅》文也。   悠、傷、憂,思也。(皆感思也。○思,司嗣切。)   [疏]「悠、傷、憂,思也」。○釋曰:皆感思也。悠者,《秦風·渭陽》云:「悠悠我思。」傷者,《周南·卷耳》云:「維以不永傷。」憂者,愁思也。   懷、惟、慮、原、念、搳A思也。(《詩》曰:「搹p調饑。」○搨絲纂C)   [疏]「懷惟」至「思也」。○釋曰:皆思念也。《方言》云:「郁悠、懷、搳B惟、慮、原、念、靖、慎,思也。晉宋衛魯之間謂之郁悠。惟,凡思也。慮,謀思也。原,欲思也。念,常思也。東齊海岱之間曰靖,秦晉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或曰搳C」舍人曰:「搳A志而不得之思也。」<注>「《詩》曰:搹p調饑」。○釋曰:《周南·汝墳》文。   祿、祉、履、戩、祓、禧、惄﹛B祜,福也。(《詩》曰:「福履綏之」,「俾爾戩魽v,「祓祿康矣」。惄﹛B禧,《書傳》不見,其義未詳。○戩,子淺切。祓音廢。惄#絕窗C)   [疏]「祿祉」至「福也」。○釋曰:皆福i也。福祿對文則小異,散則祿亦福也。《商頌·玄鳥》云:「百祿是何。」鄭箋謂當擔負天之多福。祉者,繁多之福也。《周頌·烈文》云:「錫爾祉福。」祜者,《小雅·信南山》云:「受天之祜。」<注>「詩曰」至「康矣」。○釋曰:云「《詩》曰:福履綏之」者,《周南·コ木》文云「俾爾戩魽v者,《小雅·天保》文。云「祓祿康矣」者,《大雅·卷阿》文。   B、祀、祠、蒸、嘗、崶間A祭也。(《書》曰:「B於六宗。」餘者皆以為四時祭名也。○崶雁腕纂C)   [疏]「B祀」至「祭也」。○釋曰:皆祭之別名。祭,際也,人神交際。《說文》云:「從示、從又、從肉。嚏A手也。以手持肉。示,神所以祭也。」B者,《說文》云:「J祀也。」祀者,《說文》云:「祭無已也。」餘者四時祭名,疏具《釋天》。<注>「《書》曰:B於六宗」。○釋曰:《虞書·舜典》文。孔安國云:「精意以享謂之B。」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謂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   儼、恪、祗、翼、X、恭、欽、寅、式A敬也。(儼然,敬貌。《書》曰:「夙夜惟寅。」《詩》曰:「我孔成o。」X未詳。○恪,虛各切。X音因。式A而善切。)   [疏]「儼恪」至「敬也」。○釋曰:皆謂謹敬也。儼者,郭云:「儼然,敬貌。」《論語》云:「儼然人望而畏之。」恪者,心敬也。《周書·微子之命》云:「恪慎克孝。」祗者,《虞書·大禹謨》云:「祗承於帝。」翼者,小心之敬也。雲恭者,敬貌也。《大雅·桑柔》云:「溫溫恭人。」欽者,《堯典》云:「欽若昊天。」<注>「書曰」至「成o」。○釋曰:云「《書》曰:夙夜惟寅」者,《虞書·舜典》文。云「《詩》曰:我孔成o」者,《小雅·楚茨》文。   朝、旦、夙、晨、H,早也。(H亦明也。○H音俊。)   [疏]「朝旦」至「早也」。○釋曰:早者,《說文》云:「晨也。從日在甲上,十,古文甲字。」今即以不晚為早。朝者,《L風·數騿n云:「崇朝其雨。」毛傳云:「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為終朝。」旦者,《說文》云:「明也。從日在一上,一,地也。」《陳風·東門之x》云:「鴠鼎颾t。」夙者,《齊風·東方未明》云:「不夙則莫。」晨者,《說文》云:「晨,昧爽也。」《東方未明》云:「不能晨夜。」H亦明之早也。   [A145]、q、替、戾、﹛B止、l,待也。(《書》曰:「l我後。」今河北人語亦然。替、戾、〞怴A皆止也。止亦相待。○[A145]音須。q音士。#竣謘Cl,胡禮切。)   [疏]「[A145]q」至「待也」。○釋曰:皆相待也。[A145]者,《邶風·匏有苦葉》云:「E須我友。」q者,《齊風·著》篇云:「俟我於著乎而。」[A145]、須、q、俟音義同。替、戾、〞怴A郭云:「皆止也。止亦相待。」<注>「《書》曰:l我後」。○釋曰:《商書·太甲》文。   S、幾、T、殆,危也。(幾猶殆也。S、T未詳。○S音聿。T音哉。)   [疏]「S幾」至「危也」。○釋曰:皆危險也。《說文》云:「危,在高而懼。」幾者,幾猶殆也。《周書·顧命》云:「無以釗冒貢於非幾。」殆者,《小雅·節南山》云:「無小人殆。」   凱,汽也。(謂相摩近。○凱音祈。汽音蓋。)   [疏]「凱,汽也」。○釋曰:《說文》云:剴,摩也。郭讀凱為剴,云:「謂相摩近。」孫炎云:「汽,近也。」《大雅·民勞》云:「汽可小康。」鄭箋云:「汽,幾也。」反覆相訓,故汽得為幾也。昭二十年《左傳》亦引此《詩》。杜預云:「汽,期也。」然則期字雖別,皆是近義,言其近當如此。《史記》稱漢高祖欲廢大子,周昌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雖廢大子,臣期不奉詔。」言期者,意亦與此同也。   治、肆、古,故也。(治未詳。肆、古見《詩》、《書》。)   [疏]「治、肆、古,故也」。○釋曰:肆之為故,語更端辭也。《商書·湯誥》曰:「肆台小子。」古之為故,謂舊故也。《周頌·良耜》云:「續古之人。」   肆、故,今也。(肆既為故,又為今。今亦為故,故亦為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事例在下,而皆見《詩》。)   [疏]「肆、故,今也」。○釋曰:《詩·大雅·綿》篇云:「肆不殄厥慍。」毛傳云:「肆,故今也。」即以肆之一字為故今,因上起下之語。郭氏字別為義,云:「肆既為故,又為今。今亦為故,故亦為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事例在下。」在下者,謂在下文「徂、在,存也」注。   S、獺B祜、篤、╮B仍、膜鞢B埤、竺、腹,厚也。(頻仍、埤益、膜鬈瓷A皆重厚。6M,厚貌。餘皆見《詩》、《書》。○膜餼筋s。埤音卑。竺音篤。)   [疏]「S獺v至「厚也」。○釋曰:皆重厚也。S者,《周書·武成》云:「S信明義。」礙怴A誠之厚也。《大雅·桑柔》云:「逢天Ё瑹耤C」《小雅·天保》云:「俾爾單厚。」《周頌·昊天有成命》云:「單厥心。」皆訓厚也。獺BЁ獢B單音義同。祜者,福厚也。篤者,《周頌·維天之命》云:「曾孫篤之。」6M,厚貌。頻仍、埤益、膜鬈瓷A皆重厚。《釋天》云:「仍饑為薦。」《邶風北門》云:「政事一埤益我。」《小雅·節南山》云:「天子是毗。」又《采菽》云:「福祿蓖之。」膜鞢B毗、蓖音義同。腹者,《小雅·蓼莪》云:「出入腹我。」《月令》云:「水澤腹堅。」   載、謨、食、詐,偽也。(載者,言而不信。謨者,謀而不忠。《書》曰:「朕不食言。」)   [疏]「載謨」至「偽也」。○釋曰:皆虛偽也。郭云「載者,言而不信。謨者,謀而不忠」者,以載詁為言,謨為謀,今又為偽,故以為言而不信,謀而不忠,不信不忠,則是偽也。食者,孫炎曰:「食言之偽也。」哀二十五年《左傳》云:「孟武伯惡郭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然則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後終不行,前言則偽,故通謂偽言為食言。故此訓食為偽也。詐者,《方言》云:「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P曰膠,自關而東西或曰譎,或曰膠。詐,通語也。<注>「書曰:朕不食言」。○釋曰:《商書·湯誥》文。   話、猷、載、行、訛,言也。(《詩》曰:「慎爾出話。」猷者,道,道亦言也。《周禮》曰:「作盟詛之載。」今江東通謂語為行。世以妖言為訛。)   [疏]「話猷」至「言也」。○釋曰:皆謂言辭也。話者,善言也。孫炎曰:「善人之言也。」猷者,道也,道亦言也。載者,載於簡策之言也。郭云:「今江東通謂語為行世。以妖言為訛。」<注>「《詩》曰」至「之載」。○釋曰:云「《詩》曰:慎爾出話」者,《大雅·抑》篇文。云「《周禮》曰:作盟詛之載」者,《春官·詛祝職》文也。   遘、逢,遇也。(謂相遭遇。)遘、逢、遇,逆也。(轉復為相觸逆。)遘、逢、遇、逆,見也。(行而相值,即見。○遘音構。逆音悟。)   [疏]「遘逢」至「見也」。○釋曰:皆謂相遭遇、觸逆而相見也。《召南·草蟲》云:「亦既遘止。」《周書·洪範》云:「子孫其逢吉。」《鄭風·野有蔓草》云:「邂逅相遇。」轉復相訓三者又為相觸逆。遘、逢、遇、逆四者,皆行而相值之名。行而相值即見也,故又為見。   顯、昭、覲、釗、覿,見也。(顯、昭,明見也。《逸書》曰:「釗我周王。」○釗,之遙切。)   [疏]「顯昭」至「見也」。○釋曰:顯、昭,明見也。《周頌·敬之》云:「天維顯思。」又《時邁》云:「昭明有周。」覲、釗、覿也,皆下見上者。《曲禮》云:「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郊特牲》云:「不敢私覿。」○注「《逸書》曰:釗我周王」。○釋曰:不在今《尚書》之內,故曰逸。   監、瞻、臨、虷魽Bヌ、相,視也。(皆謂察視也。○監音鑒。虷鴙筆Q,┴音跳。)   [疏]「監瞻」至「視也」。○釋曰:皆謂察視也。《小雅·節南山》云:「何用不監。」又曰:「民具爾瞻。」《大雅·大明》云:「上帝臨女。」《文王·世子》云:「成王幼不能虷壒琚C」┴者,《考工記》云:「谻膠c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聘。」鄭注云:「┴,視也。聘,問也。眾來曰ヌ,特來曰聘。」相者,《小雅·小弁》云:「相彼投兔。」   鞠、蝷縑B溢,盈也。(《詩》曰:「降此鞠蝷縑v。)   [疏]「鞠、蝷縑B溢,盈也」。○釋曰:皆謂盈多。蝷興^、滿溢,皆盈多也。○注「《詩》曰:降此鞠蝷縑v。○釋曰:《小雅·節南山》文。毛傳云:「鞠,盈。蝷縑A訟也。」鄭箋云:「盈猶多也。」以盈者必多,故鄭轉雲盈猶多也。   孔、魄、哉、延、虛、無、之、言,間也。(孔穴、延、魄、虛、無皆有間隙。餘未詳。)   [疏]「孔魄」至「間也」。○釋曰:間謂間隙也。孔者,孔穴。《小雅·角弓》云:「如酌孔取。」魄者,形也,謂月之無光之處名魄也。《康誥》云:「惟三月哉生魄。」延者,今墓道也。虛、無者,空無所有也。是皆有間隙也。   瘞、幽、隱、匿、蔽、竄,微也。(微謂逃藏也。《左傳》曰:「其徒微之。」是也。○瘞,於計切。匿,女力切。)   [疏]「瘞幽」至「微也」。○釋曰:微謂逃藏也。瘞者,埋藏之微也。幽者,深微也。隱者,潛隱而微也。匿者,舍人曰:「藏之微也。」蔽者,覆障使微也。竄者,行之微也。是皆微昧不顯揚也。○注「《左傳》」至「是也」。○釋曰:案昭十七年傳云:楚白公勝作亂,殺子西、子期,葉公子高至,「遇箴尹因帥其屬將與白公,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國矣。棄德從賊,其可保乎?』乃從葉公。使與國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是也。   訖、徽、妥、懷、安、按、替、戾、底、廢、尼、定、曷、遏,止也。(妥者,坐也。懷者,至也。按,抑,按也。替、廢皆止住也。戾、底義見《詩》。《國語》曰:「戾久將底。」《孟子》曰:「行或尼之。」今以逆相止為遏。徽未詳。○妥,他果切。遏,烏曷切。)   [疏]「訖徽」至「止也」。○釋曰:皆謂止住也。訖者,終止也。妥者,坐止也。懷,至止也。安,休止也。按、抑、替、廢、皆止住也。《大雅》云:「以按徂旅。」《小雅》云:「勿替引之。」定者,靜止也。曷者,俗以抑止為曷。今以逆相止為遏。餘皆見注。○注「戾底」至「尼之」。○釋曰:云「戾、底義見《詩》」者,《小雅·采菽》云:「亦是戾矣。」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凡注言見《詩》,今《毛詩》無者,蓋在齊、魯、韓《詩》也。云「《國語》曰:戾久將底」也,案《晉語》云:「文公在翟十二年,狐偃曰:「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為榮,可以成事也。吾曰奔而易達,困而有資,休以擇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盍速行乎!」是其事也。云「《孟子》曰:行或尼之」者,案《孟子》:「魯平公將見孟子,嬖人臧倉止之。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於君,君為來見也,嬖人有臧倉沮君,君是以不來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是其事也。此云「行或尼之」者,所見本異,或傳寫誤。   豫、射,厭也。(《詩》曰:「服之無ю。」豫未詳。○射音亦。)   [疏]「豫、射,厭也」。○釋曰:謂厭倦也雲。○注「《詩》曰:服之無ю」。○釋曰:「詩曰」者,《周南·葛覃》文也。   烈、績,業也。(謂功業也。)   [疏]「烈、績,業也」。○釋曰:謂功業也。烈者,《周頌·執競》云:「無競維烈。」績者,《大雅·文王有聲》云:「維禹之績。」   績、勳,功也。(謂功勞也。)   [疏]「績、勳,功也」。○釋曰:謂功勞也。績者,《虞書·大禹謨》云:「嘉乃丕績。」勳者,案《周禮·司勳職》云:「王功曰勳。」鄭注云:「輔成王業若周公。」   功、績、質、登、平、明、考、就,成也。(功績皆有成。《詩》曰:「質爾民人。」《禮記》曰:「年鴗ㄤn。」《麇蝬ョn曰:「平者成也。」事有分明,亦成濟也。)   [疏]「功績」至「成也」。○釋曰:皆謂成濟也。勳、功、績、業皆有成也。事有分明亦成濟也。《舜典》云:「三載考績。」《周頌·敬之》云:「日就月將。」皆言成功也。○注「《詩》曰」至「成也」。○釋曰:云「《詩》曰:質爾民人」者,《大雅·抑》篇文。云「《禮記》曰:年鴗ㄤn」者,下《曲禮》文。云「《麇蝬ョn曰:平者成也」者,宣十五年文也。   梏、梗、較、癒B庭、道,直也。(梏、梗、較、癒B皆正直也。《詩》曰:「既庭且碩。」繒D無所屈。○梏音谷。較音角。癒A他頂切。)   [疏]「梏梗」至「直也」。○釋曰:梏、梗、較、竅狴羲膜]。庭,條直也。道者,繒D無所屈。○注「詩曰:既庭且碩」。○釋曰:《小雅·大田》文。   密、康,靜也。(皆安靜也。)   [疏]「密、康,靜也」。○釋曰:皆安靜也。《周頌·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大雅·生民》云:「不康B祀。」   豫、寧、綏、康、柔,安也。(皆見《詩》、《書》。)   [疏]「豫寧」至「安也」。○釋曰:皆安樂也。《大雅·板田》云:「不敢戲豫。」《虞書·大禹謨》云:「萬邦咸寧。」《商書·大甲》云:「撫綏萬邦。」《大雅·民勞》云:「汔可小康。」《虞書·舜典》云:「柔遠能邇。」   平、均、夷、弟,易也。(皆謂易直。)   [疏]「平均」至「易也」。○釋曰:易者不難也。和平、均一皆易直也。《周頌·天作》云:「岐有夷之行。」《大雅·蟆u》云:「豈弟君子。」   矢,弛也。(弛,放)弛,易也。(相延易。○矢、弛並音屍紙切。)   [疏]「矢弛」至「易也」。○釋曰:郭云:「弛,放也。」以弓釋弦曰弛,故云「弛,放」。《禮記·雜記》云:「一張一弛。」弛又為易,為相延易也。   希、寡、鮮,罕也。(罕亦希也。)鮮,寡也。(謂少。○鮮。息淺切。)   [疏]「希寡」至「寡也」。○釋曰:皆簡少之稱也。《論語》云:「希不失矣。」《易·說卦》云:「巽為寡發。」《大雅·篇》云:「鮮不為則。」郭云:「罕亦希也。」《鄭風·大叔於田》云:「叔發罕忌。」鮮又為寡。轉互相訓,皆謂希少爾。   酬、酢、侑,報也。(此通謂相報答,不主於飲酒。○酢音昨。)   [疏]「酬、酢、侑,報也」。○釋曰:皆相報答也。郭云「此通謂相報答,不主於飲酒」者,以飲酒之禮,主人酌酒於賓曰獻;賓既卒爵,洗而酌主人曰酢;主人既卒酢爵,又酌自飲,卒爵,復酌進賓曰酬。故說者以酬、酢主謂飲酒相報答。郭以《易·系辭》云「可與酬酢」,謂應對萬物也。《小雅·楚茨》云:「萬壽攸酢。」是神報主人也。故云「不主於飲酒」。侑者,案《公食大夫禮》賓三飯之後,云「公受宰夫束帛以侑」。注云:「束帛,十端帛也。侑猶勸也。主國君以為食賓慇勤之意,未至,復發幣以勸之,欲其深安賓也。」是侑者,主人所以報賓也。   毗劉,暴樂也。(謂樹木葉缺落,蔭疏爆樂,見《詩》。○暴音剝。樂音洛。)   [疏]「毗劉,暴樂也」。○釋曰:舍人曰:「毗劉,爆樂之意也。木枝葉稀疏不均,為爆樂。」郭云「謂樹葉缺落,蔭疏爆樂,見《詩》」者,《大雅·桑柔》云:「捋采其劉。」毛傳云:「劉,爆爍而希也。」是矣。   <冥見>{髟矛},E離也。(謂草木之叢茸翳{J會}也。E離即彌離,彌離猶蒙蘢耳。孫叔然字別為義,失矣。○<冥見>音陌。{髟矛}音蒙。)   [疏]「<冥見>{髟矛},E離也」。○釋曰:郭云:「謂草木之叢茸翳{J會}也。E離即彌離,彌離猶蒙蘢耳。孫叔然字別為義,失矣。」郭以時驗而為此解。孫氏每字各別為義,故雲失矣。   蠱、蝭獢B貳,疑也。(蠱惑有貳心者,皆疑也。《左傳》曰:「天命不蝭獢C○蝭甇絲吽窗^   [疏]「蠱、蝭獢B貳,疑也」。○釋曰:皆謂疑惑也。○注「蠱惑」至「不蝭獢v。○釋曰:云「蠱惑有貳心者皆疑也」者,案昭元年《左傳》:晉趙孟問於醫和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鴗妣艇蝚剪菕C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是蠱惑也。貳者,心疑不一也。《大雅·大明》云:「無貳爾心。」毛傳云:「無敢懷貳心也。」云「《左傳》曰:天命不蝭獢v者,哀十七年葉公子高辭也。   楨、翰、儀,E也。(《詩》曰:「維周之翰。」儀表亦體E也。)   [疏]「楨、翰、儀,E也」。○釋曰:舍人曰:「楨,正也,築牆所立兩木也。」翰所以當牆兩邊障土者也。《大雅·生民》云:「維周之楨。」又《崧高》云:「維周之翰。」儀表亦體E也。   弼、R、輔、比,ヮj也。(《書》曰:「天威R忱。」《易》曰:「比,輔也。」ヮj猶輔也。○R音匪。比,毗志切。ヮj音甫。)   [疏]「弼、R、輔、比,ヮj也」。○釋曰:ヮj猶輔也。弼者,《商書·說命》云:「夢帝賚子良弼。」R者,《周書·康誥》云:「天威R忱。」輔者,《商書·湯誓》云:「爾尚輔予一人。」比者,《易·比卦·彖》云:「比,輔也。」   疆、界、邊、衛、圉,垂也。(疆埸、竟界、邊旁、營衛、守圉,皆在外垂也。《左傳》曰:「聊以固吾圉也。」○圉音語。)   [疏]「疆界」至「垂也」。○釋曰:謂四垂也。郭云:「疆埸、竟界、邊旁、營衛、守圉皆在外垂也。舍人曰:「圉,拒邊垂也。」孫炎曰:「圉,國之四垂也。」○注「《左傳》曰:聊以固吾圉也」。○釋曰:隱十一年鄭伯辭也。   昌、敵、︹、應、丁,當也。(書曰:「禹拜昌言。」︹者,好與物相當值。)   [疏]「昌敵」至「當也」。○釋曰:皆相當也。昌者,言當也。敵者,仇匹相當也。文六年《左傳》曰:「敵惠敵怨。」︹者,好與物相當值。應者,對當也。《大雅·下武》云:「應侯順德。」丁者,《雲漢》云:「寧丁我躬。」○注「《書》曰:禹拜昌言」。○釋曰:《虞書·大禹謨》文。   虴腹B肩、搖、動、蠢、迪、ㄈ、厲,作也。(虴葭M,興作貌。蠢,動作。《公羊傳》曰:「ㄈ甚也。」《麇蝬ョn曰:「始厲樂矣。」肩見《書》。迪未詳。)   [疏]「虴葵荂v至「作也」。○釋曰:皆興作也。虴葭M,興作貌。莊公十一年《左傳》云:「禹湯罪已,其興也虴葭M。」肩者,勝任之作也。搖者,《考工記·矢人》云:「夾而搖之,以視其豐殺之節」也。動者,《商書·鹹有一德》云:「德惟一,動罔不吉。」蠢者,《鄉飲酒義》云:「春之為言蠢也。」ㄈ者,始作也。厲者,《方言》云:「厲、E,為也。甌越曰E,吳曰厲。」為亦作也。○注「《公羊》」至「樂矣」。○釋曰:云「《公羊傳》曰:ㄈ甚也」者,隱九年云:三月「庚辰,大雨雪。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ㄈ甚也」。云「《麇蝬ョn曰:矢厲樂矣」者,隱五年云:「九月,考仲子之宮。......初獻六羽,始僭樂矣。屍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諸侯皆用八佾。初獻六羽,始厲樂矣。」   茲、斯、咨、┼、已,此也。(┼、已皆方俗異語。○┼音紫。)   [疏]「茲斯」至「此也」。○釋曰:此者對彼之稱,言近在是也。茲者,《虞書·大禹謨》云:「念茲在茲。」斯者,《召南·殷其雷》云:「何斯違斯。」咨與茲同。┼、已與此皆音相近,故得為此也。郭云:「┼、已皆方俗異語。」   嗟、咨,黈t也。(今河北人云黈t歎。音兔U。○黈t音嗟。)   [疏]「嗟、咨,黈t也」。○釋曰:皆歎也。《周南·卷耳》云:「嗟我懷人。」《堯典》云:「疇咨,若時登庸。」郭云:「今河北人云黈t歎。」   閒、狎、串、貫,習也。(串,厭串;貫,貫豸j也,今俗語皆然。○串,五患切。貫音慣。)   [疏]「閒狎」至「習也」。○釋曰:皆便習也。莊二十二年《左傳》曰:「赦其不閒於教訓。」《曲禮》曰:「賢者狎而敬之。」《大雅·皇矣》云:「串夷載路。」《齊風·猗嗟》云:「射則貫兮。」皆是習也。郭云「串,厭串;貫,貫豸j也,今俗語皆然」者,當時晉時有此厭串、貫豸j之語,故以為證也。   曩、塵、佇、淹、留,久也。(塵垢、佇企、淹滯皆稽久。)   [疏]「曩塵」至「久也」。○釋曰:曩J、塵垢、佇企、淹滯、留止皆稽久也。通見《詩》、《書》。   逮、及、暨,與也。(《公羊傳》曰:「會及暨皆與也。」逮亦及也。)   [疏]「逮、及、暨,與也」。○釋曰:皆相親與也。○注「《公羊》」至「及也」。○釋曰:云「《公羊傳》曰:會及暨皆與也」者,隱元年文也。云「逮亦及也」者,《方言》文。   騭、假、格、陟、躋、登,升也。(《方言》曰:魯衛之間曰騭,梁益曰格。《禮記》曰:「夭王登遐。」《公羊傳》曰:「躋者何?升也。」○騭音質。假音遐。)   [疏]「騭假」至「升也」。○釋曰:皆謂升上。陟者,《周南·卷耳》云:「陟彼高岡。」餘見注。○注「《方言》」至「升也」。○釋曰:「《方言》曰」者,案彼云:「躡、郅(音質)、K(音企)、彳各、躋、潘間]音躍),登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曰躡,東齊海岱之間謂之躋,魯衛曰郅,梁益之間曰彳各,或曰K。」騭、郅,格、彳各,音義同。云「《禮記》曰:天王登遐」者,下《曲禮》文。云「《公羊傳》曰:躋者何?升也」者,文公二年文也。   揮、鶠B歇、涸,竭也。(《月令》曰:「無漉陂池。」《國語》曰:「水涸而成梁。」揮振去水亦為竭。歇,通語。○涸音鶴。)   [疏]「揮鶠v至「竭也」。○釋曰:皆謂竭盡也。揮者,郭云:「揮振去水亦為竭。」《曲禮》曰:「執玉器者弗揮。」是也。鶚Y漉也。郭云「歇,通語」,謂歇即歇之通語也。涸,水竭也。○注「《月令》」至「成梁」。○釋曰:云「《月令》云:無漉陂池」者,按《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無竭川澤,無漉陂池,無焚山林。」鄭注云:「順陽養物也。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云「《國語》曰:水涸而成梁」者,案《周語》: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楚。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王曰:「何故?」對曰:「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晛偃╳c室。』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野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舟梁,是廢先王之教也。」引之者,證涸為水竭。   穻琚B拭、刷,清也。(振訊、秅憳齱B掃刷,皆所以為J清。穻畯筑間C刷,所劣切。)   [疏]「穻琚B拭、刷,清也」。○釋曰:郭云:「振訊、秅憳齱B掃刷,皆所以為J清。」《禮記·喪大記》云:「穻琤峇y。」哀十四年《公羊傳》云:「反袂拭面。」《周禮·凌人職》云:「夏,頒冰掌事,秋,刷。」後鄭云:「秋涼冰不用,可以清除其室。」   鴻、昏、於、顯、間,代也。(鴻雁知運代。昏主代明,明亦代昏,顯即明也。間錯亦相代。於義未詳。○於音烏。間音澗。)   [疏]「鴻昏」至「代也」。○釋曰:皆謂更代也。云「鴻雁知運代」者,鴻雁之屬,九月而南,正月而北,是知其時運而更代南北也。云「昏主代明」者,釋經昏字也。日入後二刻半為昏,昏來則明往,故云「昏主代明」。云「明亦代昏」者,釋經顯也,顯即明也。云「間錯亦相代」者,謂間廁交錯亦相更代也。《儀禮·鄉飲酒》云:「乃間歌《魚麗》。」鄭注云:「間,代也。謂一歌則一吹。」是也。又《周頌·桓》篇云:「皇以間之。」   繶r、臗腹A饋也。(《國語》曰:「其妻繶r之。」○繶r音葉。臗葉絰銵C饋音匱。)   [疏]「繶r、臗腹A饋也」。○釋曰:繶r者以食遺與也。野食曰繶r。舍人曰:「臗腹A自家之野也。」○注「《國語》曰:其妻繶r之」。○釋曰:《晉語》云:臼季使,捨於冀野。冀缺耨,其妻繶r之,敬,相待如賓。從而問之,冀芮之子,與之歸。既覆命,而進之曰:「臣得賢人,敢以告。」是也。   遷、運,徙也。(今江東通言遷徙。)   [疏]「遷、運,徙也」。○釋曰:皆謂移徙也。《大雅·皇矣》云:「帝遷明德。」《易》曰:「日月運行。」郭云「今江東通言遷徙」者,時驗而言也。   秉、拱,執也。(兩手持為拱。)   [疏]「秉、拱,執也」。○釋曰:皆謂持執也。《周書·金f》云:「植璧秉唌C」郭云「兩手持為拱。」《老子》云:「雖有拱璧。」   謘B熙,興也。(《書》曰:「庶績鹹熙。」謒ㄐm周官》。○謘A許金切。)   [疏]「謘B熙,興也」。○釋曰:皆謂興作。郭云「《書》曰:庶績鹹熙」者,《虞書·舜典》文。云「謒ㄐm周官》」者,《周官》即《周禮》也。《笙師職》云:「大喪,謒隡祩飽C」鄭註:「謘A興也。」興謂作之。   衛、蹶、假,嘉也。(《詩》曰:「《假樂》,嘉成王也。」餘未詳。○蹶,居衛切。假音暇。)   [疏]「衛、蹶、假,嘉也」。○釋曰:謂嘉美也。郭云「《詩》曰:《假樂》嘉成王也」者,《大雅·假樂》篇敘也。   廢、稅、赦,捨也。(《詩》曰:「召伯所稅。」捨,放置。○捨音捨。)   [疏]「廢、稅、赦,捨也」。○釋曰:皆捨置也。廢者,宣八年《公羊傳》云:「廢其無聲者。」赦者,放置也。《虞書·舜典》云:「眚災肆赦。」郭云「《詩》曰:召伯所稅」者,《召南·甘棠》文也。   棲遲、憩、休、苦、[A090]、<鼻隸>、c,息也。(棲遲、游息也。苦勞者,宜止息。憩見《詩》。[A090]、<鼻隸>、c皆氣息貌。今東齊呼息為c也。○憩,去例切。[A090],苦怪切。<鼻隸>,詞戒切。c,許四切。)   [疏]「棲遲」至「息也」。○釋曰:皆止息也。舍人曰:棲耤A行步之息。郭云:「棲耤A游息也。」《陳風·衡門》云:「衡門之下,可以棲耤C」憩者,《召南·甘棠》云:「召伯所憩。」休者,止而息也。《周南·漢廣》云:「不可休息。」苦者,郭云:「苦勞者,宜止息。」[A090]、<鼻隸>、c者,郭云:「皆氣息貌。」案《方言》云:「糪均]消息)、喙、c,息也。周鄭宋沛之間曰糪均A自關而西、秦晉之間或曰喙,或曰糪均A東齊曰c。」故郭云「今東齊呼息為c也」。   供、峙、共,具也。(皆謂備具。○峙,直紀切。供音恭。)   [疏]「供、峙、共,具也」。○釋曰:皆謂備具也。供者,《論語》云:「子路共之。」供、共音義同。峙者,《周書·費誓》云:「峙乃糗糧。」《周頌·臣工》云:「└乃錢迭C」峙、└音義同。共者,《小雅·小u》云:「靖共爾位。」   邠Y、憐、惠,愛也。(邠Y,韓鄭語,今江東通呼為憐。○邠Y音某。)   [疏]「邠Y、憐、惠,愛也」。○釋曰:愛謂寵惜也。《方言》云:「憮(亡輔切)、邥a(音掩)、憐、牟,愛也。韓鄭曰憮,晉衛曰邥a,汝穎之間曰憐,宋魯之間曰牟,秦或曰憐。憐,通語也。」故郭云:「邠Y,韓鄭語,今江東通呼為憐。」邠Y、憮音義同。惠者,仁愛也。《邶·北風》云:「惠而好我。」   娠、蠢、震、{難心}、妯、騷、感、訛、蹶,動也。(娠猶震也。《詩》曰:「憂心且妯」,「無感我d兮」,「或寢或訛」。蠢、{難心}、騷、蹶皆搖動貌。○娠音振。妯音抽。)   [疏]「娠蠢」至「動也」。○釋曰:皆謂動作。娠者,《說文》云:「妊、娠,動也。」郭云「娠猶震也」者,以《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後緡方震。」皆謂有身為震,故云「娠猶震也」。蠢者,郭云:「蠢、{難心}、騷、蹶皆搖動貌。」《小雅·采芑》云:「蠢爾蠻荊。」震者,《大雅·常武》云:「震驚徐方。」{難心}者,恐動也。《商頌·長髮》云:「不{難心}不竦。」騷者,《大雅·常武》云:「徐方繹騷。」蹶者,《大雅·綿》篇云:「文王蹶厥生。」○注「《詩》曰」至「或訛」。○釋曰:云「《詩》曰:憂心且妯」者,《小雅·鼓鍾》文。云「無感我d兮」者,《周南·野有死楚n文。云「或寢或訛」者,《小雅·無羊》文。   覆、察、副,審也。(覆校、察視、副長皆所為審諦。)   [疏]「覆、察、副,審也」。○釋曰:郭云:「覆校、察視、副長皆所為審諦。」覆者,《月令·季春》云:「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察者,《周書·呂刑》云:「惟察惟法。」副者,次長之稱。   契、滅、殄,絕也。(今江東呼刻斷物為契斷。○契,苦結反。)   [疏]「契、滅、殄,絕也」。○釋曰:皆謂斷絕。契者,郭云:「今江東呼刻斷為契斷。」定九年《左傳》曰:「盡借邑人之車,契其軸。」杜注云:「契,刻也。」滅者,《小雅·正月》云:「寧或滅之。」殄者,《大雅·桑柔》云:「不殄心憂。」   郡、臻、仍、乃、侯,乃也。(乃即乃。餘未詳。)   [疏]「郡臻」至「乃也」。○釋曰:乃語辭也。乃、乃音義同。《大雅·綿》篇云:「乃慰乃止。」是也。   迪、繇、訓,道也。(義皆見《詩》、《書》。○繇音由。)   [疏]「迪、繇、訓,道也」。○釋曰:《虞書·大禹謨》曰:「惠迪吉。」《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義同。《周書·顧命》云:「命汝嗣訓。」   僉、鹹、胥,皆也。(東齊曰胥,見《方言》。○僉,七廉切。)   [疏]「僉、鹹、胥,皆也」。○釋曰:謂眾皆也。《舜典》云:「僉曰:『伯禹作司空。』」《商書》云:「鹹有一德。」郭云「東齊曰胥,見《方言》」者,案《方言》云:「僉、胥,皆也。自山而東、五國之郊曰僉,東魯曰胥。」是也。   育、孟、耆、艾、正、伯,長也。(育、養亦為長,正、伯皆官長。○長,丁丈反。)   [疏]「育孟」至「長也」。○釋曰:皆謂長上也。郭云:「育、養亦為長。」《邶·谷風》云:「既生既育。」鄭箋云:「育謂長老也。」孟,庶長也。又《周書·康誥》云:「王若曰孟侯。」孔安國云:「孟,長也,五侯之長。」耆、艾皆老長也。《曲禮》曰:「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正、伯皆官長。《大雅·雲漢》云:「以戾庶正。」《盤庚》云:「邦伯師長。」   艾,歷也。(長者多更歷。)   [疏]「艾,歷也」。○釋曰:艾又為歷。郭云:「長者多更歷。」   <廠禾>、秭、算,數也。(<廠禾>,<廠禾>數也。今以十億為秭。《論語》云:「何足算也。」○秭音姊。算音腄C)   [疏]「<廠禾>、秭、算,數也」。○釋曰:皆葝々]。郭云:「<廠禾>,<廠禾>數也。」推律所生之數。《虞書·大禹謨》云:「天之<廠禾>數在汝躬。」秭者,《周頌豐年》云:「萬億及秭。」毛傳云:「數億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郭云「今以十億為秭」者,以時驗而言也。○注「《論語》」至「算也」。○釋曰:案《論語》:「子貢問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鄭曰:「算,數也。」   歷,傅也。(傅近。○歷音<廠禾>)   [疏]「歷,傅也」。○釋曰:謂近傅也。隱十一年《左傳》云:「庚辰,傅於許。」   艾、歷、<膘>、胥,相也。(<膘>謂相視也。《公羊傳》曰:「胥盟者何?相盟也。」艾、歷未詳。○<膘>音脈。)   [疏]「艾歷」至「相也」。○釋曰:皆謂相共也。<膘>者,郭云:「<膘>謂相視也。」《說文》云:「<膘>,邪視也。」郭云「《公羊傳》曰:胥盟者何?相盟也」者,桓三年文。   嚏B亂、靖、神、弗、虳},治也。(《論語》曰:「予有亂臣十人。」虳},《書》敘作汨,音同耳。神,未詳。餘見《詩》、《書》。○虳}音骨。)   [疏]「懦獺v至「治也」。○注「《論語》」至「《詩》、《書》」。○釋曰:皆治理也。舍人曰:「亂,義之治也。」孫炎曰:「亂,治之理也。」云「《論語》曰:予有亂臣十人」者,《泰伯》篇文也。「虳},《書》敘作汨,音同耳」者,《虞書》敘云:「帝N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孔傳云:「汨,治。作,興也。言其治民之功興,故為《汨作》之篇,亡。」云「餘並見《詩》、《書》」者,《舜典》云:「有能俾嚏H」《小雅·菀柳》云:「俾予靖之。」《大雅·生民》云:「E厥豐草。」弗、E音義同。   頤、艾、育,養也。(汝穎梁宋之間曰艾,《方言》雲。)   [疏]「頤、艾、育,養也」。○釋曰:頤者,《易》曰:「頤貞吉。」育者,《易·無妄》:「像曰: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郭云「汝穎梁宋之間曰艾,《方言》雲」者,案《方言》云:「台、胎、陶、鞠,養也。晉衛燕趙曰台(音頤),陳楚韓鄭之間曰鞠,秦或曰陶,汝穎梁宋之間曰胎,或曰艾。」是也。   苳、渾、隕,墜也。(苳、渾皆水落貌。○苳,姑犬切。渾,故本切。)   [疏]「苳、渾、隕,墜也」。○釋曰:皆墜落也。郭云:「苳、渾皆水落貌。」《春秋》僖公十六年經云:「星隕如雨。」   際、接、鞢A捷也。(捷謂相接續也。○鞢A所甲切。)   [疏]「際、接、鞢A捷也」。○釋曰:郭云:「捷謂相接續也。」際者相會之捷也。」《左傳》曰:「爾未際也。」《小雅·菀柳》云:「無自瘵焉。」鄭箋云:「瘵,接也。」接者,《曾子問》云:「接祭而巳。」謂捷速而祭也。顒怚撓唌C   毖、神、溢,慎也。(神未詳。餘見《詩》、《書》。○毖音銗瓷^   [疏]「毖、神、溢,慎也」。○釋曰:謂謹慎也。毖者,《周官·洛誥》云:「夙夜毖祀。」溢者,舍人曰:「溢,行之慎。」《周頌·維天之命》云:「假以溢我。」故注云「見《詩》、《書》。」   郁陶、繇,喜也。(《孟子》曰:「郁陶思君。」《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即繇也。古今字耳。○繇音由。)   [疏]「郁陶、繇,喜也」。○釋曰:皆謂歡悅。郁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注「《孟子》」至「字耳」。○釋曰:云「《孟子》曰:郁陶思君」者,案《孟子》云:「像往入舜官,舜在床琴。曰:『郁陶思君爾。』忸怩。」趙氏注云:「像見舜生在床鼓琴,愕然,反辭曰:『我郁陶思君,故來。』爾,辭也。忸怩而慚,是其情也。」云「《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者,下《檀弓》文。鄭注云:「陶,郁陶也。詠,嘔也。猶當為搖聲之誤也。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云「猶即繇也,古今字耳」者,言《禮記》「猶」即此經「繇」也,古今字異耳。   馘、飩禲A獲也。(今以獲賊耳為馘,獲禾為飩禲C並見《詩》。○馘,古獲切。飩禲A才細切。)   [疏]「馘、飩禲A獲也」。○釋曰:皆謂克獲也。郭云「今以獲賊耳為馘」者,《大雅·皇矣》云:「攸馘安安。」毛傳云:「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魯頌·泮水》云:「在泮獻馘。」鄭箋云:「馘,所格者之左耳,皆謂臨陳格殺之,而取其耳也。」云「獲禾為飩禲v者,《小雅·大田》云:「此有不斂飩禲C」飩籅怴A禾之鋪而未束,故云「獲禾為飩禲v。是並見《詩》也。   阻、艱,難也。(皆險難。○難,乃旦切。)   [疏]「阻、艱,難也」。○釋曰:皆險難也。《秦風·蒹葭》云:「道阻且長。」《商書·說命》云:「非知之艱。」   剡、[B120],利也。(詩曰:「以我剡耜。」○剡,羊冉切。[B120]音略。)   [疏]「剡、[B120],利也」。○釋曰:皆耜之利也。《小雅·大田》云:「以我覃耜。」剡、覃音義同。《周頌·載芟》云:「有略其耜。」[B120]、略音義同。   允、任、壬,佞也。(《書》曰:「而難任人。」允信者,佞人似信。壬猶任也。○任,壬林切。)   [疏]「允、任、壬,佞也」。○釋曰:皆謂諂佞也。允,信也。佞人似信。任者,孫炎云:「似可任之佞也。」《虞書·舜典》云:「而難任人。」壬猶任也。《皋陶謨》云:「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俾、拼、抨,使也。(皆謂使令。見《詩》。)俾、拼、抨、使,從也。(四者又為隨從。○拼,北萌切。抨,烹。)   [疏]「俾、拼、抨,使也」至「從也」。○釋曰:皆謂使令、隨從也。郭云「見《詩》」者,《魯頌·f宮》云:「俾爾熾而昌。」《大雅·桑柔》云:「{J並}雲不逮。」拼、{J並}音義同,抨義亦同。此皆為使令也。俾、拼、抨、使四者又為隨從。   Щ腹B仍,因也。(皆謂因緣。○Щ葉袱齱C)   [疏]「Щ腹B仍,因也」。○釋曰:皆因緣也。《費誓》曰:「無敢寇攘。」鄭注云:「因其亡失曰攘。」Щ腹B攘音義同。施博士讀曰襄。《周書·君X》云:「襄我二人。」郭無明說,義得兩通。《論語》云:「仍舊貫。」   董、督,正也。(皆謂御正。)   [疏]「董、督,正也」。○釋曰:皆謂御正也。《虞書·大禹謨》云:「董之用威。」《春秋》僖公十二年《左傳》云:「謂督不忘。」   享,孝也。(享祀,孝道。)   [疏]「享,孝也」。○釋曰:享祀,孝道也。《小雅·南山》云:「享於祖考。」   珍、享,獻也。(珍物宜獻。《麇蝬ョn曰:「諸侯不享覲。」)   [疏]「珍、享,獻也」。○釋曰:致物於尊者曰獻。珍者,珍物宜獻也。享者,《周禮·大行人》云:「廟中將幣三享。」鄭司農云:「三享,三獻也。」郭云「《麇蝬ョn曰:諸侯不享覲」者,隱五年文。   縱、縮,亂也。(縱放、掣縮,皆亂法也。)   [疏]「縱、縮,亂也」。○釋曰:放縱、掣縮,皆亂法也。《大雅·民勞》云:「無縱詭隨。」   探、篡、俘,取也。(《書》曰:「俘厥寶玉。」篡者,奪取也。探者,摸取也。○探音貪。篡,初患切。俘音孚。)   [疏]「探、篡、俘,取也」。○釋曰:郭云:「探者,摸取也。篡者,奪取也。」李巡曰:「囚敵曰俘。伐執之曰取。」○注「書曰」至「取也」。○云「書曰:俘厥寶玉」者,《商書》敘云:「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輪峞A俘厥寶玉。」孔氏云:「俘,取也。」   徂、在,存也。(以徂為存,猶以亂為治,以曩為J,以故為今。此皆詁訓義有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疏]「徂、在,存也」。○釋曰:《鄭風·出其東門》:「匪我思且。」鄭箋云:「非我思存也。」徂、且音義同。在訓存者,常語也。上云:「徂,往也。」往則非存,故郭氏引類以曉人也。云「美惡不嫌同名」者,案隱七年《公羊傳》云:「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何休云:「若繼體君亦稱即位,繼弒君亦稱即位,皆有起文美惡不嫌同辭。」是也。若此篇往也、死也,亦稱徂,是惡也;存也,亦稱徂,是美也。各有其義,故稱「美惡不嫌同名」。   在、存、省、士,察也。(《書》曰:「在p璣玉衡。」士,理官,亦主聽察。存即在。)   [疏]「在存」至「察也」。○釋曰:謂審察也。《虞書·舜典》云:「在p璣玉衡,以齊七政。」存即在也。省謂視察。《論語》云:「吾日三省吾身。」士者,理獄之官,亦主聽察。《虞書·舜典》:「舜命皋陶云:汝作士。」   烈、氶A餘也。(晉衛之間曰櫱,陳鄭之間曰烈。○氶A五割反。)   [疏]「烈、氶A餘也」。○釋曰:謂遺餘也。《詩·大雅·雲漢》敘云:「宣王承厲王之烈。」李巡曰:「氶A槁木之遺也。」《商書·盤庚》云:「若顛木之有由櫱。」氶B櫱音義同。郭云「晉衛之間曰櫱,陳衛之間曰烈」者,《方言》文。   迓,迎也。(《公羊傳》曰:「跛者迓跛者。」)   [疏]「迓,迎也」。○釋曰:謂相逢迎也。○注「《公羊》」至「跛者」。○釋曰:云「《公羊傳》曰:跛者迓跛者」,此成二年傳文。案彼云:「晉克與臧孫許同時而聘於齊。蕭同侄子者,齊君之母也;踴於F而窺客,則客或跛或眇。於是使跛者迓跛者,眇者迓眇者。」是也。引之以證迓為迎也。宣三年《左傳》曰:「狂狡輅鄭人。」杜注云:「輅,迎也。」《周禮·秋官》有訝士,及《聘禮》云:「厥明,訝於館。」鄭注皆云:「訝,迎也。」《召南·鵲巢》云:「百兩御之。」鄭注云:「御,迎也。」字形雖別,音義實同。蓋以作非一人,致茲異也。當以迓為正字,餘皆假借。   元、良,首也。(《左傳》曰:「狄人歸先軫之元。」良,未聞。)   [疏]「元、良,首也」。○釋曰:謂頭首也。郭云「《左傳》曰:狄人歸先軫之元」者,僖三十三年,「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午,晉侯敗狄於箕。缺獲白狄子。先軫曰:『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是也。又證元為首。良,未詳。   薦、摯,臻也。(薦,進也。摯,至也。故皆為臻至也。○薦,曹練切。)   [疏]「薦、摯,臻也」。○釋曰:臻,至也。薦進、執摯皆所以表至也。   賡、揚,續也。(《書》曰:「乃賡載歌。」揚,未詳。○賡,古孟切。)   [疏]「賡、揚,續也」。○釋曰:謂相繼續也。郭云「《書》曰:乃賡載歌」者,《虞書·益稷》文。   x、埵M,祖也。(x,付也。付新死者於祖廟。埵M,毀廟主。○埵M音鬼。)   [疏]「x、埵M,祖也」。○釋曰:謂先祖也。說文云:「x,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也。」郭云:「x,付也,付新死者於祖廟。」《士虞記》云:「明日於其班x。」毀廟之主名埵M。   即,尼也。(即猶今也。尼者近也。《屍子》曰:「悅尼而來遠。」○尼,女乙切。)   [疏]「即,尼也」。○釋曰:尼,近也。言即今相近也。   尼,定也。(尼者止也,止亦定。)   [疏]「尼,定也」。○釋曰:尼詁為止,止即定。舍人曰:尼者私之定也。   邇、幾、桹峞A近也。(桹峞A親近也。○幾音機。桹峞A女乙切。)   [疏]「邇、幾、桹峞A近也」。○釋曰:皆謂殆近也。邇者,《鄭風·東門之絨獢n云:「其室則邇。」幾者,《聘義》曰:「日幾中而後禮成。」桹峈怴A郭云:「親近也。」《小雅·菀柳》云:「無自桹帣j。」   妥、安,坐也。(《禮記》曰:「妥而後傳命。」○妥,他可切。)   [疏]「妥、安,坐也」。○釋曰:妥定之坐也。○注「《禮記》」至「傳命」。○釋曰:云:「《禮記》曰:妥而後傳命」者,案《士相見禮》云:「凡言非對也,妥而後傳言。」鄭注云:「凡言,謂巳為君言事也。妥,安坐也。傳言,猶出言也。」此言「《禮記》曰:妥而後傳命」者,傳寫誤也。或所見本異。   貉、縮,綸也。(綸者繩也,謂牽縛縮貉之。今俗語亦然。○貉音陌。)   [疏]「貉、縮,綸也」。○釋曰:郭云:「縮者繩也,謂牽縛縮貉之。」今俗語亦然。」據時驗而言也。《大雅·綿》篇云:「其繩則直,縮板以載。」   貉、熔騿B安,定也。(皆靜定。見《詩》。○熔鰣結騿C)   [疏]「貉、熔騿B安,定也」。○釋曰:皆靜定也。《大雅·皇矣》云:「貊其德音。」毛傳云:「貉,靜也。」鄭箋云:「德應和曰貉。」熔鰝怴A《皇矣》又云:「求民之莫。」鄭箋云:「求民之定。」謂所歸就也。貉貊、熔鶷鰣絡q同。安者,《小雅·斯干》云:「乃安斯寢。」   伊,維也。(發語辭。)伊、維,侯也。(《詩》曰:「侯誰在矣。」互相訓。)   [疏]「伊維也」至「侯也」。○釋曰:皆發語辭。轉互相訓。《邶·谷風》云:「伊余來插C」《大雅·大明》云:「維此文王。」《小雅·六月》云:「侯誰在矣。」   時、鶠A是也。(《公羊傳》曰:「鶢茠怞鞳H是來也。」○鶩等菕C)   [疏]「時、鶠A是也」。○釋曰:是,此也。《秦風·駟[A164]》云:「奉時辰牡。」郭云「《公羊傳》曰:鶢茠怞鞳H是來也」者,案《春秋》桓五年「冬,州公如曹」。六年「春,正月,鶢荂v。《公羊傳》曰:「『鶢荂z者何?猶曰『是人來』也。」引之證鶿鬲O也。   卒、猷、假、輟,已也。(猷、假未詳。○卒,子恤切。輟,丁劣切。)   [疏]「卒猷」至「已也」。○釋曰:皆謂終已也。卒者,終盡之巳也。輟,止巳也。《論語》曰:「Z而不輟。」   求、酋、在、卒、就,終也。(《詩》曰:「嗣先公爾酋矣。」成就亦終也。其餘未詳。○酋,在由切。)   [疏]「求酋」至「終也」。○釋曰:皆謂終盡也。求者,《大雅·下武》云:「世德作求。」郭云「《詩》曰:嗣先公爾酋矣」者,《大雅·卷阿》文。卒者,《邶風·日月》云:「畜我不卒。」就者,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崩、薨、無祿、卒、徂落、殪,死也。(古者死亡,尊卑同稱耳,故《尚書》堯曰「徂落」,舜曰「陟方乃死」。○薨,呼弘切。殪,於計切。)   [疏]「崩薨」至「死也」。○釋曰:此皆死之別稱也。《曲禮》曰:「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鄭注云:「異死名也。為人褻其無知若猶不同然也。自上顛壞曰崩。薨,顛壞之聲。卒,終也。不祿,不終其祿。其之言澌也,精神澌盡也。又曰:「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鄭注云:「祿謂有德行,任為大夫、士而不為者,老而死,從大夫之稱;少而死,從士之稱。」此云「無祿」者,即彼之「不祿」也。但落者,李巡曰:「徂落,堯死之稱。」郭云:「古者死亡,尊卑同稱耳,故《尚書》堯曰徂落,舜曰陟方乃死」者,皆《虞書·舜典》文也。謂之徂落者,蓋徂為往也,言人命盡而往落者,若草木葉落也。殪者,案隱九年《左傳》云:「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杜注云:「殪,死也。」   ●卷三·釋言第二   [疏]釋曰:《說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則言者發於志而形於聲,所以文章於身者也。《論語》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左傳》趙簡子稱子太叔「遺我以九言」,皆以一句為一言也。《漢書》東方朔云「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則以一字為一言也。雖一句一字有異,要以今古方國殊別,學者莫能通,是以《方言》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是曰「釋言」。   殷、齊,中也。(《書》曰:「以殷仲春。」《釋地》曰:「堨酉籉{以南。」)   [疏]「殷、齊,中也」。○釋曰:殷、齊皆謂正中也。注「《書》曰:以殷仲春」者,《堯典》文。案彼云:「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孔安國以殷為正,中、正義同故也。云「《釋地》曰:堨酉籉{以南」者,彼注云:「堨芋A去也。齊,中也。」謂中州為齊州,是齊得為中也。   斯、蝳h,離也。(齊、陳曰斯。蝳h,見《詩》。○蝳h音侈。)   [疏]「斯、蝳h,離也」。○釋曰:斯,析。蝳h,張。皆分離也。孫炎曰:「斯,析之離。」郭云「齊、陳曰斯」者,《方言》文。《陳風·墓門》云:「斧以斯之。」是也。云「蝳h,見《詩》者,《小雅·巷伯》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鄭箋云:「因箕星之哆而又侈大之。」是也。蝳h、侈音義同。   謖、興,起也。(《禮記》曰:「屍謖。」○謖,所六切。)   [疏]「謖、興,起也」。○釋曰:謖、興皆作起也。注「《禮記》曰:屍謖」者,《祭統》文也。   還、復,返也。(○還音旋。)   [疏]「還、復,返也」。○釋曰:皆回返也。《春秋》書師還,又曰「至河乃復」之類是也。   宣、徇,彳扁也。(皆周彳扁也。○徇,辭峻切。)   [疏]「宣、徇,彳扁也」。○釋曰:皆周彳扁也。《大雅·江漢》云:「來旬來宣。」毛傳云:「旬,彳扁。」鄭箋云:「宣,彳扁。」是皆為周彳扁也。徇、旬音義同。   ㄞ、遽,傳也。(皆傳車驛馬之名。○ㄞ音日。傳,張戀切。)   [疏]「ㄞ、遽,傳也」。○釋曰:皆傳車驛馬之名。文十六年《左傳》曰:「楚子乘ㄞ會師於臨品。」又僖三十三年云:「使遽告於鄭。」又成五年曰:「晉侯以傳召伯宗。」是皆謂今驛也。   蒙、荒,奄也。(奄,奄覆也。皆見《詩》。)   [疏]「蒙、荒,奄也」。○釋曰:皆謂奄覆。《唐風》云:「葛生蒙楚。」孫炎曰:「荒大之奄。」《周南》云:「葛ダ荒之。」故郭云「皆見《詩》」。   告、謁,請也。(皆求請也。○告音谷。)   [疏]「告、謁,請也」。○釋曰:皆謂求請也。成二年《左傳》曰:克對齊侯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詩》敘云:「無險蟡眹p謁之心。」   肅、犒l,聲也。(《詩》曰:「肅犒l和鳴。」)   [疏]「肅、犒l,聲也」。○釋曰:和樂聲也。注「《詩》曰:肅犒l和鳴」者,《周頌·有聲》文也。   格、懷,來也。(《書》曰:「格,爾來庶。」懷,見《詩》。)   [疏]「格、懷,來也」。○釋曰:謂招來也。注「《書》曰:格,爾眾庶」者,《商書·湯誓》文也。云「懷,見《詩》」者,《周頌·時邁》云:「懷柔百神。」   畛、﹛A致也。(皆見《詩傳》。)   [疏]「畛、﹛A致也」。○釋曰:《曲禮》曰:「畛於鬼神。」昭元年《左傳》:「叔向日:☆S以德。」《周頌·武》篇云:「耆定爾功。」毛傳曰:「耆,致也。」王肅云:「致定其大功。」謂誅紂定天下。是毛讀耆為﹛A故注云「見《詩傳》」。   侈、怙,恃也。(今江東呼母為辿h,音是。)   [疏]「辿h、怙,恃也」。○釋曰:皆依恃也。郭云:「今江東呼母為辿h。」《小雅·蓼莪》云:「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是也。   律、唌A述也。(皆敘述也,方俗語耳。)   [疏]「律、唌A述也」。○釋曰:皆敘述也,方俗語異耳。律管所以述氣。啋怴A述行之也。《大雅·文王有聲》云「堎@有聲」之類是也。   俞、薄A然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薊怴A應也,亦為然。○蟑紫炕C)   [疏]「俞、薄A然也」。○釋曰:皆然應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內則》文也。薄A古答字,故為應也。   豫、臚,敘也。(皆陳敘也。)   [疏]「豫、臚,敘也」。○釋曰:皆陳敘也。事豫備者,亦有敘也。《漢書》云:「典客,秦官,大初元年更名大鴻臚。」韋昭曰:「鴻,大也。臚,陳敘也。以禮大陳敘賓客也。」又《莊子》云:「大儒臚傳。」是也。   庶幾,尚也。(《詩》曰:「不尚息焉。」)   [疏]「庶幾,尚也」。○釋曰:尚謂心所希望也。注「《詩》曰:不尚息焉」者,《小雅·菀柳》篇文也。鄭箋云:「尚,庶幾也。」以心所念尚即是庶幾,義相反覆,故引之。   觀、指,示也。(《國語》曰:「且觀之兵。」)   [疏]「觀、指,示也」。○釋曰:示謂呈見於人也。注「《國語》曰:且觀之兵」者,案《周語》:穆三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是也。《論語》曰:「指其掌。」謂舉當以示人也。   若、惠,順也。(《詩》曰:「惠然肯來。」)   [疏]「若、惠,順也」。○釋曰:「順,不逆也。」《書》「曰若稽古」,謂順考古道也。《詩·邶風·終風》云:「惠然肯然。」言有順心然後可來是也。   敖、迮L,傲也。(《禮記》曰:「無迮L,無敖。」傲,慢也。○傲,五報切。迮L,好吾切。)   [疏]「敖、迮L,傲也」。○釋曰:皆謂傲慢。《周頌·絲衣》云:「不吳不敖。」注「《禮記》曰:無迮L無傲」者,《投壺》文也。案彼云:「魯令弟子辭曰:『迮L,陰峞AンI立,章O言。ンI立、逾言有常爵。』」是也。   幼、鞠,稚也。(《書》曰:「不念鞠子哀。」)   [疏]「幼、鞠,稚也」。○釋曰:《方言》云:「稚,年小也。」《曲禮》曰:「幼子常視無誑。」《書》曰:「兄亦不念鞠子哀。」是皆謂年小也。「《書》曰」者,《周書·康誥》文也。   逸、愆,過也。(書曰:「汝則有逸罰。」○{侃言}音懋。)   [疏]「逸、愆,過也」。○釋曰:皆謂咎過也。注云「《書》曰:汝則有逸罰」者,案《商書·盤庚》云:「惟予一人有佚罰。」《費誓》云:「汝則有常刑。」無云「汝則有逸罰」者,師讀不同故也。或者其在今文乎?愆者,《左傳》曰「禮義不愆」之類是也。   疑、休,戾也。(戾,止也。疑者亦止。)   [疏]「疑、休,戾也」。○釋曰:戾,止也。《書》曰:「疑謀勿成。」《月令》云:「百工休是。」疑、休皆為止也。   疾、齊,壯也。(壯,壯事,謂速也。齊亦疾。)   [疏]「疾、齊,壯也」。○釋曰:急疾、齊整皆於事敏速︹壯也。   邟晼B褊,急也。(皆急狹。○邟晼A紀力切。褊,必淺切。)   [疏]「邟晼B褊,急也」。○釋曰:邟棡P亟同。《大雅·靈台》云:「經始勿亟。」《文王有聲》云:「匪棘其欲。」《禮記》引此詩作「匪革其猶」。革亦急也。邟晼B亟、棘、革,字雖異,音義同。《魏風·葛屨》云:「維是褊心。」又《廣雅》云:「邟晼A謹也。」褊,狹陋也。是皆急狹也。   貿、賈,市也。(《詩》曰:「抱布貿絲。」○賈音古。)   [疏]「貿、賈,市也」。○釋曰:謂市買賣物也。注「《詩》曰:抱布貿絲」者,《衛風·氓》篇文也。《大雅·瞻E》云「如賈三倍」也。   l、陋,隱也。(《禮記》曰:「l用席。」《書》曰:「揚側陋。」○l,符佛切。)   [疏]「l、陋,隱也」。○釋曰:皆幽隱也。注「《禮記》曰:l用席」者,案《有司徹》云:「有司官徹饋,饌於室中西北隅,南面,如饋之設,右幾,l用席。」是也。雲《禮記》者,誤也。云「《書》曰:揚側陋」者,《堯典》文也。   遏、<□筮>,逮也。(東齊曰遏,北燕曰<□筮>,皆相及逮。○<□筮>音誓。)   [疏]「遏、<□筮>,逮也」。○釋曰:逮謂相及也。注「東齊曰遏,北燕曰<□筮>」者,《方言》文也。   征、邁,行也。(《詩》曰:「王於出征。」邁亦行。)   [疏]「征、邁,行也」。○釋曰:皆出行也。注「《詩》曰:王於出征」者,《小雅·六月》文也。云「邁亦行」者,《詩》云:「周王於邁。」是也。   圮、敗,覆也。(謂毀覆。○圮,彼美反。)   [疏]「圮、敗,覆也」。○釋曰:圮毀、敗壞皆傾覆也。《書》曰:「祖乙圮於耿。」   薦、原,再也。(《易》曰:「水薦至。」今呼重蠶為<原蟲>。○薦音賤。)   [疏]「薦、原,再也」。○釋曰:皆重再也。孫炎云:「薦,草生之再也。」郭云「《易》曰:水薦至」者,《周易·坎卦》象辭也。云「今呼重蠶為<原蟲>」者,《周禮·夏官·馬質》云「禁原蠶」者是也。   撫、敉,撫也。(撫,愛撫也。敉義見《書》。○撫音武。)   [疏]「撫、敉,撫也」。○釋曰:皆憐撫也。《方言》云:「宋衛袕酗孜▼袚R曰撫。」故注云:「撫,愛撫也。」云「敉義見《書》」者,《大誥》云「予翼以於敉寧武圖功」之類是也。   蝓ㄐB膘D,瘠也。(齊人謂瘠瘦為膘D。○蝓ㄜ腋。膘D音求。)   [疏]「蝓ㄐB膘D,瘠也」。○釋曰:皆瘦瘠也。鄭玄《周禮注》云:「瘦,蝓ㄐC腐,敗。」郭云:「齊人謂瘠瘦為膘D。」   桄、D,充也。(皆充盛也。○D,俱永反。)   [疏]「桄、D,充也」。○釋曰:孫叔然本恍作光。《書》云:「光被四表。」《說文》雲D是火光也。是皆充盛也。   屢、桹峞A亟也。(親桹峈怚蝻ヾA亟亦數也。○亟,虛記切。)   [疏]「屢、桹峞A亟也」。○釋曰:亟猶數也。《詩·頌》曰:「屢豐年。」《左傳》曰:「諸夏親桹峞C」親桹峈怴A恩信必數。故注云:「親桹峈怚蝻ヾC」   靡、罔,無也。   [疏]「靡、罔,無也」。○釋曰:無,不有也。《詩》云:「靡神不舉。」《書》曰:「罔有攸赦。」皆是。   爽,差也。爽,忒也。(皆謂用心差錯,不專一。○差,初加切。)   [疏]「爽,差也。爽,忒也」。○釋曰:廣異言也。爽謂差錯,又為忒變。孫炎曰:「忒,變雜不一。」郭云:「皆謂用心差錯,不專一。」《詩·衛風》云:「女也不爽。」《大雅·瞻E》云:「鞫人忮忒。」   佴,貳也。(佴次為副貳。○佴,而志切。)   [疏]「佴,貳也」。○釋曰:佴,次也。次即副貳之義。   劑、翦,齊也。(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劑,即隨切。)   [疏]「劑、翦,齊也」。○釋曰:皆為齊截也。郭云:「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鏃。」   繲N、餾,稔也。(今呼{攸食}飯為繲N,繲N熟為餾。○繲N音分。餾,力又切。)   [疏]「繲N、餾,稔也」。○釋曰:稔,熟也。孫炎曰:「蒸之曰繲N,均之曰餾。」郭云:「今呼{攸食}飯為繲N,繲N熟為餾。」《說文》云:「繲N,一蒸米也」。「餾,飯氣流也。」然則蒸米謂之繲N,繲N必餾而熟之。故言「繲N、餾,稔也」。《大雅·蟆u》云:「可以簼b繷腄C」繲N、簼b音義同。   媵、將,送也。(《左傳》曰:「以媵秦穆姬。」《詩》曰:「遠於將之。」○媵,以正切。)   [疏]「媵、將,送也」。○釋曰:皆謂送行也。孫炎曰:「將行之送也。」注云「《左傳》曰:以媵秦穆姬」者,案僖五年晉「執虞公及其大夫並伯,以媵秦穆姬」。杜注云:「秦穆姬,晉獻公女。送女曰媵,以屈辱之。」云「《詩》曰:遠於將之」者,《邶風·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之詩也。   作、造,為也。   [疏]「作、造,為也」。○釋曰:謂營為也。皆見《鄭風·緇衣》篇。   {非食}、簬J,食也。(《方言》云:「陳楚之間相呼食為{非食}。」○{非食}音非。)   [疏]「{非食}、簬J,食也」。○釋曰:皆飯食也。注「《方言》云:陳楚之間相呼食為{非食}」者,案彼云:「{非食}、禰E,食也。陳楚之內相謁而食麥譋藩蚺坊非食},楚曰礞芊C凡陳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謁而餮或曰礞芊A或曰禰e。秦魯之際河陰之間曰簬獢]惡恨切)繵Z(五恨切)。此真秦語也。」《大雅·公劉》云:「乃裹簬J糧。」   鞫、究,窮也。(皆窮盡也。見《詩》。)   [疏]「鞫、究,窮也」。○釋曰:皆窮盡也。《大雅·雲漢》云:「鞫哉庶正。」《小雅·節南山》云:「以究王蝷縑C」   迣縑B矜、鹹,苦也。(迣縑A苦地也。可⑽匱扛怚蝔祗W。苦即大鹹。)   [疏]「迣縑B矜、鹹,苦也」。○釋曰:郭云「迣縑A苦地也」者,謂斥迣縞i煮鹽者。《左傳》曰:「表淳鹵。」云「可⑽匱扛怚蝔祗W」者,《小雅·鴻雁》云:「爰及⑽馱H。」鄭箋云:「可憐之人謂貧窮者,是辛苦之人也。」云「苦即大鹹」者,釋經之鹹也。鹹殊極必苦,故以鹹為苦也。   干、流,求也。(詩曰:「左右流之。」)   [疏]「干、流,求也」。○釋曰:皆求取也。《論語》云:「子張學干祿。」注「《詩》曰:左右流之」,《周南·關睢》文也。   流,覃也。覃,延也。(皆謂蔓延相被及。)   [疏]「流,覃也。覃,延也」。○釋曰:轉相解也。皆謂蔓延相被及,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周南》云:「葛之覃兮。」   佻,偷也。(謂苟且。○佻音挑。)   [疏]「佻,偷也」。○釋曰:《小雅·鹿鳴》云:「視民不迉。」是也。李巡曰:「佻,偷薄之偷。」郭云:「謂苟且。」《左傳》趙孟曰:「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杜注云:「言欲苟免目前,不能念長久。」是謂偷為苟且也。   潛,深也。潛、深,測也。(測亦水深之別名。)   [疏]「潛,深也。潛、深,測也」。○釋曰:轉相解也。《詩》曰:「潛雖伏矣。」是深矣。潛、深又為測。郭云:「測亦水深之別名。」   魽B鞠,生也。(《詩》曰:「鴢h異室。」)   [疏]「魽B鞠,生也」。○釋曰:皆生活也。注「《詩》曰:鴢h異室」者,《王風·大車》篇文也。《小雅·蓼莪》云:「母兮鞠我。」   啜,茹也。(啜者,拾食。○茹,如庶切。)   [疏]「啜,茹也。」○釋曰:《說文》云:「啜,嘗也。」郭云:「啜者,拾食。」《禮記·檀弓》云:「啜菽飲水。」《大雅·蒸民》云:「柔則茹之。」《方言》云:「茹,食也。吳越凡貪飲食者謂之茹。」   茹、虞,度也。(皆測度也。《詩》曰:「不可以茹。」○度音鐸。)   [疏]「茹、虞,度也」。○釋曰:皆謂測度也。注「《詩》曰:不可以茹」者,《邶·柏舟》文也。《左傳》曰:「備豫不虞。」   試、式,用也。(皆見《詩》、《書》。)   [疏]「試、式,用也」。○釋曰:皆任用也。注「皆見《詩》、《書》者,《小雅·大東》云:「百僚是試。」《雨無正》云:「庶曰式臧。」《商書·盤庚》云「今予將試以汝遷」,又云「式敷民德」之類是也。   誥、誓,謹也。(皆所以約勤謹戒眾。)   [疏]「誥、誓,謹也」。○釋曰:皆謹敕也。以大義諭眾謂之誥。集將士而戒之曰誓。《尚書》誥、誓之篇是也。故郭云:「皆所以約勤謹戒眾也。」   競、逐,︹也。(皆自勉︹。○︹,巨丈反。)   [疏]「競、逐,︹也」。○釋曰:皆自勉︹也。《大雅·抑》篇云:「無競維人。」馳逐者亦︹梁也。   御、圉,禁也。(禁制。)   [疏]「御、圉,禁也」。○釋曰:皆謂禁制。《小雅·棠棣》云:「外御其務。」養馬曰圉,亦所以禁制。故皆為禁也。   室、,塞也。(謂塞孔穴。○窒,豬乙切。)   [疏]「窒、,塞也」。○釋曰:皆謂堙塞孔穴。《豳·七月》云:「穹窒熏鼠。」《大宗伯》云:「以旍H祭山林川澤。」是其類也。   黼、黻,彰也。(黼文如斧,黻文如兩已相背。○黼音甫。黻音弗。)   [疏]「黼、黻,彰也」。○釋曰:彰,明也。言文わ著明也。注「黼文如斧,黻文如兩已相背」者,《考工記》云:「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釋器》云:「斧謂之黼。」蓋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謂以青黑線剌繡為兩已字相背。黼取能斷,黻取善惡相背。   膺、身,親也。(謂躬親。)   [疏]「膺、身,親也」。○釋曰:服膺、身先皆謂躬親也。   愷悌,發也。(發,發行也。《詩》曰:「齊子愷悌。」)   [疏]「愷悌,發也」。○釋曰:謂發明而行也。注「《詩》曰:齊子愷悌」者,《齊風·載驅》篇文也。毛傳云:「言文姜於是樂易然。」鄭箋云:「此愷悌猶言發夕也。」豈,讀當為礡C弟,古文《尚書》以弟為圉。圉,明也。然則郭云「發,發行也」,是用鄭箋為說。   髦士,官也。(取俊士,令居官。)   [疏]「髦士,官也」。○釋曰:下士髦俊也。士者,男子之人大號。言取俊士令居官也。《大雅·或樸》云:「髦士攸宜。」是也。   鞳A農夫也。(今之嗇夫是也。○颻筍T。)   [疏]「鞳A農夫也」。○釋曰:田鞳A一曰農夫。孫炎曰:「農夫,田官也。」皆謂主田大夫也。《小雅·甫田》云:「田韟亶腄C」鄭箋云:「田韞q嗇,今之嗇夫也。」此注云「今之嗇夫是也」。然則田鞳A田官,在田司主稼穡,故謂之司嗇。漢及東晉亦有此官,謂之嗇夫。故鄭、郭皆雲今之嗇夫也。   蓋、割,裂也。(蓋,未詳。)   [疏]「蓋、割,裂也」。○釋曰:割謂以刀裂之也。   邕、支,載也。(皆方俗語,亦未詳。)   [疏]「邕、支,載也」。○釋曰:謝氏云:「邕,字又作擁。」釋云:「擁者,護之載。」郭云「皆方俗語,亦未詳」。   蝡娃荂A累也。(以事相屬累為蝡娃荂C○蝡哄A竹睡切。累,劣偽切。諉,女蝡咫薄C)   [疏]「蝡娃荂A累也」。○釋曰:謂相累及也。孫炎曰:「楚人曰蝡哄A秦人曰諉。」郭云:「以事相屬累為蝡娃荂C」   漠、察,清也。(皆清明。)   [疏]「漠、察,清也」。○釋曰:樊光云:「漠然,清貌。察,明也。」是皆清明也。   庇、庥,蔭也。(今俗語呼樹蔭為庥。)   [疏]「庇、庥,蔭也」。○釋曰:舍人曰:「庇,蔽也。庥,依止也。」郭云:「今俗語呼樹蔭為庥。」又七年《左傳》云:「葛ダ猶能庇其本根。」   魽B履,祿也。(《書》曰:「既富方魽C」《詩》曰:「福履將之。」)   [疏]「魽B履,祿也」。○釋曰:皆福祿也。《孝經援神契》云:「祿者,錄也。取上所以敬錄接下,下所以敬錄事上。」注「《書》云:既富方魽v者,《洪範》文。云「《詩》曰:福履將之」者,《周南·コ木》文也。   履,禮也。(禮可以履行,見《易》。)   [疏]「履,禮也」。○釋曰:履又為禮也。注「禮可以履行,見《易》」者,《敘卦》云:「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韓康伯云:「履者,禮也。」   隱,占也。(隱度。)   [疏]「隱,占也」。○釋曰:占者,視兆以知吉凶也。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   逆,迎也。   [疏]「逆,迎也」。○釋曰:謂迎迓。《周書·顧命》云:「逆子釗於南門之外。」   プ,曾也。(發語辭。見《詩》。○プ音慘。)   [疏]「プ,曾也」。○釋曰:プ猶言曾也。曾,則也。皆發語辭。郭云「見《詩》」者,《小雅·節南山》云「プ莫懲嗟」、《衛風·河廣》云「曾不崇朝」之類是也。   增,益也。(今江東通言增。)   [疏]「增,益也」。○釋曰:謂饒益也。郭云:「今江東通言增。」   窶,貧也。(謂貧陋。○窶求矩切)   [疏]「窶,貧也」。○釋曰:窶者,無禮也。貧者,無財也。由其無財以為禮。郭云:「謂貧陋。」《邶風·北門》云:「終窶且貧。」   薄A隱也。(謂隱蔽。○蟑絲R。)   [疏]「薄A隱也」。○釋曰:鍵h即隱蔽也。   ㄊ,漕隊]。(嗚漕項u氣,皆見《詩》。○ㄊ音愛。漕間A烏合切。)   [疏]「ㄊ,漕隊]」。○釋曰:孫炎曰:「心漕隊]。」郭云:「嗚漕項u氣,皆見《詩》。」《大雅·桑柔》云:「亦孔之ㄊ。」是也。   基,經也。(基業所以自經營。)基,設也。(亦為造設。)   [疏]「基,經也。基,設也。」○釋曰:基,牆下土也。又詁為始作事,謀始必經綸也。郭云:「基業所以自經營。」又為造設。   祺,祥也。(謂徵祥。)祺,吉也。(祥吉之先見。)   [疏]「祺,祥也。祺,吉也。」○釋曰:舍人曰:「祺福之祥,謂徵祥也。」祥即吉之先見者也,故又為吉。《大雅·行韋》云:「壽考維祺。」   兆,域也。(謂塋界。)   [疏]「兆,域也」。○釋曰:謂塋墓界域也。《孝經》曰:「卜其宅兆。」《廣雅》云:「兆,葬地也。」《士喪禮》云:「筮宅,塚人營之。」鄭注云:「宅,葬居也。」然則筮得吉兆,經營之以為界域也。   肇,敏也。(《書》曰:「肇牽車牛。」)   [疏]「肇,敏也」。○釋曰:謂敏疾也。「《書》曰:肇牽車牛」者,《周書·酒誥》文也。   挾,藏也。(今江東通言挾。○挾音葉。)   [疏]「挾,藏也」。○釋曰:謂隱藏物也。郭云:「今江東通言挾。」《史記》:「秦有挾書之律。」   浹,徹也。(謂X徹。○浹音接。)   [疏]「浹,徹也」。○釋曰:言潤澤浹洽,相X徹也。   替,廢也。替,滅也。(亦為滅絕。)   [疏]「替,廢也。替,滅也」。○釋曰:替謂廢已也。《小雅·楚茨》云:「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是也。替又為絕滅。   速,徵也。徵,召也。(《易》曰:「不速之客。」)   [疏]「速,徵也。徵,召也」。○釋曰:轉相解也,皆謂呼召。注「《易》曰:不速之客」者,《需卦·上六》爻辭也。   琛,寶也。(《詩》曰:「來獻其琛。」○琛,敷金切。)   [疏]「琛,寶也」。○釋曰:謂珍寶也。舍人曰:「美寶曰琛。」注「《詩》曰:來獻其琛」者,《魯頌·泮水》文也。   探,試也。(刺探嘗試。)   [疏]「探,試也」。○釋曰:試謂嘗之也。《論語》云:「見不善如探湯。」郭云:「刺探嘗試。」   髦,選也。(俊士之選。)髦,俊也。(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   [疏]「髦,選也。髦,俊也」。○釋曰:廣異言也。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借譬為名焉。故郭云:「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   俾,職也。(使供職。)   [疏]「俾,職也」。○釋曰:俾詁為使言,任使供職也。   紕,飾也。(謂緣飾,見《詩》。○紕音備。)   [疏]「紕,飾也」。○釋曰:「謂緣飾,見《詩》」者,《L風·干旄》云:「素絲紕之。」是也。   凌,栗也。(凌坴M戰慄。○凌音凌。)栗,憭]。(戰慄者憂憛C)   [疏]「凌,栗也。栗,憭]」。○釋曰:轉相解也。《埤蒼》云:凌,栗也。郭云:「凌坴M戰慄」,則凌、坉絡q同。栗又為憛C郭云:「戰慄者憂憛C」《秦風·黃鳥》云:「惴惴其栗。」   蠲,明也。(蠲,清明貌)茅,明也。(《左傳》曰:「前茅慮無。」)明,朗也。   [疏]「蠲明」至「朗也」。○釋曰:郭云:「蠲,清明貌。」樊光云:「蠲除垢穢,使令清明。」茅亦明也。舍人曰:「茅昧之明也。」「《左傳》云:前茅慮無」者,宣十二年傳文也。杜註:「慮無,如今軍行前有斥候伏,皆持以絳及白為幡,見騎賊舉絳幡,見步賊舉白幡,備慮有無也。茅,明也。」或曰:時楚以茅為旌識,明即融朗也。   猷,圖也。(《周官》曰「以猷鬼神祇」,謂圖畫。)猷,若也。(《詩》曰:「實命不猷。」)   [疏]「猷,圖也。猷,若也」。○釋曰:猷謂圖畫,又為若,若,如也。《周禮》曰「以猷鬼神祇」者,《春宮》「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猷鬼神示之居,辯其名物」是也。「《詩》曰:實命不猷」者,《召南·小星》文也。   牷A舉也。(《書》曰:「珘舅遄C」)   [疏]「牷A舉也」。○釋曰:謂興舉也。注「珘舅遄v者,《周書·牧誓》文也。   牷A好也。(物狺H意亦為好。)   [疏]「牷A好也」。○釋曰:謂好物。郭云:「物狺H意亦為好。」   坎、律,銓也。(《易·坎卦》主法。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   [疏]「坎、律,銓也」。○釋曰:謂銓量也。樊光曰:「坎,水也。」水性平,律亦平,銓亦平。郭云「《易·坎卦》主法」者,《說卦》云:「坎為水,水平,故主法。」云「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者,《白虎通》云:「水之為言准也。」《律歷志》云:「繩直生准,准正則平衡而鈞權矣。」又曰:「權衡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鈞物平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兩者,兩黃鐘律之重。」是「法律皆所以銓量輕重」也。   矢,誓也。(相約誓。)   [疏]「矢,誓也」。○釋曰:相約誓也。《L·柏舟》云:「之死矢靡它。」   舫,舟也。(並兩船。)   [疏]「舫,舟也」。○釋曰:謂並兩船。《釋水》曰:「大夫方舟。」   泳,游也。(潛行遊水﹛C)   [疏]「泳,游也」。○釋曰:謂潛行遊水﹞]。《邶·谷風》云:「泳之遊之。」   迨,及也。(東齊曰迨。)   [疏]「迨,及也」。○釋曰:謂相及也。注「東齊曰迨」者,《方言》文也。   冥,幼也。(幼稚者冥昧。)   [疏]「冥,幼也」。○釋曰:謂幼少也。郭云:「幼稚者冥昧。」《小雅·斯干》云:「噦噦其冥。」   降,下也。   [疏]「降,下也」。○釋曰:《召南·草蟲》云:「我心則降。」   傭,均也。(齊等。○傭,敕容切。)   [疏]「傭,均也」。○釋曰:謂齊等也。《小雅·節南山》云:「昊天不傭。」   強,暴也。(︹梁凌暴。)   [疏]「強,暴也」。○釋曰:︹梁者,好凌暴於物。《詩》敘云:「︹暴之男。」   {で兆},肆也。(輕{で兆}者,好放肆。)肆,力也。(肆,極力。)   [疏]「{で兆},肆也。肆,力也」。○釋曰:{で兆},輕也。肆,放也。輕{で兆}者,好放肆。肆又為極力。   俅,戴也。(《詩》曰:「載弁俅俅。」)   [疏]「俅,戴也」。○釋曰:謂頭戴也。注「《詩》曰:載弁俅俅」者,《周頌·絲衣》文也。   瘞,幽也。(幽亦也。)   [疏]「瘞,幽也」。○釋曰:皆謂藏。   陛Aㄓ]。(毛骨狴H為ㄐC○鬼肅驉Cㄜ筏p。)   [疏]「陛Aㄓ]」。○釋曰:毛骨狴H為ㄐC舍人曰:「倏蚺ㄓ]。胡人續羊毛而作衣。」然則ㄙ怴A織毛為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馬之帶鞅也。   烘,燎也。(燒燎。)賑ヾA誚c也。(今之三隅灶。見《詩》。○燎音料。賑ヾA市針切。誚c,頃。)   [疏]「烘,燎也。賑ヾA誚c也」。○釋曰:舍人曰:「烘,以火燎也。賑ヾA誚c灶也。」郭云:烘謂燒燎;賑ヾA今之三隅灶也。然則誚c者,無釜之灶,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為此灶上以然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注云「見《詩》」者,《小雅·白華》云:「樵彼桑薪,E烘於賑ヾC」是也。   陪,朝也。(陪位為朝。)   [疏]「陪,朝也」。○釋曰:臣見君曰朝,朝之列位必陪重。是「陪位為朝」也。   康,苛也。(謂苛刻。○苛音何。)   [疏]「康,苛也」。○釋曰:注「謂苛刻」,案苛者毒草名,為政刻急者取譬焉。《禮記》孔子曰:「苛政猛於虎。」苛名康者,以康安也。苛刻者心安之。《左傳》曰:「州吁阻兵而安忍」,其類也。   樊,藩也。(謂藩籬。)   [疏]「樊,藩也」。○釋曰:孫炎曰:「樊圃之藩也。」郭曰:「謂藩籬。」藩以細木為之。《齊風·東方未明》云:「折柳樊圃。」《小雅·青蠅》云:「營營青蠅,止於榛。」毛傳云:「棘榛所以為藩。」是也。   賦,量也。(賦稅所以評量。)   [疏]「賦,量也」。○釋曰:謂賦稅也。郭云:「賦稅所以評量。」《方言》云:「平均,賦也。燕之北鄙,東齊北郊,凡相賦斂謂之平均。」是評量也。   峈齱A糧也。(今江東通言峈齱C)   [疏]「峈齱A糧也」。○釋曰:謂峈灟馱]。郭云:「今江東通言峈齱C」《王制》云:「五十異峈齱C」   庶,侈也。(庶者眾多為奢侈。)庶,幸也。(庶幾僥ワ砥C)   [疏]「庶,侈也。庶,幸也」。○釋曰:富庶者多奢侈。郭云:「庶者眾多為奢侈。」《書》曰:「祿不期侈。」庶又為幸望。郭云:「庶幾僥ワ砥C」僥者,求見親御也。幸與ワ秦q用之。   築,拾也。(謂拾掇。○築音竹。)   [疏]「築,拾也」。○釋曰:拾謂拾掇。《金f》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馬融云:「起其木,拾其禾。」   奘,駔也。(今江東呼大為駔,駔猶粗也。○奘,徂朗切。駔音租。)   [疏]「奘,駔也」。○釋曰:皆謂大也。秦晉謂大為奘。郭云:「今江東呼大為駔,駔猶粗也。」   集,會也。   [疏]「集,會也」。○釋曰:《說文》云:集若「群鳥在林木之上」,故曰集,指事也。故經典通謂聚會為集。   舫,苭I也。(水中[B18C]筏。○苭I音孚。)   [疏]「舫,苭I也」。○釋曰:孫炎曰:「舫,水中為苭I筏也。」郭云:「水中[B18C]筏。」《方言》云:「苭I謂之[B18C]。[B18C]謂之筏。筏,秦晉之通語也。」《周南·漢廣》云:「不可方思。」《論語》云:「乘桴浮於海。」注云:「桴,編竹木,大曰伐,小曰桴。」是也。舫、方、苭I、桴音義同。   洵,均也。(謂調均。)洵,龕也。(未詳。)   [疏]「洵,均也。洵,龕也」。○釋曰:李巡曰:「洵,遍之均也。」郭云:「謂調均。」《大雅·桑柔》云:「苑彼桑柔,其下侯旬。」毛傳云:「旬言陰均也。」然則洵、旬音義同。洵又為龕,未詳。   逮,N也。(今荊楚人皆雲M。○N音沓。)   [疏]「逮,M也」。○釋曰:亦謂相及,方俗語異耳。郭云:「今荊楚人皆雲N。」   是,則也。(是事可法則。)   [疏]「是,則也」。○釋曰:是不非,則法效也。郭云「是事可法則」,言不非之事,乃可為人法則。   畫,形也。(畫者為形象。○畫音[B118]。)   [疏]「畫,形也」。○釋曰:郭云:「畫者為形象。」《考工記》云:「畫繢之事,......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是畫者為形象也。   賑,富也。(謂隱賑富有。○賑,之忍反。)   [疏]「賑,富也」。○釋曰:皆豐財也。郭云:「謂隱賑富有。」   局,分也。(謂分部。○分,部問切。)   [疏]「局,分也」。○釋曰:成十六年《左傳》云:「離局,奸也。」杜注云:「遠其部曲為離局。」   侄禲A怒也。(《詩》曰:「天之方侄禲C」音薺。)   [疏]「侄禲A怒也」。○釋曰:舍人曰:「侄禲A怒聲也。」郭云「《詩》曰:天之方侄禲v者,《大雅·版》篇文也。   Дx,聲也。(謂聲音。○Дx音屑。)   [疏]「Дx,聲也」。○釋曰:郭云:「謂聲音。」言聲音ДxДx然也。   葵,揆也。(《詩》曰:「天子葵之。」)揆,度也。(商度。○度,徒各切。)   [疏]「葵,揆也。揆,度也」。○釋曰:轉相解也。皆謂商度法。「《詩》曰:天子葵之」者,《小雅·采菽》文也。《L風·定之方中》云:「揆之以日。」   逮,及也。   [疏]「逮,及也」。○釋曰:亦謂相及也。《大雅·桑柔》云:「{J並}雲不逮。」   搳A饑也。(搧M饑意)   [疏]「搳A饑也」。○釋曰:李巡云:「搳A宿不食之饑也。」郭云:「搧M饑意。」《周南·汝憿n云:「搹p調饑。」毛傳云:「搳A饑意也。」鄭箋釋云:「搳A思也。」然則搕妞偽V本為思耳。但饑之思食,意又搧M,故又以為饑。搰O饑之意,非饑之狀。故郭及毛傳皆言「饑意」。鄭箋以為思,義相接成也。   腹A重也。(謂厚重,見《左傳》。○腹A之忍切。)   [疏]「腹A重也」。○釋曰:「謂厚重,見《左傳》」者,隱三年衛大夫石釧鶪瞗G「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葵怴A鮮矣。」杜注云:「如此者少也。降其身則必恨,恨則思亂,不能自安自重。」是也。   獵,虐也。(凌獵暴虐。)   [疏]「獵,虐也」。○釋曰:⑽m謂從禽也必暴害於物,故雲虐。郭云:「凌獵暴虐。」   土,田也。(別二名。)   [疏]「土,田也」。○釋曰:別地之二名也。《白虎通》云:「中央者土,土主吐捨萬物,上之為言吐也。」《釋名》云:「土,乙耕者曰田。田者填也,五稼填滿其中也。」   戍,遏也。(戍守所以止寇賊。)   [疏]「戍,遏也」。○釋曰:遏,止也。郭云:「戍守所以止寇賊。」《春秋》:公子買戍衛。   師,人也。(謂人眾。)   [疏]「師,人也」。○釋曰:師,眾也。《周禮·大司馬》:「二千五百人為師。」故郭云:「謂人眾。」   釵N,鞏也。(釵N然堅固。○釦i,苦角切。)   [疏]「釵N,鞏也」。○釋曰:謂牢固。《易·文言》云:「確乎其不可拔。」又《革卦·初九》云:「鞏用黃牛之革。」若如此說,釵N(苦學力)當從告。《說文》別有釵N,苦八切,石堅也。字雖小異,其義則同。   棄,忘也。   [疏]「棄,忘也」。○釋曰:心遺忘。《小雅·谷風》云:「棄我如遺。」   囂,閒也。(囂然,閒暇貌。○囂,丘力切。)   謀,心也。(謀慮以心。)   獻,聖也。(謚法曰:「聰明睿智曰獻。」)   [疏]「囂閒」至「聖也」。○釋曰:郭云:「《謚法》曰:聰明睿智曰獻。」《謚法》者,周書篇名也。   裡,邑也。(謂邑居。)   [疏]「裡,邑也」。○釋曰:謂邑居也。《論語》云:「里仁為美。」《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   襄,除也。(《詩》曰:「不可襄。」)   [疏]「襄,除也」。○釋曰:謂除去也。注「《詩》曰:不可襄」者,《L風·牆有茨》文也。   振,古也。(《詩》曰:「振古如茲。」猶雲久若此。)   [疏]「振,古也」。○釋曰:言久故也。注「《詩》曰:振古如茲,猶言久若此」者,案《周頌·載芟》云:「匪今斯今,振古如茲。」毛傳云:「振,自也。」鄭箋云:「振亦古也。言梩w行禮,莫不獲報,乃古古而如此,所由來者久,非坐筑氶C」是也。   {封心},怨也。(○{封心}音隊。)   [疏]「{封心},怨也」。○釋曰:謂怨振。《左傳》曰:「以死誰{封心}。」   縭,介也。(縭者,系。介猶閡。○縭音離。)   [疏]「縭,介也」。○釋曰:郭云「縭者,系。介猶閡」,以釋水云:「縭,暀]。」棆斯菻h介閡也。   號,踦N也。(今江東皆言踦N。○號音毫。踦N,火胡切。)   [疏]「號,踦N也」。○釋曰:謂叫踦N也。《小雅·賓之初筵》云:「載號載呶。」郭云:「今江東皆言踦N。」   凶,咎也。   [疏]「凶,咎也」。○釋曰:謂咎惡也。通見《詩》、《書》。   苞,稹也。(今人呼物叢p致者為稹。)   [疏]「苞,稹也」。○釋曰:郭云:「今人呼物叢p致者為稹。」孫炎曰:「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稹。」《唐風·鴇羽》云:「集於苞栩。」毛傳云:「苞,稹。」鄭箋云:「稹者,根相迫迮困p致。」亦謂叢生也。   <□吾>,寤也。(相於寤。○<□吾>音寤。)   [疏]「<□吾>,寤也」。○釋曰:<□吾>謂相干也。寐而覺之曰寤。郭云:「相干寤。」   <定頁>,題也。(題,額也。《詩》曰:「麟之定。」○<定頁>,了佞切。)   [疏]「<定頁>,題也」。○釋曰:皆謂額也。注「《詩》曰:麟之定」者,《周南·麟之趾》文也。   猷、肯,可也。(《詩》曰:「猷來無棄。」肯,今通言。)   [疏]「猷、肯,可也」。○釋曰:皆肯可也。注「《詩》曰:猷來無棄」者,《魏風·陟岵》文也。「肯,今通言」者,《邶風·終風》云:「惠然肯來。」是也。   務,侮也。(《詩》曰:「外御其侮。」)   [疏]「務,侮也」。○釋曰:謂輕侮也。注「《詩》曰:外御其侮」,《小雅·棠棣》文也。   貽,遺也。(相歸遺。○遺,唯季切。)   [疏]「貽,遺也」。○釋曰:謂相歸遺。《詩》云:「貽我握椒。」   貿,買也。(廣二名。)   [疏]「貿,買也」。○釋曰:貿,市也。又為買。郭云:「廣二名。」《詩》云:「抱布貿絲。」   賄,財也。   [疏]「賄,財也」。○釋曰:財帛總名賄。《周禮·塚宰職》云:「商賈阜通貨賄。」鄭注云:「布帛曰賄。」   甲,狎也。(謂習狎。)   [疏]「甲,狎也」。○釋曰:謂狎習也。《衛風·芄蘭》云:「能不我甲。」《左傳》曰:「水濡,民狎而玩之。」   迭A騅也。迭A峇]。(《詩》曰:「毳衣如迭C」陌韟潀p騅,在青白之間。○迭A他敢切。峞A五患切。)   [疏]「迭A騅也。迭A峇]」。○釋曰:廣異言也。注「《詩》曰:毳衣如迭v者,《王風·大車》文也。毛傳云:「迭A騅也,蘆之初生者也。」鄭箋云:「迭A峇]。」以傳解郎漶A未辨草名,故定之也。郭云「陌韟潀p騅,在青白之間」者,以《釋畜》云「蒼白雜毛騅」故也。   粲,餐也。(今河北人呼食為餐。○餐音孫。)   [疏]「粲,餐也」。○釋曰:謂餐食也。郭云:「今河北人呼食為粲。」《鄭風·緇衣》云:「還予授子之粲兮。」鄭箋云:「自館還,在采地之都,我則設餐以授之,愛之,欲飲食之。」   渝,變也。(謂變易。)   [疏]「渝,變也」。○釋曰:謂變易也。詩曰:「赦命不渝。」   宜,餚也。(《詩》曰:「與子宜之。」)   [疏]「宜,餚也」。○釋曰:謂餚饌也。李巡曰:「飲酒之餚也。」注「《詩》曰:與子宜之」者,《鄭風·女曰雞鳴》文也。   夷,悅也。(《詩》曰:「我心則夷。」)   [疏]「夷,悅也」。○釋曰:謂喜悅也。注「《詩》曰:我心則夷」者,《召南·草蟲》文。   顛,頂也。(頭上。)   [疏]「顛,頂也」。○釋曰:謂頭上也。《詩》曰:「有馬白顛。」   耋,老也。(八十為耋。○耋音迭。)   [疏]「耋,老也」。○釋曰:耋,鐵也。孫炎曰:「老人面如鐵色。」郭云:「八十為耋。」《詩·秦風·車鄰》云:「逝者其耋。」毛傳云:「八十曰耋。」《易·離卦》云:「大耋之嗟。」鄭注云:「年逾七十。」僖九年《左傳》曰:「伯舅耋老。」服虔云:「七十曰耋。」此及《詩傳》言八十曰耋者,耋有七十、八十,無正文也。《詩》以仕者七十致事。仕者慮已之耋,欲得早致事,故以為八十。此用《詩傳》為說,故與之同。   央A輕也。(《詩》曰:「德它p毛。」○央A酋。)   [疏]「央A輕也」。○釋曰:謂輕微也。注「《詩》曰:德它p毛」者,《大雅·c民》文。   д情A淺也。(《詩》曰:「小戎д情C」○д戚善謘C)   [疏]「д情A淺也」。○釋曰:謂淺近。注「《詩》曰:小戎淺收」者,《秦風·小戎》文也。   飽A絞也。(p斗絞繩索。○僮絨部C)   [疏]「飽A絞也」。○釋曰:謂p斗繩索也。李巡曰:「飽A繩之絞也。」《豳·七月》云:「宵爾索飽C」   訛,化也。(《詩》曰:「四國是訛。」)   [疏]「訛,化也」。○釋曰:匡正之化也。注「《詩》曰:四國是訛」者,《豳風·破斧》文。   跋,躐也。(《詩》曰:「狼跋其胡。」)q,憐X也。(《詩》曰:「載q其尾。」○躐音獵。q音致。憐X,其葉切。)   [疏]「跋,躐也。q,憐X也」。○釋曰:李巡曰:「跋前行曰躐憐X,頓曰q。」注「《詩》云:狼跋其胡,載q其尾」者,《豳風·狼跋》文也。《說文》云:「跋、摩u,丁千切;憐X,躓,竹二切。躓即q也。然則跋與q皆是顛倒之類。以跋為躐者,謂跋其胡而倒躓耳。毛傳云:「老狼有胡」,謂領下垂胡:「進則躐其胡」,謂躐胡而前倒也;「退則憐X其尾」,謂]頓而倒於尾上也。   c,塵也。(人眾所以生塵埃。)   [疏]「c,塵也」。○釋曰:孫炎曰:「c,物久之塵。」《小雅·南有嘉魚》云:「c然罩罩。」郭云:「人眾所以生塵埃。」   戎,相也。(相佐助。)   [疏]「戎,相也」。○釋曰:相,如字,注同。一雲相助也,息亮切,故注云「相佐助」也。   飫,私也。(宴飲之私。)   [疏]「飫,私也」。○釋曰:孫炎曰:「飫,非公朝,私飲酒也。」郭云:「宴飲之私。」《小雅·棠棣》云:「飲酒之飫。」毛傳云:「飫,私也。不脫屨升堂謂之飫。」鄭箋云:「私者,圖非常之事。若議大疑於堂,則有飫禮焉。聽朝為公。」《周語》曰:「王公立飫。」   孺,屬也。(謂親屬)   [疏]「孺,屬也」。○釋曰:李巡云:「孺,骨肉相親屬也。」《棠棣》云:「和樂且孺。」毛傳云:「九族會曰和。孺,屬也。」鄭箋云:「屬者,昭穆相次序。」   幕,暮也。(幕然暮夜。)   [疏]「幕,暮也」。○釋曰:幕然暮夜也。   煽,熾也。熾,盛也。(互相訓。煽義見《詩》。)   [疏]「煽,熾也。熾,盛也」。○釋曰:轉相解也。皆嬖寵熾盛也。注「煽義見《詩》」者,《小雅·十月之交》云:「艷妻煽方處。」   柢,本也。(謂根本。○柢音帝。)   [疏]「柢,本也」。○釋曰:謂根本也。《周禮·其瑞》云:「四圭有邸。」鄭司農云:「於中央為璧,圭者其四面,一玉俱成。」即引此文云:「邸,本也。圭本著於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又曰:「兩圭有邸。」後鄭云:「З浀茼P邸。」皆謂本也。柢、邸音義同。   窕,P也。(窈窕P隙。○P音閒。)   [疏]「窕,P也」。○釋曰:窈窕間隙也。《詩·周南·關雎》云:「窈窕淑女。」毛傳云:「窈窕幽P。」鄭箋云:「幽P深宮。」皆謂淑女所處之宮,形狀窈窕然。   淪,率也。(相率使。)   [疏]「淪,率也」。○釋曰:謂相牽率。郭云:「相率使。」《小雅·雨無正》云:「無淪胥以鋪。」   罹,毒也。(憂思慘毒。)   [疏]「罹,毒也」。○釋曰:釋詁云:「罹,憂也。」郭云:「憂思慘毒。」《小雅·小弁》云:「我獨於罹。」   檢,同也。(模範同等。)   [疏]「檢,同也」。○釋曰:檢模範也。郭云:「模範同等。」《說文》云:「書署也。」   郵,過也。(道路所經過。)   [疏]「郵,過也」。○釋曰:郵謂郵亭。過,經過也。郭云:「道路所經過。」《郊特牲》云:「郵表慼C」   遜,G也。(謂逃去。)   [疏]「遜,G也」。○釋曰:謂逃去也。《春秋》莊元年:「夫人姜氏孫於齊。」《公羊傳》曰:「孫者何?孫猶孫也。內諱奔,謂之孫。」《麇蝬ョn曰:「孫之為言猶孫,諱奔也。」   斃,踣也。(前覆。)僨,僵也。(]偃。○斃音弊。踣,蒲北切。僨音糞。僵音姜。)   [疏]「斃,踣也。僨,僵也」。○釋曰:前]、顛倒之名也。斃又謂之踣,皆前覆也。《檀弓》云:「射之斃。」鄭注云:「斃,僕也。」然則又為僕。僨謂之僵,皆仰偃也。《左傳》曰:「鄭伯之車僨於濟。」   畛,殄也。(謂殄絕。)   [疏]「畛,殄也」。○釋曰:謂畛絕也。《周頌·載芟》云:「徂隰徂畛。」毛傳曰:「畛,場也。」《地官·遂人》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則畛謂地畔之徑路也。至此而易之,故以畛為場。易則地絕,故得為畛。   曷,盍也。(盍,何不。)   [疏]「曷,盍也」。○釋曰:郭云:「盍,何不也。」《論語》曰:「盍各言爾志。」   虹,潰也。(謂敼恁C○潰音會。)   [疏]「虹,潰也」。○釋曰:潰敗,亂也。《大雅·抑》篇云:「實虹小子。」《召u》云:「蟊賊內訌。」   \音,ヨ也。(\音然,冥貌。○\音音Q。ヨ音\音。)   [疏]「\音,ヨ也」。○釋曰:謂冥昧也。郭云:「\音然,冥貌。」   <黍刃>,膠也。(膠,黏<黍刃>。○<黍刃>,女乙切。)   [疏]「<黍刃>,膠也」。○釋曰:膠,黏<黍刃>也。《方言》云:「<黍刃>、<黍女>,黏也。齊魯青徐、自關而東,或曰<黍刃>,或曰<黍女>。」   孔,甚也。厥,其也。戛,禮也。(謂常禮。)   [疏]「孔甚」至「禮也」。○釋曰:孔,甚。厥,其。通見《詩》、《書》。《釋訓》云:「戛,常也。」故郭云「謂常禮」。   鞳A台也。(城門台。○颻絨ㄐC)   [疏]「鞳A台也」。○釋曰:謂城門台也。《鄭風》云:「出其s閣。」毛傳云:「s,曲城也。鞳A城台也。」   囚,拘也。(謂拘執。)   [疏]「囚,拘也」。○釋曰:謂拘執也。《月令》云:「挺重囚。」《左傳》曰:「南冠而縶者,楚囚也。」縶則拘執也。   攸,所也。展,坐]。(得自申展,皆孚N。)   [疏]「攸,所也。展,坐]」。○釋曰:《易》曰:「利有攸往。」郭云:得自申展者,皆孚N也。   郁,氣也。(郁然,氣出。)   [疏]「郁,氣也」。○釋曰:郁然氣出也。謂郁蒸之氣也。   宅,居也。   [疏]「宅,居也」。○釋曰:謂居處也。《大雅·文王有聲》云:「宅是鎬京。」   休,慶也。   [疏]「休,慶也」。○釋曰:謂嘉慶也。《商頌》曰:「何天之休。」   祈,叫也。(祈,祭者叫呼而請事。)   [疏]「祈,叫也」。○釋曰:祈猶禱也,求也。《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求永貞。」郭云:「祈,祭者叫呼而請事。」   禲B幽,深也。(竷蝎`也。)哲,智也。   [疏]「糮捸v至「智也」。○釋曰:舍人曰:「禲A下之深也。哲,人智也。」郭云:「竷蝎`也。」《虞書·舜典》云:「繾鶪憍。」孔安國云:「舜有深智。」言其智之深,所知不淺近也。   弄,玩也。   [疏]「弄,玩也」。○釋曰:謂玩好也。《小雅·斯干》云:「載弄之璋。」鄭箋云:「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   尹,正也。(謂官正也。)皇、匡,正也。(詩曰:「四國是皇。」)   [疏]「尹正」至「匡正也」。○釋曰:正,長也。郭云:「謂官正也。」言為一官之長也。《周書·君陳》曰:「尹茲東郊。」皇,君成之正。匡,救諫之正。《孝經》云:「匡救其惡。」注「《詩》曰:四國是皇」者,《豳風·破斧》文也。   服,整也。(服御之令齊整。)   [疏]「服,整也」。○釋曰:謂整治也。郭云:「服御之令齊整。」《周南·葛覃》云:「服之無ю。」   聘,問也。(見《麇蝬ョn。)   [疏]「聘,問也」。○釋曰:問謂存省之,對而言之,則「聘,問」異。《周禮·大行人》云:「時聘以結諸侯之好,間問以諭諸侯之德。」又曰:「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聘禮》云:「小聘曰問。」是異也。散而言之皆謂相存省,故此云「聘,問也」。注「見《麇蝬ョn」者,按隱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麇蝬ョn曰:「南,氏姓也。季,字也。聘,問也。」是其事。   愧,{斬心}也。   [疏]「愧,慚也」。○釋曰:謂慚恥也。《小爾雅》云:「不直失節謂之慚。慚,愧也。面慚曰{難心},心慚曰恧,體慚曰逡。」《方言》云:「梅、阭峞]音匿)、<赤皮>,慚也。晉曰梅,或曰阭峞A秦晉之間凡愧而見上謂之<赤皮>,梁宋曰阭峞C」又云:「典(音腆)恧(女六切),慚也。荊楊青徐之間曰邡憛A若梁益秦晉之間言心內慚矣。山之東西自愧曰恧,趙魏之間謂之<耳必>(音密,亦音秘。)   殛,誅也。(《書》曰:「鯀則殛死。」○殛,紀力切。)   [疏]「殛,誅也」。○釋曰:謂誅責。注「《書》曰:鯀則殛死」者,《周書·洪範》文。   克,能也。翌,明也。(《書》曰:「翌日乃瘳。」)   [疏]「克,能也。翌,明也」。○釋曰:克,能。通見《書》傳。注「《書》曰:翌日乃瘳」者,《周書·金f》文。   蝷縑A訟也。(言蝷蝟鞳C)   [疏]「蝷縑A訟也」。○釋曰:多爭訟。郭云:「言蝷蝟鞳C」蝟顜Yモ蝟鞳C《小雅·節南山》云:「降此鞫蝷縑C」   晦,冥也。奔,走也。逡,退也。(《外傳》曰:「已復於事而逡。」○冥,亡定切。)   [疏]「晦冥」至「退也」。○釋曰:冥謂ヨ冥,見《公羊傳》。奔,大走也。《左傳》曰:「車馳卒奔。」逡,卻退也。注「《外傳》曰:已復於事而逡」者,《齊語》管仲對桓公辭也。韋昭曰:「已,畢也。逡,伏退也。」此《國語》也,而謂之《外傳》者,韋昭曰:「左丘明采錄前世穆王以來,下訖魯悼智伯之誅,邦國成敗,嘉言善語,陰陽律呂,天時人事逆順之數,以為《國語》。其文不主於經,故號曰《外傳》也。」   q,僕也。(頓躓倒僕。○僕音赴。)   [疏]「q,僕也」。○釋曰:即前文憐X與踣也。郭云:「頓躓倒僕。」   亞,次也。諗,念也。(相思念。○諗音沈。)   [疏]「亞,次也。諗,念也」。○釋曰:亞,下次也。通見《書》。諗者,相思念也。《小雅·四牡》云:「將母來諗。」   屆,極也。(有所限極。)   [疏]「屆,極也」。○釋曰:有所限極也。《大雅·瞻E》云:「靡有夷屆。」   怴A同也。(《詩》曰:「奄有龜蒙。」)怴A蓋也。(謂覆蓋。)   [疏]「怴A同也。怴A蓋也」。○釋曰:廣異言也。注「《詩》曰:奄有龜蒙」,《魯頌·f宮》文。言斨虷P為已有。怳S為蓋,謂覆蓋也。《易》曰:「惡積而不可怴C」奄、怑絡q同。   恫,痛也。(《詩》曰:「神罔時恫。」)   [疏]「恫,痛也」。○釋曰:謂痛傷。注「《詩》曰:神罔時恫」,《大雅·思齊》文。王肅云:「文王之德,能上順祖宗,安寧百神,無失其道,無所怨痛。」   握,具也。(謂備具。)   [疏]「握,具也」。○釋曰:主持辦具也。郭云:「謂備具。」李本作「幄」,釋云:「居處位之具也。」《秦風·權輿》云:「夏屋渠渠。」鄭箋云:「屋,具也。」義其同乎?   振,訊也。(振者奮迅。)   [疏]「振,訊也」。○釋曰:謂振訊去塵也。郭云:「振者奮迅。」《曲禮》曰:「振書端書。」   鬩,恨也。(相怨狼。○鬩,呼歷切。)   [疏]「鬩,炅也」。○釋曰:郭云:「相怨恨。」孫炎本作狼,解云:「相狠戾。」《小雅·常棣》云:「兄弟鬩於牆。」毛傳云:「鬩,狠也。」狠者,忿呼之名。《曲禮》曰:「狠無求勝。」以字形異濫,故釋者致殊於義,兩解得之。   越,揚也。(謂發揚。)對,遂也。(詩曰:「對揚王休。」)   [疏]「越,揚也」。對,遂也。○釋曰:揚謂稱美。郭云:「謂發揚。」遂者因事之辭。注「《詩》曰:對揚王休」者,《大雅·江漢》文。   毀,火也。(《詩》曰:「王室如毀。」毀,齊人語。○毀音毀。)   [疏]「毀,火也」。○釋曰:李巡曰:「毀一名火。」孫炎曰:「方言有輕重,故謂火為毀。」郭云:「毀,齊人語。」《方言》云:「貌G(可隗切),火也,楚轉語也,猶齊言誧嚏]音毀),火也。注「《詩》曰:王室如毀」者,《周南·汝墳》文。   懈,怠也。   [疏]「懈,怠也」。○釋曰:謂怠慢也。《大雅·c民》云:「夙夜匪懈。」   宣,緩也。(謂寬緩。)遇,偶也。(偶爾相值遇。)   [疏]「宣,緩也。遇,偶也」。○釋曰:郭云:「偶爾相值遇。」《春秋》隱八年「春,宋公衛侯遇於垂」,《麇蝖n曰:「不期而會曰遇。」   曩,J也。(《國語》曰:「曩而言戲也。」)   [疏]「曩,J也」。○釋曰:在今而道既往,或曰曩,或曰J。《書大傳》云:「J之取於囿中,勇力之取也。」注「《國語》曰:曩而言戲也」者,案《晉語》驪姬與優施謀飲裡克酒,「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於苑,已獨集於枯。』裡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優施出,裡克辟奠,不餐而寢。夜半,召優施,曰:『曩而言戲乎?如有所聞之乎?』」是也。   ヲ荂A暇也。(《詩》曰:「不遑啟處。」○ヲ茩筋荂C)   [疏]「ヲ荂A暇也」。○釋曰:謂P暇。注「《詩》曰:不遑啟處」者,《小雅·駟牡》文。   宵,夜也。   [疏]「宵,夜也」。○釋曰:舍人曰:「宵,陽氣消也。」《詩》云:「肅肅宵征。」《書》曰:「宵中星虛。」   懊,豸舅]。(謂愛豸腹C)邠T,貪也。(謂貪羨。○懊,烏報切。豸腹A五館切。邠T,苦蓋切。)   [疏]「懊,豸舅]。邠T,貪也」。○釋曰:皆謂愛豸腹B貪羨也。昭元年《左傳》云:「主民玩歲而邠T日。」杜注云:「豸腹A邠T,皆貪也。」   支,柱也。(相支柱。○支音枝。柱音注。)   [疏]「支,柱也」。○釋曰:郭云:「相支柱也。」《說文》云:「支,柱砥。古用木,今以石。」《字書》云:「柱屋之欹。」   裁,節也。<立立>,並也。(《詩》曰:「並坐鼓瑟。」)   [疏]「裁,節也。<立立>,並也。○釋曰:《易·泰卦》云:「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裁、財音義同。並古今字。注「《詩》曰:並坐鼓瑟」者,《秦風·車鄰》篇文。   卒,既也。(既,已。)   [疏]「卒,既也」。○釋曰:皆謂盡已也。   丳銦A慮也。(謂謀慮也。○丳鉽等}。)   [疏]「丳銦A慮也」。○釋曰:郭云:「謂謀慮也。」《字書》作「魽v。   將,資也。(謂資裝。)   [疏]「將,資也」。○釋曰:行所資也。郭云:「謂資裝。」   黹,p失也。(今人呼縫p失衣為黹。○黹,致恥切。p失音秩。)   [疏]「黹,p失也」。○釋曰:謂縫剌也。郭云:「今人呼縫p失衣為黹。」鄭注《司服》云:「黼黻希繡,希讀為黹,謂剌繡也。」   遞,迭也。(更迭。)   [疏]「遞,迭也」。○釋曰:李巡曰:「遞者,更迭、間廁、相代之義。」《邶·柏舟》云:「胡迭而微。」   矧,況也。(譬況。)   [疏]「矧,況也」。○釋曰:說文云:「矧,況辭。從矢。取辭之所之如矢也。」郭云:「譬況。」謝氏云:「志譬況。」是也。   廩,<廣鮮>也。(或說雲即倉廩,所未詳。○<廣鮮>,息淺切。)   [疏]「廩,<廣鮮>也」。○釋曰:《廣雅》云:「<廣鮮>,倉也。」則廩、<廣鮮>皆b倉之別名。孫炎云:「<廣鮮>,藏嚍AJ也。」舍人云:「廩,少鮮也。」郭云:「或說雲即倉廩,所未詳。」   逭,逃也。(亦見《禮記》。○逭音換。)   [疏]「逭,逃也」。○釋曰:謂遁逃。《商書·大甲》云:「自作孽,不可逭。」注「亦見《禮記》」者,案《緇衣》云:「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所褻也。』」下云:「《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   訊,言也。(相問訊。)   [疏]「訊,言也」。○釋曰:訊問以言也。郭云:「相問訊。」《詩》云:「執訊獲丑。」   間,ヮㄓ]。(《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間,諫。ヮㄐA胡典切。)   [疏]「間,ヮㄓ]」。○釋曰:反間一名ヮㄐA今之細作也。注「《左傳》謂之諜」者,案桓十二年云:「使伯嘉諜之。」杜注云:「諜,伺也。」兵書謂之反間也。案《說文》云:「諜,軍中反間也。」謂詐為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候間隙以反報其主。又鄭注《周禮·掌戮》云:「諜謂奸寇反間者。」   龤A沆也。(水流漭沆。○靋絮部C沆,胡黨切。)   [疏]「龤A沆也」。○釋曰:《說文》云:「龤A轉流也。」一曰沆。郭云:「水流漭沆。」漭沆,水大貌。   干,R也。(相R衛。)   [疏]「干,R也」。○釋曰:郭云:「相R衛。」孫炎曰:「干盾自蔽R。」《周南·兔U》云:「公侯干城。」言公侯以武夫自固為R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   趾,足也。(足,腳。)憤D,刖也。(斷足。○憤D,扶味切。)   [疏]「趾,足也。憤D,刖也」。○釋曰:《易》云:「賁其趾。」趾則足也,亦謂之腳。憤D一名刖,斷足刑也。《呂刑》云:「非}罰五百。」孔安國云:「刖足曰非}。」鄭注《司刑》云:「刖,斷足也。」周改臏作刖。憤D、非}音義同。   襄,駕也。(《書》曰:「懷山襄陵。」)   [疏]「襄,駕也」。○釋曰:謂乘駕也。《鄭風·大叔於田》云:「兩服上襄。」注「《書》曰:懷山襄陵」,《堯典》文。   忝,辱也。燠,暖也。(今江東通言燠。○燠,於六切。)   [疏]「忝,辱也。煥,暖也」。○釋曰:忝謂恥辱也。《詩》曰:「無忝爾所生。」暖,溫也。《洪範》云:「哲時燠若。」郭云:「今江東通言燠。」   塊,誘]。(土塊也。《外傳》曰:「枕[C052]以說C」○說A孚逼切。)   [疏]「塊,誘]」。○釋曰:塊者,結土也。《說文》云:「塊,俗[C052]字也。」[C052]一名說C郭云:「土[C052]也。」注「《外傳》曰:枕[C052]以說v。案《吳語》:吳王夫差既許越成,乃大戒師徒,將以伐齊。申胥進諫曰:「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不入。乃築台於章華之上,闕為石郭,陂漢,以象帝舜。罷弊楚國,以間陳、蔡。不掑隢陘坐滿A逾諸夏而圖東國,三歲於沮、汾以服吳、越。其民不忍饑勞之殃,三軍叛王於乾。王親獨行,屏營仿ヲ茤韝s林之中,三日乃見其涓人疇。王呼之曰:「余不食三日矣。」疇趨而進,王枕其股以寢於地。王寐,疇枕王以竣R而去之。王覺而無見,乃匍匐將入於棘圍,棘圍不納也,乃入芊尹申亥氏焉。」是其事也。《說文》云:「竣R,匹角切。亦塊也。今注云「枕[C052]」者,字之誤也。[C052]當作王。又《外傳》作竣R。郭云「以說v者,蓋亦理同。或所見本異也。   將,齊也。(謂分齊也。《詩》曰:「或肆或將。」○齊,才細切。)   [疏]「將,齊也」。○釋曰:郭云:「謂分齊也。」「《詩》曰:或肆或將」者,《小雅·楚茨》文。毛傳云:「肆,陳。將,齊也。或陳於牙,或齊其肉。」王肅云:「分齊其肉所當用也。」   糬J,譋瓣]。(糜也。)   [疏]「糬J,譋瓣]」。○釋曰:郭云:「糜也。」下云:「鬻,糜。」郭云:「淖糜。」然則糬J、譋獺B鬻、糜相類之物,稠者曰糜,淖者曰鬻,糬J、譋穫O其別名。昭七年《左傳》云:「譋矇颽O,鬻於是,以糬J余口。」   啟,跪也。(小跪。)   [疏]「啟,跪也」。○釋曰:謂跪拜也。《小雅·四牡》云:「不遑啟處。」郭云:「小跽。」《說文》曰:「跽,長跪也。」《莊子》云:「擎跽曲拳,臣之禮也。」   [A203],密也。(謂p緻密。○[A203],武延切。)   [疏]「[A203],密也」。○釋曰:郭云:「謂p緻密。」   開,辟也。(《書》曰:「辟四門。」)   [疏]「開,辟也」。○釋曰:「《書》曰:「辟四門」,《虞書·舜典》文。   袍,鞀竣]。(《左傳》曰:「重鞀策蝮吽C」○鞀窗A吉典切。)   [疏]「袍,鞀竣]」。○釋曰:玉藻云:「p廣為繭,|為袍。」鄭玄云:「衣有著之異名也。」p廣謂今之新綿,|謂今之p廣及舊絮也。然則鞀筋O袍之別名,謂新絲著袍者也。注「《左傳》曰:重鞀策蝮吽v者,襄二十一年傳云:楚子使M子馮為令尹,「遂以疾辭。方暑,闕地,下冰而床焉,重繭衣裘,鮮食而寢。」是也。   障,畛也。(謂壅障。)   [疏]「障,畛也」。○釋曰:郭云:「謂壅障。」一名畛。《左傳》曰:「封畛土略。」   情A浀牏]。(面浀瑑M。○浀猺絲ヾC)   [疏]「情A浀牏]」。○釋曰:郭云:「面浀瑑M。」孫炎曰:「情A人面浀瑑M。」《說文》曰:「情A面見人。」「浀煄A面惜]。」然則掩P浀猻珥惆ㄓH之貌。《詩》云:「有戚悼堙C」   鬻,糜也。(淖糜。○鬻,之六切。)舒,緩也。(謂蓐w。)   [疏]「鬻,糜也。舒,緩也」。○釋曰:郭云:「謂蓐w。」《詩》云:「舒而脫脫兮。」   <周羽>,纛也。(今之羽葆幢。)纛,翳也。(舞者所以自蔽翳。○<周羽>,徒刀切。纛,徒到切。)   [疏]「<周羽>,纛也。纛,翳也」。○釋曰:李巡曰:「<周羽>,舞者所持纛也。」孫炎曰:「纛,舞者所持羽也。」郭云:「今之羽葆幢。」鄭司農注《鄉師》云:「<周羽>,羽葆幢也。」蔡邕《獨斷》云:「以旄牛尾為之,大如斗,在左肭阱Y上。所謂黃屋左纛。」纛又謂之翳。郭云:「舞者所以自蔽翳。」然則<周羽>一名纛,纛所以為翳。故《王風》云:「左執耤C」毛傳云:「耤A纛也。翳也。」   隍,壑也。(城池空者為壑。)   [疏]「隍,壑也」。○釋曰:隍,城池無水者。郭云:「城池空者為壑。」《易·泰卦·上六》:「城復於隍。」   Ρ,搴也。(謂拔取菜。)   [疏]「Ρ,搴也」。○釋曰:孫炎曰:「皆釋菜也。」某氏曰:「搴猶拔也。」郭云:「謂拔取菜」,以搴是拔之義。《史記》曰:「斬將搴旗。」謂拔取敵人之旗也。《周南·關雎》云:「參差荇菜,左右Ρ之。」故云「謂拔取菜」。毛傳云「Ρ,擇」,亦謂拔菜而擇之也。   典,經也。威,則也。(威儀可法則。)   [疏]「典,經也。威,則也」。○釋曰:《周禮》:「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鄭注云:「典,常也,經也,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也。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以守為法式也。常者其上下通名。」郭云:「威儀可法則。」詩曰:「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苛,洃隊]。(煩苛者多嫉洃間C○洃間A胡計切。)   [疏]「苛,洃隊]」。○釋曰:說文云:「洃間A妒也。」郭云「煩苛者多嫉洃間v,言煩苛之人多嫉妒。   芾,小也。(芾者,小貌。○芾音貝。)   [疏]「芾,小也」。○釋曰:芾是木干及葉之小者也。《召南》云:「蔽芾甘棠。」此比於大木為小也。《我行其野》云:「蔽芾其樗。」鄭箋云:「樗之蔽芾始生。」謂樗葉之始生形亦小也。郭云:「芾者,小貌。」   迷,惑也。狃,復也。(狃豸j復為。○狃,女九切。復,扶又切。)   [疏]「迷,惑也。狃,復也」。○釋曰:《小雅·節南山》云:「俾民不迷。」謂不惑也。狃,複習也。郭云:「狃豸j復為。」孫炎云:「狃豸j,前事復為也。」《說文》云:「狃,狎也。」「豸j,習也。」《鄭風》云:「將叔無狃。」毛傳云:「狃,習也。」桓十三年《左傳》云:「莫敖狃於蒲騷之役。」杜注云:「狃,豸j也。」然則狃、豸j皆貫習之義,復亦貫習之意也。   逼,迫也。般,還也。(《左傳》曰:「般馬之聲。」○般音班。還音旋。)   [疏]「逼,迫也。般,還也」。○釋曰:逼,相急迫也。般,還,反也。注「《左傳》曰:般馬之聲」者,襄十八年晉大夫邢伯告中行伯之辭也。   班,賦也。(謂布與。)   [疏]「班,賦也」。○釋曰:郭云:「謂布與。」桓六年《左傳》云:「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聘禮記》云:「膜嬰蚺峉X車。」班、膜嶺絡q同。《左傳》曰:「屬役賦丈。」   濟,渡也。濟,成也。濟,益也。(所以廣異訓,各隨事為義。)   [疏]「濟渡」至「益也」。○釋曰:郭云:「所以廣異訓,各隨事為義。」《方言》云:「過渡謂之涉濟。」彼注云:「猶今雲濟渡。」《左傳》曰:「濟河焚舟。」濟又為成。《左傳》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濟又為增益。《左傳》曰:「盍請濟師於王。」   緡,綸也。(《詩》曰:「維絲伊緡。」緡,繩也,江東謂之綸。○緡音民。)   [疏]「緡,綸也」。○釋曰:孫炎云:「皆繩名也。」郭云:「緡,繩也。江東謂之綸。」注「《詩》曰:維絲伊緡」者,《召南·何彼E矣》文。   辟,歷也。(未詳。)吽A鶪]。(漉漉出涎苭慼C○辟,婢亦切。吽A仕其切。)   [疏]「辟,歷也。吽A鶪]」。○釋曰:李巡云:「吐沫,吨]。」郭云:「漉漉出涎沫。」《鄭語》云:《訓語》有之日:「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於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後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呇蚋瓣均A吉。」韋昭云:「吽A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   寬,綽也。(謂寬裕也。)   [疏]「寬,綽也」。○釋曰:孫炎云:「牲之裕者。」郭云:「謂寬裕也。」《皋·陶謨》云:「寬而栗。」   袞,黻也。(袞衣有黻文。)   [疏]「袞,黻也」。○釋曰:郭云:「袞衣有黻文。」《小雅·采菽》云:「玄袞及黼。」袞,必兼有黼黻,《詩》但言「及黼」,嫌於無黻,故此釋之。毛傳云:「玄袞,卷龍也。白與黑謂之黼。」鄭箋云:「玄袞,玄衣而畫以卷龍也。黼,黼黻,謂峖蝷],諸公之服,自袞冕而下。」   華,皇也。(《釋草》曰:「{J皇},華榮。○華,胡瓜切。)   [疏]「華,皇也」。○釋曰:草木之華,一名皇。樊光引《詩》云:「皇皇者華。」孫炎云:「皇皇猶煌煌。」郭云「《釋草》曰:皇,華榮」,引之以證皇亦華榮之名。   昆,後也。(謂先後。方俗語。)   [疏]「昆,後也」。○釋曰:郭云:「謂先後。方俗語。」《大禹謨》云:「官占惟先蔽志,昆命元龜。」   彌,終也。(終竟也。)   [疏]「彌,終也」。○釋曰:郭云:「終竟也。」《大雅·生民》云:「誕彌厥月。」言大矣後稷之在其母終人道十月而生也。   ●卷四·釋訓第三   [疏]釋曰:案《釋詁》云:「訓,道也。」《周禮·地官》有土訓、誦訓。鄭司農注云:「謂以遠方土地所生異物以告道王也。」後鄭云:「玄謂能訓說土地善惡之勢,誦訓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為,及時事。」然則此篇以物之事、義、形、貌告道人也,故曰「釋訓」。案此所釋,多釋《詩》文,故郭氏即以《詩》義解之。   明明、斤斤,察也。(皆聰明鑒察。○斤,居覲反。)   [疏]「明明、斤斤,察也」。○釋曰:舍人曰:「明明言其明甚。」孫炎曰:「明明,性理之察也。」《大雅·常武》云:「赫赫明明。」舍人:「斤斤,物精詳之察也。」孫炎曰:「斤斤,重慎之察也。」《周頌·執競》云:「斤斤其明。」明鑒察也。   條條、秩秩,智也。(皆智思深長。○條,由。)   [疏]「條條、秩秩,智也」。○釋曰:皆智思深長也。《小雅·賓之初筵》云:「左右秩秩。」言其威儀審智不失禮也。   穆穆、肅肅,敬也。(皆容儀謹敬。)   [疏]「穆穆、肅肅,敬也」。○釋曰《周頌·銦n篇云:「有來噉銦A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此皆v祭之時容儀謹敬也。   諸諸、便便,辯也。(皆言辭辯給。○便,婢綿反。)   [疏]「諸諸、便便,辯也」。○釋曰:皆言辭辯給也。《論語》云:「便便言。」《小雅·采菽》云:「平平左右。」毛傳云:「平平,辯治也。」便、平,古今字。   肅肅、翼翼,恭也。(皆恭敬。)   [疏]「肅肅、翼翼,恭也」。○釋曰:皆恭敬也。《大雅·思齊》云:「肅肅在廟。」《大明》云:「維此文王,小心翼翼。」言文王及群臣恭敬貌也。   □□、優優,和也。(皆和樂。○<廣>,於容反。)   [疏]「□□、優優,和也」。○釋曰:《大雅·思齊》云:「噉鉿b宮。」《商頌·長髮》云:「敷政優優。」此皆人君德政和樂也。   兢兢、咈幮遄A戒也。(皆戒慎。)   [疏]「兢兢、咈幮遄A戒也」。○釋曰:《小雅·小u》云:「戰戰兢兢。」《大雅·抑》篇云:「子孫繩繩。」此皆小心戒慎也。繩、繩音義同。   戰戰、蹌蹌,動也。(皆恐動趨步。)   [疏]「戰戰、蹌蹌,動也」。○釋曰:《小u》云:「戰戰兢兢。」《楚茨》云:「濟濟蹌蹌。」此皆恐動趨走、威儀謹敬也。   晏晏、溫溫,柔也。(皆和柔。)   [疏]「晏晏、溫溫,柔也」。○釋曰:《衛風·氓》篇云:「言笑晏晏。」《大雅·抑》篇云:「溫溫恭人。」此皆寬緩和柔也。   業業、翹翹,危也。(皆縣危。)   [疏]「業業、翹翹,危也」。○釋曰:《大雅·召u》云:「兢兢業業。」《豳風·鴟L》云:「予室翹翹。」此皆縣危恐懼也。   惴惴、佼鬷遄A懼也。(皆危懼。○惴,之瑞反。佼鞳A許堯反。)   [疏]「惴惴、佼鬷遄A懼也」。○釋曰:《秦風·黃鳥》云:「惴惴其栗。」《豳風·鴟L》云:「予維音嘵嘵。」此皆危恐懼戰也。   番番、矯矯,勇也。(皆壯勇之貌。○番,波。矯,居兆反。)   [疏]「番番、矯矯,勇也」。○釋曰:《大雅·崧高》云:「申伯番番。」《魯頌·泮水》云:「矯矯虎臣。」此皆武夫壯勇之貌。   桓桓、烈烈,威也。(皆嚴猛之貌。)   [疏]「桓桓、烈烈,威也」。○釋曰:皆威武嚴猛之貌。《周頌·桓》篇云:「桓桓武王。」《小雅·黍苗》云:「烈烈征師。」   JJ、赳赳,武也。(皆果毅之貌。)   [疏]「JJ、赳赳,武也」。○釋曰:《大雅·江漢》云:「武夫JJ。」《周南·兔U》云:「赳赳武夫。」此皆武夫果毅之貌。《左傳》:「殺敵為果,致果為毅。」   藹藹、濟濟,止也。(皆賢士盛多之容止。○藹,烏害反。濟,子禮反。)   [疏]「藹藹、濟濟,止也」。○釋曰:《大雅·卷阿》云:「藹藹王多吉士。」《小雅·楚茨》云:「濟濟蹌蹌。」此皆王朝賢士盛多之容止也。   悠悠、洋洋,思也。(皆憂思。○思,賜。)   [疏]「悠悠、洋洋,思也」。○釋曰:《鄭風·子矜》云:「悠悠我思。」《邶風·二子乘舟》云:「中心養養。」此皆想念憂思也。洋、養音義同。又《中庸》云:「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鄭玄云:「洋洋,人想思其傍ㄊ之貌。」   蹶蹶、tt,敏也。(皆便速敏捷。○t,夕。)   [疏]「蹶蹶、tt,敏也」。○釋曰:《唐風·蟋蟀》云:「良士蹶蹶。」《小雅·楚茨》云:「執爨t。」此皆便速敏捷於事也。   薨薨、增增,眾也。(皆眾夥之貌。)   [疏]「薨薨、增增,眾也」。○釋曰:《周南·螽斯》云:「螽斯羽,薨薨兮。」《魯頌·f宮》云:「c徒增增。」此皆人物眾夥之貌。楚人謂多為夥。   cc、遂遂,作也。(皆物盛興作之貌。)   [疏]「cc、遂遂,作也」。○釋曰:皆物盛興作之貌也。《魯頌·泮水》云:「cc皇皇。」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麗美艷之貌。○佗,陀。)   [疏]「委委、佗佗,美也」。○釋曰:李巡曰:「皆寬容之美也。」孫炎曰:「委委,行之美。佗佗,長之美。」《詩·L風·君子偕老》云:「委委佗佗。」毛傳云:「委委者,行可委曲從跡也。佗佗者,德平易也。」是皆佳麗美艷之貌也。   豸豸鞳B惕惕,愛也。(《詩》云:「心焉惕惕。」《韓詩》以為悅人,故言愛也。豸豸韞撓唌C○豸鞳A徒啟反。)   [疏]「豸豸鞳B惕惕,愛也」。○釋曰:李巡曰:「豸豸鞳A和坐孚R也。」注「《詩》云:心焉惕惕」者,《陳風·防有鵲巢》文。云「《韓詩》以為悅人,故言愛也」者,燕人韓嬰為《詩》作傳,名曰《韓詩》。以此惕惕為悅人,故言愛也。   牷B格格,舉也。(皆舉持物。)   [疏]「牷B格格,舉也」。○釋曰:皆謂舉持物也。   蓁蓁、孽孽,戴也。(皆頭戴物。)   [疏]「蓁蓁、孽孽,戴也」。○釋曰:《周南·桃夭》云:「其葉蓁蓁。」《衛風·碩人》云:「庶姜孽孽。」此皆頭戴物,婦人盛飾貌。   <厭心>ぼ、洉Oぼ,安也。(皆好人安詳之容。○<厭心>,於古反。洉O,題。)   [疏]「<厭心>ぼ、洉Oぼ,安也」。○釋曰:《秦風·小戎》云:「厭厭良人。」毛傳:「厭厭,安靜也。」孫炎曰:「洉O洉O,行步之安也。」《魏風·葛屨》云:「好人提提。」毛傳云:「提提,安諦,謂行步安舒而審諦也。」此皆好人安詳之容也。   祁祁、耤A徐也。(皆安徐。)   [疏]「祁祁、耤A徐也」。○釋曰:皆安徐也。《豳風·七月》云:「春日耤A采繁祁祁。」   丕丕、簡簡,大也。(皆多大。)   [疏]「丕丕、簡簡,大也」。○釋曰:《書·立政》云:「以並受此丕丕基。」《周頌·執競》云:「降降簡簡。」是皆多大之稱。   存存、萌萌,在也。(萌萌,未見所出。)   [疏]「存存、萌萌,在也」。○釋曰:謂存在也。《易·系辭》云:「成性存存。」萌萌,字書作{萌心},《說文》雲作{J悶},郭云「未見所出」。   懋懋、侘鶳遄A勉也。(皆自勉強。○懋,茂。侘騿A暮。)   [疏]「懋懋、侘鶳遄A勉也」。○釋曰:皆自勉強也。《書》曰:「懋哉懋哉。」侘鷃P慕同。   庸庸、阭Dぼ,勞也。(皆劬勞也。○阭D,蚤。)   [疏]「庸庸、阭Dぼ,勞也」。○釋曰:皆劬勞也。有功庸者,皆勞也。《小雅·巷伯》云:「勞人草草。」毛傳云:「草草,勞心也。」又《陳風·月出》云:「勞心阭D兮。」阭D、草音義同。   赫赫、躍躍,迅也。(皆盛疾之貌。○赫音釋。)   [疏]「赫赫、躍躍,迅也」。○釋曰:孫炎云:「赫赫,顯著之迅。」《大雅·常武》云:「赫赫業業。」毛傳云:「赫赫然盛也。」《巧言》詩云:「躍躍爸腄C」是皆顯盛迅疾之貌。   綽綽、爰爰,緩也。   [疏]「綽綽、爰爰,緩也」。○釋曰:皆寬緩也。《小雅·角弓》云:「綽綽有裕。」毛傳云:「綽綽,寬也。」《王風·兔爰》云:「有兔爰爰。」毛傳云:「爰爰,緩意。」郭云「悠悠、牷B丕丕、簡簡、存存、懋懋、庸庸、綽綽,盡重語」者,言此數字單言之,其義亦同。但古人有重語者,故復出之。   坎坎、蹲蹲,喜也。(皆鼓舞歡喜。○絕L,七旬反。)   [疏]「坎坎、絕L絕L,喜也」。○釋曰:皆鼓舞歡喜也。《小雅·伐木》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鄭箋云:「為我擊鼓坎坎然,為我興舞蹲蹲然。謂以樂已也。」絕L、蹲音義同。   瞿瞿、休休,儉也。(皆良士節儉。○瞿,居其反。)   [疏]「瞿瞿、休休,儉也」。○釋曰:李巡曰:「皆良士顧禮節之儉也。」《唐風·蟋蟀》云:「良士瞿瞿。」毛傳云:「瞿瞿然顧禮義也。」又云:「良士休休。」毛傳云:「休休,樂道之心。」皆良士節儉也。   旭旭、撲撲魽A佼鴗]。(皆小人得志┼蹇之貌。○撲魽A巨虐反。僑,嬌人反。)   [疏]「旭旭、撲噾遄A┼也」。○釋曰:郭氏讀旭旭為好好。《小雅·巷伯》云:「驕人好好。」鄭箋云:「好好者,喜讒言之人也。」《大雅·板》篇云:「小子撲撲魽C」毛傳云:「撲噾遄A驕貌。」是皆小人得志┼蹇之貌也。   夢夢、蝷棐遄A亂也。(皆ヨ亂。○夢,亡工反。蝷晼A之閏反。)   [疏]「夢夢、蝷棐遄A亂也」。○釋曰:孫炎曰:「夢夢,昏昏之亂也。」《大雅·抑》篇云:「視爾夢夢。」又曰:「誨爾諄諄。」皆是ヨ亂也。蝷晼B諄音義同。   佷囡遄B邈邈,悶也。(皆煩悶。○佷氶A雹。)   [疏]「佷囡遄B邈邈,悶也」。○釋曰:佷囡遄A煩悶也。舍人曰:「邈邈,憂悶也。」《大雅·抑篇》云:「聽我藐藐。」毛傳云:「藐藐然不入也。」是皆煩悶之謂也。   Л硤遄B洄洄,邥也。(皆迷邥。○Л琚A亡崩反。)   [疏]「Л硤遄B洄洄,邥也」。○釋曰:皆迷亂邥惑也。郭《音義》云:「洄本作呯G,音韋。   版版、蕩蕩,僻也。(皆邪僻。)   [疏]「版版、蕩蕩,僻也」。○釋曰:皆邪僻也。李巡曰:「版版,失道之僻也。蕩蕩者,弗思之僻也。」《大雅·板》篇:「上帝板板。」毛傳云:「板板,反也。上帝以稱王者也。」鄭箋云:「王為政,反先王與天之道。」又《蕩》篇云:「蕩蕩上帝。」鄭箋云:「蕩蕩,法度廢壞之貌。」版、板,蕩、蕩音義同。   儉pぼ、炎炎,薰也。(皆旱熱薰灸人。○儉p音同。)   [疏]「儉pぼ、炎炎,薰也」。○釋曰:皆旱熱之氣薰灸人也。《大雅·雲漢》云:「蘊隆蟲蟲。」毛傳云:「蘊蘊而暑,隆隆而雷,蟲蟲而熱。」又云:「赫赫炎炎。」毛傳云:「赫赫,氣也。炎炎,熱氣也。」儉p、蟲音義同。   居居、究究,惡也。(皆相憎惡。)   [疏]「居居、究究,惡也」。○釋曰:李巡曰:「居居,不狎習之惡。」孫炎云:「究究,窮極人之惡。」《唐風·羔裘》云:「羔裘豹},自我人居居。」又曰:「自我人究究。」毛傳曰:「居居,懷惡不相親比之貌。究究猶居居也。」是皆相憎惡也。   仇仇、敖敖,傲也。(皆傲慢賢者。○敖,五高反。傲,五耗反。)   [疏]「仇仇、敖敖,傲也」。○釋曰:《小雅·正月》云:「執我仇仇。」毛傳云:「仇仇猶也。」鄭箋云:「王既得我,執留我,其禮待我然,亦不問我在位之功力。」言其有貪賢之名,無用賢之實。《大雅·板》篇云:「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毛傳云:「囂囂猶也。」鄭箋云:「我就女而謀,欲忠告以善道,女反聽我言然不肯受。」是皆傲慢賢者。敖、、囂音義同。   レレ飽B瑣瑣,小也。(皆才器細陋。○レ僮策飽C)   [疏]「レレ飽B瑣瑣,小也」。○釋曰:皆才器細陋也。《小雅·正月》云:「レレ鼎憐閉P。」毛傳云:「レレ飽A小也。」鄭箋云:「此言小人富也。」舍人曰:「瑣瑣,計謀褊淺之貌。」《節南山》云:「瑣瑣姻亞。」鄭箋云:「瑣瑣婚姻妻黨之小人。」   悄悄、慘慘,慍也。(皆賢人愁恨。)   [疏]「悄悄、慘慘,慍也」。○釋曰:慍,恨怒也。皆賢人愁恨也。《邶風·柏舟》云:「憂心悄悄,慍於群小。」毛傳云:「慍,怒也。悄悄,憂貌。」李巡曰:「慘慘,憂之慍。《大雅·抑》篇云:「我心慘慘。」毛傳云:「慘慘,憂不樂也。」   <ば官>ぼ、瘐瘐,病也。(皆賢人失志,懷憂病也。○<ば官>,管。瘐,羊主反。)   [疏]「<ば官>ぼ、瘐瘐,病也」。○釋曰:《小雅·大杜》云:「四牡<ば官>ぼ。」毛傳云:「<ば官>ぼ,罷。」又《大雅·板》篇云:「靡聖管管。」毛傳云:「管管,無所依也。」《小雅·正月》云:「憂心愈愈。」毛傳云:「愈愈,憂懼也。」此皆賢人失志,懷憂病也。   殷殷、FF、忉忉、丳Mぼ、欽欽、京京、忡忡、數遄B豸ぼ、弈弈,憂也。(此皆作者歌事以詠心憂。○F,瓊。丳M,團。豸,柄。)   [疏]「殷殷」至「憂也」。○釋曰:《小雅·正月》云:「憂心{殷心}ぼ。」毛傳云:「{殷心}ぼ然痛也。」又云:「憂心FF。」毛傳云:「FF,憂意也。」《檜風·羔裘》云:「勞心忉忉。」鄭箋云:「三諫不從,待放而去,思君如是,心忉忉然。」又《素冠》云:「勞心丳M丳M。」毛傳云:「丳Mぼ,憂勞也。」《秦風》云:「憂心欽欽。」毛傳云:「思望之心中欽欽然。」《小雅·正月》云:「憂心京京。」毛傳云:「京京,憂不去也。」《召南·草蟲》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毛傳云:「忡忡,猶沖沖也。」鄭箋云:「未見君子者,謂在塗時也。在塗而憂,憂不當君子,無以寧父母,故心沖沖然。」又曰:「憂心慼C」毛傳云:「慼A憂也。」《小雅·磳砥n云:「憂心豸豸。」毛傳云:「豸豸,憂盛滿也。」又云:「憂心弈弈。」毛傳云:「弈弈然無所薄也。」此皆作者歌事以詠心憂也。   琱琱獺A田也。(言墾闢也。○琱穩筐窗C)   [疏]「琱琱獺A田也」。○釋曰:謂耕墾開闢土田琱琱繭M也。《小雅·信南山》云:「琱琱穩斁鶠C」毛傳云:「琱琱獺A墾闢貌。」   噰銵A耜也。(言嚴利。○銵A楚力反。)   [疏]「噰銵A耜也」。○釋曰:舍人曰:「噰銵A耜入地之貌。」《周頌·良耜》云:「噰閮}耜,ㄈ載南畝。」毛傳云:「噰銵A猶測測也。」鄭箋云:「良,善也。農人測測,以利善之耜熾I是南畝也。」是言耜之嚴利也。   郝郝,耕也。(言土解。○郝,釋。)   [疏]「郝郝,耕也」。○釋曰:謂耕地,其土解散郝郝然也。《周頌·載芟》云:「其耕澤澤。」鄭箋云:「土氣c達而和,耕之則澤澤然解散。」郝郝、澤澤並音釋,其義亦同。   繹繹,生也。(言種調。)   [疏]「繹繹,生也」。○釋曰:舍人云:「鴐狴秅宏炕C」《載芟》云:「驛驛其達。」毛傳云:「達,射也。」鄭箋云:「達,出地也。」是言其種調勻,皆出地而生也。繹與驛音義同。   レレ,苗也。(言茂好也。○レ音遂。)   [疏]「レレ,苗也」。○釋曰:《大雅·生民》云:「禾役レレ。」毛傳云:「役,列也。レレ,苗好美也。」是言茂好也。   綿綿,傳岸]。(言芸精。○傳屆A方遙反。)   [疏]「綿綿,傳岸]」。○釋曰:孫炎云:「綿綿,言詳密也。」《載芟》云:「綿綿其ワ。」毛傳云:「ワ,耘也。」《說文》云:「傳屆A耨Θ田也。」《字林》云:「傳屆A耕禾間也。」是言芸耨精也。傳屆Bワ,耘、芸,音義同。   穻穻隉A壑]。(刈禾聲。○穻隉A丁秩反。嚏A戶郭反。)慄慄,眾也。(積聚p致。)   [疏]「穻穻隉A壑]。慄慄,眾也」。○釋曰:孫炎云:「穻穻隉A擱n也。」李巡曰:「慄慄,積聚之眾也。」《良耜》云:「壑穻穻隉A積之慄慄。」毛傳云:「穻穻隉A擱n也。慄慄,眾多也。」《小爾雅》云:「截穎謂之穻隉C」故郭云「刈禾聲」、「積聚p致」也。p致謂密也。   訄D訄D,淅也。(洮米聲。○訄D,蘇刀切。淅音錫。)誧誧楚Ac也。(氣出盛。)   [疏]「訄D訄D,淅也。誧誧楚Ac也。」○釋曰:《大雅·生民》云:「釋之叟叟,c之浮浮。」毛傳云:「釋,淅米也。叟叟,聲也。浮浮,氣也。」鄭箋云:「釋之c之,以為酒及m簋之實。」故郭云「洮米聲」、「氣出盛」也。訄D、叟音異義同。誧楚B浮音義同。   俅俅,服也。(謂戴弁服。)   [疏]「俅俅,服也」。○釋曰:《周頌·絲衣》云:「載弁俅俅。」毛傳云:「俅俅,恭順貌。」鄭箋云:「載猶戴也。弁,爵弁也。爵弁而祭於王,士服也。」故郭云「謂戴弁服」。   峨峨,祭也。(謂執圭璋助祭。)   [疏]「峨峨,祭也」。○釋曰:《大雅·或樸》云:「奉璋峨峨。」毛傳云:「半啎篥。峨峨,盛壯也。」鄭箋云:「璋,璋瓚也。祭祀之禮,王裸以圭瓚,諸臣助之,亞裸以璋瓚,奉璋之儀峨峨然。」故郭云「執圭璋助祭」也。   @@,樂也。(鐘鼓音。○@音黃。)   [疏]「@@,樂也」。○釋曰:《周頌·執競》云:「鐘鼓漪蚙遄C」毛傳云:「漪蚙遄A和也。」鄭箋云:「武王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廟,奏樂而八音克諧。」字書云:「@@,樂之聲也。」故郭云「鐘鼓音」。@、漪茩絡q同。   穰穰,福也。(言饒多。)   [疏]「穰穰,福也」。○釋曰:《執競》云:「降福穰穰。」毛傳云:「穰穰,眾也。」鄭箋云:「神與之福,又眾大,謂如嘏辭也。」是言得福饒多也。   子子孫孫,引無極也。(世世昌盛長無窮。)   [疏]「子子孫孫,引無極也」。○釋曰:「子子孫孫。」《小雅·楚茨》文也。「引無極也」者,作者所以釋之也。舍人曰:「子孫長行美道,引無極也。」郭云:「世世昌盛長無窮。」   EE,君之德也。(道人君者之德望。)   [疏]「EE,君之德也」。○釋曰:此道人君之德望也。「EE」,《大雅·卷阿》文也。「君之德也」者,作者釋之也。案《詩》云:「EE,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毛傳云:「炕A溫貌。EE,盛貌。」鄭箋云:「令,善也。王有賢臣,與之以禮義相切蛃t,體貌則玥M敬順,志氣則EE然高朗,如玉之圭璋也。人聞之則有善聲譽,人望之則有善威儀,德行相副。」   丁丁、嚶嚶,相切直也。(丁丁,砍木聲。嚶嚶,兩鳥鳴,以喻朋友切磋相正。○丁音爭。)   [疏]「丁丁、嚶嚶,相切直也」。○釋曰:直猶正也。《小雅·伐木》云:「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鄭箋云:「昔日未居位,在農之時,與友生於山巖伐木,為勤苦之事,猶以道德相切正也。」故郭云:「丁丁,伐木聲。嚶嚶,兩鳥鳴以喻朋友切磋相正。」   藹藹、萋萋,臣盡力也。(梧桐茂,賢士眾,地極化,臣竭忠。)犒l犒l、喈喈,民協服也。(鳳凰應德鳴相和,百姓懷附興頌歌。○盡,苦忍切。喈音皆。)   [疏]「藹藹」至「服也」。○釋曰:《大雅·卷阿》云:「藹藹王多吉士。」鄭箋云:「王之朝多善士藹藹然。」又云:「{J奉}ぼ萋萋,噉馽n喈。」毛傳云:「梧桐盛也,鳳皇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皇樂德。」鄭箋云:「{J奉}ぼ萋萋,喻君德盛也。噉馽n喈,喻民臣和協。」是皆臣下盡力,民人協服也。故郭云:「梧桐茂,賢士眾,地極化,臣竭忠」,「鳳皇應德鳴相和,百姓懷附興頌歌」也。   佻佻、契契,愈遐急也。(賦役不均,小國困竭。賢人憂歎,遠益急切。○佻,敕料。契,苦結反。)   [疏]「佻佻、契契,愈遐急也」。○釋曰:愈,益也。遐,遠也。謂賦役不均,小國困竭,賢人憂歎,遠益急切也。《小雅·大東》云:「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毛傳云:「佻佻,獨行貌。公子,譚公子也。」鄭箋云:「云:「葛屨,夏屨也。周行,周之列位也。言時財貨盡,雖公子衣屨不能順時,乃夏之葛屨,今以履霜送轉糬x,因見使行周之列位者,而發幣焉,言雖困乏,猶不得止。」又云:「契契寤歎,哀我憚人。」毛傳云:「契契,憂苦也。」鄭箋云:「今譚大夫契契憂苦而寤歎,哀其人民之勞苦。」是也。   宴宴、粲粲,尼居息也。(盛飾宴安,近處優閒。○尼,女乙切。)   [疏]「宴宴、粲粲,尼居息也」。○釋曰:尼,近也。謂宴安盛飾,近處優閒也。《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毛傳云:「燕燕,安息貌。」又《大東》云:「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毛傳云:「東人,譚人也。來,勤也。西人,京師人也。粲粲,鮮盛也。」鄭箋云:「職,主也。東人勞苦而不見,謂京師人衣服鮮J而逸豫。言王政偏甚也。」   哀哀、淒淒,懷報德也。(悲苦征役,思所生也。)   [疏]「哀哀、淒淒,懷報德也」。○釋曰:懷,思也。悲苦征役,思報父母之德也。《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鄭箋云:「哀哀者,恨不得終養父母,報其生長已之苦。」郭音云:「淒本或作萋。」《出車》云:「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耤A卉木萋萋。」是也。言以此征役,故思所生也,所生謂父母。   耤Bュュ,罹禍毒也。(悼王道穢塞,羨蟬鳴自得,傷已失所,遭讒賊。○耤A徒的。ュ,呼惠。)   [疏]「耤Bュュ,罹禍毒也」。○釋曰:罹,遭也。《小雅·小弁》云:「uu周道,鞫為茂草。」毛傳云:「uu,平易也。周道,周室之通道。鞫,窮也。」鄭箋云:「此喻幽王信褒姒之讒,亂其德政,使不通於四方。」又曰:「菀彼柳斯,鳴蜩ュュ。」毛傳云:「蜩,蟬也。ュュ,聲也。」鄭箋云:「柳未茂盛則多蟬。」案《詩》敘云:「《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傳云:「幽王取申女,生太子宜咎。又說褒姒,生子伯服,立以為後,而放宜咎,將殺之。」故郭云:「悼王道穢塞,羨蟬鳴自得,傷已失所,遭讒賊。」耤Bu並音狄。   晏晏、旦旦,悔爽忒也。(傷見絕棄,恨士失也。)   [疏]「晏晏、旦旦,悔爽忒也」。○釋曰:悔,恨也。爽忒,差失也。皆婦人恨夫棄已而行差失也。《衛風·氓》篇云:「總角之晏,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毛傳云:「總角,結Q也。晏晏,和柔也。信誓旦旦然。」鄭箋云:「我為童女,未笄結髮宴然之時,女與我言笑晏晏然而和柔,我其以信相誓旦旦耳。言其懇惻款誠。」案《詩》敘云:「《氓》,剌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喪其妃耦。故敘其事以風焉。」故郭云:「傷見絕棄,恨士失也。」   皋皋、說A剌素食也。(譏無功德,屍寵祿也。○說A胡大反。刺,七賜反。)   [疏]「皋皋、酴遄A刺素食也」。○釋曰:素,空也。刺無德而空食其祿也。舍人曰:「皋皋,不治之貌。」《大雅·召u》云:「皋皋蝳嘍遄A曾不知玷。」毛傳云:「皋皋,頑不知其道也。」鄭箋云:「玷,缺也。王政已大壞,小人在位,曾不知大道之缺。」某氏云:「酴遄A無德而佩。」《小雅·大東》云:「酴鄖袡E,不以其長。」毛傳云:「酴遄A玉貌。袡E,瑞也。」鄭箋云:「佩袡E者,以瑞玉為佩,佩之酴鉞M,居其官職,非其才之所長也。徒美其佩而無其德,刺其素飧。」是也。郭云「譏無功德,屍寵祿也」者,案鄭注《禮記》云:「屍謂不知人事,無辭讓也。以其屍者,神像居位不言,但受祭享,小人在位亦無言,而受寵祿有似於屍。」故云「屍寵祿也」。說B賒絡q同。   歡歡、坳事遄A憂無告也。(賢者憂懼,無所訴也。○歡音貫。坳身絰說C)   [疏]「歡歡、坳事遄A憂無告也」。○釋曰:謂賢者憂懼,無所告t也。《大雅·板》篇云:「老夫灌灌。」毛傳云:「灌灌,猶款款也。」鄭箋云:「老夫諫女款款然。」《三風》云:「中心搖搖。」毛傳云:「搖搖,憂無所g。」歡、灌,坳芋B搖,音義同。   憲憲、虷笙遄A製法則也。(佐興虐政,設教令也。)   [疏]「憲憲、虷笙遄A製法則也」。○釋曰:李巡曰:「皆惡黨為製法則也。」孫炎曰:「厲王方虐,諂臣並為製作法令。」《大雅·板》篇云:「天之方難,無能憲憲。天之方蹶,無能洩洩。」毛傳云:「憲憲,猶欣欣也。蹶,動也。洩洩,猶沓沓也。」鄭箋云:「天,斥王也。王方欲艱難天下之民,又方變更先王之道,臣乎女無憲憲然,無沓沓然,為之製法度,達其意以成其惡。」皆是佐興虐政,設教令也。   謔謔、蝪穹遄A崇讒慝也。(樂禍助虐,增譖惡也。○蝪炕A虛各切。)   [疏]「謔謔、蝪穹遄A崇讒慝也」。○釋曰:崇,增也。讒,譖也。慝,惡也。言樂禍助虐,增譖惡也。舍人曰:「謔謔、蝪穹酮珩扈P貌。」孫炎曰:「厲王暴虐,大臣謔謔然喜,蝪蝪玥M盛,以興讒惡也。」《大雅·板》篇云:「天之方虐,無然謔謔。」毛傳云:「謔謔然喜樂。」鄭箋云:「王方為酷虐之政,女無謔謔然以讒慝助之。」又曰:「多將趕穹遄A不可救藥。」毛傳云:「趕穹鉞M熾盛也。」鄭箋云:「多行趕穹遄A慘毒之惡,誰能止其禍?」是也。蝪炕B趕狎絡q同。   翕翕、蝳嘍遄A莫供職也。(賢者陵替奸黨熾,背公恤私曠職事。○蝳飽A子氏切。)   [疏]「翕翕、蝳嘍遄A莫供職也」。○釋曰:言賢者陵替,奸黨熾盛,背公恤私,曠其職事,無肯供職也。《小雅·小u》云:「迮迮蝳蝳飽A亦孔之哀。」毛傳云:「迮褪鉞M患其上,蝳蝳僱M思不稱乎上。」鄭箋云:「臣不事君,亂之階也,甚可哀也。」又《大雅·召u》云:「皋皋蝳嘍遄C」毛傳云:「蝳嘍遄A窳不共事也。」故郭云「賢者陵替奸黨熾,盛背公恤私曠職事」。《說文》云:「窳,懶也。草木皆自豎立,惟瓜瓠之屬臥而不起,似若懶人常臥室,故字從で(音眠)。」   速速、蹙蹙,惟逑鞫也。(陋人專祿國侵削,賢士永哀念窮迫。)   [疏]「速速、蹙蹙,惟逑鞫也」。○釋曰:惟,念也。逑,急迫也。鞫,窮也。言鄙陋小人專據爵祿,國土侵削,致賢士永哀念其窮迫也。《小雅·正月》云:「蔌蔌陋也。」鄭箋云:「魽A祿也。此言小人富而{で婁}陋將貴也。」又《節南山》云:「蹙蹙靡所騁。」毛傳云:「騁,極也。」鄭箋云:「蹙蹙,小之貌。我視四方土地日見侵削於夷狄,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速、蔌音義同。   抑抑,密也。(威儀審諦。)秩秩,清也。(德音清泠。)   [疏]「抑抑,密也。秩秩,清也」。○釋曰:言威儀審諦、德音清泠也。舍人曰:「威儀密靜也。」《大雅·假樂》云:「威儀抑抑,德音秩秩。」鄭箋云:「成王立朝之威儀,緻密無所失,教令又清明,天下皆樂仰之。」   檇d,掣曳也。(謂牽穸式C○魽A普經切。d,芳逢切。掣,充洩切。)   [疏]「檇d,掣曳也」。○釋曰:孫炎曰:「謂相掣曳入於惡也。」郭云:「謂牽挽。」《周頌·小毖》(嗣王求助也)云:「莫予{J並}蜂。」毛傳云:「笄蜂,<廣挈>曳也。」鄭箋云:「群臣小人無敢我<廣挈>曳,謂為譎詐誑欺不可信也。」然則掣曳者,從旁牽挽之言。是挽離正道,使就邪僻。{J並}、魽Ad、蜂,掣、<廣挈>,音義同   朔,北方也。(謂幽朔。)   [疏]「朔,北方也」。○釋曰:舍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也。」李巡曰:「萬物盡於北方。」《小雅·出車》云:「城彼朔方。」毛傳云:「朔方,北方也。」但北方大名,皆言朔方。《堯典》云:「宅朔方。」故郭云「謂幽朔」。   不俟,不來也。(不可待,是不復來。)   [疏]「不俟,不來也」。○釋曰:俟,待也。既雲不待,是不來也。郭云:「不可待,是不復來。」   不唌A不跡也。(言不循軌跡也。○唌A聿。)   [疏]「不唌A不跡也」。○釋曰:唌A循也。軌跡也。謂不循道者曰不跡。郭云:「言不循軌跡也。」《小雅·沔彼》云:「念彼不跡。」毛傳云:「不跡,不循道也。」是矣。   不徹,不道也。(徹亦道也。)   [疏]「不徹,不道也」。○釋曰:《小雅十月》云:「天命不徹。」毛傳云:「徹,道也。」鄭箋云:「不道者,言王不循天之政教。」是也。   勿念,勿忘也。(勿念,念也。)   [疏]「勿念,勿忘也」。○釋曰:勿念,念也。念即不忘也。若《大雅·文王》篇云:「無念爾祖。」是也。   {J爰}、諼,忘也。(義見《伯兮》、《考鶠n詩。○{J爰}、諼音喧。)   [疏]「{J爰}、諼,忘也」。注「義見《伯兮》、《考盤》詩」。○釋曰:《衛風·伯兮》云:「焉得諼草。」毛傳云:「諼草令人忘憂。」又《考鶠n云:「永矢弗諼。」是也。《伯兮》篇本或作{J爰}草。   每有,雖也。(《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   [疏]「每有,雖也」。○釋曰:《小雅·常棣》云:「每有良朋,況也永歎。」毛傳云:「況,茲。永,長也。」箋云:「每有,雖也。良,善也。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茲對之長歎而已。」郭云:「辭之雖也」者,言為辭語之雖,無佗義也。   繷腄A酒食也。(猶今雲繷裞W,皆一語而兼通。)   [疏]「繷腄A酒食也」。○釋曰:《小雅·天保》云:「吉蠲為繷腄C」毛傳云:「吉,善。蠲,J也。繷腄A酒食也。」郭云:「猶今雲繷裞W,皆一語而兼通」者,言繷艉坐@字兼通酒食兩名也。李巡曰:「得酒食則喜歡也。」   舞、號,雩也。(雩之祭,舞者吁嗟而請雨。○雩音於。)   [疏]「舞、號,雩也」。○釋曰:孫炎云:「雩之祭,有舞有號。」《左傳》云:「龍見而雩。」服、杜皆云:「雩之言遠也。遠為百鴐頠I雨。」《月令·仲夏》云:「大雩帝。」鄭注云:「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郭云:「雩之祭,舞者吁嗟而請雨。」是同鄭說也。   暨,不及也。(《公羊傳》曰:「及,我欲之,暨,不得巳。」暨,不得已,是不得及。○暨音忌。)   [疏]「暨,不及也」。注「《公羊》」至「得及」。○釋曰:案《春秋》隱元年「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於昧」。《公羊傳》曰:「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曷為或言會,或言及,或言暨?會猶最也,及猶汲汲也,暨猶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然則暨者非我欲之,事不獲已而為會者也,故雲不及也。   蠢,不遜也。(蠢動為惡,不謙遜也。)   [疏]「蠢,不遜也」。○釋曰:蠢,動也。遜,順也。言蠢動為惡,不謙遜也。《小雅·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仇。」是也。   如切如磋,道學也。(骨象須切磋而為器,人須學問以成德。)如琢如磨,自掑]。(玉石之被琢磨,猶人自桯╮C)瑟兮И﹞慼A恂慄也。(恆戰竦。)赫兮з兮,威儀也。(貌光宣。)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斐,文貌。)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常思詠。○И#筏迭Cз音喧。)   [疏]「如切」至「忘也」。○釋曰:此舉《衛風·淇澳》篇文以釋之也。云「如切如磋」者,《詩》文也。云「道學也」者,作者以釋詩也。道,言也。言人之學以成德,如切磋骨象以成器。毛傳云:「治骨曰切,像曰磋,道其學而成也。」故郭云:「骨象須切磋而為器,人須學問以成德。」云「如作如磨」者,《詩》文也。云「自掑]」者,釋之也。言人自桯╪p琢磨玉石。毛傳云:「治玉曰琢,石曰磨,聽其規諫以自捸A如玉石之見琢磨。」郭云:「玉石之被雕磨,猶人自桯╮C」云「瑟兮И﹞慼v者,《詩》文也。「恂慄也」者,釋之也,謂嚴恂戰慄也。故郭雲」恆戰竦「。毛傳云:「瑟,矜莊貌。И﹛A寬大貌。」是外貌莊嚴,又內寬裕也。云「赫兮з兮」者,《詩》文也。「威儀也」者,釋之也。言赫з者,容儀發揚之言,故言「威儀也」。毛傳云:「赫,有明德赫赫然。з,威儀容止宣著也。」故郭云:「貌光宣。」云「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詩》文也。云「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者,釋之也。毛傳云:「斐,文章貌。諼,忘也。」此道有裴然文章之君子,盛德至善如此,故民稱之,常思詠,終不能忘也。案《詩》稱君子,謂武公。   既微且飽C廕贗健L,腫足為飽C(寣A腳脛。瘍,瘡也。○飽A詩勇切。嵾絨A。瘍音羊。)   [疏]「既微」至「為飽v。○釋曰:云「既微且飽v者,《小雅·巧言》文也。云「廕贗健L,腫足為飽v者,釋之也。孫炎曰:「皆水濕之疾也。」郭云:「寣A腳脛也。瘍,瘡也。」然則膝脛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為,故鄭箋亦云:「此人居下濕之地,故生微馱妖e。」《詩》云「居河之麋」,是居下濕也。   是刈是i。i,煮之也。(煮葛為瓷C)   [疏]「是刈是i。i,煮之也」。○釋曰:云「是刈是i」者,《周南·葛覃》文也。云:「i,煮之也」者,釋之也。舍人曰:「是刈,刈取之。是i,煮治之。」郭云:「煮葛為瓷C」以煮之於i,故曰i煮,非訓i為煮。以彼下云「為峎瓷v,故知煮葛為略]。毛傳云:「精曰峞A粗曰瓷C」   履帝武敏。武,跡也。敏,拇也。(拇跡大指處。○拇音畝。)   [疏]「履帝武敏。武,跡也。敏,拇也」。○釋曰:云「履帝武敏」者,《大雅·生民》文也。云「武,跡也。敏,拇也」者,釋之也。云「拇跡大指處」,鄭箋《詩》云:「祀郊|之時,時則有大神之跡,姜洐儤i之,足不能滿,履其拇指之處,於是遂有身,而生後稷。」是其事也。   張仲孝友。(周宣王時賢臣。)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   [疏]「張仲」至「為友」。○釋曰:云「張仲孝友」者,《小雅·六月》文也。云「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者,釋之也。李巡云:「張姓,仲字,其人孝,故稱孝友。」毛傳云:「張仲,賢臣也。」鄭箋云:「張仲,吉甫之友,其性孝友。」以《詩》敘云「《六月》,宣王北伐也」,故郭云:「周宣王時賢臣。」   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再宿為信,重言之,故知四宿。)   [疏]「有客」至「四宿也」。○釋曰:云「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者,《周頌·有客》文也。云「言再宿也」,「言四宿也」者,釋之也。毛傳云:「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各重言之,故知再宿及四宿也。   美女為媛。(所以結好媛。○媛,於眷切。)   [疏]「美女為媛」。○釋曰:《詩·L風·君子偕老》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故此釋之。郭云:「所以結好媛。」孫炎曰:「君子之援助。」然則由有美可以援助君子,故云「美女為媛」。   美士為彥。(人所彥詠。)   [疏]「美士為彥」。○釋曰:《鄭風·羔裘》云:「彼其之子,邦之媛兮。」故此釋之也。毛傳云:「彥,士之美稱。」郭云:「人所彥詠。」舍人曰:「國有美士,為人所言道。」   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雍容都雅之貌。)   [疏]「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釋曰:云「其虛其徐」者,《L風·北風》文也。「威儀容止也」者,釋之也。郭云:「雍容都雅之貌。」孫炎云:「虛、徐,威儀謙退也。」然則虛徐者,謙虛閒徐之義。故鄭箋云:「威義虛徐,寬仁者也。」《詩》作「其邪」,此作「其徐」,字雖異,音實同。故鄭箋云:「邪讀如徐。」   猗嗟名兮,目上為名。(眉眼之間。○猗,於宜切。)   [疏]「猗嗟名兮,目上為名」。○釋曰:云「猗嗟名兮」者,《齊風·猗嗟》文也。云「目上為名」者,釋之也。孫炎云:「上平博。」郭云:「眉捷之間。」   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言至微。)   [疏]「式微」至「者也」。○釋曰:云「式微式微」者,《邶風·式微》文也。云「微乎微者也」,釋之也。郭云:「言至微。」鄭箋云:「式,發聲也。」案《詩》敘云:「《式微》,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居也。」然則以君被逐,既微又見卑賤,是至微也。不取「式」為義,故鄭云「發聲也」。   之子者,是子也。(斥所詠。)   [疏]「之子者,是子也」。○釋曰:《詩》言「之子」者多矣,故此釋之。李巡云:「之子者,論五方之言,是子也。」然則「之」為語助,人言之子者,猶言是此子也。《桃夭》傳云「嫁子」,彼說嫁事,為嫁者之子。《漢廣》「之子」,則貞J者之子。《東山》「之子」,言其妻。《白華》「之子」,斥幽王。各隨其事而名之,故郭云「斥所詠」。   徒御不驚,輦者也。(步挽輦車。)   [疏]「徒御不驚,輦者也」。○釋曰:云「徒御不驚」者,《小雅·車攻》文也。云「輦也」者,釋之也。此止解徒字也。諸徒皆為徒行,此獨為輦,是以辨之。《地官·鄉師》云:「大軍旅會同,治其輦。」注云:「輦,人荍K行所以載任器也,止以為蕃營。《司馬法》:輦有一斧、一斤、一鑿、一裡。周輦加二板、二築。夏後氏二十人而輦,殷十八人而輦,周十五人而輦。」是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故郭云:「步挽輦車。」   噆辭,肉袒也。(脫衣而見體。○噆穩等飽C裼音息。)暴虎,徒搏也。(空手執也。)   [疏]「噆辭」至「搏也」。○釋曰:《鄭風·大叔於田》云:「噆辭暴虎。」故此釋之。毛傳云:「噆辭,肉袒也。」李巡曰:「噆辭,脫衣見體曰肉袒。」孫炎曰:「袒去裼衣。」郭云:「脫衣而見體。」毛傳又云:「暴虎,空手以搏之。」舍人曰:「無兵空手搏之。」然則徒,空也。故郭云:「空手執也。」   馮河,徒涉也。(無舟楫。○馮音平。)   [疏]「馮河,徒涉也」。○釋曰:《小雅·一u》云:「不敢馮河。」故此釋之也。李巡曰:「無舟而渡水曰徒涉。」郭云:「無舟楫。」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為陵也。   tm,口柔也。(tm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視人顏色,常亦不伏,因以名雲。○t音渠,m音除,)戚施,面柔也。(戚施之疾,不能仰。面柔之人常俯,似之,亦以名雲。)   [疏]「tm」至「面柔也」。○釋曰:《邶風·新台》云:「tm不鮮。」又曰:「得此戚施。」故此釋之也。毛傳云:「tm,不能俯者。戚施,不能仰者。」李巡曰:「tm,巧言好辭,以口饒人,是謂口柔。戚施,和顏悅色以誘人,是謂面柔。但tm、戚施本人疾之名,故《晉語》云『tm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是也。人口柔者,必仰面觀人之顏色而為辭,似tm不俯之人,因名口柔者為「tm」。面柔者,必低首下人,媚以容色,似戚施之人,因名面柔者為「戚施」。故郭云:「tm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視人顏色,常亦不伏,因以名雲。」   夸毗,體柔也。(屈已卑身以柔順人也。○誇音誇。)   [疏]「夸毗,體柔也」。○釋曰:《大雅·板》篇云:「無為夸毗。」故此釋之也。毛傳云:「夸毗以柔人也。」李巡曰:「屈已卑身求得於人曰體柔。」然則夸毗者,便辟,其足前卻為恭,以形體順從於人。故郭云「屈已卑身以柔順人也」。   婆娑,舞也。(舞者之容。)   [疏]「婆娑,舞也」。○釋曰:《陳風·東門之x》云:「婆娑其下。」故此釋之。李巡曰:「婆娑,盤辟,舞也。」郭云:「舞者之容。」孫炎曰:「舞者之容婆娑。」然則婆娑,舞者之狀貌也。   擗,拊心也。(謂椎g也。○擗,婢亦。拊,撫。)   [疏]「擗,拊心也」。○釋曰:《邶風·柏舟》云:「寤擗有⑶。」謂拊心也。郭云:「謂椎g也。」   ⑽匱式A憮掩之也。(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疏]「⑽匱式A撫掩之也」。○釋曰: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小雅·鴻雁》云:「爰及⑽馱H。」   p或,羔裘之縫也。(縫飾羔皮之名。○p或,或。縫,逢。)   [疏]「p或,羔裘之縫也」。○釋曰:《召南·羔裘》云:「羔羊之革,素絲五p或。」故此解之也。孫炎云:「p或之為界p或。」然則縫合羔羊皮為裘,縫即皮之界p或,因名裘縫為p或。故郭云:「縫飾羔皮之名。」   殿屎,呻也。(呻吟之聲。○殿,丁練切。屎音希。)   [疏]「殿屎,呻也」。○釋曰:《大雅·板》云:「民之方殿屎。」毛傳云:「殿屎,呻吟也。」是用此為說。郭云:「呻吟之聲。」孫炎云:「人愁苦呻吟之聲也。」   幬謂之帳。(今江東亦謂帳為幬。○幬音p由。)   [疏]「幬謂之帳」。○釋曰:帳一名幬。《召南·小星》云:「抱衾與W。」鄭箋云:「幬,床帳也。」郭云:「今江東亦謂帳為幬。」幬與W音義同。   レ鈺i,誑也。(《書》曰:「無或レ鈺i為幻。」幻惑欺誑人者。○レ遄A張留切。)   [疏]「レ鈺i,誑也」。○釋曰:《陳風·防有鵲巢》云:「誰レ酮鬲?」毛傳云:「レ鈺i,誑也。」鄭箋云:「女眾讒人,誰レ鈺i誑欺我所美之人乎?」郭云「《書》曰無或レ鈺i為幻」者,《周書·無逸》篇文也。引之者,以證レ鈺i謂幻惑欺誑人者。   誰昔,昔也。(誰,發語辭。)   [疏]「誰昔,昔也」。○釋曰:《陳風·墓門》云:「誰昔然矣。」毛傳云:「昔,久也。」郭云:「誰,發語辭。」與毛同也。   不辰,不時也。(辰亦時也。)   [疏]「不辰,不時也」。○釋曰:辰亦時也。不辰者,言不得其時也。《大雅·桑柔》云:「我生不辰,逢天Ё瑹耤C」是也。   凡曲者為W。(《毛詩傳》曰:「W,曲梁也。」凡以薄為魚笱者,名為W。○W,力九切。)   [疏]「凡曲者為W」。○釋曰:曲,薄也。凡以薄取魚為W。郭云:「《毛詩傳》曰:W,曲梁也」者,《小雅·魚麗》篇傳文也。云「凡以薄為魚笱者,名為W」者,即《釋器》云「嫠婦之笱謂之W」也。   鬼之為言歸也。(《屍子》曰:「古者謂死人為歸人。」)   [疏]「鬼之為言歸也」。○釋曰:人死為鬼。《小雅·何人斯》云:「為鬼為蜮。」《周禮》曰:「享大鬼。」謂之鬼者,鬼猶歸也,若歸去然。故《屍子》曰:「古者謂死人為歸人。」   ●卷四·釋親第四   [疏]釋曰:案《禮記·大傳》云:「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最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蒼頡》曰:「親,愛也,近也。」然則親者,恩愛狎近、不疏遠之稱也。《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喪服小記》曰:「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以九族之親,其名謂非一,此篇釋之,故曰「釋親」。   父為考,母為妣(《禮記》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嬪。」今世學者從之。案《尚書》曰:「大傷厥考心」,「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彝訓」,「如喪考妣。」《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蒼頡篇》曰:「考妣延年。」《書》曰:「嬪於虞。」《書》曰:「聿嬪於京。」《周禮》有九嬪之官,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其義猶今謂兄為氶B妹為洐G,即是此例也。○妣音比。)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如王者尊之。)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曾猶重也。)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為高祖王母。(高者言最在上。)父之世父叔父為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為從祖祖母。(從祖而別世統異故。)父之玊怚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世有為嫡者,嗣世統故也。)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謂女子先生為姊,後生為妹。父之姊妹為姑,父之從父玊怓停q祖父,父之從祖玊怓停琱驉C族父之子相謂為族玊怴A族玊怳坐l相謂為親同姓。(同姓之親無服屬。)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玊怴C(從父而別。)子之子為孫,(孫猶後也。)孫之子為曾孫,(曾猶重也。)曾孫之子為玄孫,(玄者,言親屬微昧也。)玄孫之子為來孫,(言有往來之親)來孫之子為仵],(氶A後也。《汲塚竹》書曰:「不C之玊怴C」)仵]之子為仍孫,(仍亦重也。)仍孫之子為雲孫。(言輕遠如浮雲。)王父之姊妹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為高祖王姑,父之從父姊妹為從祖姑,父之從祖姊妹為族祖姑。父之從父玊怳坏嶼停q祖王母,父之從祖玊怳坏嶼停痧炊母。父之兄妻為世母,父之弟妻為叔母。父之從父玊怳妝d為從祖母,父之從祖玊怳妝d為族祖母。父之從祖祖父為族曾王父,父之從祖祖母為族曾王母。父之妾為庶母。祖,王父也。氶A兄也。(今江東人通言氶C○從,並才用切。伬筒齱C) 宗族。   [疏]「父為」至「宗族」。○釋曰:此別同宗親族。《白虎通》曰:「父,矩也,以度教子也。」又為考。考,成也,言有成德。《廣雅》云:「母,牧也。」言育養子也。又為妣。妣,媲也,媲匹於父。《廣雅》又云:「兄,況也。」況於父。又謂之氶C弟,悌也。言順於兄。子,孜也。以孝事父,常孜孜也。孫,順也。順於祖。男,任也。任家事也。女,如也。《白虎通》曰:「言如人也。」徐鍇曰:「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曰如。」姑,故也,言尊如故也。又謂之威。徐鍇曰:「土盛於戌。土,陰之主也。故字從戌。」《漢律》曰:「婦告威姑。」是也。姊,咨也。以其先生,言可咨問。《說文》云:「妹,女弟也。」又謂之洐G。妾,接也。鄭注《禮記》云:「聞彼有禮,走而往焉,以得接見於君子也。庶母者,父之妾也。」此皆同宗之族也。《白虎通》云:「宗者何謂也?宗者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禮記》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侍。侍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也。」注「禮記」至「此例也」。○釋曰:云「《禮記》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嬪」者,《曲禮下》篇文也。云「今世學者從之」者,謂從《禮記》,以父、母、妻為生之稱,以考、妣、嬪為死之稱。彼乃記者一家之說爾,學者膠柱,遂為生死定稱,非也。故郭氏引諸文以證之。云「《尚書》曰:大傷厥考心」,《康誥》文也。云「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彝訓」者,皆《酒誥》文也。云「如喪考妣」者,《舜典》文也。此皆生稱考妣也。云「《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者,隱元年傳文也。此即死稱母也。云「《蒼頡篇》曰:考妣延年」者,此亦生稱考妣也。云「《書》曰:嬪於虞」者,《堯典》文也。云「《詩》曰:聿嬪於京」,《大雅·大明》篇文也。云「《周禮》有九嬪之官」者,屬天官掌婦學之法者也。此皆生稱嬪者也。云「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者,所以破先儒之說也。云「其義猶今謂兄為氶B妹為洐G,即是此例也」者,舉類以曉人也。○注「從祖而別世統異故」。○釋曰:解所以稱從之理也。從祖而別,繼世分宗,其統各異,故曰從祖。○注「世有為嫡者,嗣世統故也」。○釋曰:解所以稱世之義也。繼世以嫡長,先生於父則繼者也,故曰世父。《說文》叔作未,許慎曰:「從上小。」言尊行之小也。○注「同姓之親無服屬」。○釋曰:《禮記·大傳》云:「親者屬也。」鄭注云:「有親者服,名以其屬親疏。」此經言親同姓者,謂五世之外,比諸同姓猶親,但無服屬爾。○注「孫猶後也」。○釋曰:言繼後嗣也。《廣雅》云:「孫,順也。」許慎云:「從子從系。」系,續也。言順續也,言順續先祖之後也。○注「玄者言親屬微昧也」。○釋曰:玄者,p取緇之間色,色之微昧者也。親屬微昧,故曰玄孫。○注「氶A後也。《汲塚竹書》曰:不C之仵]」。○釋曰:「氶A後也」,《釋言》文。《He傳》曰:「大康元年,汲郡民盜發魏安N王塚,得竹書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時古文也。其字頭粗尾細,似科斗之蟲,故俗名之焉。不C,後稷之子也。仵],謂毀榆也。   母之考為外王父,母之妣為外王母。母之王考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為外曾王母。(異姓,故言外。)母之玊怓偶丑A母之從父玊怓停q舅,母之姊妹為從母。從母之男子為從母玊怴A其女子子為從母姊妹。○母黨。   [疏]「母之」至「母黨」。○釋曰:此一節別母之族黨也。黨是鄉之細也。此外族屬母,若黨之屬鄉,故雲母黨。雲舅者,孫炎云:「舅之言舊,尊長之稱。」《詩·秦風》云:「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是也。   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謂我舅者,吾謂之甥。然則亦宜呼婿為甥。《孟子》曰:「帝館甥於二室。」是。)姑之子為甥,舅之子為甥,妻之玊怓做c,姊妹之夫為甥。(四人體敵,故更相為甥。甥猶生也。今人相呼皆依此。)妻之姊妹同出為姨。(同出謂俱已嫁。《詩》曰:「邢侯之姨。」)女子謂姊妹之夫為私。(《詩》曰:「譚公維私。」)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公羊傳》曰:「蓋舅出。」)女子謂玊怳坐l為侄,(《左傳》曰:「侄其從姑。」)謂出之子為離孫,謂侄之子為歸孫,女子子之子為外孫。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同出謂俱嫁事一夫。《公羊傳》曰:「諸侯娶一國,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娣者何?弟也。」此即其義也。)女子謂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為婦。(猶今言新婦是也。)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侄,徒結反。姒音似。娣音第。) 妻黨。   [疏]「妻之」至「妻黨」。○釋曰:此一節別妻之親黨也。《內則》云:「聘則為妻。」《白虎通》云:「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義一也。」○注「《孟子》曰:帝館甥於二室」。○釋曰:《孟子》云:「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彼注云:「尚,上也。舜在畎<畝又>之時,堯友禮之。舜上見堯,捨之於貳室。貳室,副宮也。堯亦就饗舜之所設,更迭為賓主。《禮記》:『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堯甥。卒與之天位,是天子之友匹夫也。」注「四人」至「依此」。○釋曰:「四人」謂姑之子、舅之子、妻之玊怴B姊妹之夫,是也。此四人尊卑體敵,更相為甥。云「甥猶生也」者,取相親之意也。注「《詩》曰:邢侯之姨,譚公維私」。○釋曰:皆《衛風·碩人》篇文也。孫炎曰:「私,無正親之言。」然則謂吾姨者,我謂之私。邢侯譚公,皆莊姜姊妹之夫。互言之耳。《春秋》「譚子奔莒」,則譚是子爵。言公者,蓋依臣子稱便文耳。注「《公羊傳》曰:蓋舅出」。○釋曰:案《春秋》襄五年「夏,叔孫豹、曾世子巫如晉」。《公羊傳》曰:「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為叔孫豹率而與之俱也。叔孫豹則曷為率而與之俱?蓋舅出也。」何休云:「巫者,曾前夫人襄公母姊妹之子也,俱莒外孫,故曰舅出。」是也。注「《左傳》曰:侄其從姑」。○釋曰:案僖十五年傳云: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史蘇佔之曰:「不吉。其繇曰:『侄其從姑。』杜注云:「震為木,離為火,火從木生離為震,妹於火為姑。謂我侄者,我謂之姑。謂子圉質秦。」是也。注「公羊」至「弟也」。○釋曰:《春秋》莊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公羊傳》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壹聘九女,諸侯不再娶。」何休云:「必以侄娣從之者,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所以妨嫉,令重繼也。因以備尊尊親親也。九者,極陽數也。不再娶者,所以節人情開媵路。」注「猶今言新婦是也」。○釋曰:《儀禮·喪服傳》云:「夫之玊怴A何以無服也?其夫屬乎婦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鄭注云:「道猶行也。言婦棄姓,無常秩,嫁於父行則為母行,嫁於子行則為婦行,謂弟之妻為婦者,卑遠之,故謂之婦。嫂者,尊嚴之稱,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嫂猶叟也,叟,老人稱也,是為敘男女之別爾。若已以母婦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已,則是亂昭穆之敘也。治猶理也。父母兄弟夫婦之理,人倫之大者,可不慎乎!」《大傳》曰:「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是別嫂婦之名也。郭云「猶今言新婦」者,以時驗而知也。至今猶然。注「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釋曰:《廣雅》云:「娣姒妯娌。娣姒,先後也。」世人多疑娣姒之名,皆以為兄妻呼弟妻為娣,弟妻呼兄妻為姒,因即惑於斯文,不知何以為說。今謂母婦之號,隨夫尊卑。娣姒之名,從身長幼,以其俱來夫族,其夫班秩,既同尊卑,無以相加,遂從身之少長。《喪服·小功章》曰:「娣姒婦報。傳曰:娣姒婦者,弟長也。」以弟長解娣姒,言娣是弟,姒是長也。《公羊傳》亦云:「娣者何?弟也。」是其以弟解娣,自然以長解姒。長謂身之年長,非夫之年長也。此云「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者,止言婦之長稚,不言夫之大小。《左傳》成十一年,穆姜謂聲伯之母為姒;昭二十八年傳,叔向之嫂謂叔向之妻為姒。二者皆呼夫弟之妻為姒,豈計夫之長幼乎?上云「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郭云:「同出謂俱嫁事一夫」也。事一夫者,以己生先後為娣姒,則知娣姒以已之年,非夫之年也。故賈逵、鄭玄及杜預皆雲兄弟之妻相謂為姒,言兩人相謂,長者為姒,知娣姒之名不計夫之長幼也。   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國語》曰:「吾聞之先姑。」)謂夫之庶母為少姑,夫之兄為兄公,(今俗呼兄鐘,語之轉耳。)夫之弟為叔,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女弟為女妹。(今謂之女妹是也。)子之妻為婦,長婦為嫡婦,眾婦為庶婦。女子子之夫為筏E。筏E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父之黨為宗族,母與妻之黨為兄弟。父之父母、筏E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兩筏E相謂為亞。(《詩》曰:「瑣瑣姻亞。」今江東人呼同門為僚筏E。)婦之黨為婚兄弟,筏E之黨為姻兄弟。(古者皆謂婚姻為兄弟。)嬪,婦也。(《書》曰:「嬪於虞。」)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公音鐘。嫡音的。嬪音頻。) 婚姻。   [疏]「婦稱」至「婚姻」。○釋曰:此別夫婦婚姻之名也。《說文》云:「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白虎通》云:「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婦者服也,以禮屈服。」「謂之舅姑者何?舅者舊也。姑者故也。舊、故,老人稱也。夫之父母謂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親如母而非母者姑也。」鄭注《喪服傳》云:「女子子者,子女也,別於男子也。」《說文》云:「筏E,女之夫也。從士從胥。」聞一知十為士。胥者,有才知之稱。故謂女之夫為筏E。《廣雅》云:「筏E謂之倩。」《方言》云:「東齊之間,筏E謂之倩。」《白虎通》云:「婚姻者何謂?昏時行禮,故曰婚。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注「《國語》曰:吾聞之先姑」。○釋曰:《魯語》:季康子問於公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語肥也。」對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語子?」康子曰:「雖然,肥原有聞於主。」對曰:「吾聞諸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子夏聞之曰:「善哉!商聞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於舅姑者也。」是矣。注「《詩》曰:瑣瑣姻亞」。○釋曰:《小雅·節南山》文也。劉熙《釋名》云:「『兩筏E相謂為亞』者,言每一人取姊,一人取妹,相亞次也。又並來女氏,則姊夫在前,妹夫在後,亦相亞也。」注「古者皆謂婚姻為兄弟」。○釋曰:《禮記》:「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筏E使人吊,如筏E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吊。』」鄭注云:「必使人吊者,未成兄弟。」又云:「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筏E已葬,筏E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是古者謂昏姻為兄弟,以夫婦有兄弟之義。或據筏E於妻之父母有緦服,故得謂之兄弟也。注「《書》曰:嬪於虞」。○釋曰:案《堯典》:群臣共舉舜於帝,「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N降二女於媯煄A嬪於虞。」孔安國注云:「降,下。嬪,婦也。舜為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於所居媯水之煄A使行婦道於虞氏。」是也。   ●卷五·釋宮第五   [疏]「釋宮第五」。○釋曰:《易·系辭》云:「王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此其始也。《白虎通》云:「黃帝作宮室。」《世本》曰:「禹作宮室,其台榭樓閣之異,門墉行步之名,皆自於宮。」故以「釋宮」總之也。   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皆所以通古今之異語,明同實而兩名。)   [疏]「宮謂」至「之宮」。○釋曰:別二名也。郭云:「皆所以通古今之異語,明同實而兩名。」《釋名》云:「宮,穹也,言屋見於垣上穹崇然也。室,實也。言人物實滿於其中也。」是所從言之異耳。《詩》云:「作於楚宮。」又曰:「入此室處。」是也。古者貴賤所居皆得稱宮。故《禮記》曰:「由士命以上,父子皆異宮。」又《喪服傳》繼父為其妻前夫之子築宮廟。是士庶人皆有宮稱也。至秦漢以來,乃定為至尊所居之稱。   牖戶之間謂之荂A(窗東戶西也。《禮》雲斧茠怴A以其所在處名之。)其內謂之家。(今人稱家,義出於此。荂A倚。)   [疏]「牖戶」至「之家」。○釋曰:牖者,戶西窗也。此牖東戶西為牖戶之間,其處名荂C云「其內」者,其茪漱]。自此茪漣Y謂之家。《說文》云:「家,居也。」《禮記》云:「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郭云:「今人稱家,義出於此。」言其稱家之義,本出於此也。注「《禮》雲」至「名之」。○釋曰:云「《禮》雲斧荂v者,案《覲禮》云:「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左右幾。」鄭注云:「依,如今p弟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是也。云「以其所在處名之」者,言本牖戶之間名荂C覲禮天子設屏風之茤騧齯嶀孜﹛A因名此屏風為荂C是以其在茬B,即名之曰茪]。   東西牆謂之序。(所以序別內外。)   [疏]「東西牆謂之序」。○釋曰:「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所以次序分別內外親疏,故謂之序也。《尚書·顧命》云「西序東鄉,敷重&u」、「東序西鄉,敷重豐席」及《禮經》每云「東序西序」者,皆謂此也。   西南隅謂之奧,(室中隱奧之處。)西北隅謂之屋漏,(《詩》曰:「尚不炾酋颿庥|。」其義未詳。)東北隅謂之T,(T見《禮》,亦未詳。)東南隅謂之{で交}。(《禮》曰:「埽室聚{で交}。」{で交}亦隱ヨ。T,夷。耤A要。)   [疏]「西南」至「之{で交}」。○釋曰:此別宮中四隅之異名也。雲奧者,孫炎云:「室中隱奧之處也。」古者為室,戶不當中而近東,則西南隅最為深隱,故謂之奧。而祭祀及尊者常處焉。《曲禮》云:「凡為人子者,居不主奧。」是也。西北隅名屋漏,東北隅名T,東南隅名{で交},{で交}亦隱ヨ之義也,與奧相類。故郭雲亦也。注「《詩》曰」至「未詳」。○釋曰:云「《詩》曰:尚不炾酋颿庥|」者,《大雅·抑》篇文也。鄭箋云:「尚無肅敬之心,不慚炾酋颿庥|,有神見人之為也。屋,小帳也。漏,隱也。禮:祭於奧,既畢,改設饌於西北隅,而l隱之處,此祭之末也。」孫炎云:「屋漏者,當室之白,日光所漏入。」郭云「其義未詳」者,以孫、鄭之說皆無所據,故不取也。注「T見《禮》,亦未詳」。○釋曰:李巡云:「東北者,陽始起,育養萬物,故曰T。T,養也。」《說文》亦云。郭云「亦未詳」者,以頤養之字作頤,又室中四隅無取陰陽之義。與屋漏意同,故云「亦未詳」也。注「《禮》曰:埽室聚耤v。○釋曰:《既夕記》云:「朔月,童子執帚]之,左手奉之,從散者而入。比奠,舉席,埽室,聚諸耤A布席如初。卒奠,埽者執帚,垂末內鬣,從執燭者而東。」是其事也。   失謂之閾。(閾,門限。)棖謂之楔。(門兩旁木。)楣謂之梁。(門戶上橫樑。)樞謂之畏。(門戶扉樞。)樞達北方謂之落時。(門持樞者,或達北急以為固也。)落時謂之~(道二名也。○失,干結切。閾,域。楔,古黠切。樞,昌朱切。畏,於回切。~音士。)   [疏]「失謂」至「之~」。○釋曰:此別門戶上下及兩旁之木名也。失者,孫炎云:「門限也。」經傳諸注皆以閾為門限,謂門下橫木為內外之限也。俗謂之地失,一名閾。《曲禮》云:「不履閾。」是也。棖者,門兩旁長木,一名楔。李巡曰:「棖謂困上兩旁木。」《禮記·玉藻》云:「君入門,士介拂棖。」鄭注云:「棖,門楔也。」楣,即梁也。呂伯雍云:「門樞之橫樑也。」郭云:「門戶上橫樑。」《鄉射記》云:「堂則物當楣。」是也。樞者門扉,開闔之所由也,一名畏。《易》曰:「樞機之發。」是也。其持樞之木或達北急以為牢固者,名落時,急即棟也。落時又名~。是持樞一木有此二名也。   策M謂之坫。(在堂隅。坫,G也。)牆謂之墉。(《書》曰:「既勤垣墉。」)鏝謂之虧。(泥鏝。)椹謂之虔。(斫木質也。)地謂之黝。(黑飾地也。)牆謂之堊。(白飾牆也。○策M,古委反。虧,烏。椹,砧。虔,虔。黝,於糾反。堊,於故反。)   [疏]「策M謂」至「之堊」。○釋曰:此別宮室垣墉及桯═圻W也。坫者,堂角也,一名策M。牆者,室之防也,一名墉。李巡曰:「謂垣牆也。」《郊特牲》曰:「君南鄉於北墉下。」注云:「社內北牆。」是也。亦為城。《王制注》云:「小城曰附庸。」《大雅·皇矣》云:「以伐崇墉。」義得兩通也。鏝者,泥鏝也,一名虧,塗工之作具也。《論語》曰:「糞土之牆不可虧。」是也。椹者,斫木所用以藉者之木名也,一名虔。孫炎云:「斫木質也。」《詩·商頌》云:「方斫是虔。」是也。又名質。《麇蝬ョn曰:「裘纏質以為臬。」是也。以黑飾地謂之黝,以白飾牆謂之堊。《周禮·守祧職》云:「其祧則守祧黝堊之。」是也。注「在堂隅,坫,G也」。○釋曰:坫名見於經傳者有三:案《禮記·明堂位》云:「反坫,出尊,崇坫亢圭。」及《論語》:「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此三者,在兩楹之間,以土為之,非此經所謂也。案《既夕記》云:「設于于東堂下,南順,齊於坫。」《士冠禮》云:「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っ算>,執以待於西坫南。」則此經所謂也。鄭注云:「坫在堂角。」然則堂之東南角為東坫,西南角為西坫。故郭云:「在堂隅。坫,G也。」G則端也,言坫是堂角端也。<注>「《書》曰:既勤垣墉」。○釋曰:此《周書·梓材》篇文也。案彼云:「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暨茨。」孔《傳》云:「如人為室家,已勤立垣墉,惟其當塗暨茨蓋之。」此喻教化也。   枳謂之弋。(竣]。)在牆者謂之軍,(《禮記》曰:「不敢縣於夫之軍{冀I}。」)在地者謂之臬。(即門竣]。)大者謂之ㄆ,長者謂之閣。(別弋所在長短之名。○枳,徒得反。弋,亦。軍,暉。臬,魚列反。)   [疏]「枳謂」至「之閣」。○釋曰:此別弋所在長短之名也。弋即竣],一名枳。置弋在牆者,名軍。在地及門中者,名臬。《玉藻》云:「公事自y西,私事自y東。」是也。大者名ㄆ,長者名閣也。<注>「《禮記》曰:不敢縣於夫之軍施」。○釋曰:此《內則》文也。鄭注云:「竿謂之施。軍,弋也。」   騜蚺坏x,(積土四方。)有木者謂之榭。(台上起屋。○鞳A都。)   [疏]「騜蛂v至「之榭」。○釋曰:別台、榭之制也。積土四方而高者名台,即下云「四方而高者」也,一名鞳C李巡云:「積土為之,所以觀望。」《詩》云:「出其s鞳C」彼以颽鬥陞x,於此台上有木起屋者名榭。《月令·仲夏》云:「可以處台榭。」謂此也。   雞棲於弋為桀,鑿垣而棲為筑氶C(今寒鄉穿牆棲雞,皆見《詩》。○桀,竭。垣,袁。筑氶A時。)   [疏]「雞棲」至「為筑氶v。○釋曰:李巡曰:「別雞所棲之名也。弋,竣]。鑿牆為雞作棲曰筑氶C」<注>「今寒」至「見《詩》」。○釋曰:云「今寒鄉穿牆棲雞」者,謂苦寒之鄉也,避寒,故穿牆以棲雞。云「皆見《詩》」者,案《王風·君子於役》云:「雞棲於筑氶C」又曰:「雞棲於桀。」是也。   植謂之傳,傳謂之突。(戶持鎖植也。見《埤蒼》。)   [疏]「植謂」至「之突」。○釋曰:植謂戶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為之,因名雲。又名傳,又名突也。文見《埤蒼》。   {亡木}<廣留>謂之梁。(屋大梁也。)其上楹謂之滿C(侏儒柱也。)<門弁>謂之疾,(柱上薄也。亦名開,又曰沓。)而謂之,(即櫨也。)棟謂之桴,(屋急。)桷謂之榱。(屋椽。)桷直而遂謂之閱,(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直不受簷謂之交。(謂五架屋際椽不直上簷,交於急上。)簷謂之縑C(屋薄C○{亡木},亡。<廣留>,力又反。滿A拙。<門弁>,卞。疾,疾。,節。桴,浮。榱,衰。簷,簷。縑A滴。)   [疏]「{亡木}<廣留>」至「之縑v。○釋曰:此別樑柱棟榱之名也。梁即屋大梁也,一名{亡木}。<廣留>,楹柱也。其樑上短柱名滿C《禮器》云「藻滿v者,謂畫樑上柱為藻文也。一名侏儒柱,以其短小故也。<門弁>者,柱上木名也。又謂之疾,又名薄,亦名開。《字林》云:「開,柱上方木。」是也。又曰沓,是一物五名也。而,一名,即櫨也,皆謂斗ㄆ也。《禮器》云「管仲山節」者,謂刻柱頭為斗ㄆ形如山也。棟,屋急也。一名桴,今屋脊也。《易》曰:「棟隆吉。」是也。桷,屋椽也,一名榱。呂沈云:「齊魯名桷,周人名榱。」《易》曰:「鴻漸於木,或得其桷。」《左傳》子產曰:「棟折榱崩,僑將壓焉。」是也。屋椽長直而遂達五架屋際者,名閱。郭云:「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若其椽直不上於簷者名交,言相交於急上也。郭云:「謂五架屋際椽不直上簷,交於急上。」屋簷,一名縑A一名屋薄A又名宇,皆屋之四垂也。故《士喪禮》曰:「為銘置於宇西階上。」鄭注云:「宇,薄C」是也。   容謂之防。(形如今床頭小曲屏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見《周禮》。)   [疏]「容謂之防」。○釋曰:容者,射禮唱獲者蔽身之物也。一名防,言所以容身防矢也。一名乏。《鄉射禮》云:「乏三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鄭注云:「容謂之乏,所以為獲者御矢也。」謂之乏者,言矢至此力乏也。郭云:「形如今床頭小曲屏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見《周禮》」者,案《夏官·舍人職》云:「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鄭司農云:「容者乏也,待獲者所蔽也。」是矣。   連謂之{噙鴆。(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噙鴆廚、連觀也。○{噙鴆,丈知反。)   [疏]「連謂之{噙鴆」。○釋曰:{噙鴆,樓閣邊相連小屋名也。郭云:「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噙鴆廚、連觀也。」   屋上薄謂之{墨}。(屋笮。○{墨},曜。)   [疏]「屋上薄謂之{墨}」。○釋曰:屋上薄一名{墨},今謂之屋笮也。   兩階間謂之鄉。(人君南鄉當階間。)中庭之左右謂之位。(群臣之側位也。)門屏之間謂之寧。(人君視朝所寧立處。)屏謂之樹。(小牆當門中。○鄉,向。屏音並。寧,佇。)   [疏]「兩階」至「之樹」。○釋曰:此別君臣之位處也。人君南面,鄉明而治,其位在兩階間,因名雲也。云「中庭之左右謂之位」者,左右猶東西也。位,群臣之列位也。案《明堂位》云:「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是也。云「門屏之間謂之寧」者,謂路門之外,屏樹之內,人君視朝寧立之處,因名為寧。李巡云:「正門內兩塾間曰寧。」《曲禮》曰:「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是也。云「屏謂之樹」者,屏,蔽也;樹,立也。立牆當門以自蔽也。李巡曰:「垣當門自蔽名曰樹。」郭云:「小牆當門中。」《禮緯》云:「天子外屏,諸侯內屏。」《郊特牲》云:「旅樹。」鄭注云:「旅,道也。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以此推之,則諸侯內屏,在路門之內。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而近應門者矣。   i謂之門。(《詩》曰:「祝祭於堣銵C」)正門謂之應門。(朝門。)觀謂之闕。(宮門雙闕。)宮中之門謂之闈,(謂相通小門也。)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Ь。(大小異名。)巷門謂之閎。(《左傳》曰:「盟諸僖閎。」閎,巷頭門。)門側之堂謂之塾。(夾門堂也。)橛謂之y。(門閫。)闔謂之扉。(《公羊傳》曰:「齒著於門闔。」)所以止扉謂之閎。(門辟旁長橛也。《左傳》曰:「高其騅ㄐC」閎,長弋,即門竣]。○i,補耕反。觀,貫。衡,巷。塾,熟。橛,其月反。y,魚列反。)   [疏]「i謂」至「之閎」。○釋曰:此別門闕之異名也。李巡曰:「i,廟門名。」其路門之外受朝。正門一名應門。應門之外門曰雉門,雉門之旁名觀,又名闕。宮中相通小門名闈,闈之小者名閨,閨之小者名Ь。巷頭之門名閎。門側之室,夾堂東西者,名塾。門中之橛名y,一名閫。闔,門扇也,一名扉。於門辟旁樹長橛所以止扉者,名閎。注「《詩》曰:「祝祭於堣銵v。○釋曰:《小雅·楚茨》篇文也。案堣镼遞q門之名,設祭於廟門,因名其祭亦名堣銵C凡堣閬酗G種,一是正祭之時,既設於廟,又求神於廟門之內。《郊特牲》云:「索祭祝於堣銵C」及《詩》云:「祝祭於堣銵C」注云:「堣銵A平生門內之旁,待賓客之處,與祭同日也。」二是明日繹祭之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亦謂之堣銵C即《郊特牲》注云:「堣銴岑妝y於廟門外之西室。」及《禮器》云:「為堣镼G外。」是也。然則廟門內外皆有堣頨晼C注「朝門」。○釋曰:案《詩·大雅》云:「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鄭箋云:「諸侯之宮外門曰皋門,朝門曰應門,內有路門,天子之宮加以庫、雉。」案鄭玄注《周禮·秋官·朝士職》:「王五門:皋、庫、雉、應、路也。」又曰:「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其天子外朝一者,在皋門之內、庫門之外,大詢眾庶之朝也,朝士掌之。內朝二者,正朝在路門外,司士掌之。燕朝在路門內,大僕掌之。諸侯之外朝一者,在皋門內、應門外。內朝二者,亦在路寢門之外內,以正朝在應門內,故謂應門為朝門也。注「宮門雙闕」。○釋曰:《周禮·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鄭眾云:「像魏,闕也。」劉熙《釋名》云:「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白虎通》云:「闕是闕疑。義亦相兼。」然則其上縣法象、其狀魏魏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是觀與象魏、闕一物而三名也。以門之兩旁相對為雙,故雲雙闕。注「《左傳》曰:盟諸僖閎」。○釋曰:襄十一年傳文也。案彼云:「季武子將作三軍,叔孫穆子曰:『然則盟諸?』乃盟諸僖閎。」杜注云:「僖宮之門。」是也。注「《公羊傳》曰:齒著於門闔」。○釋曰:莊十二年傳文也。案彼云:宋萬「搏閔公,絕其ㄕ。仇牧聞君弒,趨而至;遇之於門,手劍而叱之。萬臂舠仇牧,碎其首,齒著乎門闔」。何休云:「闔,扇也。」是矣。注「《左傳》曰:高其騅ㄐv。○釋曰:襄三十一年傳云:「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捸A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騅ㄐC』」是也。案《說文》云:「鞢A門也。汝南平輿裡門曰鞢C」饁J為門,故郭氏以閎為長弋,即門竣]。杜預云:「閎。門也。」非郭義也。   瓴<縞>謂之甓。(<鹿瓦>磚也。今江東呼瓴甓。○瓴,靈。<縞>,的。甓,滿i切。)   [疏]「瓴<縞>謂之甓」。○釋曰:瓴<縞>一名甓。郭云:「<鹿瓦>磚也。今江東呼瓴甓。」《詩·陳風》云:「中唐有甓。」是也。   宮中巷謂之W,(巷Ь間道。)廟中路謂之唐,(《詩》曰:「中唐有甓。」)堂途謂之陳。(堂下至門徑也。)路、旅,途也。(途即道也。)路、場、猷、行,道也。(博說道之異名。)一達謂之道路,(長道。)二達謂之歧旁,(歧道旁出也。)三達謂之劇旁,(今南陽冠軍樂鄉數道交錯,俗呼之五劇鄉。)四達謂之逵,(交道四出。)五達謂之康,(《史記》所謂康莊之衢。)六達謂之莊,(《左傳》曰:「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七達謂之劇驂,(三道交,復有一岐出者,今北海劇縣有此道。)八達謂之崇期,(四道交出。)九達謂之逵。(四道交出,復有旁通。○W,苦本切。劇,極。)   [疏]「宮中」至「之逵」。○釋曰:此別巷道之異名也。宮中巷Ь間道名壺。孫炎曰:「巷,舍間道也。」王肅曰:「今後宮稱永巷,是宮內道名也。」廟中之路名唐,堂下至門徑名陳。路、旅皆途之別名也,途即道也。路、場、猷、行四者復是道之異名也。一達長道謂之道路.歧分二達者謂之歧旁,言歧道旁出也。歧分三達者謂之劇旁。孫炎云:「旁出歧多,故曰劇。」交道四達謂之衢。交道四出,復有一旁達謂之康。孫炎云:「康,樂也,交會樂道也。」交道六出謂之莊。孫炎云:「莊,盛也,道煩盛。」三道交出,復有一歧出者謂之劇驂。四道交出謂之崇期。四道交,復有一歧出者謂之逵。注「《詩》曰:中唐有甓」。○釋曰:此《陳風·防有鵲巢》篇文也。注「《史記》所謂康莊之衢」。○釋曰:案《史記·列傳》云:「騶X者,齊諸騶子,亦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於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是也。注「《左傳》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釋曰:案襄二十八年,齊慶封謀殺子雅、子尾。「陳文子謂桓子曰:『禍將作矣。吾其何得?』對曰:『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杜注云:「慶封時有此木,積於六軌之道。」是也。注「四道交出,復有旁通」。○釋曰:《詩·周南》云:「施於中逵。」毛傳云:「逵,九達之道。」是也。案《左傳》隱十一年云:「及大逵。」桓十四年:「焚渠門,入及大逵。」莊二十八年:「眾車入自純門,及逵恣C」宣十二年:「入自皇門,至於逵路。」杜預皆以為道並九軌。案《周禮》:「經塗九軌,不名曰逵。」杜意蓋以鄭之城內不應有九出之道,故以為並九軌,於此則不合也。   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   [疏]「室中」至「之奔」。○釋曰:此皆人行步趨走之處,因以名雲。室中名時,時然後動。堂上曰行,謂平行也。堂下曰步。《白虎通》云:「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曰步,備陰陽也。」門外曰趨。鄭玄云:「行而張拱曰趨。」中庭曰走。走,疾趨也。大路曰奔。奔,大走也。《書》曰:「駿奔走。」案此經所釋,謂祭祀之禮。知者以《召誥》云:「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注云:「告文王廟。告文王,則告武王可知。出廟入廟,不以遠為文。」是也。若迎賓,則《樂師》云:「行以《肆夏》,趨以《採齊》。」行謂大寢之庭至路門,趨謂路門至應門。   \是謂之梁。(即橋也。或曰:「石絕水者為梁。」見《詩傳》。)石槓謂之彳奇。(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彳勺也。《孟子》曰:「歲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橋。○\是,低。槓,江。彳奇,寄。)   [疏]「\是謂」至「之彳奇」。○釋曰:此別橋彳勺之名也。\是一名梁。郭氏兩解:一名即橋也,以木為之;一雲以石絕水。石槓,一名彳奇。郭氏亦兩解:一雲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彳勺也。《廣雅》云:「彳勺,步橋也。」一雲或曰今之石橋。注「或曰石絕水為梁。見《詩傳》」。○釋曰:案《衛風》云:「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傳云:「石絕水曰梁。」是也。注「《孟子》曰:歲十月,徒杠成」。○釋曰:案《孟子》云:「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趙岐注云:「以為子產有惠民之心,不知為政,當以時桴蘛晼A民何由病苦涉水乎?」是也。引之以證石槓為步橋也。此注作十月,誤脫,或所見本異。   室有東西廂曰廟。(夾室前堂。)無東西廂,有室曰寢。(但有大室。)無室曰榭。(榭即今堂筋荂C)四方而高曰台。陝而捰惜篥荂C(捸A長也。○陝,狹。)   [疏]「室有」至「曰樓」。○釋曰:此明寢廟樓台之制也。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但有太室者,曰寢。《月令·仲春》云:「寢廟畢備。」鄭注云:「前曰廟,後曰寢。」以廟長接神之處,其處尊,故在前。寢,衣冠所藏之處,對廟為卑,故在後。無室者名榭。《春秋》宣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杜預云:「宣榭,講武屋」,引此文:無室曰榭,謂屋歇前。然則榭有二義:一者台上構木曰榭,上雲有木曰榭,及《月令》云:「可以處台榭。」是也。二屋歇前無壁者名榭,其制如今廳事也。《春秋》云:「成周宣榭。」《公羊》以為宣宮之榭,及《鄉射禮》云:「榭則鉤楹內。」是也。郭云「榭即今堂筋荂v者,堂筋荍Y今殿也。殿亦無室,故雲即今堂筋荂C四方而高者名台,即上韝]。捸A長也。凡台上有屋,狹長而屈曲者,曰樓。   ●卷五·釋器第六   [疏]「釋器第六」。○釋曰:案《說文》云:「器,皿也。從犬,犬所以守之。」以此篇釋諸器之名,故曰釋器。   木豆謂之豆。(豆,禮器也。)   [疏]「木豆謂之豆」。注「禮器也」。○釋曰:案《周禮》<方瓦>人為豆,「實三而成觳崇尺。」鄭注云:「崇,高也。豆實四升。」又《祭統》云:「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鄭注云:「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跗也。」又《禮圖》云:「口圓,逕尺,黑膝,飾朱,中大夫以上畫以雲氣,諸侯以象,天子以玉。」皆謂飾其豆口也。然則豆者,以木為之,高一尺,口足徑一尺,其足名鐙。中央直豎者名校,校徑二寸。總而言之名豆。豆實四升,用薦菹醢。《周禮》「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r醢」之類是也。其飾則三代不同。《明堂位》曰:「夏後氏以曷豆,殷玉豆,周獻豆。」注云:「曷,無異物之飾也。獻,疏刻之。」是也。以供祭祀燕饗,故云「禮器也」。   竹豆謂之籩。(籩亦禮器。○籩,邊。)   [疏]「竹豆謂之籩」。注「籩亦禮器」。○釋曰:案鄭注《籩人》及《士虞禮》云:「籩以竹為之,口有{噯臑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菱芡脯蔥L鮑糗餌之屬。」是也。亦祭祀享燕所用,故云「亦禮器」。   瓦豆謂之登。(即膏登也。)   [疏]「瓦豆謂之登」。○釋曰:對文則木曰豆、瓦曰登,散則皆名豆。故云「瓦豆謂之登」。《冬官》<方瓦>人掌為瓦器,而云「豆中縣」。鄭云:「縣繩正豆之柄。」是瓦亦名豆也。《詩·大雅·生民》云:「於豆於登。」毛傳云:「豆,薦菹醢。登,大羹也。」《公食大夫禮》云:「大羹衪竣ㄘM,實於登。」衪答怴A肉汁,大古之羹也。不調以鹽,菜以其質,故以瓦器盛之。郭云:「即膏登也。」   盎謂之缶。(盆也。○盎,烏浪切。)   [疏]「盎謂之缶」。○釋曰:孫炎云:「缶,瓦器。」郭云:「盆也。」《詩·陳風》云:「坎其擊缶。」則缶是樂器。《易·離卦·九三》:「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注云:「艮爻也,位近丑。丑上值弁星,似缶。」《詩》云「坎其擊缶」,則樂器亦有缶。又《史記》:「藺相如使秦王擊缶。」是樂器為缶也。案《坎卦·六四》:「樽酒簋貳用缶。」注云:「爻辰在丑。丑上值鬥,可以斟之象。斗上有建星,建星之形似簋。貳,副也。建星上有弁星,弁星之形又如缶。天子大臣以王命出會諸侯,主國尊於簋,副設玄酒以缶。」則缶又是酒器也。《比卦·初六》爻:「有孚盈缶。」注云:「爻辰在木上,值東井之水,人所汲,用缶。缶,汲器。」襄九年宋災,《左傳》曰:「具綆缶,備水器。」則缶是汲水之器也。然則缶是瓦器,可以節樂,若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即今之瓦盆也。   甌瓿謂之<台瓦>。(瓿<婁瓦>,小罌,長沙謂之<台瓦>。○瓿,蒲口切。<台瓦>,移。)   [疏]「甌瓿謂之<台瓦>」。○釋曰:甌一名瓿<婁瓦>,一名<台瓦>。郭云:「甌<婁瓦>小罌,長沙謂之<台瓦>。」《方言》云:「<亢瓦>(音岡)、<菪>(都感切)、<廡瓦>(音武)、芋]音由)、<奠瓦>(音鄭)、{從瓦}(仕江切)、<垂瓦>(度睡切)、甕、瓿<婁瓦>(瓿音部。<婁瓦>,落口切)、{疑瓦}(牛志切),罌也。靈桂之郊謂之<亢瓦>,其小者謂之<菪>,周魏之間謂之<廡瓦>,秦之舊都謂之<奠瓦>,淮汝之間謂之芋A江湖之間謂之{從瓦},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間,其大者謂之<垂瓦>,其中者謂之瓿<婁瓦>,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甕,或謂之罌,東齊海岱之間謂之{疑瓦}。罌,其通語也。縈,陳魏宋楚之間曰<俞瓦>(音臾),或曰<朱瓦>(音殊),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鴷芊]音暢,亦腸),齊之東北、海岱之間謂之儋(音芵漶^,周洛韓鄭之間謂之<垂瓦>,或謂之縈,縈謂之<卑瓦>(鼓鼙),{□缶}謂之{斯瓦}。缶謂之瓿<禺瓦>(音隅),其小者,謂之瓶。縈、<臬瓦>謂之盎,自關而西或謂之盆,或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扁瓦>(音邊),陳魏宋楚之間謂之<是瓦>(杜啟切),自關而西謂之<扁瓦>,其大者謂之甌。」是其方俗之異名也。   康瓠謂之<臬瓦>。(瓠,壺也。賈誼曰:「寶康瓠。」是也。○瓠,胡。<臬瓦>,契。)   [疏]「康瓠謂之<臬瓦>」。○釋曰:康瓠一名<臬瓦>。瓠即壺也。《說文》云:「破罌也。」《方言》云:「<臬瓦>謂之盎。」皆非郭義也。<注>「賈誼說曰:『寶康瓠。』是也」。○釋曰:案《漢書》云: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誦詩屬文,漢文帝召為博士,為絳、灌之屬害之。天子疏誼,為長沙王傅,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詞曰:「斡棄周鼎,寶康瓠兮。」是也。   <句斤>X謂之定。(鋤屬。○<句斤>音衢。X,丁錄切。定,多佞切。)   [疏]「<句斤>X謂之定」。○釋曰:<句斤>X一名定。郭云:「鋤屬。」李巡曰:「鋤別名也。」《廣雅》云:「定謂之耨。」《世本》云:「垂作耨。」《呂氏春秋》云:「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間稼也。」高誘注云:「耨,耘苗也。六寸,所以入苗間。」《詩·頌·臣工》云:「└乃錢迭C」毛傳云:「迭A耨也。」耨及定當是一器。但先儒或即雲鋤,或雲鋤屬。古器變易,未能識之。   斫謂之曀菕C(岸]。○曀菕A張略切。)   [疏]「斫謂之曀菕v。○釋曰:斫一名曀菕C郭云:「岸]。」《說文》云:「屆A大鋤也。」   <矰>謂之<甾>。(皆古鍬鍤字。○<矰>,鍬。<甾>,鍤。)   [疏]「<矰>謂之<甾>」。○釋曰:郭云:「皆古鍬鍤字。」《方言》云:「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矰>,宋魏之間謂之鏵,或謂之擳部]音韋),江淮南楚之間謂之W,趙魏之間謂之o(音鍪)。」是皆謂今鍬也。○鍬音秋。   p巹佪蚺坐E纂C九纂A魚罔也。(今之百囊罟是,亦謂之{癖。今江東呼為p峞C)嫠婦之笱謂之W。(《毛詩傳》曰:「W,曲梁也。」謂以簿為魚笱。){奀_}謂之汕,(今之撩罟。){澱惦謂之罩,(魚籠也。)參謂之涔。(今之作參者,聚積柴木於水中,魚得寒,入其裡藏隱,因以簿圍捕取之。)鳥罟謂之羅,(謂羅絡之。)兔罟謂之U,(U猶遮也。見《詩》。)麋罟謂之{吤旐,(冒其頭也。)彘罟謂之{杅Y}({杅Y},幕也。),魚罟謂之り。(最大罟也。今江東雲。){辟糸}謂之癒C癒A{慕也。{慕謂之哄C哄A覆車也。(今之翻車也。有兩轅,中施鄍H捕鳥。展轉相解,廣異語。○p峞A子弄。纂A域。嫠,離。笱,狗。{奀_},嘲。汕,所諫切。{澱惦,主角切。參,桑感切。U,嗟。{吤旐,茆。彘,滯。{杅Y},鸞。り,孤。{辟糸},壁。癒A沖。{慕,拙。哄A浮。)   [疏]「p巹芊v至「覆車也」。○釋曰:此別羅網之異名也。罟,網也。p巹豸@名九纂A即魚罔也。嫠婦之笱,取魚器也,一名W。{奀_},一名汕。罩,捕魚籠,一名{澱惦。積柴水中取魚名參,又名涔。鳥罔名羅,兔罔名U,麋罔名{吤旐。{吤旐,冒也,言冒覆其頭也。彘,豬也,其罔名{杅Y}。{杅Y},幕也,言幕絡其身也。魚之大罔名り。翻車小罔捕鳥者名{辟糸}也、瞻]、{慕也、咫],皆謂覆車也。注「今之」至「為p峞v。○釋曰:「今之百囊罟是,亦謂之{癖,今江東呼為p峞v者,以時驗而言也。孫炎云:「九醴袕膜妝狺J有九囊也。」《詩·豳風》云:「九臚妊翩A鱒魴。」是也。注「《毛詩》」至「魚笱」。○釋曰:云「《毛詩傳》曰:W,曲梁也」者,《小雅》云:「魚麗於W。」傳云:「W,曲梁也。」是矣。云「謂以簿為魚笱」者,孫炎云:「W,曲梁,其功易,故謂之寡婦之笱。」然則曲,簿也;嫠,寡也。以簿為魚笱,其功易,號之寡婦之笱耳,非寡婦所作也。注「今之撩罟」。○釋曰:李巡云:「汕,以簿汕魚也。」案《詩·小雅》云:「南有嘉魚,c然汕汕。」傳云:「巢也。」箋云:「巢,今之撩罟也。」皆以今曉古。注「捕魚籠也」。○釋曰:李巡云:「{澱惦,編細竹以為罩,捕魚也。」孫炎云:「今楚{澱惦也。」然則罩以竹為之,無竹則以荊,故謂之楚{澱惦。皆謂捕魚籠也。《詩·小雅》云:「南有嘉魚,c然罩罩。」是也。注「今之」至「取之」。○釋曰:李巡曰:「今以木投水中,養魚曰涔。」孫炎云:「積柴養魚曰參。」郭云:「今之作{坁L}者,聚積柴木於水中,魚得寒,入其裡藏隱,因以簿圍捕取之。」《小爾雅》曰:「魚之所息謂之潛,潛,參也,積柴水中魚捨也。」《詩·周頌》云:「潛有多魚。」是也。參、{坁L}、潛、涔,古今字。注「謂羅絡之」。○釋曰:李巡云:「鳥飛張網以羅之。」然則張網以羅絡飛鳥。《詩·王風》云:「雉離於羅。」是也。注「U猶遮也。見《詩》」。○釋曰:《周南》云:「肅肅兔U。」是也。李巡云:「兔自作徑路,張U捕之也。」然則張罔遮兔,因名曰U。注「最大罟也,今江東雲」。○釋曰:李巡曰:「魚罟,捕魚具也。」然則捕魚之具,最大者名り。《詩·衛風》云:「施りzz。」是也。注「今之」至「異語」。○釋曰:孫炎曰:「覆車網可以掩兔者也。一物五名,方言異也。」郭云:「今之翻車也。有兩轅,中施鄍H捕鳥。展轉相解,廣異語。」《廣雅》云:「遄A罟也。」案《詩·王風》云:「雉離於哄C」又曰:「雉離於癒C」然則捕鳥之具也。孫炎云「諭梅」,非也。   p句謂之救。(救絲以為p句。或曰亦鄏W。○p句,其具切。)   [疏]「p句謂之救」。○釋曰:郭氏兩解:一雲救絲以為p句。p句,屨頭飾也。《士冠禮》曰:「玄端,黑履,青p句。」鄭注云:「p句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履頭。」是也。或曰:「p句,屨屬。《小爾雅》曰:「舄而今p句也。」一雲亦鄏W者,言此經p句亦鉒豸壯O名也。義疑,故兩存焉。   律謂之分。(律管可以分氣。○分音粉。)   [疏]「律謂之分」。○釋曰:律一名分。鄭注《月令》云:「律,候氣之管也。以銅為之。」《律歷志》云:「皇帝使伶倫氏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解谷,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鄍H聽鳳凰之鳴。」其雄鳴則為六律,雌鳴則為六呂。陽管為律,律,法也。言陽氣與陰氣為法。鄭云:「律,述也,述氣之管,陰管為呂。《律歷志》雲呂,助也,言助陽宣氣。」又云:「呂,拒也。言與陽相承,更迭而至。」又陰律稱同,言與陽同也。總而言之,陰、陽皆稱律。故《月令》十二月皆云「律中」是也。以其分候十二月氣,故又名分。郭云:「律管可以分氣。」是也。   大版謂之業。(築牆版也。)繩之謂之縮之。(縮者,約束之。《詩》曰:「縮版以載。」)   [疏]「大版」至「縮之」。○釋曰:此解《詩》云:「縮版以載」也。大版名業,以繩束版謂之縮。注「築牆版也」。○釋曰:孫炎曰:「業所以飾窗A刻版捷業如鋸齒也。」《毛詩》傳云:「業,大版也。」所以飾筋倏中],捷業如鋸齒。或曰畫之。然則業者,是樂縣之飾。郭必以為築牆版者,以此文與「縮之」相連。《詩》云「縮版以載」。作者以類相從,縮既築牆所用之繩,則業是築牆之版明矣。散而言之,則業亦樂縣之飾。故《詩·大雅》云:「ゼ業維樅。」《周頌》云:「設業設ゼ。」而毛鄭皆以為大版,所以飾筋倏中]。注「縮者」至「以載」。○釋曰:孫炎云:「繩束築版謂之縮。」然則縮者,束物之名,用繩束版,故謂之縮。復言縮之,明用繩束之也。故云「縮者,約束之」。云「《詩》曰:縮版以載」者,《大雅·綿》篇文也。   彝、卣、f,器也。(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小f謂之坎。(f形似壺,大者受一斛。○卣,酉。)   [疏]「彝卣」至「之坎」。○釋曰:別酒尊大小之異名也。彝其總名。彝者,法也,與諸尊為法。《司尊彝》云:「雞彝、鳥彝、汕U、黃彝、虎彝、惚A彝。」是也。卣者,下云「卣,中尊也。」孫炎云:「尊彝為上,f為下,卣居中。」郭云:「不大不小者,是在f彝之間,即《周禮》犧象壺著太山等六尊。」是也。f者,尊之大者也。即《周禮·司尊彝》云「皆有f,諸臣之所酢」是也。案《禮圖》云:「六彝為上,受三斗。六尊為中,受五斗。六彝為下,受一斛。」故《異議·f制》:「《韓詩》說,金f,大夫器也。天子以玉,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毛詩》說,金f,酒器也。諸臣之所酢。人君以黃金飾,尊大一碩,金飾,龜目,蓋刻為雲雷之象。」謹案:《韓詩》說天子以玉,經無明文。謂之f者,取象雲雷,博施如人君,下及諸臣。又《司尊彝》云:「皆有f,諸臣之所酢。」注云:「f亦刻而畫之,為山雲之形。」言刻畫則用木矣,故《禮圖》依制度云:「刻木為之。」韓說言士以梓,士無飾,言其木體,則以上同周梓加飾耳。《毛詩》言「大一碩」,《禮圖》亦云「大一斛」,則大小之制,尊卑同也。雖尊卑飾異,皆得畫雲雷之形,以其雲f取於雲雷故也。是彝、卣、f三者皆為盛酒器也。其f之小者,別名坎。   衣銦K謂之芊C(衣縷也。齊人謂之攣。或曰荂A衣之飾)黼領謂之隡氶C(繡剌黼文以噆芼漶C)緣謂之純。(衣緣飾也。)銗瓡蚺吝B168]。(衣開孔也。)衣眥謂之襟。(交領。)鉹怷蚺扼。(衣後襟也。)衿謂之鉿s。(衣小帶。)佩衿謂之銢腹C(佩玉之帶上屬。)執衽謂之鉿N。(持衣上衽。)秅帡M謂之靘e。(秅峖蝷W衽於帶。)衣蔽前謂之礡C(今蔽膝也。)婦人之鉽鹵蚺抑苤C縭,暀]。(即今之香纓也。鉽釣艇皜迂a繫於體,因名為鉽部C晼A系也。)裳削幅謂之p僕。(削殺其幅,深衣之裳。○銦K,流。芊A倪。隡氶A搏。緣,餘絹切。純,之閏切。銗煄A穴。[B168],營。眥,才細切。鉹峞A劫。鉿s,賤。銢腹A院。衽,稔。鉿N,結。秅峞A插。礡A昌占切。鉽部A韋。縭,離。晼A汝誰切。p僕,卜。)   [疏]「衣銦K」至「謂之p僕」。○釋曰:此別衣服之異名也。雲衣者目之也。銦K一名芊A剌繡黼文於衣領名隡氶A衣之緣飾名純,《禮記·深衣》云:「衣純以繢,衣純以青」之類是也。銗煄A衣開孔也,名[B168]。《說文》云:「鬼衣也。」衣眥,名襟,謂交領也。《方言》云:「衿謂之交。」是也。鉹峇@名裾,即衣後裾也。衿,衣小帶也。一名鉿s。《士昏禮》曰:「施衿結d。」是也。佩下之帶名銢腹C衽,裳際也。手執持其衽名鉿N,秅帡M於帶名靘e。《詩·周南》云:「薄言鉿N之」、「薄言靘e之。」是也。衣之蔽前者名礡C婦人之香纓名鉽部A又謂之縭。縭,暀]。棫S系也,取系屬之義。衣下曰裳。削,殺也。裳削殺其幅者名p僕,謂深衣之裳也。注「衣縷」至「之飾」。○釋曰:此郭氏兩解:一云「衣縷也」。本或作褸(音婁)。《方言》云:「縷謂之衽,又謂之銗e(子狹切)。」彼注云:「即衣衿也。」云「齊人謂之攣」者,以目驗而言也。一云「或曰荂A衣之飾」者,《釋名》曰:「婦人上服曰荂C」《廣雅》云:「荂A長襦也。」言飾者,蓋以繒為緣飾耳。注「繡剌黼文以噆芼漶v。○釋曰:《詩·唐風》云:「素衣朱隡氶C」毛傳云:「隡氶A領也。諸侯繡黼,丹朱中衣。」毛言繡黼者,謂於繒之上繡剌以為黼,非訓繡為黼。郭氏取毛為說也。注「今蔽膝也」。○釋曰:《方言》云:「蔽砥A江淮南楚之間謂之鉽部A或謂之噆P(音弗),魏宋南楚之間謂之大巾,自關東西謂之蔽砥A齊魯之郊謂之銗T(昌詹切)。」襦又名i。《禮記·玉藻》云:「i:君朱,大夫素,士爵韋;圜,殺,直,天子直,公侯前後方,大夫前方、後挫角,士前後正。i下廣一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徑五寸,肩革帶博二寸。」是也。注「即今」至「系也」。○釋曰:孫炎云:「鉽部Ad巾也。」郭云:「即今之香纓也。鉽釣艇皜迂a繫於體,因名為鉽部C晼A系也。」此女子既嫁之所著,示系屬於人。義見《禮記》。《曲禮》云「女子許嫁纓」及《內則》云「衿纓」是也。《詩》云:「親結其縭。」謂母送女,重結其所繫著以申戒之。孫炎以鉽閉婀d巾,失之也。注「削殺其幅,深衣之裳」。○釋曰:案《深衣》目錄云:「稱深衣者,以餘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案《深衣》篇云:「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鄭注云:「裳六幅,幅分之以為上下之殺。」故云:「削殺其幅,深衣之裳」也。其深衣制度,《禮記》具焉。   輿革前謂之揭寣A(以韋靶車軾。)後謂之{墨惦,(以韋靶後戶。)竹前謂之御,(以簟衣軾。)後謂之蔽。(以簟衣後戶。)環謂之捐。(著車眾環。)鑣謂之樾m。(馬勒旁鐵。)載轡謂之虒q。(車軛上環,轡所貫也。)轡首謂之革。(轡,靶勒。見《詩》。○捐,因絹切。鑣,表驕切。樾m,魚列切。虒q,儀。)   [疏]「輿革」至「之革」。○釋曰:此辨車馬之飾名也。云「輿革前謂之揭寣v者,李巡曰:「輿革前謂輿前,以革為車飾曰揭寣C」郭云:「以韋靶車軾。」靶謂鞔也。軾,車上橫木。《毛詩》傳云:「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謂以皮革為本質,其上又以翟羽為之飾。《詩·齊風》云:「簟{墨惦朱捶氶C」是也。「後謂之{墨惦」者,李巡曰:「{墨惦,車後戶名也。」郭云:「以韋靶後戶。」云「竹前謂之御」者,李巡曰:「竹前謂編竹當車前以擁蔽,名之曰御。御,止也。」孫炎曰:「御,以簟為車飾也。」郭云:「以簟衣軾。」《詩》傳云:「簟,方丈席也。」云「後謂之蔽」者,郭云:「以簟衣後戶。」即《詩》所謂簟{墨惦也。云「環謂之捐」,謂著車眾環名捐。云「鑣謂之樾m」者,鑣,馬勒旁鐵,一名樾m。云「載轡謂之虒q」者,轡者,御馬之具也。古者乘車駕駟馬,凡八轡,轅端之木名衡,衡即軛,軛上著環以貫轡,此即載轡之環名虒q。故郭云:「車軛上環,轡所貫也。」云「轡首謂之革」者,轡首名革也。《詩·大雅》云:「y革金厄。」是也。郭云:「轡,靶勒。見《詩》。」《字林》云:「靶,轡革也。」   穧蒧蚺藬翩C(說物臭也。)食繷謂之簻T。(飯繴陳銦C見《論語》。)摶者,謂之朐e(飯相著。)米者謂之{辟米}。(飯中有腥。)肉謂之敗。(臭壞。)魚謂之餒。(肉爛。○穧耤A呼蓋切。藬翩A許穢切。繷,意。簻T,隘。朐e,爛。{辟米},柏。餒,奴罪切。)   [疏]「穧蒧蛂v至「之餒」。○釋曰:此別物臭惡之異名也。李巡云:「穧耤B藬蓮畟幸鉹]。」食,飯也。繷,飯臭也,一名簻T。飯摶相著者名朐e。李巡云:「朐e,飯淖麋相著也。」飯中有腥米者,名{辟米}。李巡曰:「米飯半腥半熟名{辟米}。」即《論語》云「失飪不食」。肉臭壞曰敗,魚內爛曰餒,即《論語》云「魚餒而肉敗不食」是也。注「飯繴陳銦C見《論語》」。○釋曰:《說文》云:「繴部A飯傷熱。」《蒼頡篇》云:「食臭敗也。」云「見《論語》」者,《鄉黨》篇云:「食繷而簻T。」孔曰:「繷、簻T,臭味變。」是也。注「內爛」。○釋曰:案《春秋》僖十九年云「梁亡」。《公羊傳》曰:「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何休云:「梁君隆刑峻法,百姓一旦相率俱去,狀若魚爛。魚爛從內發,故云爾。」然則魚之敗壞,先自內始,故雲內爛。是郭用《公羊》為說。今本「內」作「肉」,恐誤。   肉曰脫之,(剝其皮也。今江東呼麋鹿之屬通為肉。)魚曰怳均C(謂削鱗也。○怴A莊略反。)   [疏]「肉曰」至「怳均v。○釋曰:此論治擇魚肉之名也。肉剝去其皮,因名脫之。李巡云:「肉去其骨曰脫。」皇侃云:「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郭氏以與「魚曰怳均v文連,抰衒棓d其鱗,則脫是脫剝其皮也。嫌羊豕有不剝其皮者,故又云「今江東呼麋鹿之屬通為肉」。案《禮記·內則》及李巡《爾雅》本皆云「魚曰作之」。皇侃云:「作為搖動也。凡取魚,搖動之,視其鮮餒,餒者不食。」李巡云:「作之,魚骨小,無所去。」今本作怴C郭云:「謂削鱗也。」   冰,脂也。(《莊子》云:「肌膚若冰選。」冰雪,脂膏也。)   [疏]「冰,脂也」。○釋曰:脂,膏也,一名冰。注「莊子」至「膏也」。○釋曰:云「《莊子》云:肌膚若冰雪」者,此《內篇·逍遙》之言也。案彼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引之者,證冰為脂也。雲脂膏也者,孫炎曰:膏凝曰脂。則似脂,與膏異。而雲脂膏者,以脂有凝有釋。對例即《內則》注云:「脂,肥凝者,釋者曰膏」,散文則脂、膏皆總名也。   肉謂之羹,(肉蝗N也。《廣雅》曰衪窗C見《左傳》。)魚謂之畢恣C(畢恣A}屬也。見《公食大夫禮》。)肉謂之醢,(肉醬。)有骨者謂之唌C(雜肉醬。見《周禮》。○畢恣A祁。醢,海。唌A泥。)   [疏]「肉謂」至「之唌v。○釋曰:此別魚肉所作食味之名也。肉之所作蝗N名羹,魚所作}名畢恣A以肉作醬名醢,有骨相雜者名唌C注「肉蝗N」至「《左傳》」。○釋曰:云「肉蝗N也」者,《儀禮》所謂「蓿m賤蔔鞳v是也。云「《廣雅》曰衪窗v者,則彼云「羹謂之衪窗v是也。云「見《左傳》」者,案隱元年,鄭伯蚳銗屨舅顝颿倏o,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捨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是謂肉為羹也。注「畢}」至「夫禮」。○釋曰:案《公食大夫禮》云:「牛炙,南醢,以西牛癒B醢、牛畢恣C」鄭注云:「《內則》謂畢悔偭z,然則膾用畢恣C」是也。注「雜骨醬。見《周禮》」。○釋曰:案《醢人職》云:「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r醢、昌本、麋唌C」鄭注云:「作醢及啋怴A必先膊乾其肉,乃後瞻均A雜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垂瓦>中,百日則成矣。」是也。   康謂之蠱。(米皮。)澱謂之。(滓,澱也。今江東呼。○,魚靳切。)   [疏]「康謂」至「之」。○釋曰:康,米皮也,一名蠱。《左傳》曰:「鴗妣艇蝳W蠱。」是也。澱,滓泥也,一名。郭云:「今江東呼。」   鼎絕大謂之鼐,(最大者。)圜怳W謂之氶A(鼎斂上而小口。)附耳外謂之擗|,(鼎耳在表。)款足者謂之鬲。(鼎曲腳也。○鼐,耐。圜,袁。氶A咨。擗|,亦。款,苦管反。鬲,力。)   [疏]「鼎絕」至「之鬲」。○釋曰:此別鼎名也。鼎最大者名鼐,體圓斂上而小口者名氶C《詩·周頌》云:「鼐鼎及氶C」附耳在鼎表者名擗|。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疏闊者名鬲。   <鬲曾>謂之□。(《詩》曰:「溉之釜□。」)□,擐h也。   (涼州呼擐h。○□,尋。擐h,移。)   [疏]「<鬲曾>謂之□。□,擐h也」。○釋曰:<鬲曾>一名□,涼州名擐h。《方言》云:「甑,自關而東或謂之纂A或謂之□,或謂之酢繶d。」是也。注「《詩》曰:溉之釜□」。○釋曰:《檜風·匪風》篇文也。   袡E,瑞也。(《詩》曰:「酴鄖袡E。」袡E者玉瑞。)玉十謂之區。(雙玉曰翩A五蓮偽洁C○袡E,瑞。區,羌於反。)   [疏]「袡E,瑞也。玉十謂之區」。○釋曰:袡E者,瑞玉名也。玉十名區。注「《詩》曰」至「玉瑞」。○釋曰:云「《詩》曰:酴鄖袡E」者,《小雅·大東》篇文也。毛傳云:「酴遄A玉貌。袡E,瑞也。」鄭箋云:「佩袡E者,以瑞玉為佩。佩之酴鉞M。」是也。<注>「雙玉曰翩A五蓮偽洁v。○釋曰:襄十八年《左傳》云:「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系玉二翩C」杜注云:「雙玉曰翩C」是先儒之相傳為然也。五蔚h十玉也。   羽本謂之翮。(鳥羽根也。)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p專,百羽謂之p軍。(別羽數多少之名。○翮,戶革切。p專,篆。p軍,袞。)   [疏]「羽本」至「之p軍」。○釋曰:此別羽數名少之名也。本,根也。鳥羽根名翮。一羽名箴,十羽名p專,百羽名p軍。案《周禮·地官·羽人職》云:「掌以時徵羽翮之材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凡受羽,十羽為審,百羽為搏,十搏為p專。」鄭注云:「審、搏、p專,羽數H名也。《爾雅》云:『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p專,百羽謂之p軍。』其名音相近也。一羽則有名,蓋失之矣。」鄭意以為箴與審、p專與搏、p軍與縛名數聲音皆相近也。一羽不合有名,疑一羽當為十羽也。郭意以為凡物無不從一為始,以《爾雅》不失,《周官》未為得也。   木謂之ゼ。(縣鐘磬之木,植者名ゼ。○ゼ音巨。)   [疏]「木謂之ゼ」。○釋曰:郭云:「縣鐘磬之木,植者名ゼ。」《考工記》云:「梓人為筍ゼ。」鄭注云:「樂器所縣,橫曰筍,植曰ゼ。」然則縣鐘磬者兩端有植木,其上有橫木。謂直立者為ゼ,謂橫牽者為窗C竣W加大版為之飾,名業。《詩·大雅》云:「ゼ業維樅。」   旄謂之{J罷}。(旄牛尾也。○{J罷},卑。)   [疏]「旄謂之{J罷}」。○釋曰:郭云:「旄牛尾。」一名{J罷},舞者所執也。   菜謂之蔌。(蔌者菜茹之總名。見《詩》。○蔌音速。)   [疏]「菜謂之蔌」。○釋曰:菜茹名蔌。郭云「蔌者,菜茹之總名。見《詩》」者,案《大雅·韓奕》云:「其蔌維何,維筍及蒲。」毛傳云:「蔌,菜М也。」是矣。   白蓋謂之苫。(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為蓋。○蓋,合。)   [疏]「白蓋謂之苫」。○釋曰:孫炎云:「白蓋,茅苫也。」郭云:「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為蓋。」然則蓋即苫也,以白茅為之,故曰白蓋。襄十四年《左傳》:晉將「執戎子駒支,范宣子親數諸侯,曰:『乃祖吾離被苫蓋。』」杜注云:「蓋,苫之別名。」是也。   黃金謂之{湯玉},其美者謂之Α。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此皆道金、銀之別名及精者。Α,即紫磨金。)擉礙鷟蚺孜z。(《周禮》曰:祭五帝即供金鈑。是也。)錫謂之擗煄C(白D。○{湯玉},蕩。Α,留。鐐,遼。擉獺A餅。鈑,版。擗煄A引。)   [疏]「黃金」至「之擗煄v。○釋曰:此別金、錫之異名也。黃金一名{湯玉},其精美者名Α。白金名銀,其精美者名鐐。郭云:「此皆道金、銀之別名及精者。Α,即紫磨金。」《詩》傳云:「天子玉蚸^而珧蚰瓷A諸侯{湯玉}蚸^而Α蚰瓷A大夫鐐蚸^而Α蚰瓷A士袗蚸^而袗蚰瓷C」擉礙鬫W鈑。錫,今白D也,一名擗煄C《周禮·職方氏》云:「揚州其利金錫。」是也。<注>「周禮」至「是也」。○釋曰:云「周禮曰:祭五帝即共金鈑」者,案《秋官·司金職》云:「旅於上帝,則共其金鈑。」此雲祭五帝者,旅則祭也,上帝則五帝也。郭氏以義言之,故文異爾。彼注云:「擉礙鷟蚺妒屆A此版所施未聞。」   像謂之鵠,角謂之{漼弓,犀謂之昔},木謂之度},玉謂之雕。(《左傳》曰:「山有木,工則度}之。」五者皆治樸之名。○鵠,斛。{漼弓,岳。昔},錯。度},鐸。)   [疏]「像謂」至「之雕」。○釋曰:郭云:「五者皆治樸之名。」謂治其樸,俱未成器,有此五名也。<注>「《左傳》:山有木,工則度}之」。○釋曰:隱十一年傳文也。   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像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六者皆治器之名。)   [疏]「金謂」至「之磨」。○釋曰:郭云:「六者皆治器之名也。」則此謂治器加工而成之名也。故《論語注》云:「切磋琢磨,以成寶器。」是也。   ヰ、琳,玉也。(ヰ、琳,美玉名。○ヰ,求。)   [疏]「ヰ、琳,玉也」。○釋曰:郭云:ヰ、琳,美玉名。《禹貢·梁州》云:「厥貢ヰ鐵銀鏤。」又《雍州》云:「球琳琅活C」是也。   簡謂之畢。(今簡扎也。)   [疏]「簡謂之畢」。○釋曰:簡,竹簡也。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扎。一名畢。《禮記·學記》云:「呻其ルe畢。」謂但吟誦所視簡之文。是謂簡為畢也。   不律謂之筆。(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   [疏]「不律謂之筆」。○釋曰:筆一名不律。許慎云:「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郭云:「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   滅謂之點。(以筆滅字為點。)   [疏]「滅謂之點」。○釋曰:郭云:「以筆滅字為點。」今猶然。   絕澤謂之銑。(銑即美金,言最有光澤也。《國語》曰「j之以金銑者」,謂此也。○銑,蘇典切。)   [疏]「絕澤謂之銑」。○釋曰: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注「《國語》曰:j之以金銑」。○釋曰:使大子申生伐東山,佩之金j。狐突歎曰:「以ζ衣純,而j之以金銑者寒甚矣。」說《國語》者,以「銑」下屬,與郭異也。   金鏃翦羽謂之擃J,(今之擉糲軉O也。)骨鏃不翦羽謂之志。(今之骨′O也。)弓有緣者謂之弓,(緣者繳纏之,即今宛轉也。)無緣者謂之弭。(今之角弓也。《左傳》曰:「左執鞭弭。」)以金者謂之銑,以蜃者謂之珧,以玉者謂之唌C(用金、蚌、玉飾弓兩頭,因取其類以為名。珧,小蚌。○鏃,作木切。緣,椽。弭,尾。蜃,腎。珧,姚。)   [疏]「金鏃」至「之唌v。○釋曰:辨弓箭之名也。鏃,箭頭也。翦,齊也。以金為鏃,齊羽者,名擃J。孫炎云:「金鏑斷羽,使前重也。」郭云:「今擉齝b是也。」以骨為鏃,不齊其羽者,名志。郭云:「今之骨′O也。」此二者,郭氏皆以今曉古。案《方言》云:「箭,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擃J,關西曰箭。」「鏃,胡合嬴者四鐮,或曰拘腸,三鐮者謂之羊頭,其廣長而薄鐮謂之擉鶠A或謂之鈀(音葩),其小而長、中穿二孔者,謂之鉀爐(嗑盧二音)。」亦謂擉齝b也。弓者,《說文》云:「以近窮遠,象形。古者ヱ咩@弓。《周禮》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質;夾弓、庾弓以射<豸干>侯鳥獸;廣弓、大弓以授學射者。」此弓之類。有緣者名弓,無緣者名弭。李巡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弭。」孫炎云:「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郭云:「緣者繳纏之,即今宛轉也。」「弭,今之角弓也。」然則郭意與孫同也。當時謂繳束為宛轉,若飾弓兩頭以金者名銑,以蜃者名珧,以玉者名啎]。注「《左傳》曰:左執鞭弭」。○釋曰:此僖二十三年傳文也。案彼晉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何以報我?』對曰:『其左執鞭弭,右屬[y,以與君周旋。』」是也。注「用金」至「小蚌」。○釋曰:云「用金蚌飾弓兩頭」者,以與上弭連文,故知然也。蚌即蜃也。《月令》:「孟冬,雉入大水為蜃。」是也。銑即金絕澤者,珧即蜃小者,唭Y玉成器者,以此名弓,故云「因取其類以為名」也。云「珧,小蚌」者,即《釋魚》云:「蜃,小者珧」是也。   啎j尺二寸謂之迭A(《詩》曰:「錫爾唌C」)璋大八寸謂之蚳,(璋,半啎]。)璧大六寸謂之宣。(《漢書》所云「r玉」是也。)肉倍好謂之璧,(肉,邊。好,孔。)好倍肉謂之瑗,(孔大而邊小。)肉好若一謂之環。(邊孔孝央C○蚳,ㄈ。好,耗。瑗,院。)   [疏]「啎j」至「之環」。○釋曰:此別堎z之屬也。圭者玉器,執以為瑞者也。大,長也。啋齯堣G寸者名迭C璋,半啎]。大八寸者名蚳。璧亦玉器,子男所執者也,大六寸者名宣,因說璧之制。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孔大而邊小者名瑗,邊、孔孝平Y一者名環。《左傳》昭十六年:「宣子有環,其一在鄭商。」是也。注「《詩》曰:錫爾唌v。○釋曰:此《大雅·崧高》篇文也。注「璋,半啎]」。○釋曰:知者以《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兩圭有邸以祀地,圭璧以祀日月,璋邸射以祀山川。」自上而下降殺以半。故知「璋,半啎]」。注「《漢書》所云『r玉』是也」。○釋曰:《郊祀志》云:「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璋玉嘉牲薦饗。」是也。   p遂,綬也。(即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玉者,因通謂之p遂也。)   [疏]「p遂,綬也」。○釋曰:所佩之玉名袡E,系玉之組名綬,以其連繫袡E玉,因名其綬曰p遂。故郭云「即佩玉組,所以連繫瑞玉者,因通謂之p遂」也。   一染謂之p原,(今之紅也。)再染謂之腄A(淺赤。)三染謂之。(,絳也。)青謂之蔥,(淺青。)黑謂之黝,(黝,黑貌。《周禮》曰:「陰祀用黝牲。」)斧謂之黼。(黼文畫斧形,因名雲。○p原,采戀切。腄A敕呈切。,勳。黝,於糾反。)   [疏]「一染」至「之黼」。○釋曰:別眾色之名也。一染謂之p原者,此述染絳法也。一染一入色名p原,今之紅也。《說文》云:「帛黃赤色。」《喪服記》云:「公子為其母練冠麻衣p原緣。」是也。再染名腄A即淺赤也。三染名。李巡云:「三染其色已成為絳。」、絳一名也。《考工記》云:「三入為。」鄭玄云:「染者三入而成。」《禹貢》云:「厥篚玄。」是也。淺青一名蔥。《玉藻》云:「三命赤擠翕禳C」是也。黑色名黝,以白黑二色畫之為斧形,名黼。《考工記》云:「白與黑謂之黼。」《書》云:「黼黻恲腹C」是也。注「《周禮》曰:陰祀用黝牲」。○釋曰:此《地官·牧人職》文也。鄭注云:「陰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   邸謂之柢。(根柢,皆物之邸。邸即底,通語也。○邸,氐。)   [疏]「邸謂之柢」。○釋曰:根柢名邸。邸,本也。郭云:「根柢,皆物之邸。柢即底,通語也。」言凡物之柢必在﹞U,因名雲也。即《周禮·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兩圭有邸以祀地。」皆謂邸為本柢也。   雕謂之琢。(治玉名也。)   [疏]「雕謂之琢」。○釋曰:案上文治玉璞名雕,治玉器名琢,彼對例耳。散文則雕、琢通。謂治玉名,不分璞與器也。   蓐謂之茲(《公羊傳》曰:「屬負茲。」茲者,蓐席也。○蓐,辱。)   [疏]「蓐謂之茲」。○釋曰:蓐一名茲。郭云:「茲者,蓐席也。」言草蓐之席也。宣十二年《左傳》:「軍行:右轅,左追蓐。」注「《公羊傳》曰:屬負茲」。○釋曰:此桓十六年傳文也。案彼「衛侯朔出奔齊」,傳云:「何以名?絕。曷為絕之?得罪於天子也。其得罪於天子奈何?見使守衛朔,而不能使衛小眾,越在岱陰齊,屬負茲捨,不即罪爾。」何休云:「屬,`也。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大夫稱犬馬,士稱負薪。捨,止也。`疾止,不就罪。」是也。引之以證茲為蓐也。   竿謂之{冀I}。(衣架。○{冀I},移。)   [疏]「竿謂之{冀I}」。○釋曰:凡以竿為衣架者,名{冀I}。《曲禮》曰:「男女不同施枷。」謂此也。   簀謂之笫。(床版。○笫,側子切。)   [疏]「簀謂之笫」。○釋曰:簀,床版也,一名笫。《檀弓》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左傳》曰:「床笫之言不逾閾。」《方言》云:「齊魯之間謂之簀,陳楚之間或謂之笫。」是也。   革中絕謂之辨。(中斷皮也。○辨,片。)革中辨謂之[B151](復分半也。○[B151],眷。)   [疏]「革中」至「之[B151]」。○釋曰:皮去毛曰革。此別分斷之名也。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B151]也。   鏤,鎪也。(刻鏤物為鎪。○鎪,蘇婁切。)   [疏]「鏤,鎪也」。○釋曰:別二名也。郭云:「刻鏤物為鎪。」《詩》云:「鉤膺鏤錫。」   卣,中尊也。(不大不小者。○卣,酉。)   [疏]「卣,中尊也」。釋在上。   ●卷五·釋樂第七   [疏]「釋樂第七」。○釋曰:案《樂記》云:「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也。」《說文》云:「樂,五聲八音之總名。像鼓ス之形。木,ゼ也。白,歌也。又像鐘磬也。」五聲者,商、角、宮、徵、羽也。《律歷志》云:「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又云:「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鐘,木曰c。」此篇總釋五聲之名及八音之器,故名「釋樂」也。   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皆五音之別名。其義未詳。○徵,之矢反。)   [疏]「宮謂」至「之柳」。○釋曰:案此文則宮一名重,商一名敏,角一名經,徵一名迭,羽一名柳。但未見義所出也。注「皆五」至「未詳」。○釋曰:云「皆五音」者,案鄭玄注《樂記》云「雜比曰音」,謂宮、商、角、徵、羽清濁相雜和比謂之音。「單出曰聲」,謂五聲之內唯單有一聲,更無餘聲相雜也。然則初發口單出者謂之聲,眾聲和合成章謂之音,金、石、干、戚、羽、旄謂之樂,則聲為初,音為中,樂為末。此雲五音者,舉中而言也。云「之別名」者,謂重、敏、經、迭、柳是宮、商、角、徵、羽之別名也。云「其義未詳」者,以《爾雅》之作以釋六藝,今經典之中無此五名,或在亡逸中,不可得而知其義,故未詳。案孫叔然云:「宮濁而耤A故曰重也。」孫氏雖有此說,更無經據,故不取也。   大瑟謂之灑。(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灑,所蟹反。)   [疏]「大瑟謂之灑」。注「長八」至「七弦」。○釋曰:瑟者,登歌所用之樂器也,故先釋之。《世本》曰:「庖犧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具二均聲。」《禮圖》舊云:「雅瑟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其餘四弦謂之番。番,贏也。頌瑟長七尺二寸,廣尺八寸,二十五弦,盡用之。」熊氏云:「瑟兩頭有孔,其在﹞U者名越。」《鄉飲酒禮》云:「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注云:「越,瑟﹞掑]。」《燕禮》云:「小臣左何瑟,面鼓,執越。」注云:「越,瑟下孔也。若用之祭祀,則練其弦,疏其越。《樂記》云:「《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鄭注云:「朱弦,練朱弦,練則聲濁。越,瑟﹞掑]。畫疏之,使聲膉]。以其不練則體勁而聲清,練則絲熟而聲濁也。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也。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蒗G也。其大者別名灑。孫叔然云:「音多變,布如灑出也。」郭云「二十七弦」,未見所出。   大琴謂之離。(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詳長短。《廣雅》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五弦。)   [疏]「大琴謂之離」。注「或曰」至「五弦」。○釋曰:《琴操》曰:「伏羲作琴。」《世本》云:「神農作琴。」《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也。」琴之大者別名離也。孫叔然云:「音多變,聲流離也。」云「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詳長短」者,或人言琴有二十七弦,是琴之大者也,但未詳其長短耳。云「《廣雅》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五弦」者,此常用之琴也,像三百六十六日,五弦象五行,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又五弦第一弦為宮,其次商、角、徵、羽,文武二弦為少宮、少商。又《琴操》曰:「廣六寸,像六合也。」又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濱,言其服。前廣後狹,像尊卑,上圓下方,法天地。然琴為樂器,通見《詩》、《書》,故此釋之也。   大鼓謂之{卉鼓},({卉鼓}長八寸。○{卉鼓},墳。)小者謂之應。(《詩》曰「應窒允炕v,在大鼓側。○應音膺。)   [疏]「大鼓」至「之應」。○釋曰:別鼓大小之名也。鼓之大者名{卉鼓}。《周禮鼓人職》曰:「以{卉鼓}鼓鼓軍事是也。」其小者名應,言聲應於大鼓也。李巡云:「小者聲音相承,故曰應也。」孫炎云:「和應大鼓也。」注「{卉鼓}長八尺」。○釋曰:知者案《考工記》<韋軍>人為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卉鼓}」。後鄭注云:「中圍加三之一者,加於面之圍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圍十二尺,加以三分一,四尺,則中圍十六尺,逕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以合二十版,則版六寸三分寸之二耳。大鼓謂之{卉鼓},以{卉鼓}鼓鼓軍事。鄭司農雲鼓四尺,謂革所蒙者廣四尺。」注「《詩》曰」至「鼓側」。○釋曰:「應窒允炕v,《周頌·有瞽》篇文也。鄭箋云:「瓷A小鼓,在大鼓旁。應,鼙之屬也。」案瓷A引也,謂擊小鼓引樂聲。   大磬謂之[QY57]。([QY57]形似犁撽x,以玉石為之。○[QY57],虛驕反。)   [疏]「大磬謂之[QY57]」。○釋曰:磬,樂器名也,以玉石為之。《世本》曰:「無句作磬。」《釋名》云:「磬,罄也,聲堅罄罄然。」《考工記》曰:「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參分其鼓博,以其一為之厚。已上則磨其旁,已下則磨其G。」是其制也。大者名[QY57]。孫炎云:「[QY57],喬也。喬,高也。謂其聲高也。」李巡云:「大磬聲清燥也,故曰[QY57]。[QY57],操也。注「[QY57]形」至「為之」。○釋曰:《字林》云:「撽x,田器也。」自江而南呼犁刃為撽x,此[QY57]形似犁撽x,但大爾。云「以玉石為之」者,《左傳》云:「玉磬紀纂C」又八音謂磬為石。故知「以玉石為之」也。   大笙謂之巢,(列管瓠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謂之和。(十三簧者。《鄉射記》曰:「三簧一和而成聲。」)   [疏]「大笙」至「之和」。○釋曰:《世本》云:「隨作笙。」《禮記》曰:「女媧之笙簧。」《釋名》曰:「笙,生也。像物貫地而生。」《說文》云:「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有十三簧,像鳳之身。」其大者名巢。巢,高也。言其聲高。小者名和。李巡云:「小者聲少,音相和也。」孫炎云:「應和於笙。」注「列管」至「九簧」。○釋曰:瓠,匏也,以匏為底,故八音謂笙為匏。簧者,笙管之中金薄曏迨]。笙管必有簧,故或謂笙為簧。《詩·王風》云:「左執簧。」是也。大者十九簧,以時驗而言也。注「十三」至「成聲」。○釋曰:云「十三簧」者,鄭司農注《周禮》亦云「十三簧」,相傳為然。云「《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者,彼鄭注云:「三人吹笙,一人吹和。」是也。   大篪謂之沂。(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篪,池。沂,銀。)   [疏]「大篪謂之沂」。○釋曰:李巡曰:「大篪其聲悲一也。」孫炎曰:「篪聲悲。沂,悲也。」《釋名》曰:「篪,啼也,聲如嬰兒啼。」郭云:「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鄭司農注《周禮》云:「篪七空。」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   大塤謂之[A14B]。(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A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塤,喧。[A14B],叫。)   [疏]「大塤謂之[A14B]」。○釋曰:《說文》云:「塤,樂器名。從土,熏聲。」塤、菊壎j今字。《釋名》云:「塤,喧也,聲濁喧喧然。」大塤名[A14B]。孫炎曰:「音大如叫呼聲。」郭云:「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A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周禮·小師》注云:「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鄭司農亦云「六孔」,是相傳為然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篪。」譙周《古史》云:「古有塤篪,尚矣。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塤,蘇成公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世本》之謬,信如周言。其雲蘇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蓋以《詩·小雅》云:「伯氏吹塤,仲氏吹篪。」蘇公剌暴公也,故致斯謬。   大鐘謂之鏞,(《書》曰:「笙鏞以間。」亦名橧﹛C○橧#絨捸C)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   [疏]「大鐘」至「之棧」。○釋曰:此別鍾大小之名也。《說文》云:「鐘,樂器也。」《世本》云:「垂作鐘。」《考工記》:「鳧氏為鐘。」《釋名》曰:「鐘,空也,內空受氣多。」其大者名鏞。李巡曰:「大鐘,音聲大。鏞,大也。」孫炎曰:「鏞,深長之聲。」又名橧﹛C《大射禮》云:「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其南橧﹛C」鄭云:「橧﹛A如鍾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名剽。孫炎曰:「剽者,聲輕疾也。」李巡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棧。李巡云:「棧,淺也。」東晉太興元年,會稽剡縣人家井中得一鐘,長三寸,口徑四寸,上有銘古文,雲棧,鍾之小者,既長三寸,自然淺也。注「《書》曰:笙鏞以間」。○釋曰:《尚書·益稷》篇文也。   大簫謂之言,(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謂之g。(十六管,長尺二寸。簫,一名籟。○g,音交。)   [疏]「大簫」至「之g」。○釋曰:此別簫大小之名也。《風俗通》云:「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十管,長二尺。」《博雅》曰:「簫大者二十三管,無﹛C小者十六管,有﹛C」其大者名言。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郭云:「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其小者名茭。李巡曰:「小者聲揚而小,故言茭。茭,小也。」郭云:「十六管,長尺二寸。簫,一名籟。」又《通卦驗》云:「簫長尺四寸,其言管數、長短雖異,要是編小竹管為之耳。」   大管謂之{噫魺,(管長尺,圍寸,並漆之,有﹛C賈氏以為如篪,六孔。」○{噫魺,嬌。)其中謂之{劑I},小者謂之{冀遒。({劑I},乃結切。{冀遒音眇。)   [疏]「大管」至「之{冀遒」。○釋曰:別管大小之名也。大管名{噫魺。李巡云:「聲高大,故曰{噫魺。{噫魺,高也。郭云:「管長尺,圍寸,並漆之,有﹛C賈氏以為如篪,六孔。」《小師》注云:「管如笛,形小,並兩管而吹之。今大予樂官有之。」是也。其中不大不小者,名{冀遒。   大O謂之產,(O如笛,三孔而短小。)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冀黶。   [疏]「大O」至「之{冀黶」。○釋曰:O,樂器名。其大者名產,其中者名仲,小者名{冀黶。郭云:「O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云:「七孔。」《周禮》:「笙師掌教吹O。」鄭注云:「O如笛,三空。」《詩·邶風》云:「左手執O。」毛傳云:「O六孔。」所見異也。   徒鼓瑟謂之步,(獨作之。)徒吹謂之和,徒歌謂之謠,(《詩》云:「我歌且謠。」○吹,昌睡切。和,去聲。)徒擊鼓謂之I,(《詩》云:「或歌或I。」○I,五各切。)徒鼓鍾謂之修,徒鼓磬謂之[B121]。(未見義所出。○[B121],紀展切。)   [疏]「徒鼓瑟」至「之[B121]」。○釋曰: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樂名,故此辨其異名也。徒,空也。鄭注《周禮·小師》云:「出音曰鼓。」空作一器以出其音者,謂之徒鼓.故郭云「獨作之」也。注「《詩》云:我歌且謠」。○釋曰:此《魏風·園有桃》篇文也。毛傳云:「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云:「聲消搖也。」注「或歌或I」。○釋曰:《大雅·行葦》篇文也。毛傳云:「歌有比於琴瑟也,徒擊鼓曰I。」孫炎云:「聲驚I也。」   所以鼓c謂之止,(c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鉹均A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c,昌孰切。)所以鼓d謂之{噥癖。(d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Θ擏^,刻以木,長尺,櫟之,{噥癖者其名。○{噥癖音真。)   [疏]「所以鼓d」至「之{噥癖」。○釋曰:此別cd之名也。《周禮》:「小師掌教鼓□cd。」cd皆以木為之,故《大師》注云:「木cd也。」《禮記》謂之空曷。所以鼓動其c以出其音者名止,所以鼓動其d以出其音者名{噥癖。郭云:「c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鉹均A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d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Θ擏^,刻以木,長尺,櫟之,{噥癖者其名。」《皋陶謨》云:「合止cd。」鄭注云:「c,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d,狀如伏虎,背上刻之,所以鼓之以止樂。」此等形狀,蓋依漢之大予樂而知之。   大□謂之麻,小者謂之料。(麻者音概而長也,料者聲清而不亂。○□,桃。料,聊。)   [疏]「大□」至「之料」。○釋曰:《詩·頌》云:「□磬cd。」鄭注《小師職》云:「□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一名麻。其小者名料。麻者音概而長也,料者聲清而不亂。   和樂謂之節。   [疏]「和樂謂之節」。○釋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樂記》云:「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是也。《樂記》又云:「大業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此對文爾。總而言之,則禮樂相將,故此和樂亦謂之節。一云:節,樂器名,謂相也。《樂記》云:「治亂以相。」鄭注云:「相即拊也,亦以節樂。拊者以韋為表,裝之以糠。糠一名相,因以名焉。」言治理奏樂之時,擊拊以輔相於樂,而為節也。既以c作樂,以d止樂,故以節為和樂,義所通也。   ●卷六·釋天第八   [疏]「釋天第八」。○釋曰:《河圖括地象》云:「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清濁既分,伏者為天,偃者為地。」《釋名》云:「天,顯也。在上高顯。」又云:「天,坦也。坦然高遠。」《說文》云:「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也。」《春秋說題辭》云:「天之言鎮也,居高理下,為人經紀,故其字一大以鎮之。」此天之名義也。天之為體,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屬焉。然天地有高下之形,四時有升降之理,日月有運行之度,星辰有次捨之常,既曰釋天,不得不略言其趣。故其形狀之殊,凡有六等。一曰「蓋天」,文見《周髀》,如蓋在上。二曰「渾天」,形如彈丸,地在其中,天包其外,猶如雞卵白之繞黃。楊雄、桓譚、張衡、蔡邕、陸績、王肅、鄭玄之徒,並所依用。三曰「宣夜」,舊說雲殷代之制。其形體事義,無所出以言之。四曰「昕天」。昕讀為軒,言天北高南下,若車之軒,是吳時姚信所說。五曰「穹天」,雲穹隆在上,虞氏所說,不知其名也。六曰「安天」,是晉時虞喜所論。案鄭注《考靈耀》云:「天者純陽,清明無形,聖人則之,制p璣玉衡以度其象。」如鄭此言,則天是大虛,本無形體,但指諸星運轉以為天耳。但諸星之轉,從東而西,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星復舊處。星既左轉,日則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舊星之處。即以一日之行而為一度,計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數也。天如彈九,圍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案《考靈耀》云:「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裡之三百四十八。」周天百十萬一千里者,是天圜周之裡數也。以圍三徑一言之,則直徑三千五萬七千里,此為二十八宿所回直徑之數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有萬五千里,是為四游之極,謂之四表。據四表之內並星宿內,總有三十八萬七千里。然則天之中央上下正半之處,則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在於中,是地去天之數也。鄭注《考靈耀》云:「地蓋厚三萬里。春分之時,地正當中。自此地漸漸而下,至夏至之時,地下萬五千里,地之上畔與天中平。夏至之後,地漸漸向上。至秋分,地正當天之中央。自此地漸漸而上,至冬至,上游萬五千里,地之下畔與天中平。自冬至後,地漸漸而下。此是地之升降於三萬里之中,但渾天之體,雖繞於地,地則中央正平,天則北高南下,北極高於地三十六度。南極下於地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之下三十六度,常見不沒;南極之上三十六度,常沒不見。南極去北極一百二十一度餘。若逐曲計之,則一百八十一度餘。若以南北中半言之,謂之赤道,去南極九十一度餘,去北極亦九十一度餘。此是春秋分之日道。赤道之北二十四度,為夏至之日道,去北極六十七度也。赤道之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去南極亦六十七度。」地有升降,星辰有四游。又鄭注《考靈耀》云:「天旁日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東,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之中,冬至而下,夏至而上,二至上下,蓋極地厚也。地與星辰俱有四游升降。四游者,自立春地與星辰西遊,春分,西遊之極。地雖西極,升降正中,從此漸漸而東,至春末復正。自立夏之後北遊,夏至,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下,至夏末復正。立秋之後東遊,秋分,東遊之極。地則升降正中,至秋末復正。立冬之後南遊,冬至,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上,至冬末復正。」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義也。星辰亦隨地升降,故鄭注《考靈耀》云:「夏日道上與四表平,下去東井十二度為三萬里,則是夏至之日,上極萬五千里,星辰下極萬五千里,故夏至之日,下至東井三萬里也。」日有九道,故《考靈耀》云:「萬世不失九道謀。」鄭注引《河圖》帝覽嬉云:「黃道一,青道二,出黃道東;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黑道二,出黃道北。日春東從青道,夏南從赤道,秋西從白道,冬北從黑道。」立春,星辰西遊,日則東遊。春分,星辰西遊之極,日東遊之極,日與星辰相去三萬里。立夏,星辰北遊,日則南遊。夏至,星辰北遊之極,日南遊之極,日與星辰相去三萬里。以此推之,秋冬放此可知。計夏至之日,日在井星,當嵩高之上,以其南遊之極,故在嵩高之南萬五千里,所以夏至有尺五寸之景也。於時日又上極,星辰下極,故日下去東井三萬里也。然鄭四游之說,元出《周髀》之文,但二十八宿從東而左行,日從西而右行,一度逆沿二十八宿。案《漢書·律歷志》云:「冬至之時,日在牽牛初度。春分之時,日在婁四度。夏至之時,日在東井三十一度。秋分之時,日在角十度。」若日在東井,則極長,八尺之表,尺五寸之景。若春分在婁,秋分在角,晝夜等,八尺之表,七尺五寸之景。冬至日在鬥,則晝極短,八尺之表,一丈三尺之景。一丈三尺之中,去其一尺五寸,則餘有一丈一尺五寸之景,是冬夏往來之景也。凡於地,千里而差一寸,則夏至去冬至,體漸南漸下,相去十一萬五千里。又《考靈耀》云:「正月假上八萬里,假下一十萬四千里。」所以有假上假下者,鄭注《考靈耀》之意,以天去地十九萬三千五百里。正月雨水之時,日在上,假於天八萬里,下至地一十一萬三千五百里。夏至之時,日上極與天表平也。後日漸向下。故鄭注《考靈耀》云:「夏至日與表平,冬至之時,日下至於地八萬里,上至於天十一萬三千五百里也。」委曲具《考靈耀》注。凡二十八宿及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一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計一年三百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則右行,日一日一度,月一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此相通之數也。今歷象之說,則月一日至於四日行最疾,日行十四度餘;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度餘;自九日至十九日行則遲,日行十二度餘;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日行十三度餘;自二十四日至於晦行又最疾,日行一十四度餘。此是月行之大率也。二十七日月行一周天,至二十九日︹半月又於日與日相會,乃為一月。故《考靈耀》云:「九百四十分為一日,二十九日與四百九十九分為月。」是一月二十九日之外,至第三十日分至四百九十九分。月及於日,計九百四十分,則四百七十為半,今四百九十九分是過半二十九分也。但月是陰精,日為陽精,故《周髀》云:「日猶火,月猶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故月光生於日所照,魄生於日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明盡。」京房云:「月與星辰陰者也,有形無光,日照之乃有光。先師以為日似彈丸,月似鏡體。或以為月亦似彈丸,日照處則明,不照處則ヨ。」案《律歷志》云:「二十八宿之度,角一十二度,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東方七十五度。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虛十,危十七,營室十六,壁九:北方九十八度。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西方八十度。井三十二,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翼十八,軫十七:南方一百一十二度。丑為星紀,初鬥十二度,終婺女七度。子為玄枵,初婺女八度,終於危十五度。亥為⑽觜,初危十六度,終於奎四度。戌為降婁,初奎五度,終於胃六度。酉為大梁,初胃七度,終於畢十一度。申為實沈,初畢十二度,終於井十五度。未為鶉首,初井十六度,終於柳八度。午為鶉火,初柳九度,終於張十七度。巳為鶉尾,初張十八度終,於軫十一度。辰為壽星,初軫十二度,終於氐四度。卯為大火,初氐五度,終於尾九度。寅為析木,初尾十度,終於斗十一度。」五星者,東方歲星,南方熒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鎮星,其行之遲速俱在《律歷志》,不更煩說。《元命包》云:「日之為言實也。月,闕也。」劉熙《釋名》云:「日,實也。光明盛實。月,闕也。滿則闕也。」《說題辭》云:「星,陽精之榮也。陽精為日,日分為星,故其字日下生也。」《釋名》云:「星,散也。布散於天。」又云:「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陽,揚也。陽氣在外發揚。」此等是陰陽日月之名也。《祭法》:「黃帝正名百物。」其名蓋黃帝而有也,或後人更有增足。其天高地下、日盈月闕,觜星度少、井斗度多,日月右行、星辰左轉,四游升降之差、二儀運動之法,非由人事所作,皆是造化自然。先儒因自然遂以人事為義,或據理是實,或咭芚磥ㄧg,既無正文可馮,今皆略而不錄。   穹蒼,蒼天也。(天形穹隆,其色蒼蒼,因名雲。)春為蒼天,(萬物蒼蒼然生。)夏為昊天,(言氣敓i旰。)秋為u天,(u猶愍也,愍萬物皒芋C)冬為上天。(言時無事,在上臨下而已。)四時。   [疏]「穹蒼」至「四時」。○釋曰:此釋四時之天名也。云「穹蒼,蒼天也」者,《詩·大雅·桑柔》云:「靡有旅力,以念穹蒼。」故此釋之也。詩人因天形穹隆,其色蒼蒼,故雲穹蒼。其實則與下云「春為蒼天」者是一,故云「穹蒼,蒼天也」。郭云:「天形穹隆,其色蒼蒼,因名雲」也。云「春為蒼天」者,《詩·王風·黍離》云:「悠悠蒼天。」故此釋之也。郭云「萬物蒼蒼然生」者,言春時萬物蒼蒼然生,春時天名曰蒼天也。云「夏為昊天」者,《詩·雨無正》云:「浩浩昊天。」故此釋之。昊者元氣博大之貌。郭云「言氣敓i旰」者,敓i旰,日光出之貌也。言畏日光明敓i旰,因名雲昊天也。云「秋為u天」者,《詩·大雅·召u》云「u天疾威」之類,u,愍也。言秋氣肅殺,萬物可愍,故曰u天。郭云「u猶愍也,愍萬物皒芋v者,u,愍。《詩序》文但彼愍作閔,音義同也。云「冬為上天」者,《詩·小雅·信南山》云「上天同雲」之類,言冬時無事,唯在於上,故曰上天。郭云「言時無事,在上臨下而已」者,言冬氣閉藏,無他生殺之事,唯在於上、監於下而已也。案《詩》傳云:「蒼天以體言之,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大,則稱昊天;仁覆閔下,則稱u天;自上降監,則稱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毛公此傳當有成文,不知出何書。李巡云:「古詩人質,仰視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蒼蒼,故曰穹蒼。」是蒼天以體言之也。皇,君也。故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昊,大貌,故言其混元之氣昊昊廣大,則稱昊天。u,閔也。言其以仁慈之恩覆閔在下,則稱u天。從上而下視萬物,則稱上天。據人遠而視之,其色蒼蒼然,則稱蒼天。又李巡注此云:「春萬物始生,其色蒼蒼,故曰蒼天。夏萬物盛壯,其氣昊大,故曰昊天。秋萬物成孰,皆有文章,故曰u天。冬陰氣在上,萬物伏藏,故曰上天。」案此以四時異其天名。《詩》傳則各用所宜為稱,似相乖異。而鄭玄則和合二說,故異義同號。今《尚書》歐陽說春曰昊天,夏曰蒼天,秋曰u天,冬曰上天。《爾雅》亦云。古《尚書》與《毛詩》同。謹案:《尚書·堯典》羲和以昊天總敕以四時,故知昊天不獨春也。《左傳》夏四月,孔丘卒,稱曰「u天不吊」,非秋也。玄之聞也,《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言,蓋不誤也。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夏氣高明,故以遠大言之。秋氣或生或殺,故以閔下言之。冬氣閉藏而清察,故以監下言之。皇天者,至尊之號也。六藝之中,諸稱天者,以情所求之耳,非必於其時稱之。「浩浩昊天」,求天之博施。「蒼天蒼天」,求天之高明。「昊天不吊」,求天之生殺當得其宜。「上天同雲」,求天之所為,當順其時也。此之求天,猶人之說事,各從其主耳。若察於是,則「堯命羲和,欽若昊天」、「孔丘卒,u天不吊」,無可怪耳。是鄭和合二說之事也。《爾雅》春為蒼天,夏為昊天。歐陽說春為昊天,夏為蒼天。鄭即言《爾雅》不誤,當從《爾雅》,而又從歐陽說以春昊夏蒼者,鄭讀《爾雅》與孫、郭本異,故許慎既載今《尚書》說,即言《爾雅》,亦云明見《爾雅》,與歐陽說同,雖蒼昊有春夏之殊,則未知孰是。要二說理相符合,故鄭和而釋之。○「四時」。○釋曰:此題上事也。言上所陳,是四時天之名也。題之在下者,若周公踐阼及《詩》篇章,句皆篇末題之,故此亦爾。《白虎通》云:「歲時何?謂春秋冬夏也。時者期也,陰陽消息之期也。」《鄉飲酒義》云:「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聖也。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秋之為言{秋手}也,{秋手}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   春為青陽,(氣清而溫陽。)夏為朱明,(氣赤而光明。)秋為白藏,(氣白而收藏。)冬為玄英。(氣黑而清英。)四氣和謂之玉燭。(道光照。)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收成,冬為安寧。(此亦四時之別號。《屍子》皆以為大平祥風。)四時和為通正,(通平暢也。)謂之景風。(所以致景風。)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莫不善之。)謂之醴泉。(所以出醴泉。)祥。   [疏]「春為」至「醴泉」。○釋曰:此釋太平之時,四氣和暢以致嘉祥之事也。云「春為青陽」者,言春之氣和,則青而溫陽也。云「夏為朱明」者,言夏之氣和,則赤而光明也。云「秋為白藏」者,言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云「冬為玄英」者,言冬之氣和,則黑而清英也。云「四氣和謂之玉燭」,注云「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李巡云:「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燭。」《聘義》云:「君子比德於玉焉。」是知人君若德輝動於內,則和氣應於外,統而言之謂之玉燭也。云「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收成、冬為安寧」者,此亦四時之別號也。云「四時和為通正」者,言上四時之功和,是為通暢平正也。云「謂之景風」者,言所以致景風,景風即和風也。云「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者,嘉,善也;甘雨即時雨也。不為萬物所苦,故曰甘。若《月令》苦雨數來,則非甘也。甘雨既以時降,則萬物莫不嘉善之也。云「謂之醴泉」者,言四時平暢,亦所以使地出醴泉也。醴泉者,水泉味甘如醴也。云「祥」者,亦題上事也。祥,吉也,善也。言此上皆太平之吉祥也。○注「此亦」至「祥風」。○釋曰:云「此亦四時之別號」者,言與上青陽等同為四時別號,故雲亦也。上據氣而言,此據功為說。云「《屍子》皆以為太平祥風」者,案《屍子·仁意》篇述太平之事云:「燭於玉燭,飲於醴泉,暢於永風,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為正光:此之謂玉燭。」甘雨時降,萬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謂醴泉。其風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方盛,冬為安靜,四氣和為通正:此之謂永風是也。」○注「所以出醴泉」。○釋曰:案《援神契》云:「德及於天,斗極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深泉,則黃龍見,醴泉湧。」是言王者梩w以召和平,則致景風醴泉也。案此經所釋,即謂發生等為景風,時雨為醴泉。而郭雲所以致景風、醴泉者,所以弘通其義也。   鴗ˉ繻凰,(五鴗ㄕ芋C)蔬不熟為饉,(凡草菜可食者,通名為蔬。)果不熟為荒,(果,木子。)仍饑為薦。(連歲不熟,《左傳》曰:「今又荐饑。」○薦,賤。)災。   [疏]「鴗ㄐv至「為薦」。○釋曰:此釋歲凶災荒之名也。勴蚺魽A黍、稷、麻、麥、豆也。熟,成也。五鴗ㄕ角篫。郭云:「凡草菜可食者,通名蔬。」李巡曰:「可食之菜皆不熟為饉。」《周禮·天官·大宰職》云:「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鄭玄云:「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小雅》云:「降喪饑饉。」襄十四年《麇蝬ョn曰:「一鴗ㄓ刐蚺滬搳A二鴗ㄓ刐蚺岌,三鴗ㄓ刐蚺岌D,四鴗ㄓ刐蚺妤d,五鴗ㄓ刐蚺坐j饑,又謂之大侵。」彼以五儤穭圻h少立差等之名,其實五者皆是饑也。三鴗ㄓ氶A於民乏困,蓋與蔬不熟同,故俱名為饉也。果,木子也。不成熟之歲名荒。仍,因也。相因而饑,謂連歲不熟也。僖十三年晉荐饑是也。云「災」者,亦題上事也。下皆仿此。○注「《左傳》曰:今又荐饑」。○釋曰:此《晉語》文也。左丘明既作傳以解《春秋》,又采簡牘以作《國語》,其文不主於經,故謂之「外傳」,俱是丘明所作,亦得雲《左傳》曰。案彼云:「晉饑,乞糴於秦。丕豹曰:晉君無禮於君,莫不知。往年有難,今又荐饑。己失人,又失天,其殃也多矣。君其伐之,勿與糴。」是其事也。   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已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慼A在癸曰昭陽。(閼,烏割切。著,直略切。重,直龍切。憮等蝖C)歲陽。○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蛂A在未曰協洽,在申曰酷y,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蚼絰N。洽,夾。說A湯昆切。噩,五各切。閹音俺。敦,頓。)   [疏]「太歲在甲」至「赤奮若」。○釋曰:此別太歲在日在辰之名也。甲至癸為十日,日為陽。寅至丑為十二辰,辰為陰。案《漢書·律歷志》云:「乃以前歷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二十七歲,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義。中冬。」孟康曰:「言復得者,上元泰初時亦是閼逢之歲。歲在甲曰閼逢,在寅曰攝提格,此謂甲寅之歲也。」然則乙卯之歲曰旃蒙單閼,丙辰之歲曰柔兆執徐,丁巳之歲曰強圉大荒落,戊午之歲曰著雍敦蛂A已未之歲曰屠維協洽,庚申之歲曰上章酷y,辛酉之歲曰重光作噩,壬戌之歲曰玄潰I茂,癸亥之歲曰昭陽大淵獻,甲子之歲曰閼逢困敦,乙丑之歲曰旃蒙赤奮若。以此推之,週而復始可知。   載,歲也。夏曰歲,(取歲星行一次。)商曰祀,(取四時一終。)周曰年,(取禾一熟。)唐虞曰載。(取物終更始。)歲名。   [疏]「載歲也」至「曰載」。○釋曰:別年歲之名也。載即歲也。《白虎通》云:「王者受命而改正朔者,明易姓示不相襲也。明受之於天。不受之於人。所以變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則化也。」然則歲名變易,理亦同此。故夏曰歲,取歲星行一次。《夏書》曰:「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是也。商曰祀,取四時一終。則以祀者嗣也,取其興來繼往之義。孫炎曰:「取四時祭祀一訖。」《商書》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嗣於先王。」是也。周曰年者,取禾一熟也。案《說文》云:「年,儤穭]。從禾千聲。《春秋》曰:大有年。」然則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為歲名。《左傳》曰:「卜年七百。」是也。唐虞曰載,載,始也。取物終更始。《堯典》曰:「朕在位七十載。」《舜典》曰:「五載一巡守。」是也。○注「取歲星行一次」。○釋曰:案《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為十二次,晉灼注《天文志》云:「太歲在四仲則歲行三宿,太歲在四孟、四季則歲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歲而周天。」是歲星年行一次也。   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已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窒,知乙切。塞,先北切。)月陽。○正月為陬,(《離騷》云:「攝提貞於孟陬。」)二月為如,三月為{穴丙},四月為余,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國語》云:「至於玄月。」是也。○{穴丙},孚柄切。且,子余切。相,息亮切。)十月為陽,(純陽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雲。)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塗。(皆月之別名,自歲陽至此,其事義皆所未詳通者,故闕而不論。○塗音徒。)月名。   [疏]「月在甲」至「月名」。○釋曰:此辨以日配月之名也。設若正月得甲則曰畢陬,二月得乙則曰橘如,三月得丙則曰捼穴丙},四月得丁則曰圉余,五月得戊則曰厲皋,六月得已則曰畢且,七月得庚則曰窒相,八月得辛則曰塞壯,九月得壬則曰終玄,十月得癸則曰極陽,十一月得甲則曰畢辜,十二月得乙則曰橘塗,週而復始,亦可知也。若《史記·歷書》云:「月名畢聚也。」○注「離騷」至「孟陬。○釋曰:《離騷》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與楚同姓,仕懷王,為三閭大夫。為大夫靳尚所譖毀見疏,乃作《離騷》經。離,別也。騷,愁也。言已放逐離別,心中愁思,猶陳正道以諷諫君也。其經曰:「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彼注云:「言已生得陰陽之正中。」是引之以證正月為陬之義。○注「《國語》」至「是也」。○釋曰:此《越語》文也。案彼云:「越王將伐吳,范蠡諫曰:『王姑待之。』至於玄月,王召范蠡而問焉。」彼注云:「魯哀公十六年九月也,至十七年三月,越伐吳。」是也。引之以證九月為玄也。○注「純陰」至「名雲」。○釋曰:「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云「者,以《易》言之,五月一陰生,十月純坤用事,故云「純陰用事」也。雲嫌者,君子愛陽而惡陰,故以陽名之。無陽而得陽名者,以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十二月之消息,見其用事耳。其實陰陽常有,《詩緯》曰:「陽生酉仲,陰生戌仲。」是十月中兼有陰陽也。四月秀m,靡草死,豈無陰乎?明陰陽常兼有也。《詩·小雅》云:「日月陽止。」是也。○注「皆月」至「不論」。○釋曰:言正月為陬已下皆月之別名。云「自歲陽至此」者,謂自閼逢以下也。云「其事義皆所未詳通者」,案李巡、孫炎雖各有其說,皆構虛不經,疑事無質,故闕而不論。   南風謂之凱風,(《詩》曰:「凱風自南。」)東風謂之谷風,(《詩》云:「習習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詩》云:「北風其涼。」)西風謂之泰風。(《詩》云:「泰風有隧。」)焚輪謂之B,(暴風從上下。○B,徒回切。)扶搖謂之間C(暴風從下上。○間A必遙切。)風與火為<廣屯>,(<廣屯>ぼ,熾盛之貌。○<廣屯>,徒袞切。)回風為飄。(旋風也。○飄音瓢。)○日出而風為暴,(《詩》云:「終風且暴。」)風而雨土為霾,(《詩》云:「終風且霾。」○雨音預。)陰而風為U。(《詩》云:「終風且U。」○U,於計切。)天氣下地不應曰{犍旐,(言蒙昧。○應音Ζ。)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言晦冥。)ゑを謂之雩。ゑを,虹也。(俗名為美人虹,江東呼雩。○ゑ音帝。を,丁孔切。雩,於句切。)u為挈貳。(u,雌虹也,見《離騷》。挈貳,其別名,見《屍子》。○挈,若結。)怳擛偷甽部A(即暈氣五彩覆日也。○怴A掩。)疾雷為霆霓,(雷之急擊者謂霹靂。○霆,廷。霓,宜。)雨{犐ㄎ為霄雪。(《詩》云:「如彼雨雪,先集維{犐ㄎ。」{犐ㄎ,水雪雜下者,謂之消雪。○{犐ㄎ,醉見切。)暴雨謂之衁F,(今江東人呼夏月暴雨為衁F雨。《離騷》云:「令飄風兮先驅,使衁F雨兮灑塵。」是也。○衁F音東西之東。)小雨謂之y,(《詩》云:「益之以y。」○臐A墨。y,木。)久雨謂之淫。(《左傳》曰:「天作淫雨。」)淫謂之霖。(雨自三日巳上為霖。)濟謂之霽。(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濟音薺。霽,徂計切。)風雨。   [疏]「南風」至「風雨」。○釋曰:此釋風雨之名也。《易》曰:「風以動之,雨以潤之。」又曰:「潤之以風雨。」《洪範》曰:「月之從星則以風雨。」然則風雨相將之物,故比類聚而釋之也。○「南風謂之凱風」者,李巡曰:「南風長養萬物,萬物喜樂,故曰凱風。凱,樂也。」郭氏無說,義或當然。《詩·邶風》云:「凱風自南。」是也。○「東風謂之谷風」者,孫炎曰:「谷之言魽A魽A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也。」《詩·邶風》云:「習習谷風。」是也。○「北風謂之涼風」者,北風一名涼風,言北方寒涼之風也。《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詩·邶風》云:「北風其涼。」是也。○「西風謂之泰風」者,孫炎曰:「西風成物,物豐泰也。」《詩·大雅·桑柔》云:「泰風有隧。」是也。○「焚輪謂之頹」者,李巡曰:「焚輪,暴風從上來降謂之頹。頹,下也。」孫炎曰:「回風,從上下曰頹。」郭云:「暴風從上下。」與李同也。《詩·小雅》云:「習習谷風,維風及頹。」是也。○「扶搖謂之間v者,李巡曰:「扶搖,暴風從下升上,故曰間C間A上也。」孫炎曰:「回風從下上曰間C」郭云:「暴風從下上。」亦用李說。《莊子》說鵬云:「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月令》:「孟春行秋令,則雁滂伎B總至。」是也。○「風與火為<廣屯>」者,郭云:「<廣屯>ぼ,熾盛之貌。」言風自火出,火因風熾,而有大風者為<廣屯>。○「回風為飄」者,郭云:「旋風也。」李巡曰:「一曰飄風,別二名也。」《詩·蓼莪》云:「飄風發發。」是也。○「日出而風為暴」者,孫炎云:「陰雲不興而大風暴起。」然則為風之暴疾,故《詩·邶風》云:「終風且暴。」毛傳云:「暴,疾也。」○「風而雨土為霾」者,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詩·邶風》云:「終風且霾。」是也。○「陰而風為U」者,孫炎曰:「雲風U日光。」《詩·邶風》云:「終風且U。」是也。○「天氣下地不應曰{犍旐」者,郭云:「言蒙昧。」《洪範》云:「曰{犍旐。」鄭注云:「{犍旐聲近蒙。」《詩》:「零雨其蒙。」則{犍旐是天氣下降,地氣不應而蒙ヨ也。○「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者,郭云:「言晦冥。」《月令》:「仲冬行夏令,氛霧冥冥。」鄭云:「霜露之氣散相亂也。」然則地氣發而上天不應之,則為氛霧。霧又名晦。《春秋》僖十五年:「已卯,晦震夷伯之廟。」《公羊》、《麇蝖n皆云:「晦,冥也。」是矣。○「ゑを謂之雩。ゑを,虹也」者,郭云:「俗名美人虹,江東呼雩。」然則ゑを一名雩,一名虹。《詩·L風》云:「數鬖b東。」《月令》:「季春之月虹始見。」《音義》云:「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ヨ者為雌,雌曰u。」虹是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虹不見。若雲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ゑ與憮絡q同。○「u為挈貳」者,u,雌虹也,一名挈貳。《說文》云:「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也。」郭云「見《離騷》」者,即《天問》云:「曰u嬰E,胡為此堂?」及《遠遊》章云:「雌u洢Ka以曾橈兮。」是也。挈貳,其別名也。文見《屍子》。○「怳擛偷甽部v者,郭云:「即暈氣五彩覆日也。」然則暈氣怳擐W蔽雲。《周禮·春官》:「皏鞦契x十蚺妒k。」鄭司農云:「袗蚺擖。」是也。○「疾雷為霆霓」者,郭云:「雷之急擊者謂霹靂。」案《說文》云:「霆,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捷出萬物也。」又云:「震,劈歷振物者。」然則疾雷一名霆霓,又名震。《春秋》:「震夷伯之廟謂劈歷破之。」是也。霹靂,俗字也。○「雨霓為霄雪」者,霓,水雪雜下也,因名霄雪,霄即消也。《詩·小雅·磳砥n云:「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鄭箋云:「將大雨雪,始必徵,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案《大戴禮》:曾子云:「陽之專氣為霰,陰之專氣為雹。盛陽之氣在雨水則溫暖,為陰氣薄而脅之,不相入,則搏為雹也。盛陰之氣在雨水則凝滯而為雪,陽氣薄而脅之,不相入,則消散而下,因水而為霰。」是霰由陽氣所薄而為之。故鄭言遇溫氣而搏也。{犐ㄎ與霰音義同。○「暴雨謂之衁F」者,暴雨謂驟雨也,一名衁F。郭云:「今江東人呼夏月暴雨為衁F雨。《離騷》云:『令飄風兮先驅,使衁F雨兮灑塵。』是也」者,此《離騷·九歌·大司命》文。案彼云:「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令飄風兮先驅,使衁F雨兮灑塵。」是也。○「小雨謂之y」者,小雨一名y。《小雅·信南山》云:「益之以y。」是也。李巡云:「冰雪俱下。」案此文上有暴雨,下雲久雨,於中間無雪事,而雲冰雪俱下,妄矣。○「久雨謂之淫」者,淫,過也。久雨過多,害於五稼,故謂之淫。《月令》:「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沈陰,淫雨早降。」謂久雨也。注云「《左傳》曰:天作淫雨」者,莊十一年傳文也。○「淫謂之霖」者,淫雨又名霖也。郭云「雨自三日已上為霖」者,隱九年《左傳》文也。○「濟謂之霽」者,濟,止也,雨止名霽。郭云:「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書》云:「曰霽。」云「風雨」者,題上事也。   壽星,角、亢也。(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亢音剛。)天根,氐也。(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氐音低。)天駟,房也。(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大辰,房、心、尾也,(龍星明者,以為時候,故曰大辰。)大火謂之大辰。(大火,星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析木謂之津,(即漢津也。○析,昔。)箕、斗之間,漢津也。(箕,龍尾。鬥,南鬥,天漢之津梁。)星紀,斗、牽牛也。(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玄枵,虛也。(虛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虛意。○枵,許嬌切。)顓頊之虛,虛也。(顓頊水德,位在北方。○顓,專。頊,旭。)北陸,虛也。(虛星之名凡四。○虛,墟。)營室謂之定。(定,正也。作宮室皆以營室中為正。○定,多佞切。)⑽觜之口,營室、東壁也。(營室、東壁,星四方似口,因名雲。○⑽,子余切。觜,咨。)降婁,奎、婁也。(奎為溝瀆,故名降。○降,戶江切。)大梁,昴也。西陸,昴也。(昴,西方之宿,別名旄頭。)濁謂之畢,(掩兔之畢,或呼為濁,因星形以名。)漲馭蚺妞h。(漲間A朱鳥之口。○漲間A豬究切。)柳,鶉火也。(鶉,鳥名。火屬南方。)北極謂之北辰,(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何鼓謂之牽牛,(今荊楚人呼牽牛星為簷鼓。簷者何也。○何,胡可切。)明星謂之啟明。(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太白。○啟,啟。)彗星為珘j,(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似埽彗。○牷A初銜。槍,初庚。)奔星為彳勺約。(流星。○彳勺,蒲握切。約音藥。)星名。   [疏]「壽星」至「星名」。○釋曰:此別星名也。案《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鄭玄注云:「大界則曰九州。諸國之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書亡矣。堪輿雖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吳越也。玄枵,齊也。⑽訾,衛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壽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又《漢書·律歷志》: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宿凡二十八。此經所釋次,惟有九宿。惟十七者,以《爾雅》之作釋六鼎珚者,所不載者,則闕焉。○「壽星,角、亢也」者,言壽星之次值角、亢之宿也。郭云:「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天文志》云:「東宮蒼龍,左角,理;右角,將。大角者,天王帝坐廷。亢主宗廟」,是也。○「天根,氐也」者,氐,一名天根。郭云:「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國語》曰:「天根見而水涸。」是也。○「天駟,房也」者,房一名天駟也。郭云:「龍為天馬,故房駟星謂之天駟。」《天文志》曰:「房為天府,曰天駟。」《國語》曰:「月在天駟。」是也。○「大辰,房、心、尾也」者,大辰,房、心、尾之總名也。辰,時也。郭云:「龍星明者,以為時候,故曰大辰。」《春秋》昭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是也。○「大火謂之大辰」者,大火,大辰之次名也。李巡云:「大火,蒼龍宿心,以候四時。」郭云:「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左傳》曰:「心為大火。」是也。○「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者,析木之津,箕、斗之次名也。孫炎曰:「析別水木,以箕斗之間,是天漢之津也。」劉炫謂是。天漢即天河也。天河在箕、斗二星之間,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為隔,隔河須津梁以度,故謂此次為析木之津也。不言析水而言析木者,此次自南而盡北,故依此次而名析木也。郭云:「箕,龍尾;鬥,南鬥,天漢之津梁。」以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箕在蒼龍之末,故雲龍尾;斗至南方即見,故雲南鬥。昭八年《左傳》曰:「今在析木之津。」《國語》曰:「日在析木之津。」皆是也。案經典但有析木之津,無析木謂之津。今定本有「謂」字,因注云:「即漢津也」,誤矣。○「星紀,斗、牽牛也」者,星紀,斗、牛之次也。郭云:「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左傳》曰:「歲在星紀。」是也。○「玄枵,虛也」者,玄枵,虛之次名也。郭云:「虛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隊礡A隊禰蝯篞N。」然則以其色黑而虛隊礡A故名其次曰玄枵。案襄二十八年《左傳》云:「春,無冰。梓慎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以有時I,陰不堪陽。蛇乘龍;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玄枵,虛中也。枵,隊穧W也。土虛而民隊礡A不饑何為?」顓頊之虛也。郭云:「顓頊水德,位在北方。」然則以北方三次,以玄枵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虛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謂玄枵虛星,為顓頊之虛也。昭十年《左傳》云:「鄭堥鶢_言於子產曰:『今茲歲在顓頊之虛。』」是也。○「北陸,虛也」者,虛星又謂之北陸也。孫炎曰:「陸,中也。北方之宿,虛為中也。」昭四年《左傳》云:「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杜注云:「陸,道也。」陸之為中為道皆無正訓,各以意耳。要以虛為北方中星宿,是日行之道,故謂之北陸。郭云:「虛星之名凡四」者,玄枵也,虛也,顓頊之虛也,北陸也。○「營室謂之定室」者,營室一名定。郭云:「定,正也。作宮室皆以營室中為正。」《詩·L風》云:「定之方中,作於楚宮。」鄭箋云:「定星昏中而正,於是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⑽訾之口,營室、東壁也」者,⑽訾,室、壁之次也。壁居南則在室東。孫炎曰:「⑽訾之歎則口開方,營室、東壁,四方似口,故因名也。」郭云:「營室、東壁,星四方似口,因名雲。」由其營室與東壁相成,故得正四方。襄三十年《左傳》云:「歲在⑽訾之口。」是也。○「降婁,奎、婁也」者,降婁,奎、婁之次名也。孫炎曰:「降,下也。奎為溝瀆,故稱降也。」郭云「奎為溝瀆,故名降」者,《漢書·天文志》云:「奎曰封o,為溝瀆。」是也。案襄三十年《左傳》曰:「鄭公孫揮與堥鶢_晨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堥鶢_指之曰:『猶可以終歲,歲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歲在⑽觜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婁。」是也。○「大梁,昴也。西陸,昴也」者,大梁,昴之次名也。昴,西方之宿名也,昴又謂之西陸。昭四年《左傳》云:「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又十一年傳云:「歲及大梁,蔡復楚凶。」是昴星之名凡三。郭云「昴,西方之宿,別名旄頭」者,《天文志》云:「昴曰旄頭,胡星也。」是矣。○「濁謂之畢」者,畢,西方之宿名,一名濁。郭云:「掩兔之畢,或呼為濁,因星形以名。」《詩·小雅》云:「有籵D天畢。」毛傳云:「籵D,畢貌。畢所以掩兔也。」《特牲饋食禮》曰:「宗人執畢。」鄭注云:「畢,狀如叉蓋,為其似畢星取名焉。」然則掩兔、祭器之畢,俱像畢星為之。但掩兔之畢,施網為異爾。○「漲馭蚺妞h。柳,鶉火也」者,柳,南方之宿名。南方七宿,共為朱鳥之形,柳為朱鳥之口,故名漲間C漲陽Y朱鳥之口也。鶉火,柳之次名也。鶉即朱鳥也。火屬南方行也,因名其次為鶉火。襄九年《左傳》曰:「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漲間A以出內火。是故漲隄凰L火,心為大火。』」是也。○「北極謂之北辰」者,極,中也;辰,時也。居天之中,人望之在北,因名北極。斗杓所建,以正四時,故雲北辰。《論語》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也。○「何鼓謂之牽牛」者,李巡云:「何鼓、牽牛皆二十八宿名也。」孫炎曰:「何鼓之旗,十二星,在牽牛北也。或名為何鼓,亦名牽牛。」如此文,則牽牛、何鼓一星也。如李巡、孫炎之意,則二星。今不知其同異也。案《漢書·天文志》:「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左將;右,右將。」亦以牽牛、河鼓為二星。郭云:「今荊楚人呼牽牛星為簷鼓,簷者荷也。」順經為說,以時驗而言也。○「明星謂之啟明」者,孫炎曰:「明星,大白也。出東方,高三捨,今曰明星。昏出西方,高三捨,今曰太白。」郭云:「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太白。」然則啟明是太白矣。《詩·小雅》云:「東有啟明,西有長庚。」長庚不知是何星也。或以星出在東西而異名,或二者別星,未能審也。○「彗星為珘j」者,彗星一名珘j。《漢書·天文志》云:「歲星贏而東南,《石氏》見彗星,《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彗,本類星,末類彗,長二丈。贏東北,《石氏》見覺星,《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F,本類星,末銳,長四尺。縮西南,《石氏》見珔部A如牛,《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槍,左右銳,長數丈。縮西北,《石氏》見槍雲,如馬,《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牷A本類星,末銳,長數丈。《石氏》牷B槍、F、彗異狀,其殃一也。」郭云:「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似埽彗。」《春秋左氏傳》:「昭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公羊傳》:「孛者何?彗星也。」彗謂帚也,言其狀似埽帚,光芒孛孛然。妖變之星,非常所有,故言孛,又言彗也。○「奔星為彳勺約」者,奔星即流星也,一名リc約。「星名」,題上事也。   春祭曰祠,(祠之言食。)夏祭曰堣c,(新菜可苳c。)秋祭曰嘗,(嘗新魽C)冬祭曰蒸。(進品物也。)祭天曰燔柴,(既祭,積薪燒之。○燔音煩。)祭地曰瘞。(既祭,埋藏之。)祭山曰篻丑A(或磼怷丑A置之於山。《山海經》曰:「縣以吉玉。」是也。○瞴A居委反。縣,玄。)祭川曰浮沈。(投祭水中,或浮或沈。)祭星曰布,(布散祭於地。)祭風曰磔。(今俗當大道中磔狗,雲以止風。此其象。○磔音責。)是類是堸芋A師祭也。(師出征伐,類於上帝,堸貝顝狻漱圻a。○類,類。堸芋A罵。)既伯既禱,馬祭也。(伯,祭馬祖也。將用馬力,必先祭其先。)v,大祭也。(五年一大祭。○v,大計切。)繹,又祭也。(祭之明日,尋繹復祭。)周曰繹,(《春秋經》曰:「壬午猶繹。」)商曰肜,(《書》曰:「高宗肜日。」)夏曰復胙。(未見義所出。○胙音祚。)祭名。   [疏]「春祭」至「祭名」。○釋曰:此別四時及三代諸祭名也。「春祭曰祠,夏祭曰堣c,秋祭曰嘗,冬祭曰蒸」者,此四時之祭名也。郭云:「祠之言食。堣c,新菜可苳c。嘗,嘗新魽C蒸,進品物也。」此皆周禮也。殷以上則堣c、v、蒸、嘗,《王制》文是也。至周公則去夏v之名,以春崶須矰均A更名春曰祠。故《vw志》云:「《王制》記先王之法度。宗廟之祭,春曰崶間A夏曰v,秋曰嘗,冬曰蒸。w為大祭,於夏,於秋,於冬。周公制禮,乃改夏為崶間Av又為大祭。」《祭義》注云:「周以v為殷祭,更名春曰祠,是祠、崶間B蒸之名,周公制禮之所改也。」若然,《詩·小雅》云:「崶間B祠、蒸、嘗,於公先王。」此文王之詩,所以已得有制禮所改之名者。然王者因革,與世而遷,事雖制禮大定,要亦所改有漸。《易》曰:「不如西鄰之崶雯翩C」鄭注為夏祭之名。則文王時已改言周公者,據制禮大定言之耳。○「祭天曰燔柴」者,祭天名燔柴。《祭法》云:「燔柴於泰壇,祭天也。」郭云:「既祭,積薪燒之。」《大宗伯》云:「以B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遛R祀司中、司命、<冪>師、雨師。」鄭云:「B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說A積也。《詩》曰:『或樸,薪之誘均C』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然則祭天之禮,積柴以實牲體玉帛而燔之,使煙氣之臭上達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祭地曰瘞」者,祭地名瘞。《祭法》云:「瘞埋於泰圻,祭地也。」然則祭神州地漵韞_郊,瘞繒埋牲,因名祭地曰瘞。李巡曰:「祭地,以玉埋地中曰瘞。」孫炎曰:「瘞者翳也。既祭,翳藏地中。」○「祭山曰篻丑v者,篻丑A祭山之名也。篻蛃I藏之。《大宗伯》云:「以旍H祭山林川澤。」鄭注云:「祭山林曰埋。」是也。縣謂縣其牲幣於山林中,因名祭山曰篻丑C郭云:「或磼怷丑A置之於山。」是也。又云「《山海經》曰:『縣以吉玉』是也」者,案《中山經》云:「歷兒塚也。其祠祀毛大牢之具,縣以吉玉。」彼注云:「縣,祭山之名。」是也。○「祭川曰浮沈」者,浮沈,祭川之名也。郭云:「投祭水中,或浮或沈。」《大宗伯》云:「以旍H祭山林川澤。」鄭注云:「祭川澤曰沈,順其性之含藏。」是也。○「祭星曰布」者,李巡曰:「祭星者以祭布露地,故曰布。」孫炎曰:「既祭,布散於地,似星布列也。」郭云:「布散祭於地。」○「祭風曰磔」者,磔謂披磔牲體,像風之散物,因名雲。郭云:「今俗當大道中磔狗,雲以止風。此其象。」○「是類是堸芋A師祭也」者,「是類是堸芋v,《詩·大雅·皇矣》篇文也;「師祭也」,作者所以解詩也,言用師出征之祭名也。郭云「師出征伐,類於上帝,堸貝顝狻漱圻a」者,《王制》云:「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堸貝顝狻漱圻a。」是也。言類乎上帝,則類祭,祭天也。祭天而謂之類者,《尚書》夏侯歐陽說,以事類祭之,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春官·肆師》注云:「類禮,依郊祀而為之。」是用《尚書》說為義也。堸角妝珩翩A其神不明。《肆師》云:「凡四時之大田獵,祭表貉,則為位。」注云:「貉,師祭也。於立表處為師祭,祭造軍法者,禱氣勢之增倍也。其神蓋蚩尢,或曰黃帝。」又《甸祝》「掌四時之田,表貉之祝號」。杜子春云:「貉,兵祭也。田以講武治兵,故有兵祭。習兵之禮,故貉祭禱氣勢之十百而多獲。」由此二注言之,則堸迆蔔y兵為軍法者,為表以祭之。堸芋A《周禮》作貉,貉又或為貊字,古今之異也。貉之言百,祭祀此神,求獲百倍。○「既伯既禱,馬祭也」者,「既伯既禱」,《詩·小雅·吉日》篇文也;「馬祭也」,作者所以釋詩也。毛傳云:「伯,馬祖也。重物慎微,將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禱,禱獲也。」郭云「伯,祭馬祖也。將用馬力,必先祭其先」。知伯是祭馬祖者,為馬而祭,故知馬祖謂之伯者,伯,長也。馬祖始是長也。鄭注《周禮》云:「馬祖,天駟房也。」彼注云:「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馬,國之大用,王者重之,故《夏官·校人》:「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注云:「馬祖,天駟。」上文雲天駟。「先牧,始養馬者。」「馬社,始乘馬者。」「馬步,神為災害馬者。」既四時各有所為祭之,馬祖祭之在春,其常也,而將用馬力,則又用彼禮以禱之。○「v,大祭也」者,經傳之文稱v非一,其義各殊。《論語》云「v自既灌」及《春秋》「v於太廟」,謂宗廟之祭也。《喪服小記》云「王者v其所自出也」及《大傳》云「禮,不王不v」,謂祭感生之帝於南郊也。《祭法》云:「周人v嚳而郊稷。」謂祭昊天於圜丘也。以此比餘處為大祭總得稱v。宗廟謂之v者,v,諦也,言使昭穆之次審諦而不亂也。祭天謂之v者,亦言使典禮審諦也。郭云「五年一大祭」者,出《禮緯》文。知非祭天之v者,以此文下云:「繹,又祭也。」為宗廟之祭,知此亦宗廟之祭者。○「繹,又祭也」者,又,復也;繹,復祭之名也。郭云:「祭之明日,尋繹復祭。」《公羊傳》云:「繹者何?祭之明日也。」《麇蝬ョn云:「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天子諸侯謂之為繹,少牢饋食大夫之禮也。謂之賓屍,與祭同日。若然,是亦與賓屍事不同矣。而《詩·頌·絲衣》序云:「繹賓屍者,繹祭之禮,主為賓事此屍。但天子諸侯禮大,異日為之,別為立名,謂之為繹,言其尋繹昨日。卿大夫禮小,同日為之,不別立名,直指其事謂之賓屍耳。」此序言繹者,是此祭之名,賓屍是其祭之事,故特詳其文也。然又祭之名,三代各異。周名繹,商名肜,夏名復胙。郭云:「《春秋》經曰:壬午猶繹」者,宣八年經文也。又云「《書》曰:高宗肜日」,《商書》篇也。孫炎云:「肜日,相尋不絕之意也。」「曰復胙」者,郭云:「未見義所出。」以夏之典訓無言復胙名者,是未見義所出也。《詩》傳及《詩》箋亦無此一句,說者雲,胙是祭肉也,以祭之旦日,復陳其祭肉以賓屍也。未知然不。「祭名」者,以題上事也。   春獵為齱A(搜索取不任者。○灟絲j。)夏獵為苗,(為苗稼除害。)秋獵為[,(順殺氣也。○[,息淺切。)冬獵為狩。(得獸取之無所擇。○狩,羊又反。)宵田為獠,(《管子》曰:「獠獵畢弋。」今江東亦呼獵為獠,音遼。或曰即今夜獵載爐照也。)火田為狩。(放火燒草獵,亦為狩。)乃立塚土,戎丑攸行。(塚土,大社。戎丑,大眾。)起大事,動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有事祭也。《周官》所謂「宜乎社」。)振旅闐闐。(振旅,整眾。闐闐,群行聲。○闐音田。)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幼賤在前,貴勇力。)入為振旅,反尊卑也。(尊老在前,復常儀也。)講武。   [疏]「春獵」至「講武」。○釋曰:此說田獵習武之事也。云「春獵為齱A夏獵為苗,秋獵為[,冬獵為狩」者,此四時田獵之名也。郭云:「齱A搜索取不任者。苗,為苗稼除害。[,順殺氣也。狩,得獸取之無所擇。」隱五年《左傳》文與此同。杜注云:「灝謙雰不孕者。苗,為苗除害也。[,殺也,以殺為名,順秋氣也。狩,圍守也,冬物畢成,獲則取之,無所擇也。」《周禮·大司馬職》:中春,教振旅,遂以囓苤C中夏,教茇捨,遂以苗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田。中冬,教大閱,遂以狩田。其名亦與此同。鄭玄解苗田與此小異。言擇取不孕任者,若治苗去不秀實者,孫炎亦然。桓四年《公羊傳》曰:「春曰苗,秋曰齱A冬曰狩。」三名既與《禮》異,又復夏時不田。《麇蝬ョn曰:「四時之田,皆為宗廟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齱B冬曰狩。」皆與《禮》異者,良由微言既絕,曲辨妄生。左丘明親受聖師,《爾雅》者或雲子夏所作,故二者與《禮》合。漢代古學不行,明帝集諸學士作《白虎通義》,因《麇蝖n之文為之,其說曰:「王者諸侯所以田獵何?為苗除害,上以共宗廟,下以簡集士眾也。春謂之田何?春歲之本,舉本名而言之也。夏謂之苗何?擇去懷任者也。秋謂之囍鞳H灝薊峈怳]。冬謂之狩何?守地而取之也。四時之田總名為田何?為田除害也。」案苗非懷任之名,何云「擇去懷任」?秋獸盡皆不瘦,何云「灝薇肥」?雖名《通義》,義不通也。故先儒皆依《周禮》、《左傳》、《爾雅》之文而為之說,其名亦有意焉。雖復春獵,獲則取之,不能擇取不孕。夏獵所取無多,不能為苗除害。為因時異而變文耳。謂之獵者,蔡邕《月令章句》云:「獵者,捷取之名也。」○「宵田為獠」者,宵,夜也。夜獵名獠。郭云:「《管子》曰:獠獵畢弋」者,案《管子·四稱》篇:「管仲對桓公曰:昔者無道之君,誅其良臣,敖其婦女,獠獵畢弋,暴遇諸父者。」是也。又云:「今江東亦呼獵為獠」者,以時驗而言也。「或曰即今夜獵載爐照也」者,亦得為一義,故復引之。○「火田為狩」者,郭云:「放火燒草獵,故為狩。」言與冬獵同名,故雲亦也。李巡、孫炎皆云:「放火燒草,守其下風。」《周禮·羅氏》「蠟則作羅襦」。鄭云:「襦,細密之羅。此時蟄者畢矣,可以羅罔圍取禽也。今俗放火張羅,其遺教。」《禮記·王制》云:「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則是己蟄,得火田也。○「乃立塚土,戎丑攸行」者,此《詩·大雅·綿》篇文也。郭云:「塚土,大社。戎丑,大眾。」《郊特牲》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禮運》云:「命降於社之謂М地。」是社為土之神也。塚詁為大,土為社主,故知「塚土、大社」也。《釋詁》云:「戎,大也。丑,眾也。」故云「戎丑,大眾」也。○「起大事,動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者,此作者既引《詩》文於上,然後為此辭以釋之也。孫炎曰:「大事,兵也。有事,祭也。宜,求見使i也。」此文本解「戎丑攸行」之意,言國家起發軍旅之大事,以興動其大眾,必先有祭祀於此社,而後出行,其祭之名謂之為宜。以師行必須宜祭以告社,故言「戎丑攸行」也。成十三年《左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兵為大事也。《春秋》昭十五年:「有事於武宮。」《雜記》云:「有事於上帝。」皆是祭事,故謂祭為有事。以兵凶戰危,慮有負敗,祭之以求其福宜,故謂之宜。《王制》云:「天子將出,宜乎社。」是也。郭云「《周官》所謂『宜乎社』」者,《春官·大祝職》云:「出師宜於社,造於祖。」是也。○「振旅闐闐」者,此《詩·小雅·采芑》篇文也。鄭箋云:「至戰止將歸,又振旅伐鼓闐闐然。振猶止也;旅,眾也。」郭云:「振旅,整眾。闐闐,群行聲也。」「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入為振旅,反尊卑也」者,此亦作者釋上《詩》文也。古者春教振旅,秋教治兵,以戎是大事,又三年一教。隱五年《左傳》曰:「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是也。征伐之時,出軍至對陳,用治兵禮;戰止至還歸,用振旅法。名異而禮同也。以此出當用之,故以晡v兵事為名;入則休息,故以整眾為名。其治兵振旅之名,《周禮》、《左傳》、《麇蝖n與此皆同,惟《公羊》以治兵為祠兵。其禮:治兵則幼賤在前,振旅則尊老在前。郭云:「幼賤在前,貴勇力也。尊老在前,復常儀也。」「講武」者,題上事也,言皆所以講習武事也。   素錦綢槓,(以白地錦韜旗之竿。○槓為江。)帛p參,(,帛絳也。p參,旒所著。○音勳。p參音衫。)素升龍於p參,(畫白龍於p參,令上向。)練旒九,(練,絳練也。)飾以組,(用綦組飾旒之邊。)維以縷。(用朱縷維連持之,不欲令曳地。《周禮》曰:「六人維王之大常。」是也。)緇廣充幅長尋曰ㄐA(帛全幅長八尺。○廣,上曠,長,直亮。)繼ㄓ縠洁A(帛續ㄔ翩A為燕尾者。義見《詩》。○ㄜ等。)注旄首曰旌,(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有鈴曰C,(縣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旒。)錯革鳥曰屆A(此謂合剝鳥皮毛置之竿頭。即《禮記》雲載鴻及鳴鳶。○屆A餘。)因章曰旃。(以帛練為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周禮》云:「通帛為旃。」)旌C。   [疏]「素錦」至「旌C」。○釋曰:此別旌C之異名也。「素錦綢槓」者,自此至「維以縷」,說C之制也。綢,韜也,槓,竿也。先以白地錦韜C之竿,《禮記》所謂綢練設ㄝL也,則以帛著於素錦名p參,p參即眾旒所著者。升,上也。又畫白龍於p參,令上向。又練絳帛為旒九以著於p參。飾旒之邊,用綦組;維持其旒,使不曳地,以朱縷。《詩·L風》云:「素絲紕之。」鄭箋云:「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紕旌旗之旒p參,或以維持之是也。」郭云:「《周禮》曰:六人維王之大常」者,《夏官·節服氏職》文。後鄭注云:「維之以縷,王旌十二旒,兩兩以縷綴連,旁三人持之。禮:天子旌曳地。鄭司農云:維持之。」是也。《廣雅》云:「天子槓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天子十二⑨,至地;諸侯九⑨,至軫;卿大夫七⑨,至軹;士三⑨,至肩。」○「輜廣充幅長尋曰ㄐv者,緇,黑色也,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槓,名ㄐC又以帛繼續ㄔ蓮倏P尾者,名旆。郭云「義見《詩》」者,《小雅·六月》云:「白旆央央。」是也。○「注旄首曰旌」者,李巡曰:「旄牛尾著竿首。」孫炎曰:「析五采羽注旄上也,其下亦有旒p參。」郭云:「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如是則竿之首有毛有羽也。故《周禮·序官》「夏采」注云:「夏采,夏翟羽色。《禹貢》徐州貢夏翟之羽,有虞氏以為綏。後世或無,故染鳥羽象而用之,謂之夏采。」其職注云:「綏以毛牛尾為之,綏於幢上,所謂注旄於竿首者也。」○「有鈴曰C」者,郭云:「縣鈴於竿頭,畫交龍於旒。」《司常》云:「交龍為C。」又曰:「諸侯建C。」然則C者畫二龍於上,一升一降相交。又縣鈴於竿,是諸侯之所建也。《詩·小雅》云:「Cㄔ‘﹛C」是也。○「錯革鳥曰屆v者,孫炎云:「錯,置也。革,急也。畫急疾之鳥於p參也。」鄭志答張逸亦云:「畫急疾之鳥隼。」以《司常》云:「鳥隼為屆C」《詩·小雅》云:「織文鳥章」也。郭云「此謂合剝鳥皮毛置之竿頭」者,意與孫、鄭少異。云「即《禮記》雲載鴻及鳴鳶」者,案《曲禮》云:「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楔滭獸,則載貔貅。」鄭注云:「載謂舉於旌首,以警眾也。禮: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前驅舉此,則士眾知,所有所舉,各以其類象。青,青雀水鳥。鳶鳴則將風。鴻取飛有行列也。士師謂兵眾,虎取其有威勇也。貔貅亦{楔滭獸也。」○「因章曰旃」者,孫炎曰:「因其繒色以為旗章,不畫之。」是也。《司常》云:「通帛為旃。」鄭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而飾。」郭云「以帛練為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周禮》云:通帛為旃」者,以因其文章,與《周禮》通用絳帛,隨義立名,其實一也,故引為證。○「旌C」者,九旗之名雖異,旌C為之總稱,故以此題之。案祭名、講武、旌C,俱非天類,而亦在此者,以皆王者大事。又祭名則天曰燔柴,講武則類於上帝,旌C則日月為常。他篇不可攝,故系之《釋天》也。   ●卷七·釋地第九   [疏]「釋地第九」。○釋曰:案《說文》云:「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佼易、變化,含吐應節也。」《釋名》云:「地,底也。其體在底下,載萬物也。」《禮統》云:「地,施也,諦也。應變施化,審諦不誤也。」此篇釋地之所載四方、中國州、府、陵、藪之異,故曰「釋地」。   兩河間曰冀州,(自東河至西河。)河南曰豫州,(自南河至漢。)河西曰鉿{,(自西河至黑水。○銦A於用反。)漢南曰荊州,(自漢南至衡山之陽。)江南曰楊州,(自江南至海。)濟、河間曰袞州,(自河東至濟。)濟東曰徐州,(自濟東至海。○濟,子禮切。)燕曰幽州,(自易水至北狄。)齊曰營州。(自岱東至海,此蓋殷制。)九州。   [疏]「兩河」至「九州」。○釋曰:此釋九州之名及其界域也。○「兩河間曰冀州」。注「自東河至西河」。○釋曰:《周禮·職方氏》云:「河內曰冀州。」《禹貢》不說境界。孔安國云:此州帝都,不說境界,以餘州所至,即可知。以其《禹貢》「袞州」雲濟、河,自東河以東也;「豫州」雲荊、河,自南河以南也;「雍州」雲西河,自西河以西也。明東河之西,西河之東,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也。言東河、西河、南河者,皆據帝都冀州而言也。案,《禹貢》導河自積石、龍門,南流謂之西河。至於華陰,折而東,經底柱、孟津、過洛煄A皆東流,謂之南河。至於大ルA,折而北流過降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謂之東河。此惟雲兩河者,從可知。李巡曰:「兩河間其氣清,厥性相近,故曰冀。冀,近也。」○「河南曰豫州」。注「自南河至漢」。○釋曰:《職方》與此同。《禹貢》云:「荊、河惟豫州。」孔安國云:「西南至荊山,北距河水。」以其荊山在荊州,漢水所經,故文不同,其實一也。李巡云:「河南其氣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河西曰鉿{」。注「自西河至黑水」。○釋曰:《周禮》「正西曰雍州」。《禹貢》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孔安國云:「西距黑水,東據河。」案,酈元《水經》黑水出張掖雞山,南流至輕健蛂A過三危山南流入於南海。然則雍州之境,東據龍門、河西距此黑水也。李巡云:「河西其氣蔽壅,厥性急凶,故曰雍。雍,壅也。」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陽所不及,陰壅也。○「漢南曰荊州」。注「自漢南至衡山之陽」。○釋曰:《周禮》「正南曰荊州」。《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孔安國云:「北據荊山,南及衡山之陽。」言北據荊山,則至漢水也。李巡曰:「漢南其氣燥,剛稟性︹梁,故曰荊。荊,︹也。」《釋名》以為取荊山之名。荊,警也。南蠻數為寇逆,常警備也。○「江南曰楊州」。注「自江南至海」。○釋曰:《周禮》「東南曰楊州」。《禹貢》:「淮、海惟楊州。」孔安國云:「北據淮,南距海。」然則楊州之境,跨江北至淮。此雲江南者,舉遠大而言也。李巡曰:「江南其氣躁勁,厥性輕楊。」《太康地記》云:「以楊州漸太陽位,天氣奮揚,履正含文,故取名焉。」○「濟、河間曰袞州」。注「自河至濟」。○釋曰:《周禮》「河東曰袞州。」《禹貢》:「濟、河惟袞州。」孔安國云:「東南據濟,西北距河。」孔《傳》凡云「據」者,謂跨之也。距,至也。濟、河之間相去路近,袞州之境,跨濟而過,東南越濟水,西北至東河也。李巡云:「濟、河間其氣專質,厥性信謙,故曰袞。袞,信也。」《釋名》以為取袞水之義。○「濟東曰徐州」。注「自濟東至海」。○釋曰:《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孔《傳》云:「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此云「自濟東」,則是西至濟也。李巡曰:「淮、海間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周合其地於青州。○「燕曰幽州」。注「自易水至北狄」。○釋曰:《周禮》「東北曰幽州」。李巡曰:「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禹貢》其地合於冀州。《地理志》云:「涿郡故安縣閻鄉,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也。」從此易水至於北狄幽州之境也。○「齊曰營州」。注「自岱東至海,此蓋殷制」。○釋曰:《周禮》「正東曰青州」。《禹貢》:「海、岱惟青州。」孔《傳》云:「東北據海,西南距岱。」然則此營州則青州之地也。《博物誌》云:「營與青同海,東有青丘,齊有營丘,豈是名乎?」《太康地記》云:「東方少陽,其色青,其氣清,歲之首,事之始,故以青為名焉。」云「此蓋殷制」者,以此文上與《禹貢》不同,下與《周禮》又異,禹別九州有青、徐、梁,而無幽、並、營,是夏制也。《周禮》,周公所作,有青、幽、並,而無徐、梁、營,是周制也。此有徐、幽、營,而無青、梁、並,疑是殷制也。以無正文,故雲蓋也。此上釋九州之名,故題云「九州」也。   魯有大野。(今高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也。)   [疏]「魯有大野」。○釋曰:此下至「周有焦護」,釋十藪之名也。《禹貢》徐州云:「大野既豬。」《地理志》云:大野澤在山陽鉅野縣北。鉅,即大也。由其旁有大澤,故縣以鉅野為名。哀十四年《左傳》云:「西狩於大野。」以其澤在曲阜西,故云「西狩」也。郭云:「今高平鉅野縣」者,東晉時,鉅野屬高平郡,故與《志》不同。凡注言「今」者,皆謂東晉時也。   晉有大陸。(今鉅鹿北廣河澤是也。)   [疏]「晉有大陸」。注「今鉅鹿北廣河澤是也」。○釋曰:孫炎曰:「廣河猶大陸。以地名言之,近為是也。」《禹貢》冀州云「大陸既作」是也。案,定元年《左傳》晉魏獻子「田於大陸,焚焉,還,卒於甯」。杜預註:「嫌鉅鹿絕遠,疑此田在汲郡吳澤。」甯,今晡Z縣,近吳澤。計此二澤相去甚遠,亦得言大陸者,以其廣平曰陸。但廣而平者則名大陸,故異所而同名也。澤雖卑下,旁帶廣平之地,故統名焉。   秦有楊\誇。(今在扶風傺丹銵C○\誇,于于反。)   [疏]「秦有楊\誇」。注「今在扶風傺丹銵v。○釋曰:《周禮》冀州云:「其澤藪曰陽\誇。」鄭注云:「所在未聞。」又雍州云:「其澤藪曰弦蒲。」鄭注云:「在隉C」案《地理志》雱d山在西,古文以為雂s。北有蒲谷鄉弦中谷,雍州藪。今注亦云「在隉v。然則《周禮》弦蒲即此楊\誇也。   宋有孟諸。(今在梁國雎陽縣東北。)   [疏]「宋有孟諸」。注「今在梁國雎陽縣東北」。○釋曰:《周禮》青州,「其澤藪曰望諸」。鄭注云:「望諸,明都也。在雎陽。」《禹貢》豫州云:「導荷澤,被孟豬。」《左傳》亦作「孟諸」。文不同者,聲轉字異,正是一地也。   楚有雲夢。(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丘湖是也。)   [疏]「楚有雲夢」。注「今南」至「湖是也」。○釋曰:《周禮》荊州云:「其澤藪曰雲Q。」鄭注云:「雲Q在華容。」《禹貢》云:「雲土、夢作嚏C」昭三年《左傳》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定四年「楚子涉雎,濟江,入於雲中」。杜預云:「南郡枝江縣西有雲夢城,江夏安陸縣東南亦有夢城,或曰南郡華容縣東南有巴丘湖,江南之夢也。」雲夢一澤而每處有名者,司馬相如《子虛賦》云:「雲夢者,方九百里。」則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Q即夢也。   吳越之間有具區。(今吳縣南太湖,即震澤是也。)   [疏]「吳越之間」。注「今吳」至「澤是也」。○釋曰:《周禮》楊州云:「其澤藪曰具區。」鄭注云:「在吳南。」《地理志》云:「會稽吳縣,故周泰伯所封國也。」具區在西,古文以為震澤。《禹貢》楊州云:「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是也。   齊有海隅。(海濱廣斥。)   [疏]「齊有海隅」。注「海濱廣斥」。○釋曰:此營州藪也。云「海濱廣斥」,《禹貢》文也。孔《傳》云:「濱,涯也。」言復其斥鹵。」案《說文》云:「鹵,鹹地也。」「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海畔迥闊地皆斥鹵,故雲廣斥也。   燕有昭余祁。(今太原鄔陵縣北九澤是也。)   [疏]「燕有昭余祁」。注「今太」至「澤是也」。○釋曰:《周禮》并州「其澤藪曰昭餘祁」。鄭注云:「在鄔。」《地理志》云:「鄔,九澤在北,是為昭余祁,并州藪。」是也。   鄭有圃田。(今熒陽中牟縣西圃田澤是也。)   [疏]「鄭有圃田」。注「今熒陽」至「田澤是也」。○釋曰:《周禮》豫州云:「其澤藪曰圃田。」鄭注云:「在中牟。」《地理志》云:「中牟,圃田澤在西,豫州藪。」僖三十三年《左傳》云:「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又《詩·車攻》云:「東有甫草。」鄭玄以為「甫田之草」,皆謂此也。   周有焦護。(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疏]「周有焦護」。注「今扶風」至「中是也」。○釋曰:孫炎云:「周,岐周也。」《詩·六月》云:「桫Y狁匪茹,整居焦嚏C」是也。時人謂之瓠中也。   十藪。   [疏]「十藪」。○釋曰:此題上事也。《說文》云:「大澤也。」《風俗通》云:「藪,厚也。有草木魚鱉所以厚養人也。」   東陵,[A051]。南陵,息慎。西陵,威夷。中陵,朱滕。北陵,西\俞,雁門是也。(即雁門山也。○[A051],音信。)   [疏]「東陵」至「是也」。○釋曰:此五方之陵名也。其義及所在未詳。云「雁門是也」者,此指解北陵也,即雁門山是也。   陵莫大於加陵,(今所在未聞。)   [疏]「陵莫大於加陵」。○釋曰:莫,無也。陵,大阜也。言「陵無大於加陵」者,謂加陵最大也。今所在未聞。   梁莫大於唑眻蝖A(唑痋A水名。梁,\是也。○唑痋A古壁切。)   [疏]「梁莫大於唑眻蝖v。注「唑痋A水名。梁,\是也」。釋曰:《釋宮》云:「\是謂之梁。」《詩》傳云:「石絕水曰梁。」然則以土石為\是障絕水者名梁。雖所在皆有,而無大於唑痐穭妙ヰ怴C杜預云:「唑痐竷X河內軹縣東,南至溫入河。」《春秋》襄十六年公會晉侯以下於唑眻蝚O也。   墳莫大於河墳。   [疏]「墳莫大於河墳」。○釋曰:墳,大防。亦謂\是。雖水所皆有,而河墳最大也。   八陵。   [疏]「八陵」。○釋曰:此亦題上事也。大阜曰陵。唑眻蝖B河墳雖非大阜,以其絕大若陵,故通謂之八陵也。   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蚸騕X焉。(醫無閭,山名。今在遼東。蚸騕X,玉屬。○搳A筍。蚸鞳A於。)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會稽,山名。今在山陰縣南。竹箭,筱也。○會,古外反。稽,古兮反。)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犀牛皮角、象牙骨。)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黃金、頂搘菑岌搳C)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霍山,今在平陽永安縣東北。珠,如今雜珠而精好。)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ヰ琳琅炬j。(ヰ琳,美玉名。琅活A狀似珠也。《山海經》曰:崑崙山有琅狡臐C○侖,路昆切。虛,音墟。)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幽都,山名。謂多野牛筋角。)東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虎豹之屬,皮有縟采者。○斥,音尺。)中有岱岳,與其五麭複Q生焉。(言泰山有魚鹽之饒。)九府。   [疏]「東方」至「生焉」。○釋曰:此釋八方、中國名山所產之物也。○注「醫無」至「玉屬」。○釋曰:案《地理志》遼東郡無慮縣,應劭曰:「慮,音閭。」顏師古曰:「即所謂醫巫閭。」是縣因山為名,故為山名,今在遼東。《周禮》幽州鎮也。云:「蚸騕X,玉屬」者,《說文》云:「搳A《周書》所謂『夷玉』也。」「蚸鞳A石之似玉者。」琪,玉也。皆玉之類也,故云「玉屬」。○注「會稽」至「縣也」。○釋曰:《周禮》楊州云:「其山鎮曰會稽。」鄭注云:「在山陰。」《地理志》會稽郡山陰縣云「會稽在南,上有禹塚、禹井」,故雲山名,今在山陰縣南也。云「竹箭,筱也」者,《禹貢》楊州云:「筱銢J敷。」《釋草》云:「筱,竹箭也。」郭云:「別二名。」則竹箭一名筱,是竹之小者,可以為箭堛怳]。○「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釋曰:郭氏不注梁山所在,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注「黃金頂搘菑岌搳v。○釋曰:經惟言金,知黃金者,以三品之中黃金為上,此言美者,故知黃金。頂搘菕A石之次玉者。《玉藻》云:「士佩頂搌釵酐|組綬」是也。其類非一,故云「之屬」。○注「霍山」至「精好」。○釋曰:《周禮》冀州:「其山鎮曰霍山。」鄭云:「在彘。」案《地理志》河南郡彘縣云:「霍大山在東冀州山,周厲王所奔。」應劭曰:「順帝改曰永安。」然則東晉時屬平陽郡,而縣名永安,故云「今在平陽永安縣」也。云「珠,如今雜珠而精好」者,郭氏時驗為然也。○注「ヰ琳」至「狡臐v。○釋曰:ヰ與球同。《說文》云:「ヰ,玉磬也。」琳,美玉名。《書》云:「戛擊鳴球。」美玉可以為磬,故皆云「美玉」也。云「《山海經》曰」者,案《海內西經》云:「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其上有三頭人、琅狡臐C注云「琅洶l似珠」,是也。○注「幽都」至「筋角」。○釋曰:《山海經》雲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是也。○「東北」至「皮焉」。○釋曰:斥山,山名也。文皮,虎豹之屬。其皮毛有文采、細縟,故謂之文皮焉。○「中有」至「生焉」。○釋曰:岱岳,泰山也。此言中國也。五魽G黍、稷、麻、麥、豆也。泰山東近海。《禹貢》「海岱惟青州」,「厥貢鹽峞A海物惟錯」,言其饒多,非一種。故注云「言泰山有魚鹽之饒」也。○「九府」。○釋曰:此亦題上事也。府,聚也,財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題云「九府」也。   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所在有之。江東又呼為王餘魚。○鰈,音蝶。)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飛。)西方有比肩獸焉,與邛邛堨巡磥鞢A為邛邛堨巡縞怉鞳A即有難,邛邛堨巡磠t而走,其名謂之{厥足}。(《呂氏春秋》曰:「北方有獸,其名為{厥足}。鼠前而兔後,趨則頓,走則顛。」然則邛邛堨巡磪蝛y鼠後而兔前,前高不得取甘草,故須{厥足}食之。今雁門廣武縣夏屋山中有獸,形如兔而大,相負共行,土俗名之為{厥足}鼠,音厥。○邛,巨凶。堨芋A巨。縑A五結。難,乃旦反。)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猶魚鳥之相合,更望備驚急。○迭,徙結切。)中有枳首蛇焉。(岐頭蛇也。或曰:今江東呼兩頭蛇為越王約發,亦名弩弦。○枳,居是切。)此四方中國之異氣也。 五方。   [疏]「東方」至「氣也」。○釋曰:此釋五方異氣而產非常之物也。云「東方有比目魚焉」者,言東方水中有魚,其形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兩目相比乃得行。故曰「比目魚」。云「不比不行」者,比,合也。言一片不能行,須兩片相合乃行。故云「不比不行」也。云「其名謂之鰈」者,言鰈為此魚之名也。一名比目魚,一名鰈。郭云:「江東又呼為王餘魚。」○注「似鳧」至「乃飛」。○釋曰:案《山海經》云:崇五山有鳥,「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郭云:「比翼鳥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飛。」《爾雅》作「鶼鶼」者,正謂此也。○「西方」至「之{厥足}」。○釋曰:云「西方有比肩獸焉」者,此謂{厥足}也。與邛邛堨巡磟菑鞢A{厥足}則肩Φ不能走,而能取甘草。邛邛堨巡磭h前高不得取甘草,而善走。《穆天子傳》曰「邛邛堨巡磛咻囧翩v是也。故各以其能而濟所不能,{厥足}常為邛邛堨巡縞怓之草,仰而食之。即有急難,邛邛堨巡磭h背負而走者,其名謂之{厥足}也。○注「《呂氏》」至「音厥」。○釋曰:雲《呂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呂不韋輯智略士作也。云「曰北方有獸」至「則顛」者,《大慎覽·順說》篇之文也,引之乃以證邛邛堨巡磥壯峇]。然則以下郭氏注云「今雁門廣武縣」云云者,自驗知之也。○「北方」至「迭望」。○釋曰:此即半體人也。兩半相比,乃得為人動作及御非常。以肩在上而顯,故謂之比肩民焉。迭,更也。謂一體取食,則一體瞻望,所以備驚急也。故云「迭食而迭望」。○「中有枳首蛇焉」。○釋曰:枳,岐也。此即兩頭蛇也,江東呼越王約發,言是越王約發所變也。亦名弩弦,即以形相似而名之也。○「五方」。○釋曰:亦題上事也。言是五方風氣殊異而生此怪物也。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陛C(邑,國都也。假令百里之國,五十里之界,界各十里也。○陛A古營切。)下濕曰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可食者曰原,(可種黖僮飽C)陂者曰阪,(陂陀不平。)下者曰隰。(《公羊傳》曰:「下平曰隰。」)田一歲曰I,(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為I。)二歲曰新田,(《詩》曰:「於彼新田。」)三歲曰礡C(《易》曰:「不I,礡C」○礡A音於。)野。   [疏]「邑外」至「曰礡v。○釋曰:此釋郊野之地遠近高下不同之名也。云「邑外謂之郊」者,邑,國都也。謂國都城之外名郊也。云「郊外謂之牧」者,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是也。云「牧外謂之野」者,言牧外之地名野。《詩》傳云:「郊外曰野」者,以細別言之,則郊外之地名牧,牧外之地名野;若大判而言,則野者郊外通名。故《周禮》六遂在遠郊之外。《遂人》職云「凡治野田」,是其郊外之地總稱野也。云「野外謂之林」者,言野外之地名林,以其去都邑遠,薪采者少,其地可長平林,因名雲也。云「林外謂之陛v者,言林外之地,最為遠野,名陛C《魯頌》云:「oo牡馬,在陘妊央C」毛傳云「陛A遠野」是也。○注「邑國」至「裡也」。○釋曰:云「邑,國都也」者,案《周禮》四縣為都,四井為邑。《春秋》莊二十八年《左氏傳》曰:「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然則邑與都異。此為一者,彼對文之例耳。但都者聚居之處,故《詩·小雅》云:「彼都人士。」《說文》云:「邑,國也。」是天子諸侯所居國城,或謂之邑,或謂之都。故以國都解邑也。云「假令百里之國,五十里之界,界各十里也」者,以其百里之國,國都在中。去境五十里,每十里而異其名,則鬲冕銡`,去國最遠。故毛傳以為遠野也。此「假令」者,據小國言之。郊為遠郊,牧、野、林、陛A自郊外為差耳。然則郊之遠近,計國境之廣狹以為差也。《聘禮》云:賓「及郊」。注云:「郊,遠郊。周制,天子畿內千里,遠郊百里,以此差之,遠郊,上公五十里,侯四十里,伯三十里,子二十里,男十里也。近郊各半之。是鄭之所約也。是以《司馬法》云:「王國百里為遠郊。」又此經從邑之外止有五名,明當每皆百里,故知遠郊百里也。知近郊半之者,《書》序云:「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於時周都王城而謂成周為東郊,則成周在其郊也,於漢王城為河南,成周為洛陽,相去不容百里,則所言郊者謂近郊。故鄭注云:「天子近郊五十里。」今河南、洛陽相去則然。是鄭以河南、洛陽約近郊之裡數也。《周禮》杜子春注云:「五十里為近郊。」《白虎通》亦云:「近郊五十里,遠郊百里。」是儒者相傳為然也。○「下濕曰隰」者,謂地形Φ下而水濕者。李巡曰:「下濕,謂土地れ下常沮洳,名為隰也。」云「大野曰平」者,大野之澤一名平,魯有大野是也。云「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名原。漢以平原為郡名,屬青州。云「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者,李巡曰:「高平,謂土地豐正名為陸。土地高大名曰阜,最大名為陵,陵之大者名阿。」《詩·大雅·皇矣》云:「無矢我陵,我陵我阿。」是也。此上七者,或萊沛沮洳,或險H磽確,雖不可種黖僮飽A亦得其名也。云「可食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此三者,釋地形雖有高下不平,皆可種黖僮飽C高而可食者名原。《詩·大雅》云:「篤公劉,於胥斯原。」是也。陂陀不平而可食者名阪。《詩·小雅·正月》云:「瞻彼阪田,有菀其特。」是也。下平而可食者名隰。本作濕,誤。○注「《公羊傳》曰:『下平曰隰。』」○釋曰:此昭元年傳文也。案,彼云:「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太原,此大鹵也。曷為謂之大原?地物從中國,邑人名從主人。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何休云:「分別之者,地勢各有所生,原宜粟,隰宜麥,當教民所宜,因以制貢賦。」是也。田一歲曰I,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礡C○釋曰:此釋耕田年歲遠近名義不同之事也。I者,災也。礡A和柔之意也。孫炎云:「I,始災殺其草木也。新田,新成柔田也。礡A和也,田舒緩也。」郭云:「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為I。」○注「《詩》曰:『於彼新田。』」○釋曰:此《小雅·采芑》篇文也。案,彼云:「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I畝。」毛傳取此文為說,故引為證也。○注「《易》曰:『不I,礡C』」○釋曰:此《無妄·六二》爻辭也。鄭注亦取此文,故引以為證也。○「野」。○釋曰:此亦題上事也。上自「邑外謂之郊」以下,雖遠近高下其名不同,野為總稱,故題云「野」。   東至於泰遠,西至於蚾瞗A南至於濮鉛,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皆四方極遠之國。○蛂A彬。濮,卜。)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觚,音孤。)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蠻在南,次四荒者。)堨酉籉{以南戴日為丹穴,(堨芋A去也。齊,中也。)北戴斗極為空桐,(戴,值。)東至日所出為大平,西至日所入為大蒙。(即蒙汜也。)大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地氣使之然也。)四極。   [疏]「東至」至「人武」。○釋曰:此釋九州之外、四方極遠之國名及其人性稟氣不同也。泰遠、蚾瞗B濮鉛、祝栗,此四方極遠之國名也。「觚竹」者,《漢書·地理志》遼西令支有「孤竹城」,是乎?「北戶」者,即日南郡是也。顏師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西王母」者,《山海西荒經》云:「西海之中,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之丘。」「有人,戴勝,虎齒,有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又《穆天子傳》曰:「天子賓於西王母,乃紀其跡於怳s,名曰西王母之山。」是也。「日下」者,謂日所出處其下之國也。《山海東荒經》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又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如此之類是也。云「謂之四荒」者,言聲教不及,無禮義文章,是四方昏荒之國也,在土四極之內。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者,孫炎云:「海之言晦,晦ヨ於禮義也。」○注「九夷」至「荒者」。○釋曰:知在東、西、南、北者,以《曲禮》云「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故也。案《風俗通》云:東方人,好生,萬物G觸地而出。夷者,G也。其類有九,依《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一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又「一曰玄菟,二曰樂浪,三曰高驪,四曰滿飾,五曰鳧更,六曰索家,七曰東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蠻」者,《風俗通》云:君臣同川而浴,極為簡慢。蠻者,慢也。其類有八,李巡云:「一曰天{黎u},二曰咳首,三曰僬僥,四曰跛踵,五曰穿g,六曰儋耳,七曰狗軌,八曰旁春。」「戎」者,《風俗通》云:斬伐殺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類有六,李巡云:「一曰僥夷,二曰戎夫,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剛。」「狄」者,《風俗通》云:父子嫂叔,同穴無別。狄者,辟也,其行邪辟。其類有五,李巡云:「一曰月支,二曰穢貊,三曰匈奴,四曰單于,五曰白屋。」案,李巡所注《爾雅》本,「謂之四海」下更三句云:「八蠻在南方,六戎在西方,五狄在北方」,故得此解。孫炎、郭氏諸本皆無此三句。案《明堂位》稱九夷、八蠻、六戎、五狄。《周禮·職方氏》掌「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鄭注云:「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國數也。」遍檢經傳,四夷之數參差不同。先儒舊解,此《爾雅》上文殷制,《明堂位》及《職方》並《爾雅》下文皆為周制。義或當然。此在四荒之內,九州之外,於王者世一見。《周禮》曰:「九州之外謂之蕃國,世一見」是也,故云「次四荒者」。○「堨酉籉{以南戴日為丹穴」。○釋曰:此明四海之中別有下四種之名也。堨芋A去也。齊,中也。中州猶言中國也。戴,值也。言去中國以南,北戶以北,值日之下,其處名丹穴。天老說鳳云:「濯羽弱水,莫宿丹穴。」又《山海經》云:禱過山「東五百里,曰丹穴山」是乎?云「北戴斗極為空桐」者,鬥,北斗也。極者,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以其居天之中,故謂之極。極,中也。北斗拱極,故雲斗極。值此斗極之下,其處名空桐。○注「即蒙汜也」。○釋曰:即者,即《淮南子》云:「日出扶桑,入於蒙汜」是也。○注「地氣使之然也」。○釋曰:言是土地之氣剛柔不同,使之仁、智、信、武耳。若《考工記》云:「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卷七·釋丘第十   [疏]「釋丘第十」。○釋曰:案《廣雅》云:「小陵曰丘。」《說文解字》曰:「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崑崙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此下雲非人為之丘。然則土有自然而高、小於陵者名丘也。其體雖一,其名則多。或近道途,或因水澤所如,則陵畝各異,其重則再三不同,通見《詩》、《書》。此篇具釋,故名釋丘。   丘,一成為敦丘,(成猶重也。《周禮》曰:「為壇三成。」今江東呼地高堆者為敦。○敦,都昆。)   [疏]「丘,一成為敦丘」。○釋曰:成,重也。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詩·衛風·氓》篇云:「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是也。○注「成猶」至「為敦」。○釋曰:孫炎云:「形如覆敦,敦器似盂。」今案,下文別云「如覆敦者,敦丘」,則此自是丘之一重者。故郭氏云:「成猶重也。」與孫氏意異。云「《周禮》曰『為壇三成』」者,此《秋官·司儀職》文也。鄭司農云:「三成,三重也。」引之證成為重也。   再成為陶丘,(今濟陰定陶城中有陶丘。)   [疏]「再成為陶丘」。○釋曰: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者,名陶丘。李巡曰:「再成,其形再重也。」《禹貢》曰「濟水東出於陶丘北」是也。○注「今濟」至「陶丘」。○釋曰:濟陰,郡名;定陶,縣名。《地理志》云「定陶縣西南有陶丘亭」是也。   再成銳上為融丘,(纖頂者。○銳,音惠。)   [疏]「再成銳上為融」。○釋曰:丘形再重而頂纖者,名融丘也。   三成為崑崙丘。(崑崙山三重,故以名雲。)   [疏]「三成為崑崙丘」。○釋曰:丘形三重者名崑崙丘。○注「崑崙山三重,故以名雲」。○釋曰:《崑崙山記》云:「崑崙山,一名昆丘,三重,高萬一千里。」是也。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雲耳。   如[C121]者,[C121]丘。(形似車[C121]也。或云:「[C121]者,謂稻田塍埒。」○[C121],繩正切。)   [疏]「如[C121]者,[C121]丘」。釋曰:郭氏兩解:一云「形似車[C121]也」。(繩證切。)二或云「[C121],謂稻田塍埒」。[C121],拿恕薄C許叔重云:塍埒,稻田畦\是。埒,畔也。案《地理志》云:「泰山有[C121]丘。」《春秋》莊十年:「公敗宋師於乘丘。」是因丘以為名乎?   如\者者,\者丘。(水中小洲為\者。○\者,渚。)   [疏]「如\者者,\者丘」。○釋曰:\者,水中可居之小者。丘形似之,名為\者丘也。   水潦所止,泥丘。(頂上污下者。○潦,音老。)   [疏]「水潦所止,泥丘」。○釋曰:水潦,雨水也。丘形頂上污下,潦水停止而成泥濘者,名泥丘。   方丘,胡丘。(形四方。)   [疏]「方丘,胡丘」。○釋曰: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絕高為之京。(人力所作。)   [疏]「絕高為之京」。○釋曰:言卓絕高大如丘,而人力為作之者名京。案,《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楚敗晉師於必。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楚子曰云云,「今罪無所,而民皆盡忠以死君命,又可以為京乎?」是其類也。   非人為之丘。(地自然生。)   [疏]「非人為之丘」。○釋曰:李巡云:「謂非人力所為,自然生者。」孫炎曰:「地性自然也。」故郭云:「地自然生。」   水潦所還,埒丘。(謂丘邊有界埒,水環繞之。)   [疏]「水潦所還,埒丘」。○釋曰:還,環繞也。埒,小\是也,h土為之。言此丘邊有其界埒,外則為水潦環繞者,名埒丘。   上正,章丘。(頂平。)   [疏]「上正,章丘」。○釋曰:丘頂上平正者,名章丘。章亦平也。   澤中有丘,都丘。(在池澤中)   [疏]「澤中有丘,都丘」。○釋曰:都,水所聚也。言在池澤中者,因名都丘。   當途,梧丘。(途,道。)   [疏]「當途,梧丘」。○釋曰:途,道也。梧,遇也。當道有名梧丘,言若相遇於道路然也。   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言為道所規畫。○還,音旋。)   [疏]「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釋曰:右謂西也。還,繞也。畫,規畫也。言道出丘西而復環繞之者,名畫丘,若為道所規畫然也。   途出其前,戴丘。(道出丘南。)   [疏]「途出其前,戴丘」。○釋曰:謂道過丘南,若為道負戴,故為戴丘。   途出其後,昌丘。(道出丘北。)   [疏]「途出其後,昌丘」。○釋曰:謂道過丘北者,名昌丘。   水出其前,衧晱C。水出其後,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丘。(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衧晼A所景。沮,辭與。)   [疏]「水出」至「營丘」。○釋曰:此釋丘之前後左右有水過之者名也。左右猶東西也。○注「今齊」至「及東」。○釋曰:《地理志》云:齊郡臨淄「城中有丘,即營丘也」。《志》又云:泰山萊蕪縣,「淄水所出,東至博昌入沛」。然則淄水出萊蕪,經臨淄過營丘,南折而北至博昌入沛。言此以證水出其左者,名營丘。   如覆敦者,敦丘。(敦,盂也。○敦,音堆。)   [疏]「如覆敦者,敦丘」。○釋曰:案《周禮·九嬪》職云:「凡祭祀,唹忉齊皿}。」注云:玉{齊皿},玉敦也。受黍稷器。又《少牢禮》曰:「主婦,執壹金敦黍,有蓋。凡設四,敦皆南首。」注云:「敦有首者,尊者器飾也。飾象龜形。」《孝經緯》說,敦與m簋容受雖同,上下內外皆圓為異。郭氏言「敦,孟」,舉其類而言之也。丘形如覆敦者,名敦丘。   邐迤,沙丘。(旁行連延。○邐,呂紙切。迤,余紙切。)   [疏]「邐迤,沙丘」。注「旁行連延」。○釋曰:《說文》云:「邐,行也。」「迤,斜行也。」故注云「旁行連延」也。連延謂連接延長,丘形邪行連接而長者名沙丘。《地理志》云:鉅鹿有「紂所作沙丘台在東北七十里」。   左高,鹹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詩》云:「旄丘之葛兮。」)後高,陵丘。   [疏]「左高」至「陵丘」。○釋曰:此四者,釋丘形左右前後高而名不同也。○注「《詩》云:『旄丘之葛兮。』」○釋曰:《邶風·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詩》云:「陟彼阿丘。」)   [疏]「偏高,阿丘」。注「《詩》云:『陟彼阿丘。』」○釋曰:謂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後者,名阿丘也。《詩》云「陟彼阿丘」者,《L風·載馳》篇文也。   宛中,宛丘。(宛謂中央隆高。)   [疏]「宛中,宛丘。」注「宛謂中央隆高」。○釋曰:案《詩·陳風》云:「宛丘之上兮。」毛傳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李巡、孫炎亦皆云:「中央下。」而郭氏以為中央高者,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為宛丘」。作者嫌人不曉,故重辯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從先儒也。   丘背有丘為負丘。(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狀如負一丘於背上。)   [疏]「丘背有丘為負丘」。○釋曰:此解宛丘之狀也。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負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負丘也。   左澤,定丘。(定,下佞切。)   [疏]「左澤,定丘」。○釋曰:謂丘之東有水澤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宋有泰丘社亡,見《史記》。)   [疏]「右陵,泰丘」。○釋曰:謂丘之西有大阜者名泰丘。○注「宋有大丘社亡,見《史記》」。○釋曰:案《六國年表》:「周顯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大丘社亡。」是也。宋依丘作社,在宋國於時亡去,故云「大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畝,畝丘。(丘有壟界如田畝。)   [疏]「如畝,畝丘」。○釋曰:李巡曰:「謂丘如田畝曰畝丘。」孫炎云:「方百步。」郭以為田畝之壟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雲。《詩·小雅·巷伯》云:「楊園之道,猗於畝丘。」是也。   如陵,陵丘。(陵,大阜也。)   [疏]「如陵,陵丘。」注「陵,大阜也」。○釋曰: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釋地》文也。   丘上有丘為宛丘。(嫌人不了,故重曉之。)陳有宛丘,(今在陳郡陳縣。)晉有潛丘,(今在太原晉陽縣。)淮南有州黎丘。(今在壽春縣。)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說者多以州黎、宛、營為河南,潛敦為河北者。案,此方稱天下之名丘,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之。殆自別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今者所在耳。)丘。   [疏]注「說者」至「在耳」。○釋曰:此郭氏破先儒說天下名丘未當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恐此州黎等五丘碌碌然小耳。《史記》毛遂入楚謂平原君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意相類也。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號所在,今所未詳知也。此已上釋眾丘之名義,故題曰丘也。   望蹁x而高,岸。(諢A水邊。灑謂深也。視諿m而水深者曰岸。○諢A牙。灑,先典切。)   [疏]「望蹁x而高,岸」。○釋曰:望,視也。諢A水邊也。灑,水深也。言視水邊之諢A其下水深,其諻狙m者,名岸。《詩·衛風》云:「淇則有岸。」   夷上灑下,不キ。(諵W平坦而下水深者為キ。不,發聲。○キ,唇。)   [疏]「夷上灑下,不キ」。○釋曰:李巡云:「夷上,平上。灑下,H下。故名曰キ。」孫炎曰:「平上H下,故名曰キ。不者,蓋衍字。」郭云:「諵W平坦而下水深者為キ。不,發聲也。」《詩·王風·葛ダ》云「在河之キ」是也。   \奧,隈。(今江東呼為浦\奧。《淮南子》曰:「漁者不爭隈。」○\奧,奧。隈,烏回切。)   [疏]「\奧,隈」。○釋曰:\奧,一名隈也。孫炎云:「隈,水曲中也。」《詩·衛風》云:「瞻彼淇\奧。」故此釋之也。○注《淮南子》曰:「漁者不爭隈。」○釋曰:案《淮南子·原道》篇云:「昔舜耕於歷山,期年而田者爭處絨筐丑A以封畔肥饒相讓。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是不爭隈之事也。引之以證隈即諵熔`\奧之處也。   諵漪\奧,外為隈。(別諈竀怳圻W。)   [疏]「諵滿v至「為隈」。○釋曰:別諈竀怳圻W也。孫炎云:「內曲,裡也;外曲,表也。」李巡曰:「諵漯韙繻\奧,其外為鞫。」此句覆釋上文「\奧,隈」之處也。云「外為隈」者,隈當作鞫,傳寫誤也。《詩·大雅·公劉》云:「芮鞫之即。」毛傳云:「水之外曰鞫。」然則謔b水曲,其內名\奧,又名隈;其外名鞫,又作坑,音義同。今以\奧、隈一事,分為外內之名,故知誤也。   畢,堂牆。(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之牆。)   [疏]「畢,堂牆」。○釋曰:李巡云:「堂牆名諢A似堂牆曰畢。」郭以畢終南山之道名也,其邊之謔p堂室之牆,言平正也。《詩·秦風》云:「終南何有,有紀有堂。」是也。   重諢A岸(兩貒眭怓骨丑C○重,直龍切。)   [疏]「重諢A岸」。○釋曰:言兩諡菢垓眭怴A亦名岸也。   岸上,滸。(岸上地。○滸,音虎。)   [疏]「岸上,滸」。○釋曰: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詩·大雅·綿》篇云「率西水滸」之類也。   墳,大防。(謂\是。)   [疏]「墳,大防」。○釋曰:李巡云:「墳謂諰丑A狀如墳墓,名大防也。」《詩·周南》云:「遵彼汝墳。」又《釋地》云「墳莫大於河濱」是也。   A為諢C(謂水邊。○A,音士。)   [疏]「A為諢v。○釋曰:李巡曰:「A,一名諢A謂水邊也。」《詩·秦風》云:「所謂伊人,在水之A」也。   窮瀆,汜。(水無所通者。○汜,音似。)   [疏]「窮瀆,汜」。○釋曰:謂窮困不通水瀆名汜也。亦得名,即《釋山》云:「山<谷賣>無所通,。」郭注云:「所謂窮瀆者,雖無所通,與水注川同名。」是也。   谷者,[A137]。(通於谷。○[A137],眉。)諰丑C   [疏]「谷者,[A137]」。○釋曰:謂窮瀆汜谷能通於谷者,則別名[A137]也。此已上釋諰中圻W也,故題「諰丑v。   ●卷七·釋山第十一   [疏]「釋山第十一」。○釋曰:案《釋名》云:「山,產也。」言產生萬物。《說文》云:「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也。」此篇釋諸山之名,故雲釋山。   河南華,(華陰山。)河西嶽,(吳岳。)河東岱,(岱宗,泰山。)河北恆,(北嶽恆山。)江南衡。(衡山,南嶽。)   [疏]「河南華」至「江南衡」。○釋曰:篇首載此五山者,以為中國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岳山。」「正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恆山。」「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鄭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嶽,知者,案鄭注《大司樂》云:「五嶽,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岳在雍州,恆在并州。」是也。案,下文及經典群書言五嶽者,皆數嵩高不數岳。而鄭云然者,蓋鄭有所案據,更見異意也。其正名五嶽,必取嵩高為定解,下文別釋。云「河南華」、注「華陰山」者,案《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底柱」。孔安國云:「河自龍門南流至華山,北而東行。」然則此山在河之南,故曰「河南華」。下皆放此。在華陰縣界,故曰華陰山也。云「河西嶽」、注「吳岳」者,在西河之西,一名吳岳。鄭玄云:「在隉C」云「河東岱」、注「岱宗,泰山」者,在東河之東,一名岱宗,一名泰山。鄭玄云:「在博。」云「河北恆」、注「北嶽,恆山」者,下文「恆山為北嶽」是也。鄭玄云:「在上曲陽。」云「江南衡」、注「衡山,南嶽」者,《禹貢》云:「岷山導江。」又曰:「岷山之陽至於衡山。」孔注云:「衡山,江所經。」然則江水經此山之北,東入於海,故曰「江南衡」也。鄭注《大宗伯》云:五嶽,「南曰衡」也。是也。   山三襲,陟。(襲亦重。)   [疏]「山三襲,陟。」注「襲亦重」。○釋曰: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重衣謂之襲,故以襲為重也。上篇注已云「成猶重也」,故此雲亦也。   再成,英。(兩山相重。)   [疏]「再成,英」。注「兩山相重」。○釋曰:成,重也。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一成,坯。(《書》曰:「至於大ルA。」○坯,備悲切。)   [疏]「一成,坯」。注「《書》曰:『至於大ルA。』」○釋曰:案此文則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ルA。「《書》曰」者,《禹貢》文也。孔安國云:「山再成曰ルA。」與此不同者,蓋所見異也。鄭玄云:「大ルA,在晡Z武德之界。」張揖云:「成皋縣山也。」《漢書音義》臣瓚以為皆非。今黎陽縣山臨河,豈不是大ルA乎?瓚意當然。   山大而高,崧。(今中岳嵩高山,蓋依此名。○崧,嵩。)   [疏]「山大而高,崧」。注「今中岳嵩山,蓋依此名」。○釋曰:《詩·大雅》云:「崧高維岳。」毛傳云:「崧,高貌。」《釋名》云:「崧,竦也。亦高稱也。」李巡曰:「高大曰嵩。」此則山高大者自名崧。本不指中岳,名嵩高或取此文以立名乎?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   山小而高,岑。(言岑部C)   [疏]「山小而高,岑」。注「言岑部v。○釋曰:言山形雖小而高g釭怴A名岑也。   銳而高,嶠。(言濏飫m。○嶠,音喬。)   [疏]「銳而高,嶠」。注「言濏飫m」。○釋曰:銳則濏雂],言山形濏飫m而高者名嶠。《列子》曰:「虴葬之東有壑,其中山曰員嶠。」蓋同此也。   卑而大,扈。(扈,廣貌。)   [疏]「卑而大,扈」。注「扈,廣貌」。○釋曰:言山形卑下而廣大者名扈。《禮記·檀弓》云:「南宮p舀之妻之姑之喪。夫子誨之,②曰:『爾毋扈扈爾。』」鄭注云:「扈扈謂大廣。」蓋取此義也。   小而眾,巋。(小山叢羅。○巋,丘鬼切。)   [疏]「小而眾,巋」。注「小山叢羅」。○釋曰:言山小而眾、叢萃羅列者,名巋。   小山岌大山,堨憛C(岌謂高過。○岌,魚泣切。堨憛A桓。)   [疏]「小山岌大山,堨憛v。注「岌謂高過」。○釋曰:言小山與大山相並,而小山高過於大山者,名堨憛C非謂小山名岌,大山名堨憭]。   屬者,嶧。(言駱驛相連屬。○屬,燭。嶧,亦。)   [疏]「屬者,嶧」。注「言駱驛相連屬」。○釋曰:言山形相連屬、駱驛然不絕者,名嶧。駱驛,連屬不絕之辭。《禹貢》云:「嶧陽孤桐。」《地理志》云: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取此名也。   獨者,蜀。(蜀亦孤獨。)   [疏]「獨者,蜀」。注「蜀亦孤獨」。○釋曰:言山之孤獨者名蜀。案《說文》云:蜀,蟲名。《詩》云:「酴鄋抶鴃C」《釋蟲》云:「惜怴A烏哄C」郭云:「大蟲如指,似蠶。」此蟲更無群匹,故雲蜀亦孤獨。既蟲之孤獨者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蜀也。   上正,章。(山上平。)   [疏]「上正,章」。注「山上平」。○釋曰:正猶平也。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宛中,隆。(山中央高。)   [疏]「宛中,隆」。注「山中央高」。○釋曰:言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   山脊,岡。(謂山長脊。)   [疏]「山脊,岡」。注「謂山長脊」。○釋曰:孫炎云:「長山之脊也。」言高山之長脊,名岡。《詩》云「陟彼高岡」是也。   未及上,翠微。(近上旁陂。)   [疏]「未及上,翠微」。注「近上旁陂」。○釋曰: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青縹色,故曰「翠微」也。   山頂,塚。(山顛。)阞怴A<廠垂><廠義>。(謂山峰頭鷌氶C○氶A子恤反。<廠垂>,子規切。<廠義>音危。)   [疏]「山頂」至「<廠垂><廠義>」。○釋曰:此二句釋《小雅·十月》云「山塚伀Y」之文也。毛傳云:「山頂曰塚。」鄭箋云:「阞怴A崔嵬。」雖音字小異,義實同也,是取此文為說。彼云:「塚者,謂山頂也。」《釋言》云:「顛,頂也。」故此郭云「山顛」。彼云:「萃者,謂山顛之末,其峰鷌<廠垂><廠義>然者也。」   山如堂者,密。(形如堂室者。《屍子》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   [疏]「山如堂者,密」。○釋曰:言山形如堂室者,名密。○注「《屍子》至」美樅」。○釋曰:此《屍子·綽子》篇文,引之證山有名密者。   如防者,盛。(防,\是。盛,音成。)   [疏]「如防者,盛」。注「防,\是」。○釋曰:此盛,讀如粢盛之盛。\是防之形{隋山}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故其山形如\是防者,亦名盛也。   巒,山墮。(謂山形長狹者,荊州謂之巒。《詩》曰:「{隋山}山喬岳。」○{隋山},湯果切。)   [疏]「巒,山墮」。○釋曰:凡物狹而長者,謂之{隋山},則此言山{隋山}者,謂山形狹長者,一名巒也。○注「《詩》曰:『{隋山}山喬岳。』」○釋曰:《周頌·般》篇文也。   重纂A\兼。(謂山形如累兩纂C纂A甑。山形狀似之,因以名雲。○重,平聲。纂A言蹇反。\兼,音儼。)   [疏]「重纂A\兼」。注「謂山」至「名雲」。○釋曰:孫炎云:「山基有重岸也。」郭云:「纂A甑」者,鄭眾注《考工記》云:「纂A無∮p。」《方言》云:「甑,自關而東謂之纂C」故知纂A甑也。   左右有岸,<廠缶>。(夾山有岸。○<廠缶>,口閣切。)   [疏]「左右有岸,<廠缶>」。注「夾山有岸」。○釋曰:謂山兩邊有水,山與水為岸,此山名<廠缶>。   大山宮小山,霍。(宮謂圍繞之。《禮記》曰「君為廬宮之」是也。)   [疏]「大山宮小山,霍」。○釋曰:宮猶圍繞也。謂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注「宮謂」至「是也」。○釋曰:「《禮記》曰」者,《喪大記》文也。鄭注云:「宮謂圍障之也。」引之者,證宮為圍繞之義也。   小山別大山,鮮。(不相連。○別,彼列切。鮮,息淺切。)   [疏]「小山別大山,鮮」。注「不相連」。○釋曰:謂小山與大山分別不相連屬者,名鮮。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   山絕,陘。(連中斷絕。○陘,形。)   [疏]「山絕,陘」。注「連中斷絕」。○釋曰: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   多小石,陰峞C(多礓礫。○陰峞A音敲。)   [疏]「多小石,陰峞C」注「多礓礫」。○釋曰:礓礫,即小石也。山多此小石者名陰峞C《釋名》曰:「小石曰礫。」   「多大石,[C200]。(多盤石。○[C200],音殼。)   [疏]「多大石,[C200]」。注「多盤石」。○釋曰:盤,大石也。山多此盤石者名[C200]。   多草木,岵;無草木,堨銵C(皆見《詩》。○岵,戶。堨銵A屺。)   [疏]「多草木,岵;無草木,堨銵v。注「皆見《詩》」。○釋曰:堨頝礂@屺,音起。案《詩·魏風》云:「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又曰:「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毛傳云:「山無草木曰岵。」「山有草木曰屺。」與此不同者,當是傳寫誤也。王肅解依《爾雅》。   山上有水,埒。(有停泉。○埒,音劣。)   [疏]「山上有水,埒」。注「有停泉」。○釋曰:謂山巔之上有停泉,名埒。   夏有水,冬無水,澩。(有停潦。○澩,音學。)   [疏]「夏有水,冬無水,澩」。注「有停潦」。○釋曰:潦,雨水也。言山上污下,夏有停泉,至冬竭涸者,名澩。   山<從賣>無所通,。(所謂窮瀆者,雖無所通,與水注川同名。○<從賣>,音瀆。)   [疏]「山<從賣>無所通,」。○釋曰:<從賣>即溝瀆也。山有<從賣>而無通流者,名。注「所謂」至「同名」。○釋曰:云「所謂」者,所謂《釋丘》云「窮瀆,汜」者也。云:「與水注川同名」者,即《釋水》云「水注川曰」是也。   石戴土謂之崔嵬。(石山上有土者。○崔,徂回切。嵬,五回切。)土戴石為野B。(土山上有石者。○野B,七余切。)   [疏]「石戴」至「為野B」。○釋曰:《詩·周南·卷耳》云:「陟彼崔嵬。」又云:「陟彼野B矣。」毛傳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野B。」與此正反者,或傳寫誤也。   山夾水,澗。陵夾水,邽楚C(別山陵間有水者之名。○邽楚A音虞。)   [疏]「山夾」至「水邽楚v。○釋曰:謂山間有水者名澗。《詩》云「考盤在澗」,是也。其陵間有水者名邽楚C   山有穴為岫。(謂巖穴。)   [疏]「山有穴為岫」。○釋曰:謂山有巖穴者為岫也。   山西曰夕陽,(暮乃見日。)   [疏]「山西曰夕陽」。注「暮乃見日」。○釋曰:日即陽也,夕始得陽,故名夕陽。《詩·大雅·公劉》云:「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是也。   山東曰朝陽。(旦即見日。)   [疏]「山東曰朝陽」。注「旦即見日」。○釋曰:謂山頂之東皆早朝見日。但是山東之岡脊總曰朝陽。《詩·大雅·卷阿》曰:「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是也。   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即天柱山。潛水所出。)恆山為北嶽,(常山。)嵩高為中岳。(大室山也。)   [疏]「泰山」至「中岳」。○釋曰:案《周禮·大宗伯》云:「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故此釋之也。《白虎通》云:「岳者何為?岳之為言籵丑A籵丰\德也。東方為岱者,言萬物皆相代於東方也。南方為霍,霍之為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西方為華,華之為言獲也,言萬物成熟可得獲也。北方為恆,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中央為嵩,嵩言其高大也。《風俗通》云:「岳,籵丹狴\德黜陟也。」然則以四方,方有一山,天子巡守至其下,籵丹瓟悗J功德而黜陟之,故謂之岳也。案《詩》傳言四岳之名,東嶽岱,南嶽衡。此及諸經傳多云:泰山為東嶽,霍山為南嶽者,皆山有二名也。《風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王者受命恆封禪之。衡山,一名霍。言萬物霍然大也。華,變也,萬物成變由於西方也。恆,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崧,高也,言高大也。是解衡之與霍,泰之與岱,皆一山而有二名也。若此,上云「江南衡」,《地理志》云:「衡山在長沙湘南縣。」張揖《廣雅》云:「天柱謂之霍山。」《地理志》云:「天柱在廬江潛縣。」則在江北矣。而雲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為霍,故漢以來衡、霍別耳。郭云:「霍山今在廬江潛縣西南,別名天柱山。」漢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為南嶽。南嶽本自以兩山為名,非從近也。而學者多以霍山不得為南嶽,又言從漢武帝始乃名之。如此言,為武帝在《爾雅》前乎?斯不然矣。竊以璞言為然。何則?孫炎以霍山為誤,當作衡山。案《書傳·虞夏傳》及《白虎通》、《風俗通》、《廣雅》並云:「霍山為南嶽。」豈諸文皆誤?明是衡山一名霍也。○注「即天柱山。潛水所出」。○釋曰:此據作注時霍山為言,此山本名天柱。漢武帝移江南霍山之祀於此,故又名霍山。其經之霍山,即江南衡是也。故上注云「衡山,南嶽」也。○釋曰:「大室山也。」案《山海經》云:「半石山東五十里曰少室山。又東三十里曰泰室山。」郭注云:「即中岳嵩高山也,今在陽城縣西。」戴延之《西征記》云:「其山,東謂之大室,西謂之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總名也。以其下各有室焉,故謂之室。」是也。   梁山,晉望也。(晉國所望祭者,今在馮翊夏陽縣西北臨河上。)   [疏]「梁山,晉望也」。注「晉國」至「河上」。○釋曰:言梁山在晉國境內,晉以歲時望祭之,故雲晉望也。云「晉國所望祭」者,案《春秋》僖三十一年經云:「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公羊傳》云:「三望者何?望祭也。」鄭君以為望者,祭山川之名也。諸侯之祭山川在其地者,非其地則不祭。賈逵、服虔、杜預皆以為三望分野之星、國中山川。《楚語》云:「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諸侯二王后祀天地、三辰及其土地之山川。」注《國語》者皆云:諸侯二王后祀天地。三辰,日、月、星也。非二王后祀分野星辰、山川也。以此言之,則分野之星國內山川其義是也。今案,昭元年《左傳》云:「辰為商星。」「參為晉星。」又《禮記·禮器》云:「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呼池。」及此云「梁山,晉望也」。然則晉國三望謂參也,梁山也,河也,故云「晉國所望祭者」。云「今在馮翊夏陽縣西北」者,《地理志》文也。知「臨河上」者,成五年《公羊傳》曰:「梁山者何?河上之山也。」故知臨河上。   ●卷七·釋水第十二   [疏]「釋水第十二」。○釋曰:《說文解字》云:「水,准也。北方之行,像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氣也。」《白虎通》云:「水之為言淮也。」是平均法則之稱。此篇釋諸水之名,故曰釋水。   泉一見一否為唑隉C(唑隉A才有貌。見,現。否,卑美反。唑隉A纖。)   [疏]「泉一見一否為唑隉v。○釋曰:《說文》云:「泉,水原也。」言此泉其水有時出見、有時不出而竭涸者名唑隉C謂唑傮L也。故注云:「才有貌。」   井一有水一無水為苳c。(《山海經》曰:「天井夏有水冬無水。」即此類也。○ㄐA計。苳c,仁捉切。)   [疏]「井一有水一無水為苳c」。○釋曰:《說文》云:井,鑿地取水也。《釋名》云:「井,清也,泉之清J者也。《世本》雲伯益作,亦云黃帝始穿。此言井或一時有水、一時無水者名苳c也。○注「山海」至「類也」。○釋曰:案《中山經》云:帝b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天井,夏有水,冬竭」者是也。《孫子兵法》云:「地陷曰天井。」然則非人為之者曰天井。云「即此類也」者,以此經但言井,《山海經》言天井,非正相當,故云「類也」。   濫泉正出。正出,湧出也。(《公羊傳》曰「直出」,直猶正也。)   [疏]「濫泉正出。正出,湧出也」。○釋曰:《詩·大雅·瞻E》云:「礙m檻泉。」故此釋之也。《詩》言「檻泉」者,正直上出之泉也。其水湧出,故更云「正出,湧出也」。李巡曰:「水泉從下上出曰湧泉。」濫、檻音義同。○注「《公羊》」至「正也」。○釋曰:案,昭五年傳云:「叔弓帥師敗莒師於擛u。擛u者何?直泉也。直泉者,湧泉也。」是其事也。郭云「直出」者,蓋以義言之。彼言直,此言正,其意一也。故云「直猶正也」。   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從上溜下。○縣,音玄。)   [疏]「沃泉縣出」至注「從上溜下」。○釋曰:李巡亦云水泉從上溜下。然則相傳為然也。《曹風》云:「洌彼下泉。」則此沃泉也。   苳E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從旁出也。○苳E,軌。仄,側。)   [疏]「苳E泉穴出」至注「從旁出也」。○釋曰:李巡曰:「水泉從旁出名曰苳E。苳E,仄出。」是側出曰苳E泉也。《大東》云「有洌苳E泉」是也。   衧揤@,流川。(通流。○衧恁A揆。)   [疏]「衧揤@,流川」。注「通流」。○釋曰:《說文解字》云:「川,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繻抎禷Z川』,言深畎澮之水會為川也。」《釋名》云:「川,穿也。穿地而流也。」然則衧揤@者,則通流大川之別名也。   過辨,回川。(旋流。○過,古禾切。辨,片。)   [疏]「過辨,回川」。注「旋流」。○釋曰:回,旋也。言川水之中有迴旋而流者,名過辨。   唑銦A反入。(即河水決出,復還入者。河之有唑銦A猶江之有沱。○唑銦A於用切。)   [疏]「唑銦A反入」。○釋曰:反,復也。謂河水決出而復入河者名唑銦C即下云「水自河出為唑銦v是也。   沾,沙出(今江東呼水中沙堆為沾,音但。)   [疏]「沾,沙出」。○釋曰:言沾者是沙堆於水中之名也。故曰沙出。   隉A出不流。(水流潛出,便自停成l池。○隉A音牽。)   [疏]「隉A出不流」。○釋曰:謂水泉潛出停成l池者名隉C《地理志》云:扶風傺丑A「雍州弦蒲藪。雈X西北,入渭」。以其初出不流,停成弦蒲澤藪,故曰「隉A出不流」也。其終則入渭也。   歸異出同流,肥。(《毛詩》傳曰:「所出同,所歸異為肥。」)   [疏]「歸異出同流,肥」。○釋曰: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水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即《詩·邶風·泉水》云:「我思肥泉,茲之永歎。」毛傳云:「所出同,所歸異為肥泉。」是也。   瀵,大出尾下。(今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許,撉m湧出,其深無限,名之為瀵。馮翊A陽縣復有瀵,亦如之。相去數里而夾河,河中\者上又有一瀵,瀵源皆潛相通。在汾陰者,人壅其流以為陂,種稻,呼其本所出處為瀵魁,此是也。尾猶﹞]。○瀵,音糞。)   [疏]「瀵,大出尾下」。○釋曰:尾猶﹞]。言源深大出於﹞U者名瀵。瀵猶灑散也。○注「今河」至「﹞]」。○釋曰:河東、馮翊者皆郡名也。云「河中\者上」者,\者謂水中可居之小者。云「人壅其流以為陂種稻」者,澤障曰陂,謂人畜壅此水以為陂澤,而溉稻田也。云「瀵魁」者,魁,帥也,首也。以其水源,故謂之魁也。   水醮曰<廠晷>。(謂水醮盡。○<廠晷>,音軌。)   [疏]「水醮曰<廠晷>」。○釋曰:醮,盡也。凡水之盡皆曰<廠晷>。<廠晷>,則竭涸之一名也。   水自河出為唑銦A(《書》曰:「唑銂q會同。」)濟為郱﹛A汶為陑纂A洛為波,漢為潛,(《書》曰:「沱潛既道。」○郱﹛A楚。汶,問。陑纂A闡。沱,陀。)淮為滸,江為沱,(《書》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邿L為洵,穎為沙,汝為憿C(《詩》曰:「遵彼汝墳。」皆大水溢出,別為小水之名。○過,烏禾反。穎,餘頃反。憿A墳。)   [疏]「水自」至「汝為憿v。○釋曰:此十者皆大水分出,別為小水之名也。○注「《書》曰:『唑銂q會同。』」○釋曰:《禹貢》兗州云:「雷夏既澤,唑銂q會同。」孔安國云:「雷夏,澤名。唑銦B沮二水,會同此澤。」引之證水自河出別名為唑鉹]。○注「《書》曰:『沱潛既道。』」○釋曰:《禹貢》梁州云:「岷、ホ既藝,沱、潛既道。」孔安國云:「岷山、ホ塚,皆山名。沱、潛,發源此州,入荊州。」案《地理志》云:蜀郡有湔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也」。隴西郡西縣,「ホ塚山,西漢水所出」。是二者皆山名也。沱出於江,潛出於漢,二水發源此州,而入荊州。故荊州亦云「沱潛既道」。案,郭氏《音義》云:「沱水自蜀郡都水縣肏e山與江別而更流。」又云:「有水從漢中、沔陽南流至梓潼、漢壽,入大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潛出,一名沔水。舊俗雲即《禹貢》潛也。」郭氏此言,並解梁州沱潛也。然則此注言「《書》曰」者,亦指梁州者也。所以荊州亦有沱潛者,蓋以水從江、漢出者,皆曰沱潛。所以荊梁二州皆有也。○注「《書》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釋曰:亦《禹貢》文也。孔安國云:「江東南流,沱東行。」引之證江水溢出名沱也。○注「《詩》曰:『遵彼汝墳。』」○釋曰:此《周南·汝墳》篇文也。毛傳云:「汝,水名也。墳,大防也。」毛意以為伐薪宜於諰中坐W,故以大防解之。郭意以為汝撽狺壑妊B有美地,因謂之憿C且毛傳墳從土,此敼q水,所以異也。   水決之澤為隉C(水決入澤中者亦名為隉C)   [疏]「水決之澤為隉v。○釋曰:凡水為人所決陂障為澤者,亦與上「出不流」者同名雂]。   決復入為汜。(水出去復還。)   [疏]「決復入為汜」。○釋曰:凡水決之岐流復還本水者名汜。《詩·召南》云「江有汜」是也。   「河水清且瀾漪」,大波為瀾,(言渙瀾。○瀾,蘭。漪,衣。)小波為淪,(言蘊淪。)直波為徑。(言徑ロ吽C)   [疏]「河水」至「為徑」。○釋曰:案《詩·魏風·伐檀》篇云:「河水清且漣漪。」又曰:「河水清且直漪。」又曰:「河水清且淪漪。」故此釋之。毛傳云:「風行水成文曰漣。」「直,直波也。」「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李巡云:「分別水大小曲直之名。」郭氏云:瀾「言渙瀾」,淪「言蘊淪」,逕「言徑ロ吽v。然則瀾、直、淪,論水波之異。漪,皆辭也。案《詩》漣、淪皆言波。名直波,不言徑而言直,又在淪漪前者,取韻故也。瀾、漣雖異而義同。「瀾漪」先舉《詩》文然後釋之,直、淪不舉者,省文,從可知也。   江有沱,河有唑銦A汝有憿C(此故上水別出耳,所作者重見。)滸,水諢C(水邊地。)   [疏]「滸,水諢v。注「水邊地」。○釋曰:謂水邊諰中圻a別名滸。李巡曰:「滸,水邊地名,諵]。」《詩·大雅·江漢》云「江漢之滸」是也。   水草交為湄。(《詩》曰:「居河之湄。」○湄,音眉。)   [疏]注「《詩》曰:『居河之湄。』」○釋曰:此《小雅·巧言》之篇文也。以《詩》有此言,故釋之。云「水草交為湄」,李巡曰:「水中有草木交會曰湄。」今《詩》作麋,音義同。   「濟有深涉,(謂濟渡之處。○濟,子細切。)深則厲,淺則揭」。揭者,揭衣也。(謂褰裳也。○揭,上二字音憩,下丘竭切。)以衣涉水為厲。(衣謂禪。)繇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繇帶以上為厲。(繇,自也。○繇音由。桑祚伝x反。)   [疏]「濟有」至「為厲」。○釋曰:案《詩·邶風·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故此先引《詩》文,然後釋之。云「揭者,揭衣也」。謂度處水淺,惟褰裳可涉者名揭。注云「謂褰裳也」者,對文言之,則在上曰衣,在下曰裳;散而言之則通。是以此經言「揭衣」,注言「褰裳」。《曲禮》云:「兩手摳衣去齊尺。」衣亦謂裳也。云「以衣涉水為厲」者,此衣謂膉]。言水深至於膆H上者而涉渡者,名厲。云「繇膝以下為揭」者,此更釋揭、涉及厲之名。繇與由同,繇,由也。言水淺自膝以下為揭,水差深自膝以上者為涉,水若深至衣帶以上者為厲。注云:「繇,自也」,釋詁文。   潛行為泳。(水’璊]。《晏子春秋》曰:「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七里。」)   [疏]「潛行為泳」。○釋曰:謂人潛隱水’茼瑼怴A名為泳。《詩·周南·漢廣》云:「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是矣。○注「《晏子》」至「七里」。○釋曰:晏子者,名嬰,謚平仲,相齊景公,孔子稱善與人交者也。著書謂之《晏子春秋》。云:景公蓄勇士。公孫接、田開︹、古治子事景公,以勇力搏於虎問。晏子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見公,請去之。公乃使人繵迨坐G桃,令三子計功而食。公孫接曰:「接一搏特晡荂A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頂P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曰:「吾杖兵卻三軍者再,若開︹之功,可以食桃,而頂P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當是時也,治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馬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治之視之,則大黿之首也。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頂P人同矣。」二子恥功不逮而自殺,古冶子亦自殺。是其所引之文也。以證潛行為泳之事也。但彼作九里,此作七里,蓋傳寫誤或所見本異也。   「先扑谷遄A紼縭維之。」紼,<索率>也。(<索率>,索。○紼,弗。縭,離。<索率>,律。)縭,暀]。(晼A系。○晼A加誰切。)   [疏]「先央v至「暀]」。○釋曰:「先扑谷遄A紼縭維之。」此《詩·小雅·采菽》篇文也。云「紼,<索率>也。縭,暀]」,此釋《詩》紼、縭之義也。李巡云:「<索率>,竹為索,所以維持舟者。」郭云:「晼A系。」孫炎云:「舟止系之於樹木,戾竹為大索。」然則紼訓為<索率>,<索率>是ㄌ。縭訓為晼A暀S為系。正謂舟之止息以ㄌ系而維持之也。   天子造舟,(比船為橋。○造,七到切。)諸侯維舟,(維連四船。)大夫方舟,(並兩船。)土特舟,(單船。)庶人乘苭I。(並木以渡。苭I,音桴。)   [疏]「天子」至「乘苭I」。○釋曰:此釋尊卑橋船之異制也。云「天子造舟」者,《詩·大雅·大明》云「造舟為梁」是也。言「造舟」者,比船於水,加版於上,即今之浮橋。故杜預云:「造舟為梁,則河橋之謂也。」「維舟」以下,則水上浮而行,但船有多少為差等耳。云「庶人乘苭I」者,《詩·漢廣》云:「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毛傳云:「方,苭I也。」《釋言》云:「舫,苭I。」郭注云:「水中{擅y}筏。」《論語》曰:「乘桴浮於海。」注云:「桴,編竹木,大曰筏,小曰桴。」是也。桴、苭I音義同。   水注川曰,注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此皆道水轉相灌注所入之處名。○澮,古外切。)   [疏]「水注」至「曰瀆」。注「此皆道水轉相灌注所入之處名」也。○釋曰:郭云:「轉相灌注」者,蓋以川瀆皆水之大者也。《虞書》云:「繻抎禷Z川。」下云「江、河、淮、濟為四瀆」是也。今若言「水注川曰」,謂水之注入川者名,則注入溝者名澮,溝小如澮豈能容乎?若言「注溝曰澮」,謂注溝水入之名澮,則注川水入之者名,杜預云:「,亦澗也」,豈能容受川水乎?然則「水注川曰」,是澗、之水注入於川也。故李巡云:「水出於山入於川曰。」「注曰谷」,謂山谷中水注入澗也。「注谷曰溝」,此以下與上不類,謂山谷中水無澗者,注入平地之溝。溝廣深四尺。注云:澮「廣二尋,深二仞」。「注溝曰澮」,謂注溝水入之者名澮。注澮水入之者名瀆。故注云「轉相灌注」也。   逆流而上曰溯洄,順流而下曰溯游。(皆見《詩》。○溯,音素。)   [疏]「逆流」至「溯游」。注「皆見《詩》」。○釋曰:案《詩·秦風·蒹葭》云:「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是也。孫炎曰:「逆渡者,逆流也。順渡者,順流也。」然則逆流順流,皆謂渡水有逆順也。   正絕流曰亂。(直橫渡也。《書》曰:「亂於河。」)   [疏]「正絕流曰亂」。○釋曰:正,直也。謂橫絕其流而直渡,名曰亂。○注「《書》曰:『亂於河。』」○釋曰:案《禹貢》梁州云:「入於渭,亂於河。」孔安國云:「越沔而北入渭,浮東渡河而還帝都曰所治。」以帝都在河之東,故直橫渡河,陸行而還帝都也。彼孔氏引此文,故以為證也。   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疏]「江河」至「者也」。○釋曰:案《白虎通》云:「瀆者何?謂瀆。中國恬濁,發源而注海,其功著大,稱瀆也。」案《禹貢》云:「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底柱;又東至於孟津,東過洛煄A至於大ルA;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澧,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迤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導苳馱禲A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榮;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東北,入於海。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是發源注海者也。   水泉。   [疏]「水泉」。○釋曰:題上事也。下皆仿此。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搳A小搕糑,人所為為鞳C(人力所作。○\者,渚。坻,池。鞳A述。)水中。   [疏]「水中」至「為鞳v。○釋曰:此一段釋水中之地名也。故下題云「水中」。案,李巡云:「四方皆有水,中央獨可居,但大小異其名耳。若人所作者則名鞳C」《周南》云:「在河之洲。」《召南》云:「江有渚。」《采蘩》云:「於沼於搳C」《秦風·蒹葭》云:「宛在水中坻。」是其所出之文也。   河出崑崙虛,色白。(《山海經》曰:「河出崑崙西北隅。」虛,山下基也。)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潛流地中,汨訇旍F壤,所受渠多,眾水溷淆,宜其濁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公羊傳》曰:河曲流,河千里一曲一直。)河曲。   [疏]「河出」至「一直」。○釋曰:此一段釋河源所自及遠近曲直之勢也。故下題云「河曲」。云「河出崑崙虛,色白」者,崑崙,山名。虛,山下基也。言河源出於崑崙山下之基,其初纖微,源高激湊,故水色白也。云「所渠並千七百」者,謂所受之渠,並計凡有一千七百也。云「一川色黃」者,以其所受渠多,沙壤溷淆,故為一川而水色黃也。云「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者,此河自然之勢也。故謂之「河曲」。○注「山海」至「北隅」。○釋曰:案《海內西經》云:「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北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又《北山經》云:「敦夢山,敦夢水出焉,西注苭挪A。出乎崑崙東北隅,實為河源。」郭注云:即「河出崑崙虛」也。今注云「西北」者,蓋所見本異或傳寫誤。○注「潛流」至「濁黃」。○釋曰:云「潛流地中」者,案《漢書·西域傳》云:「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去玉門陽關三百餘里,廣袤三四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又《山海經》云:「不周山,東望苭挪A,河水之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郭注云:「河出崑崙,潛行地下至蔥嶺山、于闐國復分流岐出,合而東流注苭挪A。又復潛行,南出於積石而為中國河。」苭挪A,一名蒲昌海。潛行,渾渾泡泡,水暾擗宏炕A是潛流地中也。《說文》云:汨,水流也。溷,濁也。淆,雜亂也。言水流訇旍鋮F壤,所受之渠又多,眾水溷濁雜亂,所以宜其水濁且黃也。○注「《公羊》」至「一直」。○釋曰:此文十二年傳文也。案,彼經云:「晉人、秦人戰於河曲。」傳云:「曷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言其河曲之地疏闊,故可戰也。引之證河必千里一曲一直之義。然此注以「疏」為「流」,又加「一直」字,誤也。   徒駭、(今在成平縣,義所未聞。駭,諧秸切。)太史、(今所在未詳。)馬頰、(河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覆j、(水中可居,往往而有,狀如覆釜。○覆,扶服切。j,父。)胡蘇、(東莞縣今有胡蘇亭,其義未詳。)簡、(水道簡易。)J、(水多約J。)鉤盤、(水曲如鉤流盤桓也。)鬲津。(水多\厄狹,可隔以為津而橫渡。○鬲,革。)九河。(從《釋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   [疏]「徒駭」至「鬲津」。○釋曰:案《禹貢》云:「九河既導。」故此釋其名,下即題云「九河」也。李巡曰:「徒駭者,禹疏九河以徒眾起,故曰徒駭。大史,禹大使徒眾,通其水道,故曰大史。馬頰,河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也。覆釜,水中多渚,往往而處,形如覆釜。胡蘇,其水下流,故曰胡蘇。胡,下也。蘇,流也。簡,大也。河水深而大也。J,言河水多山石,治之苦J。J,苦也。鉤盤,言河水曲如鉤,屈折如盤也。鬲津,河水狹小,可隔以為津也。」孫炎曰:「徒駭,禹疏九河用功雖廣,眾懼不成,故曰徒駭。胡蘇,水流多散胡蘇然。」其餘同李巡。郭云:「徒駭,今在成平。」「東光縣今有胡蘇亭。」馬頰、覆j、鬲津之名同李巡。J,雲水多約J。鉤盤,水曲如鉤流盤桓也。餘名皆雲其義未詳。計禹疏九河,雲復其故道,則名應先有,不宜徒駭、太史因禹立名,此郭氏所以未詳也。或九河雖舊有名,至禹治水更別立名,即此所云是也。《漢書·溝洫志》:成帝時,河\是都尉許商上書曰:「古記九河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見在成平、東光、鬲縣界中。自鬲津以北至徒駭,其間相去二百餘里。」是知九河所在,徒駭最北,鬲津最南。蓋徒駭是河之本道,東出分為八枝也。許商上言三河,下言三縣,則徒駭在成平,胡蘇在東光,鬲津在鬲縣,其餘不復知也。此九河之次,從北而南,既知三河之處,則其餘六者:太史、馬頰、覆釜,在東光之北,成平之南;簡、J、鉤盤,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也。其河填塞時有故道。鄭玄云:「周時齊桓公塞之同為一河。」今河間弓高以東至平原鬲津,往往有其遺處。《春秋緯寶乾圖》云:「移河為界,在齊呂填閼八流以自廣。」鄭玄蓋據此文為桓公塞之也。言閼八流拓境,則塞其東流八枝,並使歸於徒駭也。此九河之名義也。案,胡蘇在東光,定本注作東Z,「Z」當作「光」,字之誤也。○「從《釋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釋曰:謂《釋地》已下凡四篇,其中五嶽、四瀆及諸山川、丘陵之名皆禹所制也。然山川等名其來尚矣。治水之後,更復改新。言此名是禹所制,非禹始為名也。   ●卷八·釋草第十三   [疏]「釋草第十三」。○釋曰:草,《說文》作[A061],隸變作廾。七老切。百卉也。又曰:象野草莽蒼之形。《說文》別有草字。自保切。云:「草鬥,櫟實也。一曰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為廾木之草,別作皂字為黑色之皂。案,櫟實可以染帛為黑色,故曰草。通用為草棧字。」然則此篇辨百卉之名,見於經傳者,當為草木之草,故雲釋草。   {J惦,山韭。{J各},山蔥。{J勁},山薤。{J鬲}山蒜(今山中多有此菜,皆如人家所種者。{J各}蔥,細莖大葉。○{J惦,音育。韭,音九。{J各},音革。蔥,音{公心}。{J勁},巨盈切。薤,音薤。{J鬲},力。)   [疏]「{J惦山」至「山蒜」。○釋曰:此辨四種菜生山中,與人家所種者異名也。韭,《說文》云「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生山中者名{J惦。《韓詩》云「六月食郁及{J惦」是也。蔥,《說文》云「菜名」。生山中者名{J各},細莖大葉者是也。薤,《說文》云「菜也」。葉似韭,生山中者名{J勁}。蒜,《說文》云「葷菜」也。一雲菜之美者。雲夢之葷菜生山中者名{J鬲}。   薜,山蘄。(《廣雅》曰:「山蘄,當歸。」當歸今似蘄而粗大。○薜,音百。蘄,音芹。)   [疏]「薜,山蘄」。○釋曰:《說文》云「蘄,草也」。生山中者一名薜,一名山蘄,色白者名白蘄。下文「薜,白蘄」是也。生平地即名蘄。○注「《廣雅》」至「粗大」。○釋曰:《廣雅》,張揖撰,以廣《爾雅》之闕漏也。曰「山蘄,當歸」者,言即今藥草當歸。案《本草》當歸不言名薜及山蘄,是即以時驗而言也。故郭云「今似蘄而粗大」,言似平地蘄而差粗大耳。   椴,木槿。櫬,木槿。(別二名也。似李樹,華朝生夕隕,可食。或呼日及,亦曰王蒸。○椴,音段。槿,謹。櫬,靽芊C)   [疏]「椴,木槿。櫬,木槿」。○釋曰:此別椴、櫬是木槿之二名也。某氏雲別三名也。其樹如李,其華朝生暮落,與草同氣,故在草中。《詩·鄭風》云:「顏如舜華。」陸機《疏》云:「舜,一名木槿,一名櫬,一名椴。齊、魯之間謂之王蒸。今朝生暮落者是也。」郭氏云:「可食。」亦呼日及,五月始華,故《月令》仲夏云「木堇榮」。   術,山薊。(《木草》云:術,一名山薊。今術似薊而生山中。○薊,音計。)楊,χ薊。(似薊而肥大,今呼之馬薊。○χ,音孚。)   [疏]「術,山薊。楊,χ薊」。○釋曰:此辨薊生山中及平地者名也。生平地者即名薊,生山中者一名術。《本草》云:一名山薊,一名山姜,一名山連。陶注云:「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甜而少膏;赤術葉細小,苦而多膏。」是也。其生平地而肥大於眾者,名楊。χ薊,今呼之馬薊。   {J前},王{J彗}。(王帚也,似藜,其樹可以為埽{J彗}。江東呼之曰藜帚。○{J前},音箭。{J彗},音邃。)   [疏]「{J前},王{J彗}」。○釋曰:此即藜之科,大為樹,可以作埽{J彗}者,一名{J前},一名王{J彗},一名王帚,江東呼落帚。   ト,王芻。(ト,蓐也。今呼鴟腳莎。○ト,音綠。)   [疏]「ト,王芻」。○釋曰:舍人云「ト,一名王芻」。某氏云:「ト,鹿蓐也。」郭云:「ト,蓐也。今呼鴟腳莎。」《詩·衛風》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是也。   拜,{J商}③。({J商}③亦似藜。○{J商},音商。③,徒的切。)   [疏]「拜,{J商}③」。○釋曰:此亦似藜而葉大者,名拜,一名{J商}③。《莊子》云「藜③柱宇」是也。   蘩,皤蒿。(白蒿。)蒿,苣。(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B113]。)蔚,牡[B113]。(無子者。○蔚,音尉。[B113],去刃切。)   [疏]「蘩皤」至「牡[B113]」。○釋曰:此辨蒿色及有子無子者之異名也。《詩·召南》云:「於以采蘩,於沼於搳C」毛傳云:「蘩,皤蒿也。」郭氏云「白蒿」,然則皤猶白也。《本草》云「白蒿」。唐本注云:此蒿葉粗於青蒿。從初生至枯,白於眾蒿。欲似艾者,所在有之。又雲葉似艾葉,上有白毛粗澀,俗呼蓬蒿,可以為菹。故《詩》箋云「以豆薦蘩菹」。陸機云:「凡艾白色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c。一名游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戴禮·夏小正傳》曰:蘩,游胡;游胡,旁勃也。」是蒿一名[B113]。《詩·小雅·鹿鳴》云:「食野之蒿。」陸機云:「蒿,青蒿也。荊、豫之間,汝南、汝陰皆雲[B113]。」孫炎云:「荊、楚之間謂蒿為[B113]。」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B113]。」是也。蔚,即蒿之雄無子者,故雲牡[B113]。舍人曰:「蔚一名牡[B113]。」《詩·蓼莪》云:「匪我伊蔚。」陸機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華,華似胡麻華而紫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銳而長。一名馬新蒿。」是也。   縑A睍插F薦,黍蓬。(別蓬種類。)   [疏]「縑A睍插C薦,黍蓬」。○釋曰:此別蓬種類也。《說文》云:「蓬,蒿也。」草之不理者也。種類非一,故有縑B睍插B薦、黍蓬。《詩·召南·騶虞》云:「彼茁者蓬。」《月令》云:「藜莠蓬蒿並興。」是也。   {J庳},鼠莞。(亦莞屬也,纖細似龍鬚,可以為席。蜀中出好者。○{J庳},方寐切。莞,音官。)   [疏]「庳,鼠莞」。○釋曰:莞屬也。《說文》云:「莞,草,可以為席。」此庳一名鼠莞。纖細似龍鬚,亦可以為席。蜀中出好者。   {J勁},鼠尾。(可以染皂。)   [疏]「{J勁},鼠尾」。○釋曰:可以染皂草也。一名{J勁},一名鼠尾。《本草》有白華者,有赤花者,又一名長翹。陶注云「田野甚多,人采作滋染木蘭」是也。   菥J,大薺。(薺葉細,俗呼之曰老薺。○菥,音惜。J,音覓。)   [疏]「菥J,大薺」。○釋曰:菥J,一名大薺而葉細。《本草》又名[B194]菥,一名太蕺,一名馬辛是也。   {J塗},虎杖。(似紅草而粗大,有細剌,可以染赤。○{J塗},音途。)   [疏]「{J塗},虎杖」。○釋曰:{J塗},一名虎杖。注云:「似紅草而粗大,有細剌,可以染赤。」陶注《本草》云「田野甚多,狀如大馬蓼,莖班而葉圓」是也。   孟,狼尾。(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疏]「孟,狼尾」。○釋曰:草似茅者,一名孟,一名狼尾。今人亦以覆屋。   瓠棲,瓣。(瓠中瓣也。《詩》云:「齒如瓠棲。」○瓠,戶故切。瓣,方莧切。)   [疏]「瓠棲,瓣」。○釋曰: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故《詩·衛風·碩人》美莊姜云「齒如瓠棲」是也。   茹{J慮},茅齱C(今之薑]。可以染絳。○茹,音如。{J慮},力居切。)   [疏]「茹{J慮},茅齱v。○釋曰:今染絳薑]。一名茹{J慮},一名茅齱C《詩·鄭風》云:「茹{J慮}在阪。」陸機云:「一名地血,齊人謂之牛蔓,即今之蟒颽O也。」   果嶀完瞗A栝樓。(今齊人呼之為天瓜。○寣A方果切。)   [疏]「果嶀完瞗A栝樓」。○釋曰:果嶀妖鞳A其實名栝樓,實即子也。故李巡云「栝樓,子名也」。郭云「今齊人謂之天瓜」。《本草》云:「栝樓,葉如瓜葉形,兩兩相值,蔓延,青黑色。六月華,七月實,如瓜瓣。」是也。   荼,苦菜。(《詩》曰:「誰謂荼苦。」苦菜可食。)   [疏]「荼,苦菜」。○釋曰:此味苦可食之菜,一名荼,一名苦菜。《本草》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案《易緯通卦驗玄圖》云:苦菜,生於寒秋,經冬歷春乃成。《月令》孟夏「苦菜秀」是也。葉似苦苣而細,斷之有白汁,花黃似菊,堪食,但苦耳。○注「《詩》曰:『誰謂荼苦。』」○釋曰:《邶風·谷風》篇文也。   萑,{J推}。(今茺蔚也。葉似荏,方莖,白華,華生節間。又名益母,《廣雅》雲。○萑,音隹。{J推},他回切。)   [疏]「萑,{J推}」。○釋曰:萑,一名{J推}。李巡曰「臭穢草也」,郭云「茺蔚也」,《廣雅》名益母。葉似荏,方莖,白華,華生節間。《詩·王風》云:「中谷有{J推}。」陸機云:舊說及魏博士濟陰周元明皆雲uG是也。《韓詩》及《三蒼說》悉雲益母。故曾子見益母而感。案《本草》茺蔚,一名益母。故劉歆曰「{J推},臭穢」。臭穢,即茺蔚也。   [B187],綬。(小草,有雜色,似綬。○[B187],音逆。)   [疏][B187]綬。○釋曰:「[B187]者,雜色如綬文之草也。《詩·陳風》云:「邛有旨鬲楚C」陸機《疏》云:「鬲楚A五色作綬文,故曰綬草。」是也。   粢,稷。(今江東人呼粟為粢。)   [疏]「粢,稷」。○釋曰:《左傳》曰:「粢食不鑿。」粢者,稷也。《曲禮》云「稷曰明粢」是也。郭云:「今江東人呼粟為粢。」然則,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而《本草》稷米在下品,別有粟米在中品,又似二物。故先儒共疑焉。   眾,秫。(謂黏粟也。○眾,音終。秫,音述。)   [疏]「眾,秫」。○釋曰:眾,一名秫,謂黏粟也。《說文》云「稷之黏者」也。與鴐萓,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稗似禾而粗大者是也。   戎叔謂之荏菽。(即胡豆也。○菽,音叔。)   [疏]「戎叔謂之荏菽」。○釋曰:戎叔,一名荏菽。孫炎云「大豆也」。《詩·大雅·生民》云:「藝之荏菽,荏菽旆旆。」鄭箋亦以為大豆。樊光、舍人、李巡、郭氏皆雲今以為胡豆。郭又雲《春秋》「齊侯來獻戎捷」。《麇蝬ョn曰「戎菽也」。《管子》亦云:「北伐山戎,出冬蔥及戎菽,布之天下。」今之胡豆是也。案,此戎菽皆為大豆。注《麇蝖n者亦以為大豆也。郭氏等以戎、胡俱是夷名,故以戎菽為胡豆也。   卉,草。(百卉總名。)   [疏]「卉,草」。○釋曰:別二名也。百卉猶百草也。《詩·小雅》云「百卉具腓」是也。   {J兗},雀弁。(未詳。){J龠},雀麥。(即燕麥也。○{J兗},兌轉切。{J龠},音藥。)   [疏]「{J龠},雀麥」。○釋曰:{J龠},一名雀麥,一名燕麥。《本草》云:「生故墟野林下。苗似小麥而弱,實似飲s麥而細。在處亦有之。」是也。   {J壞},烏{J餮}。{J柬},菟ニ。蘩,菟{J奚}。(皆未詳。){J寅},菟瓜。(菟瓜似土瓜。○{J壞},戶怪切。{J餮},音孫。{J柬},音練。菟,音兔。ニ,音垓。{J奚},音兮。{J寅},音演。)   [疏]「{J寅},菟瓜」。○釋曰:菟瓜,一名{J寅}。苗及實似土瓜。土瓜者,即王瓜也。《月令》「王瓜生」是也。   矼J甄},豕首。(《本草》曰彘盧,一名蟾掃挭鶠C今江東呼o首,可以誚I蠶蛹。○矷A音列。{J甄},音其。豕,傷氏切。)   [疏]「矼J甄},豕首」。○釋曰:矼J甄},藥草名,一名豕首,一名彘盧,一名蟾掃挭鶠A一名天名精,一名麥句姜,一名蝦\藍,一名天門精,一名王門精。《別錄》一名天蔓精,南人名為地菘,味甘辛,故有姜稱。狀如藍,故名蝦\藍。香似蘭,故名蟾掃挭鶠C郭云「江東呼o首。可以誚I蠶蛹」者,《三蒼》云「誚I,熬也」。   {J並},馬帚。(似蓍,可以為埽{J彗}。○{J並},音並。)   [疏]「{J並},馬帚」。○釋曰:{J並}草似蓍者,今俗謂蓍{J並}。可以為埽{J彗},故一名馬帚。○注「似蓍」。○釋曰:蓍,蒿屬也。年千歲三百莖,可以為卜策。《白虎通》云「此天地之間壽考物也,故問之」是也。   {JA},懷羊。(未詳。)茭,牛蘄。(今馬蘄。葉細銳似芹,亦可食。○{JA},胡罪切。)   [疏]「茭,牛蘄」。○釋曰:似芹可食菜也,而葉細銳。一名茭,一名牛蘄,一名馬蘄,子入藥用。《本草》注云:生水澤中。「苗似鬼針、{J忝}菜等」。「花青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是也。   G,蘆{J肥}。({J肥}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俗呼雹G。○G,他忽切。蘆,音羅。{J肥},蒲北切。)   [疏]「G,蘆{J肥}」。○釋曰: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G。俗呼雹G。一名蘆菔,今謂之蘿蔔是也。   衁翩A灌。(未詳。){J囚},芝。(芝,一歲三華,瑞草。○衁翩A音敕。{J囚},音囚。)   [疏]「{J囚},芝」。○釋曰:瑞草名也,一歲三華,一名{J囚},一名芝。《論衡》云:「芝生於土,士氣和,故芝草生瑞命。」《禮》曰:「王者仁慈,則芝草生。」是也。   ┴,竹萌。(初生者。)   [疏]「┴,竹萌」。○釋曰:孫炎曰:「竹初萌生謂之筍。」凡草木初生謂之萌,筍則竹之初生者,故曰:筍,竹萌也。可以為菜М。《詩·大雅·韓奕》云:「其蔌維何,維筍及蒲。」蔌,則菜М也。   銦A竹。(竹別名。《儀禮》曰:「鉿b建鼓之間。」簫管之屬。○銦A音蕩。)   [疏]「銦A竹」。○釋曰:銕h竹之別名。李巡曰:「竹節相去一丈曰蕩。」孫炎曰:「竹闊節者曰銦C」《禹貢》「筱銢J敷」。孔安國云:「銦A大竹。」郭氏即云「竹別名」,無大小之異,故引《禮》經為證也。○注「《儀禮》」至「之屬」。○釋曰:「《儀禮》曰」者,《大射》禮文也。案,彼云:樂人宿縣,「西階之西,頌磬東西。其南鐘,其南橧﹛A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一建鼓在西階之東,南面。鉿b建鼓之間」。鄭注云:「銦A竹也。謂笙簫之屬倚於堂。」以笙簫之屬,固非大竹,故郭氏引之也。鄭又云:「建猶樹也。以木貫而載之,樹之,跗也。」故謂之建鼓。云「謂簫管之屬」者,郭用鄭玄之說也。   莪,蘿。(今莪蒿也。亦曰廩蒿。)    [疏]「莪,蘿」。○釋曰:舍人云「莪一名蘿」。郭云「今莪蒿也。亦曰廩蒿」。《詩·小雅》云:「菁菁者莪。」陸機云:「莪,蒿也。一名蘿蒿。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生食,又可c,香美,味頗似蔞蒿。」是也。   {J尼},{J底}{J尼}。(薺{J尼}。○{J尼},音禰。{J底},音底。)   [疏]「{J尼},{J底}{J尼}」。○釋曰:{J尼},一名{J底}{J尼}。郭云「薺{J尼}」也。《本草》「薺{J尼}」陶注云:「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又別本注云「根似桔梗,以無心為異者」是也。   {履。(未詳。){J杏},接余。其葉苻。(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亦呼為{J杏}。音杏。○{J杏},音荇。{,待節切。)   [疏]「{J杏},接余。其葉苻」。○釋曰:{J杏}菜,一名接余,其葉名符。郭云:「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亦呼為{J杏}。」《詩·周南·關雎》云「參差荇菜」是也。荇與{J杏}同。陸機《疏》云:「接余,白莖,葉紫赤色,正圓,逕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   白華,野菅。(菅,茅屬。《詩》曰:「白華菅兮。」○菅,音奸。)   [疏]「白華,野菅」。○釋曰:舍人云:「白華,一名野菅。」陸機云:「菅,似茅而滑澤。無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忍宜為索,漚乃尤善矣。」郭云:「菅,茅屬。」此白華亦是茅之類也。漚之柔忍,異其名謂之為菅。因謂在野未漚者為野菅耳。《詩·小雅》云「白華菅兮」是也。   薜,白蘄。(即上「山蘄」。)菲,芴。(即土瓜也。○菲,音匪。芴,音物。)    [疏]「菲,芴」。○釋曰:一名芴。郭云:「即土瓜也。」孫炎曰:「{J誓類也。」《詩·谷風》云:「采葑采菲。」陸機云:「菲似{J誓,莖粗,葉厚而長,有毛。三月中蒸鬻為茹,滑美可作羹。幽州人謂之芴,《爾雅》又謂之{J息}菜。今河內人謂之宿菜。」案,今《爾雅》菲、芴與{J息}菜異,郭注似是別草。如陸之言,又是一物。某氏注《爾雅》,二處皆引《谷風》詩,即菲也,芴也。{J息}菜也,土瓜也,宿菜也,五者一物也。其狀似{J誓而非{J誓,故云「{J誓類也」。   {J誓,{J富}。(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J誓,音福。{J富},音富)   [疏]「{J誓,{J富}」。○釋曰:{J誓,一名{J富}。郭云:「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詩·小雅》云:「我行其野,言采其{J誓。」陸機云:「幽州人謂之燕{J富}。其根正白,可著熱灰中溫啖之,饑荒之歲可c以御饑也。」   熒,委萎。(藥草也。葉似竹,大者如箭竿,有節,葉狹而長,表白裡青,根大如指,長一二尺,可啖。○萎,音威。)   [疏]「熒,委萎」。○釋曰:藥草也。一名熒,一名委萎。《本草》女萎,萎蕤,一名熒是也。葉似竹,大者如箭竿,有節,葉狹而長,表白裡青,根如指,長一二尺,可啖。   {J朐},{J丁}熒。(未詳。)竹,K蓄。(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J朐},音劬。{J丁},他丁切。熒,音迥。K,匹善切。)   [疏]「竹,K蓄」。○釋曰:李巡曰:「一物二名也。」孫炎曰:某氏引《詩·衛風》云「綠竹猗猗」。郭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案,陶隱居《本草》注云:「處處有,布地而生,節間白,葉華細綠,人謂之K竹。煮汁與小兒飲,療惜袌峞v是也。   纂A寒漿。(今酸棗草。江東呼曰苦纂C音針。)   [疏]「纂A寒漿」。○釋曰:纂A一名寒漿。郭云:「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纂C」案,《本草》:酸漿,一名醋漿。陶注云:處處人家多有,「葉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黃赤色」。   T{J後},{J榔{J光}。({J榔明也。葉黃銳,赤華,實如山茱萸。或曰{J陵}也。關西謂之T{J後}。○T,音皆。{J後},音狗。{J榔,音決。{J光},音光。)   [疏]「T{J後},{J榔{J光}」。○釋曰:藥草{J榔明也。一名{J榔{J光},一名決明。郭云:「葉黃銳,赤華,實如山茱萸。」陶注《本草》云:「葉如茳豆。子形似馬蹄,呼為馬蹄決明。」《廣雅》謂之羊躑躅也。○注「或曰{J陵}也」至「T{J後}」。○釋曰:知者案:《說文》云:{J陵},楚曰芰,秦曰T{J後}。是也。   {J巫}荑,{J殺}{J牆}。(一名白{J貴}。○{J巫},音巫。荑,音夷。{J殺},音殺。{J殺},音牆。)   [疏]「{J巫}荑,{J殺}{J牆}」。○釋曰:{J巫}荑,一名{J殺}{J牆}。郭云:「一名白{J貴}。」此草也。案《本草》蕪荑,一名無姑,一名{J殿}{J塘}。唐本注云:《爾雅》蕪荑,一名{J殺}{J牆}。今作{J殿}{J塘},字之誤也。而在本部,疑非是。或者與草同氣乎?○{J殿},音殿。{J塘},音唐。   瓞,<瓜勺>。其紹瓞。(俗呼<瓜勺>瓜為瓞。紹者,瓜蔓緒,亦著子,但小如<瓜勺>。○瓞,大結切。<瓜勺>,步角切。)   [疏]「瓞,<瓜勺>。其紹瓞」。○釋曰:瓞,一名<瓜勺>,小瓜也。紹,繼也。瓜之蔓紹緒先歲之瓜,必小,亦名瓞。故云「其紹瓞」。《詩·大雅》云:「綿綿瓜瓞。」舍人云:瓞名<瓜勺>,小瓜也。紹,繼,謂瓞子。漢中小瓜曰瓞。孫炎曰:瓞,小瓜,子如<瓜勺>,其本子小,紹先歲之瓜曰瓞。然則,瓜之族類本有二種:大者曰瓜,小者曰瓞。此則其種別也。而瓜蔓近本之瓜,必小於先歲之大瓜,以其小如<瓜勺>,故謂之瓞。瓞是<瓜勺>之別名。故郭云:「俗呼<瓜勺>為瓞。紹者,瓜蔓緒,亦著子,但小如<瓜勺>。」   芍,鳧茈。(生下田。苗似龍鬚而細,根如指頭,黑色可食。○芍,戶了切。)   [疏]「芍,鳧茈」。○釋曰:芍,一名鳧茈。郭云:「生下田中,苗似龍鬚而細,根如指頭,黑色可食。」今俗瀹而鬻之者是也。   {J類},{J鼎}{J童}。(似蒲而細。○{J類},音類。{J鼎},音鼎。{J童},音董。)   [疏]「{J類},{J鼎}{J童}」。○釋曰:{J類},一名{J鼎}{J童}。狀似蒲而細,可為г,亦可馴H為索。   {Jㄗ},{J失}。({Jㄗ}似稗,布地生,穢草。○{Jㄗ},音帝。{J失},大結切。)   [疏]「{Jㄗ},{J失}」。○釋曰:{Jㄗ},一名{J失},似稗之穢草也,布生於地。《莊子》曰「道在{Jㄗ}稗」,是亦有米,細小。《莊子》又曰「若{Jㄗ}米之在太倉」是也。   鉤,{J夭}。(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台似薊。初生可食。)   [疏]「鉤,{J夭}」。○釋曰:薊類也。一名鉤,一名{J夭}。郭云:「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台似薊。初生可食。」《說文》云「味苦,江南食以下氣」是也。   Ε,鴻{J會}。(即Ε菜也。○{J會},音會。)   [疏]「Ε,鴻{J會}」。○釋曰:Ε,葉似韭之菜也。一名鴻{J會}。《本草》謂之菜芝是也。   蘇,桂荏。(蘇,桂類。故名桂荏。)   [疏]「蘇,桂荏」。○釋曰:蘇,荏類之草也。以其味辛似荏,故一名桂荏。陶注《本草》云:「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生池澤中者,名水蘇,一名雞蘇。皆荏類也。   薔,虞蓼。(虞蓼,澤蓼。○蓼,音了。)   [疏]「薔,虞蓼」。○釋曰:薔,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澤者也。《周頌·良耜》云:「以薅荼蓼。」毛傳云「蓼,水草」是也。   {J條},N。(未詳。)[B290],赤苗。(今之赤粱粟。)芑,白苗。(今之白粱粟,皆好魽C)j,黑黍。(《詩》曰:「維j維階A。」)階A,一稃二米。(此亦黑黍,但中米異耳。漢和帝時任城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J條},他凋切。N,音惕。[B290],音門。芑,音起。階A,孚鄙切。桴,音敷。)   [疏]「[B290]赤」至「二米」。○釋曰:案《詩大雅生民》云:「誕降嘉種,維j維階A,維{麻禾}維芑。」故此釋之也。[B290]與{麻禾}音義同。[B290]即嘉鴩狎]者。郭云:「今之赤梁粟。」芑,即嘉鴠晜]者。郭云:「今之白粱粟,皆好魽v也。李巡曰:「黑黍一名j黍。」j,即黑黍之大名也。階A,是黑黍之中一稃有二米者,別名之為階A。若然,j、階A皆黑黍矣。而《春官·鬯人》注云:釀j為酒,j如黑黍,一階A二米。言如者,以黑黍一米者多,j為正稱,二米則j中之異,故言如,以明j有二等也。j有二等,則一米亦可為酒,《鬯人》之注必言二米者,以宗廟之祭唯P為重,二米嘉異之物,鬯酒宜當用之,故以二米解鬯。其實,j是大名,故云:「釀j為酒」。此云「階A,一桴二米」。《鬯人》注曰「一丕二米」。文不同者,《鄭志》答張逸云:階A即皮,其稃亦皮也。《爾雅》重言以曉人。然則,階A、稃古今語之異,故鄭引此文得以稃為階A也。漢和帝時任城縣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也。   陽E,稻。(今沛國呼陽E。○陽E,音杜。)   [疏]「陽E,稻」。○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沛國呼陽E。」《詩·周頌》云:「豐年多黍多陽E。」《禮記·內則》云「牛宜陽E」。《豳風·七月》云「十月擠_」,是一物也。案《說文》云:「沛國謂稻為糯。」「隊恣A稻屬」也。《字林》云:「糯,黏稻也。」隊恣A糯不黏者。《本草》以粳米、稻米為二物。隊捉P粳古今字。然隊恣B糯甚相類,黏不黏為異耳。依《說文》陽E、稻,即糯也。江東呼恉,乃亂切。   {J誓,{Jm}茅。({J誓,華有赤者為{Jm}。{Jm},{J誓一種耳。亦猶菱苕,華黃白異名。○{Jm},音瓊。)   [疏]「{J鬲},{Jm}茅」。○釋曰:{J誓與{Jm}茅一草也。華白者即名{J誓,華赤者別名{Jm}茅。故郭云:「亦猶菱苕,華黃白異名」也。   台,夫須。(鄭箋《詩》云:台可以為御雨笠。○夫,音扶。)   [疏]「台,夫須」。○釋曰:舍人云:「台,一名夫須。」《詩·小雅》云:「南山有台。」陸機云:「舊說,夫須,莎草也,可以為蓑笠。《都人士》云『台笠緇撮』是也。」○注「鄭箋」至「雨笠」。案箋者,傳注之別名也。以《詩》先有毛公作傳,鄭玄釋其未備者。《字林》云:「箋者,表也,識也。」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箋也。《都人士》箋云:「都人之士以台皮為笠。」此引其意,非全文也。   {J搴}{J罰}。(未詳。)□,貝母。(根如小貝,圓而白華,葉似韭。○{J搴},音蹇。{J罰},音伐。□,音萌。)   [疏]「□,貝母」。○釋曰:藥草貝母,一名□。郭云:「根如小貝,員而白華,葉似韭。」《詩·L風·載馳》云:「陟彼阿丘,言采其虻。」陸機云:「虻,今藥草貝母也。其葉如栝樓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連累相著,有分解也。」《本草》一名空草。陶注云:出近道,「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是也。   {J收},蚍<血不>。(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J收},音翹。蚍,音毗。<血不>,音浮。)   [疏]「{J收},蚍<血不>」。○釋曰:舍人云:「{J收},一名蚍<血不>」。郭云:「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詩·陳風》云:「視爾如{J收}。」毛傳云:「芘咫]。」陸機云:芘哄A「一名荊葵,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是也。   艾,冰台。(今艾蒿。)   [疏]「艾,冰台」。○釋曰:艾,一名冰台,即今艾蒿也。《詩·王風》「彼采艾兮」是也。   {J單},亭歷。(實、葉皆似芥,一名狗薺,《廣雅》雲。○{J單},音典。)   [疏]「{J單},亭歷」。○釋曰:{J單},一名亭歷。郭云:「實、葉皆似芥。」《廣雅》又名狗薺。《本草》一名丁歷,一名太室,一名大均C陶注云:「今近道亦有。母則公薺,子細黃,至苦。」是也。   苻,鬼目。(今江東有鬼目草,莖似葛,葉員而毛,子如耳l也。赤色叢生。)   [疏]「苻,鬼目」。○釋曰:苻,一名鬼目。郭云:「今江東有鬼目草,莖似葛,葉員而毛,子如耳l也。赤色叢生。」   薜,庾草。(未詳。){J敖},[B16A]{J縷}。(今蘩{J縷}也。或曰雞腸草。○{J敖},五高切。[B16A],音嫂。{J縷},音縷。)   [疏]「{J敖},[B16A]{J縷}」。○釋曰:{J敖},一名[B16A]{J縷},一名蘩{J縷},一名雞腸草。《本草》云:蘩蔞味辛。陶註:此菜人以作羹。唐本注云:「此即雞腸草也。多生下濕坑渠之側。」人家園庭亦有此草是也。   離南,活{J兌}。(草生江南,高丈許,大葉,莖中有瓤,正白,零陵人祖日貫之為樹。○{J兌},音奪。)   [疏]「離南,活{J兌}」。○釋曰:離南,草也。一名活{J兌}。《山海經》又名冠脫。生江南,高丈許,大葉似荷葉而肥,莖中有瓤,正白者是也。注「零陵人祖日貫之為樹」。○釋曰:祖,且也。貫,事也。言零陵郡人且日事之,使科大若樹然也。郭又注《山海經》云:零桂人人且日貫之以為樹,然所未詳。   蘢,天{J龠}。須,葑蓯。(未詳。)蒡,隱{J忍}。(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為隱{J忍}。藏以為菹,亦可瀹食。○龍,音聾。葑,方孔切。蓯,音總。蒡,音旁。)   [疏]「蒡,隱{J忍}」。○釋曰:蒡,蘇類菜也,一名隱{J忍}。郭云:「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為隱{J忍}。藏以為菹,亦可瀹食」者。瀹,煮也。   {J酉},蔓於。(草生水中,一名軒於,江東呼茜。音猶。)   [疏]「{J酉},蔓於」。○釋曰:{J酉},水草也,一名蔓於。郭云:「一名軒於,江東呼{J酉}。」   {J鹵},{J滭。(作履苴草。○{J鹵},音魯。{J滭,才古切。)   [疏]「{J鹵},{J滭」。注「作履苴草」。○釋曰:{J鹵},《說文》云:「{J鹵},草也。可以束。」一名{J滭,即蒯類也。中作履底。《字苑》云「<韋宛>苴履底」。故云「作履苴草」也。   柱夫,搖車。(蔓生,細葉,紫華,可食。今俗呼曰「翹搖車」。○柱,音主。夫,音扶。)   [疏]「柱夫,搖車」。○釋曰:柱夫,可食之草也。一名搖車,俗呼翹搖車。蔓生,紫華,華翹起搖動,因名雲。   出隧,蘧蔬。(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音氈氍[。○隧,音遂。蘧,巨俱切。蔬,山俱切。)   [疏]「出隧,蘧蔬」。○釋曰:菌類也,一名出隧,一名蘧蔬。《廣雅》云:「朝生,形如鬼蓋。」郭云「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音氈氍[」者,《說文》云:「菰,蔣也。」張揖云:「氍[,毛席。」取其音同。   蘄{J臣},{J麋}蕪。(香草,葉小如萎狀。《淮南子》云「似蛇床」。《山海經》云「臭如{J麋}蕪」。○{J臣},昌改切。)   [疏]「蘄{J臣},{J麋}蕪」。○釋曰:芎G苗也。一名蘄{J臣},一名{J麋}蕪。《本草》一名薇蕪,一名汀離。陶注云:「似蛇床而香。」郭云「香草,葉小如萎狀」者,言如萎蔫之狀也。○注「《淮南子》」至「{J麋}蕪」。○釋曰:《淮南子》云「似蛇床」音,案《淮南·子泥論》篇云:「夫物之相類者,世人之所亂惑也。嫌疑肖像者,眾人所眩啎]。故很者類知而非知也,愚者類君子而非君子也,贛者類勇而非勇也。使人相去也,若玉之與石也,葵之與莧也,則論人易矣。夫亂人者,若芎G之與稿本,蛇床之與{J麋}蕪者。」許慎雲此四者,藥草臭味之相似,其治病則不同力是也。云「《山海經》曰『臭如{J麋}蕪』」者,案《西山經》浮山有草曰訓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J麋}蕪」,可以止癘。又天帝山有草,「其狀如葵,其臭如{J麋}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是也。臭,香也。言其香氣如{J麋}蕪也。   茨,蒺藜。(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剌人,見《詩》。)   [疏]「茨,蒺藜」。○釋曰:茨,一名蒺藜。郭云:「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剌人,見《詩》」者,案《詩·小雅》云「楚楚者茨」是也。   {Jㄎ{J弓,竊衣。(似芹,可食。子大如麥,兩兩相合。有毛,著人衣。○{Jㄎ,音計。{J弓,音如。)   [疏]「{Jㄎ{J弓,竊衣」。○釋曰:{Jㄎ{J弓,一名竊衣。郭云:「似芹,可食。子大如麥,兩兩相合。有毛,著人衣。」俗名鬼麥者也。   髦,顛{J棘}。(細葉,有剌,蔓生,一名商{J棘}。《廣雅》云「女木也」。○髦,音毛。{J棘},音棘。)   [疏]「髦,顛{J棘}」。○釋曰:髦,一名顛{J棘},一名商{J棘}。《廣雅》云「女木也」。郭云:「細葉,有刺,蔓生。」   鴃A芄蘭。(憲ㄐA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鴃A音貫。)   [疏]「鴃A芄蘭」。○釋曰:鴃A一名芄蘭。郭云:「憲ㄐA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案,如此注,則似憲ㄓ@名蘭,或傳寫誤芄衍字。《詩·衛風》云:「芄蘭之支。」陸機云:「一名蘿{J摩}。幽州人謂之雀瓢。」   [B199],{J沈}藩。(生山上,葉如韭,一曰提母。○[B199],徒南切。{J沈},音沈。)    [疏]「[B199],{J沈}藩」。○釋曰:藥草知母也。一名[B199],一名{J沈}藩。郭云:「生山上,葉如韭,一名提母。」案,《本草》此名之外更有十餘名,文多不載。陶注云:「形似昌蒲而柔潤,葉至難死,掘出隨生,須燥乃止也。」   {J渝},{J舄}。(今澤{J舄}。○{J渝},音俞。{J舄},音昔。)   [疏]「{J渝},{J舄}」。○釋曰:{J渝},一名{J舄},即藥草澤{J舄}也。《本草》作澤{J舄},一名水澤,一名及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陶注云:「葉狹長,叢生諸淺水中。」   {J圈},鹿藿。其實{J狃}。(今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J圈},巨員切。藿,音霍。{J狃},女九切。)   [疏]「圈,鹿藿。其實{J狃}」。○釋曰:{J圈},一名鹿藿。其實名{J狃}。郭云:「今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本草》云「味苦」。唐本注云:「此草所在有之。苗似豌豆,有蔓而長大。人取以為菜,亦微有豆氣,名為鹿戶也。」   [B16B]侯,莎。其實洉O。(《夏小正》曰:「[B16B]也者,莎{J隋}。洉O者其實。」○[B16B],音浩。洉O,音堤。)   [疏]「[B16B]侯,莎。其實洉O」。○釋曰:[B16B]即莎別名。侯,維也,猶語辭也。其實別名洉O。○注「夏小」至「其實」。○釋曰:《夏小正》者,《大戴禮》之篇名。本夏後氏著十二月之候也。漢九江太守戴德記之,謂之《大戴禮記》。其正月云:「洉O[B16B]。[B16B]也者,莎{J隋}也。洉O也者,其實也。先言洉O而後言[B16B]何也?洉O先見者也。何以謂之?《小正》以著名也。」案《廣雅》云:「地毛,莎{J隋}也。」是{J隋}即莎也,故云「莎{J隋}」。   莞,苻蘺。其上{J鬲}。(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J鬲}謂其頭台首也。今江東謂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莖為{J鬲},用之為席。音羽翮。)   [疏]「莞,苻蘺。其上{J鬲}」。○釋曰:某氏曰:《本草》雲白蒲,一名苻蘺,楚謂之莞蒲,其上台別名{J鬲}。郭義具注。《詩·小雅·斯干》云:「下莞上簟。」鄭箋云「莞,小蒲」也者,以莞、蒲一草之名。而《司幾筵》有莞筵、蒲筵,則有大小之異。為席有精有粗,故得為兩種席也。   荷,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其莖茄,其葉{J遐},其本{J密},(莖下白Q在泥中者。)其華菡萏,(見《詩》。)其實蓮,(蓮謂房也。)其根藕,其中的,(蓮中子也。)的中薏。(中心苦。)   [疏]「荷芙」至「中薏」。○釋曰:李巡曰:皆分別蓮、莖、葉、華、實之名。芙渠,其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呼荷。菡萏,蓮華也。的,蓮實也。薏,中心也。郭璞云:「{J密},莖下白Q在泥中者。」今江東人呼荷華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蜀人以藕為茄。或用其母為華名,或用根子為母葉號,此皆名相錯,習俗傳誤,失其正體者也。陸機《疏》云:蓮青皮裡白子為的,的中有青為薏,味甚苦,故里語云「苦如薏」是也。○注「見《詩》」。○釋曰:《詩·陳風》云:「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又曰「有蒲與蓮」,又曰「有蒲菡萏」是也。   紅,蘢古。其大者{J歸}。(俗呼紅草為蘢鼓,語轉耳。○{J歸},丘軌切。)   [疏]「紅蘢」至「者{J歸}」。○釋曰:舍人曰:「紅名蘢古。其大者名{J歸}。」《詩·鄭風》云:「隰有游龍。」毛云:「龍,紅草也。」陸機云:「一名馬蓼,葉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餘。」郭云:「俗呼紅草為蘢鼓,語轉耳。」   {J差},薺實。(薺子名。○{J差},才何切。)   [疏]「{J差},薺實」。○釋曰:《本草》云:薺,味甘,「人取其葉作菹及羹亦隹」。《詩·谷風》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其子別名{J差}。   {麻賁},疚瞗C(《禮記》曰「苴麻之有{麻賁}。」○{麻賁},扶刃切。)   [疏]「{麻賁},疚瞗v。○釋曰:炕A麻也。{麻賁}者,即麻子名也。故云「{麻賁},疚磥]」。○注「《禮記》」至「有{麻賁}」。○釋曰:《禮記》曰「苴麻之有{麻賁}」者,《儀禮·喪服傳》文也。傳所以解經,故亦謂之《禮記》也。案《喪服》經云:「苴{。」傳曰「苴{者,麻之有{麻賁}者」是也。   炕A麻。(別二名。)   [疏]「炕A麻」。○釋曰:麻,一名炕C故注云「別二名」。《禹貢》青州雲厥貢「岱畎、絲、炕v是也。   須,{J飧}蕪。({J飧}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   [疏]「須,{J飧}蕪」。○釋曰:案《詩·谷風》云:「采葑采菲。」毛傳云:「葑,須也。」先儒即以「葑,須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今郭注上「葑蓯」云「未詳」,注此云:「{J飧}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則郭意以毛云「葑,須」者謂此{J飧}蕪也。《坊記》注云:「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陸機云:「葑,蕪菁。幽州人或謂之芥。」《方言》云:「フ、蕘,蕪菁也。陳、楚謂之フ,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フ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則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J飧}蕪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菲,{J息}菜。(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菲,音匪。{J息},音息。)   [疏]「菲,{J息}菜」。○釋曰:菲,一名{J息}菜。案《詩·谷風》云:「采葑采菲。」毛傳云:「菲,芴也。」郭上注「菲,芴」云「土瓜也」。注此云:「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則是芴與{J息}菜別草。而某氏及陸機以為一物,非郭義也。   {J貴},赤莧。(今之莧,赤莖者。○{J貴},巨貴切。)   [疏]「{J貴},赤莧」。○釋曰:赤莧,一名{J貴},今莧菜之赤莖者也。   {J牆}蘼,[B290]冬。([B290]冬,一名滿冬,《本草》雲。○蘼,音美。)   [疏]「{J牆}蘼,[B290]冬」。○釋曰:藥草也。一名{J牆}蘼,一名[B290]冬。○注「[B290]冬」至「草雲」。○釋曰:案《山海經》云:條谷山「其草多芍葯、[B290]冬」。郭注亦云《本草》一名滿冬。今檢《本草》有天門冬,一名顛勒,麥門冬,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無名滿冬者,蓋所見本異也。[B290]、門字異音同耳。   篇,苻止。(未詳。)濼,貫眾。(葉圓銳,莖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貫渠,《廣雅》云「貫節」。○K,音偏。濼,音爍。眾,音終。)   [疏]「濼,貫眾」。○釋曰:藥草名也。一名濼,一名貫眾。《本草》云:一名貫節,一名貫渠,一名百頭,一名虎卷,一名K苻,一名伯洁A一名藥藻,此謂鴟頭。陶注云:「葉如太蕨,形色毛芒,全似老鴟頭」,因名之。郭氏云:「葉圓銳,莖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貫渠,《廣雅》云『貫節』。」   F,牛[QBDH](似[QBDH],葉大,江東呼為馬[QBDH]。○F,其隕切。[QBDH],音早。)   [疏]「F,牛[QBDH]」。○釋曰:F,一名牛[QBDH],[QBDH]之葉大者也。《詩·召南》云:「於以采藻。」《左傳》云:「熬昉忖孝獢C」以此草好聚生,故言昉式C怜V聚也。毛傳云:「藻,聚藻也。」陸機云:「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又云:「扶風人謂之藻,聚為發聲也。此二藻皆可食,煮熟,Л去腥氣,米面糝蒸為茹,嘉美。楊州人饑荒可以當鴙飽C」   {J逐}{J殤},馬尾。(《廣雅》曰:「馬尾,{J商}陸。」《本草》雲,別名{J殤}。今關西亦呼為{J殤},江東呼為當陸。○{J逐},他六反。{J殤},他羊反。)   [疏]「s{J殤},馬尾」。○釋曰:藥草{J商}陸也。一名{J逐}{J殤},一名馬尾。郭云:「《廣雅》曰:『馬尾,{J商}陸。』《本草》雲,別名{J殤}。今關西呼為{J殤},江東為當陸。」案《本草》,{J商}陸,一名蕩根,一名夜呼。不同者,所見本異也。今注云:一名「白昌」,一名「當陸」是也。   萍,洁C(水中浮洁C江東謂之U。○蘋,音平。洁A音瓶。U,音瓢。)其大者慼C(《詩》曰:「於以采慼C」)   [疏]「萍,洁C其大者慼v。○釋曰:舍人曰:「蘋,一名洁C大者名慼C」郭曰:「水中浮洁C江東謂之U。」陸機《毛氏義疏》云:「今水上浮洉O也。其粗大者謂之慼A小者曰洁C季春始生,可糝蒸為茹。又可苦酒淹以就酒。」○注《詩》曰:「於以采慼C」○釋曰:《召南·采慼n篇文也。   {J希},菟葵。(頗似葵而小,葉狀如藜,有毛,苳c啖之滑。○{J希},音希。)   [疏]「{J希},菟葵」。○釋曰:{J希},一名菟葵。郭云:「頗似葵而小,葉狀如藜,有毛,苳c啖之滑」者,苳c,煮也。案,《本草》唐本注云:「苗如石龍芮,葉光澤,花白似梅,莖紫色,煮汁極滑,堪啖。」《爾雅·釋草》一名{J希}。所在平澤皆有,田間「人多識之」。是也。   芹,楚葵。(今水中芹菜。)   [疏]「芹,楚葵」。○釋曰:郭云:「今水中芹菜。」案《本草》云「水芹」,一名「水英」。陶注云:「其二月、三月作英時,可作菹及瀹食之。」又有渣(音漶^芹,可為生菜,亦可生啖。別本注云:芹有兩種,「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並堪作菹及生菜」。是也。   {Jㄨ},牛{J頹}。(今江東呼草為牛{J頹}者,高尺餘許。方莖,葉長而銳,有穗。穗間有華,華紫縹色,可淋以為飲。○{Jㄨ},吐回切。{J頹},音頹。)   [疏]「{Jㄨ},牛{J頹}」。○釋曰:{Jㄨ},一名牛{J頹}。《詩·小雅》云:「言采其{J逐}。」鄭箋云:「{J逐},牛{J頹}。」郭云:「今江東呼草為牛{J頹}者,高尺餘許。方莖,葉長而銳,有穗。穗間有華,華紫縹色,可淋以為飲」者,《字林》云:「縹,青白色。淋,以水沃也。」   {J賣},牛唇。(《毛詩傳》曰:「水{J舄}也。」如{J賣}斷,寸寸有節,拔之可復。○{J賣},音續。)   [疏]「{J賣},牛唇」。○釋曰:李巡云:「別二名。」郭云:「如續斷,寸寸有節。」陸機以為今澤{J舄}也。郭氏所不取。○注「毛詩」至「{J舄}也」。○釋曰:《詩·魏風·汾沮洳》云:「彼汾一曲,言采其{J賣}。」毛傳云「{J賣},水{J舄}也」是。   蘋,{J賴}蕭。(今{J賴}蒿也。初生亦可食。○{J賴},音賴。)   [疏]「蘋,{J賴}蕭」。○釋曰:蘋,一名{J賴}蕭。郭云:「今{J賴}蒿也。初生亦可食。」《詩·小雅》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陸機云:「葉青白色,莖似箸而輕脆。始生香,可生食,又可c食。」是也。   連,異翹。(一名連苕,又名連草,《本草》雲。)   [疏]「連,異翹」。○釋曰:連,一名異翹,郭云「一名連苕,又名連草,《本草》雲」者。案,今本連翹,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不同者所見本異也。唐本注云:「此物有兩種:大翹,小翹。大翹,葉狹長如水蘇,花黃可愛,生下濕地,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作房翹生出眾草。其小翹生崗原之上,葉花實皆似大翹而小細耳。」是也。   澤,烏{J飧}。(即上「{J壞}」也。)   [疏]「澤,烏{J飧}」。○釋曰:即上「{J壞}」,生於水澤者。然形所未詳。   傅,橫目。(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疏]「傅,橫目」。○釋曰:傅,一名橫木草,蔓延生。郭云「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是也。   N,蔓華。(一名蒙華。)   [疏]「N,蔓華」。○釋曰:N,一名蔓華。郭云:「一名蒙華。」   菱,蕨苂G。(菱,今水中芰。○菱,音凌。苂G,音眉。)   [疏]「菱,蕨苂G」。○釋曰:菱,一名蕨苂G。郭云「菱,今水中芰」者,《字林》云:「楚人名{J陵}曰芰,可食。」《國語》曰:「屈到嗜芰。」俗云「菱角」是也。   大菊,蘧麥。(一名麥句姜,即瞿麥。)   [疏]「大菊,蘧麥」。○釋曰:大菊,一名蘧麥,草藥也。郭云:「一名麥句姜,即瞿麥。」《廣雅》云:「茈萎,麥句姜,瞿麥。」案《本草》雲瞿麥,一名巨句麥,一名大菊,一名大蘭。陶注云:「今出近道。一莖生細葉,花紅紫赤可愛,子頗似麥。」故名瞿麥。   薜,牡{J贊}。(未詳。){J前},山莓。(今之木莓也。實似{J鹿}莓而大,亦可食。○薛,音百。{J贊},音贊。{J前},音箭。莓,音每。)   [疏]「{J前},山莓」。○釋曰:山莓一名{J前}。郭云:「今之木莓也。實似V莓而大,亦可食。」V莓說在下。   縑A苦堇。(今堇葵也。葉似柳,子如米,苳c食之滑。)   [疏]「縑A苦槿」。○釋曰:縑A一名苦堇,可食之菜也,郭云「今堇葵也。葉似柳,子如米,苳c食之滑」者。《本草》唐本注云:此菜野生,非人所種,俗謂之莖菜。葉似蕺,花紫色者。《內則》云「堇、央Bx、榆」是也。《本草》云「味甘」,此云「苦」者,古人語倒,猶甘草謂之大苦也。   {J潭},石衣。(水苔也。一名石發。江東食之。或曰,{J潭},葉似Ε而大,生水底,亦可食。○{J潭},音潭。)   [疏]「{J潭},石衣」。○釋曰:{J潭},一名石衣。郭云「水苔也。一名石發。江東食之」者,案《本草》有「陟N」。別本注云:「此即古石發也。色類似苔而粗澀為異。」郭又云「或曰,{J潭}葉似Ε而大,生水底,亦可食」者,即《本草》海藻,一名{J潭}。陳藏器《本草》云:大葉藻也。生深海中及新羅,葉如水藻而大。海人取之,正在深海底,以繩繫腰,咽沒水下刈得,旋繫繩上。五月已後,當有大魚傷人,不可取也。   {J鞠},治{J牆}。(今之秋華菊。○{J鞠},音菊。)   [疏]「{J鞠},治{J牆}」。○釋曰:{J鞠},一名治{J牆}。郭云:「今之秋華菊。」案《月令》季秋云:「菊有黃華。」《本草》雲菊華,一名節華。陶注云:「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而食者,為真;一種莖青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也。」   唐、蒙,女蘿。女蘿,菟絲。(別四名。《詩》云:「爰采唐矣。」)   [疏]「唐、蒙」至「菟絲」。○釋曰:孫炎曰:「別三名。」郭云:「別四名。」則唐與蒙,或並或別,故三四異也。《詩經》直言唐,而傳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則四名為得。下云:「蒙,王女。」郭云:「即唐也。」是又名王女。然則,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王女也,凡五名。《詩·磳砥n云:「蔦與女蘿。」毛傳云:「女蘿,菟絲。」陸機云:「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注「《詩》云:『爰采唐矣。』」○釋曰:《L風·桑中》篇文也。   苗,N。(未詳。){J圭},{J缺}鵅C(覆盆也。實似莓而小,亦可食。○N,他凋切。{J圭},音奎。{J缺},音缺。鵅A音盆。)   [疏]「{J圭},{J缺}鵅v。○釋曰:{J圭},一名{J缺}鵅A郭云:「覆鴾]。實似莓而小,亦可食。」案《本草》蓬{ダ系},一名覆盆,一名陵{ダ系},一名陰{ダ系},其實名覆盆子。今注雲蓬{ダ系},是覆盆之苗也。覆盆乃蓬{ダ系}之子也。唐本注云:「然生處不同,沃地則子大而甘,瘠地則子細而酸。」是也。   芨,堇草。(即烏頭也。江東呼為堇。○芨,音急。堇,音靳。)   [疏]「芨,堇草」。○釋曰:芨,一名堇草。郭云:「即烏頭也。江東呼為堇。音靳。」案《詩·大雅》云:「堇荼如飴。」又《晉語》狦R姬將譖申生,「袛}於酒,赻貍韟蛂v。賈逵曰:「堇,烏頭也。」然則,堇者,其烏頭乎?嫌讀為堇奶忍說A故音之。   [B233],百足。(未詳。){J肩},戎葵。(今蜀葵也。似葵,華如木槿華。○[B233],音纖。{J肩},音肩。)   [疏]「{J肩},戎葵」。○釋曰:{J肩},一名戎葵。郭云:「今蜀葵也。似葵,華如木槿華。」戎、蜀,蓋其所自也,因以名之。   {J糸},狗毒。(樊光云:「俗語苦如{J糸}。」○{J糸},音計。)   [疏]「{J糸},狗毒」。○釋曰:{J糸},一名狗毒。樊光云:「俗語苦如{J糸}。」樊光者,京兆人,後漢中散大夫。注《爾雅》六卷。故郭氏取以為說。   垂,比葉。(未詳。){J復},盜庚。(旋{J復},似菊。○{J復},音服。)   [疏]「{J復},盜庚」。○釋曰:{J復},一名盜庚。郭云:「旋{J復},似菊。」《本草》旋{J復},一名戴椹,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陶注云「出近道下濕地,似菊花而大」是也。   {J字},麻母。(苴麻盛子者。)   [疏]「{J字},麻母」。○釋曰:苴麻之盛子者也。一名{J字},一名麻母。   <瓜勺>,九葉。(今江東有草,五葉共叢生一莖,俗因名為五葉,即此類也。)   [疏]「<瓜勺>,九葉」。○釋曰:此草九葉叢生一莖。然郭亦未詳其狀,但舉其類云:「今江東有草,五葉共叢生一莖,俗因名為五葉,即此類也。」   藐,茈草。(可以染紫,一名茈{J戾},《廣雅》雲。○藐,亡角切。茈,子爾切。)   [疏]「藐,茈草」。○釋曰:藐,一名茈草,根可以染紫之草。《廣雅》一名茈{J戾},《本草》一名紫丹。唐本注云:「苗似蘭香,莖赤節青,花紫白色,而實白也。」   倚商,活脫。(即離南也。){J職},黃j。({J職}草,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作菹食。○脫,音奪。{J職},音職。j,音除。)   [疏]「{J職},黃j」。○釋曰:{J職}草,一名黃j。郭云:「{J職}草,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作菹食。」   [B176]車,{J乞}輿。([B176]車,香草,見《離騷》。○[B176],音挈。{J乞}音乞。)   [疏]「[B176]車,{J乞}輿」。○釋曰:香草也。一名[B176]車,一名{J乞}輿,郭云「[B176]車,香草,見《離騷》」者。《離騷》經云「畦留夷與[B176]車兮,雜杜衡與芷」是也。   權,黃華。(今謂牛芸草為黃華。華黃,葉似菽蓿。)   [疏]「權,黃華」。○釋曰:權,一名黃華。郭云:「今謂牛芸草為黃華。華黃,葉似菽蓿。」《說文》亦云:「芸,草也。似苜蓿。《淮南子》說『芸草,可以死復生』。」《月令》注云:「芸,香草也。」《雜禮圖》曰:「芸,蒿也。葉似邪蒿,香美可食。」然則牛芸者,亦芸類也。郭以時驗而言之,故云「今謂牛芸草為黃華」也。   {J弭},春草。(一名芒草,《本草雲》。○{J弭},音尾。)   [疏]「{J弭},春草」。注「一名」至「草雲」。○釋曰:藥草也,郭云「一名芒草,《本草》雲」者。案《本草》莽草,一名{J弭},一名春草。陶注云:今是處皆有。葉青辛烈者良,今俗呼為{J罔}草也。郭云「芒草」者,所見本異也。   {J終}葵,蘩露。(承露也。大莖小葉,葉紫黃色。○{J終},音終。)   [疏]「{J終}葵,蘩露」。○釋曰:葵類。一名{J終}葵,一名蘩露。郭云:「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J味},┘[B18G]。(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J味},音未。┘,直其切。[B18G],音除。)   [疏]「{J味},┘[B18G]」。○釋曰:藥草也。一名{J味},一名┘[B18G]。郭云:「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案《本草》五味子,一名會及,一名玄及。唐本注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其葉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J嬰}子。」   {J塗},委葉。(《詩》云:「以{J休}{J塗}蓼。」○{J塗},音徒。)   [疏]「{J塗},委葉」。○釋曰:穢草也。舍人曰:「{J塗},一名委葉。」王肅說《詩》云:「荼,陸穢草。」然則,{J塗}者,原田蕪穢之草,非苦菜也。○注「《詩》云:『以{J休}{J塗}蓼。』」○釋曰:此《周頌·良耜》篇文。{J休},耘除也。今《詩》本「{J休}」作「薅」,音義同。   皇,守田。(似燕麥,子如畯J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   [疏]「皇,守田」。○釋曰:皇,一名守田。郭云:「似燕麥,子如畯J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畯J,即T也。   鉤,{J睽}姑。(鉤,<婁瓜>也,一名王瓜。實如<瓜勺>瓜,正赤,味苦。○{J睽},音圭。)   [疏]「鉤,{J睽}姑」。○釋曰:鉤,一名{J睽}姑。郭云:「鉤<婁瓜>也,一名王瓜。實如<瓜勺>瓜,正赤,味苦。」《本草》雲王瓜,一名土瓜。陶注云:「即今土瓜,生籬院,亦有子,熟時赤如彈丸。」根大。唐本注云:此物蔓生,葉似栝樓,圓無嶸吽A子如梔子,生青熟赤,但無稜爾。根似葛,細而多糝。是也。   望,乘車。(可以為索,長丈餘。○乘,音繩。)   [疏]「望,乘車」。○釋曰:望,一名乘車。郭云:「可以為索,長丈餘。」   困,鉹銚s。(未詳。)攫,烏階。(即烏杷也。子連相著,狀如杷齒,可以染皂。○鉹峞A音劫。銚s,音絳。攫,音屆C)   [疏]「攫,烏階」。○釋曰:攫,一名烏階。郭云:「即烏杷也。子連相著,狀如杷齒,可以染皂。」今俗謂之狼杷是也。   杜,土鹵。(杜衡也,似葵而香。)   [疏]「杜,土鹵」。○釋曰:香草也。一名杜,一名土鹵。郭云:「杜衡也,似葵而香。」《本草》唐本注云:「杜衡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雲馬蹄香。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根似細辛、白前等。」《山海經》云:「天帝山,有草其狀如葵,其臭如麋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是也。   盱,虺床。(蛇床也。一名馬床,《廣雅》雲。○盱,音吁。)   [疏]「盱,虺床」。○釋曰:盱,一名虺床。郭云:「蛇床也。一名馬床,《廣雅》雲。」案《本草》蛇床,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繩毒,一名棗棘,一名牆{J麋}。陶注云:近道「田野墟落間甚多,花葉正似{J麋}蕪」。   {J瞇},{J敖}。(未聞。)赤,χ薊。(即上「χ薊」。)菟奚,顆衁F。(款衁F也,紫赤華,生水中。○{J瞇},音米。{J敖},五刀切。衁F,音東。)   [疏]「菟奚,顆衁F」。○釋曰:藥草也。一名菟奚,一名顆衁F。郭云:「款衁F也,紫赤華,生水中。」案《本草》款衁F,一名橐吾,一名顆東,一名虎鬚,一名菟奚。陶注云:形如宿蓴未舒者,其腹裡有絲,其花乃似大菊花。唐本注云:「葉似葵而大,叢生,花出根下。」是也。   中馗,菌。(地蕈也,似蓋,今江東名為土菌,亦曰馗廚。可啖之。○馗,音逵。菌,巨隕切。)小者菌。(大小異名。)   [疏]「中馗,菌。小者菌」。○釋曰:此辨菌大小之異名也。大者名中馗,小者即名菌,郭云「地蕈也,似蓋,今江東人名為土菌,亦曰馗廚。可啖之」者,《說文》云:「蕈,桑{J}也。」謂菌生木上也。今雲地蕈,即俗呼地菌者是也。   o,小葉。(未聞。)苕,陵苕。(一名陵時,《本草》雲。)黃華,{J票};白華,茇。(苕,華色異名亦不同。○o,音輒。苕,音調。{J票},音標。茇,音沛。)   [疏]「苕陵」至「華茇」。○釋曰:苕,一名陵苕。《本草》一名陵時。舍人曰:「苕,陵苕也。黃華名{J票},白華名茇,別華色之名也。」陸機《疏》云:一名鼠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華紫,似今紫草,可染皂,煮以沐發即黑。《詩·小雅》云:「苕之華,芸其黃矣。」鄭箋云:「陵苕之華,紫赤而繁。」陸機亦言其華紫色。而此雲黃白者,蓋就紫色之中有黃紫、白紫爾。及其將落,則全變為黃,故《詩》云「芸其黃矣」。毛傳云「將落則黃」是也。   {J麋},從水生。(生於水中。○{J麋},音眉。)   [疏]「{J麋},從水生」。○釋曰:草從水生者曰{J麋}。故注云「生於水中」。   薇,垂水。(生於水邊。)   [疏]「薇,垂水」。○釋曰:草生於水濱而枝葉垂於水者曰薇。故注云「生於水邊」也。   薜,山麻。(似人家麻,生山中。)   [疏]「薜,山麻」。○釋曰:麻生山中者名薜。故注云「似人家麻,生山中」也。   莽,數節。(竹類也,節間促。)桃枝,四寸有節。(今桃枝節間相去多四寸。○數,音朔。)粼,堅中。(竹類也,其中實。){噤{},{儒E}中。(言其中空,竹類。)仲,無{黎徐。(亦竹類。未詳。){儕憢,箭萌。(萌,筍屬也。《周禮》曰:「{儕憢菹雁醢。」)├,箭。(別二名。○粼,音吝。{噤{},音閔。{儒E},音徒。{黎徐,音杭。{儕憢,音待。)   [疏]「莽數」至「├箭」。○釋曰:此辨竹節希數及中空實萌├之異名也。凡竹節間促數者名莽,相去四寸有節者名桃枝,竹其中堅實者名粼,其中空者名{噤{}。{儒E},空也。仲,無{黎徐。注「未詳」。{儕憢,一名箭萌,即筍也。├,一名箭。《書》曰:「├銢J敷。」《釋地》云「會稽之竹箭」是也。○注「今桃枝節間相去多四寸」。○釋曰:郭以時驗而言也。《尚書·顧命》云:「敷重篾席。」孔安國云:「篾,桃枝竹。」《周禮·春官·司幾筵》云:「加次席黼純。」鄭注云「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是也。○注「《周禮》曰:『{儕憢菹雁醢。』」○釋曰:《天官·醢人》職文也。彼文作{儐v}。鄭玄注云:「{儐v},箭萌。」字雖異,音義同。   χ,霍首。素華,軌蝖C(皆未詳。)芏,夫王。(芏草,生海邊,似莞藺。今南越人采以為席。○χ,音包。芏,音杜。)   [疏]「芏,夫王」。○釋曰:芏草,一名夫王。郭云:「芏草,生海邊,似莞藺。今南方越人采以為席。」   {J綦},月爾。(即紫綦也。似蕨,可食。○{J綦},音其。)   [疏]「{J綦},月爾」。○釋曰:{J綦},一名月爾,可食之菜也。郭云:「即紫{J綦}也。似蕨,可食。」   纂A馬藍。(今大葉冬藍也。○纂A音針。)   [疏]「纂A馬藍」。○釋曰:纂A一名馬藍。郭氏「今大葉冬藍也」。今為澱者是也。   姚莖,塗薺。(未詳。)□,地黃。(一名地髓,江東呼□。○□,音戶。)   [疏]「□,地黃」。○釋曰:藥草也。郭云:「一名地髓,江東人呼□。」案《本草》地黃,一名地髓,一名□,一名芭。陶注云:「生渭城者乃有子實,實如小麥。」   蒙,王女。(蒙即唐也,女蘿別名。)拔,蘢葛。(似葛,蔓生,有節。江東呼為龍尾,亦謂之虎葛,細葉赤莖。)   [疏]「拔,蘢葛」。○釋曰:拔,一名蘢葛,葛類也。郭云:「似葛,蔓生,有節。江東呼為龍尾,亦謂之虎葛,細葉赤莖。」   <□蔌>,牡茅。(白茅屬。○<□蔌>,音速。)   [疏]「<□蔌>,牡茅」。○釋曰:茅之不實者也。一名<□蔌>,一名牡茅。郭云:「白茅屬。」   {J卷}耳,苓耳。(《廣雅》云「爬掑]」。亦云胡炕A江東呼為常炕A或曰苓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J卷},音籵驉C)   [疏]「{J卷}耳,苓耳」。○釋曰:{J卷}耳,一名苓耳。郭云:「《廣雅》云『爬掑]』。亦云胡炕A江東呼為常炕A或曰苓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詩·周南》云:「采采卷耳。」陸機《疏》云: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l。幽州謂之爵耳是也。   蕨,{J鱉}。(《廣雅》云「紫{J綦}」,非也。初生無葉,可食。江西謂之{J鱉}。○{J鱉},音鱉。)   [疏]「蕨,{J鱉}」。○釋曰:可食之菜也。舍人曰:「蕨,一名{J鱉}。」郭云:「《廣雅》云『紫{J綦}』,非也。初生無葉,可食。江西謂之{J鱉}。」《詩·召南》云:「言采其蕨。」陸機《疏》云: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莖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   蕎,邛鉅。(今藥草大戟也,《本草》雲。)   [疏]「蕎,邛鉅」。○釋曰:蕎,一名邛鉅。郭云「今藥草大戟也,《本草》雲」者,案《本草》大戟,一名邛鉅,苗名澤漆。陶注云:今近道處處有。生時摘葉有白汁,故名澤漆也。   繁,由胡。(未詳。){J忘},杜榮。(今{J忘}草,似茅,皮可以為繩索、履г也。○{J忘},音忘。)   [疏]「{J忘},杜榮」。○釋曰:{J忘}草,一名杜榮,郭云「今{J忘}草,似茅,皮可以為繩索、履г也」者。г,草履也。   稂,童粱。(稂,莠類也。)   [疏]「稂,童粱」。○釋曰:舍人曰:「稂,一名童粱。」郭云:「稂,莠類也。」《詩·曹風》云:「浸彼苞稂。」陸機《疏》云:「禾秀為穗而不成,﹀嶷然,謂之童粱。今人謂之宿田翁,或謂之守田也。《甫田》云:『不稂不莠。』《外傳》曰:『馬不過稂莠。』皆是也。」   V,ワ。(ワ即莓也,今江東呼為V莓。子似覆鵀茪j,赤,酢甜可啖。○V,蒲苗切。ワ,平表切。)   [疏]「V,ワ」。○釋曰:V,一名ワ。郭云:「ワ即莓也,今江東人呼為V莓。子似覆鵀茪j,酢甜可啖。」   的,{J□}。(即蓮實。○{J□},音亦。)   [疏]「的,{J□}」。○釋曰:的,又一名{J□}。即上釋「荷」云「其實蓮,其中的」也。故郭云:「即蓮實。」   購,{J商}蔞。({J商}蔞,蔞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東用羹魚。○購,古豆切。蔞,力朱切。)   [疏]「購,{J商}蔞」。○釋曰:舍人曰:「購,一名{J商}蔞。」郭云:「{J商}蔞,蔞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東用羹魚。」《詩·周南·漢廣》云:「翹翹錯薪,言刈其蔞。」陸機《疏》云:「其葉似艾,白色,長數寸,高丈餘,好生水邊及澤中。正月根牙生旁莖,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葉又可蒸為茹。」是也。   矷A勃矷C(一名石芸,《本草》雲。○矷A音列。)   [疏]「矷A勃矷v。○釋曰:矷A一名勃矷A郭云「一名石芸,《本草》雲」者。案《本草》石芸味甘,一名螫烈,一名顧喙。是也。   m繞,{J棘}{J冤}。(今遠志也。似麻黃,赤華,葉銳而黃,其上謂之小草,《廣雅》雲。○m,烏了切。{J冤},音冤。)   [疏]「m繞,{J棘}{J冤}」。○釋曰:藥草也。m繞,一名{J棘}{J冤}。郭云「今遠志也。似麻黃,赤華,葉銳而黃,其上謂之小草,《廣雅》雲」者,案《本草》遠志,一名細草,其葉名小草。陶注云:「小草狀似麻黃而青。」今注雲遠志「莖葉似大青而小」。《廣雅》云:「{J棘}{J冤},遠志也。其上謂之小草。」是也。   {JH},刺。(草刺針也。關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間曰{JH},見《方言》。○{JH},音冊。)   [疏]「{JH},刺」。○釋曰:謂草針刺人也。一名{JH},又名刺。郭云「草刺針也。關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間曰{JH},見《方言》」者,案《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間謂之{JH},或謂之壯。自關而東或謂之梗,或謂之劌。自關而西謂之刺。江、湘之間謂之棘」是也。   蕭,I。(即蒿。○I,音秋。)   [疏]「蕭,I」。○釋曰:李巡云:「I,一名蕭。」陸機云:「今人所謂I蒿者是也。或雲牛尾蒿,似白蒿,白葉,莖粗,科生多者數十莖,可作燭,有香氣,故祭祀以脂O之為香。許慎以為艾蒿,非也。《郊特牲》云『既奠,然後O蕭,合馨香』。」是也。   蕁,海藻。(藥草也。一名海羅,如亂髮,生海中,《本草》雲。)   [疏]「蕁,海藻」。○釋曰:蕁,又名海藻。郭云「藥草也。一名海羅,如亂Q,生海中,《本草》雲」者,案《本草》一名落首,一名蕁。陶注云:「生海島上,黑色如亂Q而大,少許葉大,都似藻葉。」   長楚,擖{J弋}。(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擖,音姚。{J弋},音亦。)   [疏]「長楚,擖{J弋}」。○釋曰:舍人曰:「長楚,一名擖{J弋}。」《本草》云「擖{J弋}」名「羊桃」。郭云:「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詩·檜風·隰有長楚》陸機《疏》云:「今羊桃是也。葉長而狹,華紫赤色,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於草上,今人以為汲灌。重而善沒,不如楊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熱灰中脫之,可韜筆管。」   {J牂,大苦。(今甘草也。蔓延生,葉似荷,青黃,莖赤有節,節有枝相當。或雲{J牂似地黃。)   [疏]「{J牂,大苦」。○釋曰:藥草也。{J牂,一名大苦。郭云:「今甘藥也。蔓延生,葉似荷,青黃,莖赤有節,節有枝相當。或雲{J牂似地黃。《詩·唐風》云「采苓采苓,首陽之巔」是也。{J牂與苓,字雖異,音義同。   峒w,馬舄;馮舄,車前。(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為蝦\衣。○哄A音浮。苡音以。)   [疏]「峒w」至「車前」。○釋曰:藥草也,別三名。郭云:「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為蝦\衣。」《詩·周南》云:「采采峒w。」陸機《疏》云:「馬舄,一名車前,一名當道。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車前、當道也。今藥中車前子是也。幽州人謂之牛舌草。可鬻作茹,大滑。其子治婦人難產。」王肅引《周書·王會》云:「峒w如李,出於西戎。」王基陘炕G「《王會》所記雜物奇獸,皆四夷遠國各繼土地異物以為貢贄,非《周南》婦人所得采。」是峒w為馬舄之草,非西戎之木也。   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綸,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青絲綸。組,綬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雲。)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草葉有象布帛者,因以名雲。生華山中。)   [疏]「綸似綸」至「山有之」。○釋曰:此辨草似綸組布帛者。以其所似,因名其草也。綸是糾青絲繩也。組,綬也。東海有草采理似之,即名綸草、組草。華山有草葉似帛、布者,因名帛草、布草也。○注「綸今」至「絲綸」。○釋曰:案《漢書·百官公卿大夫表》云:十里一亭,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有游徼。三老業教化。嗇夫掌獄訟。游徼掌禁盜賊。故《漢書》云:張敞以鄉有秩。補太守卒史.又云:朱邑為桐鄉嗇夫。又《續漢書·百官表》云:鄉置有秩、三老、游徼。有秩,郡所置,秩百戶。其鄉小者,縣所置嗇夫。案此,則有秩、嗇夫職同,但隨鄉大小故名異耳。名雖異,皆糾青絲為綸以帶佩之則同。至東晉尚然,故郭云「今也」。張華云:「綸,如宛轉繩。」   {J亢},東蠡。(未詳。)綿馬,羊齒。(草細葉,葉羅生而毛,有似羊齒。今江東呼為雁齒。繅者以取繭緒。)   [疏]「綿馬,羊齒」。○釋曰:綿馬,一名羊齒。郭云:「草細葉,葉羅生而毛,有似羊齒。今江東人呼為雁齒。繅者以取繭緒。」《說文》云:「繅,繹繭為絲也。」「緒,絲G也。」以此草似羊齒而毛,故繅者用之以取繭緒也。   {J活},麋舌。(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J活},古活反。)   [疏]「{J活},麋舌」。○釋曰:{J活}草,春生,葉似麋舌,故{J活}一名麋舌。郭云:「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   搴櫃朐。(未聞。)蘩之丑,秋為蒿。(丑,類也。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皆呼為蒿。○搴,居展切。櫃,音巨。朐,音劬。)   [疏]「蘩之」至「為蒿」。○釋曰:丑,類也。此言蘩、蕭,蔚、莪之類,春始生,氣味既異,故其名不同。至秋老成,則皆蒿也。郭云:「丑,類也。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為蒿」也。   {J夭}、薊,其實蝖C({J夭}與薊,莖頭皆有蓊台,名蝖A即其實。音俘。○{J夭},音銇齱C)   [疏]「{J夭}、薊,其實蝖v。○釋曰:鉤、{J夭}、χ薊之類,其實名蝖C郭云:「{J夭}與薊,莖頭皆有蓊台名蝖A蝘Y其實」也。   {J票}、蝖A荼。(即{J刀}。)間BV,{J刀}。(皆{J刀}、荼之別名。方俗異語,所未聞。○{J票},方腰切。間A必遙切。V,方驕切。{J刀},音調。)   [疏]「{J票}、蝖A荼。間BV,{J刀}」。○釋曰:此辨苕、荼之別名也。案鄭注《周禮》「掌荼」及《詩》「有女如荼」皆云:「荼,茅秀也。」{J票}也、蝷]其別名。荼即苕也。苕,又一名間A又名V,皆雀矛之屬。華,秀名也。故注云「皆{J刀}、荼之別名。方俗異語,所未聞」。言「未聞」者,謂未聞其所出也。   葦丑。{J刀},(其類皆有{J刀}秀。)   [疏]「葦丑。{J刀}」。○釋曰:葦即蘆之成者。其類皆有{J刀}秀也。   葭華。(即今蘆也。)蒹,{J廉}。(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為蒹{J址。○{J廉},音廉。)葭,蘆。(葦也。)迭A峞C(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鳥{J區}。○迭A他敢切。峞A五患切。{J區},音丘。)其萌[B232]。(今江東呼蘆{J尹}為[B232],然則萑葦之類,其初生者皆名[B232]。[B232],音繾綣。)   [疏]「葭華」至「萌[B232]」。○釋曰:此辨蒹葭等生成之異名也。葭,一名葦,即今蘆也。葦之未成者蒹,一名{J廉}。郭云:「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為{J廉}{J址。」《詩·秦風》云:「蒹葭蒼蒼。」陸機云:「蒹,水草也。堅實,牛食令牛肥︹。青徐人謂之蒹。兗州、遼東通語也。葭,一名蘆迭A一名峞C」李巡曰:「分別葦類之異名。」郭云:蘆,「葦也」。迭A「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鳥{J區}」。如李巡雲,蘆、峖@為一草。如郭雲,則蘆、峓O草。案《詩·大車》傳云:「迭A<鳥隹>也,蘆之初生。」則毛意亦以葭、閂陘@草也。案《詩·衛風·碩人》云:「葭韭朽式C」陸機云:「峏怷蚺妓。至秋堅成則謂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銳而細,揚州人謂之馬尾。以今語驗之,則蘆、峓O草也。」其萌名[B232]。郭云:「今江東人呼蘆筍為[B232],然則萑葦之類,其初生者皆名[B232]。」○注「音繾綣」。○釋曰:《大雅·民勞》云:「以謹繾綣。」昭二十五年《左傳》云:「繾綣從公,無通外內。」此取[B232]與綣字音同,不為義也。   {J渝}。{J尹}、{J皇}、華,榮。(《釋言》云:「華,皇也。」今俗呼草木華初生者為{J尹}。音<豕隋>豬,猶敷,{J渝}亦華之貌。所未聞。○{J渝},音俞。{J尹},羊捶切。{J皇},音皇。)   [疏]「{J渝}。{J尹}、{J皇}、華,榮」。○釋曰:此別草木榮華之異名也。{J渝},言華之敷貌。{J尹},華初生之名也。{J皇}亦華也。郭云:「《釋言》云『華,皇也』。今俗呼草木華初生者為{J尹}。{J渝}猶敷{J渝},亦華之貌。所未聞。」云「未聞」者,亦未聞所出也。○注「音<豕隋>豬」。○釋曰:《釋獸》云:「<豕隋>,<豕賁>。」郭云:「俗呼小<豕賁>豬為<豕隋>子。」此亦取{J尹}與<豕隋>音同,其義則異也。   卷施草,拔心不死。(宿莽也,《離騷》雲。)   [疏]「卷施」至「不死」。○釋曰:卷施草,一名宿莽,拔其心亦不死也。○注「宿莽也,《離騷》雲」。○釋曰:案《離騷》經云:「朝搴\比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王逸云:「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之曰宿莽。」   {J均},茭。(今江東呼藕紹緒如指、空中可啖者為茇茭,即此類。○{J均},於閔切。茭,胡巧切。)   [疏]「{J均},茭」。○釋曰:{J均},一名茭,謂草根可食者也。亦筍類也,非一種。故郭氏舉類以曉人云「今江東呼藕紹緒如指、空中可食者為茇茭,即此類」是也。   ニ,根。(別二名,俗呼韭根為ニ。)   [疏]「ニ,根」。○釋曰:凡草根,一名ニ。郭云:「別二名,俗呼韭根為ニ。」此舉一隅也。   攫,橐含。(未詳。)華,蝷]。(今江東呼華為蝖C○蝖A音敷。)華、蝖A榮也。(轉相解。)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疏]「華、蝖v至「之英」。○釋曰:李巡云:「分別異名以曉人也。華,一名蝖C」郭云:「今江東呼華為蝖C」華與蝖A又一名榮。郭云:「轉相解。」木則名華,《月令》:「季春,桐始華。」草則名榮,《月令》:「仲夏,木槿榮。」此對文爾,散文則草亦名華。《鄭風》云「隰有荷華」是也。不見其榮,但見其實者曰秀。《詩·大雅》云:「實秀實發。」徒有其榮而不實者曰英。此亦對文爾,故以英為不實。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小雅·出車》云「黍稷方華」,是嘉鴗夾q必有榮也。   ●卷九·釋木第十四   [疏]「釋木第十四」。○釋曰:《說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也。」種名雖多,木為篣飽C此篇析別,故雲釋木也。   舀,山夏。(今之山楸。○舀,音叨。夏,音賈。)   [疏]「舀,山夏」。○釋曰:李巡云:「山夏,一名舀。」郭云:「今之山楸。」《詩·秦風》云:「終南何有,有條有梅。」陸機《疏》云:舀,今山楸也,亦如下田楸耳。皮葉白,色亦白。材理好,宜為車板。能濕,又可為棺木。宜陽共北山多有之也。   栲,山樗。(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雲。亦類漆樹。○樗,丑於切。)   [疏]「栲,山樗」。○釋曰:舍人曰:「栲名山樗。」郭云:「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雲。亦類漆樹。」俗語曰熏樗,栲漆相似如一。《詩·唐風》云:「山有栲。」陸機《疏》云:「山樗與下田樗略無異,葉似差狹耳。吳人以其葉為茗。方俗無名此為樗者,似誤也。今所云為栲者,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輻,或謂之栲櫟。許慎正以栲讀為糗,今人言栲,失其聲耳。」   柏,楚C(《禮記》曰:「鬯臼以楚C」○楚A音菊。)   [疏]「柏,楚v。○釋曰:柏,一名楚C○注「《禮記》曰:『鬯臼以楚C』」○釋曰:上《雜記》文也。彼鄭注云:「所以搗郁也。楚A柏也。」是也。   髡,困。(未詳。)獺A隉C(白瓣]。樹似白楊。○髡,音坤。困,五門切。獺A音獺C隉A音夷。)   [疏]「獺A隉v。○釋曰:獺A一名隉C郭云:「白瓣]。樹似白楊。」其材能濕。《禮記·檀弓》云「傽獺v。鄭注云:「所謂卑棺也。」即引此文以證之,是也。   梅,冉。(似杏,實酢。○冉,而占切。)   [疏]「梅,冉」。○釋曰:孫炎云:「荊州曰梅,楊州曰冉。」郭云:「似杏,實酢。」《詩·秦風·終南》云:「有條有梅。」陸機《疏》云:「梅樹皮葉似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冉葉大,可三四葉一叢,木理細p致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是也。   皮,<炎占>。(<炎占>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皮,音披。<炎占>,音衫。)   [疏]「皮,<炎占>」。○釋曰:皮,一名<炎占>,俗作衫。郭云:「<炎占>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   廢,獺C(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廢,音廢。獺A音賈。)   [疏]「廢,獺v。○釋曰:廢,一名獺C郭云:「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   丑,意。(似棣,細葉。葉新生可飼牛,材中車茤ㄐC關西呼丑子,一名土均C○丑,女九切。意,音億。)   [疏]「丑,意」。○釋曰:丑,一名意。郭云:「似棣,細葉。葉新生可飼牛,材中車茤ㄐA關西呼丑子,一名土均C」《詩·唐風》云:「隰有丑。」陸機《疏》云:「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為木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中葉疏,華如練而細,蕊正白。蓋樹今官園種之,正名曰萬歲。既取名於億萬,其葉又好,故種之。共汲山下,人或謂之牛筋,或謂之意。材可為弓弩堣]。」   間A木瓜。(實如小瓜,酢可食。○間A音茂。)   [疏]「間A木瓜」。○釋曰:木瓜,一名間C郭云:「實如小瓜,酢可食。」《詩·衛風》云「投我以木瓜」是也。   椋,即來。(今椋,材中車茤ㄐC○椋,音良。)   [疏]「椋,即來」。○釋曰:椋,一名即來。郭云:「今椋,材中車茤ㄐC」《本草》唐本注云:「葉似柿,兩葉相當。子細圓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堅重,煮汁赤色。《爾雅》云『椋,即來』是也。」   列,而。(樹似槲r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為而栗。○列,音列。而,音而。)   [疏]「列,而」。○釋曰:列,一名而。《詩·大雅·皇矣》云:「其灌其列。」陸機《疏》云:「葉如榆也,木理堅韌而赤,可為車轅。」郭云:「樹似槲r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為而栗。」《禮記·內則》云「芝而菱貝」是也。   嚏A落。(可以為杯器素。○嚏A音鑊。)   [疏]「嚏A落」。○釋曰:嚏A一名落。某氏曰: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郭云:「可以為杯器素。」素,謂樸也。《小雅·大東》云:「無浸擱~。」鄭箋云:「嚏A落,木名。」陸機《疏》云:「今榔榆也,其葉如榆,其皮堅韌,剝之長數尺,可為ㄌ索,又可為甑帶,其材可為杯器。」是也。   柚,條。(似橙,實酢。生江南。)   [疏]「柚,條」。○釋曰:柚,一名條。郭云:「似橙,實酢。生江南。」《禹貢》「楊州」云:「厥苞橘柚。」孔安國云:「小曰橘,大曰柚。」《呂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有雲夢之柚。」《本草》唐本注云:「柚皮厚味甘,不如橘皮味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甘。今俗人或謂橙為柚,非也。」   時,英梅。(雀梅。)   [疏]「時,英梅」。○釋曰:時,一名英梅。郭云「雀梅」。似梅而小者也。   爰,櫃邛。(未詳。或曰:邛當為柳。櫃邛似柳,皮可煮作飲。○爰,音袁。邛,音E。)   [疏]「爰,櫃邛」。○釋曰:爰,一名櫃邛。郭云:「未詳。或曰:邛當為柳。櫃邛似柳,皮可煮作飲。」以時驗而知也。   栩,杼。(柞樹。○栩,香羽切。杼,省汝切。)   [疏]「栩,杼」。○釋曰:栩,一名杼。郭云「柞樹」。《詩·唐風》云:「集於苞栩。」陸機《疏》云:「今柞櫟也。徐州入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其子為皂,或言皂鬥。其殼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內言杼鬥。謂櫟為杼,五方通語也。   味,┘著。(《釋草》已有此名,疑誤重出。○┘,直之切。著,音儲。){J樞},┘。(今之剌榆。○{J樞},音歐。┘,大結反。)   [疏]「{J樞},┘」。○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之剌榆。」《詩·唐風》云:「山有樞。」陸機《疏》:「其針剌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茹,美滑於白榆也。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耳。」   杜,甘棠。(今之杜棠。)   [疏]「杜,甘棠」。○釋曰:杜,一名甘棠。郭云「今之杜棠」。下云:「杜,赤棠。白者棠。」舍人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則其白者名棠;其赤者為杜,為甘棠,為赤棠。《詩·召南》云:「蔽芾日棠。」《小雅》云:「有大之杜。」傳云:「杜,亦棠。」是也。   狄臧,槔。貢綦。(皆未詳。)九,{擊木}梅。(九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槔,音皋。綦,音其。九,音求。{擊木},音計。)   [疏]「九,{擊木}梅」。○釋曰:九,一名{擊木}梅。郭云:「九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   [A062]者聊。(未詳。)魄,奚[A168]。(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奚[A168]先殫。』」○[A062],音糾。奚,兮計切。[A168],許兮切。)   [疏]「魄,奚[A168]」。○釋曰:魄,一名奚[A168]。郭云:「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奚[A168]先殫。』」殫訓盡也。   ┤,木桂。(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巖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音寢。)   [疏]「┤,木桂」。○釋曰:┤,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巖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案《本草》謂之「牡桂」者是也。   侖,無疵。(侖,便屬,似豫章。○侖,音倫。)   [疏]「侖,無疵」。○釋曰:侖,美木也。無疵病,因名之。郭云:「侖,便屬,似豫章。」案,便及豫章,皆南方大木之名也。   椐,貴。(腫節可以為杖。○椐,音祛。責,起愧切。)   [疏]「椐,貴」。○釋曰:別二名也。郭云:「腫節可以為杖。」《詩·大雅·皇矣》云:「其檉其椐。」陸機《疏》云:節中腫以扶老,今人以為馬鞭及杖,恆農郡北山甚有之。   檉,河柳。(今河旁赤莖小楊。)   [疏]「檉,河柳」。○釋曰:檉,一名河柳。郭云:「今河旁赤莖小楊。」陸機《疏》云:「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枝葉似松。」   旄,澤柳。(生澤中者。)   [疏]「旄,澤柳」。○釋曰:柳生澤中者,別名旄。郭云:「生澤中者。」   楊,蒲柳。(可以為箭。《左傳》所謂「董澤之蒲」。)   [疏]「楊,蒲柳」。○釋曰:楊,一名蒲柳。生澤中,可為箭C。○注「《左傳》所謂『董澤之蒲』」。○釋曰:案《左傳》宣十二年晉楚戰於必,晉師敗績。「楚熊負羈囚知縈,知莊子以其族反之,廚武子御,下軍之士多從之。每射,抽矢,o,納諸廚子之房。廚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愛,董澤之蒲,可勝既乎?』」杜注云:「董澤,澤名。河東聞喜縣東北有黃池陂。既,盡也。」是其事也。   權,黃英。輔,小木。(權、輔,皆未詳。)杜,赤棠。白者棠。(棠色異,異其名。)   [疏]「杜,赤棠。白者棠」。○釋曰:郭云:「棠色異,異其名。」樊光云:「赤者為杜,白者為棠。」陸機《疏》云:赤棠「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韌,亦可以作弓堙v。   諸慮,山{瞻魺。(今江東呼{瞻魺為籐,似葛而粗大。○{瞻魺,音壘。)   [疏]「諸慮,山{瞻魺」。○釋曰:諸慮,一名山{瞻魺。郭云:「今江東呼{瞻魺為籐,似葛而粗大。」   ヾA虎{瞻魺。(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剌。今江東呼為m。ヾA音涉。)   [疏]「ヾA虎{瞻魺」。○釋曰:ヾA一名虎{瞻魺。郭云:「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剌。今江東呼為m。」或曰:葛類也。子如ト豆而葉大。   杞,枸機。(今枸杞也。○機,音計。)   [疏]「杞,枸機」。○杞,一名枸機。郭云:「今枸杞也。」《詩·小雅·四牡》云:「集於枸杞。」陸機《疏》云:「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耳。」   元,魚毒。(元,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   [疏]「元,魚毒」。○釋曰:元,一名魚毒。郭云:「元,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   毀,大椒。(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毀。)   [疏]「毀,大椒」。○釋曰:毀者,大椒之別名也。郭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毀。」《詩·唐風》云:「椒聊且。」陸機《疏》云:「椒樹似茱萸,有針剌,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c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   臾,鼠梓。(楸屬也。今江東有虎梓。○臾,音庾。)   [疏]「臾,鼠梓」。○釋曰:李巡曰:「鼠梓,一名臾。」郭云:「楸屬也。今江東有虎梓。」《詩·小雅》云:「北山有臾。」陸機《疏》云:「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是也。   楓,ヾC(楓樹似白楊,葉員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ヾC音輒。)   [疏]「楓,ヾv。○釋曰:《說文》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一名ヾC」郭云:「楓樹似白楊,葉員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案《本草》唐本注云: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之。是也。又《山海南荒經》云:有宋山者,「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注雲即「今楓香樹」也。   寓木,宛童。(寄生樹,一名蔦。○寓,魚其切。)   [疏]「寓木,宛童」。○釋曰:寓木,一名宛童。郭云:「寄生樹,一名蔦。」《詩·小雅·磳砥n云:「蔦與女蘿。」陸機《疏》云:「蔦,一名寄生。葉似當盧,子如覆盆,赤黑恬美。」是也。   無姑,其實夷。(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無夷。)   [疏]「無姑,其實夷」。○釋曰:無姑,一名姑榆。其實名夷。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無夷。」云「所謂」者,所謂《本草》無夷,一名無姑也。   櫟,其實求。(有求匯自裹。○求,音求。)   [疏]「櫟,其實求」。○釋曰:櫟,似樗之木也。求,盛實之房也。孫炎曰:「櫟實,橡也。」郭云:「有求匯自裹。」《詩·秦風》云:「山有苞櫟。」陸機《疏》云:「秦人謂柞櫟為櫟,河內人謂木蓼為櫟,椒殺之屬也。其子房生為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本蓼。機以為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遂,蘿。(今楊遂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遂,音遂。)   [疏]「遂,蘿」。○釋曰:遂,一名羅。郭云:「今楊遂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詩·秦風》云:「隰有樹遂。」陸機《疏》云:「遂,一名赤蘿,一名山梨也。今人謂之楊遂,實如梨但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人亦種之。極有脆美者,亦如梨之美者。」   楔,荊桃。(今櫻桃。)旄,冬桃。(子冬熟。)&蝖A山桃。(實如桃而小,不解核。○楔,音戛。﹛A音斯。)   [疏]「楔,荊桃」至「山桃」。○釋曰:別桃類也。楔,一名荊桃。郭云「今櫻桃」。《廣雅》云:「櫻桃,含桃也。」《月令》仲夏云「羞以含桃」是也。桃子冬熟者名旄,生山中者名&蝖C郭云:「實如桃而小,不解核。」   休,無實李。(一名趙李。)痤,妾慮李。(今之麥李。)駁,赤李。(子赤。)   [疏]「休無」至「赤李」。○釋曰:別李屬也。李之無實者名休。郭云:「一名趙李。」痤,妾慮李。郭云:「今之麥李。」與麥同熟,因名雲。李之子赤者名駁。   棗,壺棗。(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要棗。(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要,音腰。)齊,白棗。(即今棗子白熟。)貳,酸棗。(樹小實酢。《孟子》曰:「養其貳棗。」○貳,音二。)楊徹,齊棗。(未詳。)遵,羊棗。(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孟子》曰:「曾e嗜羊棗。」)洗,大棗。(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未詳。)蹶虷瓷A苦棗。(子味苦。)e,無實棗。(不著子者。)還味,念棗。(還味,短味。○洗,屑典切。填,音田。虷瓷A音屑。還,音旋。念,音稔。)   [疏]「棗壺」至「念棗」。○釋曰:別棗類也。雲棗者,目諸棗也。壺棗者,棗形似壺也。郭云:「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大而腰細者名。邊,腰棗。郭云:「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棗子白熟者名擠。實小而味酢者名貳棗。楊徹,齊棗。注「未詳」。遵,一名羊棗。郭云:「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天棗。」洗,最大之棗名也。郭云:「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注「未詳」。蹶洩者,味苦之棗名也。e者,無實之棗名也。還味者,短味也,名念棗。○注「《孟子》曰:『養其貳棗。』」○釋曰:案《孟子》曰:人之於身也,「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捨其梧賈,養其貳棗,則為賤場師焉」。趙岐注云:「貳棗,小棗,所謂酸棗。」是也。○注「《孟子》曰:『曾e嗜羊棗。』」○釋曰:《孟子》云:「曾e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是其事。   櫬,梧。(今梧桐。)   [疏]「櫬,梧」。○釋曰:櫬,一名梧。郭云:「今梧桐。」《詩·大雅》云:「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是也。   樸,χ者。(樸屬叢生者為χ。《詩》所謂「或樸χ櫟」。○樸,音卜。)   [疏]「樸,χ者」。○釋曰:樸屬χ綴皆木叢生之名也。郭云:「樸屬叢生者為χ。」○注「《詩》所謂『或樸χ櫟』」。○釋曰:或樸者,《詩·大雅》云「或樸,薪之誘均v是也。χ櫟者,《秦風》云「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是也。   謂櫬,采薪。采薪,即薪。(指解今樵薪。)   [疏]「謂櫬」至「即薪」。○釋曰:郭云「指解今樵薪」,一名櫬,一名采薪,一名即薪。《公羊》謂之「薪采」。《左傳》云「不樵樹」。《史記》云:「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注云:「樵,取薪。蘇,取草。」皆謂取草木為薪也。   炎,速其。(炎實似柰,赤可食。)   [疏]「炎,速其」。○釋曰:炎,一名速其。郭云:「炎實似柰,亦可食。」《山海經》云:「堂庭之山多炎木。」注云「子似柰,而赤可食」是也。   劉,劉弋。(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疏]「劉,劉弋」。○釋曰:劉,一名劉弋,其子可食。郭云:「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n,槐大葉而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n。○n,苦回切。)   [疏]「n,槐大葉而黑」。○釋曰:n、槐一也。大葉而黑名n,不爾者即名槐。郭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懷。」   守宮槐,葉晝聶宵炕。(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聶,音輒。炕,吁郎切。)   [疏]「守宮」至「宵炕」。○釋曰:此亦槐也。聶,合也。炕,張也。言其葉晝合夜開者,別名守宮槐。郭云:「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   槐,小葉曰夏。(槐當為楸。楸細葉者為夏。)大而堙A楸;(老乃皮粗堛怓問腄C)小而堙A夏。(小而皮粗堛怓夏。《左傳》曰「使擇美夏」。)   [疏]「槐小」至「夏」。○釋曰:別楸夏之異也。楸之小葉者名夏。樊光云:「大者,老也,堙A措皮也,謂樹老而皮粗堛怓問腄C小,少也,樹小而皮粗堛怓夏。」○注「《左傳》曰:『使擇美夏。』」○釋曰:案襄二年:「夏,齊姜薨。初,穆姜使擇美夏,以自為櫬與頌琴,季文子取以葬。」是其事也。   椅,梓。(即楸。○椅,於寄切。)   [疏]「椅,梓」。○釋曰:別二名也。郭云:「即楸」。《詩·L風》云:「椅桐梓漆。」陸機《疏》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梓實桐皮曰椅。則大類同而小別也。」   夷,赤H。白者H。(赤H,樹葉細而岐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茤ㄐC白H,葉員而岐,為大木。○H,山厄切。)   [疏]「夷,赤白。白者H」。○釋曰:H,赤者名夷,白者名白H。某氏曰:其色雖異,為名即同。郭云:「赤H,樹葉細而岐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茤ㄐC白H,葉員而岐,為大木」也。《詩·小雅》云:「隰有杞夷。」陸機《疏》云:「H葉如柞,皮薄而白。其木理赤者為赤H,一名夷,白者為H。其木皆堅韌,今人以為車轂。」   終,牛棘。(即馬棘也。其剌粗而長。)   [疏]「終,牛棘」。○釋曰:終,一名牛棘。郭云:「即馬棘也。其剌粗而長。」謂棘之針剌粗長者,因名牛棘、馬棘也。   灌木,叢木。(《詩》曰:「集於灌木。」)   [疏]「灌木,叢木」。○釋曰:灌木者,即叢生之木也。下云「木族生為灌」,郭云「族,叢」也。是灌木為叢木也。《詩·周南》云「黃鳥于飛,集於灌木」是也。   <ば鬼>木,苻婁。(謂木病ヶ祋蘢~無枝條。○<ば鬼>,胡罪切。)   [疏]「<ば鬼>木,苻婁」。○釋曰:某氏雲《詩》云:「譬彼<ば鬼>木,疾用無枝。」苻婁,ヶ洃滲e<ば鬼>磊,故疾用無枝。郭云:「謂木病ヶ祋蘢~無枝條。」舍人「苻婁」屬下句,獨為異也。   Ю,藹。(樹實繁茂u藹。)   [疏]「Ю,藹」。○釋曰:Ю,亦樹實名,又名藹。郭云:「樹實繁茂u藹。」   χ,遒木,魁<ば鬼>。(謂樹木叢生,根枝節目盤結陸亳U。○遒,徂由切。)   [疏]「χ,遒木,魁<ば鬼>」。○釋曰:木叢攢迫而生者名χ、遒木。魁<ば鬼>,讀若陸亳U,謂根節盤結處也。郭云:「謂樹本叢生,根枝節目盤結陸亳U。」   或,白妥。(妥,小木,叢生有剌,實如耳l,紫赤可啖。○或,音域。妥,人隹切。)   [疏]「或,白妥」。○釋曰:或,一名白妥。郭云:「妥,小木叢生有剌,實如耳l,紫赤可啖。」《詩·大雅》云:「或樸。」陸機云:「《三蒼》說或即柞也。其材理全白無赤心者為白妥。直理易破,可為櫝車輻,又可為矛戟矜。今人謂之白求,或曰白柘。此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梨,山離。(即今梨樹。○離,音離。)   [疏]「梨,山離」。○釋曰:梨生山中者名離。郭云:「即今梨樹。」言其在山之名則曰離,人植之曰梨。   桑辨有葚,梔。(辨,半也。○辨,音片。)   [疏]「桑辨有葚,梔」。○釋曰:《說文》云:「葚,桑實也。」郭云:「辨,半也。」舍人曰:「桑樹一半有葚,半無葚為梔。」   女桑,夷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   [疏]「女桑,夷桑」。○釋曰:女桑,一名夷桑。郭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詩·豳風·七月》云「猗彼女桑」是也。   榆,白x。(x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   [疏]「榆,白x」。○釋曰:榆之皮色白名白x。郭云:「x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詩·陳風》云「東門之x」是也。   唐棣,多。(似白楊,江東呼夫多。○多,音移。)   [疏]「唐棣,多」。○釋曰:舍人曰:「唐棣,一名多。」郭云:「似白楊,江東呼夫多。」《詩·召南》云:「唐棣之華。」陸機《疏》云:「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皆有。其華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   常棣,棣。(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疏]「常棣,棣」。○釋曰:舍人曰:「常棣,一名棣。」郭云:「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云:「常棣之華。」陸機《疏》云:「許慎曰『白棣樹也』。如李而小,子如櫻桃,正白,今官園種之。又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剌榆葉而微圓,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自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   賈,苦荼。(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Η,蜀人名之苦荼。)   [疏]「賈,苦荼」。○釋曰:賈,一名苦荼。郭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Η,蜀人名之苦荼。」   r樸,心。(槲r別名。)   [疏]「r樸,心」。○釋曰:孫炎曰:「樸r,一名心。」某氏曰:樸r,槲r也。有心能濕,江河間以作柱,是樸r為木名也。故郭云:「槲r別名。」《詩·召南》云:「林有樸r。」此作r樸,文雖倒,其實一也。或者傳寫誤。   榮,桐木。(即梧桐。)   [疏]「榮,桐木」。○釋曰:桐木,一名榮。郭云:「即梧桐。」與上「櫬、梧」一也。   棧木,干木。(坐鴗]。江東呼木<角各>。)   [疏]「棧木,干木」。○釋曰:棧木,一名干木。郭云:「坐鴗]。江東呼木<角各>。」   ㄝ寣A山桑。(似桑。材中作弓及車轅。)   [疏]「ㄝ寣A山桑」。○釋曰:山桑,一名ㄝ寣C郭云:「似桑。材中作弓及車轅。」《冬官·考工記》雲弓人取堙u柘為上,ㄝ嶆舅均v是也。   木自鞢A申。(鞢A踣。)立死,甾。(不髀y。)顒怴A翳。(樹蔭翳覆地者。《詩》云:「其甾其翳。」)木相磨,執。(樹枝相切磨。)昔,堙C(謂木皮甲錯。)梢,梢棹。(謂木無枝柯,梢棹長而殺者。○申,音伸。翳,側吏切。昔,音錯。堙A音舄。梢,音朔。棹,音濁。)   [疏]「木自鞢v至「梢,梢棹」。○釋曰:此別死、頓、相磨、皮甲抽擢之異名也。云「木」者,磞b下之稱也。自鼩籅怞W申,立死不髀y者名甾,枝葉蔽蔭覆地者名翳,木兩枝相切磨者名執,木皮甲粗錯者名昔,亦名堙C木無枝柯,長而殺者名梢,一名梢棹。《小爾雅》曰:「拔根曰棹。」○注「《詩》云:『其甾其翳。』」○釋曰:《詩·大雅·皇矣》篇文也。毛傳云:「木立死曰I,自斃為翳。」說者引李巡曰:「以死害生曰I。」斃,死也。然則以立死之木妨他木長生,為木之害,故曰I也。自斃者,生木自倒,枝葉覆地為陰翳,故曰翳也。《爾雅》直雲斃者,《詩》傳以其非人斃之,故曰自斃。其文與此不同者,所見本異也。   樅,松葉柏身。(今大廟梁材用此木。《屍子》所謂「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樅,七容切。)檜,柏葉松身。(《詩》曰:「檜楫松舟。」)   [疏]「樅松」至「松身」。○釋曰:此辨樅、檜之異名也。松葉柏身者名樅,柏葉松身者名檜。○注「今大」至「美樅」。○釋曰:云「今大廟梁材用此木」者,以時驗而言也。注「《屍子》所謂」已下者,《綽子》篇文也。○注「《詩》曰:『檜楫松舟。』」○釋曰:《詩·L風·竹竿》篇文也。毛傳云「楫所以擢舟是」也。   句如羽,喬。(樹枝曲捲似鳥毛羽。)下句曰[A062],上句曰喬。如木楸曰喬,(楸樹性上竦。)如竹箭曰苞,(條竹性叢生。)如松柏曰茂,(枝葉婆娑。)如槐曰茂。(言扶疏茂盛。)   [疏]「句如」至「如槐曰茂」。○釋曰:此別木之曲直、叢生、茂盛之異名也。句,曲也。樹枝曲捲似鳥毛羽,名喬。樹枝下垂而曲,名[A062]。《詩·周南》云「南有コ木」是也。本枝上竦而曲捲者,亦名喬。如木楸上竦者,亦曰喬。郭云:「楸樹性上竦。」《詩·周南》云「南有喬木」是也。凡木如竹箭叢生者,曰苞。《禹貢》曰「草木漸包」是也。凡木枝葉婆娑者,曰茂。《詩·小雅》云「如松柏之茂」是也。枝葉扶疏茂盛如槐者,亦曰茂。   祝,州木。髦,柔英。(皆未詳。)槐棘丑喬,(枝皆翹竦。)桑柳丑條,(阿那垂條。)椒殺丑{J求},({J求}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J求}。{J求}、殺似茱萸而小,赤色。○殺,音殺。)桃李丑核。(子中有核人。)   [疏]「槐棘」至「丑核」。○釋曰:此辨木之枝條、子實形狀之異。丑,類也。喬,高也。槐棘之類,枝皆喬竦。桑柳之類,皆阿那垂條。{J求}者,實之房也。椒、殺之類,實皆有{J求}匯自裹。李巡曰:「殺,茱萸也。」茱萸皆有房,故曰{J求}。{J求},實也。郭云:「{J求}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J求}。殺似茱萸而小,赤色。」桃李之類,皆子中有核人。《曲禮》云:「其有核者,懷其核。」   瓜曰華之,桃曰膽之,棗李曰q之,滮篟p之。(皆啖食治擇之名。潀梨而酢澀,見《禮記》。○華,胡化切。q,音帝。鑽,子官切。)   [疏]「瓜曰」至「鑽之」。○釋曰:此辨啖食治擇瓜果之名也。云「瓜曰華之」者,此為國君削瓜之禮也。華,謂半破也。降於天子,故破而不四析也。亦橫斷之而巾以略]。云「桃曰膽之」者,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滑如膽也。或曰:膽,謂苦桃有苦如膽者,擇去之。云「棗李曰q之」者,謂治棗李,皆去其q。q者,柢也。云「滮篟p之」者,恐有蟲,故一一鑽看其蟲孔也。○注「皆啖」至「《禮記》」。○釋曰:云「潀梨而酢澀」者,案鄭注《禮記·內則》云「且梨之不臧者,今之所謂滮l者」是也。云「見《禮記》」者,案《曲禮》云:「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峞C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瓷C」又《內則》云:「棗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膽之,且梨曰鑽之。」鄭注云:「皆治擇之名也。」文雖小異,大意則同。   小枝上繚為喬。(謂細枝翹繚上句者,名為喬木。○繚,音了。)   [疏]「小枝上繚為喬」。○釋曰:此即「上句曰喬」,嫌不了,故重出之。言小枝上竦翹繚者,名為喬木也。   無枝為檄。(檄棹直上。○檄,音亦。)   [疏]「無枝為檄」。○釋曰:此即上文「梢,梢棹」也。檄即棹也。謂木無枝,檄棹直上,長而殺者也。   木族生為灌。(族,叢。)   [疏]「木族生為灌」。○釋曰:族,叢也。木叢生者為灌,即上「灌木,叢木」也。   ●卷九·釋蟲第十五   [疏]「釋蟲第十五」。○釋曰:案,《說文》蟲者,裸毛羽鱗介之總稱也。此篇廣釋諸蟲之名狀,故曰釋蟲。   [B166],天螻。(螻蛄也。《夏小正》曰:「[B166]則鳴。」○[B166],音斛。)   [疏]「[B166],天螻」。注「螻蛄也。《夏小正》曰:『[B166]則鳴。』」○釋曰:[B166],一名天螻,一名碩鼠,即今之螻蛄也。《夏小正》者,《大戴禮》之篇名。以蟲、魚、草、木正十二月之節候,起於夏後氏,故曰《夏小正》。其三月云「[B166]則鳴。[B166],天螻」是也。   蜚,捫cc。(c即負盤,臭蟲。○蜚,音費。捫c,音蘆。c,音肥。)   [疏]「蜚,捫cc」。注「c即負盤,臭蟲」。○釋曰:案《洪範五行傳》云:蜚,負{樊蟲}。夷狄之物,越之所生,其為蟲臭惡,南方濕氣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厲蟲也。然則蜚是臭惡之蟲,害人之物,故《春秋左氏傳》曰:「有蜚,不為災,亦不書」也。《春秋》經傳皆云「有蜚」。則此蟲名蜚,一名捫cc。而舍人、李巡皆云「蜚捫c,一名c」,非也。此蟲一名負盤,《漢書》及《左傳》注多作「負{樊蟲}」者,以此下有「草蟲,負{樊蟲}」,故相涉誤耳。   控G[A123],入耳。(蚰蜒。○控G,音引。[A123],音演。)   [疏]「控G[A123],入耳」。注「蚰蜒」。○釋曰:此蟲象吳公,黃色而細長,呼為吐古。案《方言》云:「蚰蜒(由延二音),自關而東謂之蚰{衍蟲},或謂之入耳,或謂之悸採R(音麗)。趙魏之間或謂之蚨惟鞳]扶於)。北燕謂之惜悼均]惜﹛A奴六切。悼均A音尼)。」江東人呼蛩(音鞏)。今蚰蜒,喜入人耳者也。   蜩,螂蜩。(《夏小正》傳曰:「螂蜩者,五彩具。」○蜩,音調。)螗蜩。(《夏小正》傳曰:「螗蜩者e。」俗呼為胡蟬,江南謂之螗惕怴A音夷。){札蟲},蜻蜻。(如蟬而小。《方言》云:「有文者謂之螓。」《夏小正》曰:「鳴{札蟲},虎懸。」)[B270],茅蜩。(江東呼為茅截,似蟬而小,青色。○{札蟲},音札。[B270],音節。)戚情A馬蜩。(蜩中最大者為馬蜩。)u,寒蜩。(寒ゴ也。似蟬而小,青赤。《月令》曰:「寒蟬鳴。」)蜓惜魽A戛O掖嚏C(即惇O掖狺],一名蟪蛄。齊人呼戛O掖嚏C○蜓,音挺。惜魽A音木。)   [疏]「蜩,螂蜩」至「戛O掖嚏v。○釋曰:此辨蟬之大小及方言不同之名也。云「蜩」者,目諸蜩也,「螂蜩五彩具」者也。螗蜩俗呼胡蟬,似蟬而小,鳴聲清亮者也。{札蟲},一名蜻蜻,如蟬而小,有文者也。[B270],一名茅蜩,似蟬而小,青色者也。戚情A一名馬蜩,一名馬蟬,蟬中最大者也。u,一名寒蜩,又名寒ゴ,似蟬而小,青赤色者也。關東謂蟪蛄為蜓惜魽A齊謂之戛O掖壑]。○注「夏小」至「彩具」。○釋曰:在五月記時也。○注「夏小」至「音夷」。○釋曰:云「螗蜩者e」者,亦在五月。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為蜩,梁宋以東謂蜩為e。陸機云:「螗,一名e惜M。」《字林》惜M或作嘹也。青徐人謂之戛O掖嚏C然則螗、e亦皆蟬也。《大雅·蕩》篇云「如蜩如螗」是也。○注「如蟬」至「虎縣」。○釋曰:舍人曰:「小蟬也,蜻蜻者。」案《方言》云:「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惟_。其小者謂之麥{札蟲},有文者謂之螓。」是也。《詩·碩人》云:「螓首蛾眉。」鄭云:「螓謂蜻蜻。」此蟲額廣而且方,故以比婦人之首也。某氏解此云「鳴{札蟲}{札蟲}」者也。云「《夏小正》曰」者,在四月。彼云:「鳴{札蟲}{札蟲}者,虎縣也。鳴而後知之,故先鳴而後{札蟲}。」是也。○注「《月令》曰:『寒蟬鳴。』」○釋曰:在七月。鄭注云:「寒蟬、寒蜩,謂u也。」是。○注「即惇O」至「戛O掖嚏v。○釋曰:案《方言》云:「惘h楚]音拆j),齊謂之戛O掖嚏A楚謂之蟪蛄。」《楚辭》云「蟪蛄鳴兮啾啾」是也。「或謂之蛉(音零)蛄,秦謂之惘h楚C自關而東謂之惜M掖牷]貂料二音),或謂之惇O(音帝)掖牷A或謂之蜓惜魽v。然則亦皆蟬之別名耳。   惘N蜣,蜣螂。(黑甲蟲,啖糞土。○惘N,起吉切。蜣,音羌。)   [疏]「惘N蜣,蜣螂」。○釋曰:惘N蜣,一名蜣螂。黑甲,翅在甲下,啖糞土,喜取糞作丸而轉之。《莊子》曰「惘N蜣之智,在於轉丸」是也。   蠍,惘N惟}。(木中蠹蟲。○蠍,音曷。音,屈惟}。)   [疏]「蠍,惘N惟}」。○釋曰:木中蠹蟲。解在下。   掄腹A耨寣C(似天牛,角長,體有白點。喜耨彄臐A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為艙o。○掄腹A音餉。)   [疏]「掄腹A耨寣v。○釋曰:掄腹A一名耨寣A江東呼艙o。形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耨彄臐A作孔入其中。因名雲。   諸慮,奚相。(未詳。)蜉蝣,渠略。(似惘N蜣,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蜉,音浮。蝣,音游。)   [疏]「蜉蝣,渠略」。○釋曰:舍人曰:「蜉蝣,一名渠略。南陽以東曰蜉蝣,梁、宋之間曰渠略。」郭云:「似惘N蜣,身狹而長,有角,黃色。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夏小正》曰:「蜉蝣,渠略也。朝生而莫死。」《詩·曹風》云:「蜉蝣之羽。」陸機《疏》云:「蜉蝣,方土語也,通謂之渠略。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陰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啖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蠍蟲,隨陰雨時為之,朝生而夕死」。   欲P,蟥惆獺C(甲蟲也。大如虎豆,綠色,今江東呼黃惆獺C音瓶。○欲P,步結切。蟥,音黃。)   [疏]「欲P,蟥惆獺v。○釋曰:欲P,一名蟥惆獺A甲蟲也。形大如虎豆,綠色。   鴃A輿父,守瓜。(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鴃A音權。父,音甫。)   [疏]「鴃A輿父,守瓜」。○釋曰:鴃A輿父,一名守瓜。黃甲小蟲,喜食瓜葉,因名守瓜。   惇X,悵a螻。(悵a螻,螻蛄類。○惇X,音柔。悵a,武江切。)   [疏]「惇X,悵a螻」。注「悵a螻,螻蛄類」。○釋曰:案《方言》云:「蛄諸謂之杜惘U(音格)。螻蛭謂之螻蛄(音窒),或謂之蟓蛉(象鈴二音)。南楚謂之杜狗,或謂之蛞螻。」然則此言惇X及悵a螻者,亦螻蛄之異名耳。   不蜩,王惜驉C(未詳。)蛄{施蟲},強悸芊C(今米鴗勿小黑蟲是也。建平人呼為悸豸l,音羋姓。○{施蟲},音施。悸芊A亡婢切。)   [疏]「蛄{施蟲},強悸芊v。○釋曰:《方言》云:「蛄{施蟲}謂之強悸芊C」今米鴗中p黑蠹蟲也。江東謂之{加蟲}(音加),建平人呼悸豸l。音楚姓羋之羋。   不過,捧掄腹C(捧掄腹A螗螂別名。)其子蜱蛸。(一名欲J陛A捧掄葷Z也。○捧瞴A於郎切。掄腹A音相。蜱,音毗。蛸,音消。)   [疏]「不過,捧掄腹C其子碑蛸」。○釋曰:不過,一名捧掄腹A一名捧簀腹A螵蛸母也。其子一名蜱蛸,一名欲J陛A一名螵蛸,捧掄葷Z也。《方言》云:「譚魯以南謂之捧掄腹A三河之域謂之螳螂,燕趙之際謂之食芊A齊杞以東謂之馬魽A其子同名螵蛸也。」《月令》仲夏云「螳螂生」是也。   蒺藜,惕Y蛆。(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惕Y,音即。蛆,子余切。)   [疏]「蒺藜,惕Y蛆」。○釋曰:蒺藜,一名惕Y蛆。《廣雅》云「惕Y蛆,蜈蚣也。」郭云:「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則非蜈蚣也。《莊子》云「惕Y蛆,甘帶」是也。   敖翩A蝮慼C(蝗子未有翅者。《外傳》曰:「蟲捨悼敖翩C」○敖翩A音緣。蝮,孚福切。慼A音陶。)   [疏]「敖翩A蝮慼v。○釋曰:敖翩A一名蝮慼A蝗子未有翅者。《春秋》宣十五年「冬,敖膝矷v是也。○注「《外傳》曰:『蟲捨悼敖翩C』」○釋曰:此《魯語》裡革諫宣公之辭也。韋氏解曰:「悼癒A掠Z子也,可以為醢。敖翩A蝮慾],可食。捨,不取也。」   蟋蟀,蛩。(今促織也。亦名青ㄇ。○蛩,音拱。)   [疏]「蟋蟀,蛩」。○釋曰:蟋蟀,一名蛩,今促織也。亦名青ㄇ。《詩·唐風》云:「蟋蟀在堂,歲聿其暮。」陸機《疏》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蛩<共蟲>,一名蜣ㄇ。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趨織。裡語曰:『趨織鳴,狤鈰驚』是也。」   {敬蟲},蟆。(蛙類。○{敬蟲},音警。)   [疏]「{敬蟲},蟆」。注「蛙類」。○釋曰:此自一種蝦蟆也。   惘寣A馬捺情C(馬蠲,惜獺A俗呼馬掖v。○惘寣A音閒。捺情A音棧。)   [疏]「惘寣A馬捺情v。○釋曰:惘愬峞A一名馬捺情A一名馬蠲、惜獺A俗呼馬掖v。《方言》云:「馬悼(音弦),北燕謂之蛆探諢]音子余切)。其大者謂之馬柚(音逐)。」是也。   [B128]螽,{樊蟲}。(《詩》曰:「pp阜螽。」○[B128],音阜。螽,音終。)草螽,負{樊蟲}。(《詩》云:「滬nぼ草蟲。」謂常羊也。○{樊蟲},音凡)。{析蟲}螽,悸Q戚E。(悸Q控q也,俗呼□捷薄C○{析蟲},音斯。悸Q,音松。戚E,音胥。){擊蟲}螽,戛O悼腹C(今俗呼似悸Q控q而細長、飛翅作聲者為戛O悼腹C○{擊蟲},音契。悼腹A音歷。)土螽,掄。(似蝗而小,今謂之土戛憛C○掄腹A音壤。)   [疏]「[B128]螽」至「掄」。○釋曰:[B128]螽之族,厥類實煩,此辨之也。[B128]螽,一名{樊蟲}。李巡曰:「蝗子也。」陸機《疏》云:「今人謂蝗子為螽子,兗州人謂之鴃C」許慎云:「蝗,螽也。」蔡邕云:「螽,蝗也。」明是一物。草蟲,一名負{樊蟲},一名常羊。陸機云:「小大長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又一名草蟲,《詩》云「滬nぼ草蟲,pp[B128]螽」是也。{析蟲}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雖字異文倒,其實一也。一名悸Q戚E,一名悸Q控q,一名□捷薄C陸機云:「幽州人謂之舂箕。舂箕即舂黍,蝗類也。長而青,長角,長股,股鳴者也。或謂似蝗而小,班黑,其股似玳瑁,又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十步者是也。」{擊蟲}螽,一名戛O悼腹A形似悸Q控q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土螽,一名掄,今謂之土戛憛C江南呼捻G惘吽A又名捻G蜢,形似蝗而小,善跳者是也。○注「《詩》云:『滬nぼ草蟲,pp[B128]螽。』」○釋曰:《召南·草蟲》篇文也。   敘趕C,[B146]蠶。(即蜿欲瓣],江東呼寒蚓。○敘說A蜣引切。[B146],苦顯切。蠶,他典切。)   [疏]「敘趕C,[B146]蠶」。○釋曰:敘趕C,一名[B146]蠶,即蜿欲瓣]。《廣雅》云:「蜿欲獺A蚯蚓也。」《月令》四月「蚯蚓出」,十一月「蚯蚓結」是也。江東呼寒蚓。郭云:「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B128]螽交者也。」   莫<豸舟>,螳螂,蛑。(螳螂,有斧蟲,江東呼石螂。孫叔然以《方言》說此,義亦不了。○<豸舟>,音鶴。蛑,音謀。)   [疏]「莫<豸舟>,螳螂,蛑」。○釋曰:莫<豸舟>,一名螳螂,一名蛑,即上「不過」也。捕蟬而食,有臂若斧,奮之當軼不避。《莊子》云「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軼」是也。江東呼為石螂,又名z肱。○注「孫叔然以《方言》說此,義亦不了」。○釋曰:《方言》云:「螳螂謂之髦,或謂之町,或謂之羋羋。」孫炎取此《方言》之文以惜B上屬為說。案《說文》以惜B梂╮B負勞為一,則《方言》之說既失其指,孫氏引之為說,是亦不了也。   惜B梂╮A負勞。(或曰即蜻蛉也,江東呼狐梨。所未聞。○惜B,音丁。梂╮A音馨。)   [疏]「惜B梂╮A負勞」。○釋曰:即蜻蛉,六足四翼蟲也。一名惜B梂╮A一名負勞,江東呼狐梨。《方言》云:「蜻蛉謂之惕Y蛉。」淮南人又呼控d惜芋]音康尹)。《字林》云:「一名桑根。」陶注《本草》云「一名蜻蜓」是也。○注「或曰」至「未聞」。○釋曰:云「所未聞」者,雖有或人之說,但經典未聞所出,示其無質,故云「所未聞」。   梂ㄐA毛蠹。(即<蟲>。○梂ㄐA戶感切。)   [疏]「梂ㄐA毛蠹」。○釋曰:梂ㄐA一名毛蠹,即<蟲>也。《說文》云:「<蟲>,毛蟲。」今俗呼為毛<蟲>,有毒,螫人。《楚辭》云「<蟲>緣兮我裳」是也。   捷癒A悼e{斯蟲}。(<蟲>屬也。今青州人呼<蟲>為悼e{斯蟲}。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捷癒A音墨。{斯蟲},音斯。)   [疏]「捷癒A悼e{斯蟲}」。○釋曰:捷癒A一名悼e{斯蟲},即<蟲>類也。青州人呼悼e{斯蟲}。○注「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釋曰:此即毛蟲,何止八角?故云「失之」。螫猶⑦也。《字林》云:「蟲行毒也。」   蟠,鼠負。(甕器底蟲。○蟠,音煩。)   [疏]「蟠,鼠負」。○釋曰:此與下「悼鴢癒A委黍」是一。故下注「委黍」云:「舊說鼠婦別名。」則此蟲一名蟠,一名鼠負。負或作惟炕C《本草》作婦,一名悼鴢癒A一名委黍也。陸機云:「在壁根下、甕器底土中生,似白魚者是也。」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負之。」然與鼠惟炊庣城則似乖。《詩·東山》云「伊威在室」是也。   接驉A白魚。(衣書中蟲,一名惜魚。○接驉A音淫。)   [疏]「接驉A白魚」。○釋曰:此衣書中蟲也,一名接驉A一名白魚,一名惜魚。《本草》謂之「衣魚」是也。   蛾,羅。(蠶蛾。○蛾,音娥。)   [疏]「蛾,羅」。○釋曰:此即蠶蛹所變者也。《說文》云:「蛾,羅也」是。   [A169],天雞。(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A169],音汗。)   [疏]「[A169],天雞」。○釋曰:此黑身、赤頭小蟲也。一名[A169],一名天雞,一名莎雞,又曰樗雞。李巡曰:「一名酸雞。」《詩·豳風·七月》云:「六月莎雞振羽。」陸機《疏》云:「如蝗而班色,毛翅數重,其翅正赤,六月中飛而振羽,索索作聲。幽州人謂之蒲錯是也。」   傅,負版。(未詳。)強,惜蝖C(即強丑捋。○惜蝖A音祈。)   [疏]「強,惜蝖v。○釋曰:強,蟲名也。一名惜蝖A好自摩捋者,蓋蠅類。   梂鞳A掠茼鞳C(未詳。)掠迭A蛹。(蠶蛹。○梂鞳A音劣。掠荂A音商。掠迭A音龜。)   [疏]「掠迭A蛹」。○釋曰:即蠶所變者,一名掠迭A又名蛹也。   惆ㄐA縊女。(小黑蟲,赤頭,喜自經死,故曰縊女。○惆ㄐA音演。)   [疏]「惆ㄐA縊女」。○釋曰:惆ㄐA小黑蟲也。赤頭,喜自縊,故又名縊女。《說文》云「蛻為蝶」是也。○注「喜自經死」。○釋曰:經即縊也。《晉語》申生使猛足辭於狐突,乃雉經於新城廟。僖四年《左氏傳》云:「十二月戊申,縊於新城。」是謂縊為經也。   蚍蜉,大掠Z。(俗呼為馬蚍蜉。)小者掠Z。(齊人呼蟻蟻蛘。){龍蟲},丁掠Z。(赤商漿魽C)[B230],飛掠Z。(有翅。)其子悼癒C(悼癒A蟻卵。《周禮》曰:「蜃悼舊獢C」○掠Z,魚綺切。{龍蟲},音聾。丁,直耕切。[B230],音尉。悼癒A音池。)   [疏]「蚍蜉」至「子悼癒v。○釋曰:此辨眾掠Z及其子名也。掠Z,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小者即名掠Z,齊人呼蟻蛘。《方言》云:「蚍蜉,齊魯之間謂之玄悼y蟓(駒、養二音),西南梁益之間謂之玄悼y,燕謂之蛾蛘(蟻、養二音),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龍蟲},一名丁掠Z。有翅而飛者名[B230],即飛掠Z也。其子在卵者名悼癒A可以作醢。○注「《周禮》曰:『蜃悼舊獢C』」○釋曰:案《周禮·醢人》職曰:「饋食之豆,蜃悼鎬ヾC」醢則醬之有肉者,故此雲醬也。   次[B18H],蜘蛛。蜘蛛,蛛蝥。(今江東呼潛滿A音掇。○[B18H],音秋。蜘,音知。蛛,音誅。蝥,音謀。)土蜘蛛。(在地中布網者。)草蜘蛛。(絡幕草上者。)   [疏]「次[B18H]」至「草蜘蛛」。○釋曰:此辨蜘蛛方言及在土、在草之名也。次[B18H],即蜘蛛別名也。又一名蛛蝥,今江東呼潛滿C《說文》謂之[B260]蝥,作罔蛛蝥也。《方言》云:「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之蛛蟊。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蜘蛛。或謂之採悸堙]燭、臾二音)。」「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之惇r蜍(毒、餘二音)。」郭又云:「齊人又呼社公,亦言罔公。」其在地中布網者名土蜘蛛。其作網絡幕草上者名草蜘蛛也。   土蜂(今江東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為土蜂,啖其子,即馬蜂,今荊巴間呼為欲獺A音憚。)木蜂。(似土蜂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為木蜂,又食其子。○蜂,音蜂。)   [疏]「土蜂。木蜂」。○釋曰:此辨蜂在土、在木之異也。《說文》云:「蜂,飛蟲,螫人者。」其形大,在地中作房而啖其子者,名士蜂,又名馬蜂。今荊巴間呼為欲獺C其形差小,在樹上作房者,名木蜂,亦食其子。○注「音憚」。○釋曰:嫌讀為蛩欲瓣欲獺A故音之。   捷N,蠐螬。(在糞土中。)蝤蠐,蠍。(在木中。今雖通名為蠍,所在異。○捷N,音費。蝤,音囚。)   [疏]「捷N,蠐螬。蝤蠐,蠍」。○釋曰:此辨蠍在土、在木之異名也。其在糞土中者,名捷N蠐,又名蠐螬。其在木中者,《方言》云:「關東謂之蝤蠐,梁益之間謂之蠍。」上文「蠍,惘N惟}」,郭云「木中蠹」。下文「蠍,桑蠹」,郭云「即惘N惟}」。然則捷N蠐也,蠐螬也,蝤蠐也,惘N惟}也,桑蠹也,蠍也,一蟲而六名也。以在木中白而長,故詩人以比婦人之頸。《碩人》云「領如蝤蠐」是也。   悼鴢癒A委黍。(舊說鼠惟爭O名。然所未詳。○悼魽A音伊。)接軀瞗A長s。(小蜘蛛長腳者,俗呼為喜子。○接癒A音簫。蛸,所交切。s,巨綺切。)   [疏]「接軀瞗A長s」。○釋曰:此小蜘蛛長腳者,一名接軀瞗A一名長s,俗呼為喜子。《詩·東山》云:「接軀磞b戶。」陸機《疏》云:「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為羅罔居之。」是也。   蛭惇X,至掌。(未詳。)國貉,蟲_。(今呼蛹蟲為_。《廣雅》云:「士蛹,_蟲。」○蛭,音直反。)   [疏]「國貉,蟲_」。○釋曰:此蛹蟲也,今俗呼為_,一名國貉,一名蟲_。《說文》云:「知聲蟲也。」《廣雅》云「上蛹,_蟲」是也。   蠖,惜彘氶C(今惕Y探N。○蠖,於郭切。惜堙A音尺。)   [疏]「蠖,惜彘氶v。○釋曰:蠖,一名惜彘氶C郭云:「今惕Y探N。」《方言》云:「掘探N謂之惜彘氶]音即u)。」郭云:「又呼步屈。」《說文》云:「蠖,屈伸蟲也。」《易·系辭》云「尺蠖之屈,以求信」者,是也。   果寣A蒲盧。(即細腰蜂也,俗呼為掄k扈峞C)螟蛉,桑蟲。(俗謂之桑掠牷A亦曰戎女。○螟,音冥。蛉,音令。)   [疏]「果寣A蒲盧。螟蛉,桑蟲」。○釋曰:案《詩·小雅·小宛》云:「螟蛉有子,果嵾t之。」果寣A一名蒲盧,即細腰蜂也,俗呼為掄k扈峞C《方言》云:「蜂,燕趙之間謂之蠓扈峞C其小者謂之掄k扈峞C」鄭注《中庸》以「蒲盧」為「土蜂」。《說文》云:「細要土蜂也,天地之性,細要純雄無子。」螟蛉,一名桑蟲,一名桑掠牷A一名戎女。陸機云:「螟蛉者,桑上小青蟲也,似步屈,其色青而細小,或在草萊上。蜾寣A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七日而化為子。」《法言》云:「螟蛉之子,殪而逢蜾寣A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是也。   蠍,桑蠹。(即惘N惟}。)熒火,即捸C(夜飛,腹下有火。○捸A音照。)   [疏]「螢火,即捸v。○釋曰:熒火,一名即捸C夜飛,腹下有火蟲也。《本草》又名夜光,一名熠唌C《月令》季夏「腐草為熒」。腐草此時得暑濕之氣,故為熒。至秋而天沈陰,數雨,熒火夜飛之時也。《詩·東山》云「熠堔d行」是也。   密肌,繼英。(未詳。)惜怴A烏哄C(大蟲,如指,似蠶,見《韓子》。)   [疏]「\厄,烏哄v。○釋曰:惜怴A一名烏哄A形似蠶而大如指。《詩·大雅·韓奕》云:「y革金厄。」毛亦云:「厄,烏哄v也。○注「似蠶,見《韓子》」。○釋曰:案《韓子·內儲說上》七術其三日「信賞盡能」。云:「祕蛇,蠶似哄C人見蛇則驚駭,見垂h毛起。然而婦人拾蠶,而漁者握砥A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皆為孟賁。」是其事也。   蠓,蠛蠓。(小蟲,似蚋,喜亂飛。○蠓,莫孔切。蠛,亡結切。)   [疏]「蠓,蠛蠓」。○釋曰:小蟲似蚋亂飛者也,名蠓,又名蠛蠓。《列子》雲生「朽壤之上,因雨而生,得陽而死」。一名醯雞。《莊子》云:孔子與老聃語。「出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郭象云「醯雞者,甕中蠛蠓」是也。   王,悼梂飽C(即捲捧瞴A似蜘蛛。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悼梂飽C○悼╮A大結切。梂飽A音湯。)   [疏]「王,悼梂飽v。○釋曰:此蜘蛛之一種也,一名捲捧瞴C穴居布罔,穴口有蓋,河北人呼悼梂鼓怓O也。   蟓,桑繭。(食桑葉作繭者,即今蠶。)<隹隹>由,樗繭,(食樗葉。○蟓,音象。<隹隹>,音讎。)棘繭,(食棘葉。)欒繭。(食欒葉。)惜恣A蕭繭。(食桑葉者,皆蠶類。○惜恣A音杭。)   [疏]「蟓桑」至「蕭繭」。○釋曰:此皆蠶類作繭者,因所食葉異而異其名也。食桑葉作繭者名蟓,即今蠶也。食樗葉、棘葉、欒葉者,名<隹隹>由。食蕭葉作繭者名惜恣C   翥丑澿N,(剖母背而生。)螽丑奮,(好奮迅作聲。○翥,者庶切。澿N,呼暇切。)強丑捋,(以腳自摩捋。)蜂丑{欲蟲},(垂其腴。○{欲蟲},音俞。)蠅丑扇。(好搖翅。)   [疏]「翥丑」至「丑扇」。○釋曰:此辨蟲屬所生及所好之狀不同者也。翥,飛也。丑,類也。蟲類能飛翥者謂蟬屬,皆剖坼母背以為孔罅而生。螽蝗之類好奮迅作聲而飛,強坼之類好以腳自摩捋,蜂類好垂其腴以休息。《說文》云:「{欲蟲},垂腴也。」腴即腹下也。青蠅之類好搖翅自扇。   食苗心,螟。食葉,捷U。食節,賊。食根,蟊。(分別蟲啖食禾所在之名耳,皆見《詩》。○捷U,音特。蟊,音謀。)   [疏]「食苗」至「根蟊」。○釋曰:此分別蟲啖食禾所在之名也。李巡云:「食禾心為螟,言其奸,螟螟難知也。食禾葉者言假貸無厭,故曰捷U也。食禾節者言貪狼,故曰賊也。食禾根者言其稅取萬民財貨,故雲蟊也。」孫炎曰:「皆政貪所致,因以為名也。」郭璞直以蟲食所在為名。而李巡、孫炎並因`惡政,則災由政起。雖以食所在為名,而所在之名緣政所致,理為兼通也。陸機《疏》云:「螟似子方而頭不赤。鴃A蝗也。賊似桃李中蠹,赤頭,身長而細耳。或說云『蟊,螻蛄也,食苗根為人患』。許慎云:『吏冥冥犯法即生螟,吏乞貸則生捷U,吏抵冒取民財則生蟊。』舊說云:『螟鴃B蟊賊一種蟲也。』如言寇賊奸宄,內外言之爾。故犍為文學曰:『此四種蟲皆蝗也。』實不同,故分別釋之。」○注「皆見《詩》」。○釋曰:《詩·小雅·大田》云:「去其螟鴃A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是也。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疏]「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釋曰:此對文爾,散文則無足亦曰蟲。《月令》春日「其蟲鱗」。鄭注云「龍蛇之屬」是也。   ●卷九·釋魚第十六   [疏]「釋魚第十六」。○釋曰:案《說文》云:「魚,水蟲也。」此第釋其見於經傳者,是以不盡載魚名。至於龜、蛇、貝、鱉之類,以其皆有鱗甲,亦魚之類,故總曰釋魚也。   鯉(今赤鯉魚。)   [疏]「鯉」。○釋曰:今赤鯉魚也。《詩》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是也。   砥C(砥A大魚。似眶鬫茧u,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江東呼為黃魚。○砥A張連切。)   [疏]「砥v。○釋曰:砥A郭義具注。陸機云:「砥A出江海,三月中從河下頭來上。砥A身形似龍,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縱廣四五尺。今於盟津東石磧上釣取之。大者千餘斤。可蒸為輜情A又可為},魚子可為醬。」《詩·衛風·碩人》云「純C發發」是也。   荻矷C(今荻芤B白魚。○荻矷A音偃。)   [疏]「荻矷v。○釋曰:注云:「今荻芤B白魚。」郭以目驗言之也。《詩·頌》云「鰷硃荻芤U」是也。   m。(別名痊O。江東通呼m為畢i。)   [疏]「m」。○釋曰:郭氏云:「別名痊O。江東通呼m為畢i。」案,此經鯉。砥B荻矷Bm,舍人曰:「鯉一名砥C」孫炎曰:「荻秅@名m。」則是舍人以鯉、祝陘@魚。孫炎以荻矷Bm為一魚。郭氏以為四魚者,如陸機之言。又以今語驗之,則鯉、鮪、砥B畢U,皆異魚也,故郭氏雲。先儒及《毛詩訓傳》皆謂此魚有兩名,今此魚種類、形狀有殊,無緣強合之為一物,是郭氏所以異也。   笨蛂C(忖]。)   [疏]「笨蛂v。注「忖]」。○釋曰:今痍奕膜]。氖P痍哄A音義同。《詩·小雅》云:「魚麗於W,魴笨蛂C」是也。   鯇。(今戊翩A似鱒而大。○鯇,華板切。)   [疏]「鯇」。注「今戊翩A似鱒而大」。○釋曰:舍人云:「笨蛂A一名鯇。」郭氏所不取也。   鯊,畦式C(今吹沙小魚,體員而有點文。○畦式A音荂C)   [疏]「鯊,畦式v。○釋曰:鯊,一名畦式C《詩·小雅》云:「魚麗於W,硃謄T。」陸機云:「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郭氏云:「今吹沙小魚也。」   畦},黑盔驉C(即白迣翩A江東呼為畦}。○畦},音囚。盔鱄粟驉C)   [疏]「畦},黑盔驉v。○釋曰:畦},一名黑盔驉C郭云「即白苤A江東呼為畦}」者,以時驗而言之也。《詩·頌》曰「鰷硃荻芤U」是也。   荷芊A痍屆C(今泥痍屆C○荷芊A音習。痍屆A音秋。)   [疏]「荷芊A痍屆v。○釋曰:荷芊A一名痍屆A即今泥痍岸]。穴於泥中,因以名雲。   盒瞴A大式F小者異I。(今青州呼小第R為異I。○盒瞴A音堅。式A音同。異I,音奪。)   [疏]「盒瞴A大式F小者,異I」。○釋曰:此即上文「笨蛂v也,其大者名盒瞴A小者名異I。故注云:「今青州呼小第R為異I。」第R與笨蛂A音義同。   畦A,大嚏A小者畦。(嚏A似m而大,白色。○畦A,音皮。嚏A音畫。畦,音兆。)   [疏]「畦A,大嚏A小者畦」。○釋曰:嚏A魚名。似m而大,白色。壑坐j者別名畦A,小者別名畦也。   盒炕A大獺C(瓣j者出海中,長二三丈,須長數尺。今青州呼籀蓮盒炕A音酆高。○獺A音霞。)   [疏]「盒炕A大獺v。○釋曰:瓣坐j者長二三丈,須長數尺。若此之類者,名盒炕C   鯤,魚子。(凡魚之子總名鯤。)   [疏]「鯤,魚子」。○釋曰:凡魚之子總名鯤。《詩》云:「其魚魴鰥。」鄭云:「鰥,魚子。」鯤、鰥字異,蓋古字通用也。《魯語》云:「宣公夏濫於泗淵,裡革斷其罟而棄之,曰:『魚禁鯤祥搳A鳥翼ゲ卵,蕃庶物也。』」是亦以鯤為魚子也。   {既魚},是眾v。({既魚},痔囃搕]。體似眶驉A尾如歲翩A大腹,喙小異I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上,能作聲,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細魚。大者長丈餘,江中多有之。○{既魚},音忌。)   [疏]注「{既魚}痔鶠v至「有之」。○釋曰:{既魚},一名是眾v,痔鶪岌搕]。云「體似眶驉v者,《字林》云:「鰾,長鼻魚也,重千斤。」傳曰「伯牙鼓琴,眶鰴膝X聽」是也。{既魚}魚之體似之也。云「尾如歲翩v者,《說文》云:「楚A魚名,出樂浪潘國。一曰,歲翩A出江東,有兩乳。」今{既魚}魚之尾如歲翩A故云「尾如歲翩v也。云「大腹」以下者,時驗而言也。   耜鵅A小魚。(《家語》曰:「其小者耜鼣膜]。」今江東亦呼魚子未成者為耜鵅C音繩。)   [疏]注「《家語》曰:『其小者耜鼣膜]。』」○釋曰:案《家語》宓子賤為單父宰,孔子使巫馬期往觀政焉。期陰免衣弊裘入界,見略慦戔o魚輒捨之,期問焉。曰:「凡笙坁怓停o魚也,何以得魚]捨之?」曰:「魚之大者名為盛M硃薄A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耜鵅A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輒捨之。」是也。引之證耜麍O小魚之名也。   畢U,莉f鮪。(鮪,紕搕]。大者名王鮪,小者名莉f鮪。今宜都郡自京門以上江中通出眶砟妊翩A有一魚狀似祕茪p,建平人呼畢U子,即此魚也。音洛。○莉f,音叔。鮪,音偉。)   [疏]「畢U,莉f鮪」。○釋曰:郭義具注。陸機云:「鮪魚,形似祕茷C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亦在頷下,其甲可以摩姜,大者不過七八尺,益州人謂之純C。大者為王鮪,小者名莉f鮪,一名畢U。肉色白,味不如砟]。今東萊遼東人謂之尉魚,或謂之仲明。仲明者,樂浪尉也,溺死海中化為此魚。」又曰:「河南鞏縣東北崖上,山腹有穴。舊說雲此穴與江湖通,鮪從此穴而來,北入河西上龍門,入漆沮。故張衡賦云:『王鮪岫居』,山穴為岫。謂此穴也。」《月令》季春「薦鮪於寢廟」。《天官·S人》「春獻王鮪」是也。   痔S,當略活C(海魚也。似□而大鱗,肥美多鯁,今江東呼其最大長三尺者為當略活C音胡。○痔S,俱救切。)   [疏]「痔S,當略活v。○釋曰:痔S,一名當略活A海魚也。○注「海魚」至「音胡」。○釋曰:云「似□而大鱗」者,案,□似魴而大,腹細而長,今痔S魚似之,但鱗大耳。云「肥美」以下者,以時驗而知也。   {裂魚},祭陘M。(今之{此魚}魚也,亦呼為|魚。○{裂魚},音列。祭陛A音滅。)   [疏]「{裂魚},祭陘M」。○釋曰:{裂魚},一名祭陘M。郭氏云:「今之{此魚}魚也。」《說文》云:「{此魚},飲而不食,刀魚也。九江有之。」亦呼為魴魚。是則此魚一名{裂魚}魚,一名祭陘M,一名|魚,一名{此魚}魚也。   S硫堙A鱖痔炕C(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為魚婢,江東呼為妾魚。○S,音聿。硫堙A音步。鱖,音厥。痔炕A章酉切。)   [疏]「S硫堙A鱖痔炕v。○釋曰:郭云:「小魚也,似鮒子而黑。」《廣雅》云:「鮒,眾d也。」此魚似其小者,故云「似鮒子而黑」,色為異也。江東呼為妾魚。《說文》云:痔c魚「出樂浪潘國」是也。   魚有力者,[A192]。(強大有力。○[A192],音暉。)   [疏]「魚有力者,[A192]」。○釋曰:凡魚之強大多力異於群輩者,名[A192]。   略嚏A獺C(出穢邪頭國,見呂氏《字林》。○略嚏A音墳。)   [疏]「略嚏A獺v。○釋曰:略應翩A一名獺C郭云:「出穢邪頭國,見呂氏《字林》。」案《說文》亦云。   畦瓷A鱒。(似痍x子,赤眼。○畦瓷A音必。鱒,才損切。)   [疏]「畦瓷A鱒」。○釋曰:畦瓷A一名鱒。《詩》云:「九臚妊翩A鱒魴。」陸機云:「鱒似痍x魚而鱗細於痍x,赤眼是也。」   魴,畦A。(江東呼魴魚為□,一名畦A。音毗。○魴,音房。)   [疏]「魴,畦A」。○釋曰:魴,一名畦A,江東呼為□。《詩》云:「其魚魴鰥。」陸機云:「魴,今伊洛濟穎魴魚也。廣而薄肥,恬而少肉,細鱗,魚之美者。遼東梁水魴,特肥而厚,尤美於中國魴。故其鄉語曰『居就糧,梁水魴』是也。」   [B16c],疏荂C(未詳。)說A飽C(井中小惘N掖痋A赤蟲,一名孑孓,《廣雅》雲。○[B16c],音黎。疏荂A音來。說A狂袞切。飽A香完切。)   [疏]「說A飽v。○釋曰:井中小赤蟲也。一名說A一名飽A又名惘N掖痋A又一名孑孓。《廣雅》云:「孑孓,說v是也。   蛭,蟣。(今江東呼水中蛭蟲入人肉者為蟣。○蟣,音祈。)   [疏]「蛭,蟣」。○釋曰:此水中蟲,喜入人肉者,江東呼為蟣。《本草》謂之「水蛭」。一名馬蜞,一名馬耆,即楚王食寒菹得而吞之,能去結積者,是也。   科鬥,活東。(蝦蟆子。)   [疏]「科鬥,活東」。○釋曰:郭云:「蝦蟆子。」此蟲一名科鬥,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似之。故孔安國云:「皆科斗文字。」是也。   魁陸。(《本草》云:「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即今之蚶也。」)   [疏]「魁陸」。○釋曰:即魁蛤也,見《本草》。○注「《本草》」至「蚶也」。○釋曰:案《本草》蟲魚部,「魁蛤,一名魁陸,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陶隱居注云:「形似魴茪(音狂),小狹長,外有縱橫文理,雲是老蝙蝠化為者。」是也。云「即今之蚶也」者,案,字書云:「蚶,蛤也。出會稽,可食。」是也。然則又一名蚶也。   惜怴C(未詳。){去黽}<酋黽>,蟾諸。(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惜驉C)在水者黽。(耿黽也。似青蛙,大腹,一名土鴨。○{去黽},音去。<酋黽>,音秋。蟾,音占。黽,音猛。)   [疏]「{去黽}<酋黽>,蟾諸。在水者黽」。○釋曰:此有多種,{去黽}<酋黽>,一名蟾諸。郭云:「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惜驉C」然蟾諸非蝦蟆,但相似耳。案《本草》「蝦蟆」陶注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也。」蟾諸亦類此。《χ朴子》曰:蟾諸壽三千歲者,「頭上有角,頷下有丹書八字」。《玄中記》云:「蟾諸頭生角者,食之壽千歲。」是也。其居水者名黽,一名耿黽,一名土鴨。狀似青蛙而腹大為異。陶注《本草》云:「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鴨,其鳴甚壯。」即此黽也。陶又云「一種小形善鳴」喚名為{去黽}者,即郭云「青蛙」者也。   悻t,{庳蟲}。(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庳蟲}。○悻t,音陛。{庳蟲},蒲猛切。)   [疏]「悻t,{庳蟲}」。○釋曰:悻t,一名{庳蟲},蚌屬也。《說文》云:「晙閃庳蟲},圓為S。」郭云:「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庳蟲}。」其肉可為醢,《周禮·醢人》掌饋食之豆云「脾析{庳蟲}醢」是也。   蚌,含漿。(蚌,即蜃也。)   [疏]「蚌,含漿」。○釋曰:《說文》云:「蜃屬。」郭云:「即蜃也。」謂老產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漿,《周禮》謂之晡哄C   鱉三足,能。龜三足,賁。(《山海經》曰:從山多三足鱉,大苦山多三足龜。今吳興郡陽羨縣君山上有池,池中出三足鱉,又有六眼龜。)   [疏]「鱉三足,能。龜三足,賁」。○釋曰:鱉、龜皆四足,三足者異,故異其名。鱉之三足者名能,龜之三足者名賁也。○注「《山海》」至「六眼」。○釋曰:案《中山經》云:遊戲山東南二十里,曰從山,從水出其上,潛其下,其中多三足鱉。食之無蟲疾。是從山多三足鱉也。又云:放皋山東五十七里,曰大苦山。陽狂水出焉,西南注伊水中,多三足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是大苦山多三足龜也。云「吳興郡」以下者,以時驗而言也。   悼I蠃,欲■癒C(即蝸牛也。○悼I,音附。蠃,音羅。欲﹛A音移。蝓,音俞。)   [疏]「悼I蠃,欲■癒v。○釋曰:悼I蠃,一名欲■癒C郭云:「即蝸牛也。」案《本草》「蝸牛」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蛄蝓,但背負殼爾。」海邊又一種正相似,以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顏色,名寄居。亦可作醢。《周禮》饋食之豆「葵菹蠃醢」是也。   蠃,小者惆蝖C(螺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為酒杯。○惆蝖A音含。)   [疏]蠃與螺音義同。其小者名惆蝖C   掠欲K,小者掖牷C(螺屬,見《埤蒼》。或曰即彭掠岸],似蟹而小。音滑。○欲K,音澤。掖牷A音勞。)   [疏]「掠欲K,小者掖牷v。○釋曰:掠屆A即彭掠岸]。似蟹而小,一名欲K。其小者別名掖牷C案《埤蒼》即云「螺屬」。郭氏兩從之。   蜃,小者珧。(珧,玉珧。即小蚌。○珧,音遙。)   [疏]「蜃,小者珧」。○釋曰:蜃,大蛤也。《月令》云:孟冬之月,「雉入大水為蜃」。其小者名珧,一名玉珧,可飾佩刀削。《詩傳》云「天子玉蚸^而珧蚰瓷v是也。《山海經》:嶧皋山,皋水出焉,東注激女水,其中多蜃珧。   龜,俯者靈,(行頭低。)仰者謝,(行頭仰。)前抻悛G,(字前長。)後抻捔y,(申後長。)左倪不類,(行頭左庳,今江東所謂左食者,以甲卜審。)右倪不若。(行頭右庳,為右食,甲形皆爾。○倪,丑計切。)   [疏]「龜俯」至「不若」。○釋曰:此辨龜之俯仰、前後、左右,其形不同,其名亦異也。云「龜」者,目諸龜也。云「龜,俯者靈」者,謂行時頭低。《周禮》「天龜曰靈屬」是也。云「仰者謝」者,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云「前抻悛G」者,諸,辭也。謂甲前長斨衁怞W果。《周禮》「東龜曰果屬」是也。云「後抻捔y」者,諸,亦辭也。謂甲後長斨衁怞W獵。《周禮》「南龜曰獵屬」是也。云「左倪不類」者,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周禮》「西龜曰雷屬」是也。云「右倪不若」者,不,亦發聲也。謂行時頭右邊庳下者名若。《周禮》「北龜曰若屬」是也。《周禮》又云:「各以其方之色與其體辨之。」鄭注云:「屬,言非一也。色,謂天龜玄,地龜黃,東龜青,西龜白,南龜赤,北龜黑。俯者靈,仰者繹,前怐G,後斨y,左倪雷,右倪若,是其體也。東龜、南龜長前後,在陽,像經也。西龜、北龜長左右,在陰,像緯也。天龜俯,地龜仰,東龜前,南龜],西龜左,北龜右,各從其耦也。」是《周禮》先有成文,故此釋之。鄭取此文為說,其言正同。惟繹與謝,雷與類小異耳,其義亦同。○注「行頭」至「卜審」。○釋曰:案,賈公彥說《周禮》以倪為睥睨,則左倪右倪是左顧右顧也。郭氏以庳解倪,及云「今江東所謂左食者」,皆以時驗而言也。云「以甲卜審」,言用此龜之甲,以卜吉凶審諦也。   貝,居陸<貝犬>。在水者惆蝖C(陸、水異名也。貝中肉如科鬥,但有頭尾耳。○<貝犬>,音標。)大者略恣A(《書大傳》曰:「大貝,如車渠。」車渠謂車茤ㄐA即略效搳C○略恣A音杭。)小者眾d。(今細貝亦有紫色者,出日南。○眾d,音積。)玄貝,貽貝。(黑色貝也。)餘<貝氐>,黃白文。(以黃為質,白文為點。○<貝氐>,音池。)餘泉,白黃文。(以白為質,黃為文點。今之紫貝,以紫為質,黑為文點。)惜琚A博而[A139]。([A139]者,中央廣,兩頭銳。○惜琚A音巴。[A139],匡軌切。)殺b,大而險。(險者,謂污薄。○殺b,求隕切。)掖d,小而橢。(即上貝小。橢謂狹而長,此皆說貝之形容。○掖d,音責。橢,他果切。)   [疏]「貝居」至「而橢」。○釋曰: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彩不同之名也。云「貝」者,目諸貝也。《說文》云:「貝,海介蟲也。」取其甲以飾器物。古者貨貝,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居陸者名<貝犬>,在水者名惆蝖C至大者名略恣A至小者名眾d。黑色之貝名貽貝。黃為質,白為文點者名餘<貝氐>。白為質,黃為文點者名餘泉。中央廣,兩頭銳者名惜琚C大而污薄者名殺b,小而狹長者名掖d。○注「書大」至「略效搳v。○釋曰:案《大傳》云:西伯既戡耆,紂囚之U裡。散宜生「之江淮之浦,取大貝」,大如大車之渠,以贖其罪是也。《考工記》謂「車茤ㄛ偌諢v,故云「渠謂車茤ㄐv。其貝形曲及大小如車茤ㄐA故比之也,引之以證此經。略悔O其大如車茤ㄙ怴A故云「即略效搳v。○注「以白」至「文點」。○釋曰:舍人云:「貝,水中蟲也。」李巡曰:「餘<貝氐>,貝甲黃為質,白為文彩。餘泉,貝甲白為質,黃為文彩。」陸機《疏》云:「貝,水中介蟲也,龜鱉之屬。其文彩之異、大小之殊甚眾。古者貨貝是也。餘<貝氐>,黃為質,以白為文。餘泉,白為質,以黃為文。又有紫貝,其白質如玉,紫點為文,皆行列相當。其貝大者,當至一尺六七寸者,今九真交趾以為杯盤寶物也。」是先儒相傳為然。但解紫貝與郭氏少異。陸機以白為質,紫為文。郭氏以紫為質,黑為文。是其異也。《書》云「文貝仍幾」。《詩》云「成是貝錦」。《山海經》「陰山。濁浴水出焉,南流注蕃澤,其中多文貝」。皆謂此餘<貝氐>、餘泉也。○注「即上」至「形容」。○釋曰:云「即上小貝」,知者以其同名掖d也。云「橢,謂狹而長」者,《詩》云:「{隋山}山喬岳。」《楚辭》云:「南北順橢,其循幾何?」皆是橢為狹長之名也。   蠑螈,蜥蜴;蜥蜴,e蜓;e蜓,守宮也。(轉相解,博異語、別四名也。○蠑,音榮。螈,音原。蜥,音昔。蜴,音亦。e,音掩。蜓,徒典切。)   [疏]「蠑螈」至「守宮也」。○釋曰:《詩·小雅·正月》云「胡為虺蜴」謂此也。蠑螈、蜥蜴、e蜓、守宮,一物形狀相類而四名也。《字林》云:「蠑螈,蛇醫也。」《說文》云:「在草曰蜥蜴,在壁曰e蜓。」《方言》云:「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捫c勗s(盧、廛二音),或謂之刺易。南陽人呼e蜓,其在澤中謂之易蜥。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又東方朔云:「非守宮即蜥蜴。」案,此諸文則是在草澤中者,名蠑螈、蜥蜴;在壁者,名e蜓、守宮也。《博物誌》云:以器養之,食以真朱。體盡赤,重七斤,搗萬杵,以點女人體,終身不滅。耦則落,故號守宮。陸機《疏》云:「青綠色,大如指,形狀可惡。」是也。   鴷╮A{亞蟲}。(蝮屬。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亞蟲}子。○鴷╮A音迭。{亞蟲},烏洛切。)   [疏]「鴷╮A{亞蟲}」。○釋曰:蛇也,蝮虺之屬。大眼,有毒。一名鴷╮A又名{亞蟲},「淮南人呼{亞蟲}子」者,是也。   鴃A噫D。(龍類也,能興雲霧而游其中。《淮南》雲蟒蛇。○鴃A上音朕。下音騰。)   [疏]「鴃A噫D」。○釋曰:蛇似龍者也,名鴃A一名噫D。能興雲霧而游其中也。○注「《淮南》雲蟒蛇」。○釋曰:蟒當為奔。案《淮南子·覽冥》篇說女媧云: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後世,光輝熏萬物。乘雷車,服應龍,驂青虯,援絕瑞,席蘿圖,雲黃璐,前白螭,後奔蛇」。許慎云「奔蛇,馳蛇」是也。或曰淮南人呼此冀偭秦D,義亦通。   蟒,王蛇。(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蟒,音莽。)   [疏]「蟒,王蛇」。○釋曰:此蛇之最大者也。名蟒,又名王蛇。與上噫D異。   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為蝮虺。○擘,音拍。)   [疏]「蝮虺」至「如擘」。○釋曰:博,廣也。首,頭也。擘,拇指也。此自一種毒蛇,名蝮虺。身廣三寸,其頭大如人拇指。○注「身廣」至「蝮蛇」。○釋曰:案郭注,《三蒼》云:「擘,大指也。」《蒼頡篇》以為足大指,鄭注《儀禮》以為手大指。然則手足大指皆得名擘,故注云「頭大如人擘指」,又名拇。孫炎云:「頭如拇指。」是也。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孫炎曰:「江淮以南謂虺為蝮。廣三寸,頭如拇指,有牙,最毒。」郭璞曰:「此自一種蛇,人自名為蝮虺。」今蛇細頸大頭,色如艾綬文,文間有毛似豬鬣,鼻上有針,大者長七八寸,一名反鼻,如虺類。足以明此自一種蛇,如郭意。此蛇,人自名蝮虺,非南北之異蛇,實是蟲,以有鱗,故在《釋魚》。且魚亦蟲之屬乎!   鯢,大者謂之獺C(今鯢魚似m,四腳,前似[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   [疏]鯢,雌鯨也。大者長八九尺,別名獺C   魚枕謂之丁,(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可作印。)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此皆似篆書字,因以名焉。《禮記》曰:「魚去乙。」然則魚之骨體,盡似丙丁之屬,因形名之。)   [疏]「魚枕」至「之丙」。○釋曰:此釋魚之骨體,腸尾之名也。其魚頭中骨為枕,其骨形似篆書丁字,故因謂之丁。其腸似篆書乙字,尾似篆書丙字,亦因名之也。○注「《禮記》曰:『魚去乙。』」○釋曰:此《禮記·內則》文也。鄭玄注云:「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畢U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人不可出」者,與此經違。非郭義也。   一曰神龜,(龜之最神明。)二曰靈龜,(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文似惇r惚_,俗呼為靈龜,即今觜殺j龜。一名靈殺j,能鳴。)三曰攝龜,(小龜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閉,好食蛇,江東呼為陵龜。○攝,音涉。)四曰寶龜,(《書曰》:「遺我大寶龜。」)五曰文龜,(甲有文彩者。《河圖》曰:「靈龜負書,丹甲青玄。」)六曰筮龜,(常在蓍叢下潛伏,見《龜策傳》。)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此皆說龜生之處所。火龜猶火鼠。耳物有含異氣者,不可以常理推,然亦無所怪。)   [疏]「一曰」至「火龜」。○釋曰:《易·損卦·六五》爻辭云:「十朋之龜,弗克違。」馬、鄭皆取此文解之。則此經十龜所以釋《易》也。神龜者,龜之最神明者也。《禮統》曰:「神龜之象,上圓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盤法丘山,玄文交錯以成列宿,長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者。」是也。靈龜,龜之有靈、次神龜者。《雒書》曰:「靈龜者,玄文五色,神靈之精也。」攝龜,龜之小者。腹甲曲折,能自張閉者也。寶龜,傳國所寶者。《春秋》經曰:「盜竊寶玉大弓。」《公羊傳》曰:「寶者何」「,龜青純」。何休云:「謂之寶者,言世世保用之辭。」是也。文龜,甲有文彩者。筮龜,在蓍叢下者。山龜,生山中者。澤龜,生澤中者。水龜,生水中者。火龜,生火中者。○注「《書》曰:『遺我大寶龜。』」○釋曰:此《周書·大誥》文也。○注「《河圖》」至「青文」。○釋曰:引此以證龜甲有文彩也。其實《河圖》說靈龜也,非此經之文龜,取其一邊耳。○注「常在」至「策傳」。○釋曰:《龜策傳》云:傳曰「上有搗蓍,下有神龜」。又云:「聞蓍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是也。○注「火龜猶火鼠耳」。○釋曰:嫌龜不生於火,故以火鼠猶之也。郭注《山海經》云:「今去天南東萬里有耆薄國,復五千里許有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鼠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之火堨活C」是也。   ●卷十·釋鳥第十七   [疏]「釋鳥第十七」。○釋曰:《說文》云:鳥者,羽禽之總名。象形字。《左傳》曰「少々韞H鳥名官」之類。此篇廣釋其名也。   隹其,夫楔楚C(今孚溯均C○夫楚A方扶切。不楚A方浮切。)   [疏]「隹其,夫楔楚v。○釋曰:舍人曰:「<鳥隹>,一名夫不。」李巡曰:「今楚鳩也。」某氏引《春秋》云:「祝鳩氏司徒。」祝鳩,即<鳥隹>其、夫不,孝,故為司徒也。郭云:「今孚溯均C」《詩》曰:「翩翩者<鳥隹>。」毛傳云:「<鳥隹>,夫不也。」「一宿之鳥。」鄭箋云:「一宿者,一意於所宿之木。」又云:「鳥之謹愨者,人皆愛之。」則此是謹愨孝順之鳥也。陸機云:「今小鳩也。一名孚溯均A幽州人或謂之且楓楚A梁宋之間謂之隹,楊州人亦然。」   屈溯均A鶻舟楚C(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今江東亦呼為鶻舟楚C○屈楚A居物切。鶻,音骨。舟楚A音嘲。)   [疏]「屈溯均A鶻舟楚v。○釋曰:《春秋左氏傳》云:「鶻鳩氏,司事也。」杜注云:「鶻鳩,鶻雕也。春來秋去,故為司事。」即此屈溯坐]。舍人曰:「屈溯均A一名鶻舟楚A今之班鳩。」孫炎曰:「鶻鳩,一名鳴鳩。」《月令》云:「鳴鳩拂其羽。」郭云:「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今江東亦呼為鶻舟楚C」案,舊說及《廣雅》皆云「班鳩」,非也。   章均A吉楚C(今之布鴗]。江東呼為魽C○部A音屍。吉楚A古八切。楚A音菊。)   [疏]「章均A吉楚v。○釋曰:《左傳》云:「章坐鞳A司空也。」《詩·召南》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皆謂此也。郭云:「今之布魽A江東呼為魽C」《埤倉》云「吉楚v,《方言》云「戴勝」,謝氏云「布嚆也」。陸機云:「今梁宋之間謂布鴐隻N楚A一名系魽A一名桑鳩。」案,戴勝自生穴中,不巢生。而《方言》云「戴勝」,非也。   笠溯均A並歇楚C(小黑鳥,鳴自呼,江東名為烏貝楚C○笠楚A音及。並楚A符悲切。)   [疏]「笠溯均A並歇楚v。○釋曰:笠溯均A一名並歇楚C郭云:「小黑鳥,鳴自呼,江東名為烏貝楚C」   且溯均A王且楚C(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毛詩》傳曰:「鳥摯而有別。」○且楚A七徐反。)   [疏]「且溯均A王且楚v。○釋曰:李巡曰:「王且楚A一名且溯均C」郭云:「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詩·周南》云:「關關且溯均C」陸機《疏》云:「且溯坐j小如鴟,深目,目上骨露,幽州謂之鷲。而楊雄、許慎皆曰:白{厥鳥}似鷹,尾上白。」○注「《毛詩》傳曰:『鳥摯而有別。』」釋曰:此即《關雎》傳文也。摯,至也。謂鳥中雌雄情意至厚而猶能有別,故以興后妃說樂君子,情深猶能不淫其色。   各楚A忌<鳥其>。(今江東呼鵂留楓飢<鳥其>,亦謂之鴝各楚C音格。○忌楚A音忌。<鳥其>,音欺。)   [疏]「各楚A忌<鳥其>」。○釋曰:各楚A一名忌<鳥其>。郭云:「今江東呼鵂留楓飢<鳥其>,亦謂之鴝各楚C」   甾楚A兔楹y。(未詳。)立楚A天狗。(小鳥也。青似翠,食魚,江東呼為水狗。○兔楚A音兔。立楚A音立。)   [疏]「立楚A天狗」。○釋曰:立楚A一名天狗。郭云:「小鳥也。青似翠,今江東呼為水狗。」   鷚,天龠楚C(大如蒬間A色似鶉,好高飛作聲,今江東名之曰天鷚。音綢繆。○鷚,亡侯切。龠楚A音藥。)   [疏]「鷚,天龠楚v。○釋曰:鷚,一名天龠楚C郭云:「大如蒬間A色似鶉,好高飛作聲,今江東名之曰天鷚。」「音綢繆」者,《詩·豳風》云:「綢繆牖戶。」取其音同,故讀從之。   [A13A]婁楚A鵝。(今之野鵝。○[A13A],音六。婁楚A力於切。)   [疏]「[A13A]婁楚A鵝」。○釋曰:[A13A]婁楫怴A野鵝之別名也。郭云:「今之野鵝。」   K,麋鴰。(今呼K鴰。○鴰,古活切。)   [疏]「K,麋鴰」。○釋曰:K,一名麋鴰。郭云:「今呼K鴰。」   各楚A烏暴楚C(水鳥也。似a而短頸,腹翅紫白,背上綠色,江東呼烏暴楚C音陛C○各楚A音洛。暴楚A音剝。)   [疏]「各楚A烏暴楚v。○釋曰:各楚A一名烏暴楚C郭云:「水鳥也。似a而短楚A腹翅紫白,背上綠色,江東呼烏暴楚C」   舒雁,鵝。(《禮記》曰:「出如舒雁。」今江東呼<鳥可>。音加。)   [疏]「舒雁,鵝」。○釋曰:鵝,一名舒雁。今江東呼<鳥可>。某氏云:「在野,舒翼飛遠者為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注「《禮記》曰:『出如舒雁。』」○釋曰:《聘禮》記文也。案,彼云:「私覿愉愉焉,出如舒雁。」鄭注云:「威儀自然而有行列。」是也。   舒鳧,鶩。(鴨也。○鶩,音木。)   [疏]「舒鳧,鶩」。○釋曰:鶩,鴨也。一名舒鳧。李巡曰:「野曰鳧,家曰鶩。」《禮記·內則》辨鳥之不可食者,云「舒鳧翠」。   開楚A銵C(似鳧,腳高,毛冠。江東人家養之以厭火災。○開楚A音額。蝖A音交。銵A音精。)   [疏]「開楚A銵v。○釋曰:銵A一名開楚C郭云:「似鳧,腳高,毛冠。江東人家養之以厭火災。」   輿,歇楚C(未詳。)鵜,誇睞K楚C(今之鵜鶘也。好群飛,沈水食魚,故名ㄜ澤。俗呼之為淘河。○楚A音經。荼楚A音徒。鵜,音啼。誇楚A音烏。K楚A音澤。)   [疏]「鵜,誇睞K楚v。○釋曰:舍人曰:「鵜,一名誇睞K楚C」郭云:「今之鵜鶘也。好群飛,沈水食魚,一名ㄜ澤。俗呼之為淘河。」《詩·曹風》云:「維鵜在梁。」陸機《疏》云:「鵜,水鳥。形如鶚而極大,喙長尺餘,直而廣。口中正赤,頷下胡大如數斗囊。若小澤中有魚,便群共抒水,滿其胡而棄之,令水竭盡,魚在陸地,乃共食之。故曰淘河。」   [A157],天雞。([A157]雞,赤羽。《逸周書》曰:「文[A157],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A157],音汗。)   [疏]「[A157],天雞」。○釋曰:[A157],一名天雞,赤羽之鳥也。○注「《逸周書》」至「獻之」。○釋曰:云「《逸周書》曰」者,雖是《周書》,不在《尚書》百篇內,故曰《逸周書》。今所謂《汲塚周書》也。云「文[A157],若彩雞」者,《王會》篇文也。案,彼云「蜀人以文[A157],文[A157]者,若食n」。孔晁注云:「鳥有文彩者。」是也。云「成王時蜀人獻之」者,案,彼孔晁注又云:「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及四夷。」故知當成王時蜀人獻之也。   J,山鵲。(似鵲而有文彩,長尾,觜、腳赤。○J,音握。)   [疏]「J,山鵲」。○釋曰:山鵲,一名J。郭云:「似鵲而有文彩,長尾,觜、腳赤。」《說文》云:「知來事鳥也。」   覃楚A負雀。(覃楚A鷂也。江南呼之為覃楚A善捉雀,因名雲。○覃楚A音淫。)   [疏]「覃楚A負雀」。○釋曰:覃楚A一名負雀。郭云:「覃楚A鷂也。江南呼之為覃楚A善捉雀,因名雲。」   蕪式A艾。(未詳。)彖楚A<鳥其>老。(今煎楔],俗呼為癡鳥。○彖楚A丑絹切。今楚A巨炎切。)   [疏]「彖楚A<鳥其>老」。○釋曰:彖楚A一名<鳥其>老。郭云:「I彖楚A俗呼為癡鳥。」《字林》云:「勾喙鳥。」   蛂A安楚C(今安歲間C○蛂A音戶。安楚A音晏。)   [疏]「蛂A安楚v。○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安歲間C」案,舍人、李巡、孫炎、郭氏皆斷老上屬,蚺U屬。解云:彖楚A一名<鳥其>老。安楚A一名蛂C蛂A雀也。唯樊光斷彖<鳥其>為句,以老下屬。注雲《春秋》云:「九扈為九農正。」九扈者: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是以老為下屬,唯安楔ㄜ咻捸C杜預仍云:「老扈,安楚C」安楞D郭義。   桑蛂A竊脂。(俗謂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雲。)   [疏]「桑蛂A竊脂」。○釋曰:桑扈,一名竊脂。郭云:「俗謂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雲。」鄭玄《詩箋》云:「竊脂,肉食。」陸機《毛詩疏》云:「竊脂,青雀也。好竊人脯肉脂及鄐六I,故以名竊脂也。」諸儒說竊脂,皆謂盜人脂膏,即如下云「竊玄」、「竊黃」者,豈復盜竊玄黃乎?案,下篇《釋獸》云:「虎竊毛謂之<戔虎>貓。」L如小熊,竊毛而黃。竊毛皆謂淺毛。竊即古之淺字。但此鳥其色不純,竊玄,淺黑也。竊藍,淺青也。竊黃,淺黃也。竊丹,淺赤也。四色皆具,則竊脂為淺白也。而諸儒必為盜竊脂膏者,以此經下別雲桑袘P竊玄、竊黃等並列,則為淺白者也,《春秋》「九扈」是也。此自別一種青雀,好竊脂肉,目驗而然。《詩·小雅》「交交桑扈」是也。且鄭玄、郭璞、陸機,皆當世名儒,無容不知竊為淺義,脂為白色,而待後人剝正也。後人不達此旨,妄說異端,非也。   刀盞c,剖葦。(好剖葦皮,食其中蟲,因名雲。江東呼蘆虎,似雀,青班,長尾。○鷯,力周切。)   [疏]「刀盞c,剖葦」。○釋曰:刀盞c,一名剖葦。郭云:「好剖葦皮,食其中蟲,因名雲。江東呼蘆虎,似雀,青班,長尾。」   桃蟲,鷦。其雌艾楚C(鷦{眇鳥},桃雀也。俗呼為巧婦。○艾楚A音艾。)   [疏]「桃蟲,鷦。其雌艾楚v。○釋曰:舍人曰:「桃蟲名鷦,其雌名艾楚C」郭云:「鷦{眇鳥},桃雀也。俗呼為巧婦。」此鷦{眇鳥}小鳥而生雕鶚者也。《詩·周頌》云:「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毛傳云:「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陸機《疏》云:「今鷦鷯是也。微小於黃雀,其雛化而為雕,故俗語鷦鷯生雕。」鄭《詩箋》云:「鷦之所為鳥題肩也,或曰L,皆惡聲之鳥。」其義未詳。《方言》說巧婦之名,「自關而東謂之工爵,或謂之過[B184],或謂之女匠楚A自關而東謂之寧瞗C自關而西謂之桑飛,或謂之佌偯鵅v是也。   楚A鳳。其雌皇。(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疏]「楚A鳳。其雌皇」。○釋曰:鳳,一名楚C郭云:「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云:「神鳥也。天老曰:鳳像,麟前鹿後,蛇頸魚尾,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丹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字從鳥凡聲。鳳飛,則群鳥從以萬數。故鳳古作朋字。」《山海經》曰:丹穴之山,有烏焉,其狀如鶴,五彩而文,名曰鳳,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大安寧。京房《易傳》曰:鳳皇高丈二,漢時鳳皇數至。《漢書》雲高五六尺,是說鳳皇之狀也。   即I,銧諢C(雀屬也。飛則鳴,行則搖。)   [疏]「即I,銧諢v。○釋曰:即I,一名銧諢A水鳥也。郭云:「雀屬也。飛則鳴,行則搖。」《詩·小雅》云:「脊令在原。」陸機《疏》云:「大如蒬間A長腳,長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頸下黑如連錢,故杜陽人謂之連錢。」是也。   [QPDL]斯,卑準窗C(鴉烏也。小而多群,腹下白,江東亦呼為卑楝Q。音匹。○[QPDL],音預。)   [疏]「[QPDL]斯,卑準窗v。○釋曰:[QPDL]斯,一名卑準窗C郭云:「鴉烏也。小而多群,腹下白,江東亦呼為卑楝Q。」《詩·小雅》云:「弁彼[QPDL]斯。」毛傳云:「[QPDL],卑準窗C」然則此鳥名[QPDL],而云「斯」者,語辭,猶「蓼彼蕭斯」之類也。《小爾雅》云:「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說文》、《字林》皆云「楚鳥」是也。   燕,白ㄕ烏。(ㄕ,頸。○ㄕ,音豆。)   [疏]「燕,白ㄕ烏」。○釋曰:ㄕ,項也。《小爾雅》云:「白項而群飛者謂之燕烏。燕烏,白ㄕ烏。」是也。   β,牟睞部C(鵪也。青州呼牟睞部C○β,音如。牟楚A音謀。)   [疏]「β,牟睞部v。○釋曰:李巡云:「β,鵪,一名牟睞部C」郭云:「鵪也。青州呼牟睞部C」田鼠所化者也。《月令》季春「田鼠化為β」是也。   密肌,系英。(《釋蟲》以有此名,疑誤重。)j周。(子j鳥,出蜀中。○j,音攜。)   [疏]「j周」。○釋曰:子j鳥也,出蜀中。《說文》云:j,蜀王望帝化為子j,今謂之子規是也。   燕燕,銦C(《詩》云:「燕燕于飛。」一名玄鳥,齊人呼銦C○銦A音乙。)   [疏]「燕燕,銦v。○釋曰:燕燕,又名銦C郭云:「一名玄鳥,齊人呼銦C」此燕燕即今之燕,古人重言之。《詩》云:「燕燕于飛。」《漢書》童謠云「燕燕尾涎涎」是也。孫炎、舍人以j周、燕燕、銦A為一物三名。郭所不取也。○注「《詩》雲」至「呼銦v。○釋曰:《詩》云「燕燕于飛」者,《邶風》衛莊姜送歸妾之詩也。云「一名玄鳥」者,案《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以其色玄,故謂之玄鳥是也。云「齊人呼銦v者,案《商本紀》云:簡狄「行浴,見玄鳥隋其卵,取而吞之,因孕生契」。諸緯a皆言簡狄吞銣Z而生契,是玄鳥又名鉹]。   鴟L,寧{。鴟類。○鴟,尺之切。L,音遙。寧楚A音寧。{,音決。   [疏]「鴟L,寧{」。○釋曰:舍人云:「鴟L,一名寧{。」郭云:「鴟類。」《詩·豳風》云:「鴟L鴟L。」毛傳云:「鴟L,寧{。」陸機《疏》云:「鴟L似黃雀而小,其喙尖如錐,取茅秀為窠,以麻p失之,如刺襪然。縣著樹枝,或一房,或二房。幽州人謂之寧{,或曰巧婦,或曰女匠。關東謂之工雀,或謂之過羸。關西謂之桑飛,或謂之襪雀,或曰巧女。」先儒皆以為今之巧婦。郭注此云:「鴟類。」又注《方言》云:「寧{,鴟L,鴟屬。」非此小雀明矣。是與先儒意異也。今《爾雅》以郭氏為宗,且依郭氏。   狂,茅鴟。(今ζ瑜恕],似鷹而白。)怪鴟。(即鴟鵂也,見《廣雅》。今江東通呼此屬為怪鳥。)梟,鴟。(土梟。○梟,音嬌。)   [疏]「狂,茅鴟。怪鴟。梟,鴟」。○釋曰:此別鴟類也。茅鴟,一名狂。《廣雅》云:「茅鴟,ζ楔]。」郭云:「今ζ瑜恕],似鷹而白。」怪鴟,《廣雅》謂之鴟鵂。郭云:「今江東通呼此屬為怪鳥。」梟,一名鴟。郭云:「土梟。」《說文》云:「梟,食母,不孝之鳥,故冬至捕梟磔之。」字從鳥首在木上。《詩·陳風》云:「墓門有梅,有L萃止。」毛傳云:「惡聲之鳥也。」一名鵬,一名梟,一名鴟。《大雅·瞻E》云:「為梟為鴟。」陸機云:「L大如班鳩,綠色,惡聲之鳥也。入人家,凶。賈誼所賦鳥是也。其肉甚美,可為羹蝗N,又可為炙。漢供御物,各隨其時。L冬夏常施之,以其美故也。」   皆楚A劉疾。(未詳。)生哺,ゲ。(鳥子須母食之。)生爾鴃A雛。(皆自食。○皆楚A音皆。ゲ,古a切。爾鴃A音啄。雛,仕俱切。)   [疏]「生哺,ゲ。生爾鴃A雛」。○釋曰:辨鳥子之異名也。鳥子生須母哺而食者,名ゲ,謂燕雀之屬也。《史記》趙武靈王探雀ゲ而食之是也。鳥子生而能自啄食者名雛,謂雞雉之屬也。《禮記·內則》云:「雛尾不盈握弗食」是也。   爰居,雜縣。(《國語》曰:「海鳥爰居。」漢元帝時琅邪有大鳥如馬駒,時人謂之爰居。)   [疏]「爰居,雜縣」。○釋曰:爰居,海鳥也。大如馬駒,一名雜縣。漢元帝時琅邪有之。○注「《國語》」至「爰居」。○釋曰:云「《國語》曰『海鳥爰居』」者,案《魯語》云:「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命國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節,政之所成也。故制祭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今海鳥至,巳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言仁且知矣。無功而祀之,非仁也;弗知而弗問,非知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皆知辟其災。』是歲,海多大風,冬暖。」是其事也。   春蛂A分楓楚C夏蛂A竊玄。秋玄,竊藍。冬蛂A竊黃。桑蛂A竊脂。棘蛂A竊丹。行蛂A\\。宵蛂A嘖嘖。(諸蚻狾]其毛色、音聲以為名。竊藍,青色。○分楚A音汾。盾楚A敕倫切。\,音即。嘖,音責。)   [疏]「春蛂v至「嘖嘖」。○釋曰:李巡云:「諸蚹O春夏秋冬四時之名。\\、嘖嘖,鳥聲貌也。」郭云:「諸蚻狾]其毛色、音聲以為名。竊藍,青色。」案,昭十七年《左傳》云:「九蚻陘E農正。」以此八蚳瓣W「蛂A安楚v為九。賈逵注云:「春蛂A分循,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種者也;夏蛂A竊玄,趣民耘苗者也;秋蛂A竊藍,趣民收斂者也;冬蛂A竊黃,趣民蓋藏者也;棘蛂A竊丹,為果驅鳥者也;行蛂A\\,晝為民驅鳥者也;宵蛂A嘖嘖,夜為農驅獸者也;桑蛂A竊脂,為蠶驅雀者也;老蛂A耤A趣民收麥,令不得晏起者也。」舍人、樊光注《爾雅》,其言亦與賈同。其意皆謂以蚻骨x,還令依此諸蛈荌囮@也。然則趣民耕耘及收斂、蓋藏其事,可得召民使聚而總號令之。其為果驅鳥、為蠶驅雀、豈得多置官,方使之就果樹、入蠶室為民驅之哉?又晝驅鳥,夜驅獸,不可竟日通宵常在田野,溥天之下,何以可周?且其言不經,難可據信也。故郭氏及杜預皆不從也。   皂極F楚A戴{任鳥}。({任鳥}即頭上勝,今亦呼為戴勝。皂極F殿S復楚A語聲轉耳。○皂楚A彼及切。乏楚A皮及切。{任鳥},音賃。)   [疏]「皂極F楚A戴{任鳥}」。○釋曰:李巡云:「戴勝,一名皂極F楚C」郭云:「{任鳥}即頭上勝,今亦呼為戴勝。皂極F殿S復楚A語聲轉耳。」《月令》季春云「戴勝降於桑」。《方言》云:「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極A楚C自關而東謂之戴{任鳥},或謂之戴頒,或謂之戴勝。東齊吳揚之間謂之{任鳥}。自關而西謂之服楚A或謂之復楚C」   {紡鳥},澤虞。(今洬T澤鳥。似水L,蒼黑色,常在澤中。見人輒鳴喚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雲。俗呼為護田鳥。○{紡鳥},孚往切。)   [疏]「{紡鳥},澤虞」。○釋曰:澤虞,一名{紡鳥}。郭云:「今洬T澤鳥,似水L,蒼黑色,常在澤中。見人輒鳴喚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雲。俗呼為護田鳥。」《說文》云:「洬T,z也。」《聲類》云:「洬Tz,戀惜也。」以此鳥戀惜池澤,見人不去,因名洬T澤鳥也。   茲,壹楚C(即鸕茲也。觜頭曲如鉤,食魚。○茲,音慈。壹楚A於計切。)   [疏]「茲,壹楚v。○釋曰:別二名也。《字林》云:「似a而黑。」郭云:「即鸕茲也。」   鷯,鶉。其雄皆楚A牝Φ。(鶉,鵪屬。○Φ,音脾。)   [疏]「鷯,鶉。其雄皆楚A牝Φ」。○釋曰:李巡曰:「別雄雌異方之言。」鶉,一名鷯,其雄名皆楚A其牝名Φ。郭云:「鶉,鵪屬。」鵪,即上云「β,牟睞部v,田鼠所化者。鶉,舊云:「蝦蟆所化者也。」   爾楚A沈鳧。(似鴨而小,長尾,背上有文。今江東亦呼為爾楚C音施。)   [疏]「爾楚A沈鳧」。○釋曰:爾楚A一名沈鳧。郭云:「似鴨而小,長尾,背上有文。今江東亦呼為爾楚C」陸機云:「大小如鴨,青色,卑腳,短喙,水鳥之謹願者也。」《大雅》云:「鳧策b涇。」   幼楚A頭蝖C(似鳧,腳近尾,略不能行。江東謂之魚蝖C音<骨堯>箭。○幼楚A音拗。蝖A許交切。)   [疏]「幼楚A頭蝖v。○釋曰:幼楚A一名頭蝖C郭云:「似鳧,腳近尾,略不能行。江東謂之魚蝖C音<骨堯>箭。」嫌讀為蝡C之蝖A故音之。《山海經》云:青要山,「畛水出焉,北注河。其中有鳥名幼楚A狀如鳧,青身朱目赤毛,食之宜子」。是也。   溯均A寇雉。(楔j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指,岐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楚A丁刮切。)   [疏]「溯均A寇雉」。○釋曰:寇雉,一名溯均C郭云:「楔j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指,岐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又謂之TT。下云「寇雉,TT」是也。   萑,老兔楚C(木兔也。似鴟鵂而小,兔頭,有角,毛腳。夜飛,好食雞。○萑,音丸。)   [疏]「萑,老兔楚v。○釋曰:老兔楚A一名萑。郭云:「木兔也。似鴟鵂而小,兔頭,有角,毛腳。夜飛,好食雞。」   突痿|鳥。(似雉,青身,白頭。○突楚A音突。鶘,音胡。)   [疏]「突痿|鳥」。○釋曰:突痿|,鳥名也。郭云:「似雉,青身,白頭。」   狂,夢鳥。(狂鳥,五色,有冠,見《山海經》。)   [疏]「狂,夢鳥」。○釋曰:夢鳥,一名狂,五采之鳥也。○注「狂鳥」至「山海經」。○釋曰:案《大荒西經》云:栗廣之野,「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是也。   皇,黃鳥。(俗呼黃離留,亦名搏黍。)   [疏]「皇,黃鳥」。○釋曰:舍人曰:「皇,一名黃鳥。」郭云:「俗呼黃離留,一名搏黍。」《詩·周南》云:「黃鳥于飛。」陸機《疏》云:「黃鳥,黃麗楝d也。或謂之黃栗留。幽州人謂之黃ョC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B132]黃,一名楚雀。齊人謂之搏黍。常葚熟時來在桑間,故里語曰:『黃栗留,看我麥黃葚熟不。』亦是應節趨時之鳥也。」自此以下,諸言倉庚、商庚、[B132]黃、楚雀、倉庚、[B132]黃之文,與此一也。   翠,鷸。(似燕,紺色,生鬱林。○鷸,音聿。)   [疏]「翠,鷸」。○釋曰:李巡曰:「鷸,一名為翠。其羽可以為飾。」樊光云:「青羽,出交州。」郭云:「似燕,紺色,生鬱林。」《說文》云:「翠,青羽雀也。」案《漢書》尉他獻文帝翠鳥毛,然則鷸羽可以飾器物。故僖二十四年《左氏傳》鄭子臧「好聚鷸冠」是也。   ン,山烏。(似烏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ン,音蜀。)   [疏]「ン,山烏」。○釋曰:山烏,一名ン。郭云:「似烏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   蝙蝠,服翼。(齊人呼為悼u掛央A或謂之仙鼠。)   [疏]「蝙蝠,服翼」。○釋曰:蝙蝠,一名服翼。郭云:「齊人呼為悼u掛央A或謂之仙鼠。」《方言》云:「蝙蝠,自關而東謂之服翼,或謂之仙鼠。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北燕謂之悼u掛央C」   晨風,R。(鷂屬。《詩》曰:「<鳥穴>彼晨風。」○R,之然切。)   [疏]「晨風,R」。○釋曰:舍人曰:「晨風,一名R,摯鳥也。」郭云:「鷂屬。」陸機云:「R似鷂,黃色,燕頷,勾喙,鄉風搖翅,乃因風飛急,疾擊鳩鴿燕雀食之。」○注「《詩》曰:『<鳥穴>彼晨風。』」○釋曰:《詩·秦風·晨風》篇文也。   {楊鳥},白{厥鳥}。(似鷹,尾上白。○{厥鳥},巨月切。)   [疏]「{楊鳥},白{厥鳥}」。○釋曰:{楊鳥},一名白{厥鳥}。郭云:「似鷹,尾上白。」   寇雉,TT。(即溯坐]。)真楚A[B177]母。(似烏暴椰茪j,黃白雜文,鳴如鴿聲,今江東呼為蚊母。俗說此鳥常吐蚊,故以名雲。○真楚A音田。[B177],音文。)   [疏]「真楚A[B177]母」。○釋曰:真楚A一名[B177]母。郭云:「似烏暴椰茪j,黃白雜文,鳴如鴿聲,江東呼為蚊母。俗說此鳥常吐蚊,因以名雲。」[B177]、蚊,音義同。   楚A須[B184]。(楚A澱楚C似鳧而小,膏中瑩刀。○楚A音梯。[B184],音螺。)   [疏]「楚A須[B184]」。○釋曰:楚A一名須[B184]。郭云:「楚A澱楚C似鳧而小,膏中瑩刀。」   鼯鼠,夷由。(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鼯,音吾。)   [疏]「鼯鼠,夷由」。○釋曰:鼯鼠,一名夷由。郭云:「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   倉庚,商庚。(即[B132]黃也。)失楚A烻A104]。(未詳。○失楚A大結反。琚A音步。[A104],音豉。)鷹,來溯均C(來楚A當為爽椰r之誤耳。《左傳》作「Z鳩」是也。)   [疏]「鷹,來溯均v。○釋曰:樊光曰:「來鳩,爽鳩也。」《春秋》曰:「爽鳩氏司寇。」鷹鷙故為司寇。郭云:「來楚A當為Z字之誤耳。《左傳》作『Z鳩』是也。」案,昭十七年《左傳》郯子曰:「少々韞H鳥名官。」「爽鳩氏,司寇也。」杜注云:「爽鳩,鷹也。鷙,故為司寇,主盜賊。」是也。   鶼鶼,比翼。(說已在上。)   [疏]「鶼鶼,比翼」。○釋曰:鶼鶼,比翼鳥名也。說在《釋地》篇。故注云「說已在上」。   [B132]黃,楚雀。(即倉庚也。○[B132],音離。){列鳥},斫木。(口如錐,長數寸,常斫樹食蟲,因名雲。○{列鳥},音列。)   [疏]「{列鳥},斫木」。○釋曰:斫木鳥,一名{列鳥}。郭云:「口如錐,長數寸,常斫樹食蟲,因名雲。」   {□鳥},唐楛O楚C(似烏,蒼白色。{□鳥},音激。唐楚A音唐。屠楚A音徒。)   [疏]「{□鳥},唐楛O楚v。○釋曰:{□鳥},一名唐楛O楚C郭云:「似烏,蒼白色。」   鸕,諸雉。(未詳。或雲即今雉。)鷺,舂Θ。(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為睫離,名之曰白鷺~。○Θ,音鋤。)   [疏]「鷺,舂Θ」。○釋曰:鷺,一名舂Θ。郭云:「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為睫離,名之曰白鷺~。」《詩·陳風》云:「值其鷺羽。」陸機《疏》云:「鷺,水鳥也。好而J白,故謂之白鳥。齊魯之間謂之舂Θ。遼東樂浪吳楊人皆謂之白鷺。青腳,高尺七八寸,尾如鷹尾,喙長三寸,頭上有長毛十數枚,長尺餘,毿毿然與眾毛異。好欲取魚,時則弭之。今吳人亦養焉。楚威王時,有朱鷺合沓飛翔而來舞,則復有赤者,舊鼓吹《朱鷺曲》是也。然則鳥名白鷺,赤者少耳。   鷂雉。(青質,五采。○鷂,音遙。)喬溯n。(即喬溘也,長尾,走且鳴。○喬楚A音驕。)ㄨn。(黃色,鳴自呼。○ㄐA音卜。)z雉。(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鮮明。)秩秩,海雉。(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翟楚A山雉。(尾長者。○翟楚A音狄。)[A181]雉,允n。(今白中],江東呼白[A181],亦名白雉。○[A181],音汗。丑A丁罩切。)雉絕有力,奮。(最健鬥。)伊洛而南,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迭C(郊蝜n屬,言其毛色光鮮。○迭A音暉。)江淮而南,青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即鷂雉也。)南方曰[C120],東方曰甾楚A北方曰希楚A西方曰尊楚C(說四方雉之名。○[C120],音儔。甾楚A音緇。希楚A音希。尊楚A音尊。)   [疏]「鷂雉」至「西方曰尊楚v。○釋曰:別諸雉之名也。「雉」者,郭云「青質五采」,即下文「江淮而南」者是也。云「喬溯n」者,郭云:「即喬溘也。長尾,走且鳴。」《說文》云:「喬楚A長尾雉,走鳴。乘]以尾為防擗^著馬頭上。」《詩·小雅》云:「有集維喬楚C」陸機《疏》云:「喬楚A微小於翟也。走而且鳴曰『喬歲楚z。其尾長,肉甚美。故林木山下人語曰:『四足之美有ワ,兩足之美有喬楚C』ワ者,似鹿而小。」是也。《山海經》女幾山「其鳥多白喬楚v。云「ㄨn」者,雉之黃色,鳴自呼者名ㄐC云「z雉」者,案《山海經》牝山之上「鳥多赤z」。郭注云:「即z雉也。」《尚書》謂之「華蟲」。《周禮·春官·司服》職云「z冕」,七章之服也,畫此z雉。郭云:「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鮮明。」云「秩秩,海雉」者,海雉,一名秩秩。郭云:「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云:「翟楚A山雉」者,山雉,一名翟楚C郭云:「尾長者。」今俗呼山雞是也。云「[A181]雉,允n」者,別二名也。郭云:「今白中],江東呼白[A181],亦名白雉。」云「雉絕有力,奮」者,謂雉之壯大有力能斗者名奮。郭云:「最健鬥。」云「伊洛而南,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迭v者,李巡曰:「素質,五采備具,文章鮮明曰迭C」孫炎曰:「食n,白質,五色為文也。」郭云:「郊蝜n屬,言其毛色光鮮,王后之服以為飾。」案《周禮·內司服》云:「王后之六服,鉽釵蝖C」鄭注云:「王后之服,刻繒為之形而采畫之,綴於衣以為文章。鉽釵蝖A畫酊怴C」是也。云「江淮而南,青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者,有雉,青質,五采備具而成文章,名曰鷂雉。郭云:「即鷂雉也,亦王后之服以為飾。」《周禮》云「揄狄」。鄭注云「揄狄,畫搖者」是也。搖與鷂音義同。云「南方曰[C120],東方曰甾楚A北方曰希楚A西方曰尊楚v者,郭云:「說四方雉之名。」《左傳》曰:「五雉為五工正。」杜預取此四方之雉,並上「食n」以為五也。必取食n者,伊洛,土之中區,故與四方之雉為五也。樊光、賈逵以此五雉分屬五土,無所馮據,不可採用。故略而不言。   鳥鼠同穴,其鳥為<鳥余>,其鼠為<鼠突>。(<鼠突>如人家鼠而短尾,<鳥余>似椰茪p,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今在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中。孔氏《尚書傳》云:「共為雄雌。」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牡。」○<鳥余>,音徒。<鼠突>,音突。)   [疏]「鳥鼠同穴,其鳥為<鳥余>,其鼠為<鼠突>」。○釋曰:《尚書·禹貢》云:「導渭自鳥鼠同穴。」不言鳥獸之名,故此釋之也。李巡云:「<鳥余>、<鼠突>,鳥鼠之名。共處一穴,天性然也。」郭云:「<鼠突>如人家鼠而短尾,<鳥余>似椰茪p,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今在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中。孔氏《尚書傳》云:『共為雄雌。』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牡。』」郭氏並載此言,未知誰得其實也。   鸛專楚A楓X楚C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或說曰:鸛專楚B楓X楚A一名{隋女}羿。○鸛,音歡。專楚A音團。楚A音福。柔楚A音柔。射,食亦切。)   [疏]「鸛專楚A楓X楚C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釋曰:鸛專楚A一名楓X楚C郭云:「或曰:鸛專楚B楓X楚A一名{隋女}羿。」案,字書云:「{隋女},古以為懈惰字。羿,古之善射者。」此言鳥捷勁,雖羿之善射,亦懈惰不敢射也,故以名雲。郭《圖贊》云:「鸛專楔妊鴃A一名{隋女}羿。應弦銜鏑,矢不著地。逄蒙縮手,養由不睨。」   鵲貝楔﹛A其飛也<羽>。(竦翅上下。○<羽>,音宗。)   [疏]「鵲貝楔﹛A其飛也<羽>」。○釋曰:貝楚A伯勞也。<羽>,竦也。丑,類也。鵲貝楔岔,不能翱翔遠飛,但竦翅上下而已。   鳶烏丑,其飛也翔。(布翅翱翔。○鳶,音玄。)   [疏]「鳶烏丑,其飛也翔」。○釋曰:鳶,鴟也。鴟鳥之類,其飛也布翅翱翔。   鷹隼丑,其飛也迭C(鼓翅音M疾。)   [疏]「鷹隼丑,其飛也迭v。○釋曰:舍人曰:「謂隼鷂之屬也。」迭A其飛疾羽聲也。郭云:「鼓翅音M疾。」是急疾之鳥也。《說文》云:「隼,鷙鳥也。」陸機云:「隼,鷂屬也。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春化為布鴘怓O也。」   鳧雁丑,其足蹼,(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蹼,音卜。)其踵企。(飛即伸其腳跟企直。)   [疏]「鳧雁丑,其足蹼,其踵企」。○釋曰:鳧,水鳥也。雁,陽鳥也。蹼,猶蹼屬相著之謂也。踵,腳跟也。鳧雁之類,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飛則伸其腳跟企直也。   烏鵲丑,其掌縮。(飛縮腳腹下。)   [疏]「烏鵲丑,其掌縮」。○釋曰:掌,足也。烏鵲之類,飛時縮足於其腹下。   亢,鳥嚨。(嚨謂喉嚨。亢即咽。)其峈齱A嗉。(嗉者,受食之處,別名嗉。今江東呼峈齱C○亢,戶郎切。嗉,音素。)   [疏]「亢,鳥嚨。其,峈禷銵v。○釋曰:別鳥咽嗉之名也。亢者,鳥喉嚨也。其受峈瓥B名嗉。郭云:「嚨謂喉嚨。亢即咽也。嗉者,受食之處,別名嗉。今江東呼峈齱C」   鶉子,文楚Cβ子,寧楚C(別鵪鶉雛之名。○文楚A音文。)   [疏]「鶉子,文楚Cβ子,寧楚v。○釋曰:別鵪鶉雛之名也。鶉之子雛名文楚Aβ之子雛名寧楚C   雉之暮子為鷚。(晚生者,今呼少雞為鷚。○鷚,力救切。)   [疏]「雉之暮子為鷚」。○釋曰:鷚是雉晚生之子名也。郭云:「晚生者,今呼少雞為鷚。」   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疏]「鳥之雌」至「右雌」。○釋曰:鄭《詩箋》云:「陰陽相下之義也。」   鳥少美長丑為留榆楚C(留榆殿S留離。《詩》所謂「留離之子」。○長,丁丈切。留楚A音留。栗楚A音栗。)   [疏]「鳥少」至「留榆楚v。○釋曰:鳥之少為子而美,長食母而丑,其名為留榆楚A猶留離。《詩》所謂「留離之子」者,案《詩·邶風》云:「瑣兮尾兮,流離之子。」陸機《疏》云:「流離,梟也。自關而西謂梟為流離。其子妒齯j,還食其母,故張奐云『留榆楹馴嚏z,許慎云『梟,不孝鳥』是也。」流與留椰P。   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疏]「二足」至「謂之獸」。○釋曰:別禽獸之異也。凡語有通別。別而言之,羽則曰禽,毛則曰獸。所以然者,禽者,擒也。言鳥力小,可擒捉而取之。獸者,守也。言其力多,不易可擒,先須圍守,然後乃獲,故曰獸也。通而為說,鳥不可曰獸,獸亦可曰禽。故《曲禮》「鸚鵡不曰獸,而惺惺通曰禽也」。《易》云:「王用三驅,失前禽。」則驅走者亦曰禽也。又《周禮·司馬》職云:「大獸公之,小禽私之。」以此而言,則禽未必皆鳥也。又鄭玄注《周禮》云:「凡鳥獸未孕曰禽。」《周禮》又云:「以禽作六贄:卿羔;大夫雁。」《白虎通》云:「禽者,鳥獸之總名,以其小獸可擒,故得通名禽也。」   貝楚A伯勞也。(似害溢椰茪j,《左傳》曰「伯趙氏」。○貝楚A工役切。)   [疏]「貝楚A伯勞也」。○釋曰:李巡云:「伯勞,一名貝楚C」樊光曰:「《春秋傳》曰:少々韞H鳥名官。」「伯趙氏司至。」伯趙,貝楔]。以夏至來,冬至去。郭云:「似害溢椰茪j。」陳思王《惡鳥論》云:「伯勞以五月鳴,應陰氣之動。陽氣為仁養,陰為殺殘賊,伯勞蓋賊害之鳥也。」其聲貝楊楚A故以其音名雲。《月令》仲夏之月「貝楨l鳴」是也。○注「似害楚v至「趙氏」。○釋曰:云「似害P而大」者,《字林》云:「害P似伯勞而小故也。」云「《左傳》『伯趙氏』」者,案昭十七年云:「伯趙氏,司至者也。」杜注云:「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是也。   倉庚,黧黃也。(其色黧黑而黃,因以名雲,○黧,力知切。)   [疏]「倉庚,黧黃也」。○釋曰:即上「黃鳥」也。郭云:「其色黧黑而黃,因以名雲。」   ●卷十·釋獸第十八   [疏]「釋獸第十八」。○釋曰:《釋鳥》云:「四足而毛謂之獸。」《說文》云:「獸,守備也。」此篇釋其名狀,故曰釋獸。   麋:牡,{鹿咎};牝,{鹿辰};其子,<鹿天>;(《國語》曰:「獸長ゾ<鹿天>。」)其跡,躔。(腳所踐處。)絕有力,狄。(○{鹿咎},音咎。{鹿辰},音辰。<鹿天>,於兆切。)   [疏]「麋牡」至「力狄」。○釋曰:此釋麋之種類也。《說文》云:「鹿屬也。冬至解其角。」《春秋·莊十七年》:「冬,多麋。」麋,總名也。其牡者名{鹿咎},其牝者名{鹿辰}。《詩·吉日》云「其{鹿辰}孔有」是也。其所生之子名<鹿天>。其腳跡所踐之處名躔,其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注「《國語》曰:『獸長麋<鹿天>。』」○釋曰:此《魯語》文也。魯「宣公夏濫於泗淵,裡革斷其罟而棄之,曰:『且夫山不槎櫱,澤不伐夭,魚禁鯤畢荂A獸長ゾ<鹿天>,鳥翼ゲ卵,蟲捨悼敖翩A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韋昭云:「鹿子曰ゾ,麋子曰<鹿天>。」是其事也。   鹿:牡,タ;牝,間F其子,ゾ;其跡,速;絕有力,{鹿開}。(。○タ,音加。間A於牛切。ゾ,音迷。{鹿開},音堅。)   [疏]「鹿牡」至「力{鹿開}」。○釋曰:此辨鹿之種類也。《說文》云:鹿,解角獸也。群萃善走者也。其牡名タ,其牝名間C《詩·小雅》云:「雲嚀鹿吳}{鹿吳}。」其跡名速,絕有力者名{鹿開}。   楚G牡,{鹿吳};(《詩》曰:「雲嚀鹿吳}{鹿吳}。」鄭康成解即謂此也。但重言耳。○楚A音君。{鹿吳},魚矩切。)牝,{鹿栗};其子,{鹿且};其跡解,絕有力<豕開>。(○{鹿栗},音栗。{鹿且},音助。<豕開>,五見切。)   [疏]「楊d{鹿吳}」至「力<豕開>」。○釋曰:此辨楔宋媄也。《說文》云:「楚A{鹿章}也。」楚A其總名也。牡名{鹿吳},牝名{鹿栗},其子名{鹿且},其跡名解,絕有力名<豕開>。○注「《詩》曰」至「言耳」。○釋曰:《詩·小雅·吉日》篇文。鄭箋云:「楚A牡曰{鹿吳}。{鹿吳}復{鹿吳},言多也。」是鄭康成解即謂此也。云「但重言耳」者,謂再言{鹿吳}也。   狼:牡,獾;牝,狼;其子,捸慼F絕有力,迅。(○捸慼A音亦。)   [疏]「狼牡」至「力迅」。○釋曰:此辨狼之種類也。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捸慼A絕有力者名迅。」孫炎曰:「迅,疾也。」《詩·齊風》云:「並驅從兩狼兮。」陸機《疏》云:「其鳴能小能大,善為小兒啼聲,以誘人。去數十步,其猛健者,雖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為裘,故《禮記》『狼螂噱I』,又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是也。」   兔子,<娩生>;(俗呼曰<兔需>。)其跡,牷F絕有力,欣。(○<娩生>,芳萬切。牷A音剛。)   [疏]「兔子,<娩生>」至「力欣」。○釋曰:此辨兔之種類也。崔豹《古今注》云:「兔有九孔。」《論衡》曰:「兔舐豪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其子名<娩生>。」郭云:「俗呼曰<兔需>。」其跡名牷C《字林》云:「牷A兔道也。」絕有力名欣。   豕子,豬。(今亦曰彘,江東呼o,皆通名。)<豕隋>,<豕賁>。(俗呼小<豕賁>豬為<豕隋>子。○<豕隋>,音偉。<豕賁>,音墳)。ど,幼。(最後生者,俗呼為ど豚。○ど,音腰。)奏者<豕f>。(今<豕f>豬,短頭,皮理腠蹙。○奏,音腠。<豕f>,音溫。)豕生三<豕從>;二,師;一,特。(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豕從>,音宗。)所寢,曾。(曾,其所臥蓐。○曾,音繒。)四<豕>皆白,<豕亥>。(《詩》云:「有豕白縑C」縑A蹄也。○<豕>,音滴。<豕亥>,音垓。)其跡,刻。絕有力,<豕厄>。(即豕高五尺者。○<豕厄>,音厄。)牝,央C(《詩》云:「一發五央C」○央A音巴。)   [疏]「豕子」至「牝央v。○釋曰:此辨豕之種類也。其子名豬。郭云:「今亦曰彘,江東呼o,皆通名也。」《說文》云:「豬,豕而三毛居者。」《字林》云:「豕,後蹄廢謂之彘。」《小爾雅》云:「彘,豬也。其子曰豚,大者謂之<豕開>。」《方言》云:「北燕朝鮮之間謂之p,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o。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豕奚>,音奚。吳揚之間謂之豬子。」云「<豕隋>,<豕賁>」者,舍人曰:「<豕隋>,一名<豕賁>。」郭云:「俗呼小<豕賁>豬為<豕隋>子。」<豕賁>謂犍豬也。云:「ど,幼」者,豕之最後生者名也。郭云:「最後生者,俗呼為ど豚。」云「奏者<豕f>」者,謂皮理腠蹙者名<豕f>。郭云:「今<豕f>豬,短頭,皮理腠蹙。」云「豕生三,<豕從>;二,師;一,特」者,郭云:「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詩·召南》云:「一發五<豕從>。」鄭箋云:「豕生三曰<豕從>。」張逸問曰:「豕生三曰<豕從>,不知母豕也?豚也?」答曰:「豚也,過三以往猶謂之<豕從>,以自三以上更無名也。」故知過三亦為<豕從>。其生子二者為師,一者為特。云「所寢,曾」者,郭云:「曾,其所臥蓐。」《方言》云「其檻及蓐曰曾」是也。舍人曰:「豕所寢草名為曾。」某氏曰:「臨淮人謂野豬所寢為曾。」李巡曰:「豬臥處名曾。」曾是所居之處。云「四<豕>皆白,<豕亥>」者,<豕>,蹄也。豕四蹄皆白名<豕亥>。其跡名刻。絕有力名<豕厄>,即下篇「豕高五尺」者也。云「牝,央v者,豕之牝者名央C○注「《詩》云:『有豕白縑C』○釋曰:《小雅·漸漸之石》篇文也。案《詩經》直云「白縑v,不云「<豕亥>」,則白縣ㄙ噹X蹄白。而郭氏引之者,以《爾雅》主謂釋《詩》,《詩》中言「豕白縑v惟此而巳,故知本以訓此也。鄭箋以「<豕亥>」為「駭」,駭者,躁疾之言也。駭與<豕亥>字異義同。○注「《詩》云:『一發五央C』」○釋曰:《召南·騶虞》篇文也。毛傳云:「豕牝曰央C虞人翼五央A以待公之發。」鄭箋云:「君射一發而翼五左怴A戰禽獸之命也。戰之者,仁心之至。」是也。   虎竊毛謂之<戔虎>貓。(竊,淺也。《詩》曰:「有貓有虎。」)   [疏]「虎竊毛謂之<戔虎>貓」。○釋曰:竊,淺也。虎之淺毛者,別名<戔虎>貓。○注「《詩》曰:『有貓有虎。』」○釋曰:《詩·大雅·韓弈》篇文也。   貘,白豹。(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辟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貘,音陌。)   [疏]「貘,白豹」。○釋曰:貘,一名白豹。《字林》云:「似熊而白黃,出蜀郡。」一曰白豹。郭云:「熊,小頭庳腳,黑白陛A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辟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   煄A白虎。(漢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獸其皮、骨、爪牙。○煄A音捨。)   [疏]「煄A白虎」。○釋曰:白虎一名煄C漢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獻其皮、骨、爪牙。   <虎>,黑虎。(晉永嘉四年,建平秭歸縣檻得之。狀如小虎而黑,毛深者為班。《山海經》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虎>,式六切。)   [疏]「<虎>,黑虎」。○釋曰:黑虎,一名<虎>。郭云「晉永嘉四年,建平秭歸縣檻得之。狀如小虎而黑,毛深者為班。《山海經》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者,案《海內經》云:「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是也。   <豸出>,無前足。(晉太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足,即此種類也。或說<豸出>似虎而黑,無前兩足。○<豸出>,女滑切。)   [疏]「<豸出>,無前足」。○釋曰:《字林》云:「獸無前足,似虎而黑者名<豸出>。」郭云:「晉大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腳,即此種類也。或說<豸出>似虎而黑,無前兩足。」   <鼠>,鼠身長鬚而賊,秦人謂之小驢。(<鼠>,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鼠>,古役切。)   [疏]「<鼠>,鼠身」至「小驢」。○釋曰:<鼠>,獸名也。身如鼠,有長鬚,而賊害於物,秦人呼為小驢。郭云:「<鼠>,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   熊虎丑,其子,狗;絕有力,{鹿鹹}。(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鹿鹹},音巖。)   [疏]「熊虎丑」至「力{鹿鹹}」。○釋曰:丑,類也。熊虎之類,其子名狗。絕有力名{鹿鹹}。郭云:「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此當時之律也。引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掑l,<豸隸>。(今或呼<豸丕>捸C○<豸隸>,音曳。)   [疏]「狸子,<豸隸>」。○釋曰:《字林》云:「捸A伏獸,似ャ,其子名<豸隸>。」郭云「今或呼<豸丕>捸v者,《字林》云:「<豸丕>掑]。」   <豸舟>子,d。(其雌者名<豸舟>。今江東呼貉為<豸央><豸吏>。○<豸舟>,乎各切。d,音丸。)   [疏]「<豸舟>子,d」。○釋曰:《字林》云:「<豸舟>似狐,善睡,其子名d。」郭云:「其雌者名<豸舟>。今江東呼貉為<豸央><豸吏>。」《字林》云:「<豸央>,桼。<豸穴>,謂之<豸吏>。」《廣雅》云:「<豸吏>,<豸穴>也。」然則皆<豸舟>之通名也。   <豸G>子,<豸婁>。(<豸G>豚也,一名獾。○<豸G>,音湍。<豸婁>,其禹切。)   [疏]「<豸G>子,<豸婁>」。○釋曰:《字林》云:「<豸G>獸似豕而肥。」其子名<豸婁>。郭云:「<豸G>豚也,一名獾。」   貔,白狐。其子,[A173]。(一名執夷,虎豹之屬。○貔,音毗。[A173],火卜切。)   [疏]「貔,白狐。其子,[A173]」。○釋曰:《字林》云:「貔,豹屬,一名白狐。其子名[A173]。」郭云:「一名執夷,虎豹之屬。」《詩·大雅》云:「獻其貔皮。」陸機《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執夷,一名白狐。遼東人謂之白羆。」   麝父,楊活C(腳似椰陪說C○父,音甫。)   [疏]「麝父,楊活v。○釋曰:《字林》云:「小鹿有香,其足似獐,故雲楊活C」郭云:「腳似椰陪說C」   豺,狗足。(腳似狗。)   [疏]「豺,狗足」。○釋曰:《說文》云:「豺,狼屬,狗聲。」郭云:「腳似狗。」貪殘之獸。《左傳》云:「戎狄豺狼,不可厭也。」   ャ桹牷A似捸C(今山民呼ャ虎之大者為ャ<豸干>。音岸。○ャ,音樞。桹牷A音萬。)   [疏]「ャ桹牷A似捸v。○釋曰:《字林》云:「ャ似捰茪j,一名桹牷C」郭云:「今山民呼ャ虎之大者ャ<豸干>。」《字林》云:「<豸干>,胡地野狗,似狐,黑喙,皆ャ之類。」故又呼ャ<豸干>。   羆,如熊,黃白文。(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曰<豸>羆。)   [疏]「羆,如熊,黃白文」。○釋曰:舍人曰:「羆如熊,色黃白也。」郭云:「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曰<豸>羆。」《詩·大雅·韓奕》云:「赤豹黃羆。」陸機《疏》云:「羆有黃羆,有赤羆,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   {鹿牂,大羊。({鹿牂羊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鹿牂,音零。)   [疏]「{鹿牂,大羊」。○釋曰:羊之大者名{鹿牂。郭云:「{鹿牂羊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陶注《本草》云: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多兩角,有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圓繞。別有山羊極長,唯一邊有節,節亦疏大,而不入用。羌夷雲,只此名{鹿牂羊。   {鹿址,大ワ,牛尾,一角。(漢武帝郊雍,得一角獸,若ワ然,謂之麟者,此是也。ワ即獐。○{鹿址,音京。ワ,音炮。)   [疏]「{鹿址大」至「一角」。○釋曰:ワ,獐也。大獐牛尾、一角者名{鹿址。即所謂麟也。郭云「漢武帝郊雍,得一角獸,若ワ然謂之麟者,此是也」者,《漢書·郊祀志》文也。ワ,即獐也。   {鹿旨},大楚A旄毛,狗足。(旄毛,桯A長。○{鹿旨},音幾。旄,音帽。)   [疏]「{鹿旨}大」至「狗足」。○釋曰:極蝥慾]。旄毛,桯A長毛也。大獐毛長、狗足者,名{鹿旨}。《山海經》云:女幾山,其獸多{鹿京}{鹿旨}。   L如小熊,竊毛而黃。(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鹿且}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L也。○L,音頹。)   [疏]「L如」至「而黃」。○釋曰:竊,淺也。獸如小熊,淺毛而黃者名L。郭云:「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鹿且}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L也。」   <豸契><豸俞>,類ャ,虎爪,食人,迅走。(迅,疾。○<豸契>,烏八切。<豸俞>,羊玉切。)   [疏]「<豸契><豸俞>」至「迅走」。○釋曰:迅,疾也。<豸契><豸俞>之獸,其狀類ャ而虎爪,食人,疾走。《山海經》云:少鹹山有獸,「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穴契}窳,其音如嬰兒,食人。」其名與此同,其狀與此錯。   狻腹A如<戔虎>貓,食虎豹。(即師子也,出西域。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封牛}牛及師子。《穆天子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   [疏]「狻腹v至「虎豹」。○釋曰:即師子也,出西域。其狀如<戔虎>貓,食虎豹,善走者也。○注「漢順帝」至「百里」。○釋曰:云「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封牛}牛及師子」者,案《後漢·帝紀》云:「孝順帝諱保,安帝之子也。」陽嘉三年,「疏勒國獻師子、{封牛}牛」。注引《東觀記》曰:「疏勒王盤遣使文時詣闕獻師子,似虎,正黃,有髯而ね,尾端茸毛,大如斗。封牛,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是也。云「《穆天子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案《穆天子傳》雲柏天曰「名獸使足,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是也。   輊j,如馬,一角;不角者,騏。(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輊j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輊j,胡圭切。)   [疏]「輊j如」至「者騏」。○釋曰:輊j,獸名也。狀如馬,一角。不角者,名騏。郭云:「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輊j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   伬魽A如羊。(伬鴞洁A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伬魽A音元。)   [疏]「伬魽A如羊」。○釋曰:《字林》云:「野羊大角者也。」郭云:「伬鴞洁A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橢,謂狹而長也。   {鹿吝},楊迭A牛尾,一角。(角頭有肉。《公羊傳》曰:「有椰茖丑C」○{鹿吝},音鄰。)   [疏]「{鹿吝},楊迭A牛尾,一角」。○釋曰:李巡曰:「{鹿吝},瑞應獸名。」孫炎曰:「靈獸也。」京房《易傳》曰:「{鹿吝},楊迭A牛尾,狼額,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高丈二。」《詩·周南》云:「麟之趾。」毛傳云:「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鄭箋云:「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陸機《疏》云:「麟,楊迭A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鐘呂,行中規矩。游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群居,不侶行。不入陷阱,不罹羅網。王者至仁則出。」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應麟也。故司馬相如賦曰「射麋腳麟」。謂此麟也。○注「《公羊傳》曰:『有椰茖丑C』」○釋曰:案《春秋》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公羊傳》云:「有以告者,曰『有椰茖云怴z。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是其事也。   猶,如麂,善登木。(健上樹。○麂,音幾。)   [疏]「猶如麂,善登木」。○釋曰:《說文》云:「猶,<豸矍>屬」也。其狀如麂,為獸健捷,善能上樹。   <豸聿>,梐@。(毫毛長。○<豸聿>,音四。)   [疏]「<豸聿>,梐@」。○釋曰:捸A長也。《廣雅》云:「乾毛謂之毫。」言<豸聿>獸體多長毛。   ャ,似捸C(今ャ虎也。大如狗,文如捸C)   [疏]「ャ,似捸v。○釋曰:ャ獸,其文似捸C郭云:「今ャ虎也。大如狗,文如捸C」   兕,似牛。(一角,青色,重千斤。)   [疏]「兕,似牛」。○釋曰:郭云:「一角,青色,重千斤。」《說文》云:「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堅厚,可制鎧。」《交州記》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是也。   犀,似豕。(形似水牛,豬頭,大腹,Φ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橢,音墮。)   [疏]「犀,似豕」。○釋曰:郭云:「形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音墮),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劉欣期《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有甲,頭似馬。」《吳錄·地理志》云:「武陵阮南縣以南皆有犀。」   匯,毛刺。(今蝟狀似鼠。○匯,音謂。刺,音次。)   [疏]匯即蝟也,其毛如針。郭云:「今蝟狀如鼠。」   狒狒,如人,被發,迅走,食人。(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狒,音費。被,之備。)   [疏]「狒狒」至「食人」。○釋曰:狒狒,獸名,狀如人,被發,疾走,食人。《山海經》謂之梟羊。又謂之贛(音感)臣人。《周書·王會》云:「北方謂之吐嘍。」郭云:「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云「《山海經》曰」者,《海內南經》文也。案,彼文雲梟羊,「在北胸之西,其狀人面長唇,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又《海內經》云:「笑則唇蔽其面,因可逃也。」故郭《贊》云:「狒狒怪萌,被發操竹;獲人則笑,唇蔽其目;終亦號漸,反為我戮。」是也。云「反踵」者,腳跟反向也。《大傳》云:「周成王時州靡國獻之」也。   捸B狐、<豸G>、<豸舟>丑,其足,蹯;(皆有掌蹯。○蹯,音煩。)其跡,[C041]。([C041],指頭處。○[C041],音鈕。)   [疏]「晡陛v至「跡[C041]」。○釋曰:《說文》云:「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宣二年《左傳》云「宰夫膠蚨街S」,是其類也。其指頭著地處,名[C041]。   蒙頌,猱狀。(即蒙貴也。狀如惚A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猴之類。○猱,奴刀切。)   [疏]「蒙頌,猱狀」。○釋曰:蒙頌,一名蒙貴,狀似豬猱,故曰猱狀。郭云:「即蒙貴也。狀如惚A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猴之類。」   猱、惇腹A善援。(便攀援。○惇腹A音袁。)   [疏]「猱、惇腹A善援」。○釋曰:猱,一名惇腹A善攀援樹枝。郭云「便攀援」者,便,謂便捷也。   <豸矍>父,善顧。(<豸><豸矍>也,似[猴而大,色蒼黑,能<豸矍>持人,好顧盼。○<豸矍>,音屆C父,音甫。)   [疏]「<豸矍>父,善顧」。○釋曰:大惇舅]。能<豸矍>持人,又善顧盼。因名。郭云:「<豸><豸矍>也,似[猴而大。色蒼黑,能<豸矍>持人,好顧盼。」   威夷,長脊而泥。(泥,少才力。)   [疏]「威夷,長脊而泥」。○釋曰:泥,弱也。威夷之獸,長脊而劣弱,少才力也。   {鹿咎}、タ,短ㄕ。(ㄕ,項。)   [疏]「{鹿咎}、タ,短ㄕ」。○釋曰:ㄕ,項也。{鹿咎}、タ之獸,皆短項。   [QRDP],有力。(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梩s惡。○[QRDP],音鉉。)   [疏]「[QRDP],有力」。○釋曰:[QRDP],似大之獸名也。郭云:「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梩s惡。」   M,迅頭。(今建平山中有M,大如狗,似[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豸矍>類也。○M,音據。)   [疏]「M,迅頭」。○釋曰:M,似猴之獸也。好奮迅其頭,故曰迅頭。郭云:「今建平山中有M,大如狗,似[猴。黃黑色,多髯鬣,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豸矍>類也。」   惚A,E鼻而長尾。(惚A,似[猴而大。黃黑色,尾長數尺,似獺,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縣於樹,以尾塞鼻,或以兩指。江東人亦取養之。為物健捷。○惚A,音誄。)   [疏]「惚A,E鼻而長尾」。○釋曰:惚A,亦猴類之獸,E鼻而尾長大。《山海經》曰:「鬲山多猿惚A。」是也。郭云:「惚A,似[猴而大,黃黑色,尾長數尺,似獺,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縣於樹,以尾塞鼻,或以兩指。江東人亦取養之。為物健捷。」   時,善乘領。(好登山峰。○乘,音承。)   [疏]「時,善乘領」。○釋曰:好登山峰之一獸也。   猩猩,小而好啼。(《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縣出猩猩,狀如獾掑晼A聲似小兒啼。)   [疏]「猩猩,小而好啼」。○釋曰:能言獸也。《曲禮》曰:「猩猩能言。」《周書·王會》曰:「都郭掍掍矷A欺羽掍掍矷A若黃狗,人面能言。」郭云:「《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縣出猩猩,狀如獾掑晼A聲似小兒啼。」云「《山海經》」者,《海內南經》文也。   闕虷畢h狃。(說者云「腳饒指」。未詳。○闕,其越切。狃,音鈕。)   [疏]「闕虷畢h狃」。○釋曰:舊說以為闕洩獸名,其腳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詳聞。   寓屬。   [疏]「寓屬」。○釋曰:寓,寄也。言此上獸屬多寄寓木上,故題云「寓屬」。   鼢鼠,(地中行者。○鼢,音憤。)<鼠兼>鼠。(以頰裡藏食。○<鼠兼>,故忝切。)鼷鼠,(有螫毒者。○鼷,音奚。)<鼠>鼠,(《夏小正》曰:「<鼠>鼬則穴。」○<鼠>,音斯。)鼬鼠,(今鼬似{,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為<鼠生>。音牲。○鼬,音佑。)蛫哄A(小<鼠青>菑],亦名<鼠從>菕C○菕A音劬。)<鼠寺>鼠,(未詳。)<鼠犬>鼠,(《山海經》說獸云:「狀如<鼠犬>鼠。」然形則未詳。○<鼠寺>,音時。<鼠犬>,音吠。)此哄A(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蛫哄A見《廣雅》。音瞿。○式A音石。)<鼠文>鼠,<鼠冬>鼠,(皆未詳。○<鼠文>,音問。<鼠冬>,音終。)豹文<鼠廷>鼠,(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鼠廷>,音廷。)<鼠貝>鼠。(今江東山中有<鼠貝>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音巫覡。○<鼠貝>,南見切。)鼠屬。   [疏]「鼢鼠」至「<鼠貝>鼠」。○釋曰:此別鼠屬也。云「鼢鼠」者,郭云:「地中行者。」《說文》云:「地中行鼠,伯勞所作也。」《廣雅》云:「鼴鼠也。」《方言》名「犁鼠」,即此鼠也。謂起地若耕,因名雲。云「<鼠兼>鼠」者,《大戴禮》云:「田鼠者,<鼠兼>鼠也。」<鼠兼>是頰裡藏食之名,鼠若此者,因名<鼠兼>鼠。云「鼷鼠」者,李巡曰:「<鼠青>蛫哄C」郭云:「有螫毒者。」蓋如今鼠狼。《春秋·成七年》「食郊牛伯」者是也。《博物誌》云:「鼠之最小者,或謂之耳鼠。」何休亦云:「鼷鼠者,鼠中之微者。」云「<鼠>鼠」者,似鼬之鼠也。郭云:「《夏小正》曰『<鼠>鼬則穴』」者,在九月。云「鼬鼠」者,《字林》云:「如鼠,赤黃而文。」郭云:「今鼬似{,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為<鼠生>。」即《莊子》云:「騏驥驊騮,捕鼠不如<鼠生>」是也。云「蛫哄v者,<鼠青>菑p鼠也。本云「一名鼷鼠」。郭云:「小<鼠青>菑],亦名<鼠從>菕C」云「此哄v者,孫炎曰:「五技鼠。」許慎云:「此咫郁煄G能飛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緣不能窮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此之謂五技。蔡邕以此為螻蛄。郭云:「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鼠勺>鼠,見《廣雅》。」<鼠勺>(音雀),今本作菕A誤也。案《詩·魏風》云:「碩鼠碩鼠。」陸機《疏》云:「今河東有大鼠,能人立,交前兩腳於頸上。號舞,善鳴。食人禾苗,人逐則走入樹空中,亦有技。或謂之雀鼠。」案,此與郭氏所說同。云「豹文<鼠廷>鼠」者,郭云「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者,案《漢書》云: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初入關,棄’茈h。至長安上書,拜為謁者給事中。使南越,為呂嘉所殺。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號之終童。武帝嘗得豹文鼠,終軍以《爾雅》辨其名,故受賜也。「<鼠貝>鼠」者,<鼠貝>,鼠名也。郭云:「今江東山中有<鼠貝>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注「《山海經》說獸云:『狀如<鼠犬>鼠。』」○釋曰:案《中山經》云:「倚帝山,其上多玉,下多金。有獸焉,狀如<鼠犬>鼠,白喙,名狙如,見則其國有大兵。」是也。「鼠屬。」○釋曰:言此上皆鼠之屬類也。鼠,小獸也。亦四足而毛,故於此釋之。案《字林》云:「<鼠兼>鼠,即鼢鼠也。」今郭氏分為二。又《說文》云:「<鼠冬>,豹文鼠也。」今郭氏以豹文下屬,未知孰是。故略言之。   牛曰<齒台>,(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也。○<齒台>,丑之切。)羊曰<齒世>,(今江東呼<齒台>為<齒世>。音漏虷瓷C)麋鹿曰<齒益>。(江東名咽曰<齒益>。<齒益>者,<齒可>食之所在,依名雲。○<齒益>,音益。)鳥曰裹,(咽中裹食處。)寓鼠曰滬搳C(頰裹貯食處。寓,謂[猴之類寄寓木上。)<齒益>屬。   [疏]「牛曰<齒台>」至「<齒益>屬」。○釋曰:此別鳥、獸嚼食之名也。牛名曰<齒台>。郭云:「食之已久,復出嚼之。」羊名曰<齒世>。郭云:「今江東呼<齒台>為<齒世>。」麋鹿名曰<齒益>。郭云:「江東名咽為<齒益>。<齒益>者,<齒可>食之所在,依名雲。」鳥名曰嗉。郭云:「咽中裹食處。」即上篇「其峈齱A嗉」也。寓木之獸及鼠皆曰滬搳C郭云:「頰裹貯食處。寓,謂[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皆咽中藏食,復出嚼之。故題云「<齒益>屬」。   獸曰釁,(自奮迅動作。○釁,許刃切。)人曰撟,(頻伸夭撟。○撟,紀小切。)魚曰須,(鼓鰓須息。)鳥曰痋C(張兩翅,皆氣體所須。○痋A古闃切。)須屬。   [疏]「獸曰釁」至「須屬」。○釋曰:此辨人、魚、鳥、獸氣體所須之名也。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人之罷倦,頻伸夭撟、舒展屈折名撟。魚之鼓動兩頰,若人之欠須導其氣息者名須。鳥之張兩翅,翏硉M搖動者名痋C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卷十·釋畜第十九   [疏]「釋畜第十九」。○釋曰:案《字林》畜作獸。《說文》云:獸也,人之畜養者也。所以與《釋獸》異篇者,以其畜是畜養之名,獸是毛蟲總號。故此篇唯唯論馬、牛、羊、彘、犬、雞,前篇則通釋百獸之名。所以異也。   葷E馬。(《山海經》云:「北海有獸,狀如馬,名葷E。色青。」○慼A音陶。葷E,音徒。)   [疏]「葷E馬」。○釋曰:良馬名葷E。《字林》云:「北狄良馬也。」一曰野馬。《瑞應圖》云:「幽隱之獸也,有明王在位即至。」是也。○注「《山海》」至「色青」。○釋曰:《海外北經》文也。「色青」二字,郭氏語也。   野馬。(如馬而小,出塞外。)   [疏]「野馬」。○釋曰:如馬而小,出塞外。案《穆天子傳》云:「野馬,日走五百里。」是也。   陛A如馬,倨牙,食虎豹。(《山海經》云:有獸名陛A如白馬,黑尾,倨牙,音如鼓,食虎豹。○倨,音鋸。)   [疏]「隻p」至「虎豹」。釋曰:陛A亦野馬名也。其狀如馬,其牙倨曲,而食虎豹也。《詩·秦風》云:「隰有六陛C」傳引此文以釋之是也。○注「《山海》」至「虎豹」。○釋曰:案《西山經》云:中曲山,有獸如馬而身黑,三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陛C食虎豹,可以御兵。言雖小異,正謂此也。   萱蠵寣A趼,善升纂C(纂A山形似甑,上大下小。萱蠵寣A蹄如趼而健上山。秦時有萱蠵嵾b。○萱齱A音昆。趼,五見切。纂A言蹇切。)   [疏]「萱蠵寣A趼,善升纂v。○釋曰:舍人云:萱蠵嶊怴A溷蹄也。趼,平也。謂蹄平正。善升蘆怴A登山\兼也。一雲蘆怴A阪也,言萱礸蔥n高歷險,上下於阪。秦時有萱蠵嵾b是也。李云:「萱曭怴A其蹄正堅而平似趼也。」顧云:「山嶺曰纂C」郭云:「纂A山形似甑,上大下小。萱蠵寣A蹄似趼而健上山。」「秦時有萱蠵嵾b」者,取此駿馬以名其苑也。   萱葷E,枝蹄趼,善升纂C(萱葷E,亦似馬而牛蹄。)   [疏]「萱葷E,枝蹄趼,善升纂v。○釋曰:萱葷E,馬名。李巡曰:「萱葷E,其跡枝平似趼,亦能登高歷危險也。」孫炎云:「萱葷E之馬,枝蹄如牛而下平。」郭云:「萱葷E,亦似馬而牛蹄也。」   小領,盜驪。(《穆天子傳》曰:「天子之駿,盜驪、綠耳。」又曰「右服盜驪」。盜驪,千里馬。)   [疏]「小領,盜驪」。○釋曰:領,頸也。盜驪,駿馬名也。駿馬小頸名曰盜驪。○注「《穆天子》」至「千里馬」。○釋曰:案《穆天子傳》云:「丙寅,天子屬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敕憲,用中八駿之乘,以飲於枝虷x之中,積石之南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渠黃、華騮、綠耳。」郭注云:「盜驪」者,「為馬細頸。驪,黑色也」。「綠耳」者,《紀年》曰:「北唐之君來,見驪馬是生綠耳。魏時西卑獻千里馬,白色而兩耳黃,因名之為黃耳。」即此類也。云「又曰『右服盜驪』」者,案,彼云:「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乘,右服盜驪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義。天子主車,造父為御。」是也。   絕有力,蒂央C(即馬高八尺者。○蒂央A音戎。)   [疏]「絕有力,蒂央v。○釋曰:馬絕有力者名蒂央C郭云「即馬高八尺者」,即下文「馬八尺為蒂央v者也。   膝上皆白,惟獢C四冀狴捸A葩縑C(陛A膝下也。○獢A音注。鴃A音敲。葩縑A音繒。)四翱狴捸A首。(俗呼為踏雪馬。)前足皆白,葬O。後足皆白,<羽句>。前右足白,啟。(《左傳》「曰啟服」。○葬O,音奚。<羽句>,音劬。)左白,s。(前左腳白。○s,音欺。)後右足白,驤。左白,獢]後左腳白。《易》曰:「震為璅活C」○驤,音箱。)騮馬白腹,葉魽C(騮,赤色黑鬣。○騮,音留。葉魽A五官切。)驪馬白跨,S。(驪,黑色。跨,髀間。○S,音聿。)白州,蛾P。(州,竅。○蛾P,音宴。)尾本白,葬芊C(尾株白。○葬芊A音晏。)尾白,落}。(但尾毛白。○落},音郎。)舅c顙,白顛。(戴星馬也。○舅c,音的。)白達素,縣。(素,鼻莖也。俗所謂漫顱徹齒。○縣,音玄。)面顙皆白,惟腦a。(顙,額。○腦a,音ζ。)   [疏]「膝上」至「惟腦a」。○釋曰:此辨馬白色所在之異名也。馬之膝上皆白者惟璊]。鴃A膝下也。四膝下皆白名葩縑C縑A蹄也。四蹄皆白名首,俗呼為踏雪馬,言蹄白似踏雪也。前兩足皆白名葬O,後兩足皆白名<羽句>。前右足白名啟,前左足白名s,後右足白名驤,後左足白名獢C騮馬,赤色黑鬣馬也。若騮馬腹下白者,別名葉魽C《詩·大雅》云「四葉黕^彭」是也。孫炎云:驪,黑也。白跨,股腳白也。郭云:驪,黑色。跨,髀間也。謂黑馬髀間白名S。《詩·魯頌》云「有S有皇」是也。州,竅也。謂馬之白尻者名蛾P。本,根株也。馬尾株白者名葬芊C但尾毛白者名落}。的顙者,舍人曰:「的,白也。顙,額也。」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易》「震為的顙」。素,鼻莖也。其白自額下達鼻莖者,名縣,俗所謂漫驢徹齒。其面額皆白者,惟腦a馬。○注「《左傳》『曰啟服』」。○釋曰:案昭二十九年」公至自乾侯,處於鄆」。「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杜預云「啟服,馬名」是也。○注「《易》曰:『震為璅活C』」○釋曰:《說卦》文也,取其動而見也。   回毛在膺,宜乘。(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馬。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馬。」)在肘後,減陽。在堙AE方。(堙A脅。○減,古湛切。)在背,闕廣。(皆別旋毛所在之名。○闋,音缺。廣,音光。)   [疏]「回毛」至「闋廣」。○釋曰:此別馬旋毛所在之名也。回,旋也。膺,g也。旋毛在膺者,名宜乘。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馬。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馬」也。旋毛在肘後者,名減陽。堙A脅也。旋毛在脅者,名E方。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郭云:「皆別旋毛所在之名」也。   逆毛,居舅飽C(馬毛逆刺。○舅飽A音兗。)   [疏]「逆毛,居舅飽v。○釋曰:《字林》云:「馬逆毛也。」郭云:「馬毛逆刺。」   落茼囡z牡。(《詩》云:「落茼氻T千。」馬「七尺已上為落荂v,見《周禮》。)   [疏]「落茼囡z牡」,注「《詩》雲」至「見《周禮》」。○釋曰:云「《詩》云『落茼氻T千』」者,《L風·定之方中》篇文也。云「七尺已上為落荂A見《周禮》」者,《I人》文也。案,鄭玄注《禮記·檀弓》引此文云:「落茼囡z牡。」玄謂「七尺曰落荂v。牝者,色驪;牡者,色玄。與郭異也。   玄駒,^驂。(玄駒,小馬,別名^驂耳。或曰此即腰^,古之良馬名。○^,奴了切。驂,音參。)   [疏]「玄駒,^驂」。○釋曰:此郭氏兩解:一云「玄駒,小馬,別名^驂耳」,指謂今馬駒也。一云「或曰此即腰^,古之良馬名」,言玄駒、^驂,即腰^也。   牡曰騭,(今江東呼舅鱁足執c,音質。)牝曰萵芊C(草馬名。○萵芊A音捨。)   [疏]「牡曰騭,牝曰萵芊v。○釋曰:別馬牝牡之異名也。郭云:「今江東呼舅鱁足執c。」萵芊A即草馬之名也。   騮白,駁。黃白,葫荂C(《詩》曰:「葫蚖擉銊芋C」)騮馬黃脊,葦堙C驪馬黃脊,載芊C(皆背脊毛黃。○葦堙A音虔。載芊A音習。)青驪,說C(今之鐵驄。○說A呼縣切。)青驪ヘ,董獢C(色有深淺,班駁隱鄰,今之連錢驄。○ヘ,良刀切。董獢A音陀。)青驪繁鬣,葫X。(《禮記》曰:「周人黃馬繁鬣。」繁鬣,兩被毛,或曰美髦鬣。○鬣,音獵。葫X,音柔。)驪白雜毛,[A071]。(今之烏驄。○[A071],音保。)黃白雜毛,艇A。(今之桃華馬。○艇A,音皮。)陰白雜毛,ペ。(陰,淺黑。今之泥驄。○ペ,乙巾切。)蒼白雜毛,騅。(《詩》曰:「有騅有艇A。」)彤白雜毛,獺C(彤,赤也。即今之赭白馬。○獺A音遐。)白馬黑鬣,駱。(《禮記》曰:「夏後氏駱馬黑鬣。」)白馬黑唇,艇。黑喙,說C(今之淺黃色者為趕芋C○說A音瓜。)一目白,硍╮C二目白,魚。(似魚目也。《詩》曰:「有董璁陶翩C」○硍╮A音閒。)   [疏]「騮白駁」至「白魚」。○釋曰:此別馬毛色不純之異名也。孫炎曰:「騮,赤色也。」謂馬有騮處、有白處者曰駁,有黃處、有白處者曰葫荂C騮馬脊毛黃者名葦堙A驪馬脊毛黃者名載芊C青驪,說C舍人曰:「青驪馬,今名趕角]。」孫炎曰:「色青之間,青毛、黑毛相雜者名說C」今之鐵驄也。青驪ヘ,董獢C孫炎曰:「色有淺深,似魚鱗。」郭云:「色有深淺,班駁隱鄰名董獢C今之連錢驄。」《說文》云:馬文如鼉。《詩》云「有董璁鹿d」是也。毛色青黑而髦鬣繁多者,名葫X。毛色黑白而復有雜毛相錯者,名[A071]。《詩》云「叔於田,乘乘[A071]」是也。今謂之烏驄。毛色黃白而復有雜毛者,名艇A。今謂之桃華馬。陰,淺黑色也。毛淺黑而白兼雜毛者,名ペ。今謂之泥驄。《詩》云「有ペ有獺v是也。蒼,淺青也。毛有淺青及白兼雜毛者,名騅。彤,赤也。毛赤白兼雜毛者,名獺C《說文》云:「似籀膜]。」即今之赭白馬也。鬣,{髟漂也。白馬黑{髟漂者名駱。白馬黑唇者名艇。喙,口也。黑喙者名說C《說文》云:「黃馬黑喙」曰說C郭云:「今之淺黃色者為趕芋C」《詩》云「酴z是驂」是也。一目白者名硍﹛C二目白者名魚,言以魚目也。○注「《詩》曰:『葫蚖擉銊芋C』」○釋曰:《豳風·東山》篇文也。○注「《禮記》」至「髦鬣」。○釋曰:云「周人黃馬繁鬣」者,《明堂位》文也。云「繁鬣兩被毛」者,郭氏釋之也。言「繁鬣」者,分其髦鬣兩鄉被之也。云「或雲美髦鬣」者,又引或人以為一解,言其髦鬣繁多而美也。今《禮記》本繁作蕃,則或說為得。○注「《詩》曰『有騅有艇A』」。又「《詩》曰『有董璁陶翩z」。○釋曰:皆《魯頌·o》篇文也。○注「《禮記》曰『夏後氏駱馬黑鬣』」。○釋曰:亦《明堂位》文也。   「既差我馬」,差,擇也。宗廟齊毫,(尚純。○差,音叉。)戎事齊力,(尚強。)田獵齊足。(尚疾。)   [疏]「既差」至「齊足」。○釋曰:云「既差我馬」者,此《詩·小雅·吉日》篇文也。作者引之,然後作釋云「差,擇也」者,詁差為揀擇之義也。云「宗廟齊毫,戎事齊力,田獵齊足」者,此遂言擇馬之事也。李巡曰:「祭於宗廟,當加謹敬,取其同色也。」某氏曰:「戎事,謂兵革戰伐之事。」當齊其力以載干戈之屬。舍人曰:「田獵,取牲於苑囿之中,逐飛逐走,取其疾而己。」郭云:「尚純、尚強、尚疾」者,此毛傳文也。案《詩·小雅·車攻》云:「我馬既同。」毛傳引此文則每增二字以解之,云:「宗廟齊毫,尚純也。戎事齊力,尚強也。田獵齊足,尚疾也。」言齊其毫毛,尚純色。齊其馬力,尚強壯。齊其馬足,尚迅疾。義與此合。故郭氏取以為說也。   馬屬。   [疏]「馬屬」。○釋曰:自葷E已下,雖駿異,毛色不同,皆馬之屬類。故以此題之也。下仿此。   {麻牛}牛,(出巴中,重千斤。○{麻牛},音麻。)じ氻,(即{封牛}牛也。領上肉じ膝1_,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じ氶A音雹。)す}牛,(す}牛,庳小,今之ゥ銴也。又呼果下牛,出廣州高涼郡。○す},音悲。){魏牛}牛,(即だ雂也。如牛而大,肉數千斤,出蜀中。《山海經》曰:岷山「多だ雂」。○{魏牛},音危。)ゥm牛,(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長毛。○ゥm,音獵。)けㄓ,(今無角牛。○けㄐA音童。)ゥ痐。(未詳。○ゥ痋A古i切。)角一俯一仰,<角奇>;(牛角低仰。○<角奇>,音欺。)皆踴,[B133]。(今豎角牛。○[B133],音誓。)黑唇,い氶C(《毛詩》傳曰:「黃牛黑唇。」此宜通謂黑唇牛。○い氶A閏旬切。)黑眥,ぁ恁C(眼眥黑。○眥,才細切。ぁ恁A音袖。)黑耳,{尉牛}。黑腹,牧。黑腳,い驉C(皆別牛黑所在之名。○{尉牛},音尉。い驉A音權。)其子,犢。(今青州呼犢為ぁy。)體長,ぁ哄C(長身者。○ぁ哄A音貝。)絕有力,欣獺C(獺A音加。)牛屬。   [疏]「{麻牛}牛」至「欣獺v。○釋曰:此別牛屬也。云:{麻牛},牛名也。郭云:「出巴中,重千斤。」じ氻,領上肉じ膝1_之牛也。郭云「即{封牛}牛也」者,即上注云:「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封牛}牛」是也。云「領上肉じ膝1_,高二尺許」者,謂領上肉腫墳起也。云「狀如橐駝,肉鞍一邊」者,《山海經》云:號山「獸多橐駝」。彼注云:「有肉鞍,善行流沙中,日行三百里,負千斤,知水泉所在。」是也。橐駝肉鞍膝1_有二,此牛領肉膝1_惟一,故雲一邊。云「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す},牛名也。郭云:「す}牛,庳小,今之ゥ銴也。又呼果下牛,出廣州高涼郡。」以其庳小,可行果樹下,故又呼果下牛。{魏牛},亦牛名也。郭云:「即だ雂也。如牛而大,肉數千斤,出蜀中。《山海經》曰:岷山『多だ雂』。」案《中山經》云:岷山「其獸多犀、象、だ雂」。彼注云:「今蜀中有大牛,重數千斤,名為だ雂。」晉大興元年,此牛出上L郡,人弩射殺之,得三十擔肉。即《爾雅》「{魏牛}牛」是也。ゥm,亦牛名也。郭云:「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長毛。」案《山海經》潘侯山,有獸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彼注云:「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是也。けㄓ者,無角牛名也。《易》云「童牛之牿」是也。俯,低也。牛角一低一仰者名<角奇>,言傾欺也。踴,豎也。牛兩角豎者名[B133]。牛黑唇者名い氶C眥,目匡也。牛之目匡黑者名ぁ恁C黑耳者名{尉牛},黑腹者名牧,黑腳者名い驉C郭云:「皆別牛黑所在之名。」其牛所生之子名犢。郭云:「今青州呼犢為ぁy。」體,身也。凡牛之身長者名ぁ哄A絕有力壯大者名欣獺C○注「毛詩」至「唇牛」。○釋曰:《詩·小雅·無羊》篇云:「誰謂爾無牛,九十其い氶C」毛傳云:「黃牛黑唇曰い氶C」毛意以此言黑唇,明不與身同色。而牛之黃者眾,故云「黃牛」也。其實不主為黃牛,故郭氏云:「此宜通謂黑唇牛。」   羊:牡,氻嚏F(謂吳羊白羝。○氻嚏A音墳。)牝,蛂C(《詩》曰:「蛈牳X首。」○蛂A音臧。)夏羊:(黑W刉。)牡,伎\;(黑羝也。《歸藏》曰:「兩壺兩伎\。」○伎\,音俞。)牝,W。(今人便以蛂BW為白黑羊名。○W,音古。)角不齊,<角危>。(一短一長。○<角危>,音鬼。)角三[B13A],庄癒C([B13A]角三匝。○[B13A],音權。庄癒A音險。)伂f羊,黃腹。(腹下黃。○伂f,音煩。)未成羊,伄蝖C(俗呼五月羔為伄蝖C○伄蝖A直呂切。)絕有力,奮。羊屬。   [疏]「羊:牡,氻嚏v至「力奮」。○釋曰:此別羊屬也。雲謂吳羊也,其牡者名氻嚏A即白羝也;其牝者名蛂C云「夏羊」者,黑W刉也。其牡者名伎\,即黑羝也;其牝者名W。郭云:「今人便以蛂BW為白黑羊名。」其實,白羊牝者名蛂A黑羊牝者名W。羊角不齊,一長一短者名<角危>。[B13A],卷也。羊角卷三匝者名庄癒C羊之黃腹者名伂f。羊新生未成羊者名伄蝖C郭云:「俗呼五月羊為伄蝖C」《詩·小雅·伐木》云「既有肥伄蝖v是也。壯大絕有力者名奮。○注「《詩》云:『蛈牳X首。』」○釋曰:《小雅·苕之華》篇文也。○注「《歸藏》曰:『兩壺兩伎\。』」○釋曰:《歸藏》者,成湯之所作也。言萬物歸之所藏也。是三《易》之一也。云「兩壺兩伎\」者,《齊雩g·瞿有》之文也。案,彼云:「瞿有瞿有,畦坋d梁為酒,尊於兩壺兩伎\,飲之三日,然後鯀士有澤,我取其魚。」是也。   犬生三,淂峞F二,師;一,淛縑C(此與豬生子義同。名亦相出入。○淂峞A音宗。淛縑A音祈。)未成毫,狗。(狗子未生乾毛者。)長喙,殍癒C短喙,晙T梜魽C(《詩》曰:「載殍晙T梜魽C」○殍癒A力驗切。晙T,音歇。梜魽A虛嬌切。)絕有力,掍。ζ,狗也。(《詩》曰:「無使ζ也吠。」○掍,音兆。)狗屬。   [疏]「犬生」至「狗也」。○釋曰:此別狗屬也。云「犬」者,《說文》云:「狗之有縣H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犬生三子則曰淂峞A二曰師,三曰淛縑C毫是乾毛也。犬子未生乾毛者名狗。喙,口也。犬長口者名殍癒A短口者名晙T梜魽C壯大絕有力者名掍。ζ即狗也。《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也。○注「此與」至「出入」。釋曰:云「此與豬生子義同」者,案《釋獸》注云:「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犬生子亦常多,而此亦別其少者之名,故雲義同。云「名亦相出入」者,謂此淂峞B師、淛縑A與彼<豕從>、師、特,字雖小異,大意則同。故云「亦相出入」。○注「《詩》曰:『載殍晙T梜魽C』」○釋曰:《秦風·駟鐵》篇文也。毛傳云:「田犬也。長喙曰殍癒A短喙曰晙T梜魽C」鄭箋云:「載,始也。始田犬者,謂達其搏噬,始成之也。」○注「《詩》曰:『無使ζ也吠。』」○釋曰:《召南·野有死楚n篇文也。毛傳云:「ζ,狗也。非理相陵則狗吠。」是也。   雞,大者蜀。(今蜀雞。)蜀子,<余隹>。(雛子名。○<余隹>,音餘。)未成雞,Ёs。(江東呼雞少者曰Ёs。○Ёs,音練。)絕有力,奮。(諸物有氣力多者,無不健自奮迅,故皆以名雲。)雞屬。   [疏]「雞大」至「力奮」。○釋曰:此別雞屬也。案《春秋說題辭》曰:「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雞者,知時畜,其大者名蜀。郭云:「今蜀雞。」蜀之雛子名<余隹>。雛之稍長,未成雞者名Ёs。郭云:「江東呼雞少者曰Ёs。」壯大絕有力者名奮。郭云:「諸物有氣力多者,無不健自奮迅,故皆以名雲」者,謂上文雉也、羊也,並此雞,皆云「絕有力,奮」,故此釋之也。   馬八尺為蒂央C(《周禮》曰:「馬八尺已上為蒂央C」○蒂央A音戎。)牛七尺為い氶C(《詩》曰:「九十其い氶C」亦見《屍子》。○い氶A閏旬切。)羊六尺為厊苤C(《屍子》曰:「大羊為厊苤A六尺。」○厊苤A五鹹切。)彘五尺為<豕厄>。(《屍子》曰:「大豕為<豕厄>,五尺。」今漁陽呼豬大者為<豕厄>。○彘,音滯。<豕厄>,音厄。)狗四尺為獒。(《公羊傳》曰「靈公有害狗,謂之獒」也。《尚書孔氏傳》曰:「犬高四尺曰獒。」即此義。○獒,五刀切。)雞三尺為軍楚C(陽溝巨軍楚A古之名雞。○軍楚A音昆。)六畜。   [疏]「馬八尺」至「為軍楚v。○釋曰:此別六畜絕大者名也。馬高八尺者名蒂央A牛高七尺者名い氶A羊高六尺者名厊苤C《山海經》云:錢來山有獸,「其狀如羊而馬尾,名厊苤C」注云「今大月氏國有大羊如驢馬尾」是也。彘,豬也。豬高五尺者名<豕厄>,狗高四尺者名獒,雞高三尺者名軍楚C○注「《周禮》」至「為蒂央C○釋曰:《夏官·庾人》職文也。○注「《詩》曰」至「屍子」。○釋曰:《小雅·無羊》篇文也。上雲牛「黑唇,い氶v注引此《詩》傳。此「牛七尺為い氶v,又引此《詩》文,是い犰酗G義:則牛黑唇者為い氶A牛七尺者亦為い氶C義得兩通,故並引之。云「亦見《屍子》」者,《屍子》說六畜云:「大牛為い氶A七尺。」故云「亦見《屍子》」下羊、彘,仿此。○注「《公羊》」至「之獒」。○釋曰:案,宣六年傳云:晉靈公將殺趙盾,趙盾「躇階而走」。「靈公有周狗,謂之獒。呼獒而屬之,獒亦躇階而從之。祁禰明逆而臚均A絕其頷。趙盾顧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何休云:「周狗,可以比周之狗,所指如意。」是也。今此「周」作「害」,蓋傳寫誤,或所見本異也。<完>郭璞(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   晉代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   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他又精於歷算及術數之書,以善於卜筮聞名,在當時有人曾對他從事卜筮加以指責。郭璞在《客傲》一文中作了答覆。他說這是和莊周之為漆園小吏、嚴君平之賣卜於成都,以及焦先之遁跡、阮籍之昏飲一樣,乃是身處亂世以求自保的一種手段。然而,郭璞卜筮,侈談陰陽術數,也不完全是為了明哲保身。實際上他常以卜筮的形式,隱晦曲折地表示他對時局事態的看法。如他給晉元帝的幾篇奏章,就是借談陰陽災異,以規勸帝王減輕對人民的壓搾。他又以占卦預言的方式,勸溫嶠、庾亮起兵討伐割據荊州的王敦,而借占卜"無成"阻止王郭圖逆,都反映了他的政治態度。至於《晉書》本傳所記載的怪誕傳說,是因唐人修史喜廣采小說異聞而加以附益的。   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郭璞所存辭賦中,《巫咸山賦》、《鹽池賦》基本上是寫景,辭藻繁富。《流寓賦》和《登百尺樓賦》反映了"八王之亂"所造成的社會動盪,《流寓賦》還寫到他從家鄉出來時沿途所見的離亂情景。以上4篇大約均為西晉末年在北方時所作。其餘7篇之中,《江賦》、《客傲》、《南郊賦》是到江南後所作。另外4篇則難以考證其寫作年代。   《江賦》是郭璞辭賦的代表作,《文選》收錄。此賦文采宏麗,鋪張誇飾,極寫大江之浩瀚,地勢之險峻,物產之豐富,氣象壯闊,筆力雄健。也有一些寫景片段(如描寫江中舟楫往來的情景)比較生動傳神,富於詩意。但此賦仍不脫排比羅列的積習,所用古字和僻典也較多,行文顯得艱澀。這當與郭璞本人是古文字學家和博物學家有關。《客傲》體例模仿西漢東方朔的《答客難》,較集中地表現了他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態度,行文比較平易。《蚍蜉賦》和《蜜蜂賦》似有寓意。前者是借螞蟻的感時而動,以喻人主必須審察時勢;後者可能有感於蜜蜂尚能聽命於蜂王,以捍衛其巢,藉以感歎晉朝諸將不能同心協力抵禦劉淵、石勒的侵掠。《井賦》起首四個三字句的形式,對後來謝惠連的《雪賦》、杜牧的《阿房宮賦》等都有影響。   郭璞最為人傳誦的作品是《遊仙詩》。今存14首(其中4首殘缺),鍾嶸的《詩品》及《北堂書鈔》尚錄存一些佚句。這些詩的內容多寫求仙者隱居深山的情趣及其得道飛昇的願望,流露出孤高傲世、蔑視世俗的情緒。他認為"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期望"永偕帝鄉侶,千齡共逍遙".不過就像郭璞一生的行事並未能超脫現實一樣,他的《遊仙詩》也被鍾嶸《詩品》評論為"詞多慷慨,乖遠玄宗。其雲'奈何虎豹姿',又雲'戢翼棲榛梗',乃是坎□詠懷,非列仙之趣也".從現存的詩看,"辭多慷慨"之作已不多,但第1首寫"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第5首寫"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憤世疾俗情緒還很明顯。郭璞在《遊仙詩》中雖然盡情地抒寫得道成仙的樂趣,但也清醒地認識到"雖欲騰丹□,雲螭非我駕".因此《遊仙詩》實際上反映了他企圖超脫現實又不可能超脫的矛盾心境。他是借抒寫邀游虛無縹緲的仙境來抒發現實苦悶。這與阮籍的某些《詠懷詩》相似,但幻想的成分更多一些。   郭璞《遊仙詩》中表現的隱逸出世思想與老莊思想一脈相承。所以《世說新語·文學》注引檀道鸞《續晉陽秋》說:"故郭璞五言,始會合道家之言而韻之。"但是郭璞《遊仙詩》的風格與"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是很不相同的。它以精美的語言生動細緻地描繪了自然景色和幽寂環境,如"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谷吐靈曜,扶桑森千丈"及"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裡","回風流曲欞,幽室發逸響"等,人物形象皆風神飄逸,寫得甚有情采,創造出一種瑰奇神妙的意境。其中雖有玄論,但不乏藝術感染力。尤其是第9首所表現出來的飛騰九霄、俯視大地、忽感悲哀,只見"東海猶蹄涔,崑崙若蟻堆"的奇妙藝術想像和藝術構思,對後人是有影響的。像李白的《古風·西上蓮花山》就與此頗為相似。李賀《夢天》中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更似化用郭璞《遊仙詩》第9首"東海猶蹄涔"兩句及第13首"四瀆流如淚,五嶽羅若垤"的意境。郭璞在表現手法及寫景技巧上頗似潘岳的《河陽縣作》二首及《在懷縣作》二首。所以鍾嶸說他"憲章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始變永嘉平淡之體"(《詩品》)。不過郭璞善於吸收他人之長,融合為一家之體。阮籍、張協的詩在思想主題及寫景技巧上對他都不同程度地發生過影響。郭璞也從南朝民歌中汲取了一定的養分,如《初學記》所錄斷句"君如秋日雲,妾似突中煙;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絕天",即具有濃厚的民歌色彩,與《遊仙詩》的格調顯然不同。   郭璞現存四言詩4首。其中《答賈九州愁詩》及《與王使君》詩情調雖然低沉,但也流露出他對民族災難和國土淪喪的悲憤及收復中原的願望。   《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 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韋鳳娟)